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hapter12柠檬酸循环(Citricacidcycle)一、丙酮酸进入柠檬酸循环的准备阶段
——形成乙酰CoA二、柠檬酸循环概貌三、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四、柠檬酸循环的化学总结算五、柠檬酸循环的调控六、柠檬酸循环的双重作用Chapter12柠檬酸循环(Citricacidcy1生物化学考研课件--第4章2丙酮酸的有氧氧化及葡萄糖的有氧分解
(EPM)葡萄糖COOHC==OCH3丙酮酸CH3-C-SCoAO乙酰CoA三羧酸循环
NAD+
NADH+H+CO2CoASH
葡萄糖的有氧分解
丙酮酸脱氢酶系丙酮酸的有氧氧化及葡萄糖的有氧分解
(EPM)葡萄糖COOH3概念有氧氧化是指体内组织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的过程。有氧氧化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绝大多数细胞都通过它获得能量。肌肉等进行糖酵解生成的乳酸,最终仍需在有氧时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从能量产生看,糖有氧代谢合成的ATP是糖酵解的18-19倍,它无疑是长时间大强度运动的重要能量来源。
C6H12O6+6O26CO2+6H2O+30/32ATP概念有氧氧化是指体内组织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生成4细胞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I所有的能量分子都被氧化,形成共同的二碳单元,乙酰辅酶A阶段II乙酰辅酶A完全氧化成CO2,伴随着由NAD和FAD通过一个环形途径收集电子的过程(这个过程被成为柠檬酸循环或者三羧酸循环).阶段IIINADH和FADH2的电子通过一系列载体转移给O2,生成H2O和H+梯度,这将促进ATP的形成。细胞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I所有的能量分子都被氧化,5生物化学考研课件--第4章6葡萄糖→→丙酮酸→丙酮酸→乙酰CoACO2+H2O+ATP三羧酸循环糖的有氧氧化乳酸糖酵解线粒体内Mitochondria胞浆Cytosol
糖有氧氧化概况(线粒体膜)葡萄糖→→丙酮酸→丙酮酸→乙酰CoACO2+H2O+ATP三7糖有氧氧化的部分过程:从丙酮酸到TCA第一阶段: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线粒体)包括:丙酮酸的转运(从胞浆到线粒体)第二阶段: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
(线粒体)二个阶段糖有氧氧化的部分过程:从丙酮酸到TCA第一阶段:丙酮酸氧化脱8一、丙酮酸进入柠檬酸循环的准备阶段
——形成乙酰CoA一、丙酮酸进入柠檬酸循环的准备阶段
——形成乙酰CoA91.丙酮酸氧化脱羧—乙酰CoA的生成基本反应:糖酵解生成的丙酮酸可穿过线粒体膜进入线粒体内室。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催化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1.丙酮酸氧化脱羧—乙酰CoA的生成基本反应:10丙酮酸首先通过线粒体内膜上的运载体转移到线粒体中。丙酮酸通过氧化脱羧被转化为乙酰-CoA和CO2的.丙酮酸首先通过线粒体内膜上的运载体转移到线粒体中。11丙酮酸脱氢酶系三种酶五种辅助因子E1-丙酮酸脱羧酶(也叫丙酮酸脱氢酶)E2-二氢硫辛酸乙酰基转移酶E3-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焦磷酸硫胺素(TPP)、硫辛酸、COASH、FAD、NAD+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酶:
这一多酶复合体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原核细胞则在胞液中。由丙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和二氢硫辛酰脱氢酸三种酶按一定比例组合成多酶复合体。丙酮酸脱氢酶系三种酶五种辅助因子E1-丙酮酸脱羧酶(也叫丙酮12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13羟乙基-TPP羟乙基-TPP14丙酮酸转变为乙酰CoA的反应步骤(一)
E1
丙酮酸TPP丙酮酸TPP加成化合物丙酮酸TPP加成化合物羟乙基-TPP共振形式TPP噻唑环上的N与S之间活泼的碳原子可释放出H+,而成为碳离子,与丙酮酸的羰基作用,产生CO2,同时形成羟乙基-TPP丙酮酸转变为乙酰CoA的反应步骤(一)E115生物化学考研课件--第4章16E2的硫辛酰胺辅基羟乙基-TPP乙酰二氢硫辛酰胺TPP-E1E2乙酰基转移到CoA分子上形成乙酰CoA(二)由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催化使羟乙基-TPP上的羟乙基被氧化成乙酰基,同时转移给硫辛酰胺,形成乙酰硫辛酰胺。E2的硫辛酰胺辅基羟乙基-TPP乙酰二氢硫辛酰胺TP17乙酰二氢硫辛酰胺乙酰CoA二氢硫辛酰胺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还催化乙酰硫辛酰胺上的乙基转移给辅酶A生成乙酰辅酶A后,离开酶复合体,同时氧化过程中的2个电子使硫辛酰胺上的二硫键还原为2个巯基。乙酰二氢硫辛酰胺乙酰18硫辛酸硫辛酸19生物化学考研课件--第4章20砷化物对硫辛酰胺的抑制作用
砷化物对硫辛酰胺的抑制作用21甘油醛-3-磷酸氧化成1,3-二磷酸甘油酸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砷酸盐是磷酸的类似物,可以代替磷酸结合到甘油酸的1位,并很快水解,使得不能形成1,3-二磷酸甘油酸,不能产生ATP,导致解偶联。甘油醛-3-磷酸1,3-二磷酸甘油酸糖酵解中唯一的脱氢反应甘油醛-3-磷酸氧化成1,3-二磷酸甘油酸甘油醛-3-磷22
还原型E2被氧化反应(三)
氧化型E3还原型E2
还原型E3
氧化型E2
还原型E3
氧化型E3
