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政治》人教部编版历史课件1_第1页
《北宋的政治》人教部编版历史课件1_第2页
《北宋的政治》人教部编版历史课件1_第3页
《北宋的政治》人教部编版历史课件1_第4页
《北宋的政治》人教部编版历史课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六课:北宋的政治

1目录北宋的建立与统一1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2重文轻武的政策3王安石变法4北宋的建立与统一1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2重文轻武的政策3王安石2北宋的建立与统一Part01北宋的建立与统一Part0131、时间:2、建立者:3、过程:4、定都:一、“北宋的建立”960年陈桥驿兵变(P28“相关史事”)赵匡胤(宋太祖)东京(今河南开封)1、时间:一、“北宋的建立”960年陈桥驿兵变(P28“相关4

分裂割据局面并没有结束。北面,是强大的辽和辽扶植下的北汉,南面分布着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等较大的割据政权。北宋只是占有后周统治的地区。雪夜访赵普分裂割据局面并没有结束。北面,是强大的辽和辽扶植下的北汉5材料:很多人说起宋朝,第一反应是宋朝无能的军队。①在中央,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1、文人统兵,武将受限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北宋只是占有后周统治的地区。酒酣,上屏左右,谓曰:“我非尔曹之力,不得至此。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根据材料,分析以上事件发生有何影响?(1)积极方面: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杜绝了武将跋扈与兵变政移情况的发生,同时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拓宽了社会人士上升流动的渠道。北宋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北宋统一中原与南方: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907年,唐朝节度使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采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驻军原则,皇帝牢牢控制军队。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但是仅仅30年之后,宋朝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低。北宋一、北宋的建立先南后北材料:很多人说起宋朝,第一反应是宋朝无能的军队。北6

宋太祖死后,其弟赵光义登基为帝,称宋太宗。

宋太宗时,灭吴越、闽南、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了局部统一。P28宋太祖死后,其弟赵光义登基为帝,称宋太宗。7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太宗时,灭吴越、闽南、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了局部统一。(1)积极方面: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杜绝了武将跋扈与兵变政移情况的发生,同时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拓宽了社会人士上升流动的渠道。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上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②控制军事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武将专权导致地方势力过大,使中央统治太弱。(×)提示: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制武将,防止武将跋扈,而不是轻视武备。①在中央,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但是仅仅30年之后,宋朝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低。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宋太宗: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1)积极方面: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杜绝了武将跋扈与兵变政移情况的发生,同时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拓宽了社会人士上升流动的渠道。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想一想,这种重文轻武的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2、深知武将专权的宋太祖应该怎么做?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2.北宋统一中原与南方: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二、宋太祖强化8歌曲《杯酒释兵权》和哪位人物有关?歌曲《杯酒释兵权》9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0618年907年唐朝建立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唐朝灭亡十国(891—979)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五代(907—960)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陈桥驿兵变618年907年唐朝建立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11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Part02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Part0212材料:755年,唐朝节度使史思明和史思明发动叛乱。

763年,唐朝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无力控制地方。

907年,唐朝节度使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

960年,禁军统帅赵匡胤被部下拥立为皇帝,进行兵变。1、根据材料,分析以上事件发生有何影响?武将专权导致地方势力过大,使中央统治太弱。2、深知武将专权的宋太祖应该怎么做?加强中央集权,削弱武将的权力。材料:755年,唐朝节度使史思明和史思明发动叛乱。1、根据材13上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酣,上屏左右,谓曰:“我非尔曹之力,不得至此。吾今终夕未尝敢安寝而卧也。”守信等皆曰:“何故?”上曰:“然汝曹无心,其如汝麾下之人欲富贵者何?一旦以黄袍加汝之身,汝虽欲不为,不可得也。”皆顿首,涕泣曰:“臣等惟陛下哀怜,指示以可生之途。”上曰:“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为子孙立永久之业;日饮酒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司马光《涑水纪闻》1.收精兵:①解除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杯酒释兵权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上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酣,上屏左右,谓曰:“我非尔曹之力,141.收精兵:②(统调分离)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更戍法)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思考:宋太祖赵匡胤在军事方面的改革有何影响?采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驻军原则,皇帝牢牢控制军队。但地方军力弱小,造成宋代军队积弱的原因之一。1.收精兵:②(统调分离)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15皇帝财政度支盐铁户部行政参知政事中书门下军事枢密院(三司使)(枢密使)宰相副宰相中央官制示意图在中央:目的办法措施读图,完成表格内容: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增加宰相人数,增设副宰相若干人,分行政权。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军政、财政大权。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2.夺其权皇帝财政度盐铁户部行政参中书门下军事枢密院(三司使)(枢密使163.措施军事: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②控制军事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政治:①在中央,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②在地方,派政治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经济:①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中央掌控。②设置经济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4.作用: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3.措施17重文轻武政策Part03重文轻武政策Part0318

