泥桥坑排洪渠工程初设报告_第1页
泥桥坑排洪渠工程初设报告_第2页
泥桥坑排洪渠工程初设报告_第3页
泥桥坑排洪渠工程初设报告_第4页
泥桥坑排洪渠工程初设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OC\o"1-5"\h\z\o"CurrentDocument"工程概况 1II然概况 1地理位置. 1\o"CurrentDocument"自然与气象. 2\o"CurrentDocument"水文特性 3\o"CurrentDocument"社会经济概况 3\o"CurrentDocument"罗定市发展经济情况. 3\o"CurrentDocument"泥桥坑区域发展现状. 5\o"CurrentDocument"泥桥坑区域发展设计, 6\o"CurrentDocument"防洪、治涝现状和存在问题 8\o"CurrentDocument"洪涝灾害 8\o"CurrentDocument"防洪治涝现状 9\o"CurrentDocument"设计目标和原则 11\o"CurrentDocument"设计依据 11\o"CurrentDocument"流域(区域)防洪设计. 11\o"CurrentDocument"总体设计对防洪工程的要求. 11\o"CurrentDocument"主要规程规范. 11\o"CurrentDocument"设计目标 12\o"CurrentDocument"防洪、治涝水文分析计算 15\o"CurrentDocument"防洪工程设施设计 20\o"CurrentDocument"防洪总体设计方窠. 20\o"CurrentDocument"防洪标准论证. 20\o"CurrentDocument"防洪工程设施设计方案. 21\o"CurrentDocument"超标准洪水的对策与措施. 22\o"CurrentDocument"5.2防洪工程措施 23\o"CurrentDocument"防洪工程地质. 23\o"CurrentDocument"渠线布置 23\o"CurrentDocument"渠顶高程 25\o"CurrentDocument"工程施工 26\o"CurrentDocument"工程占地及补偿措施. 26\o"CurrentDocument"工程占地投资估算. 26\o"CurrentDocument"6 非工程设施设计 27\o"CurrentDocument"6.1.1防洪排涝预案. 27\o"CurrentDocument"6.1.4设计原则 28\o"CurrentDocument"防洪、治涝预案 29\o"CurrentDocument"防洪排涝预案新编和修编 29\o"CurrentDocument"任务设计. 29\o"CurrentDocument"目的和作用. 30\o"CurrentDocument"主要预案及管理. 30\o"CurrentDocument"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33\o"CurrentDocument"管理体制 33\o"CurrentDocument"机构设置. 33\o"CurrentDocument"管理范围. 34\o"CurrentDocument"管理设施 34\o"CurrentDocument"7.2.2工程观测设施. 35\o"CurrentDocument"调度设计和管理经费 37\o"CurrentDocument"调度运用规程. 37\o"CurrentDocument"运行管理费. 3738\o"CurrentDocument"管理建议 38\o"CurrentDocument"环境影响评价 40\o"CurrentDocument"对改善环境的作用分析 40\o"CurrentDocument"对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分析 41\o"CurrentDocument"减少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42\o"CurrentDocument"环境影响初步评价 43\o"CurrentDocument"投资估算 44\o"CurrentDocument"编制说明 44\o"CurrentDocument"工程概况 44\o"CurrentDocument"主要工程量及估算 44\o"CurrentDocument"编制办法及依据 44\o"CurrentDocument"9.7资金筹措 46\o"CurrentDocument"投资主 46\o"CurrentDocument"资金来源 46\o"CurrentDocument"10经济评价 47经济评价依据 47效益 49防洪效益. 49\o"CurrentDocument"经济评价 50评价方法. 50经济评价, 50\o"CurrentDocument"综合评价. 50\o"CurrentDocument"11实施意见和建议 52\o"CurrentDocument"实施意见 52\o"CurrentDocument"问题和建议 521工程概况自然概况地理位置罗定位于广东省的西部,是全省50个山区县(市)之一,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是西南诸省区进入广东的门户之一,又是广东各祖国大西南辐射的窗口。罗定市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著名抗日爱国将领蔡廷楷将军的故乡。改革开放以来,罗定人民同心同德,全力发展经济,特别是1993年撤县建市以后,进一步激发了罗定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增强了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投资信心,加快了罗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素龙街道位于东经111。35'、北纬22。44'的罗定市东南边,辖2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面积109.6平方公里,总人口10.9万人,是罗定乃至罗定市最大的建制镇。1996年和2001年,分别被国务院、广东省政府和罗定市政府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心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重镇建设镇。双东街道位于罗定市的东北面。近年来,由于罗定市区的不断发展,现该街道已经与市区相连接,是市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全街道总面积24.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6443亩,其中水(旱)田3973亩。辖8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委会。2009年末,全街道总人20634人,有18个党支部,630名党员。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位于东经111°35'46",北纬22°46'28"、距罗定市区中心位置约3.0km,泥桥坑防洪渠保位置包括素龙、双东2个村委潭波、大社岗、增城岗、广建兴、凤西等自然村。凤西村位于素龙镇北部,省道罗华公路在村中经过,辖新民、彭岗、大柳、凤阳、勒更、梧桐、石凤、大榄岗、新屋、岗脑、阳介、潭波、新村等十三个自然村。全村耕地面积1309亩,人口6203人。白荷村委会位于双东街正,距街道1公里,人口3625人,耕地面积780亩,办事处设在白荷开发区,该村委近郊2.5公里罗城,该村属丘陵地,种植水稻、蔬菜、鱼塘效果较好,辖12条村庄,为:白荷寨、赤石朗、花坪朗、新开坝、木胡岗、和平、烟一、烟二、大窝村、大社岗村、云城村、广建村。自然与气象罗定江发源于信宜县的鸡笼山,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一级支流,流经罗定市的太平、罗境、新榕、连州、罗平、生江、黎少、素龙、附城、罗城、双东等11个镇,于郁南县的南江口汇入西江,全长201km,流域面积为4493km2。罗定江流域地势总的是西南高东北低,大部分是山地,四周分水岭海拔高程达1333.7m。支流呈树枝状汇入罗定江。罗定江干流在罗定市境内部分长约81km,罗定市以上集水面积为2220.5km2,平均坡降为0.87%。。集雨面积在100km2以上的二、三级支流有罗镜、新榕、连州、泗纶、智滨、围底、白石、分界、新乐、都门、船步河等11条。罗定市城区堤防工程位于罗定江的中下游,属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据罗定市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22.0℃,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1990年8月23日),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T.3℃(1967年1月13日),多年平均日照为1912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3%。