氧化型E3E3其作用机制是: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使还原的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重新生成硫辛酰胺,以进行下一轮反应。同时将氢传递给FAD,生成FADH2。在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催化下,将FADH2上的H转移给NAD+,形成NADH和H+。还原型E2被氧化反应(三)氧化型E3还原型E23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结构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由60条肽链组成,总分子量为50,00kD,直径约30nm,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E2是复合体的核心,E1及E3结合在E2的外面。E2有一个由赖氨酸残基与硫辛酰胺相连的长链,这个长臂伸长后可达1.4nm,它具有极大的转动灵活性,可将底物从一个酶转送到另一个酶。硫辛酰赖氨酰臂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结构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由60条肽链组成24丙酮酸转化成乙酰辅酶A丙酮酸转化成乙酰辅酶A25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调控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的这个反应是哺乳动物体内使丙酮酸转变为乙酰CoA的唯一途径。乙酰CoA既是柠檬酸循环的入口,又是脂类生物合成的起始物质。1.产物控制
产物NADH抑制E3,乙酰CoA抑制E2。如果NADH和乙酰CoA处于高浓度,则E2处于与乙酰基结合的形式,不再接受羟乙基基团,E1上的TPP停留在结合状态,抑制丙酮酸脱羧。2.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调控
E2分子上结合着两种特殊的酶,一种称为激酶,另一种称为磷酸酶,它们分别使E1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去磷酸化形式是E1的活性形式。Ca2+通过激活磷酸酶的作用,也能使E1活化。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调控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的这26柠檬酸循环
柠檬酸循环也叫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acidcycle),又叫做TCA循环,是由于该循环的第一个产物是柠檬酸,它含有三个羧基,故此得名。因为德国科学家HansKrebs在阐明柠檬酸循环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又将此途径称为Krebs循环。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六碳三羧酸即柠檬酸,经过一系列代谢反应,乙酰基被彻底氧化,草酰乙酸得以再生的过程称为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柠檬酸循环也叫三羧酸循环(tricarbox27
OCH3-C-SCoACoASHNADH+CO2FADH2H2ONADH+CO2NADHGTP三羧酸循环
(TCA)
草酰乙酸再生阶段柠檬酸的生成阶段氧化脱羧阶段柠檬酸异柠檬酸顺乌头酸-酮戊二酸琥珀酸琥珀酰CoA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NAD+NAD+FADNAD+OCoASHNADH+CO2FADH2H2ONA28TCA第一阶段:柠檬酸生成
H2O草酰乙酸
OCH3-C-SCoACoASHH2O柠檬酸合成酶顺乌头酸酶TCA第一阶段:柠檬酸生成
H2O草酰乙酸OCo29草酰乙酸与乙酰CoA缩合形成柠檬酸
草酰乙酸乙酰CoA
柠檬酰CoA
柠檬酸
CoA柠檬酸合酶①112212草酰乙酸与乙酰CoA缩合形成柠檬酸草酰乙酸30Step1.
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柠檬酸的形成:乙酰辅酶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反应由柠檬酸合酶催化,此酶是一个调控酶。草酰乙酸先与酶结合,导致酶的结构发生变化,暴露出与乙酰辅酶A的结合部位,属于“诱导契合”模型。
反应的能量由乙酰CoA的高能硫酯键提供,所以使反应不可逆。此为醇醛缩合反应,先缩合成柠檬酰CoA,然后水解。这步反应由C4→C6
1.化学反应过程Step1.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柠檬酸的形成31Step1柠檬酸(6C)是由乙酰辅酶A(2C)和草酰乙酸(4C)通过柠檬酸合酶催化不可逆缩合形成。Step132Step2柠檬酸异构化形成异柠檬酸
柠檬酸顺-乌头酸异柠檬酸乌头酸酶乌头酸酶②222111异柠檬酸的形成:柠檬酸由顺乌头酸酶催化,脱水,然后加水,从而改变分子内OH-和H+的位置,使原来在C3上的羟基转到C2上,生成异柠檬酸。催化这两步反应是同一酶,其中间产物为顺乌头酸与酶结合在一起以复合物形式存在。Step2柠檬酸异构化形成异柠檬酸柠檬酸33
Step2柠檬酸通过一个脱水步骤和一个水合步骤异构化形成异柠檬酸;cis-aconitate(顺乌头酸)是这个转变过程中的中间体,因此催化这一步的酶被成为aconitase(乌头酸酶).Step2柠檬酸通过一个脱水步骤和一个水合步骤异构化34TCA第二阶段:氧化脱羧(C6—C4)CO2GDP+PiGTPNAD+NADH+H+NAD+NADH+H+CoASH异柠檬酸脱氢酶CO2-酮戊二酸脱氢酶琥珀酸硫激酶TCA第二阶段:氧化脱羧(C6—C4)CO2GDP+PiGT35异柠檬酸氧化形成α—酮戊二酸
异柠檬酸脱氢酶
异柠檬酸草酰琥珀酸α-酮戊二酸③1212Step3异柠檬酸氧化形成α—酮戊二酸异柠檬酸脱氢酶异柠檬酸36
这阶段放出了1分子CO2,由C6→C5
;产生1分子NADHStep3.
