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河南省濮阳市第一中学新校区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这反映了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美国放弃霸权主义政策C.大国一致原则得到认可D.国际关系的缓和与发展参考答案:A材料“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美国的单边主义受到多极力量的制约,故A正确;当今国际格局下,美国并没有放弃霸权主义政策,故B错误;大国一致原则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原则,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国际关系的缓和与发展,而是反映多极化趋势对美国的制约,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信息和史实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如图所示,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下列对其认识错误的是A.公田归贵族所有,私田归庶民所有B.公田的生产采用庶民集体耕作方式C.要求先种公田,公事毕然后治私田D.公田中的所有收获物都归贵族所有参考答案:A3.1973-1980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从3.9%提升到5%。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A.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B.中美关系改善促使对外贸易发展C.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D.“全面整顿”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参考答案: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试题分析:题干中“1973—1980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从3.9%提升到5%。”说明中国在世界制造业所占比重的提升要么是因为国内生产的发展,要么是因为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内方面1973—1980年期间我国因为文化大革命导致生产发展停滞,国际方面这一时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滞涨阶段,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关系改善并未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影响,故B项错误;我国改革开放开始于1980年之后,故C项错误;邓小平全面整顿是指“文革”期间的1975年,不足一年的时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参考答案:A4.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社会日益分裂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敌对阵营,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下列作者的表述与上述时代背景无关的是()A.司汤达:(工人)每5~6年就失业一次,他们只好在街头卖唱B.李斯特:(里昂工人)身陷苦难和令人难以忍受的贫困环境之中C.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D.巴尔扎克:法律把金钱定为衡量一切的尺度参考答案:C工业革命的影响。A项明显是工业革命造成的,失业率增加,工人生活贫困;B项中工人的悲惨的处境是《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背景;C项是1927年完成的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著作中的名言;D项是反映工业革命后人们对金钱的贪婪额生动的写照。5.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禁军将领叛乱,在经济上实行让步政策,鼓励他们兼并土地,给他们高官厚禄,让他们尽情享受。宋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A.以经济手段巩固君权B.换取将领的绝对忠心C.强化中央对地方控制D.践行程朱理学的主张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在经济上实行让步政策,鼓励他们兼并土地,给他们高官厚禄,让他们尽情享受”可得出,这主要是从经济上满足将领要求,从而巩固统治,故A项正确;绝对忠心是不可能的,排除B项;材料涉及到的是禁军将领,而没有涉及到地方,故排除C项;此时程朱理学还没有形成,排除D项。6.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材料“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可知,这表明“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两项表述都符合史实,但都与题意不符,均排除;C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7.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这表明A.官僚制度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B.“君主专制”名存实亡C.皇帝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D.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参考答案:A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材料“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说明官僚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在君主专制体制下,皇权至高无上,故B、C项表述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故应选A。8.班固在《汉书·儒林传》中写道:“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寝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这反映了
(
)A.儒学与察举制的结合推动儒学的发展
B.儒学的发展对百姓生活影响逐渐增大C.儒学研究的繁琐倾向使儒学发展受限
D.儒学研究的功利化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五经博士”、“设科射策,劝以官禄,”可知其特点为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考试内容为儒家经典,学习与参与考试之目的是为了“官禄”,功利性强,导致的影响就是“传业者寝盛,支叶蕃滋”,推动儒学的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提及察举制,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百姓的生活影响,故B项排除。D项的“发展受限”不符合材料中的“传业者寝盛,支叶蕃滋”,故排除。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发展概况
9.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稍许差些”的是(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清朝设置军机处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材料内容的主旨思想是作者认为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初创时期皇帝的专制权力还没有那么大,而到了某个朝代后皇帝的专制权力得到了加强,丞相的权力开始被皇权压制,故答案选择A项。10.1928年《非战公约》中提到“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不管其原因如何,……是对人类的一种犯罪。”这战争观A.源自一战后民众观念的变化B.能和平解决国际争端C.客观上利于绥靖政策的推行D.带有社会主义的色彩参考答案:C【详解】材料“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不管其原因如何,……是对人类的一种犯罪’”认为所有战争都是非正义的,反对对战争的干预,在当时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法西斯国家侵略,C选项符合题意。一战后民众渴望和平,但并不是对侵略战争纵容,A选项排除。《非战公约》并未和平解决国际争端,B选项排除。《非战公约》是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产物,D选项排除。11.人们之所以称工业革命及其影响的时期为“蒸汽时代”,依据在于蒸汽机的改良A.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B.引起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性变化C.引起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