多年平均降雨量1354mm,最大年降雨量为2002.9mm(1983年),最小年降雨量为845.5mm(1977年),最大24小时降雨量为180mm(1970年8月2日),降雨量不但年际变化较大,年内的变化亦不均匀,汛期(4〜9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8.3%,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1182.1mm,年际变化在944.4〜1348.8mm之间,多年平均风速1.4m/s,最大风速为21.Om/s(1971年8月21日,风向为SSW)。1.13水文特性1)径流特性罗定市的年径流变化与降雨变化相似,根据《广东省水文图集》的查测值,罗定市多年平均径流深的变化范围是700〜800mm之间,变差系数波动区间是0.3~0.35之间。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26mm,年降水总量33.47亿m3,多年平均径流深765mm,年地表径流量17.59亿m3,过境径流量7.62亿m3o罗定的地表水按1980年全县人口计算,每人拥有水量2378m过境径流量3388m3oo2)洪水特性河道一般集雨面积小,暴雨集中,单点暴雨强度大,汇流历时短,洪水洪枯变幅大;河道坡降陡,水流流速快,河水挟沙能力和冲刷能力强,其推移质和悬移质多;有的河道一次洪水后,推移质就填满了河床,再遇洪水,灾害损失迅速扩大。社会经济概况罗定市发展经济情况罗定市工业以省级先进企业广东液压泵厂、罗定无线电厂为支柱的机电系列企业,以水泥为支柱的建材系列企业,以林化厂为支柱的化工系列企业,以银河纺织集团公司为支柱的轻纺系列企业,以市服装集团公司为支柱的服装系列企业形成五大支柱产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罗定市农业基础扎实,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由于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尤其市引、蓄、提、电相结合的水利水电建设取得历史性的突破,粮食十多年来持续稳产高产,1991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1995年被国家统计局、中国农业评价中心评为中国农业生产百名大县市(排名29位,1997年造林荫道1007公顷,成为绿化委员会、林业部、人事部授予罗定市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1992年,罗定市达到广东省绿化标准。1996年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称号。基础建设加快,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交通方面,有可供82座客机升降的飞机场;有通往云浮、岑溪、阳春、信宜、南江口等5条共长210公里的一级加大标准水泥路;有自筹资金建设的南江港码头。能源方面,实行自办水电、获电和连接省电网三项并举,实现村村通电。全市水电装机容量4.76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0.7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2亿千瓦时。4万千瓦的油电厂即将建成投产。通讯方面,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中继线路光纤化,程控电话、图文传真、无线寻呼和移动电话使用十分普遍。市政发展快,城区格局新。城市建设围绕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城区建成面积已达16.1平方公里,街道总长140公里。城区建设逐步实现绿化、美化、净化。1995年3月,省政府批准罗定市的城区总体规划到2010年扩大到56.1平方公里面积、40万人口,成为以轻纺和建材工业为主、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中等城市。1996年被省委省政府定为13个创建文明城市试点之一。1996年底罗定制订并通过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1997年,城市规划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荣获广东省“南粤杯”。泥桥坑区域发展现状素龙镇地处洸江河西岸沙质土壤,主要以种植业、运输商业、服务业为主,村耕地8612亩,花生常年种植面积4000亩以上,资源丰富,村内有灰沙砖、面粉厂、油厂等企业,年工农业生产总值1286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982万元,农业总产值3881万元,人均纯收入6255元。农业交易市场:罗定市最大的农业交易市场,由素龙农工商贸公司投资兴建占地170余亩,实行公司+农户模式,以公司为龙头,辐射带动全镇农产品种植,逐步形成全镇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中型农作机83台,小型农作机172台,辅助设备用于农业购销各类车辆370余部,专业农产品生产线8条。年加工精果1200余万斤,产品远销上海、广州、深圳、东莞、长沙等地,从专业人员达1300余人。速龙农业市场已成规模,南北长L5公里,贯穿4个自然村,宽15米的中心大道已成交易中心。是罗定最大加工销售集散地。龙头企业的带动,使其它企业也得到迅速发展。镇有农业经营户830户,面粉加工厂6个,修理厂3个,农产品加工厂15个,各类企业固定资产5300万元,年完成工业产值8982万元。双东街道紧连罗定市城区,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市的重点工程粤洸发电有限公司、中央粮库罗定储备库、罗定火车站、罗定市双东环保工业园均落户双东,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根据本街道的实际情况,实施“工业立镇,高效商品农业富民”的决策。在农业方面,除稳定粮食生产外,发展以立体综合种养为主的“三高”农业。并重点发展以“庄园式”立体种养业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到目前为止,全街道种植水果6433亩,鱼塘4013亩,种植蔬菜1500亩,全街道万亩商品农业基地已经形成。在工业方面,重点推进双东环保工业园建设大力招商选资,带动其他乡镇企业的发展,2009年,全街道工农业总产值1871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9750万元,农业产值89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46元。泥桥坑区域发展设计《罗定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成果已于2007年5月由广东省建设厅、罗定市城乡规划局和罗定市人民政府共同组织的专家评审会议通过,待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按规定程序报批。罗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规划说明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罗城、附城、双东、素龙4个街道办事处的行政管辖范围、产业转移园的范围及金银河水库周边地区,总面积约335平方公里。本设计的重点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其中,中心城区的设计范围包括罗城街道办、双东街道办的全部,原附城镇镇区和其周围的平西、高峰、同仁、大旁4个村,素龙街道办的潭井、平南、凤西、大甲、大灼、埔表、思围、七和8个村的范围。总面积为69.05平方公里。在规划期内,罗定市的发展将以中心城区的产业集群和城镇密集区的产业带为核心,积极发展现代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商贸物流业,通过产业发展,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旧区改造,市政配套和新区拓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成为产业发达,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具有山区城市风貌特色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实施与罗定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将有效缓解泥桥坑防洪渠保位置包括素龙、双东2个村委潭波、大社岗、增城岗、广建兴、凤西等自然村。泥桥坑洪水标准低,经常出现水浸,急需对泥桥坑进行改造洪水浸问题。2防洪、治涝现状和存在问题洪涝灾害罗定市城区(包括新城区)位于罗定市中北罗定小盆地内,地势高低不平,除低丘地势较高外,多数区域地面高程在40m〜50m之间,常受洪水危胁,旧城区没有任何防洪工程措施,一河两岸为天然状态。