异柠檬酸氧化脱羧异柠檬酸氧化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异柠檬酸在异柠檬酸脱氢酶作用下反应中间物是草酰琥珀酸,它是一个不稳定的β-酮酸,当与酶结合则脱羧形成α-酮戊二酸,脱下的氢由NAD+接受,生成NADH+和H+。异柠檬酸脱氢酶是三羧酶循环中第二个调节酶。这阶段放出了1分子CO2,由C6→C5;产生1分子37Step3
异柠檬酸首先被氧化,然后脱羧形成a-ketoglutarate
(-酮戊二酸);两个电子被NAD+收集;这个反应由异柠檬酸脱氢酶催化.第一个氧化步骤异柠檬酸通过氧化脱羧过程转变成
-酮戊二酸,生成NADH和CO2.Step3异柠檬酸首先被氧化,然后脱羧形成a-ket38Step4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形成琥珀酰CoA
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④1122这阶段又放出了1分子CO2,由C5→C4;又产生1分子NADH;形成1个高能硫酯键。
Step4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形成琥珀酰CoAα-酮戊二39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成为琥珀酰辅A:这是三羧酸循环中第二个氧化脱羧反应,是由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所催化的。此脱氢酶系与丙酮酸脱氢酶系相似,由三个酶即α-酮戊二酸脱氢酶,琥珀酰转移酶和二氢硫辛酰脱氢酶组成。也需要TPP,硫辛酸,辅酶A,FAD和NAD+,Mg2+6种辅助因子。Step4α-酮戊二酸进行另一个氧化脱羧循环;先脱羧,再氧化生成
succinyl-CoA(琥珀酰辅酶A);这个反应
由a-ketoglutaratedehydrogenasecomplex
(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所催化);此反应和脱氢酶系与丙酮酸脱氢酶系相似(有相同的E1
和E2,同样的E3).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成为琥珀酰辅A:这是三羧酸循环中第二个氧40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酶反应机制与丙酮
酸氧化脱羧相同,组成类似:含三个酶及六个辅助因子α-酮戊二酸脱羧酶、二氢硫辛酸转琥珀酰基酶、二氢硫辛酸还原酶辅酶A、FAD、NAD+、镁离子、硫辛酸、TPP三个酶:六个辅助因子: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酶反应机制与丙酮
酸氧化脱羧相同,41
TPPlipoateFAD(E1,E2,E3)第二个氧化步骤TPPlipoate(E1,E2,E3)42
Step5琥珀酰CoA转化成琥珀酸
烯醇化酶
琥珀酰CoA琥珀酸琥珀酰CoA合成酶⑤1122琥珀酰CoA转化成琥珀酸,并产生GTP:这是三羧酸循环中唯一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产生高能磷酸键的步骤。琥珀酰CoA与磷酸生成磷酸化琥珀酰化合物,在琥珀酰CoA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琥珀酸,同时使二磷酸鸟苷磷酸化成三磷酸鸟苷。Step5琥珀酰CoA转化成琥珀酸烯醇化酶琥43Step5
琥珀酰-CoA水解成
succinate(琥珀酸);由GDP或ADP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形成GTP或
ATP的过程中获得自由能
.Step5琥珀酰-CoA水解成succinate44TCA第三阶段:草酰乙酸再生
这阶段需要经历三步反应——脱氢、加水、脱氢.
这一阶段的反应为C4的变化;产生1分子FADH2、1分子NADH。
FADFADH2H2ONAD+NADH+H+草酰乙酸琥珀酸脱氢酶延胡索酸酶苹果酸脱氢酶TCA第三阶段:草酰乙酸再生
这阶段需要经历三步反应——45Step6
琥珀酸脱氢形成延胡索酸琥珀酸脱氢酶琥珀酸
延胡索酸⑥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这是三羧酸循环中第三步氧化还原反应,由琥珀酸脱氢酶催化,氢的受体是酶的辅基FAD,生成延胡索酸和FADH2。该酶是三羧酸循环中唯一掺入线粒体内膜的酶,并且直接与呼吸链联系。Step6琥珀酸脱氢形成延胡索酸琥珀酸脱氢酶琥珀酸46线粒体结构示意图
琥珀酸脱氢酶嵌合在线粒体的内膜上,是线粒体内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他的酶大多存在于线粒体的基质中。
线粒体结构示意图琥珀酸脱氢酶嵌合在线粒体的内膜上,是47
Step6
琥珀酸氧化成fumarate(延胡索酸或反丁烯二酸);由黄素蛋白琥珀酸脱氢酶(具有共价结合的FAD)催化这步反应;malonate(丙二酸)是酶的强竞争性抑制剂,会阻碍整个循环的进行.第三个氧化步骤丙二酸琥珀酸Step6琥珀酸氧化成fumarate(延胡索酸48Step7延胡索酸水合形成L-苹果酸
延胡索酸酶
延胡索酸
L-苹果酸⑦
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延胡索酸在延胡索酸酶的催化下加水生成苹果酸。Step7延胡索酸水合形成L-苹果酸延胡索酸酶延胡索49
Step7
延胡索酸在延胡索酸酶的催化下加水生成苹果酸;
酶具有高度的立体特异性,只作用于L异构体,而不作用于D异构体。Step7延胡索酸在延胡索酸酶的催化下加水生成苹果酸;50Step8L-苹果酸脱氢形成草酰乙酸苹果酸脱氢酶
L-苹果酸草酰乙酸⑧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三羧酸循环中第4次氧化还原反应,也是最后一步。由苹果酸脱氢酶催化。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脱下的氢由NAD+接受。在细胞内草酰乙酸不断地被用于柠檬酸合成,故反应向生成草酰乙酸的方向进行。Step8L-苹果酸脱氢形成草酰乙酸苹果酸脱氢酶L-苹果51Step8