Q1:宋朝为什么要重文轻武?原因:防止武将专权、篡权

Q2:宋太祖和宋太宗在重用文官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祖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1、文人统兵,武将受限措施: Q1:宋朝为什么要重文轻武?原因:防止武将专权、篡权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措施:科举取士宋太祖: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宋太宗: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

又赐进士180多人,总录500多人宋真宗:(继续增加),如在1000年录取进士

409人,诸科更高达1129人。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太祖誓碑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措施:科举取士宋太《北宋的政治》人教部编版历史课件1每3年一次,每次最多30人。后来逐渐增额,以至于3取1110年规定限额,每次考试只能取10人。武举想一想,这种重文轻武的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积极影响消极影响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每3年一次,每次最多30人。后来逐渐增额,以至于3取1110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轻武(1)原因: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弊端重现。(2)措施: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3)结果: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2.重文: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1)措施: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土_地位。(2)影响: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二、重文轻武的政策233.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易混易错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因而轻视武备。(×)提示: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制武将,防止武将跋扈,而不是轻视武备。事实上,宋朝对武备是极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占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时达到120多万。3.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24北宋的政治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政策军事中央地方影响原因表现影响措施目的文臣统兵注重文教发展科举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分化事权内外相制北宋的政治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政策军事中央地25【问题思考】如何评价北宋的重文轻武政策?(1)积极方面: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杜绝了武将跋扈与兵变政移情况的发生,同时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拓宽了社会人士上升流动的渠道。(2)消极方面:武将过于受到限制,影响了战场上的临阵指挥,造成不熟悉军务的文官势力过大,导致北宋在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中屡败。【问题思考】26王安石变法Part04王安石变法Part0427阅读课本31至32面,思考:北宋中期,宋神宗年间,王安石执政期间:为什么要变法?(变法的原因、目的)怎么变法?(措施)变得怎么样?(结果与影响)1、原因(1)北宋政治风气因循守旧,行政效率低下;(2)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导致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财政入不敷出(3)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2021新增)阅读课本31至32面,思考:北宋中期,宋神宗年间,王安石执政评价反思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阅读材料,结合课本,思考:王安石变法有没有“暗香来”?材料一、熙宁、元丰(宋神宗年号)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宋史》材料二、北宋熙宁年间,在王安石支持下,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军进攻吐蕃,收复河(甘肃临夏)、岷(今甘肃岷县)等五州,拓地2000余里,受抚羌族30万帐,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作用: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0000多处。结果: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评价反思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阅读材料,结合课本,思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王安石革新政治的抱负失败了,但是做人为学的精神与意气,则依然为后人所学习:心系国家,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锐意进取,积极改革的创新精神;面对困难,毫不动摇的坚强信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王安石革新政治的抱负失败了,1《剑桥插图中国史》一书中写道:“太祖原是后周的殿前禁军统领,禁军不愿听命于7岁的皇帝,遂拥立他为帝。”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阿保机建立辽B.赵匡胤建立北宋C.阿骨打建立金D.元昊建立西夏2.宋太祖与他的后继者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A.北方地区B.东南沿海C.西域地区D.中原和南方3.唐太宗善于纳速和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相同目的是()A.巩固统治B.休兵息战C.重用文臣D.防止割据BDABDA314.造成北宋“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宋朝A.实行正副宰相制度B.调兵权与统兵权的分离C.改革发展科举制度D.经常调换将领,定期换防5.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而采取的措施是()A.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B.分割相权C.在地方设转运使D.在地方设通判DC4.造成北宋“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宋朝DC32材料:初,太祖谓赵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十易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普曰:“由节镇太重,君弱臣强,今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言,我已谕矣。”(1)结合材料,针对赵普的建议,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北宋的政治》人教部编版历史课件13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采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驻军原则,皇帝牢牢控制军队。2、深知武将专权的宋太祖应该怎么做?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宋朝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事实上,宋朝对武备是极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占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时达到120多万。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造成北宋“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宋朝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实行正副宰相制度B.重文: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材料:很多人说起宋朝,第一反应是宋朝无能的军队。宋太宗时,灭吴越、闽南、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了局部统一。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①在中央,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618年907年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1)措施: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土_地位。军事: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政治:1.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2.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3.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经济:1.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中央掌控。2.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军事:34材料:很多人说起宋朝,第一反应是宋朝无能的军队。其实这是一个理解的误区,在建国初期,宋朝军队的战斗力是很高的,甚至可以与契丹骑兵进行正面较量。但是仅仅30年之后,宋朝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低。到了宋朝中期,甚至只有西北军团还拥有一些战斗力,其余的部队都是花架子。(2)宋朝中期军队战斗力严重削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很多人说起宋朝,第一反应是宋朝无能的军队。其实这是一个35宋朝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在与西夏、辽的争战中经常胜少败多。宋朝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有36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六课:北宋的政治