D.在工业革命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参考答案:D12.姓名是人的符号,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名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体现了A.男尊女卑思想 B.专制王权影响 C.个人主义心理 D.家族宗法观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人的姓氏观念。结合所学可知,古代以来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与西方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人的姓基本上以父系血缘关系为依据,可见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受到家族宗法观念的深刻影响,故选D。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13.“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府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这一“退步”是指A.郡国并行
B.采用黄老之学
C.设置刺史
D.酎金夺爵参考答案:A14.“1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变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英雄”是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
B.西班牙王室率先组织了海上探险C.“发现”导致美洲大量金银被掠夺
D.壮举”结束了世界各地孤立状态参考答案:答案:C分析:略15.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过三个阶段,而在第二阶段的后期,又有九品中正制度出现。社会学的观点认为,一个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若以此衡量,则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应该是①世官制阶段②察举制阶段前期③九品中正制时期④科举制阶段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D.④②③①参考答案:D
解析:科举制选官的依据是学识,有利于社会下层向上流动;察举制注重品德和才能,也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出身下层百姓也可以跻身上层;九品中正制时期选官依靠门第,门第低的很难进入上层社会,体现了选官的封闭性;而世官制选官主要是世袭,这种选官普通百姓不可能进入上层;依据材料中“社会进步”的视角分析先后顺序。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古代选官制度积极作用的正确理解。16.秦汉时期子女的婚姻由家长决定,这是通例,但当事者本人也并非毫无发言权。如汉武帝时信阳长公主改嫁大将军卫青,东汉光武帝湖阳公主曾公开提出要嫁给宋弘,东汉末钱塘吴氏冲破家族阻挡嫁给孙坚。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秦汉时崇尚婚姻自由B.秦汉贵族妇女普遍自主择婿C.封建伦理纲常有待强化D.两汉时社会风气开放开明参考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妇女婚姻观;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进入阶级社会后,女性在总体上处于男尊女卑、夫主妇从的地位。但秦汉时期对妇女婚姻的限制并不严格,这说明此时期封建纲常伦理有待强化,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秦汉时期子女的婚姻由家长决定,这是通例”可知,秦汉时期并非崇尚婚姻自由;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秦汉时期子女的婚姻由家长决定,这是通例”可知,秦汉贵族妇女一般不能自主择婿;D选项错误,秦汉时期妇女婚姻可以自由决定只是个例,不能说明两汉时期社会风气开放开明。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7.科学家竺可祯写了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C.解放军入北京城D.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参考答案:B18.罗斯福总统在1933年的“炉边谈话”中提出以下四个外交目标,其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得以实现的是A.进行普遍裁军,消除对武装对抗的恐惧
B.消除贸易壁垒,以重启国家间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流动C.同所有国家重新建立友好关系,并树立更大的信心
D.建立稳定的货币,以便推进贸易发展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二战后美国建立了以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推进贸易的顺利发展。19.《上海洋场竹枝词》写道:“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材料反映了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
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C.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
D.近代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参考答案: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新的交通工具和红绿灯出现,说明中国的交通观念发生了转变,故本题答案选C项;A中的迅速发展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与题干不符;D项材料没有体现。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的发展·交通观念20.《清俗纪闻》描绘的乾隆六十年官府颁发的执照,反映了浙江地方政府对日贸易中商船管理的一般情况。图中省略的部分文云:“如敢私行顶替,及夹带违禁(物)……将该船户舵水一并拏送,以凭严究,解宪治罪,毋违。”图文信息可以佐证乾隆年间A.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B.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C.严格防范倭寇侵扰沿海D.禁止国人私自出海贸易参考答案:D【详解】据材料“如敢私行顶替,及夹带违禁(物)……将该船户舵水一并拏送,以凭严究,解宪治罪,毋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乾隆年间实行海禁政策,禁止国人私自出海贸易,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故A项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故B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严格防范倭寇侵扰沿海,故C项排除。21.1948年、1962年美国与西欧在自由世界的黄金所占份额如图7,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A.经济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实力下降