罗定市的洪水灾害较为频繁,根据历史资料记载,从清顺治十七年(1661年)到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247年间记载发生较大的洪水灾害9次,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九月大水,九月十二日秋潦暴涨冲塌城东北隅百余丈”,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秋九月二十四日大雨灾,二十四日霭雨,洸水(罗定江)陡涨三丈有奇,城东北隅,冲塌百余丈,屋宇倾倒无数”。解放后,罗定市发生三次较严重的洪水(1972年、1981年、1985年,造成人民生命、账产的巨大损失。1972年11月8日,遇二十号台风,全县普降大雨到暴雨量达150〜200mm,罗城水位达45.75m,城区沿江路一带地面高程多在40m左右,受淹深度达5.7m。据统计,灾害造成受灾户2401户,受灾人口10960人,房屋倒塌5519间,大批工厂物资受浸,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1981年7月连续降雨,普遍在300mm以上,9月29日至30日连降大雨,进入10后又连降大到暴雨,部分地区降特大暴雨,10天内总降水量达510mm,山洞水库达753mm,河流水库、山塘水位急升。同期罗定江上游信宜境内降雨达398mm,使灾情更加严重,罗定江水位猛涨,县城洪峰水位46.18。据统计,县城倒塌民房多间,城区最大水深6.18m,国家仓库水浸物资损失500万元。1985年1-10月的降雨量偏多,与1984年同期相比,东部为1898.5mm,增力11682.77mm,西南部降雨量为2517.8mm,增力口897.7mm,中油1844.7mm,增加690.5mm,9月六日降雨350mm,9月22日降雨65mm,连续的暴雨造成的洪灾范围广,损失大。据统计,罗定全县受浸面积29.63万亩,倒塌房屋1544间。据罗城水位站计录,罗定江出现三次较大的洪峰水位,9月23日出现达45.18m的较高洪水位。罗定市城区堤防工程:保护对象为城区及双东、附城、素龙三镇的部分地区,现有城区人口15万人,2015年发展到50万人,罗城是我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堤防保护的范围有罗定市主要工业区,交通设施有德珠线,堤防工程按防50年一遇的中等城市洪水标准设计。长期以来,洪涝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社会稳定,制约经济发展。依托罗定江这一地理优势,泥桥坑排洪渠建成后将大大提高区域内的抗灾能力,改善凤西村的人文景观环境,生活、灌溉、防洪等。泥桥坑排洪渠项目区位于罗定市罗定江小支流,集雨面积只有1.956m2,离罗定市城区较近而距离罗定江直线只有600m,由于城区堤防没有对其洪涝灾害设计,下大瀑雨会出现洪水沉浸于下游底洼地。防洪治涝现状(一)抗洪能力罗定市水务局根据市城区建设的需要,抓好市区罗定江防洪工程建设。该工程是从七和电站至又东电站,罗定城区沿江岸线设计堤防分别位于南、北两岸,构成“一河两堤”的保护模式,新建堤防与罗定城区一、二期堤防连接闭合,形成封闭连续的安全保护屏障。堤防建成后截断内水出路,在新建堤防设置排水涵闸8座,排水涵管6处。防外洪,排内水,结合城市景观建设构成本次防洪工程的总体布局。总堤长20.70km,其中北岸长9.445km,南岸长11.255km。罗定市泥桥坑小支流,出口位于白荷村排水口,工程所在位置是罗定江素龙水小支流集雨面积只有1.956mZ,现抗洪能力非常低,小于5年一遇洪水标准,下游低洼地经常水出现水浸农田。(二)存在问题工程所在地理位置属一个小自然村,没有列入村镇防洪规划,防洪治涝标准低,据业主调查以往出现大暴雨时工程所在区域低洼处会出现水沉农田,冲毁岸边坡等现象;由于山区洪水特性属瀑涨瀑跌,新建泥桥坑区域上游暴雨产流速度快,并因S352线公路过路涵洞断面限制会出现洪水沉浸于下游底洼地。3设计目标和原则设计依据流域(区域)防洪设计1)罗定江流域防洪设计罗定市罗定江河流域设计,属于堤防区的重点防洪区,城区堤防工程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加高加固工程。根据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区的特殊性及业主的要求,排洪渠区内的防洪设计根据相关标准,结合实际泥桥坑排洪渠小支流区按10年一遇洪水标准进行设计。总体设计对防洪工程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罗定市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使经济得到高速发展,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了战略性规划。规划强调,要高起点、高标准和高质量搞好总体规划,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贯彻“生态优先”的原则,创建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优美的滨河生态型城市。防洪设计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性设计,防洪工程的建设除满足水利功能外,还需要考虑城市景观和生态要求。主要规程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3)《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修订稿)(水规计[1998]215号(1998年6月;4)《防洪标准》(GB50201-94);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6)《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7)《水利水电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1995);8)《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9)《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L45—92);10)《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SL72—94);11)《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1998);12)《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13)《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1996);14)《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15)《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1996)。设计目标贯彻科学发展观,建立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区人水协调的防洪、排涝减灾体系,与下游河罗定江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在遭遇设计标准或低于设计标准的洪水、暴雨时,可有效控制洪涝,免除洪涝灾害,为市及泥桥泥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在遭遇超设计标准洪水、暴雨时,设计的防洪、排涝设施可正常发挥作用,配合非工程措施,确保社会稳定,使洪涝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局部地区遭受灾害后能迅速恢复。设计目标: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工程按业主的要求及相关标准的护岸设计防御能力按10年一遇防洪标准。在上游罗汉塘及彭岗分流洪水配合情况下、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工程共同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下,防洪标准可满足10年一遇设计标准。工程建成后,泥桥坑区域内防洪标准可达10年一遇,减免洪涝灾害损失,小流域内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对堤内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改善素龙镇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商家及社会投资,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对城市景观、城市排水均产生有利影响。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根据罗定市城市规划,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城市建设需要贯彻生态优先的原则,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搞好城市总体规划,建设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优美的、为生活而生产的生态型城市。