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5800字》_第1页
《关于当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5800字》_第2页
《关于当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5800字》_第3页
《关于当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5800字》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当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目录TOC\o"1-2"\h\u12300摘要 i6227目录 ii14746第1章引言 132229第2章青少年心理危机现状及问题 1218452.1网购成瘾 1194542.2社交恐惧 1295062.3缺乏安全感 25416第3章青少年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 2317653.1缺乏正确的幸福观 2262163.2家庭成长环境不利 3315663.3学校管理存在不足 428011第4章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应对策略 4162174.1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幸福观 4247574.2改善亲子沟通方式和教养方式 4182704.3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工作 517051第5章总结 521738参考文献 5第1章引言当前的青少年群体是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的生活和教育受到新媒介的影响较为深刻。由于还未形成完善的认知和判断能力,且抗压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青少年群体比较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误导,产生迷茫、焦虑的情绪。当前我国青少年群体正处于社会的重要转型期以及个体成长的关键期,面临着学习、经济、交往、爱情等多方面的压力。在社会普遍性焦虑情绪的影响下,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危机现象也愈发严重。因此,有必要对新环境下的青少年心理危机现象进行研究,并给出合理的建议,帮助他们走出消极情绪,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认识世界、接触世界,同时积极面对生活,减少外界因素对青少年生活和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第2章青少年心理危机现状及问题2.1网购成瘾首先是网络购物成瘾导致的青少年焦虑抑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可以说成为消费市场异军突起的一匹黑马。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性,也是符合青少年心理的必然选择。青少年心理不成熟,易从众、易冲动,电商的营销策略比如好评板块很容易引导青少年从众的消费行为。再加上网络商品价格实惠很适合还靠家庭给与经济支持的青少年:配送方便很适合新一代“爱宅青少年”;服务至上的理念能使青少年的自尊感、购物体验得到充分满足。但受到互联网时代各种媒体信息对消费观念恶意诱导,让本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失范的青少年深受其害,这种情况随着西方超前消费的价值观流入我国而愈演愈烈,造成青少年盲目崇拜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沉溺于超出家庭支付能力的高档消费。青少年理财观念和能力都尚未成熟,消费时不计后果。在超出自己承受能力之后,出于愧疚和羞耻的心理害怕向父母要钱,强大的消费欲望鬼使神差地让他们将目光投向了网络贷款,但是乌烟瘴气的网络贷款环境常常逼得借贷的青少年走投无路,出现了抑郁和焦虑,严重者甚至了结生命。2.2社交恐惧患有社交恐惧为题的青少年的性格通常是内向、不张扬的,尤其是刚入学时,刚到一个新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他们会变得非常敏感,遇到新同学和新老师的时候会表现出面部发红,心脏跳动加速,还会伴随着、浑身发抖及冒虚汗等明显的生理上的表现,患有社交恐惧为题的青少年在面对社交场面时内心通常是处于无助,自卑,痛苦之中的,因此会事后会变得非常沮丧和自责,从对有社交恐惧问题的青少年的调查情况来看,他们会存在认知偏差,自我评价低,在一个集体里他们会觉得自己是没有作用的,总是会自我否定,这样的情绪严重影响了她的学习,生活和正常的人际交往。与他人打交道时,会表现出讨好型人格,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想法,只听从他人的意见。]遇到失败时常常认为自己应该负起全部的责任,其认为自己很差劲,内心充斥着非理性信念。2.3缺乏安全感经网络数据收集,青少年缺乏安全感这方面的新闻报道大多数都指向了——校园欺凌,而校园欺凌一直是社会大众关心的重要问题。校园欺凌导致受害者遭受身体上的伤害和心理上、精神上的折磨,影响青少年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导致青少年出现恐俱、焦虑、厌学、不安、孤僻、自卑、抑郁、失眠等不安体验,甚至出现自我否定和自我伤害。根据《校园暴力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显示,从2017年起一直到2019年两年间,全国结案的有关青少年校园暴力的案件在总体案件数量中的占比不断下降,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校园暴力案件的烈度和受害者所受伤害的程度不断增加,受到不同程度伤亡的占比八成以上,其中因校园暴力死亡的受害人占一成,受重伤甚至致残的有三成以上。由此可见,我国青少年校园欺凌现状并不容乐观,校园欺凌对校园安全和青少年安全带来了极大伤害。少年的身心特点与认知能力的局限性是造成校园暴力行为的主要原因,青少年由于身心尚不成熟,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他人和社会关系,对自我行为的约束能力有限,法律意识也比较淡薄,容易受错误言行的误导。第3章青少年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3.1缺乏正确的幸福观幸福是一种内在感知的体验,是对生命意义的强烈感受。