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脑缺血模型的建立及影响因素_第1页
实验性脑缺血模型的建立及影响因素_第2页
实验性脑缺血模型的建立及影响因素_第3页
实验性脑缺血模型的建立及影响因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性脑缺血模型的建立及影响因素

[11-01-1716:01:00]

作者:李月玲杨玉梅

编辑:studa20【关键词】

实验性脑缺血模型建立影响因素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80%[1],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因此,模拟人类ICVD的发病过程,建立重复性好、观测指标易于控制的脑缺血动物模型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课题。在众多动物中,啮齿类动物因其价格便宜、来源充足、制作模型方法简单、存活率高、脑血管解剖和生理接近于人类,故被广泛用作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模型。现将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制备、影响因素以及评价指标作一综述。1脑缺血模型的制备1.1大鼠全脑缺血模型1.2沙土鼠全脑缺血模型蒙古种沙土鼠缺少连接ICA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后交通动脉,而在双侧大脑前动脉近端有近1/3也无衔接的血管,因此利用沙土鼠的这个独特的解剖特性,结扎双侧CCA即可造成全脑缺血模型。此模型手术简单,创伤小;缺点是沙土鼠体积小,生理反应不稳定,操作技术要求高[7]。1.3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此外,王世民等[26]认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缺血占ICVD的一半或更高,于是用将大鼠两侧基底动脉凝闭,制作了很好的大鼠脑干缺血模型。2模型制备的影响因素2.1动物的选择2.2麻醉全身麻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血流、颅内压、脑代谢、神经递质的传递,甚至破坏细胞膜的结构,所以麻醉剂的选择尤为重要。常用的麻醉药中,苯巴比妥钠对体温和呼吸的影响最大,水合氯醛和乌拉坦次之,戊巴比妥钠相对较小。目前国际通行的气体麻醉剂是氟烷(halothane)。Theodorsson等[27]观察到通过气管插管和氟烷混合气体麻醉可明显减少实验大鼠的死亡。2.3梗死时间大鼠脑缺血后梗死体积与时间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梗死体积的渐趋扩大与时间有显著相关性。2.4体温实验中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神经细胞损伤。一般将动物的体温维持在37℃,并在温度传感器涂上润滑膏或凡士林,插入直肠记录身体深部体温的变化[11,16,18]。2.5血压和血气血压对脑梗死模型有一定影响,高血压的动物缺血改变出现早,而全身低血压也会加重脑损伤,因此实验应常规监测平均动脉压以供参考;还应对血气进行监控,通常给动物进行颈动脉或股动脉置管进行监测[5,7]。2.6血糖脑缺血时动物血糖轻度升高,而高血糖本身就可使脑梗死的面积明显增加。为了控制动物血糖水平,在实验前禁食12~24小时,但不禁水[12,16]。还有学者使用胰岛素调节大鼠血糖水平以缩小脑梗死体积[28]。此外,有报道说脑血流量小可加重脑缺血损伤,因此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监测脑血流量是必需的[5,16]。3评价指标3.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CAO一般多采用改良Longa评分,评分标准为,0分: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1分:不能伸展对侧前爪;2分:身体向对侧转圈;3分:身体向对侧倾倒;4分:意识丧失,不能自发行走。神经功能缺损是评价局灶性脑缺血以及缺血性脑损害最重要的终末指标之一[12-14,29]。3.2脑电图改变局灶性脑缺血会引起脑电波的抑制,缺血区脑电图出现波幅降低,频率减慢。因此,可利用脑电图仪,通过对脑电监测来判断阻塞成功与否[29]。3.3脑血流测定在缺血后脑血流很快下降。在局部缺血时,测定脑血流的改变十分重要。最常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进行监测[16,26,29]。3.4CT灌注成像功能CT灌注成像是评价急性脑局部缺血模型的一种准确、敏感的方法。CT灌注成像在脑缺血的早期即可显示脑血流异常区域,灵敏度很高[16]。3.5磁共振成像该技术提供了一种非创伤性研究脑的解剖、生理及生化改变的新手段,是一种确定缺血早期改变的敏感的检测方法[29]。3.6水迷宫测试应用Morris水迷宫对动物进行定向航行试验,由测试软件记录大鼠在池中找寻平台的各项指标。是用以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30]。3.7TTC染色TTC(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是评价脑缺血损伤的金指标,有助于脑梗死体积的测定。染色后正常组织呈白色,梗死组织呈红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测梗死范围,通过测量梗死体积来衡量脑缺血的严重程度[12,14,16,23,29]。3.8组织病理学观察3.9脑组织含水量测定用以观察脑缺血损伤后脑组织水肿情况。用天平称取脑组织湿重后放入干燥箱中干燥,24小时后称取干重。脑组织含水量=(湿重-干重)/湿重×100%[23]。3.10脑代谢测定脑缺血后乳酸很快升高,随之出现ATP及磷酸肌酸下降、自由脂肪酸积累及其他一些代谢改变,代谢改变与缺血程度平行。3.11基因方面随着对脑缺血研究的深入,很多研究人员发现很多基因在脑缺血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如用免疫组化法可以研究Bcl-2、Bax、核转录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