为此,泥桥坑排洪渠工程建筑物设计除要具有防洪、排涝功能以外,还需考虑河流两岸的生态环境建设、防洪区景观和休闲的需求,体现保持自然、回归自然的理念,使河流两岸的防洪排涝工程成为城市亮丽的自然风景线。2)防洪工程与景观相结合的原则根据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功能,处理好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与城区堤防及白何、凤西村开发建设之间的关系,工程布置需要与城区堤防及两村建设协调一致。排涝工程要与城区堤防及泥桥坑区域排水工程相结合,防洪工程要与城区规划交通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结合考虑,防洪排涝工程要与当地市政建设相关设施建设相结合。3)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在进行防洪工程措施建设的同时,研究非工程措施,以较小的投入达到减免洪涝灾害的目的。4)节省工程投资的原则在满足罗定市发展规划的前提下,设计的泥桥坑排洪渠工程布置尽可能与现有的护岸防洪工程相结合,以减少工程投资。4防洪、治涝水文分析计算设计暴雨.1.1工程概况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座落在罗定江支流上,属西江水系的一个分支,所在行政区属罗定市素龙街道办及双东街道办交汇处凤西、白何2个村委潭波、大社岗、增城岗、广建兴、凤西等自然村,距罗定市区约3.0km,坝址地理位置为东经111°35'46〃,d健22°46'28"。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956"2,主河道长度3.22km,纵坡为0.28%,泥桥坑排洪渠工程,设计出口经过S352线公路。.1.2洪水标准根据国家《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规定确定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P=10%)o防洪建筑物级别主要建筑5级,次要建筑5级。设计洪水本次复核采用《广东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和《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查雨量等值线、变差系数等值线、汇流参数等计算洪水过程所需的参数,采用广东省小汇水面积推理公式(TLTA.BAS程序,1988年修订)和广东省综合单位线(SUHMTA・BAS程序)计算洪水过程线。4.2.1、基本资料集雨面积F=1.956km2;干流河长L=3.22km;干流坡降j=0.0028;集水区域特征参数0=L/j1/3;汇流参数m的确定:由0值查《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图5的m〜8关系图,得m=L40,查“分区示意图”得本工程雨型分区:罗定为8区。10分钟、1小时、6小时、24小时、72小时雨量有关参数的查算Ht(雨量值)由《广东省水文图集》年最大10分钟、1小时、6小时、24小时的均值等值线图查出。Cv(点雨量变差系数)由《广东省水文图集》年最大10分钟、1小时、6小时、24小时、72小时点雨量变差系数等值线图上查出。a(点面换算系数)由《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查得。计算频率为设计洪水P=5%,计算结果见下表:(具体见洪水计算书)水文参数附表4-1水文参数单位现友核值备注集雨面积km21.956河流长度km3.22干流坡降0.0028年最大10分钟雨量雨量值mm23变差系数0.30点面换算系数0.98年最大1小时雨量雨量值mm50变差系数0.35点面换算系数0.98年最大6小时雨量雨量值nun80变差系数0.40点面换算系数0.98年最大24小时雨量雨量值mm110变差系数0.40点而换算系数0.97年最大72小时雨量雨量值mm150变差系数0.45点面换算系数0.98按现行洪水标准,用重新复核的水文参数,以省厅“推理公式法(1988

年修订)"TL-1A.BAS计算程序和“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法”SUHM-1A.BAS程序计算,结果如下表4-2:4-2洪水计算成果表方法最大洪峰流量(m/s3)频率百年一遇p=l%二十年一遇P=5%十年一遇P=10%五年一遇P=20%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法32.6525.3421.9818.58推理公式法38.0528.0523.0519.05表4-3 排洪渠洪水过程线(P=20%) 单位:m3/s时间Q值时间Q值时间Q值时间Q值00.1200.4401.2590.510.1210.4418.2600.520.1220.54223.1610.430.1230.5439.4620.440.1240.5442.2630.450.1250.3451.3640.360.2260.2460.7650.370.2270.3470.2660.380.2280.3480.1670.390.2290.4490.4680.2100.2300.5500.8690.2110.3310.5510.7700.2120.3320.6520.7710.1130.3330.7530.7720.1140.3340.7540.6730.1150.3350.8550.6740.1160.3360.9560.6750.1170.4371570.6760.1180.4381580.5770.1190.4391.1590.5780.1

表4-3 排洪渠洪水过程线(P=10%) 单位:m3/s时间Q值时间Q值时间Q值时间Q值00.1200.6401.6590.710.1210.64111.4600.620.1220.64228.1610.630.1230.6439620.540.2240.7442.4630.550.2250.4451.3640.560.2260.2460.6650.470.2270.3470.1660.480.3280.4480.1670.390.3290.5490.6680.3100.3300.6501690.2110.3310.7511700.2120.4320.8521710.2130.4330.9530.9720.1140.4341540.9730.1150.4351.1550.8740.1160.5361.2560.8750.1170.5371.3570.7760.1180.5381.4580.7770.1190.5391.5590.7780.1表4-3 排洪渠洪水过程线(P=l%) 单位:m3/s时间Q值时间Q值时间Q值时间Q值00.1201.3402.8591.510.1211.34117.7601.420.2221.44238.1611.330.2231.5438.5621.240.3241.5443631.150.4250.8451.464160.4260.4460.5650.970.5270.6470.1660.880.5280.7480.1670.790.6290.9491.5680.6100.7301.1502.4690.5110.7311.3512.3700.4120.8321.4522.27103130.8331.6532.1720.2140.9341.8542730.1151352551.9740.1161362.1561.8750.1171.1372.3571.7760.1181.2382.5581.6770.1191.2392.7591.5780.1计算过程附:《洪水计算书》用综合单位线法计算是为了与推理公式计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是两种方法计算出的洪峰流量相差不超过20%,符合要求,考虑到区域发展重要性,可以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出的结果,十年一遇(P=10%)的最大洪峰流量是23.05m3/so排洪渠宽度B=2.5mX2孔,当起调水位为50m时,排洪渠P=10%设计洪水位为41.81m,最大下泄流量19.35m3/s;P=5%设计洪水位为42.12m,最大下泄流量24.69m7s;P=l%时校核洪水位为42.74m,最大下泄流量30.0m7s。经过对泥桥坑改造后进行10年一遇防洪水位为41.81m,排洪渠超高0.5m,(过水断面面积按12.5m?设计,渠底坡降按i=0.003设计)。排洪渠泄洪计算:编号排洪渠宽X高(m)渠底坡降i粗糙系数设计流量(mYs)备注12.5X2.10.0020.01513.3022.5X2.10.0030.01516.29选定方案32.5X2.10.0050.01521.04计算书见附件3:5防洪工程设施设计防洪设计方案防洪总体设计方案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防洪保护设计区,位于罗定市罗定江二级支游防洪工程体系,设计要求把工程位置列入罗定市城区城市防洪设计中,该区域的防洪工程总体布局是通过对泥桥坑进行加固、扩大、清挖河床淤积,达到防洪目标。防洪标准论证a)从整体防护角度确定防洪标准罗定市现状水平年(2010年)常住人口95.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16.48万人,暂住人口20.58万人。