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课件_第1页
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课件_第2页
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课件_第3页
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课件_第4页
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一、第一语言和母语

(一)第一语言

FirstLanguage第一语言:是指一个人出生之后最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一个人的第一语言通常是他的母语。②nativelanguage母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③parentlanguage

母语还可以解释为“一个语系中作为其他语言共同起源语的语言”。

LatinistheparentlanguageofItalianandFrench.

拉丁语是意大利语和法语的母语。母语是以亲属关系为基准的,也就是指父母乃至多代以前一直沿用下来的语言,母语具有继承性,它体现了人们世代的语言关系。一个人出生之后通常是使用并继承了母语,母语通常也就成为他的第一语言。(三)第一语言和母语的关系第一语言和母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多数人而言,母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习得的第一语言并非母语。母语失却现象的存在,也有力地说明了第一语言和母语的不同。二、第一语言的获得(一)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过程1.咿呀期几个月的婴儿可以发出各种咿咿呀呀的声音,先天耳聋的孩子也有同样的表现。半岁以后,婴儿的发音开始向周围人的语言靠拢,通常能发出辅音加元音的组合,甚至有升调或降调。4.电报句阶段儿童两岁半到三岁起,说的话逐渐加长,虚词、语法变化陆续出现,但有不少遗漏。5.接近成人阶段大约满四岁的时候,电报句阶段大致结束。大约到五岁的时候,语法才接近成人的语法。十岁的时候,没有先天生理缺陷的儿童一般都能自如地理解和运用日常生活用语。1、强化论(斯金纳)语言不是先天所有而是后天习得的,是后天形成的一套习惯。语言是人类的一种行为,同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语言也是通过剌激--反应--强化(反应后的刺激)的模式而获得的。儿童学话就是对环境所给予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开始是对成人语言的模仿,如果模仿得比较接近,就从成人那里得到赞许或奖励,这样他的反应就得到了强化。强化论解释中存在的问题人们平时所听所说的每句话几乎都是新的,儿童不可能通过模仿来学会每一句话。刺激--反应论不能解释儿童言语行为中的创造性。成人并不总是对儿童说出的话语进行强化。单靠刺激--反应,即使能学到一些语言的外部形式,也培养不出语言交际能力。2、先天论(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具有一种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习得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受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语言习得机制”(LAD:LanguageAcquisitionDevice)。这一特殊机制脱离人类的其他功能而独立存在,甚至跟智力没有直接关系,在12岁以前发挥作用。语言习得机制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以待定的参数形式出现的、人类语言普遍具有的语言原则,又称为“普遍语法”(universa1grammar);一部分是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当儿童接触到具体语言时,就会不断地通过假设--验证的演绎过程对“普遍语法”的参数进行定值以形成具体语言的规则系统,从而习得一种语言。对先天论的评价goed,comed等不正确的动词形态,是儿童常出现的语言规则过度概括的错误,正说明他们在检验和评价对语言规则的假设。人脑中存在的语言习得机制只是一种假说,究竟有没有LAD很难通过实验来证明。人类的语言千差万别,即使能找到普遍特征,是否能为人类天生所有?说儿童一生下来就懂得基本语法关系、语法范畴和转换规律,是很难令人信服的。对环境的作用不够重视。三、第二语言

Secondlanguage教材P32:是指一个人掌握了第一语言之后所学的另一种或多种其他语言。

(一)第二语言和外语第二语言可以是外国的语言,也可以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第二语言通常为非母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是自己的母语或民族语。第二语言不是第二外语四、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习得Aquisition:在自然状态下从周围环境中学习获得某种能力。学习Learning:是有意识的获得某种能力的过程。语言习得:指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语言交际活动不知不觉潜意识地获得语言,以儿童习得第一语言最为典型。语言学习:学习者有意识地接受某种语言的正规教学,以获得所学语言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从而能够掌握并运用这种语言的活动,以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最为典型。相同点:

①都是为了获得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②都需要建立声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

③都需要建立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的联系。

④习得(学习)一种言语现象都需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这样几个阶段。

⑤语法习得(学习)都有一定的顺序。

⑥都使用某些相同的学习策略。(类推、回避)