通过氧化L-苹果酸再次生成草酰乙酸;这个反应由
malatedehydrogenase
(苹果酸脱氢酶)催化,并有两个电子被NAD+收集.(第四个氧化步骤)Step8通过氧化L-苹果酸再次生成草酰乙酸;这个反应52柠檬酸循环总图柠檬酸循环总图53四、柠檬酸循环的化学总结算四、柠檬酸循环的化学总结算54TCA
TCA55由葡萄糖转变为两分子丙酮酸能量转变的估算
葡萄糖+2Pi+2ADP+2NAD+→2丙酮酸+2ATP+2NADH+2H++2H2O丙酮酸到乙酰CoA的总反应式CH3COCOO-+HS-CoA+NAD+→CH3CO-SCoA+CO2+NADH柠檬酸循环的总反应式
乙酰CoA+3NAD++FAD+GDP+Pi+2H2O→2CO2+3NADH+FADH2+GTP+3H++CoATCA的总反应式C6H12O6+6H2O+10NAD++2FAD+4ADP+4Pi6CO2+10NADH+10H++2FADH2+4ATPG→CO2+H2O产生ATP32
个由葡萄糖转变为两分子丙酮酸能量转变的估算葡萄糖+2Pi56每个葡萄糖分子在糖酵解中可以产生2个ATP和2个NADH,共产生
2+2×2.5=7个ATP从丙酮酸开始,柠檬酸循环中循环一圈,共产生4个NADH,1个FADH2,1个GTP(ATP),按每个NADH可以产生2.5个ATP、每个FADH2可以产生1.5个ATP计算,共产生
2.5×4+1×1.5+1=12.5个ATP每个葡萄糖分子(2个丙酮酸)在进入柠檬酸循环后可以产生25个ATP。每个葡萄糖分子彻底氧化后共产生32个ATP。ATP的产量每个葡萄糖分子在糖酵解中可以产生2个ATP和2个NADH,共57
由TCA循环产生的NADH和FADH2必须经呼吸链将电子交给O2,才能回复成氧化态,再去接受TCA循环脱下的氢。所以,TCA循环需要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否则NADH和FADH2携带的H无法交给氧,即呼吸链氧化磷酸化无法进行,NAD+及FAD不能被再生,使TCA循环中的脱氢反应因缺乏氢的受体而无法进行。产物NADH和FADH2的去路:
由TCA循环产生的NADH和FADH2必须经呼吸链将58
乙酰CoA通过TCA循环脱下的氢由NADH及FADH2经呼吸链传递给O2,由此而形成大量ATP.
由乙酰CoA氧化产生的ATP中,只有1/10来自底物水平的磷酸化,其余都是由氧化磷酸化间接产生。乙酰CoA通过TCA循环脱下的氢由NADH及FADH59葡萄糖彻底氧化经由的途径:EMP途径、丙酮酸氧化脱羧、TCA循环、呼吸链氧化磷酸化。葡萄糖彻底氧化经由的途径:60五、柠檬酸循环的调控
在柠檬酸循环中,虽然有8种酶参加反应,但在调节循环速度中起关键作用的有3种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其调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①柠檬酸循环本身各种物质对酶活性的调控;②ADP、ATP和Ca2+的调控。五、柠檬酸循环的调控在柠檬酸循环中,虽然有8种酶参加反61
草酰乙酸与乙酰CoA缩合形成柠檬酸
草酰乙酸乙酰CoA
柠檬酰CoA
柠檬酸
CoA柠檬酸合酶①112212
草酰乙酸与乙酰CoA缩合形成柠檬酸草酰乙酸62异柠檬酸氧化形成α∣酮戊二酸
异柠檬酸脱氢酶
异柠檬酸草酰琥珀酸α-酮戊二酸③1212Step3异柠檬酸氧化形成α∣酮戊二酸异柠檬酸脱氢酶异柠檬酸63Step4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形成琥珀酰CoA
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④1122Step4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形成琥珀酰CoAα-酮戊二64三羧酸循环的调节酶及其调节:酶的名称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变构激活剂ADP变构抑制剂ATPNADHATP、NADH、琥珀酰CoA三羧酸循环的调节酶及其调节:酶的名称变构激活剂变构抑制65柠檬酸循环本身制约系统的调节
1.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的供应情况。乙酰CoA来源于丙酮酸,受到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活性的控制;草酰乙酸的供应取决于循环是否运行畅通,以及中间产物离开循环的速率和补充的速率。2.[NADH]/[NAD+]的比值。柠檬酸合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都受到NADH的抑制,但异柠檬酸脱氢酶对NADH更为敏感。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也受NADH的抑制。3.产物的反馈抑制。柠檬酸合酶受高浓度柠檬酸的抑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受琥珀酰CoA的抑制。柠檬酸循环本身制约系统的调节1.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的供应66ATP、ADP和Ca2+对柠檬酸循环的调节
1.[ATP]/[ADP]的比值。
[ATP]/[ADP]的比值对柠檬酸循环中的酶有调节作用,ADP是异柠檬酸脱氢酶的别构促进剂,可降低该酶的Km值,促进酶与底物的结合;而ATP抑制该酶。2.Ca2+浓度。
Ca2+可激活丙酮酸脱氢酶的磷酸酶,使丙酮酸脱氢酶去磷酸化而活化,从而增加乙酰CoA的供应。同时Ca2+也能激活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ATP、ADP和Ca2+对柠檬酸循环的调节1.[ATP]/67生物化学考研课件--第4章68六、柠檬酸循环的双重作用