据《罗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纲要》预测,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区现约有5000人。罗定市泥桥坑区域现状非农业人口小于或等于20万人,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第2.0.1条,罗定市属于ffl等城市(重要城市),排涝标准10年一遇。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区内小流域设计,由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性,要求区内小流域防洪设计按10年一遇设计。b)从分区防护角度确定防洪标准按照本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与河流分布特点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可划分为1个独立设防的防洪保护区。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第2.0.2条,泥桥坑区域可以单独进行防护的,防护区的防洪标准,应根据其重要性、洪水危害程度确定。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从整体防护和分区防护的角度分别论述了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的防洪标准。从体现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经济社会地位重要性的差别和防洪标准拟定的合理性分析,按分区防护确定的标准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所以,本次设计按要求采用按分区防护确定的防洪标准,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分别为10年一遇。防洪工程设施设计方案5.1.3.1河道演变分析根据以往年河道地形资料,对罗定市及设计区各河段进行中水河道冲淤演变分析,人类活动及水土流失引起了河道以河床下切或淤积,河宽缩窄。河道采砂是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另外近几十年来的泥桥坑建设基本是在原堤上加高、加宽,滩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占用行为,河道由于两岸的固化,泥桥坑的钳制作用失去平面变化的条件,自然演变只能沿窄深调整。而根据河道演变分析的结果可得:对岸滩、泥桥坑稳定威胁较大的河段基本是在河道转弯部位的凹岸和河宽较窄的卡口处,而网匕为适应以上水情及河型变化,应对河道河势变化进行研究,特别应改研究改善河道转弯部位和河宽较窄的卡口处的整治方案。5.1.3.2河道整治研究根据以往对一些优良河段的研究成果和河道整治经验。通过河道整治措施,扩大局部河段河宽、削滩,改善河道宽深比,使其过水面积接近全河段的平均值。削凸滩有助与保护凹滩,减少弯道环流的影响,有利于改善水流流态。本区域由于属全新设计,可以实施大规模裁弯取直工程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所以,本次设计从改善河势水流的角度来考虑,提出大范围的裁弯取直,以扩大局部河段过水断面的整治方案。整治研究的方案主要集中在经过排洪渠区内的河道。①保持现状岸线方案维持现状渠线、河势不变,对泥桥坑两边进行加固,提高防洪标准。②按平顺岸线原则方案扩大卡口断面宽度,平顺泥桥坑线,减少河湾道占用土地面积,对河道泥桥坑进行加固重新改建。③按泥桥坑设计方案根据泥桥坑平面布置图,将原来河道改到最西边沿村公路走向,泥桥坑线出现两个较大角度,对河道进行重新改建。④主要对全线泥桥坑进行清淤及衬砌防护;修建改造、扩大河岸线总长约1150m。实施河道整治整体方案后,在10年一遇水位下,安全超高为0.5m,过水断面面积按大于12.5m2设计,河流坡降按i=0.003设计。5.1.5超标准洪水的对策与措施泥桥坑采用了根据不同的防护对象按不同标准设防的方案,当发生超标准洪水时,需要逐步放弃对一般保护区的防守,以恢复大部分河道两岸的天然滞蓄洪能力,减少洪水归槽对下游和重点防护区的影响,增强重点保护区防御超标准洪水的能力。由于洪水来势迅猛,洪水组成复杂,随机性大,临时蓄洪区受地理位置、容积、分洪能力等方面的制约,对某些年型的洪水,临时蓄洪的作用可能较为有限,因此,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泥桥坑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编制具有可操作性的洪水预案,确定发生超标准洪水时的人、财、物转移线路和安全安置地带,划定不同地区向安全地带撤移的方案,保证排洪渠区内不受到洪水沉没。以上地势较高地区均有公路相连,交通便利,发生超标准洪水时进行交通管制即可顺利完成居民和重要财产的转移。5.2防洪工程措施防洪工程地质由于项目暂未进行现场地质勘察工程,周边也没有项目建设做过工程地质勘察,没有地质勘察报告作为参考。因此,在项目初步设计之前,建议罗定市泥坑坑排渠在项目选址处做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探明场址内是否存在溶洞或其他地质灾害问题。渠线布置a)渠线布置原则渠线布置应以满足行洪,稳定河势,改善流态为首要原则,并结合堤围所在地实际地形、地质情况,兼顾生态环境保护、配合城市建设和一河两岸景观设计及技术经济合理等因素,在不超出行洪控制线的前提下进行渠线布置,渠线尽量沿现有渠线布置,在可能的条件下留有景观用地,使泥桥坑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成为一道吸引人的水岸风景线。a)渠线布置比较项目名称方案一方案二项目保持现状岸线方案:维持现状泥桥坑线、河势不变,对泥桥坑两边进行加固,提高防洪标准;主要加固约为950m泥桥坑,扩宽S352公路放水涵洞。按泥桥坑设计方案:根据泥桥坑平面布置图,将原来河道改到东边沿市政规则村公路走向,堤岸线多出现两个90度大角度,对河道进行重新改建,要加固约为1150m泥桥坑,.重建过S352公路涵洞泄洪。工程量土方(万m3)3.25土方(万m3)3.89石方(万m3)0.36(其中浆砌石0.15)石方(万m3)0.411(其中浆砌石0.163)混凝土(n?)5570混凝上(n?)6805.61工程投资工程总投资为建安费投资为650.5万元。工程总投资为建安费投资为765.7万元。・方案比较:方案一优点:保持现状减少工程土石方开挖量,缺点:与城市整体及周边规划、建筑物布置不能更好协调;方案二优点:结合市政规划、泥桥坑区域发展规划,建筑物布置更好协调建筑物的规划布置,更能体现其“亲水性”、“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缺点:泥桥坑长度变长约200m,工程量相对较大,增加工程投资。最后经综合比较选择方案二。防洪渠断面形式采用I型剖面、n型剖面两方案(实施进可以进行适当调整)。渠线布置图(见附图:平面布置图)。2)配套工程(1)增设完善排水、排砂设施、行车道等配套设施。(2)由于原下游出口受到涵洞尺寸过窄,当水位达设计洪水(十年一遇要求23.05n?/s),原旧涵不能满足泄洪要求,可采用三种方案:1.扩大过S352公路涵洞断面,扩至宽5.0mX高2.5m;2.新重建S352公路宽5.OmX高2.5m公路涵洞(选择方案);3.采用顶管方案新建61.5m顶管2条每条增大过水流里.O(4)由于下游设计洪水标准不同,需要完善出口至罗定江段下游段泥桥坑加固,提高到与泥桥坑相适应的防洪标准。排洪渠标准和等级综合考虑《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和地方排洪渠建设实际情况以及罗定市城市规划建设要求等因素,经与地方水利部门磋商,确定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设计标准为10年一遇。渠顶高程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堤顶超高应同时符合以下几点:①波浪爬高+风壅水面高+安全加高。设计计算风速采用历年最大风速(取16.5m/s)平均值的1.5倍。②当排洪渠顶高程应高出设计水位0.5m以上。10年一遇洪水为23.05n)3/s,经过对泥桥坑排洪渠扩宽加固后10年一遇最低防洪水位为41.81m,渠顶线高程为43.0m。排洪渠断面设计a)设计原则与理念以完成防洪的基本功能为主要目的,为节省填筑工程量,减少占用地,在的旧堤基础上进行设计。排洪渠设计选择三种型式进行比较,1.按河堤型式断面进行改造,更能体现其"亲水性”、“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较节省挖填土方量,且堤型更趋于自然;2.采用箱涵加明渠进行设计,这样可以节约用地,加固后渠面刚好是市政及城区街道公路。故本阶段推荐采用方案二。工程施工本工程水陆交通方便,施工用水用电及通讯均可就地取用或从附近村庄接入。由于工程地质还没有查明,本设计范围内就近未发现质量好的土料,必要时需外购。砂石料缺乏,亦需外购。工程施工场地宽阔,整个堤围可分段进行施工,施工总进度安排在2011年9月〜2011年12月时间完成。工程占地及补偿措施本设计的工程占地范围全部包括在主体工程征地范围内占地。