⑦都是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

(二)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

不同点①学习的主体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生理上、心理上有所不同。从智力上讲:儿童大脑尚未固定化,短时记忆能力强,长时记忆能力差,接受能力强,智力还没有完全发育起来,有一定的归纳推理能力,但演绎推理能力差,不善于抽象思维;成人大脑已经定型,智力发育健全,演绎推理、抽象思维能力强,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能够充分概括和归纳,综合处理语言材料。③学习的条件、环境不同。儿童习得第一语言时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接触自然的语言,语言环境比较纯,没有第二语言的干扰。第二语言学习一般在正式场合(课堂)里进行,时间有限。儿童接触母语的时间虽长,但是语言未经提炼,学习没有计划;成年人接触第二语言的时间虽短,但语言经过提炼,有严格的教学计划,从时间和学习效果之比来看,成人优于儿童。④学习方式和过程不同。

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前,没有任何语言,他是通过把语音和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联系在一起进行学习的。

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他是通过对第一语言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从而认识它的。

1红

蓝黄紫2黄蓝

绿

红3蓝

绿

红4黄

绿5紫

蓝6绿

紫7黄

绿8绿

红红blue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时,总会自觉不自觉地用第一语言进行思维活动,把目的语同自己原有的语言进行对照。学习和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是由借助于第一语言建立实物、实情与第二语言的联系逐渐向建立实物、实情与第二语言直接联系过渡的过程。习得第一语言是建立概念与声音的直接联系,而习得第二语言却需要通过第一语言这个“中介”来建立概念与声音的联系。⑤文化因素习得的不同。

儿童在第一语言的环境中通过交际自然习得第一语言的同时,也自然地习得文化和社会价值。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如果没有专门安排,不一定能同时习得该目的语的文化,因此在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容易出现因文化造成的误解、误用的情形。“老师你一定很累,歇歇吧”“我讲的不好吗!???,我精力不够旺盛吗?,Whydoyouthinkso?”“不行,我差远了”,“那你如何胜任你的工作?”“Wantsometeaorcoffee?”“没事我不太渴”(他真的不给你倒水兀自饮了起来。)“我想请你吃饭……”(想请别人帮忙,中国人先不说而是款待一下对方)“OK”......(吃饭中)"明天我可不可以用一下你的.....""Sorry,Ican't....I....."(白请了!?!)“今天能到我家来吃个便饭吗?”“Onlyme?""是啊!""Sorry,..”(Youshouldinvitetheotheroneatleastthreedaysbeforethedinnerorparty,andalsoyoushouldalsoinvitehis/herspouseifavailable)五、第一语言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一)相同点:①都要讲授基本的语言规律;②都需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对语言规律的概括能力;③教学内容都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言语技能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④教学步骤都有预习、讲解、答疑、练习和巩固等几个环节;⑤教学过程都是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⑥教学方式上都会有实物展示、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⑦课堂上都要注意趣味性和情感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二)不同点1、进行第一语言教学时,学生已具备最基本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进行第二语言教学时,大部分学习者对所学的目的语一无所知,从零开始。2、第二语言教学要受到学习者的已掌握的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正迁移影响,也有负迁移影响。3、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对新的思想意识、文化现象的接受和理解会有难度,所以第二语言教学要对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加以介绍和传授。4、教学环境氛围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往往是在母语的天然的语言环境氛围中进行的,不存在语言交流上的障碍。

第二语言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

5、教学对象不同第一语言的教学对象为本国的儿童,年龄不大,善于模仿,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第二语言教学对象范围广,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或本国外族人,他们以成年人为主,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已大大发展,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很强,注意力容易集中,但记忆和模仿能力较差。

6、教学目的和要求不同第一语言教学中,学习者有着共同的基础,有着共同的学习动机等,因此教学目的和要求基本一致。第二语言教学中,学习者年龄有差别,学习动机不尽相同,原有文化与目的语文化有冲突等,给第二语言教学带来诸多困难和复杂性。这些差异导致了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在教学目的和要求方面的不同。7、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同适合第一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一定适合第二语言教学,同样,适合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也不一定适合第一语言教学,因而两类不同的教学需要两种不同的教材。在教学重点和难点上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也有很大的不同,通常可以拿第一语言与目的语对比来确定第二语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8、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不同

