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的技术课件_第1页
心理咨询的技术课件_第2页
心理咨询的技术课件_第3页
心理咨询的技术课件_第4页
心理咨询的技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咨询的技能江西省宁都师范第一讲心理咨询概述一、什么是心理咨询(一)什么不是心理咨询

为了更清楚地界定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避免心理咨询的简单化、庸俗化或扩大化,需要作以下区别:

1.心理咨询过程中涉及提供信息、资料,但仅仅如此,则不是心理咨询;

2.心理咨询会涉及到某些法律、道德、思想意识等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引起了心理问题才与心理咨询有关;

3.心理咨询是人与人之间的交谈,但与日常交谈不同,是咨询师与求助者的深层交流;

4.仅仅收集求助者的有关资料,而没有针对性的指导,则不是心理咨询;(二)心理咨询的涵义

心理咨询是专业人员运用心理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提供专业帮助,促进心理健康和个性充分发展的过程。

(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倾向性的意见认为: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没有本质区别,即在关系的性质上,在改变和学习过程中,在指导的理论上都是相似的。两者如果不完全相同,至少也是很相似的,如果有区别也是人为的,而非本质的。

如果要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作些人为的细微区别的话,那可从以下方面进行:1.前者以发展性咨询为主,后者以障碍性治疗为主;2.前者内容以疑惑、不适为主,后者以障碍、疾病为主;3.前者是轻度的心理问题,后者在程度上相对重些4.前者可以在非医疗情景中开展,后者一般在医疗情景中进行;5.前者的工作者范围较广,后者以医务工作者为主。

或许可以这样说,两者是同一心理服务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实际工作中很难将这两者完全区分清楚,两者互相渗透和结合。现实中,常用心理咨询来涵盖。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差异性: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对象是正常人行为异常主要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心理与行为障碍、心身疾病在意识层面进行,重视教育性、支持性、指导性,焦点是帮助他们寻找自身问题针对无意识的领域,对峙性强,重在病人人格重建目的比较明确(容易)目的比较模糊(艰难)(二)技能

包括:

发现并判断心理问题的技能;

交谈技能;

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心理问题的技能等等;对人的基本信念:

相信人有很大的潜能;

相信人是愿意上进的,愿意变好的,愿意被人喜欢、接纳的;

相信人是可改变的,可教育的;

相信人是可以自我控制、自我调整的。心理咨询师的角色1.心理咨询师是示范者2.心理咨询师是倾听者3.心理咨询师是支持者4.心理咨询师是研究者5.心理咨询师是督促者三、心理咨询的形式分类和一般程序A、心理咨询的分类(一)按性质分类1.发展心理咨询2.健康心理咨询(二)按咨询的规模,有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1.个体咨询2.团体咨询(三)按咨询时程1.短程咨询(1-3周以内)2.中程心理咨询(1-3个月)3.去长期心理咨询(3个月以上,要用标准化方式咨询,要有咨询计划,要追求中期以上疗效和巩固措施)(四)按咨询形式1.门诊心理咨询——能及时进行检查、诊断、及时发现问题,是最重要、最有效形式。2.电话心理咨询——主要用于支持性咨询,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涵盖面广,方便迅速的方式。3.互联网心理咨询——便于对心理问题进行评估测量、记录、深入分析求助者的问题和进行案例讨论。B、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一)收集资料1.收集资料途径:摄入性会谈与记录,观察与记录,访谈与记录,心理测量、问卷调查,实验室记录2.资料内容:人口学资料,个人成长史,个人健康史,家庭健康史,个人生活方式、个人受教育情况,对自己家庭及成员的看法,社会交往状况,目前生活、学习、工作状况,自我心理评估,近斯生活中的遭遇,求助目的与愿望,求助者的言谈、举止、情绪状态、理解能力等,有无精神症状、自知力如何;自身心理问题发生的时间、痛夺程度以及对工作与生活的影响,心理冲突的性质和强烈程度,与心理问题相应的测量、实验结果。(二)资料的分析——排序,筛选,比较(三)综合评估(四)诊断(五)鉴别诊断(六)咨询方案制定1)情况(概况)2)诊断与鉴别诊断3)方法4)步骤5)防期目标评估方法6)最终目标与评估7)预后8)规定与对策第一章咨询关系建立的技术(一)各种关系与行为方式的关系

1.教师和学生主动——被动

2.父母和孩子支配——服从

3.医生与患者独立——依赖

4.上级与下级配合——排斥

5.朋友与朋友平等——平等(二)不同流派下的不同角色

1.如侦探——精神分析流派

2.如教练——行为主义流派

3.如朋友——人本主义流派

4.如律师——理性情绪流派1.尊重

(一)尊重含义

尊重求助者的价值观、人格和权益,予以接纳、关注、爱护。

罗杰斯提出了著名的观点“无条件的尊重”。

(二)尊重的意义

是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重要条件,是有效助人的基础。可以给求助者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从而最大程度地表达自己。可使求助者感到自己受尊重、被接纳,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对某些人具有帮助价值。

(三)如何正确使用尊重

首先,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

其次,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

第三,尊重意味着以礼待人。

第四,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

第五,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

第六,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2.温暖

温暖与尊重的区别:

*尊重更多点平等、礼貌,想保持距离,偏理性成分

*温暖更多点友好、热情,想减少距离,偏感性成分

*只有尊重,显得有点客气,甚至公事公办

*只有温暖,显得过于友好,让人不知所措3.真诚

真诚一方面可以为求助者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氛围;另一方面,咨询师本身的真诚为求助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然而,真诚的表露并不一定完全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同样存在着恰如其分的问题。运用不当,有时会起反作用。

如何表达

首先,真诚不等于说实话。

第二,真诚不是自我发泄。

第三,真诚应该实事求是。

第四,真诚应该适时适度。

真诚是内心的自然流露,不是靠技巧所能获得的,真诚建立在对人的乐观看法、对人有基本信任、对求助者充满关切和爱护的基础上,同时也建立在接纳自己、自信谦和的基础上。小结:1.良好的咨访关系不仅有利于顺利开展咨询,其本身就具有咨询价值。2.上述各项不仅是一种基本职业态度,也是咨询师的一种品质,是日常为人处事和人格特征的反映。3.恰到好处地表达,是一种技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艺术。4.提高训练,可以提高这些品质,但最重要的是平时的修养。第二章心理咨询会谈的技能第一节通情达理技术empathy一词,中文有许多种译法,如共情、移情、同情、同感、共感、投情、拟情、同理心等等。一、“通情达理”的含义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咨询师借助于求助者的言谈举止,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二)是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间的联系,以更好理解问题的实质;

(三)是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通情达理”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二、“通情达理”的层次通情达理不仅表现在对求助者叙述内容的实质的完整把握上,还表现在对求助者的感受及其程度的准确体验。

通情达理有不同层次,代表性的分类有:伊根分类法和卡可夫分类法。伊根分类法(二分法)Egan(伊根)把“通情达理”分为初级和高级。

初级通情达理是指咨询师回应求助者的东西,是求助者明白表达的感觉想法;