青少年很容易把幸福简单地理解为欲望的达到,追求幸福的过程自然就变成了欲望形成—努力追求欲望一一欲望满足—新的欲望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而欲望是毫无止尽的,这就很容易使青少年变成失去灵魂的傀儡,在奔赴幸福的道路上疲于奔命,只知道向前冲,无视每一个擦肩而过的幸福。在这个欲望满足的过程中青少年很容易“误入歧途”。首先体现在青少年在错误欲望引导下形成不正确的幸福观。费尔巴哈在谈及幸福时称道“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然而,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使得人的追求变得不是那么健全。受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在青少年群体中愈演愈烈,导致青少年对幸福的理解出现偏差。基于此价值导向,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将幸福片面地理解为金钱享乐与放纵,一方面将金钱作为幸福的重要甚至是首要因素,使得原本没有统一、具体的评价标准与指标的幸福被物化为一串串数字、品牌logo和图标,青少年沦为了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物化人”,沉迷于穿戴名牌、开豪车等攀比的奢侈品。其次,青少年感知幸福的能力缺失。一场及时雨对久旱地区的人来说是幸福,一碗喷香的大米饭对非洲地区的人来说是幸福,父母常伴对留守儿童来说是幸福。人们往往将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誉为“幸福”,却忽略了近在咫尺的幸福。当代的青少年多为00后、90后,多为家中独子,受到了家长的过度关爱,这也就导致了一部分青少年养成骄傲自负、自私、冷漠的性格特点。这样具有缺陷的性格会弱化青少年感知幸福的能力,体现在:不知感恩、不思进取。第一,不懂感恩,身在福中不知福。当代青少年是在物质条件丰裕、文化生活丰富的环境中生活成长的,习以为常地将父母与周围人对他们的一切好意都当成理所应当,常常有选择性地视而不见,不见那些比自己悲惨的人,反而垂涎比自己条件好的人,埋怨父母财富、地位、权力不如他人,堕入嫉妒、不满的陷阱,无法自拔,从而错过身边的幸福。人际关系不利于对幸福的感知。第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设定适当的幸福期望对幸福的感知以及感知幸福的强烈程度。因为没有得到正确的幸福观引导,使得青少年在个人精神追求的定位方向上出现了偏差,他们不愿意冷静下来理性的分析自己真正想要的辛福生活是什么模样,因此在不断的谬误和偏差中越走越远,逐渐形成对幸福认知的困惑和迷茫。青少年对幸福的定义以及对自己的实际能力都没有掌握的情况下,为了维护自尊,不受挫折,往往降低甚至放弃自己的期望标准。遇到困难,依靠其他人的支持和“机遇”来消极应对,未能认识到幸福是要靠努力拼搏而来,而且越努力越幸福。幸福是构建一个人人生意义的重要地基,不正确的幸福观、以及创造幸福能力的缺失都将导致这个地基的崩溃。3.2家庭成长环境不利家庭环境对于一个人人格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首先,养育方式将对孩子的社交产生影响。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选择威权育儿方式的青少年对社会的恐惧感较高,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选择专制教育,父母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会选择强制性的手段,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容易让孩子养成叛逆的心理,造成性格缺陷,如果孩子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父母经常批评指责孩子,这样就会出现自卑心理,孩子会对父母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进而导致亲子关系的紧张,孩子也会缺乏对家庭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并影响人们的社交风格和社交能力;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选择溺爱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养成会过度依赖父母的坏习惯,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的抗压能力和承受能力会很差,当在社交情境遭遇挫折时会手足无措,自尊心受打击,从而选择逃避社交,形成社交恐惧问题。其次,若家庭系统遭到破坏,父母离异、父母角色缺失,夫妻冲突、亲子关系紧张等等,作为家庭成员之一的子女会受到深远的影响,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因父母利益或父母角色缺失而产生社交恐惧问题的程度较高,因为缺少家人情感支持的人会容易产生性格突变,他们若感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会缺乏安全感,出现心理问题,变得内向自卑,时间长了会直接影其正常的人际交往,造成社交恐惧。3.3学校管理存在不足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生活的主场景,无疑对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和行为有密切联系。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教育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偏向,偏重于“成才”教育,唯分数至上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一身知识的工具人,因此高校各学院普遍比较重视科研和学科建设。忽视了对青少年的“心理”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长期处于缺失或者不到位的状态。很多高校没有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机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高校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失或滞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法过于单调,仍停留于理论讲授法,较少使用活动体验的授课形式,内容空泛脱离实际需要,没有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青少年进行针对性教学。