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SDS模型_第1页
家庭教育SDS模型_第2页
家庭教育SDS模型_第3页
家庭教育SDS模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庭教育SDS模型

2022年1月,《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专门立法,也是中国家庭教育事业的一个里程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将进一步引起人们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家庭教育是每个孩子人生中最先接触到的教育,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起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新时代也对父母的教育素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标准和要求。家长应意识到,自己不仅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是在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针对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如何使家庭教育发挥其应有功能等问题,研究者基于不同角度进行了诸多探讨,对家庭教育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本文基于父母自身成长角度,提出家庭教育SDS模型。

一是系统(systemic)。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而夫妻相处、家庭氛围就是家风建设微观而现实的部分。夫妻间的沟通方式、相处模式以及营造出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心理学在对人的研究中特别关注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环境、家庭氛围、家庭资本等因素,而这些因素都是可以量化的,以用于科学研究。

当前备受人们关注的共同命运模型(CommonFateModel,CFM)、系统交互模型(SystemicTransactionalModel,STM)等,强调夫妻二元层面或者二元交互、动态交互过程,认为要从系统层面而不是个体层面进行研究,其基本假设是,一个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会影响另一个个体,最终这个动态交互系统与其他因素发生联系。如面对压力时夫妻双方的联合二元应对(dyadiccoping,DC)过程,对压力的认知、产生的相应情绪以及具体应对方式等都是两个个体相互影响的过程。

因此,无论是家风建设还是家庭氛围、家庭环境的营造,都是基于夫妻双方动态交互的过程,在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家庭不是静态的,个体也不是独立的。日常生活中夫妻相处之道无外乎以下几点:调整认知、管理情绪、同理共情、积极沟通。正如《菜根谭》一书所言:“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二是成长(development)。《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22)》显示,“有温暖的家”排在学生认为的人生最重要事情的首位。四年级小学生最崇敬的榜样的前三位依次为“父母”“老师”和“科学家”;八年级中学生最崇敬的榜样中前三位依次为“父母”“影视歌星或体育明星”和“历史名人或文化名人”。该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25个区县,涵盖了四年级学生11万余名、八年级学生7万余名、班主任3万余名。

榜样教育是德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心理学家班杜拉曾就这个问题进行过经典研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榜样作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正如托尔斯泰所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作为家长,不仅要“表现好”,还要不断成长和发展,不断自我实现。家长所表现的习惯、所取得的成就、所体现的精神,都会对孩子造成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家长的言传身教,能够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模范作用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关于榜样教育的研究认为,榜样教育的类型要紧跟时代步伐,新时代除了塑造艰苦型、忘我型、踏实型的榜样之外,还需要塑造创新型、引领型、国际型等类型的榜样。这对于父母成为什么样的榜样具有启发意义。

三是敏感(sensitivity)。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孙云晓认为,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可以概括为“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12个字。较早发现孩子的潜能和优势,是父母特殊而神圣的使命。2022年发表在《儿童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期刊上的论文《一项好的投资:儿童时期敏感育儿的长期成本节约》中指出,敏感的、反应迅速的父母,特别是在儿童早期,不仅与儿童心理和身体健康直接相关,而且会为家庭和社会带来经济效益。敏感型(或反应型)养育方式是指父母对孩子的需求、对风险信号、对痛苦有更高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国内学者桑标指出,敏感性是指父母对儿童需求信号的敏锐觉察,即孩子需要你的关注与帮助时你是否能很快意识到;而反应性则是指父母根据儿童所发出的需求信息恰当而及时地予以满足。早期养育质量可以预测大约十年后与健康、教育和福利有关的财务成本。也就是说,不良的早期养育方式很可能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领域对父母敏感性尤其是母亲敏感性的相关研究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