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2013高三新课改高考适应性训练-地理_第1页
甘肃2013高三新课改高考适应性训练-地理_第2页
甘肃2013高三新课改高考适应性训练-地理_第3页
甘肃2013高三新课改高考适应性训练-地理_第4页
甘肃2013高三新课改高考适应性训练-地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2013届高三新课改高考适应性训练地理试题 读“某国家沿海地区及夏季某日气象资料统计”图,分析完成1—3题。1.此时图中甲处的天气特点是 A.天气晴朗 B.晴转多云 C.多云转晴 D.狂风暴雨2.图中河口三角洲酷似鸟足状,其形成是以 A.潮汐作用为主 B.河流作用为主 C.波浪作用为主D.冰川作用为主3.图示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此时全球分属于两个日期的范围比为l:l C.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D.此时是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 读“非洲某月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及非洲年平均气温(单位:oC)分布图”,完成4—6题。4.此时,图中P、Q两地的主导风向分别是 A.东北、西北 B.东北、东南 C.东南、东北 D.西南、西北5.该月,有关图中①②③④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沿海,气候湿润 B.③地正值旱季 C.④地沿岸东风为主,降水稀少 D.由于④地纬度较高、太阳辐射量小于⑤地6.非洲与我国的外贸合作极具互补性,以下说法合理的是①非溯轻工产品生产量大,我国市场广阔②非洲重工业发达,可向我国大量输入重工业产品③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可以向非洲转移④非洲发展经济欠缺技术,我国有能力提供相应帮助A.④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读下图(甲、乙),完成7—9题。7.单位面积耕地产量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原因有 ①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②自然条件越来越好 ③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增大 ④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第II阶段中期以后,耕地实际总产量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①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②农业劳动力减少 ③自然灾害频繁 ④单位面积耕地利润逐渐下降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9.在第Ⅰ、II阶段,单位面积耕地收益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正确的有①经济作物的收益超过粮食作物 ②耕地收益越大,利润越高③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耕地利润越大 ④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耕地收益越大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读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A)和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完成10~11题。10.图A中,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①是指A.珠江三角洲 B.环渤海地区 C.闽南地区 D.长江三角洲11.图B为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c是指A.市场和运输环节 B.加工和组装环节C.制造和研发环节 D.品牌和核心技术36.(22分)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略图,该地区最大海拔高度为268米,读图回答。(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B两地的地貌类型及判断理由(8分)(2)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地村落的分布特点及原因。(6分)(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图中A地农业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4分)(4)简述C地周围灌渠发达的原因。(4分)37.(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武汉城市圈是指武汉及其周边100千米范围以内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成宁、仙桃、潜江、天门8市,又称“1+8”,该区域占湖北省33%的土地和51.6%的人口。材料二武汉城市圈示意图(图1)。材料三2006年武汉市城市圈产业结构示意图(图2)和2006年武汉城市圈工业结构示意图(图3)。(1)判断咸宁市与赤壁市“热岛效应”更明显的是哪个城市?解释“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武汉城市圈突出的区位优势。(8分)(3)武汉城市圈主要以钢铁、石油工业、汽车及机械装备、冶金、光电子信息、纺织、食品、生物制药等工业为主。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的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0分)请从下面所给的42、43、44三题中选定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所答第一题评分;多答按所答第一题评分。42.(10分)【旅游地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瑞金位于江西省东南边陲,武夷山脉西麓(见下图),是“客家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被评为该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又被誉为“红色圣地、绿色宝库”。(1)列举图示地区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并评价瑞金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6分)(2)简述瑞金旅游景区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4分)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的特点。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6分)(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4分)44.(10分)【环境保护】材料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 材料二2013年春节前后,我国华北地区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雾霾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能见度降低,空气质量恶化的巩象,其形成往往与近地面对流弱有关,专家分析,造成此次雾霾天气的首要污染物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即PM2.5。材料三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