第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建设不完善,不能及时发现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一些原本可以被消灭的心理异常状态未得到及时的心理辅导,导致异常进一步恶化最终发生心理危机事件。第三,青少年心理千预预案建设不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队伍建设滞后。根据资料记载,在香港,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干预辅导十分重视,每千名青少年就配备了一名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但是在内地,即使到了五千名甚至一万名青少年都难以配备一名专业且全职的心理辅导老师。由于缺乏完善的执行方案和强有力的执行人员,高校对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干预也显得心有余力而力不足。第4章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应对策略4.1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幸福观利用课程与教学来预防青少年心理危机,高校应该重视培养青少年独立的人格和个性,注重在课程与教学中渗透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教师通过潜移默化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态度以及建立积极的自我防御机制。因此,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要重视赋予青少年和教师两者的自主性,对青少年来说能够参与到自己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来,能在一定程度上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授课方式,通过提高青少年的自主能力来培养独立、正确的价值追求,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对教师来说也要赋予一定的自主权,教师能灵活地决定授课方式、重点以及考核方式等,这样有利于将学校的总目标转化为教师个人目标,更能体现管理的人性与民主。当充分的调动了两者的积极性后,教师对于青少年正确幸福观的引导就会变得更有渗透力,效果更好。4.2改善亲子沟通方式和教养方式改善亲子沟通方式和教养方式,增强孩子对家庭的信任感,并建立民主,温馨的家庭氛围。孩子会因遭受家庭动荡,缺乏父母的角色,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拒绝与父母沟通以及缺乏家庭支持,最后导致避免了社交互动,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亲子沟通方式和教养方式对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首先,要建立家庭制度观。让父母了解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人格的重要性,避免孩子面前夫妻之间的冲突,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第二,发挥家庭功能。确保父母角色的完整,发挥家庭的情感交流功能和教育功能,改善家庭沟通方式,坚持正确的教养方式,为有社交恐惧的孩子提供情感支持,克服社交恐惧;第三,改善家庭结构,预防病理性家庭结构,建立良性家庭互动模型,避免负面的代际支持;第四,从小就要注重对孩子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孩子各个方面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独立性,这个机会还可以结交一些好朋友,结识在一起,从小就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同时也加强了朋辈的情感支持。4.3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大学阶段的学习场所和生活场所一般都在学校,学校对青少年健全人格、培养品德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因此,加强学校系统对青少年心理危机问题的重视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学校根据青少年对校园暴力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成长阶段,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提供适当的社交互动课程,比如为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少年增设职场模拟训练的课程,培养青少年的积极社交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防御能力。同时还要链接高校和社工机构的合作,社会工作者经将学校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方法转变为课堂上,社会工作者学校老师一起针对青少年的问题和需求,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也可以丰富学校课堂会议的内容。最后,将学校的社会工作逐渐被纳入学校教育系统中常用和必要的措施中。第5章总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关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日渐突破显性物质层面,向潜在精神层面转变。与之相应的,青少年对心理健康的需求也超出传统的身体、物质和心理层面,逐步转向寻求精神世界的安宁,譬如,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追寻。随着互联网络、移动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步,使当代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人们传统心理健康观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再加上,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突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