37目录北宋的建立与统一1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2重文轻武的政策3王安石变法4北宋的建立与统一1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2重文轻武的政策3王安石38北宋的建立与统一Part01北宋的建立与统一Part01391、时间:2、建立者:3、过程:4、定都:一、“北宋的建立”960年陈桥驿兵变(P28“相关史事”)赵匡胤(宋太祖)东京(今河南开封)1、时间:一、“北宋的建立”960年陈桥驿兵变(P28“相关40

分裂割据局面并没有结束。北面,是强大的辽和辽扶植下的北汉,南面分布着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等较大的割据政权。北宋只是占有后周统治的地区。雪夜访赵普分裂割据局面并没有结束。北面,是强大的辽和辽扶植下的北汉41材料:很多人说起宋朝,第一反应是宋朝无能的军队。①在中央,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1、文人统兵,武将受限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北宋只是占有后周统治的地区。酒酣,上屏左右,谓曰:“我非尔曹之力,不得至此。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根据材料,分析以上事件发生有何影响?(1)积极方面: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杜绝了武将跋扈与兵变政移情况的发生,同时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拓宽了社会人士上升流动的渠道。北宋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北宋统一中原与南方: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907年,唐朝节度使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采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驻军原则,皇帝牢牢控制军队。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但是仅仅30年之后,宋朝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低。北宋一、北宋的建立先南后北材料:很多人说起宋朝,第一反应是宋朝无能的军队。北42

宋太祖死后,其弟赵光义登基为帝,称宋太宗。

宋太宗时,灭吴越、闽南、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了局部统一。P28宋太祖死后,其弟赵光义登基为帝,称宋太宗。43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太宗时,灭吴越、闽南、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了局部统一。(1)积极方面: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杜绝了武将跋扈与兵变政移情况的发生,同时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拓宽了社会人士上升流动的渠道。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上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②控制军事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武将专权导致地方势力过大,使中央统治太弱。(×)提示: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制武将,防止武将跋扈,而不是轻视武备。①在中央,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但是仅仅30年之后,宋朝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低。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宋太宗: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1)积极方面: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杜绝了武将跋扈与兵变政移情况的发生,同时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拓宽了社会人士上升流动的渠道。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想一想,这种重文轻武的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2、深知武将专权的宋太祖应该怎么做?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2.北宋统一中原与南方: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二、宋太祖强化44歌曲《杯酒释兵权》和哪位人物有关?歌曲《杯酒释兵权》45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46618年907年唐朝建立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唐朝灭亡十国(891—979)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五代(907—960)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陈桥驿兵变618年907年唐朝建立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47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Part02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Part0248材料:755年,唐朝节度使史思明和史思明发动叛乱。