高级通情达理则是表达了求助者叙述中隐含的甚至自己都不清楚的感觉和想法。因此,高级的通情达理技术可帮助求助者更好地了解自己未知或想逃避的部分。卡可夫5层次划分法Carkhuff(卡可夫)把通情达理分为5种水平,从有害的反应(第一层次)到交换式的反映(第三层次)再到累积的通情达理(第四、第五层次)。

Carkhuff的第三层次相当于Egan的初级通情达理,而第四、第五层次相当于高级通情达理。

Gazda等提出通情达理四层次划分法

层次一:咨询师没有专注倾听求助者的言语与非言语行为,因此回应的内容,不能反映求助者表面或隐含的信息,对求助者问题的探讨没有帮助。

层次二:咨询师回应的内容,只反映求助者表面的想法与感受,而且反映的情感并非关键性的感受,因此对求助者问题的探讨帮助不大。

层次三:咨询师回应的内容,能够完全反映求助者的想法与感觉,没有缩小或放大求助者表达的内涵,但不能反映求助者深层的感觉。

层次四:咨询师回应的内容,能够反映求助者未表达的深层想法与感受。这种回应可以协助求助者觉察与体验以前无法接受或未觉察到的感觉。马建青提出的通情达理三层次层次一:有害的或无效的。咨询师的回答没有反映求助者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表达的内容,或者只反映了求助者表面的想法和感觉。

层次二:参与性、倾听性,有帮助的。咨询师的回答能够完整地反映求助者表达出来的含义。有助于建立咨询关注。重点运用于良好关系尚未建立好的咨询初期。

层次三:影响性、挖掘性,有效的。咨询师的回答深入到求助者内在的或潜藏的想法与感受中。有助于探讨问题的根源。多用于咨询的后阶段。三、如何贴切使用“通情达理”首先,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人求助者的参照框架,把自己放在求助者的地位和处境上来尝试感受他的喜怒哀乐。

确定参考框架练习

咨询师能否进入来访者的参考框架去充分感受来访者的思想、感情,是通情达理的重要前提。

其次,不太肯定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是否达到了“通情达理”时,可使用尝试性、探索性的语气来表达,请求助者检验并作出修正。

第三,也是表达“通情达理”时很重要的一点,即“通情达理”的表达应适时适度,因人而异,否则会适得其反。第四,“通情达理”的表达除了言语表达外,还有非言语行为,要重视把两者结合起来。即一方面,咨询师回应求助者的内容应该反映求助者语言和非语言所蕴涵的信息,另一方面,咨询师的表达除了言语表达外,还有非言语行为,后者有时更有效、更简便。

第五,把握好自身的咨询师角色很重要。咨询师既要能进,也要能出,出入自如,恰到好处,才能达到最佳境界。咨询师的“通情达理”是指体验求助者的内心“如同”体验自己的内心,但永远不要变成“就是”。这就是“通情达理”的真谛。

最后,“通情达理”表达应考虑到文化背景及求助者的某些特点。四、如何提高“通情达理”的品质

咨询师参与咨询,是整个人的参与。

咨询师的人格力量

咨询师的人生经验、社会阅历

咨询师的丰富知识

咨询师本身的生活态度、个性品质

咨询师缺乏“通情达理”或表达欠妥,一方面与经验有关,与技术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咨询师本身的人格特点有关。

“通情达理”水平的提高、“通情达理”特质的获得是一种学习、实践的过程,是用心修养的过程。小结

1.通情达理既是一种咨询技术,也是一种咨询态度、咨询理念和咨询师的品质。

2.正确使用通情达理,是心理咨询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第二节倾听技术

一、倾听及其意义

倾听是指咨询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向求助者传达一个信息,我正在很有兴趣地听着你的叙述,我表示理解和接纳。

*倾听包括咨询师通过身体传达的专注,以及内心的专注。

*倾听的意义

倾听不仅是为了明了情况,也是为了建立咨访关系,鼓励求助者更加开放自己,同时,还具有助人效果。

倾听是每个咨询师的基本功,不会倾听的咨询师就不能称为咨询师。二、如何倾听1.倾听并非仅仅是用耳朵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听,去设身处地地感受。不但要听懂求助者通过言语、行为所表达出来的东西,还要听出求助者在交谈中所省略的和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

2.善于倾听,不仅在于听,还在于要有参与,有适当的反应。反应既可以是言语性的,也可以是非言语性的。比如,用“嗯”、“是的”、“然后呢”、“请继续”等言语来鼓励求助者继续说下去,或者用微笑、眼睛的关注、身体的前倾、相呼应的点头等等。

3.倾听更重要的是理解求助者所传达的内容和情感,不排斥、不歧视,把自己放在求助者的位置上来思考,鼓励其宣泄,帮助其澄清自己的想法。三、注意事项初学者往往不重视倾听,不愿意倾听,容易犯以下的错误:

l.急于下结论。

2.轻视求助者的问题。认为对方是大惊小怪、无事生非,有轻视、不耐烦的态度。

3.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不时打断求助者的叙述而转移话题,使求助者无所适从。

4.作道德或正确性的评判。按照自己的想法或习惯,对求助者的言行举止和价值观念发表评论,要知道,求助者不是来听咨询师的批评和指责的。小结:

1.心理咨询首先是倾听,其次是倾听,第三才是讲话。

2.倾听不仅用耳朵,还要用眼睛,更要用头脑和心灵。3.倾听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引导、积极思考、澄清问题、建立关系、参与帮助的过程。第三节询问技术一、封闭性询间

*通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等词,而回答也是“是”、“否”式的简单答案。

*功能:这种询问常用来收集资料并加以条理化,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讨论范围。当求助者的叙述偏离正题时,用来适当地终止其叙述。

*问题:

若过多地使用封闭性询问,就会使来访者陷入被动回答之中,会压制求助者自我表达的愿望和积极性,而使之沉默甚至有一种压抑感和被讯问的感觉。

化费时间而且不得要领。

想当然地猜测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或原因,却又总是不到位,会导致求助者的不信任甚至反感。

特别是对暗示性较高、对自己问题把握不准的求助者,封闭性询问会产生误导作用。二、开放性询问

*通常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词来发问,让求助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说明。它没有固定的答案,容许求助者自由地发表意见,从而带来较多的信息。

询问与导向

*不同的用词可导致不同的询问结果:比如,带“什么”的询问往往能获得一些事实、资料;带“如何”的询问往往牵涉到某一件事的过程、次序或情绪性的事物;而“为什么”的询问则可引出一些对原因的探讨;有时用“愿不愿”、“能不能”起始的询问句,以促进来访者作自我剖析。三、注意事项

1.注意询问的方式,语气要平和、礼貌、真诚,不能给求助者以被审问或被剖析的感觉;

2.询问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情况,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或窥视欲。特别是对敏感性问题的询问要注意对方的接受程度,不宜表现出不当的兴趣。

3.询问的问题应与求助者的问题和咨询目标有关。

4.询问前,咨询师应该思考清楚自己要问的问题是什么,免得东一榔头西一棒,不着边际,甚至把谈话引到无关紧要的话题上。

5.同样一句话,不同的神态、语气、语调以及在不同的咨访关系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小结:1.封闭式询问与开放式询问各有长短,咨询中应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

