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生平及其艺术特色课件_第1页
苏轼生平及其艺术特色课件_第2页
苏轼生平及其艺术特色课件_第3页
苏轼生平及其艺术特色课件_第4页
苏轼生平及其艺术特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苏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一派。南宋胡寅《酒边词序》: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指柳永)为舆台矣。”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1

柳永婉约词和苏轼豪放词的比较和争论:《历代诗馀》卷115引俞文豹《吹剑录》: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李清照柳永的词“精通音律,词语尘下”。苏轼的词“句读不茸之诗。”叶嘉莹柳永是歌辞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三者之间的一个枢纽,他“既是文学家,又是音乐家,同时还是一个浪漫的人……从他开始,文人填写的长调出现了”,“他把词从闺房带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中”。东坡词的开阔博大正是从柳永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得到了启发。“把词写得像诗一样,可以抒写自己的逸怀浩气了”。是词诗化的高峰。柳永婉约词和苏轼豪放词的比较和争论:2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3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鹧鸪天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4苏轼生平及其艺术特色5苏轼定风波苏轼6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

反对王安石新法,历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行政长官。

反对王安石变科举兴学校之举,上万言书论新法不当,在策试进士试题中借古讽今,影射王安石。苏轼苏轼(1037~1101)7作者简介苏轼

王安石“素恶其议论异己”,至此更为愤怒。苏轼遂自求外任。1072年出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170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作者简介苏轼8作者简介

1084年,神宗手札,移于汝州安置,苏轼自请移居常州。宋哲宗即位,其祖母宣仁太皇太后高氏听政,苏轼被召还。官至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因不同意尽废新法,1089年又出知杭州。浚治西湖,兴修水利,有德于民,民家有画像。1090年召还为翰林承旨。后又任兵部尚书,迁任礼部尚书。1093年宣仁太后死,宋哲宗亲自主政,重新推行新法。作者简介1084年,神宗手札,移于汝州安9作者简介

御史检举苏轼旧所起草的诏制对变法派多所攻击,其中有“民亦劳止,愿闻休息之期”等语,矛头直指宋神宗云云。苏轼因而于1096年被贬惠州“安置”。1096年又被重新"安置"到儋州(今海南省西北部)。1100年宋徽宗即位实行大赦,苏轼才得以渡海北上,辗转回到常州居住。次年即病逝。卒谥文忠。作者简介御史检举苏轼旧所起草的诏制对变法10苏轼

苏轼是文学史上少见的诗、词、文、书、画皆通的大文豪。

散文气势纵横,豪放自然,如行云流水,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题材丰富,风格清雅,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宋代诗歌的新风气;

词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境界,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派的创始人。苏轼苏轼是文学史上少见的诗、词、文、书、11苏轼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诗歌: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为北宋诗坛骄傲。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领衔人物。书法:擅长行书、草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绘画: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传世。赋:把古文引进赋体的创作,他的《赤壁赋》与欧阳修的《秋声赋》同为文赋的代表作。苏轼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豪放派词12《枯木怪石图》苏轼

《枯木怪石图》苏轼13《竹石图》《竹石图》《竹石图》

米芾《画史》:“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竹石图》《竹石图》《竹石图》米芾《画史》:“子瞻作14苏词的成就

1、第一次将诗的言志与词的缘情结合起来。词从“花间”、“樽前”、的“艳科”走向了广阔的社会人生。

苏轼手上,词的审美由女性化的柔婉美向男性化的力度美。

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至苏轼而又一变。

——纪昀《四库提要总目》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指柳永)为舆台矣。——南宋胡寅《酒边词序》

苏词的成就1、第一次将诗的言志与词152、以诗入词,另创豪放词派。豪放飘逸苏词既能写景抒情,又能叙事说理,还运用了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比喻,展现了豪迈的情趣和超迈的胸怀,使词成为“新天下耳目”、“极天下之工”的“天地奇观”。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刘辰翁3、突破音律限制,语言清新自然,流利畅达。

李清照:“句读不葺之诗”。陆游《老学庵笔记》:“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

2、以诗入词,另创豪放词派。豪放飘逸16

《定风波》创作背景元丰五年(1082)春天。苏轼因“乌台诗案”贬黄州(今黄冈),处境险恶,生活穷困,但他仍旧很坦然乐观。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吾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定风波》创作背景元丰五年(1082)春天。临江仙·夜归17

