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二月春风为什么不能似菜刀_第1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二月春风为什么不能似菜刀_第2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二月春风为什么不能似菜刀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月春风为什么不能似菜刀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后还选了一位唐诗研究的权威的赏析文章。阐释这首诗的好处在于:第一,万千柳丝表现了“柳树的特征”。不但写了柳树而且歌颂了春天。第二,从“二月春风似剪刀”中,看到了诗人歌颂了“创造性的劳动”这样的阐释,几乎是无效的,因为根本经不起推敲。写出了(反映了)对象的特征,就是好诗吗?抒情诗以什么来感人呢?是以客观对象的特征来感人,还是以主观的情感动人呢?这样的阐释,也是扭曲的。这是一首唐朝高级知识分子写的诗,他的脑袋里有“创造性的劳动”这样的观念吗?,再说,一首好诗,一定要有如此这般的道德的教化作用吗?这表现了机械唯物主义,至今仍然在严酷地束缚着我们。其特点就是连分析抒情诗,都不强调,是人主观的情感感动人。正是因为这样,文章才不得要要领,时时用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语来搪塞读者,如“构思新颖”,“比喻十分巧妙”,“形象凸出”。岂不知,读者期待正是构思新在哪里,比喻如何巧妙,巧在哪里。形象是如何突出的。机械反映论的特点,是把满足于客观对象和艺术形象之间的统一性。因而,虽然文章的题目叫做“赏析”,但是却没有任何的分析。本来所谓分析,就应该分析矛盾,拘泥于统一性,就谈不上矛盾。号称分析,为什么却连矛盾的边都沾不上呢?因为一切经典文本,形象都是完整的,天衣无缝的,从表面看来是没有矛盾的。矛盾是分析出来的。而分析是要有方法的。这种方法并不神秘。粗浅地说,就是“还原”。(这个方法和现象学的还原有一致之处,为避免把问题说得太复杂,请允许我暂时不涉及现象学)也就是根据把艺术形象提供的线索,把未经加工的原生的形态想象出来,找出艺术和原生形态之间的差异有了差异就不愁没有矛盾了。在这首诗里。最精彩的是后两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赏析文章说,“比喻很巧妙”巧在哪里呢?有还原的方法,首先就要问二月春风,原来,是不是剪刀?当然不是。还是剪刀,却要说它是剪刀。就有两种可能。第一,是歪曲了,但是,诗歌给人人感觉不是歪曲,而充满了感染力。而且经受住了一千多年的历史考验。那么第二,可以肯定它是很艺术的。第三,矛盾在于,本来,春风,是柔和的,温暖的,一般说,不大好用剪刀来形容的。有人说,二月春风,虽然说的是阴历,等于阳历的三月,毕竟还是初春。还有一点冷的,所以用刀来形容并不是绝对不合适的。这有一点道理。但是,同样是刀,为什么只有剪刀,比较贴切,如果换一把刀,二月春风似菜刀,行不行呢?显然是笑话。这是因为,汉语的潜在特点,在起作用。前面有一句,不不知细叶谁裁出,有个裁字,后面剪字才不突兀。如果不英语,就没有这种联想的自由和顺畅。在英语中,剪和裁,并没有这样的现成的组合关系,而两个不相干的字,cut和design.这是诗人的锦心绣口,对于汉语的潜在功能成功探索。而这种成功的探索,所表现的并不仅仅是大自然的美好,而且更重要的是,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美的惊叹。美在哪里呢?前面一句说,说是万千垂下绿丝绦,意思是柳丝茂密,按还原法,一般的树,枝繁则叶茂,而柳树的特点不同,枝繁而叶不茂,柳丝茂密,而柳叶很细小。很精致,诗人发现了这一点,就觉得这很是了不起。太美了。再用还原法:本来柳丝柳叶之美是大自然季节变化的自然结果,但是,诗人觉得,这用无心的自然而然来解释是不够的,应该是有意的剪裁,精心加工的结果。春天柳叶柳丝之美,在诗人看来,比之自然美还要更美。有了还原方法,则一系列矛盾都显示出来了。第一二句的矛盾:柳树本是碧玉,但是,就是要说它是玉,柳叶不是丝的,偏偏要说它是,这里当然有柳树的特征,但是,更主要的是诗人的情感的特征:用珍贵的物品来寄托珍贵的感情。但是,从语言的运用上来说,这样的说法,并不见得特别精彩。最为精彩的,是后面这两句,把春风和剪刀联系起来以后,前面的句子也显得有生气了。剪裁在古代属于女红,和妇女联系在一起。有了这个联想,前面的“碧玉妆”成,就有了着落了。女红和妆是自然的联想。本文开头引用过那位学者也曾感到“碧玉”和女性有关,他说:碧玉,又是南朝宋代汝南王小妾的名字,乐府歌曲有'碧玉歌',歌中有碧玉小家女之句,后世遂以‘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出身的美貌女子。‘碧玉妆成一树高',在诗人的想象里,也许觉得那袅娜多次的柳树,宛如凝妆而立的碧玉一般。这说明,作者写到这里,手有点发软了,一方面,虽然感到碧玉和女性有关,但是,另一方面,在诗里却读不出来,只好含混地说像“那袅娜多次的柳树,宛如凝妆而立的碧玉一般。”这个碧玉,是汝南王的小妾吗?如果说是,就不但太坐实了,而且也太煞风景了。如果说不是,那么提出碧玉和柳树的关系不是多余了吗?如果把“妆”和“裁剪”与碧玉结合起来,就不难理解这是一般女性的泛指。不一定是小妾,也不一定是小家碧玉,而是一种女性的美,春天的美由柳树引发的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