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3)并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实物指标调查规程》(初稿)的有关规定及资料情况,本阶段对实物指标进行了简化。根据《关于对罗定市泥坑坑排渠建设用地的复函》,本项目用地选址地块符合罗定市城区和双东、素龙街道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项目征地拆迁过程中能按当地合理价格对原土地使用者进行补偿。项目用地报批手续齐备,项目土地使用合法。工程占地投资估算泥桥坑防洪设计工程占地范围全在市政规划范围内,所需征地费用全部由相关政府部分及企事业进行协商解决。6非工程设施设计设计目标及任务防洪排涝预案各级防洪排涝预案是在受到洪涝灾害威胁或已经遭受时,在行政管理层次上指挥、调度和责任落实的主要依据。由于行政区划发生变化,也随着本次工程设计及其它一些设计,如新市政规划设计的相继实施,原来一些防洪排涝预案在基本定位和管辖范围等方面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区域划分和技术条件发生变化的新情况。按照新的区域规划,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范围内,应在市一级行政管理高度上编制该区域的抗洪抢险预案,统一协调区域内各个联围的防洪抢险指挥、调度及实行工程、人力、物力等资源的调配。在技术上,经过防洪排涝工程设计建设,区域的防洪排涝工程标准发生了显著变化,抗洪抢险预案必须相应调整以适应新的实际情况。以水闸、涵洞为主要控制设施的集中控制、联合调度是发挥控制性工程防洪、排涝、减灾抗灾的主要措施,应在预案中对水闸、涵洞的集中控制和联合调度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合理定位,从管理层面上对技术操作给予足够的保障。另一方面,原来各级防洪排涝预案均侧重管理层面的方案,技术方案方面的内容非常粗略甚至简直就没有。新编制的防洪排涝预案应根据最新的行政区划、工程标准等实际情况,充实标准以下及超标准洪水对策、明细的责任范围联合调度管理、信息共享及信息系统协同支持、防汛抢险物资管理、转移和撤退管理、分窗防御应对措施等内容。设计范围及重点工程防洪排涝体系和非工程防洪排涝体系是防洪体系的两个方面,两者功能各不相同,相互不能替代,只有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洪体系。对应防洪排涝工程的非工程措施是指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手段以及直接运用防洪排涝工程以外的其它手段来减少洪灾损失的现代化技术手段、措施。非工程措施投资小、见效快,能为防洪排涝工程充分发挥效益提供保证。设计目标及任务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防洪工程措施设计目标是:围绕防洪工程设计建设总体上达到排洪渠区内10年一遇洪水标准的设计目标,基于工程建设后工程体系防洪排涝标准整体提高对非工程措施的相应需要,采用网络化、自动化等现代技术手段和行政、法规保证措施,建成密切结合区域防洪排涝工程设计的主要非工程措施,使得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基本配搭,互为依托、互为补充,信息系统、调度设施等技术措施与防洪排涝指挥的现代化建设相配套,防洪排涝预案、洪水风险图等集技术与行政管理预备措施手段能够满足非常时期防洪排涝及抗洪抢险的需要。设计原则1)以水利信息系统技术措施为主要内涵,以适当行政管理手段为保障的原则。2)注重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一致,与工程措施设计密切合作、相互促进的原则。3)全面设计、统一标准,并充分考虑与水利综合信息化、三防指挥系统之间的关系,注重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充分利用,避免重复建设原则。4)系统建设以需求为导向,重点、急用、成熟的部分优先建设的原则。5)采用技术方案讲求先进实用,高效可靠的原则,尽可能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使系统具有先进性和较长生命周期,并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为系统技术更新、功能升级留有余地。6)充分利用已建的信息公共基础设施和相关系统的信息资源,实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防洪、治涝预案防洪排涝预案新编和修编任务设计防洪排涝预案涉及到技术上问题,但主要是管理上的问题。对于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的防洪排涝预案如何分级管理,特别在发生不同等别的超标准洪水时,工程调度和抗洪抢险的指挥管理必须在各级、各区域的防洪排涝预案中进行明确,遇到非常情况才能有依据操作。本部分内容属于工作设计,主要是对防洪排涝预案新编和修订工作的设计,包括对相关的技术问题作相应研究和明确,为以后真正编制各级、各区域的防洪排涝预案明确要求,提供依据。本设计属于编制工作设计,具体任务包括:a)确定新人民泥桥坑防洪排涝预案的分级管理体系,包括明确与大罗定市层面上的有关防洪排涝预案之间的关系。b)防洪排涝预案新编工作要点,包括:防洪排涝的标准;发生不同等别超标准洪水时的基本对策;已经纳入联合调度系统的涵洞、水闸等控制性工程在何种情况下必须实行统一调度和统一调度管理;在三防城域网范围内的各级信息系统自行采集信息的无条件共享及范围规定;分窗防御应对措施等。c)防洪排涝及抗洪抢险组织机构d)防洪排涝及抗洪抢险工作预案要点,包括责任区划分、抢险队伍、转移和撤退应急线路、避水点、防汛抢险物资等内容。目的和作用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的防洪排涝预案是非常时期落实机构及人员职责、确定应对不同等别洪涝灾害威胁时和实际发生洪涝灾害时的工程调度、抢险救灾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具有显著的行政指令性特征。有了科学、合理、明确、实用的防洪排涝预案,在遇到非常情况时才能有依据、可操作,确保指挥调度合理、有序进行并能够应急而不乱。主要预案及管理a)主要预案要编制的主要预案《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的防洪排涝及抗洪抢险预案》b)预案管理市三防指挥部为《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的防洪排涝及抗洪抢险预案》预案原则上由各区自行编制,报市三防指挥部审核和备案。市三防办为所有预案的日常管理和实施代理部门。当发生全区域或更大范围内的洪水、大暴雨时由市三防指挥部按照本预案,根据实际情况应对。并根据本预案的主要精神和规定,向下延伸并启动罗定市范围内各个的防洪排涝预案。新编及补充完善的主要内容a)标准以下及超标准洪水的对策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为10年一遇。但这些标准是在综合考虑了流域性防洪体系中运用上游防洪水库和蓄滞洪区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达到。本工程实现之后,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范围内的护岸工程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就护岸工程而言,尽管实施后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范围的标准均为10年一遇,但由于罗定江的堤防级别不同,原来的基础条件和配套设施能力不同,各个堤防工程实际防洪能力也不同。另保护范围的重要性差别也决定了实际操作的“目标标准”不同,因此在遇到各种级别洪水时,防洪排涝预案应当针对各个联围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应对方略。在发生防洪标准以下的洪水时,加固达标后的堤防及工程设施总体上能够防住洪水,防洪重点应当放在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一些险工险段。在区域内同时发生较大降雨时,排涝是三防的主要工作任务,应当充分调动排涝工程设施,实行联合调度作业,同时考虑与区域内的防污排污需要相结合。由于流域性的防洪体系近期内尚不完善,遇到超标准洪水时,对于本区域,对付超标准洪水,主要应有完善可靠的非工程措施,包括及时、准确的预警预报机制、联合调度措施、险段险点的安全监视手段、灾情的预评估和抗洪抢险的一系列可操作的措施、手段。因此,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护岸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编制具有可操作性的洪水预案,确定发生超标准洪水时的人、财、物转移线路和安全安置地带,划定不同地区向安全地带撤移的路线,保证路线畅通和有足够的交通与通讯工具。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人员及和重要财产可向地势较高一层转移。