许多合成代谢都利用柠檬酸循环的中间产物作为生物合成的前体来源。柠檬酸循环中由于参与其它代谢而失去的中间产物,必须及时补充,才能保持柠檬酸循环顺利地、不间断地运转。对柠檬酸循环中间产物有补充作用的反应称为填补反应。柠檬酸循环是新陈代谢的中心环节。柠檬酸循环在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过程中作为中间代谢的枢纽。它提供了的生物合成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甾醇,血红素基团等的前体。六、柠檬酸循环的双重作用许多合成代谢都利用柠檬酸循环69生物化学考研课件--第4章70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1.普遍存在2.生物体获得能量的最有效方式3.是糖类、蛋白质、脂肪三大物质转化的枢纽4.循环中的中间物为生物合成提供原料;如草酰乙酸、a-酮戊二酸可转变为氨基酸,琥珀酰CoA可用于合成叶绿素及血红素分子中的卟啉。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71生物化学考研课件--第4章72三羧酸循环过程总结(一次循环)8步反应8种酶催化反应类型缩合1、脱水1、氧化4、底物水平磷酸化1、水化1生成3分子还原型NADHⅠ生成1分子FADH2生成1分子ATP三羧酸循环过程总结(一次循环)73总结丙酮酸靠丙酮酸脱氢酶系(一个巨大的酶系)的作用,转化为乙酰-CoA。乙酰辅酶A通过八部三羧酸循环过程,转化成2CO2,并生成3个NADH,1个FADH2,和1个ATP(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三羧酸循环中的中间体可以被抽出合成许多其它生物分子,包括脂肪酸,类固醇,氨基酸,血红素,嘧啶,和葡萄糖。TCA.swf总结丙酮酸靠丙酮酸脱氢酶系(一个巨大的酶系)的作用,转化为乙74Chapter12柠檬酸循环(Citricacidcycle)一、丙酮酸进入柠檬酸循环的准备阶段
——形成乙酰CoA二、柠檬酸循环概貌三、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四、柠檬酸循环的化学总结算五、柠檬酸循环的调控六、柠檬酸循环的双重作用Chapter12柠檬酸循环(Citricacidcy75生物化学考研课件--第4章76丙酮酸的有氧氧化及葡萄糖的有氧分解
(EPM)葡萄糖COOHC==OCH3丙酮酸CH3-C-SCoAO乙酰CoA三羧酸循环
NAD+
NADH+H+CO2CoASH
葡萄糖的有氧分解
丙酮酸脱氢酶系丙酮酸的有氧氧化及葡萄糖的有氧分解
(EPM)葡萄糖COOH77概念有氧氧化是指体内组织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的过程。有氧氧化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绝大多数细胞都通过它获得能量。肌肉等进行糖酵解生成的乳酸,最终仍需在有氧时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从能量产生看,糖有氧代谢合成的ATP是糖酵解的18-19倍,它无疑是长时间大强度运动的重要能量来源。
C6H12O6+6O26CO2+6H2O+30/32ATP概念有氧氧化是指体内组织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生成78细胞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I所有的能量分子都被氧化,形成共同的二碳单元,乙酰辅酶A阶段II乙酰辅酶A完全氧化成CO2,伴随着由NAD和FAD通过一个环形途径收集电子的过程(这个过程被成为柠檬酸循环或者三羧酸循环).阶段IIINADH和FADH2的电子通过一系列载体转移给O2,生成H2O和H+梯度,这将促进ATP的形成。细胞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I所有的能量分子都被氧化,79生物化学考研课件--第4章80葡萄糖→→丙酮酸→丙酮酸→乙酰CoACO2+H2O+ATP三羧酸循环糖的有氧氧化乳酸糖酵解线粒体内Mitochondria胞浆Cytosol
糖有氧氧化概况(线粒体膜)葡萄糖→→丙酮酸→丙酮酸→乙酰CoACO2+H2O+ATP三81糖有氧氧化的部分过程:从丙酮酸到TCA第一阶段: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线粒体)包括:丙酮酸的转运(从胞浆到线粒体)第二阶段: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
(线粒体)二个阶段糖有氧氧化的部分过程:从丙酮酸到TCA第一阶段:丙酮酸氧化脱82一、丙酮酸进入柠檬酸循环的准备阶段
——形成乙酰CoA一、丙酮酸进入柠檬酸循环的准备阶段
——形成乙酰CoA831.丙酮酸氧化脱羧—乙酰CoA的生成基本反应:糖酵解生成的丙酮酸可穿过线粒体膜进入线粒体内室。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催化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1.丙酮酸氧化脱羧—乙酰CoA的生成基本反应:84丙酮酸首先通过线粒体内膜上的运载体转移到线粒体中。丙酮酸通过氧化脱羧被转化为乙酰-CoA和CO2的.丙酮酸首先通过线粒体内膜上的运载体转移到线粒体中。85丙酮酸脱氢酶系三种酶五种辅助因子E1-丙酮酸脱羧酶(也叫丙酮酸脱氢酶)E2-二氢硫辛酸乙酰基转移酶E3-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焦磷酸硫胺素(TPP)、硫辛酸、COASH、FAD、NAD+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酶:
这一多酶复合体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原核细胞则在胞液中。由丙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和二氢硫辛酰脱氢酸三种酶按一定比例组合成多酶复合体。丙酮酸脱氢酶系三种酶五种辅助因子E1-丙酮酸脱羧酶(也叫丙酮86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87羟乙基-TPP羟乙基-TPP88丙酮酸转变为乙酰CoA的反应步骤(一)