贬谪黄州,是苏轼思想和创作的重要转折点。

前期以儒家思想为主,充满了入世精神和社会历史责任感。

后期以求身处逆境时的精神解脱,佛、道思想占据了主流,外儒内佛。后期的思想和创作奠定了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那种谈笑于生死之际的旷达情怀,那种历经磨难而始终乐观向上、任性逍遥、随缘自适的精神是在贬谪黄州以后才真正树立起来的。贬谪黄州,是苏轼思想和创作的重要转18

苏东坡这首《定风波》是借题发挥——写眼前景,谈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于是便有了这首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

是苏轼贬谪黄州时期的自我画像。这个在风雨中处变不惊、“吟啸徐行”的形象,非常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处困境而安之若素,把失意置之度外的精神面貌和阔大心胸。苏东坡这首《定风波》是借题发挥——写眼前景,谈19

词有小序:三月七日这一天,作者和一些人因事到沙湖,回归途中遇雨,不巧的是雨具已被先期拿走,同行的人都无法避雨而狼狈不堪,只有苏轼毫不介意,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词有小序:三月七日这一天,作者和20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21

上片借自然界骤然而来的风雨象征现实的政治生活,词人通过三组形象:“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他履险如夷、不为外界一切侵扰所动摇的胸襟与学养。这里的烟雨与平生已经在词人身心深处得到了统一,它不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消极遁世思想,而是一种平和宁静、绝不激动的心态。上片借自然界骤然而来的风雨象征现实的政治生22

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定风波23下片写对人生的深刻体会。“回首向来萧瑟处”指刚刚经历的“风雨”、“微冷”、“斜照”,但它们都已经“归去”,剩下的是“也无风雨也无晴”,好象刚才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也就是说,只要自己对一切逍遥自得,安之若素,则世间的一切现象在自己胸中都是一样的,本无什么雨忧晴喜可言。无疑这是禅学的影响,即所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金刚经·第五品》)苏轼正是在这种禅宗境界中得到超脱。下片写对人生的深刻体会。24艺术特点

1.风趣幽默的行文笔调。这首词在艺术上的最大的特点是用轻松幽默的笔调写景叙事,反映了诗人在生活中极为超脱、乐观的处世态度。“竹杖芒鞋轻胜马”这句,就有点俏皮的味道。艺术特点1.风趣幽默的行文笔调。252.言在此而意在彼

《定风波》借自然界的风波写政治风波。如果联系作者的经历来分析,就能够理解作品的言外之意了。毋庸置疑,自然界的风雨会给迎风冒雨赶路者以折磨和考验,况且没有雨具,又天气尚寒,如此镇定自若,已经很难得。

而政治领域的“风雨”常伴着血泪、牢狱与死亡,其残酷有胜于自然界的风雨不知多少倍。由于对王安石变法持异议,苏轼屡遭打击;由于“乌台诗案”,他遭受诬陷,处于落泊潦倒之中。尽管如此,他仍豁达自在,处变不惊,苦中作乐,不沮丧消极,实乃可敬可佩。此词颇能见出作者乐观、超脱的人生观和处世态度。2.言在此而意在彼《定风波》借自然界的风波写政治风波。如26画意诗情哲理

《前赤壁赋》

苏轼(北宋)画意诗情哲理《前赤壁赋》27苏轼生平及其艺术特色28苏轼生平及其艺术特色29湖北黄冈赤壁湖北黄冈赤壁30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惟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作于元丰三年(1080年)。

词内生动地描绘了孤鸿的形象,它的傲岸和自甘寂寞,正是作者自己的性格和心情的反映。】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给李端书的信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31课文分析写江上月夜泛舟赤壁的超然之乐。一幅清新秀丽、广阔明净的秋江月夜图

笔触轻快欢乐、神情飘然欲举

景物月、水、风、舟淡雅朦胧人物外貌、神态整体效果:人与自然和谐亲近轻松、愉悦和惬意

内容:色彩:活动心与境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课文分析写江上月夜泛舟赤壁的超然之乐。一幅清新秀丽、广阔明32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作者由乐转悲的感情变化,表达了作者惆怅失意的心情。思考:

1.课文由乐转悲是怎过渡的?(即作者由乐转悲的原因是什么?)2、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感到短暂悲哀,你能举出1-3句这方面的诗句吗?饮酒乐甚扣舷而歌“桂棹”、“兰桨”“溯流光”身处逆境而不屈服品格高洁“望美人”终生追求的理想喻托洞箫吹和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启下:主客问答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作者由乐转悲的感情变化,表达了作者33