2.要防止询问可能给求助者带来的压力和暗示。

3.询问的如何使用,咨询师对问题的需要及所接受的理论基础有关。4.询问是在了解情况,帮助求助者宣泄情感,认识自己,也是在表达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态度,引导谈话的方向。如何询问是一种技术,怎样才能使用到位,是咨询师需要反复体会和实践的基本功。第四节积极关注技术一、含义

是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闪光点、光明面或长处和潜力予以有选择性的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更客观的自我形象、正向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二、基本认识

积极关注的观点涉及到对人的一种基本认识、基本情感和信念,即人是可以改变的。此外,每个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长处、优点,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潜力存在,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外界的帮助,每个人都可以比现在更好。这一观点对于一个咨询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三、原则

多鼓励积极面,因为人是需要鼓励和肯定的。特别是对不自信、不踏实、情绪低落的求助者。

四、鼓励角度

1.咨询中的良好表现;

2.身上的某些长处,特别是不肯定处;

3.咨询过程中的进步处;

4.以往的表现和能力五、注意事项首先,态度要真诚。否则求助者就会有不信任感。效果就不好。

其次,要实事求是。不过分夸大,不盲目乐观。

第三,要有针对性。对方需要的,符合咨询目标的。

第四,进行积极关注时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第五,避免对方的故意迎合或逃避方式。(案例讨论)

第六,最好是启发求助者学会自己去发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自己学会鼓励自己。小结1.促进求助者的自我发现、潜能开发,从而促进自我成长,正是心理咨询的最高目标。

2.积极关注既是咨询师应有的理念,亦是一种咨询的技术。

3.咨询师不仅要让求助者多关注自己的光明面,咨询师自己也要多立足于求助者的潜力和价值,这正是建立对求助者信心和对咨询工作乐观态度的基础。第五节反映技术反映技术(有时也称为反应技术)包括内容反映和情感反映。一、内容反映

*内容反映又称为释义、简述语意。

*咨询师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后,再反馈给求助者。使求助者有机会再次来剖析自己的困扰,重新组合那些零散的事件和关系,深化谈话的内容。

*注意事项

1.这一技术可以使用在任何阶段。

2.咨询师所做的内容反映,不能超过或减少求助者叙述的内容(举例)。

3.尽量用自己的语言,不重复求助者的话。

4.语言简洁明了,口语化。功能

1.让求助者有机会再回顾自己的叙述;

2.可以对求助者所叙述的归类、整理,找出重要内容;

3.咨询师可以了解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

4.传达一种信息:我在认真地倾听你的叙述,并了解了你的意思;

5.把话题引向重要的方向。二、情感反映

*情感反映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语言与非语言行为中包含的情感整理后,反映给求助者。

*功能:

1.协助求助者觉察、接纳自己的感觉

2.促使求助者重新拥有自己的感觉

3.使咨询师进一步正确地了解求助者,或使求助者更了解自己

4.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注意:

这一技术可以使用在任何阶段。

所做的情感反映,要准确反映求助者的感受,不能超过或减少求助者表达的。不仅反映求助者言语所表达的情感,更要反映非言语传达的情感。

所用言语,尽量不要重复求助者的用词。

焦点放在此时此刻的情感上。

反映求助者的多种情感。小结:1.反映技术所反映的求助者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表达的主要思想和情感。

2.内容反映和情感反映往往结合起来使用。

3.要恰到好处地使用反映技术。

4.点头、微笑或专注地倾听、简洁的词语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反映。

5.内容反映与情感反映的结合就是初级通情达理,但后者更强调理解而不仅仅只是了解。第六节表达技术表达技术包括内容表达和情感表达。一、内容表达

*内容表达常用于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褒贬和反馈等等。比如,咨询师说“我希望你认真地思考一下刚才我的解释,如何你能那样去做,我想会有效果的。”

*比较

内容表达与内容反映是不同的,后者是咨询师反映求助者的叙述,而前者则是咨询师表达自己的意见。

*注意

内容表达时应注意措辞的和缓、尊重,不应该认为自己的忠告、意见是唯一正确的、必须实行的。二、情感表达

*咨询师告知自己的情绪、情感活动状况,让求助者明了,即为情感表达。比如,咨询师说,“听了你的话,我很难过。”

*情感表达可以针对求助者,自己或其他的人和事。

*比较

情感表达与情感反映有所不同。前者是咨询师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后者即是咨询师反映求助者叙述中的情感内容。

*注意

咨询师所作的情感表达,其目的是为求助者服务的,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表达欲或宣泄自己的情感。因此其所表达的内容、方式应有助于求助者的叙述和咨询的进行。小结1.内容与情感反映是陈述求助者的所言所行,而内容与情感表达则是讲述咨询师自己的所思所感。

2.比较起来,作为影响性技术的内容表达和情感表达比作为参与性技术的内容反映和情感反映,前者的影响力更公开、主动、直接,也更大。第七节重复技术一、定义

重复技术也称为复述技术、鼓励技术,即直接地重复求助者的某些话,来强化求助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

二、作用

1.促进咨询师进一步了解求助者,求助者进一步了解自己。

2.促进会谈沿着重复方向继续。

3.咨询师选择求助者叙述的不同主题来予以关注,促使求助者作进一步展开和说明。三、注意事项1.咨询师重复的部分,必须是关键性、值得探讨的部分。

2.是求助者说的话,而不是用咨询师自己的语言来重复。

3.是求助者此时此刻的感受与想法,而不是过去的经验。

4.是求助者本人的感受与想法,而不是别人的。

5.一般情况下,最后面的信息,常常比其它部分更重要。可选择此作重复。第八节概述技术概述用以把叙述过的内容作一个小结。

概述有两类,一类是参与性概述,另一类是影响性概述。一、参与性概述

*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包括情感综合整理后,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回应求助者。

咨询师可以这样说:“下面我把你讲的意思概括一下......,你看是不是这样?”

*作用

概述可使求助者有机会再一次回顾、整合自己的叙述、信息。

可使咨询师有机会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

协助求助者产生新看法,设定处理问题的新目标。

使面谈有一个暂停喘息的机会。

用于转移话题,或进入新的主题。二、影响性概述

*咨询师将自己所叙述的主题、意见等经组织整理后,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表达出来:“下面我把我刚才讲的内容概括一下.....”