E1
丙酮酸TPP丙酮酸TPP加成化合物丙酮酸TPP加成化合物羟乙基-TPP共振形式TPP噻唑环上的N与S之间活泼的碳原子可释放出H+,而成为碳离子,与丙酮酸的羰基作用,产生CO2,同时形成羟乙基-TPP丙酮酸转变为乙酰CoA的反应步骤(一)E189生物化学考研课件--第4章90E2的硫辛酰胺辅基羟乙基-TPP乙酰二氢硫辛酰胺TPP-E1E2乙酰基转移到CoA分子上形成乙酰CoA(二)由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催化使羟乙基-TPP上的羟乙基被氧化成乙酰基,同时转移给硫辛酰胺,形成乙酰硫辛酰胺。E2的硫辛酰胺辅基羟乙基-TPP乙酰二氢硫辛酰胺TP91乙酰二氢硫辛酰胺乙酰CoA二氢硫辛酰胺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还催化乙酰硫辛酰胺上的乙基转移给辅酶A生成乙酰辅酶A后,离开酶复合体,同时氧化过程中的2个电子使硫辛酰胺上的二硫键还原为2个巯基。乙酰二氢硫辛酰胺乙酰92硫辛酸硫辛酸93生物化学考研课件--第4章94砷化物对硫辛酰胺的抑制作用
砷化物对硫辛酰胺的抑制作用95甘油醛-3-磷酸氧化成1,3-二磷酸甘油酸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砷酸盐是磷酸的类似物,可以代替磷酸结合到甘油酸的1位,并很快水解,使得不能形成1,3-二磷酸甘油酸,不能产生ATP,导致解偶联。甘油醛-3-磷酸1,3-二磷酸甘油酸糖酵解中唯一的脱氢反应甘油醛-3-磷酸氧化成1,3-二磷酸甘油酸甘油醛-3-磷96
还原型E2被氧化反应(三)
氧化型E3还原型E2
还原型E3
氧化型E2
还原型E3
氧化型E3
氧化型E3E3其作用机制是: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使还原的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重新生成硫辛酰胺,以进行下一轮反应。同时将氢传递给FAD,生成FADH2。在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催化下,将FADH2上的H转移给NAD+,形成NADH和H+。还原型E2被氧化反应(三)氧化型E3还原型E97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结构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由60条肽链组成,总分子量为50,00kD,直径约30nm,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E2是复合体的核心,E1及E3结合在E2的外面。E2有一个由赖氨酸残基与硫辛酰胺相连的长链,这个长臂伸长后可达1.4nm,它具有极大的转动灵活性,可将底物从一个酶转送到另一个酶。硫辛酰赖氨酰臂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结构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由60条肽链组成98丙酮酸转化成乙酰辅酶A丙酮酸转化成乙酰辅酶A99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调控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的这个反应是哺乳动物体内使丙酮酸转变为乙酰CoA的唯一途径。乙酰CoA既是柠檬酸循环的入口,又是脂类生物合成的起始物质。1.产物控制
产物NADH抑制E3,乙酰CoA抑制E2。如果NADH和乙酰CoA处于高浓度,则E2处于与乙酰基结合的形式,不再接受羟乙基基团,E1上的TPP停留在结合状态,抑制丙酮酸脱羧。2.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调控
E2分子上结合着两种特殊的酶,一种称为激酶,另一种称为磷酸酶,它们分别使E1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去磷酸化形式是E1的活性形式。Ca2+通过激活磷酸酶的作用,也能使E1活化。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调控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的这100柠檬酸循环
柠檬酸循环也叫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acidcycle),又叫做TCA循环,是由于该循环的第一个产物是柠檬酸,它含有三个羧基,故此得名。因为德国科学家HansKrebs在阐明柠檬酸循环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又将此途径称为Krebs循环。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六碳三羧酸即柠檬酸,经过一系列代谢反应,乙酰基被彻底氧化,草酰乙酸得以再生的过程称为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柠檬酸循环也叫三羧酸循环(tricarbox101
OCH3-C-SCoACoASHNADH+CO2FADH2H2ONADH+CO2NADHGTP三羧酸循环
(TCA)
草酰乙酸再生阶段柠檬酸的生成阶段氧化脱羧阶段柠檬酸异柠檬酸顺乌头酸-酮戊二酸琥珀酸琥珀酰CoA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NAD+NAD+FADNAD+OCoASHNADH+CO2FADH2H2ONA102TCA第一阶段:柠檬酸生成
H2O草酰乙酸
OCH3-C-SCoACoASHH2O柠檬酸合成酶顺乌头酸酶TCA第一阶段:柠檬酸生成
H2O草酰乙酸OCo103草酰乙酸与乙酰CoA缩合形成柠檬酸
草酰乙酸乙酰CoA
柠檬酰CoA
柠檬酸
CoA柠檬酸合酶①112212草酰乙酸与乙酰CoA缩合形成柠檬酸草酰乙酸104Step1.