1.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2.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许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4.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5.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1.曹操:对酒当34第三段曹孟德人生幻灭之悲“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偏舟,举匏樽以相属。”“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知不可乎骤得,托余响于悲风”“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而今安在哉!”“固一世之雄”吾与子

“天地之蜉蝣沧海之一粟”“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希望无奈对比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追忆历史人物的成败,慨叹人生的短促渺小,借客人之言道出自己仕途失意的苦闷。这是人生幻灭的悲情的低谷。第三段曹孟德人生幻“侣鱼虾而友麋鹿,“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35第四段

以苏子的回答阐明人生宇宙变与不变的道理,悲哀情绪得以消解,再次显示出作者超然物外、旷达飘逸情怀。

第一层(“苏子曰”~“而又何羡乎”)触景生情,就眼前水和月做比喻,发表议论。第二层(“且夫天地之间”~“虽一毫而莫取”)表现洁身自爱的高尚品质。第三层(“为江上之清风”~段尾),认识飞跃,思想矛盾解决了,那么出路在哪里呢?

水和月的变与不变比喻人在宇宙中也存在着变与不变的道理:个人在宇宙的长河中是脆弱和渺小的,但个人创造的价值(如精神)和人类的生生不息却能长存。

既然物与我都有一个暂存与永存的问题,就无须再为人生短暂与长江无穷而悲伤。

第四段以苏子的回答阐明人生宇宙变与不变的道理,悲哀情绪得以36

苏子说:“客人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这样长流不息,可是它始终没有流尽;月亮总是那样的有圆有缺,可是他到底不会增减,要是从它变化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竟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可能保持不变;要是从它不变的一面来看,那么万物和人类都是不会消失的啊,我们有何必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呢?况且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如果不是属于我所有的,即使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只有那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便成了悦耳的声音,眼睛看到了便成了悦目的颜色,拿它无人禁止,享用它也用不完的。这就是大自然的无穷无尽的宝藏啊,这就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美景和快乐。”段落翻译:苏子说:“客人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这样长流不37第五段写主客二人转悲为喜,以开怀畅饮、兴尽酣睡。首尾照应的效果。

艺术特色:

1.脉络清晰,转合精妙

结构线索:景物、议论线索:

记游江水、明月、清风

情感线索:

泛舟超然之乐——人生幻灭之悲——寄情山水之喜

过渡自然:

由游起兴,由景生情,由情入理。由“扣弦而歌”引发“人生之悲”再到“变与不变”的哲理分析,文章如行云流水,妙如天成,全部得益于作者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第五段写主客二人转悲为喜,以开怀畅饮、兴尽酣睡。首尾照382.主客问答,一体两面汉赋手法抑客扬主主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客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苏轼人生两个层面的——作为道者的苏轼——作为儒者的苏轼

主客对话展现的是作者内心深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主客双方任情自然排遣内心苦闷的超脱,便是作者用佛老思想解脱自我的乐观精神展现。

2.主客问答,一体两面汉赋手法抑客扬主主达观—因缘自适,随遇39以坦然的心境欣赏“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到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你如何看待苏轼的这种人生观?(结合生活谈谈你的理解)以坦然的心境欣赏“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到403.骈散结合,音韵流畅

句式上:散句和偶句交互使用,张弛得体、舒卷自如,有行云流水之妙。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显得活泼灵巧。

韵脚上,配合文情的抑扬起伏,或疏或密,错落有致。有时隔句压韵,有时三、四句压韵。韵脚于句式和谐,声调优美,语势流畅。展现了苏轼旷达如仙的风格。苏轼《文说》自言:

“我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文赋如“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3.骈散结合,音韵流畅句式上:散句和偶句交互41

作业:

结合《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临江仙·夜归临皋》等词作思考为什么在僻远的黄州过着凄苦生活的苏轼却能写出最为光辉温暖的最富魅力的优秀篇章?

作业:

结合《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42思考: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是如何转化的?