以上地势较高地区均有公路相连,交通便利,发生超标准洪水时适当进行交通管制即可完成居民和重要财产的转移。在一般情况下,围内不同乡镇地域范围的内河涌连接处采用节制闸进行控制,使各镇或区能够按照各自的排涝排污、工农业、水上交通等需要自行调节管辖范围内的泵闸。但在非常情况下,如外江发生超标准洪水、围内大暴雨或需要大规模排污时,必须由市级或区级实行联合调度,统筹安排各个联围的调度任务。C)防汛抢险物资管理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防洪排涝任务艰巨。在遇到外江发生洪水时,险情往往首当其冲地出现在这些险段,最常见的就是由于急流流冲刷,可能出现迎水坡底部的沙石被冲走的情况。防汛抢险首先应主要针对这些险段,根据对洪水的预报预测,估测这些险段可能出现险情及其程度,进而确定应对措施。根据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范围水情、工程、地理、交通、物料等条件及其特殊情况,最直接的应对措施之一就是在临近险段附近设置防汛物资仓库,在汛期来临前储备足够的沙石及其它防汛物资。尽管本次工程实施后,对于有必要和可以采取分窗防御应对措施的范围,起防御策略、应对原则、责任划分、调度管理等必须在防洪排涝预案中进行明确。7管理设计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管理体制a)管理现状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范围内排洪渠总长度1150m。现状工程管理模式是政府直管工程,由受益村直接管理。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范围的泥桥坑排洪渠区域内、为罗定市政及街道办直管工程,其余工程由镇水利所按行政地域管理,镇内小型工程由村直接管理。b)存在问题1)水利工程保护范围包括多个行政区域,管理上缺乏相互协调,未实现联围统一管理。2)工程管养费与工程所在行政区域经济水平有关,没有与工程险情的紧急程度结合起来。3)尚未完全实现“管养分离”,效率低下。4)管理人员未按工程规模配置,部分基层水利所存在一般人员过剩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情况。5)各堤围信息化管理水平差异较大,总体水平不高。机构设置a)管理机构依据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2002年9月3日)等政策和《罗定市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精神,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并结合工程的性质、工程规模及管理范围等实际情况,建议专设1个人进行管理。鉴于罗定市城市资源的整合完成时间不长,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各项改革正在紧张地进行,经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协商,本阶段维持目前的管理方式和机构,待各项相关的改革出台后,根据水利部对行业管理的精神和罗定市具体情况设置新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方式。b)管理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水利法规和河道目标管理的要求,依照《河道目标管理等级评定标准》,强化工程管理和实施目标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管理范围为加强河道和堤防管理,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照《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水法》、《防洪法》、《广东省河道管理条例》、《广东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灌排站设备管理办法》、《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0-196)等相关法规和规范,并结合工程的实际确定工程管理的范围。工程管理范围内禁止任何影响堤围安全的活动。具体管理内容包括:堤身,堤内外俄堤及堤内外护堤地;穿堤、跨堤交叉建筑物;附属工程设施:包括观测、交通、通信设施、测量控制标点、包括各类立式和坡式护岸建筑物;管理单位生产、生活区、办公室、仓库等。管理设施根据《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0-96),应根据管理机构及其任务配置相应的管理设施,基于本阶段暂不考虑设置新的管理机构,先按目前的管理模式配置基层管理单位的管理设施。新泥桥坑水利工程基层管理单位的管理设施配置情况按相关政策设置。交通、通讯、办公设施基层管理机构应配置相应的交通、通讯、办公设施。交通工具包括越野车等;办公设备包括微型计算机、复印机、摄像机、数码相机、打印机、传真机等;通讯设备包括手持机、柴油发电机以及通讯线路等。工程观测设施a)水文观测设施本工程观测设计以险工险段监测为主,观测仪器力求少而精,观测仪器设施包括测船、测深仪、自计水位计、流速测量仪、电测水位计、遥测水位器等,观测断面尽量布置在险工段及地形复杂的典型断面上,并尽量采用自动化观测。观测项目:1)排洪渠道的流量、绕渗、上、下游水位观测。2)排洪渠道上、下游淤积和冲刷情况观测。3)对河型变化较剧烈的河段以及险段对水流流态变化、主流走向、横向摆幅及岸滩冲淤变化情况进行常年观测或汛期跟踪观测,监视河势变化及其发展趋势。b)工程建筑物观测设施为了监测了解护岸工程及附属建筑物的运用和安全状况,按规范要求必须建立干堤沉陷、渗漏、位移等项目的观测,建立水(船)闸垂直、水平位移、水位、流量观测,大小型水闸扬压力观测和险段监测,大中型水闸每年观测沉陷、位移两次。观测设施包括定位仪、渗压计、渗压计测量仪、测压管、平板仪、经纬仪、水准仪等。观测项目:1)堤身沉降、位移观测2)表面巡视观测(包括堤身裂缝、洞穴、滑动及翻沙管涌等渗透变形现象,水闸和起闭设备的表面异常)。特别对险工段及有穿堤建筑堤段必须加强观测。运行管理维护设施a)由本区域位于S352傍,现有的交通网络比较发达,交通系统基本满足工程管理和防洪抢险的需要,故不再设计新的对外交通线路。b)具备固定式无线电台和邮电通信方式,并具有数据传输功能。连通各闸站与管理单位的有线电话网络。c)照明线路及附属设施,应与泥桥坑及市政规划相协调,本设计从水利管理的角度提出,按每30m一个照明干设置,共需要39个照明干和1150m供电线路。d)防洪抢险沙石池1个,面积30m2oe)在防洪堤前后各设置一个水位观测站,观测水位。调度设计和管理经费调度运用规程本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防洪排涝,保证白何、凤西村6个自然村的生产、生活安全。防汛期间,各镇三防指挥机构负责指挥当地的防汛工作,同时服从其上级主管单位罗定市三防指挥部的领导。未来泥桥坑区域范围内城市化水平提高以后,灌溉需求量减小,可根据未来城市生态的需要对排洪调度规程作进一步优化。运行管理费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水利工程运行费用为8.9万元/年。a)工资、福利根据2006年罗定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人均工资及根据罗定市水利管理单位目前的运行情况,水利工程管理人员人均工资、福利为2.5万元/人•年,3人共7.5万元/年。b)工程维护费(1)维护管理费:根据投资估算,固定资产投资为766万元,年维护修理费为固定资产原值的1%,计7.66万元。(2)其它费用:其它费用定额为3000元/人•年,则年其它费用总额为0.3万元。运行费来源及筹集措施工程正常管理运行费原则上来源于护岸防护费、市政工程设施养护费以及过闸费,不足部分由财政补贴。工程正常管理运行费原则上来源于护岸防护费、市政工程设施养护费以及过闸费,不足部分由财政补贴。由于防洪设计范围在罗定市区内,管理运行费用由市政府、市政等相关部门协商自行解决。管理建议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位于罗定江支流,地势低平,水道密度大,防洪排涝的压力较大,水利工程管理应实行科学化统一管理,便于水利工程整体效益的发挥。随着设计区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地位的提升,水利工程的管理必须突破行政界限,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实行与下游罗定江联围管理。b)实行信息化管理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水利管理应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堤围、水闸安全检测系统,及时掌握水利工程运行工况;建立减灾决策专家系统,针对不同灾害型式决定有效的减灾措施;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各级管理机构信息快速传递。