*其目的是让求助者更清楚咨询师谈话的重点,串联有关的信息。有时还起到过渡、转换话题的作用。

*比较

影响性概述与参与性概述这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概述的是咨询师表达的观点,而后者概述的是求助者叙述的内容,因而,前者较后者对求助者的影响更为主动、积极和深广。

*使用范围无论是参与性概述,还是影响性概述,它们都可以用在:

1.一小段时间谈话后;

2.转为另一个主题时;

3.某一次面谈结束前;

4.每一次咨询开始前;

5.影响性概述也可以放在一个阶段或者整个咨询结束时。只要咨询师认为对求助者所说的某一内容已基本清楚就可作一参与性概述;或者咨询师认为有必要对自己讲的内容作一个回顾,加深求助者的影响,就可以作影响性概述。小结:

1.参与性概述与影响性概述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起来使用,先对求助者的叙述内容作一概述,总结求助者的主要问题,原因,以及双方已经进行的工作,再把咨询师的意见作一概述。这样整个过程脉络清晰、条理分明,有利于求助者加深印象

2.概述性的工作也可以由求助者来进行,这样咨询师就可以了解求助者理解的程度,咨询师可在此基础上作出概述或修正。第九节具体性技术也可称为具体化技术、澄清技术。

心理咨询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求助者,他们所叙述的思想、情感、事件是模糊、混乱、矛盾、不合理的。这些模糊不清的东西常常是引起他们困扰的重要原因。为此,咨询师需要使用具体性技术。以“何人、何时、何地、有何感觉、有何想法、发生什么事,如何发生”等问题,协助求助者更清楚、更具体地描述其问题。一、功能

具体性技术可以澄清求助者所表达的那些模糊不清的观念、情感以及遇到的问题,明了求助者的真实感受、真实事件;

把话题引向深入,鼓励求助者表达;

让求助者弄清自己的所思所感,明白自己的真实处境,这本身就有助于改善求助者的状态;

提供具体性的榜样。二、使用范围1.求助者的问题模糊不清。

比如,求助者说“我很烦”,“我很自卑”,当人处于这种状态时,往往会被它所笼罩。

咨询师可以说,”你能否告诉我你因为什么而自卑。“通过分解问题,就可以清楚是怎么回事,把问题缩小。

2.过分概括化

一些求助者以偏概全,容易把个别事件扩展开来,使事情越搞越复杂。咨询师使用具体性技术还事情以本来的面目。比如,求助者说“人们都不喜欢我”,运用具体性技术,让他具体说说是谁不喜欢你,结果发现除了个别人对他有些看法外,事情远不像他所说的那样。

3.概念不清

一些求助者一知半解,容易随便地给自己扣上帽子,比如,”我有同性恋“;”我有抑郁症“。经具体性技术,让求助者具体说明这是什么意思,往往发现所谓的同性恋,只是与一位同性朋友比较好,情同手足,关系密切。所谓的抑郁症,是因为最近不太开心。与同性恋或抑郁症相去甚远。三、注意事项1.当求助者的叙述有多个含糊不清的地方时,咨询师可以选择最关键的一个,让求助者具体化。

2.咨询师通过具体性技术,不仅要澄清问题,还要让求助者学习如何就事论事,如何对事不对人。让其明白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如何影响自己情绪和行为的。

3.咨询师的回答也应该是针对求助者特殊的、此时此刻的情况,不可随便地使用一些常见的、普遍的词汇或随便地贴标签,比如,“我觉得你很自卑”、“你太情绪化”等。因为咨询师的不当言语很容易对一部分求助者产生消极的暗示作用。咨询师若发现求助者的说话比较杂乱和空泛时,应用具体性予以澄清,采用剥笋方法,层层解析,由表及里,这也是咨询的一种基本方法。第十节自我开放技术一、自我开放的定义

自我开放亦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是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担。

二、意义

自我开放在面谈中十分重要。原来只强调求助者的自我开放,以后逐渐认识到咨询师的自我开放有和求助者的自我开放相等的价值。自我开放可以建立并且促进咨访关系,能使求助者感到有人分担了他的困扰,感受到咨询师是一个普通的人,能借助于咨询师的自我开放来实现求助者更多的自我开放。三、自我开放的两种形式(一)是咨询师把自己对求助者的体验感受告诉求助者

若告知的信息是积极、正面、赞扬性的,则为正信息,如“对于你刚才的坦率,我非常高兴。”一般来说,正信息能使求助者得到正强化,能使求助者愉悦和受到鼓励,促进咨询关系建立和巩固,激励其行为以及相应的行为。

注意:咨询师传达的正确信息,应该具有:

内容是实事求是的;

态度是真诚欣赏的;

时机是及时合适的;

程度是恰到好处的;

目标是对方需要的。

若表达的是消极的、反面的、批评性的信息,则为负信息,如“你迟到了20分钟,我觉得有些不愉快。或许你有什么原因,你能告诉我吗?”

注意:

传达负信息的自我开放时,应注意到它可能会产生的负作用,也就是说,不能只顾自己表达情绪而忽视了体谅求助者的心情,所以,上例中后半句是必要的。(二)是咨询师向求助者开放自己的经验、喜怒哀乐

*咨询师暴露与求助者所谈内容有关的个人经验,借自我开放来表明自己理解并愿意分担求助者的情绪,促进求助者更多地自我开放。

如,“你所提到的考试前紧张,我以前也有这种体验,每到大考前,我就开始不安、烦躁,晚上睡不好……”

*自我开放四层次

第一层次:咨询师自动疏远求助者,闭口不谈自己地事;如果他提到自己一些事,也只是想达到自己地目的而已;当咨询师谈自己的事时,谈得很过分。

第二层次:咨询师不主动谈自己的事,他只直接回答求助者所问的问题,或者回答得很犹豫及草率,结果求助者只知道他自己问的问题而已。

第三层次:咨询师真诚地提出自己和求助者有关地态度和经验,他只提出表面的感觉,没有把内在或特殊的感觉说出;求助者了解到咨询师的想法和感觉,可能对他处理问题有帮助。

第四层次:在讨论求助者关心的问题时,咨询师也自愿地谈到他自己的思想、经验及感觉。对咨询而言,这做法可能含有危险(可能遭到求助者地拒绝)自我开放的功能

1.增进彼此的信任感

2.鼓励求助者进一步吐露欲探讨问题

3.对求助者产生示范作用

4.协助求助者集中探讨问题的关键

5.协助求助者获得启示

6.让求助者领悟到咨询师的平凡,愿意对自己的问题负责。自我开放的适用时机

1.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2.咨询师确信开放、表露自己的类似经验,有助于求助者问题的解决。四、注意事项1.自我开放需建立在一定的咨访关系上,有一定的谈话背景,如果过于突如其来,可能会超出求助者的心理准备,反而起不到好效果。

2.自我开放的内容、深度、广度都应与求助者所涉及的主题有关,适可而止。

3.咨询师的自我开放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应始终把重点放在求助者身上。故开放数量不宜多。咨询时间使求助者的。

4.咨询师不可借自我开放的时机,批评求助者对问题的感觉、想法与行为反应。

5.须避免自己成为咨询中的主角,使话题重心转到咨询师身上。

6.咨询师的自我开放应协助求助者注意到问题的关键,以及求助者可以运用的资源上。五、自我开放原则

总之,自我开放应以有助于促进咨询关系、促进求助者进一步自我开放和深入地了解自己、加强咨询效果为准则。凡是有悖于此,都要避免。第十节面质技术一、面质技术的定义

*又称对立(性)、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

*这种矛盾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言行不一;

2.理想与现实不一;

3.前后言语不一;

4.咨询师与求助者意见不一等。*思考

人都是生活在矛盾中的,既然如此,咨询师为什么非得要揭示矛盾,要作面质呢?