提示:苏轼力图排遣政治打击而带来的苦闷从而听任自然,乐观旷达,作者力图从消极中超脱出来,其实是含蓄地向他的政敌暗示,我虽然遭贬,但我却超然世外,飘然欲仙,寄情山水,尽得其乐,寂寞不烦恼,反而积极向上。思考: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4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44赏析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把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片写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赏析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45

念奴娇①·赤壁怀古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③。

①又名《百字令》。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

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③千堆雪:流花千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又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念奴娇①·赤壁怀古②

大江东去,浪淘尽46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④。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⑤。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⑥

④周瑜二十四岁为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小乔为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

⑤“笑应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⑥酹:

以酒洒地,用以敬月。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47【品评】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乱石崩云”

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

惊心骇目。【品评】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48【品评】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品评】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49“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50【品评】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唱。【品评】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梦”51江城子(密州出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江城子(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5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53【品评】

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

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

“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亡”则死生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这种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难以消除。【品评】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54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苏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一派。南宋胡寅《酒边词序》: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指柳永)为舆台矣。”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55

柳永婉约词和苏轼豪放词的比较和争论:《历代诗馀》卷115引俞文豹《吹剑录》: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李清照柳永的词“精通音律,词语尘下”。苏轼的词“句读不茸之诗。”叶嘉莹柳永是歌辞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三者之间的一个枢纽,他“既是文学家,又是音乐家,同时还是一个浪漫的人……从他开始,文人填写的长调出现了”,“他把词从闺房带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中”。东坡词的开阔博大正是从柳永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得到了启发。“把词写得像诗一样,可以抒写自己的逸怀浩气了”。是词诗化的高峰。柳永婉约词和苏轼豪放词的比较和争论:5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57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鹧鸪天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58苏轼生平及其艺术特色59苏轼定风波苏轼60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

反对王安石新法,历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行政长官。

反对王安石变科举兴学校之举,上万言书论新法不当,在策试进士试题中借古讽今,影射王安石。苏轼苏轼(1037~1101)61作者简介苏轼

王安石“素恶其议论异己”,至此更为愤怒。苏轼遂自求外任。1072年出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170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作者简介苏轼62作者简介

1084年,神宗手札,移于汝州安置,苏轼自请移居常州。宋哲宗即位,其祖母宣仁太皇太后高氏听政,苏轼被召还。官至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因不同意尽废新法,1089年又出知杭州。浚治西湖,兴修水利,有德于民,民家有画像。1090年召还为翰林承旨。后又任兵部尚书,迁任礼部尚书。1093年宣仁太后死,宋哲宗亲自主政,重新推行新法。作者简介1084年,神宗手札,移于汝州安63作者简介

御史检举苏轼旧所起草的诏制对变法派多所攻击,其中有“民亦劳止,愿闻休息之期”等语,矛头直指宋神宗云云。苏轼因而于1096年被贬惠州“安置”。1096年又被重新"安置"到儋州(今海南省西北部)。1100年宋徽宗即位实行大赦,苏轼才得以渡海北上,辗转回到常州居住。次年即病逝。卒谥文忠。作者简介御史检举苏轼旧所起草的诏制对变法64苏轼

苏轼是文学史上少见的诗、词、文、书、画皆通的大文豪。

散文气势纵横,豪放自然,如行云流水,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题材丰富,风格清雅,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宋代诗歌的新风气;

词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境界,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派的创始人。苏轼苏轼是文学史上少见的诗、词、文、书、65苏轼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诗歌: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为北宋诗坛骄傲。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领衔人物。书法:擅长行书、草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绘画: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传世。赋:把古文引进赋体的创作,他的《赤壁赋》与欧阳修的《秋声赋》同为文赋的代表作。苏轼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豪放派词66《枯木怪石图》苏轼

《枯木怪石图》苏轼67《竹石图》《竹石图》《竹石图》

米芾《画史》:“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竹石图》《竹石图》《竹石图》米芾《画史》:“子瞻作68苏词的成就

1、第一次将诗的言志与词的缘情结合起来。词从“花间”、“樽前”、的“艳科”走向了广阔的社会人生。

苏轼手上,词的审美由女性化的柔婉美向男性化的力度美。

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至苏轼而又一变。

——纪昀《四库提要总目》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指柳永)为舆台矣。——南宋胡寅《酒边词序》

苏词的成就1、第一次将诗的言志与词692、以诗入词,另创豪放词派。豪放飘逸苏词既能写景抒情,又能叙事说理,还运用了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比喻,展现了豪迈的情趣和超迈的胸怀,使词成为“新天下耳目”、“极天下之工”的“天地奇观”。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刘辰翁3、突破音律限制,语言清新自然,流利畅达。

李清照:“句读不葺之诗”。陆游《老学庵笔记》:“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

2、以诗入词,另创豪放词派。豪放飘逸70

《定风波》创作背景元丰五年(1082)春天。苏轼因“乌台诗案”贬黄州(今黄冈),处境险恶,生活穷困,但他仍旧很坦然乐观。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吾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定风波》创作背景元丰五年(1082)春天。临江仙·夜归71