763年,唐朝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无力控制地方。

907年,唐朝节度使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

960年,禁军统帅赵匡胤被部下拥立为皇帝,进行兵变。1、根据材料,分析以上事件发生有何影响?武将专权导致地方势力过大,使中央统治太弱。2、深知武将专权的宋太祖应该怎么做?加强中央集权,削弱武将的权力。材料:755年,唐朝节度使史思明和史思明发动叛乱。1、根据材49上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酣,上屏左右,谓曰:“我非尔曹之力,不得至此。吾今终夕未尝敢安寝而卧也。”守信等皆曰:“何故?”上曰:“然汝曹无心,其如汝麾下之人欲富贵者何?一旦以黄袍加汝之身,汝虽欲不为,不可得也。”皆顿首,涕泣曰:“臣等惟陛下哀怜,指示以可生之途。”上曰:“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为子孙立永久之业;日饮酒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司马光《涑水纪闻》1.收精兵:①解除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杯酒释兵权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上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酣,上屏左右,谓曰:“我非尔曹之力,501.收精兵:②(统调分离)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更戍法)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思考:宋太祖赵匡胤在军事方面的改革有何影响?采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驻军原则,皇帝牢牢控制军队。但地方军力弱小,造成宋代军队积弱的原因之一。1.收精兵:②(统调分离)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51皇帝财政度支盐铁户部行政参知政事中书门下军事枢密院(三司使)(枢密使)宰相副宰相中央官制示意图在中央:目的办法措施读图,完成表格内容: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增加宰相人数,增设副宰相若干人,分行政权。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军政、财政大权。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2.夺其权皇帝财政度盐铁户部行政参中书门下军事枢密院(三司使)(枢密使523.措施军事: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②控制军事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政治:①在中央,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②在地方,派政治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经济:①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中央掌控。②设置经济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4.作用: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3.措施53重文轻武政策Part03重文轻武政策Part0354

Q1:宋朝为什么要重文轻武?原因:防止武将专权、篡权

Q2:宋太祖和宋太宗在重用文官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祖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1、文人统兵,武将受限措施: Q1:宋朝为什么要重文轻武?原因:防止武将专权、篡权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措施:科举取士宋太祖: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宋太宗: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

又赐进士180多人,总录500多人宋真宗:(继续增加),如在1000年录取进士

409人,诸科更高达1129人。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太祖誓碑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措施:科举取士宋太《北宋的政治》人教部编版历史课件1每3年一次,每次最多30人。后来逐渐增额,以至于3取1110年规定限额,每次考试只能取10人。武举想一想,这种重文轻武的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积极影响消极影响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每3年一次,每次最多30人。后来逐渐增额,以至于3取1110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轻武(1)原因: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弊端重现。(2)措施: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3)结果: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2.重文: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1)措施: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土_地位。(2)影响: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二、重文轻武的政策593.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易混易错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因而轻视武备。(×)提示: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制武将,防止武将跋扈,而不是轻视武备。事实上,宋朝对武备是极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占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时达到120多万。3.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60北宋的政治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政策军事中央地方影响原因表现影响措施目的文臣统兵注重文教发展科举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分化事权内外相制北宋的政治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政策军事中央地61【问题思考】如何评价北宋的重文轻武政策?(1)积极方面: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杜绝了武将跋扈与兵变政移情况的发生,同时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拓宽了社会人士上升流动的渠道。(2)消极方面:武将过于受到限制,影响了战场上的临阵指挥,造成不熟悉军务的文官势力过大,导致北宋在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中屡败。【问题思考】62王安石变法Part04王安石变法Part0463阅读课本31至32面,思考:北宋中期,宋神宗年间,王安石执政期间:为什么要变法?(变法的原因、目的)怎么变法?(措施)变得怎么样?(结果与影响)1、原因(1)北宋政治风气因循守旧,行政效率低下;(2)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导致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财政入不敷出(3)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2021新增)阅读课本31至32面,思考:北宋中期,宋神宗年间,王安石执政评价反思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阅读材料,结合课本,思考:王安石变法有没有“暗香来”?材料一、熙宁、元丰(宋神宗年号)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宋史》材料二、北宋熙宁年间,在王安石支持下,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军进攻吐蕃,收复河(甘肃临夏)、岷(今甘肃岷县)等五州,拓地2000余里,受抚羌族30万帐,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作用: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0000多处。结果: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评价反思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阅读材料,结合课本,思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王安石革新政治的抱负失败了,但是做人为学的精神与意气,则依然为后人所学习:心系国家,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锐意进取,积极改革的创新精神;面对困难,毫不动摇的坚强信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王安石革新政治的抱负失败了,1《剑桥插图中国史》一书中写道:“太祖原是后周的殿前禁军统领,禁军不愿听命于7岁的皇帝,遂拥立他为帝。”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阿保机建立辽B.赵匡胤建立北宋C.阿骨打建立金D.元昊建立西夏2.宋太祖与他的后继者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