*原理

求助者的苦恼和不安一部分来自其矛盾心理,求助者往往不能很好地自知;或虽然自知但纠缠不清,也可能不愿意面对,或面对的力量不够,方法不当

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有意无意会掩盖、掩饰一些东西,阻碍了自我表达,阻碍了咨询关系建立,阻碍了咨询师的影响力。

咨询师要揭示这种矛盾,并让求助者清楚。在咨询师帮助下,面对矛盾,面对现实,促进咨询进程,促进求助者改变。二、功能1.协助求助者促进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及所处境况的深入了解;

2.激励求助者放下自己有意无意的防卫心理来面对自己和现实,并产生建设性的活动;

3.使求助者明了自己所具有而又被自己掩盖的能力、优势、资源,并善加利用;

4.通过咨询师的面质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三、面质层次层次基本特征一咨询师的反应不允许求助者有矛盾,或者虽接受了求助者的矛盾,却表达出和求助者所谈的相反,或者忽视它,或者过早地给建议,总之不想去探究矛盾的地方。属“无帮助的”。二没有明显地接受或否定求助者的矛盾处,但是也没有指出该矛盾而让求助者看清楚,只是静静地听或只是反映出求助者对此矛盾的感觉,故无法使求助者觉察到自己可深入了解的地方。属“内容正确”。三指出求助者谈话中的矛盾处,这样就可能促使求助者觉察到自己行为矛盾处。属“有帮助的”。四注意到并说出了求助者的矛盾,促使求助者注意这矛盾,由此咨询师促使求助者更了解自己并进而来发展自己。属“有效的”。*面质虽然不是批评、责备,但仍然容易引起求助者的反感,故可先配合通情达理或情感反映技术,再面质。其使用务必谨慎、适当。

*过分小心,害怕使用面质,对求助者的成长并不利。

*过分使用,则有可能伤害求助者的感情。

四、注意事项(一)面质要有事实根据。

(二)避免个人发泄或无情攻击。面质的目的是为了揭示求助者的矛盾,使求助者明了自己的真实,促进求助者的成长,故应以求助者的利益为重,不可变成咨询师发泄对求助者的不满情绪甚至攻击求助者的工具。这既不利咨询,也是职业道德不容许的。面质时要注意用词和态度,否则不但起不到效果,还会给求助者留下阴影。

(三)可用尝试性面质。比如,使用“好象”“似乎”等表述,可减少对求助者的冲击力。特别是当咨询关系还没有建立好,咨询师对自己的面质不是十分有把握时,或所涉及的内容震撼力比较大时,采取尝试性面质是一种好办法。

(四)面质应建立在良好的咨访关系基础上。由于面质具有一定的威胁,因此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尊重、理解、关怀,就显得很重要,这也是保证面质取得成效的基础。

(五)要注意面质求助者言语与非言语不一致的地方。

注意:面质在咨询中既是必要的,又是要谨慎的,面质要和支持结合起来。小结:

1.面质是必要的,但使用不当会给求助者带来伤害,影响咨询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2.面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求助者正视自己和自己的问题,并采取健康的行为方式。第十一节即刻性技术即刻性技术又称为直接性、即时性,有两个含义。一、第一个含义:当求助者涉及到咨询关系时,咨询师对此作出的反应。

*咨询中,不仅有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情感反应,也有求助者对咨询师的情感反应,这时,咨询师会面临求助者对咨询师角色与能力的评判,这对咨询师而言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两种可能性

1.假如咨询师逃避或采取自我防卫,就可能被求助者视为能力不够、软弱、坏榜样,而且他们间的关系也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2.假如咨询师是开放的、讲理的、关心的,即使求助者觉得他们的关系不够完美,咨询师仍被视为合格的、强大的、一个好的榜样。如果咨询师能通过此考验.那么双方关系才会继续并得以加强。

即刻性四层次层次基本特征

一忽略。咨询师忽视求助者所提出的有关彼此间关系的所有线索。

二拖延、搁置。咨询师能体会到求助者所说的彼此关系问题,但想拖延到以后再谈,或很表面地提到而不深谈。

三不具体但开放。咨询师讨论他与求助者的关系,但没有针对具体问题。四明了的、即时的。咨询师与求助者坦然地公开地讨论彼此间的关系。提示:

假如咨访关系尚未建立,那么咨访之间的互动应着重在求助者身上,而非两者间的关系,即咨询师所给予的反应侧重在引发反应方面,而在即刻性反应上只要层次二的程度即可,若太早把注意力转移到此时此刻关系上,则以前所建立的关系基础就会被破坏。层次三和层次四须等到彼此间关系已经良好,才有效益。*用途

1.巩固相互的信任关系;

2.处理相互之间的投射与移情问题;

3.处理求助者的依赖问题;

4.处理求助者在原地打转或没有完成任务问题;

5.处理开始与结束阶段求助者不舒服的感觉。二、第二个含义咨询师帮助求助者注意此时此地的状况,而不要过分地注意过去和未来。

*咨询中,常会发现有的求助者一味地讲述过去的经历以及对未来的种种看法,却自觉不自觉地淡化、回避现在。

*原因

1.求助者不够坦率、不敢自我暴露;

2.借过去和未来来逃避现在;

3.求助者本身的思路不清楚或人际交往能力欠缺。为此,咨询师应帮助求助者表达出他们现在和此时此地的想法和感受。分析

不同咨询流派对即刻性的看法不同:

精神分析比较重视过去的经验;

完形学派和现实主义疗法注重现在,特别是此时此地的反映;

行为主义向过去挖掘,但对影响求助者未来的自我表现有兴趣。第十二节结构化技术一、含义

结构化技术是指咨询师对求助者说明与界定咨询开始到咨询结束之间所涉及的要素,包括理论框架、咨询关系、咨询环境与相关程序。

二、四要素

1.理论框架:咨询师用来解释求助者行为,引导求助者产生正面改变所依据的理论。

2.咨询关系:咨询师与求助者在咨询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对该角色的期待。

3.咨询环境:可以协助求助者处理问题的环境。

4.相关程序:咨询师与求助者进行咨询的依据。*理论框架与咨询关系

理论框架与咨询关系息息相关。不同理论框架有不同的哲学观和人性观,对人性内涵、问题行为的形成有不同的解释,因此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咨询关系的态度也有所差异。

求助者中心疗法以情感为取向,咨询重点放在处理求助者的情感反应,咨询关系特别重视,强调建立无条件积极关爱的咨询关系。

理性情绪疗法以认知为取向,咨询重点放在处理求助者的认知反应。该方法具有挑战性和危险性,又强调积极互动,故咨询关系常常面临挑战。行为主义疗法以行为为取向,咨询重点为直接处理求助者的行为问题。不十分强调咨询关系。但咨询师必须是求助者的教练,须获得求助者的信任,故也要有良好的咨询关系。*咨询环境:使人感到安全、舒服与放松。具体说,房间要保障隐私;位置清静;空气流通,光线充足,使人心神稳定,集中思绪;桌椅摆设易使人沟通、地位平等,简洁等等。

*相关程序:咨询间隔时间;如何联系;保密;危急时刻;何时结束;费用及如何支付等。签订协议书。三、适用时机

任何时机。开始时,说明从开始到结束的要素。过程中,进行一项活动前,有必要说明活动方式、角色等,让求助者决定是否参加。

四、功能

1.减少求助者的疑惑与不切实际的期望

比如:咨询师是万能的,有能力帮助其解决任何问题;

自己只需等待咨询师的建议;