贬谪黄州,是苏轼思想和创作的重要转折点。

前期以儒家思想为主,充满了入世精神和社会历史责任感。

后期以求身处逆境时的精神解脱,佛、道思想占据了主流,外儒内佛。后期的思想和创作奠定了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那种谈笑于生死之际的旷达情怀,那种历经磨难而始终乐观向上、任性逍遥、随缘自适的精神是在贬谪黄州以后才真正树立起来的。贬谪黄州,是苏轼思想和创作的重要转72

苏东坡这首《定风波》是借题发挥——写眼前景,谈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于是便有了这首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

是苏轼贬谪黄州时期的自我画像。这个在风雨中处变不惊、“吟啸徐行”的形象,非常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处困境而安之若素,把失意置之度外的精神面貌和阔大心胸。苏东坡这首《定风波》是借题发挥——写眼前景,谈73

词有小序:三月七日这一天,作者和一些人因事到沙湖,回归途中遇雨,不巧的是雨具已被先期拿走,同行的人都无法避雨而狼狈不堪,只有苏轼毫不介意,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词有小序:三月七日这一天,作者和74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75

上片借自然界骤然而来的风雨象征现实的政治生活,词人通过三组形象:“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他履险如夷、不为外界一切侵扰所动摇的胸襟与学养。这里的烟雨与平生已经在词人身心深处得到了统一,它不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消极遁世思想,而是一种平和宁静、绝不激动的心态。上片借自然界骤然而来的风雨象征现实的政治生76

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定风波77下片写对人生的深刻体会。“回首向来萧瑟处”指刚刚经历的“风雨”、“微冷”、“斜照”,但它们都已经“归去”,剩下的是“也无风雨也无晴”,好象刚才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也就是说,只要自己对一切逍遥自得,安之若素,则世间的一切现象在自己胸中都是一样的,本无什么雨忧晴喜可言。无疑这是禅学的影响,即所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金刚经·第五品》)苏轼正是在这种禅宗境界中得到超脱。下片写对人生的深刻体会。78艺术特点

1.风趣幽默的行文笔调。这首词在艺术上的最大的特点是用轻松幽默的笔调写景叙事,反映了诗人在生活中极为超脱、乐观的处世态度。“竹杖芒鞋轻胜马”这句,就有点俏皮的味道。艺术特点1.风趣幽默的行文笔调。792.言在此而意在彼

《定风波》借自然界的风波写政治风波。如果联系作者的经历来分析,就能够理解作品的言外之意了。毋庸置疑,自然界的风雨会给迎风冒雨赶路者以折磨和考验,况且没有雨具,又天气尚寒,如此镇定自若,已经很难得。

而政治领域的“风雨”常伴着血泪、牢狱与死亡,其残酷有胜于自然界的风雨不知多少倍。由于对王安石变法持异议,苏轼屡遭打击;由于“乌台诗案”,他遭受诬陷,处于落泊潦倒之中。尽管如此,他仍豁达自在,处变不惊,苦中作乐,不沮丧消极,实乃可敬可佩。此词颇能见出作者乐观、超脱的人生观和处世态度。2.言在此而意在彼《定风波》借自然界的风波写政治风波。如80画意诗情哲理

《前赤壁赋》

苏轼(北宋)画意诗情哲理《前赤壁赋》81苏轼生平及其艺术特色82苏轼生平及其艺术特色83湖北黄冈赤壁湖北黄冈赤壁84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惟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作于元丰三年(1080年)。

词内生动地描绘了孤鸿的形象,它的傲岸和自甘寂寞,正是作者自己的性格和心情的反映。】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给李端书的信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85课文分析写江上月夜泛舟赤壁的超然之乐。一幅清新秀丽、广阔明净的秋江月夜图

笔触轻快欢乐、神情飘然欲举

景物月、水、风、舟淡雅朦胧人物外貌、神态整体效果:人与自然和谐亲近轻松、愉悦和惬意

内容:色彩:活动心与境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课文分析写江上月夜泛舟赤壁的超然之乐。一幅清新秀丽、广阔明86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作者由乐转悲的感情变化,表达了作者惆怅失意的心情。思考:

1.课文由乐转悲是怎过渡的?(即作者由乐转悲的原因是什么?)2、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感到短暂悲哀,你能举出1-3句这方面的诗句吗?饮酒乐甚扣舷而歌“桂棹”、“兰桨”“溯流光”身处逆境而不屈服品格高洁“望美人”终生追求的理想喻托洞箫吹和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启下:主客问答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作者由乐转悲的感情变化,表达了作者87