由于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对象、语言环境、教学起点、文化因素等方面存在着差别,两种类型的语言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上有着不同的特点。第一语言的教学方法法不一定能适应第二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多种各具特色的教学法也不一定适合第一语言教学,二者可以互相借鉴,但不能简单地套用。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汉语是最难学的语言?世界上最难学的十大语言排行NO.1-汉语(中国)NO.2-希腊语(希腊)NO.3-阿拉伯语(阿拉伯)NO.4-冰岛语(冰岛)NO.5-日语(日本)NO.6-芬兰语(芬兰)NO.7-德语(德国)NO.8-挪威语(挪威)NO.9-丹麦语(丹麦)NO.10-法语(法国)当一个人听不懂另一个人在说啥的时候,他会怎么发牢骚呢?英语:“ItisGreektome!”(“简直就是希腊语!”)南非语:“DisGrieksvirmy!”(又是希腊语)拉丁语:“Graecumest;nonpotestlegi.”(还是希腊语)葡萄牙语:“Egregoparamim.”(继续希腊语)波兰语:“Tojestdlamniegreka!”(仍然希腊语)希腊语:“μουφαινεταικινεζικο”(“听着就跟汉语似的”)希伯来语:“Nishmac’mohsinit!”(“它听起来像汉语!”)罗马尼亚语:“ParcaeChineza!”(“看着像汉语!”)俄语:“Этодляменякитайскаяграмота.”(“对我来说这就是个汉语文献。”)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Tojezamenekineski.”(“对我来说这是汉语。”)芬兰语:“OnpasKiinalainenjutuu!”(“这都什么汉语似的玩意儿啊!”)汉语族(汉语)藏缅语族(藏语、缅甸语)壮侗语族(侗、壮、泰、老挝语)苗瑶语族(苗语、瑶语)日耳曼语族(英、德、瑞典语)罗曼语族(拉丁语、法、意、西班牙、葡萄牙语)斯拉夫语族(俄、乌克兰、波兰语)……汉藏语系印欧语系语系-语族-语支-语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来看,汉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标志、有声调、记录汉语的汉字独特等。客观上讲,汉语的这些特点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既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不利因素。

(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优势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优势可以通过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几个方面反映出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优势1.语音方面

(1)汉语语音采用的音素较少,只用了32个音素,其中元音音素10个,辅音音素22个。而英语采用了48个音素,比汉语多了16个。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优势(2)汉语音节结构简单,音节界限分明,规律性强。由一个元音或由一个元音加一个辅音构成的音节特别多,如a(啊)、yī

(衣)、é

(鹅)、dà

(大)、tǐ

(体)、ne(呢)、lù

(路)。音节中辅音不能相连,而且辅音出现的位置固定,只能出现在音节的开头或结尾,如mā

(妈)、kàn(看)、ān(安)、líng(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优势(3)音节中元音出现的频率较高,以元音结尾的开音节占优势,再加上音节有抑扬顿挫的声调变化,因而,同以辅音结尾的闭音节占优势的英语、俄语、法语等语言相比,汉语音节中乐音比较多,形成了它所特有的显著的音乐性。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优势(4)汉语音节的声母和韵母之间的配合具有很强的规律性,有助于学习并掌握普通话音节的正确读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优势2.词汇方面

(1)汉语的词是以双音节为主,也有一部分是单音节的,音节少,便于记忆。北语《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单、双音节词占总词数的85.6%。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优势(2)汉语在构词上以词根复合法为主,词根加词根就能构成一个词,且词义与构词的语素义密切相关,便于理解并掌握词的意义。教室课桌吊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优势(3)汉语中的词缀数量极少,但很能产,又具有很强的词性类化规律,因此可以根据词缀的类化规律来判断词性。如后缀“子”构成的词绝大多数都是名词:傻子偷乞丐的钱包,被瞎子看到了,哑巴大吼一声,把聋子吓了一跳,驼子挺身而出,瘸子飞起一脚,通辑犯要拉他去公安局,麻子说,看我的面子算了。(4)常用词语的使用频率较高。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优势3.语法方面(1)语法结构简明,且句子、短语和词的结构关系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一种规则,三处可以使用,外国学生只要记忆同一套规则就能识别或生成不同的词、短语和句子。

词“地震”-短语“身体健康”-句子“我走了。”都是主谓结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优势(2)汉语形态变化少,便于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的性数格等形态越丰富、越完善,对于第二语言的初学者来说就越麻烦,越难掌握。多数情况下汉语只用把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行。你爱我。我爱她。她爱你。You

love

me.I

love

her.She

loves

you.(3)汉语句式丰富,同一种意义通常可以借助多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优势4.汉字方面