问题很快就会获得解决;

咨询过程就是听咨询师分析,找出问题原因等。

咨询师要协助求助者了解自己和咨询师的角色与责任。

2.协助求助者了解咨询过程,以减少其焦虑

3.协助求助者作好准备,以利咨询顺利进行。第十三节信息提供技术一、含义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为了协助求助者了解问题、作决定,或规划行动解决问题时,在必要的情况下,提供给求助者相关的资料信息。是咨询必然的一环。

二、信息提供的方式

直接由咨询师提供;

咨询师告诉求助者从何处、用什么方式获得。

三、时机

任何时机。如果资料信息能够帮助求助者顺利进入咨询、了解咨询过程、了解咨询师的可能做法、了解问题形成的可能原因与处理方法等等,就都可以使用。四、注意事项

1.如由咨询师提供资料,要避免助长求助者的依赖心理;

2.如资料需求助者亲自去获得,咨询师要告诉获取信息的技巧;

3.要告知资料如何使用;

4.特别是要探讨阅读资料后的体会。五、功能

1.协助求助者进一步了解自己或自己的问题;

2.协助求助者解决问题;

3.养成求助者为问题主动负责的行为。第十四节解释技术一、含义

所谓解释即咨询师运用有关理论来描述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过程、实质等,以加深求助者对自身的行为、思想和情感的了解,从而产生领悟,提高认识,促进变化。

当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基本情况掌握后,咨询师应当结合理论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的来龙去脉做出系统的说明、科学的解释。

应该视不同的求助者,采用对方能理解的理论和语言来解释,让对方明白和可信。二、解释内容1.是否有心理问题及其性质;

2.问题的主要原因,演变过程;

3.咨询的过程、方法和效果等等。

解释被认为是面谈技巧中最复杂的一种,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咨询师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程度。解释与内容反映的差别在于,后者是从求助者的角度来说明求助者表达的实质性内容;解释则是咨询师站在自己的参考框架上,运用自己的理论和人生经验来说明。

解释与内容表达亦有关,但解释侧重于作理论上的分析,而内容表达则是指咨询师提供信息、建议、反馈等等。四、注意事项第一,咨询师在进行解释时,首先应了解情况,把握准确,否则,解释势必偏离。

如果咨询师对求助者的问题还没有足够的把握,就不宜随便地发表看法,更不能作缺乏科学性的随意的解释。这是有危害性的。可以采用咨询技能来进一步把握问题。

第二,咨询师应明了自己想解释的内容是什么,若自己也模糊不清或前后矛盾,则效果就差,甚至起反作用。

有些咨询师凭感觉和经验知道求助者的问题所在,但难以从理论的高度给予系统的分析解释,他们的解释或过于表面化,或叙述不清,或缺乏说服力。这就需要提高理论修养,否则会影响咨询效果。

第三,作解释是必要的,但应该是必要的解释。

咨询师应视情况而作出合适的解释,也就是说,咨询师掌握的信息并不一定都要告诉求助者。谨慎解释的方面

1.会增加求助者心理负担的解释;

2.求助者不能很好理解的解释;

3.与求助者信奉的理论矛盾的解释;

4.不利于求助者面对现实的解释;

原则是有利于咨询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求助者问题的解决和成长。第四、要灵活地运用解释技巧。考虑因素:

1.文化程度;

2.理论修养;

3.个性特征;

4.领悟能力;

5.问题特征;

6.理论特点。第五、咨询师的解释不能强加在求助者身上。

一方面不能在求助者还没这种心理准备的时候就匆忙地予以解释,过早往往会使求助者不知所措,难以接受。另一方面不能把求助者不同意或有怀疑的解释加在他的身上。小结:1.解释技术是富有个体性的活动,对同一个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咨询师可以运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来加以解释。

2.解释技术的使用过程是理论性、技术性、艺术性结合的过程,咨询师应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咨询水平。

3.解释技术的使用要注意针对性。第十五节指导技术一、指导技术的含义

指导即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

指导技巧是影响力最明显的一种技巧。二、指导角度1.针对原因而展开的,如精神分析中咨询师指导求助者作自由联想,以寻找深层的乃至潜意识的思想,挖掘问题的深层根源;

2.针对思维方式和内容进行的,如合理情绪疗法针对求助者不合理、非理性的想法进行质疑、对抗、驳斥,指导其改变不合理的观念,调整认知机构,用合理的观念代替不合理的观念;

3.针对行为的,特别是行为主义疗法基本上都是行为指导的方法,指导求助者作各种训练,如系统脱敏法、满灌法、放松训练、自信训练等

4.综合开展的,如完形学派咨询师习惯于作角色扮演指导,使求助者体验不同角色下的思想、情感、行为。三、注意事项1.咨询师应十分明了自己对求助者指导些什么、效果怎样,叙述应清楚,应让求助者真正理解指导的内容;

2.不能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强迫求助者执行,若求助者不理解、不接受,效果就差甚至无效,还会引起反感;

3.指导时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都会同时对求助者产生影响。

4.不同理论流派对指导技术的使用有不同看法。

比如,非指导型咨询师,不赞同用指导技巧,他们反对操纵和支配求助者,很少提问题,避免代替求助者作决定,任何时候都让求助者自己确定讨论的问题,不提出需要矫正的问题,也不要求求助者执行推荐的活动。

但多数咨询师仍然经常地使用指导技巧,认为它是最有助于影响求助者的方法。第十六节非言语技术咨询师和求助者的活动包括两方面:言语表达和非言语行为。

非言语行为,主要有目光注视、面部表情、身体状态、声音特性、空间距离、衣着步态等等。一、非言语的重要性

或伴随言语内容一起出现,对言语内容作补充、修正;或独立地出现,代表独立的意义。

非言语行为能提供许多言语不能直接提供的信息,甚至是言语想要回避、隐藏、作假的内容,因为人们可以不说真话,或试图隐藏其真实情感,但非言语行为却常常不知觉中会泄露真情实意。

二、学习意义

借助于求助者的非言语行为,咨询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求助者的心理活动;

咨询师也可以由此更好地表达自己对求助者的支持和理解。

因此正确把握非言语行为并妥善运用,是一个优秀咨询师的基本功。三、注意事项1.要综合考虑人的非言语行为

*非言语行为有它一定涵义,但不是唯一的,需多观察、多比较、多思考。比如:

与文化背景有关

与个性特点有关

与行为习惯有关

与特定情境有关

*一个单一的动作有时很难判断到底是什么含义,为此,应观察一个人的动作群,即一连串相配合的动作。否则难免会断章取义,误解对方。

*不仅如此,还应把动作群放在某种情境中来了解。如果咨询师想当然,很可能就会判断失误。2.谨慎看待言语与非言语行为的不一致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非言语行为所暴露的信息应该和言语表达的意义是一致的,然而,两者的不一致有时也会出现。抓住这种不一致,有时会发现心理问题的根源。

3.咨询师不易轻易流露对求助者非言语行为的态度。

不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看看是否确实如此,而不宜马上表现出来。在这里,过于灵敏的反应反而弊多利少,或有害无益。