B.多极化格局的形成C.一体化进程推动了欧洲经济发展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参考答案:C22.龙太江在《西方民主政治的妥协精神》中写道:“在西方,妥协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也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在众多国家成为公众和社会珍视的价值和传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妥协被认为与西方社会的两个核心理念——自由、民主有密切的联系。”以下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史实,未能体现材料中的“妥协或妥协精神”的是A.南北议和 B.宁汉合流 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参考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近代民主革命。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妥协或妥协精神”,即“自由、民主有密切的联系”,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南北议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重庆谈判等都符合题意,而宁汉合流指的是192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其实质是他们的根本利益一致,都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与题意不合,故选B。23.唐文宗太和九年,东川节度使冯宿奏请“禁断(私人)印历日版”,因为在剑南、淮南道等地“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此举是为了A.抑制民间商业活动B.打击藩镇割据势力C.垄断雕版印刷技术D.维护中央统治权威参考答案:D【详解】材料表明,东川节度使要求皇帝政令禁止地方私自印历,他认为这地方私自印历会会违背传统之道,威胁中央的权威,故D项正确;材料与民间的商业行为无关,故A项错误;东川节度使自己统领的就是藩镇,故不可能打击自己的势力,故B项错误;东川节度使的行为是为了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而不是为了垄断雕版印刷技术,故C项错误。24.汉唐“头枕三河(黄河中下游地区),面向草原”,两宋则“头枕东南,面向海洋”。这一立国态势的转变A.根源于游牧民族的式微B.顺应了社会经济的变动C.受制于北方气候的恶劣D.得力于航海技术的进步参考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唐时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而两宋时期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同时海外贸易发达,出现了两宋“头枕东南,面向海洋”的态势,这一转变说明古代社会经济以及经济依靠的转移。B选项符合题意。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处于强势状态,A选项排除。北方气候的恶劣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航海技术的进步不属于转变的根本原因,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条件,D选项排除。25.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此“大写的法”指的是A.自然法
B.万民法
C.公民法
D.《十二铜表法》参考答案:A罗马法。解题关键是结合所学有关罗马法的知识理解材料的意思。材料中“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表明这个“大写的法”在人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是永恒的、绝对的,也就是“自然法”。在西塞罗看来,自然法就是正义的标准,A符合题意。万民法、公民法、十二铜表法都只是适合于局部区域的法律,并不是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它们是自然法在局部区域的表现,B、C、D不符合题意。26.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苏格拉底的道德哲学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外先哲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学生解答此题注意题干中要求的是“讲究实际功利”这一限制,其中墨家的节用等主张都带有功利精神,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色彩,所以符合题意的是①③,②④不含有功利色彩,排除。27.下表反映了英国1801和1831年产业结构的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给英国带来的影响是①工业资产阶级崛起
②贫富差距缩小③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④对外扩张加剧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参考答案:A28.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是指A.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C.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
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确立参考答案:A29.右图是2012年3月在全国上映的电影《钱学森》的海报。影片再现了钱学森冲破重重困难最终回国报效祖国,成为“两弹一星”之父的传奇经历。下列有关钱学森曾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A.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仿制的近程导弹试验成功B.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C.“文革”时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新时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新中国科技成就。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据此可排除A、C、D三项,B项正确。30.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Ⅲ”的主要原因是A.为完成“一五”计划
B.正实施全面经济调整C.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
D.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参考答案:B“八字方针”。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表关键信息“1960-1963年”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期间,正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后,中央推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即“八字方针”)恢复经济时期。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CD三项所示的历史事件均不符合阶段“Ⅲ”的时间及相关史实。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二、非选择题(共40分)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中国刑狱皆以贵治贱,以贵治贱,故仁可以为民父母,而暴亦可为豺狼。所谓法者,直刑而已,所以驱迫束缚其臣民,而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是故天下虽极治,其刑罚终不能以必中,而侥幸之人,或可与法相遁。
今世欧洲之立宪,则其君民皆有权,所谓君民并主;而其中或君之权重于民,或民之权重于君。英国以富而为强者,实以立宪之美而为强也。惟美、惟法、惟德莫不强者而皆立宪而后有此。
材料二
盖民所不得自由者,必其事之出乎己,而及乎社会者也。至于小己之所为,苟无涉于人事,虽不必善,固可自由,法律之所禁,皆其事之害人者。
治国之法为民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便于民;乱国之法,为上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利于上。夫求利于上,而不求便其民,斯法因人立,其不悖于天理人性者寡矣。虽然,既不便民矣,将法虽立而其国必不安。未有国不安而其上或利者也。
——均摘编自王拭主编《严复集(第四册).按语》
(1)概括材料一中严复关于中国古代法律和西方近代法律的基本观点。(6分)(2)结合时代背景,简评材料二中所述的严复的法律思想。(9分)参考答案:32.历史上重大改革材料一
宋代,土地买卖和转移加快,中小地主增加,官田已不再是主要的土地占有形式,大多数土地被大官僚、大地主兼并占有,形成私人田庄,有少部分土地归自耕农所有。宋代租佃制更为普遍,地主和佃农签订一年或几年的租佃契约,出让土地使用权以收取地租。《宋刑统》和敕都确认租佃制度,维护地主的权益。宋律规定,租佃契约到期,租佃关系结束,农民可以另租土地,地主可以另佃。契约未到期,禁止佃户逃离,也不允许地主私自处置佃农,不得随意撤佃。佃户欠租,官府要以强力帮助地主索取。尽管当时佃户的法律地位很低,但与“部曲制”的部曲(唐以前地主豪强私家的部属、家仆,身份地位比奴婢略高)相比,地位和处境好一些。———《宋朝的租佃制》材料二