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柠檬酸的形成:乙酰辅酶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反应由柠檬酸合酶催化,此酶是一个调控酶。草酰乙酸先与酶结合,导致酶的结构发生变化,暴露出与乙酰辅酶A的结合部位,属于“诱导契合”模型。
反应的能量由乙酰CoA的高能硫酯键提供,所以使反应不可逆。此为醇醛缩合反应,先缩合成柠檬酰CoA,然后水解。这步反应由C4→C6
1.化学反应过程Step1.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柠檬酸的形成105Step1柠檬酸(6C)是由乙酰辅酶A(2C)和草酰乙酸(4C)通过柠檬酸合酶催化不可逆缩合形成。Step1106Step2柠檬酸异构化形成异柠檬酸
柠檬酸顺-乌头酸异柠檬酸乌头酸酶乌头酸酶②222111异柠檬酸的形成:柠檬酸由顺乌头酸酶催化,脱水,然后加水,从而改变分子内OH-和H+的位置,使原来在C3上的羟基转到C2上,生成异柠檬酸。催化这两步反应是同一酶,其中间产物为顺乌头酸与酶结合在一起以复合物形式存在。Step2柠檬酸异构化形成异柠檬酸柠檬酸107
Step2柠檬酸通过一个脱水步骤和一个水合步骤异构化形成异柠檬酸;cis-aconitate(顺乌头酸)是这个转变过程中的中间体,因此催化这一步的酶被成为aconitase(乌头酸酶).Step2柠檬酸通过一个脱水步骤和一个水合步骤异构化108TCA第二阶段:氧化脱羧(C6—C4)CO2GDP+PiGTPNAD+NADH+H+NAD+NADH+H+CoASH异柠檬酸脱氢酶CO2-酮戊二酸脱氢酶琥珀酸硫激酶TCA第二阶段:氧化脱羧(C6—C4)CO2GDP+PiGT109异柠檬酸氧化形成α—酮戊二酸
异柠檬酸脱氢酶
异柠檬酸草酰琥珀酸α-酮戊二酸③1212Step3异柠檬酸氧化形成α—酮戊二酸异柠檬酸脱氢酶异柠檬酸110
这阶段放出了1分子CO2,由C6→C5
;产生1分子NADHStep3.
异柠檬酸氧化脱羧异柠檬酸氧化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异柠檬酸在异柠檬酸脱氢酶作用下反应中间物是草酰琥珀酸,它是一个不稳定的β-酮酸,当与酶结合则脱羧形成α-酮戊二酸,脱下的氢由NAD+接受,生成NADH+和H+。异柠檬酸脱氢酶是三羧酶循环中第二个调节酶。这阶段放出了1分子CO2,由C6→C5;产生1分子111Step3
异柠檬酸首先被氧化,然后脱羧形成a-ketoglutarate
(-酮戊二酸);两个电子被NAD+收集;这个反应由异柠檬酸脱氢酶催化.第一个氧化步骤异柠檬酸通过氧化脱羧过程转变成
-酮戊二酸,生成NADH和CO2.Step3异柠檬酸首先被氧化,然后脱羧形成a-ket112Step4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形成琥珀酰CoA
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④1122这阶段又放出了1分子CO2,由C5→C4;又产生1分子NADH;形成1个高能硫酯键。
Step4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形成琥珀酰CoAα-酮戊二113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成为琥珀酰辅A:这是三羧酸循环中第二个氧化脱羧反应,是由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所催化的。此脱氢酶系与丙酮酸脱氢酶系相似,由三个酶即α-酮戊二酸脱氢酶,琥珀酰转移酶和二氢硫辛酰脱氢酶组成。也需要TPP,硫辛酸,辅酶A,FAD和NAD+,Mg2+6种辅助因子。Step4α-酮戊二酸进行另一个氧化脱羧循环;先脱羧,再氧化生成
succinyl-CoA(琥珀酰辅酶A);这个反应
由a-ketoglutaratedehydrogenasecomplex
(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所催化);此反应和脱氢酶系与丙酮酸脱氢酶系相似(有相同的E1
和E2,同样的E3).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成为琥珀酰辅A:这是三羧酸循环中第二个氧114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酶反应机制与丙酮
酸氧化脱羧相同,组成类似:含三个酶及六个辅助因子α-酮戊二酸脱羧酶、二氢硫辛酸转琥珀酰基酶、二氢硫辛酸还原酶辅酶A、FAD、NAD+、镁离子、硫辛酸、TPP三个酶:六个辅助因子: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酶反应机制与丙酮
酸氧化脱羧相同,115
TPPlipoateFAD(E1,E2,E3)第二个氧化步骤TPPlipoate(E1,E2,E3)116
Step5琥珀酰CoA转化成琥珀酸
烯醇化酶
琥珀酰CoA琥珀酸琥珀酰CoA合成酶⑤1122琥珀酰CoA转化成琥珀酸,并产生GTP:这是三羧酸循环中唯一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产生高能磷酸键的步骤。琥珀酰CoA与磷酸生成磷酸化琥珀酰化合物,在琥珀酰CoA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琥珀酸,同时使二磷酸鸟苷磷酸化成三磷酸鸟苷。Step5琥珀酰CoA转化成琥珀酸烯醇化酶琥117Step5
琥珀酰-CoA水解成
succinate(琥珀酸);由GDP或ADP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形成GTP或
ATP的过程中获得自由能
.Step5琥珀酰-CoA水解成succinate118TCA第三阶段:草酰乙酸再生
这阶段需要经历三步反应——脱氢、加水、脱氢.