有些咨询师为了显示自己的观察敏锐、判断准确而轻率地表露自己的看法,这是不妥当的。即使判断正确了,也不应该随便表露,可以在自己的态度、言行上有所调整,因为让求助者发现咨询师时时在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会给他带来压力和不安。

4.咨询师要十分重视自己的非言语行为的正确表达

对心理咨询师来说,非言语行为的作用有时要大于言语行为。咨询师不只是嘴巴在参与咨询,而是整个人在参与咨询。是否能赢得求助者的信任、好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言语行为的传达。5.咨询师只有提高自身修养,才能用好非言语行为。

非言语行为受制于咨询师的价值观念、品德修养、人性观等诸多因素,它是咨询理论和技巧之外的东西,但对咨询成败举足轻重。

咨询师面对的与其说是求助者的问题,不如更准确地说是有问题的求助者,是与人的心灵在交流,因此,需要充满感情而又十分谨慎。小结1.非言语行为在心理咨询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补充、加强、修正言语行为,还可以单独起作用。

2.重视非言语行为,不仅要注意观察、思考求助者的非言语行为,也要十分重视咨询师本身的非言语行为的表达。

3.要重视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不一致的现象,这通常反映了求助者矛盾的心态或有意无意想要回避什么。咨询师要分析这一现象,以促进咨询的深入。

4.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不仅要听、要讲还要看,同时要想,缺一不可。只有这几者协调使用、合理搭配,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整体效益。第十七节角色扮演技术一、含义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为了协助求助者觉察与宣泄情绪、体验相关人物的感觉与想法、学习新行为与预演即将面对的情境,而由求助者扮演相关人物,进入他们的经验之中的技术。

它不是一项独立的技术,而是把多种技术运用于角色扮演过程中。

二、技术步骤

1.咨询师在求助者描述问题时,找出可以使用角色扮演的情境;

2.确定情境后,请求助者重演事件经过,并且扮演不同角色;

3.求助者进入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后,咨询师协助求助者体验该角色的感觉、想法与行为。

4.如果求助者无法进入某一个角色时,咨询师应先处理阻碍求助者的障碍,再扮演该角色。三、功能与原理1.协助求助者觉察、宣泄情绪。

即角色扮演中,求助者重演事件发生的过程,在咨询师的帮助下,觉察过去未觉察的情感。透过言语表达与非言语行为的释放,求助者内在冻结的情感得以宣泄,从而不会干扰求助者的认知与行为。

2.修正求助者对他人的了解。

求助者扮演他人,有机会体验别人内在的感觉、想法与行为,这种体验可以转化他对别人的态度,增进对他人的了解。

3.协助求助者对自己的行为、感觉与想法有新的认识。

即求助者的问题常常是过去未完成事件的反映。重演现在发生的事件,常常会带出过去未完成事件的情境。当过去未完成事件与现在事件产生联系时,求助者可以对目前事件的行为、感觉与想法产生改变。

4,协助求助者学习与预演新的行为模式。有三种情况:

一是求助者已知根源,想以新方式面对时;

二是求助者不想但很可能以旧模式应对时;

三是求助者须面对新情境,如面试,但不知如何应对时。四、注意事项1.角色扮演中,咨询师要协助求助者觉察此时此刻的感觉;

2.咨询师应让求助者反复扮演自己与相关的他人,不要只扮演一种角色;

3.咨询师应聆听与观察求助者的言语与非言语行为;

4.咨询师的角色只是协助求助者觉察与表达未觉察的感觉与想法。第三章主要心理学流派咨询方法简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流派有几百种,最常用的有十几种。据我们对国内学校心理咨询机构负责人的调查,我国心理咨询人员最常用、最擅长的理论流派为:认知疗法、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支持疗法、求助者中心疗法。第一节精神分析方法创始人为S.弗洛伊德。1856.5.6——1939.9.23。犹太人。医学博士。一、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下意识);潜意识(无意识)。

潜意识的两大内容:

其一是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先天的本能,尤以性本能为主;

其二是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后天的情感,主要以痛苦、耻辱、恐惧等情感为主。

*它们由于不被社会或自己接受,若存在于意识中,就会发生心理冲突或干扰心理生活,因此,心理防御机制产生作用,把它们打到潜意识中去。但它们并没有被消灭,在潜意识中产生影响,形成各种心理症状,可求助者并不清楚真实的原因。

*潜意识表现的形式:

意识松懈:如做梦、自由联想

意识失误:如笔误、口误

意识丧失:如精神崩溃

心理咨询就是要寻找被压抑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二、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包括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代表生物本能和原始欲望;

超我代表社会道德和规范;

自我则起协调作用。

本我或超我过于强大,都会引起心理问题。

人格健康者三者是协调、完整的。

三、梦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被压抑欲望的变相满足。

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找到潜意识。

四、性的理论

弗洛伊德所说的性包括了广泛内容的身体快感。

他认为人的这种性欲望生来就有,只是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其对象也不尽相同。

他认为儿时的性心理发展的障碍是导致日后心理疾病的根源,性的压抑是导致心理失常的重要原因。五、精神分析方法

弗洛伊德理论认为,心理障碍者的异常行为表现以及病人意识到的内心体验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其真正原因是病人的潜意识的矛盾冲突。

精神分析疗法的原理就是通过自由联想、释梦、分析失误等方法,把求助者潜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为意识的,解除压抑作用,揭去心理防御机制的伪装,使求助者领悟到症状的真正原因,这样,障碍就会消失。第二节行为主义疗法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若干实验

1.巴甫洛夫狗的实验;

2.华生恐惧实验

3.斯金纳实验

行为主义理论重视人的外在行为,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学习的结果,并由于强化而得以巩固,异常行为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但它们是非适应性的。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对个体再训练的方法来改变求助者的不适应行为。行为疗法包括一系列的方法,每一种疗法都有自己的操作方法和步骤。重要的有:一、系统脱敏法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放松方法来减弱求助者对引起焦虑、恐怖情绪的刺激物的敏感性,鼓励其逐渐接近令其害怕的事物,直至不再恐惧。

*具体方法是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设计引起求助者恐惧感的由轻到重的恐惧事物分级表,然后要求求助者在放松的状态下逐级训练,想象恐怖事物并同时放松,等到恐惧感接近消失时,再升级想象更害怕的内容,如此直至面对真实恐惧事物时,情绪反应正常。

*典型案例分析恐蛇症的系统脱敏。女,大学生,不能看见、听见“蛇”字,否则大喊大叫。

步骤一:取得求助者的理解和配合,告知其基本原理;

步骤二:按其恐惧程度分级:怕直接面对真蛇——怕面对关在笼中的真蛇——怕影片中活动的真蛇——怕看见蛇的图片—怕想象蛇的形象——怕写蛇字——怕看见蛇字——怕听见蛇字

步骤三:由同学对其脱敏,按由轻到重顺序渐进。当对方出现恐惧时,让其放松,之后再进行。决不让其逃避。如此反复,直到该步适应为止。

*此方法的要点是:设计合理的恐惧分级程度;循序渐进;恐惧时放松。二、冲击疗法

*此法也是脱敏法之一。

*与系统脱敏法的差异在于前者是通过由轻到重逐级接触令其恐惧的事物,而后者则是让求助者直接面对令其害怕的东西,并使之不断放松,逐渐减少对恐惧物的敏感。

*典型案例恐高症。男,研究生,登黄山时。

步骤一:取得求助者配合,告知其基本原理;