1.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2.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许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4.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5.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1.曹操:对酒当88第三段曹孟德人生幻灭之悲“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偏舟,举匏樽以相属。”“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知不可乎骤得,托余响于悲风”“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而今安在哉!”“固一世之雄”吾与子

“天地之蜉蝣沧海之一粟”“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希望无奈对比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追忆历史人物的成败,慨叹人生的短促渺小,借客人之言道出自己仕途失意的苦闷。这是人生幻灭的悲情的低谷。第三段曹孟德人生幻“侣鱼虾而友麋鹿,“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89第四段

以苏子的回答阐明人生宇宙变与不变的道理,悲哀情绪得以消解,再次显示出作者超然物外、旷达飘逸情怀。

第一层(“苏子曰”~“而又何羡乎”)触景生情,就眼前水和月做比喻,发表议论。第二层(“且夫天地之间”~“虽一毫而莫取”)表现洁身自爱的高尚品质。第三层(“为江上之清风”~段尾),认识飞跃,思想矛盾解决了,那么出路在哪里呢?

水和月的变与不变比喻人在宇宙中也存在着变与不变的道理:个人在宇宙的长河中是脆弱和渺小的,但个人创造的价值(如精神)和人类的生生不息却能长存。

既然物与我都有一个暂存与永存的问题,就无须再为人生短暂与长江无穷而悲伤。

第四段以苏子的回答阐明人生宇宙变与不变的道理,悲哀情绪得以90

苏子说:“客人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这样长流不息,可是它始终没有流尽;月亮总是那样的有圆有缺,可是他到底不会增减,要是从它变化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竟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可能保持不变;要是从它不变的一面来看,那么万物和人类都是不会消失的啊,我们有何必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呢?况且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如果不是属于我所有的,即使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只有那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便成了悦耳的声音,眼睛看到了便成了悦目的颜色,拿它无人禁止,享用它也用不完的。这就是大自然的无穷无尽的宝藏啊,这就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美景和快乐。”段落翻译:苏子说:“客人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这样长流不91第五段写主客二人转悲为喜,以开怀畅饮、兴尽酣睡。首尾照应的效果。

艺术特色:

1.脉络清晰,转合精妙

结构线索:景物、议论线索:

记游江水、明月、清风

情感线索:

泛舟超然之乐——人生幻灭之悲——寄情山水之喜

过渡自然:

由游起兴,由景生情,由情入理。由“扣弦而歌”引发“人生之悲”再到“变与不变”的哲理分析,文章如行云流水,妙如天成,全部得益于作者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第五段写主客二人转悲为喜,以开怀畅饮、兴尽酣睡。首尾照922.主客问答,一体两面汉赋手法抑客扬主主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客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苏轼人生两个层面的——作为道者的苏轼——作为儒者的苏轼

主客对话展现的是作者内心深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主客双方任情自然排遣内心苦闷的超脱,便是作者用佛老思想解脱自我的乐观精神展现。

2.主客问答,一体两面汉赋手法抑客扬主主达观—因缘自适,随遇93以坦然的心境欣赏“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到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你如何看待苏轼的这种人生观?(结合生活谈谈你的理解)以坦然的心境欣赏“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到943.骈散结合,音韵流畅

句式上:散句和偶句交互使用,张弛得体、舒卷自如,有行云流水之妙。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显得活泼灵巧。

韵脚上,配合文情的抑扬起伏,或疏或密,错落有致。有时隔句压韵,有时三、四句压韵。韵脚于句式和谐,声调优美,语势流畅。展现了苏轼旷达如仙的风格。苏轼《文说》自言:

“我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文赋如“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3.骈散结合,音韵流畅句式上:散句和偶句交互95

作业:

结合《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临江仙·夜归临皋》等词作思考为什么在僻远的黄州过着凄苦生活的苏轼却能写出最为光辉温暖的最富魅力的优秀篇章?

作业:

结合《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96思考: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是如何转化的?

提示:苏轼力图排遣政治打击而带来的苦闷从而听任自然,乐观旷达,作者力图从消极中超脱出来,其实是含蓄地向他的政敌暗示,我虽然遭贬,但我却超然世外,飘然欲仙,寄情山水,尽得其乐,寂寞不烦恼,反而积极向上。思考: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9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