8环境影响评价对改善环境的作用分析a)降低了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有利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洪涝灾害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而且会产生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人们生活。由于工程标准提高,并实行科学的管理,提高了水利工程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有效降低了因洪涝灾害而导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的风险。b)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工程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新的治水思路。不仅发挥了防洪作用,还尽量满足旅游休闲、城市交通、城市景观、生态环境的要求。在堤型的设计上,既考虑了防洪的需要,还根据河段的特点,与一河两岸的生态走廊建设结合起来,布置一些亲水平台、大缓坡等生态景观,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c)有利于水环境保护穿堤函闸大多与内河涌相连,内河涌的水质污染比较严重。达标建设与科学调度相结合,穿堤函闸的引水或放水实行信息化科学管理,避免多个函闸同时引水或放水,有效防止因局部利益而损害整体利益的行为,以利于河流对水质或水量的变化有充足缓冲时间。对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分析工程的性质主要是土石方工程以机械施工为主。本工程土方明挖2.37万m3,石方明挖0.25m:',土石方填筑1.27/。a)对人群健康可能有影响本工程的施工期间,需组织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临时聚集,如工地不注意卫生条件,就有可能给流行性传染病带来可乘之机。b)会造成暂时的、局部的水土流失由于工程涉及到土石方的开挖、运输和填筑,会对地表造成一定扰动和破坏,而导致水土流失,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c)对水环境的影响混凝土和沙石料加工过程中,会产生浑浊的污水,以及施工人群生活污水,如直接排放到水体,会污染水质。排水泵站以及水闸的新建、改建或扩建与排水明渠的蔬挖,会扰动河底淤泥层,以致淤泥中的铅、格等重金属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在水体中扩散,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d)会产生噪声,对声环境有影响本工程主要是土石方工程,以机械作业为主,机械噪声有两类,以振荡机为代表的固定、连续式噪声和以运输车辆为代表的流动式噪声。固定施工机械设备所产生的噪声特点是固定、连续,声源强、声级大,在不考虑噪声叠加的情况下,对距工地150m范围的人群有影响。交通运输噪声的特点是源强大、具有流动性,其影响范围因车型车速而异,满负荷载重卡车,速度为50km/h时,在距车15m处噪声值达78dB(A),速度为20km/h时,在距车15m处的噪声值为60dBoe)会产生粉尘,对大气环境有影响施工期间,机械作业对大气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废气,二是在开采、运输和卸载土石料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气和粉尘都会增加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由于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区堤围内人口聚居较很少,环境背景值较小,粉尘和废气居民生活的影响不大,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减少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针对设计方案对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a)加强卫生管理,作好防疫工作施工期间要有专人负责医疗卫生并具备处理突发卫生事件的能力。施工完成后,要及时作好现场的清理工作,撤除和填平临时住所、厕所、污水沟、垃圾场,并作好灭菌工作。b)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尽量减小土石场范围,对土石方开挖场地和弃置场地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所需要的泥土、石料,应尽量选择原有的料场,避免新辟料场,减少对土壤植被的破坏。工程竣工后,应补植植被,尽量恢复自然景观。c)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尽量减少运输过程中物料的散落,尽量防止施工期的扬尘和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严格控制施工时间。d)要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地水质,维持现状II水质标准本区域河流大多是饮用水源地,应防止污水、污泥或弃渣直接进入水体,新建或改建的穿堤函闸应远离取水口。e)水闸、泵站的施工期间,应建立拦污闸和沉淀池,严格控制污泥、污水的扩散,并妥善处理。f)做好环境监测工作,施工期间对大气和噪声进行监测。环境影响初步评价a)从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防洪工程是可行的,有利影响是长远的,不利影响是短暂的、暂时的且利大于弊。b)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防洪工程建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减少洪涝灾害,为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提供更为安全的保障。c)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防洪工程属非污染工程,对区域环境会产生的不利影响是短期的,只要措施到位,是完全可以消除或防控的。d)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防洪工程,对饮用水取水口不会有太大的影响e)罗定市泥桥坑排洪渠防洪设计对区域野生动植物没有太大的影响。9投资估算编制说明工程概况该工程的主要项目:(1)、主要对全线护岸进行清淤及衬砌防护;(2)、修建改造、扩大河岸线总长约1150m,(3)增设完善排水、排砂设施、行车道等配套设施。主要工程量及估算工程完成主要工程量有:土方明挖2.37万一,石方明挖0.25万一,土石方填筑1.43万in?(其中浆砌石0.16万m3),校方0.68万m3,模板1.11万m?,劳动总工日3.05万工日;总估算材料用量为钢筋435.93水泥1733.753块石0.21万ml碎石0.39万砂0.30万m\施工总工期为4个月,工程估算总投资为893.56万元。编制办法及依据估算编制的依据主要是广东省水利厅2006年1月颁发的《广东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土建工程执行广东省水利厅2006年1月颁发的《广东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设备安装工程执行广东省水利厅2006年1月颁发的《广东省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详见估算书。定额依据⑴估算编制的依据主要是广东省水利厅2006年1月颁发的《广东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⑵土建工程执行广东省水利厅2006年1月颁发的《广东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⑶设备安装工程执行广东省水利厅2006年1月颁发的《广东省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⑷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按照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文件规定执行。⑸机械台班费执行《广东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附录里的《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基础资料5.1人工单价按照《广东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算》的规定进入工程单价的六类工资区人工预算单价为每工日38.54元,目前我省六类工资区人工工资单价为每工日38.54元。5.2主要材料预算价格根据罗定市建设局公布主要材料价为: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