这一阶段的反应为C4的变化;产生1分子FADH2、1分子NADH。
FADFADH2H2ONAD+NADH+H+草酰乙酸琥珀酸脱氢酶延胡索酸酶苹果酸脱氢酶TCA第三阶段:草酰乙酸再生
这阶段需要经历三步反应——119Step6
琥珀酸脱氢形成延胡索酸琥珀酸脱氢酶琥珀酸
延胡索酸⑥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这是三羧酸循环中第三步氧化还原反应,由琥珀酸脱氢酶催化,氢的受体是酶的辅基FAD,生成延胡索酸和FADH2。该酶是三羧酸循环中唯一掺入线粒体内膜的酶,并且直接与呼吸链联系。Step6琥珀酸脱氢形成延胡索酸琥珀酸脱氢酶琥珀酸120线粒体结构示意图
琥珀酸脱氢酶嵌合在线粒体的内膜上,是线粒体内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他的酶大多存在于线粒体的基质中。
线粒体结构示意图琥珀酸脱氢酶嵌合在线粒体的内膜上,是121
Step6
琥珀酸氧化成fumarate(延胡索酸或反丁烯二酸);由黄素蛋白琥珀酸脱氢酶(具有共价结合的FAD)催化这步反应;malonate(丙二酸)是酶的强竞争性抑制剂,会阻碍整个循环的进行.第三个氧化步骤丙二酸琥珀酸Step6琥珀酸氧化成fumarate(延胡索酸122Step7延胡索酸水合形成L-苹果酸
延胡索酸酶
延胡索酸
L-苹果酸⑦
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延胡索酸在延胡索酸酶的催化下加水生成苹果酸。Step7延胡索酸水合形成L-苹果酸延胡索酸酶延胡索123
Step7
延胡索酸在延胡索酸酶的催化下加水生成苹果酸;
酶具有高度的立体特异性,只作用于L异构体,而不作用于D异构体。Step7延胡索酸在延胡索酸酶的催化下加水生成苹果酸;124Step8L-苹果酸脱氢形成草酰乙酸苹果酸脱氢酶
L-苹果酸草酰乙酸⑧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三羧酸循环中第4次氧化还原反应,也是最后一步。由苹果酸脱氢酶催化。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脱下的氢由NAD+接受。在细胞内草酰乙酸不断地被用于柠檬酸合成,故反应向生成草酰乙酸的方向进行。Step8L-苹果酸脱氢形成草酰乙酸苹果酸脱氢酶L-苹果125Step8
通过氧化L-苹果酸再次生成草酰乙酸;这个反应由
malatedehydrogenase
(苹果酸脱氢酶)催化,并有两个电子被NAD+收集.(第四个氧化步骤)Step8通过氧化L-苹果酸再次生成草酰乙酸;这个反应126柠檬酸循环总图柠檬酸循环总图127四、柠檬酸循环的化学总结算四、柠檬酸循环的化学总结算128TCA
TCA129由葡萄糖转变为两分子丙酮酸能量转变的估算
葡萄糖+2Pi+2ADP+2NAD+→2丙酮酸+2ATP+2NADH+2H++2H2O丙酮酸到乙酰CoA的总反应式CH3COCOO-+HS-CoA+NAD+→CH3CO-SCoA+CO2+NADH柠檬酸循环的总反应式
乙酰CoA+3NAD++FAD+GDP+Pi+2H2O→2CO2+3NADH+FADH2+GTP+3H++CoATCA的总反应式C6H12O6+6H2O+10NAD++2FAD+4ADP+4Pi6CO2+10NADH+10H++2FADH2+4ATPG→CO2+H2O产生ATP32
个由葡萄糖转变为两分子丙酮酸能量转变的估算葡萄糖+2Pi130每个葡萄糖分子在糖酵解中可以产生2个ATP和2个NADH,共产生
2+2×2.5=7个ATP从丙酮酸开始,柠檬酸循环中循环一圈,共产生4个NADH,1个FADH2,1个GTP(ATP),按每个NADH可以产生2.5个ATP、每个FADH2可以产生1.5个ATP计算,共产生
2.5×4+1×1.5+1=12.5个ATP每个葡萄糖分子(2个丙酮酸)在进入柠檬酸循环后可以产生25个ATP。每个葡萄糖分子彻底氧化后共产生32个ATP。ATP的产量每个葡萄糖分子在糖酵解中可以产生2个ATP和2个NADH,共131
由TCA循环产生的NADH和FADH2必须经呼吸链将电子交给O2,才能回复成氧化态,再去接受TCA循环脱下的氢。所以,TCA循环需要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否则NADH和FADH2携带的H无法交给氧,即呼吸链氧化磷酸化无法进行,NAD+及FAD不能被再生,使TCA循环中的脱氢反应因缺乏氢的受体而无法进行。产物NADH和FADH2的去路:
由TCA循环产生的NADH和FADH2必须经呼吸链将132
乙酰CoA通过TCA循环脱下的氢由NADH及FADH2经呼吸链传递给O2,由此而形成大量ATP.
由乙酰CoA氧化产生的ATP中,只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Module 6 Unit 1 You have got a letter from New York(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2025年高性能传输线缆项目合作计划书
- 沧州学校塑胶跑道施工方案
-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24)标签标题
- 五年级下册语文要素归纳
- Unit1 Whats he like(教学设计)五年级英语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PEP版·2024
- 2025年钱包、座套相关皮革制品项目合作计划书
- 三年级数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自我检测模拟题
-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题过关测试模拟题带答案
- Unit 5 Here and now Section A 1a ~ pronunciation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海洋气候预测模型创新研究-深度研究
- 《客户服务基础》教案及课件项
- 2025年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丹参原药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物理(A版)-安徽省合肥一中(省十联考)2024-2025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和答案
- 智能RPA财务机器人开发教程-基于来也UiBot 课件 第1章-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概述
- 2024-2025学年天津市河东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
- 信永中和笔试题库及答案
-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6.3.3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 说课稿
- 甲流乙流培训课件
- 《视网膜静脉阻塞》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