(1)汉字与音节对应极强,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音节。(2)汉字有表意作用,不少汉字能够“以形显义”,汉字的形音义之间是有一定的理据的,从汉字教学来说,有理据的字就容易学习。利用汉字自身的理据因素,有助于学生掌握汉字。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优势

(3)汉字中的形声字有表音成分。形声字的声符表音,有助于学习者学习并掌握字的读音。现代汉语的形声字占绝大多数。据统计现代汉语里的形声字有5

496个,它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所占的比例是78.51%。

(4)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活化石。它凝聚了几千年的汉文化,能够让人产生极大的兴趣,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优势(5)常用汉字高度集中,出现频率高,数量很有限,对外汉语教学按照使用频率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教学。学习者掌握一定量的常用汉字后,就能够顺利地进行阅读。现代汉语真正常用的汉字数量只有2

500个左右。《现代汉语常用字表》3

500个覆盖率达99.86%。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

(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

1.语音方面(1)声调是汉语语音教学的最大难点。(2)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区分不易掌握。(3)音变,包括变调、轻声和儿化等也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2.词汇方面(1)与汉语双音节词相比,单音节词较难学习。对于外国学生,识记和使用单音节词比多音节词所花费的功夫要多,特别是听力上不易辨别清楚。这主要是因为汉语单音节词同音现象比较普遍,再加上单音节词只有一个音节,语音持续的时间太短,对听觉神经刺激强度不够。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2)汉语词汇丰富,同义词在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词语搭配、句法功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给学习者准确运用每一个词造成困难。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3)带有鲜明汉文化色彩的词语如“贵(校)”、“令(尊)”、“寿木”、“续弦”、“有喜”等以及现代汉语里遗留的部分文言词语,有的是词义不好把握,有的是运用常常出错。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4)汉语里有丰富的成语、惯用语等熟语,如“负荆请罪”、“刻舟求剑”、“开夜车”、“半瓶醋”、“拍马屁”等,结构简练,含义丰富,出现频率较高,对外国学生来说,理解和准确使用都比较困难。

(5)在书面语中,汉语的词语排列不实行分词连写,给阅读带来不便。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3.语法方面(1)虚词的运用。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虚词是汉语里表达语法意义的一种重要手段。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虚词中有些词的用法比较复杂,如助词“的”,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什么时候可用可不用,一大堆规则,简直连母语为汉语的人也讲不清楚,外国学生则更不易掌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2)量词的运用。汉语的量词特别丰富,根据名词的不同,在数词和名词之间选用不同的量词。汉语的量词运用有些是有理据的,有些是无理据的;有的量词语义虚化;有很多是临时量词;有时同一个名词由于语境的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词;还有量词运用的规范问题等,这些问题使量词学习也成了一大难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3)代词的活用。代词的基本用法比较容易掌握,但汉语的代词往往可以活用,如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人称代词的人称变指用法、指示代词等的虚指用法,这些也都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4)离合词问题。汉语的离合词如“洗澡”、“见面”等,有时分开用,有时合起来用,比较特殊,在语言生活中使用频率高,留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分哪些是离合词,哪些词不能分开使用,因而常常出现不能“离合”而分开使用的错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5)兼类词问题。汉语的词类缺乏形态标记,常常是一个词具有多种功能。如“方便”一词,既可以做谓语,又可以做定语和主语,做谓语既可以带宾语,又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具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多种词类的语法特征,让外国学生难以准确地把握词性和用法。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6)补语问题。汉语的补语很复杂,出现的频率又很高,能够集中地反映汉语语法的灵活性和简洁性的特点,补语的类别又多,知吕文华曾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补语分为8类之多。补语表示的意义、补语的语义指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等问题,常常使外国留学生感到困惑。因此补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7)汉语的语序问题。不同的语言在语序上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例如汉语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之后,而日语中的宾语一般放在动词之前。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由于受其母语的影响和干扰,常常在语序上出错。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8)汉语的省略问题。汉语句子成分的省略普遍存在,其中主语的省略是汉语特有的现象。外国留学生在口语交际或书面写作中经常出现该省不省的重复罗嗦的语病。汉语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