在永佃制之下,农民有很大的经营自主权,能真正地根据自身和市场的需要,决定种什么和种多少。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长期投资和农地保护。———《中国宋代的永佃制》(1)根据材料,概括宋朝租佃制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永佃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历史意义。(11分)参考答案:答案:(1)租佃制更为普遍;法律确认;维护地主的利益,佃户地位有所提高:地主与佃户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4分)
(2)原因:土地私有制;土地买卖;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开垦荒地时耕种者投入的成本;改良农田以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5分)
意义:松弛了人身依附关系;佃户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传统的阶级结构开始发生变化;(3分)佃户耕种自主性增强,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3分)解析:第(1)问,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回答时注意结合材料“《宋刑统》和敕都确认租佃制度,维护地主的权益”、“宋律规定,租佃契约到期,租佃关系结束,农民可以另租土地,地主可以另佃。契约未到期,禁止佃户逃离,也不允许地主私自处置佃农,不得随意撤佃”等方面分析解答。
第(2)问,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要注意联系材料信息“在永佃制之下,农民有很大的经营自主权,能真正地根据自身和市场的需要,决定种什么和种多少。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长期投资和农地保护。”和宋代史实,从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变化及社会的进步等方面分析回答。3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题目。材料1965-1975年,美国反战运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席卷了整个国家,甚至余震还波及西欧,形成了反战国际联盟。反战运动开始于1965年,反战人员“超越政治见解、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年龄、肤色的差别”,最初参与和平运动只是一些知识分子与和平团体,如1965年《纽约书评》的编辑们曾发起过一次反对约翰逊总统战争升级的请愿活动,之后学生群体以开展宣讲会与抵制征兵的方式参与和平活动。1968年,越战导致的美国士兵死亡人数达到两万两千人,厌战情绪蔓延到军队内部,数千名越南退伍老兵在国会大厦的台阶上高喊“胡志明,民族解放阵线必胜”的口号,并扔掉了他们在越战中获得的勋章。受反战运动影响,新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庄严宣告“我要结束这场战争”。——朱美娣《越战时期美国国内的和平反战运动研究》(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反战运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六七十年代反战运动兴起的背景
参考答案:(1)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运动,具有国际性;持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广泛;反战形式多样;以民间力量为主。(2)二战后和平主义思想盛行;两极格局下,局部战争导致国际形势动荡不安;越南战争导致美国人民遭受沉重损失。【详解】本题考查二战后反战运动的特点和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战后反战运动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965年—1975年,美国反战运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席卷了整个国家,甚至余震还波及西欧,形成了反战国际联盟”“最初参与和平运动只是一些知识分子与和平团体……之后学生群体以开展宣讲会与抵制征兵的方式参与和平活动……厌战情绪蔓延到军队内部”等信息分析归纳得出。(2)美国六七十年代反战运动兴起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968年,越战导致的美国士兵死亡人数达到两万两千人”,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二战后和平主义思想盛行、两极格局下的影响、越南战争导致美国人民遭受沉重损失等方面来回答。34.(14分)科技发展影响社会进步,二者相辅相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当时到中国来传教的法国学者和传教士巴多明和汤执中,首先向法国学术界介绍了《本草纲目》……达尔文对《本草纲目》赞不绝口,称它是“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达尔文在研究进化论的过程当中,有过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动物和植物在家养环境下的变异》。……而这部文章里边,他引用的资料,就是李时珍收集的关于鸡的七个品种。……所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所收集的资料,对像达尔文这样的科学巨匠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启发。——编自钱文忠《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材料二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一成就的取得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胡锦涛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三1896年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敲响了祖国危亡的警钟:生物不断在“变”、不断在进化,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社会也是如此。既然人力可“与天争胜”而终“胜天”,只要人治日新、变法图强,国家就可永存,种族就可不坠,此所谓“存亡生死,其权仍操之我手”!因此,中国变法救亡不仅合理、可能,而且刻不容缓!——改编自严复的维新思想材料四在进化论问世之后,斯宾塞提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生存竞争所造成的自然淘汰,在人类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班唤醒身体课件
- 2024-2025学年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初三下学期5月阶段检测试题化学试题含解析
- 甘肃政法大学《内儿科康复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东湖学院《电算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2025届高三二模冲刺(六)物理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山东省鄄城一中高三下学期联考押题卷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抽搐查因护理查房
- 十万个为问答知识竞赛
- 技术岗位质量培训
- 电梯电磁兼容检验技术解决方案
- 河南退役军人专升本计算机真题答案
- 2024年10月自考13683管理学原理中级试题及答案含评分参考
- 《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2023年)》解读
- Q∕GDW 12070-2020 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图元规范
- (精心整理)小学英语特殊疑问句练习(带答案)
- 旋片泵设计说明书
- 小学一年级10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五篇)
-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2013版)
-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全
- 铁总计统【2017】17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和费用管理的指导意见
- 立式水轮发电机轴线分析及处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