步骤二:在他人搀扶下,让其靠近高处,同时反复用语言鼓励其勇敢、放松、别怕等。

步骤三:让其先从远处看起,慢慢地由远及近。当对方出现恐惧时,让其放松,但决不让其逃避。必要时,可暂时休息几分钟,再继续。如此反复,直到不害怕为止。

此方法的要点是:不逃避;放松与坚持。三、厌恶疗法厌恶治疗又称对抗性条件反射治疗,是将某种负性(不愉快)刺激及厌恶反应与来访者的非适应性行为(要矫正的行为)结合起来,从而使来访者因感到厌恶而最终放弃该行为。厌恶治疗在应用的技术手段上一般可采用:⒈电击厌恶刺激。⒉药物厌恶刺激。⒊机械厌恶刺激。⒋想象厌恶刺激。四、想象脱敏法①来访者进入放松状态时向治疗者示意,治疗者通过口述让来访者想象,每当进入到所指定的情境想象时都示意。让来访者保持这一想象中的情境30秒左右。②让来访者停止想象,评价其SUD等级。③让来访者休息两分钟,再重新进入放松阶段。重复上述步骤,想象事件的保持时间比上一次延长,直至来访者对此一事件不再感到焦虑恐惧为止。(一般无需达到零,只要连续2~3次,SUD值达到10左右即可)。通常每次的治疗时间在30分钟左右,每次治疗过程中,脱敏训练所涉的等级事件一般不宜过多(以2~3个为宜)。

此外还有奖励法、榜样法、放松疗法等。第三节求助者中心疗法

*由罗杰斯创立。该方法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基础。

*罗杰斯认为,人有两个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两者的距离关系到人的心理健康,距离太大就会使人有心理失常感。

*罗杰斯认为,人际交往中,人总是愿意别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有利评价的,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了积极的自我体验并同时得到他人理解和尊重时,他的自我概念是明确的,人格就能正常发展。但他如果一味地去满足别人期望而忽视自我或不惜改变自己的准则,就会使自我概念扭曲,忽视内心的真实感受,从而造成人格发展的异常、萎缩。

*人本主义心理学十分重视人的潜能,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强调人的价值、意义和独立人格在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认为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促进求助者自信、自强。

为此,求助者中心疗法特别重视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为求助者所创造的平等、理解、接纳、鼓励这一氛围的意义,强调要以求助者为核心,给求助者以真诚、准确的通情达理、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该方法十分重视咨访关系,认为消除心理障碍的关键是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求助者中心疗法的指导思想是很有价值的,应成为咨询中咨询师的基本态度和重要观点。该方法比较适合于有人际交往障碍、情绪适应不良、自我认知偏差而有主动性和能交谈者。第四节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认为,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认知的错误所导致的,故心理咨询的任务就是帮助求助者调整认知方式。该理论认为,刺激S与反应R之间不是简单的、直接的对应关系,其间有一个认知C的作用。即行为和情绪之所以产生有赖于个体对情境所作出的评价,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从此过程中产生出来的观念,可以纠正其适应不良的行为和情绪。

*合理情绪疗法RET是认知疗法的一种。由艾里斯创立。他认为外界事件只是引起不良情绪、不适应行为的间接原因,人们对此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更直接的原因,艾氏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埃利斯将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归纳为ABC理论:A指诱发事件;B指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C指个体在这一事件发生后的情绪和行为反应。RET理论认为,A并不是C的直接原因,而是在A发生之后,个体必然对A做出某种评价B,才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C的直接原因。改变不合理的想法,并以合理的观念替代,是RET治疗实践的核心。其中最为重要的方法是对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质疑,加以驳斥和辩论D,最终产生治疗效果E.A-B-C-D-E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模型。不合理信念的三个典型特征:

1.绝对化的要求,即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如“我必须成功”;

2.过分概括化,即以偏概全,包括对自己和对别人;

3.糟糕透顶,即认为某一事情发生了,必定会非常可怕、糟糕。

不合理信念的存在,极易使人陷入不良心境中。

RET步骤

首先帮助求助者明了自己有哪些不合理的观念,以及与不良情绪之间的关系;

其次帮助求助者明了目前自己的不良情绪来自于自己,自己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

第三帮助求助者改变不合理观念,调整认知结构;

第四,帮助求助者学习理性的观念,并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观念。第五节森田疗法森田疗法是由日本学者森田正马于1920年前后创立的一种针对神经症(森田称之为神经质)的疗法。森田疗法的主要特点是:不问患者的过去,而是重视现实生活,通过现实生活去换得体验性的认识是治疗的关键所在。森田神经质的发生机制森田对神经质病理的主要理论是疑病素质学说和精神交互作用学说,他认为,发病=素质×机遇×病因。素质指疑病素质,机遇也称诱因,是指某种状况下使之产生病态体验的事情,病因指精神交互作用,而发病的最主要条件是疑病素质。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⒈“顺应自然”的治疗原理顺应自然是指患者要老老实实地接受症状及与之相伴随的苦恼,真正认识到对它抵制、反抗或回避、压制都是徒劳的,不要把症状当作自己心身的异物,对其不加排斥和抵抗,带着症状学习和工作。顺应自然并非单纯地忍耐,在症状存在的同时,做日常生活中应做的事,进行建设性的行动,随着良好的实践自然而然的使被动的一面得以改变。顺应自然的涵义:⑴认识情感活动的规律,接受不安等令人厌恶的情感。总而言之,顺应自然,就应注意不以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套客观事物,认清任何客观事物都有自身的活动规律,包括每个人的感觉、情感、精神活动以及神经质症状的形成与改变都有一定之规,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只有使主观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才能跳出思想矛盾的怪圈。⒉“为所当为”的治疗原理顺应自然的态度并不是说对自己的一切活动都放任自流,无所作为,而是要患者一方面对自己的症状和不良情绪听之任之。另一方面要靠自己本来固有的上进心,努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确切的说,为所当为应该是顺应自然的治疗原则的一部分。⑴忍受痛苦,为所当为。“忍受痛苦,为所当为”即一方面要对症状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另一方面要随着本来有的生的欲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在具体的治疗中则以对患者行动的指导帮助患者重建生活作为治疗的目的。⑵面对现实,陶冶性格要摆脱痛苦,首先就得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的挑战,通过实际行动体会生活的意义,在实际行动中体会成功的自信。面对现实,为所当为,势必将患者的精神能量引向外部世界。这是因为要做事情,就要将注意由主观世界移向外部,就要注意所做的事情,这就减少了指向自己心身内部的精神能量。而与外部世界的实际接触又可有助于患者认识自身症状的主观虚构性。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使内向型性格产生某种改变的过程。“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的治疗原则,还反映了森田治疗对意志、情感、行动和性格之间的关系的看法,即意志不能改变人的情感,但意志可以改变人的行为,而行为的改变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情感,并陶冶一个人的性格。森田疗法的治疗方法:⒈生活发现会⒉门诊森田治疗第六节道家认知疗法

道家认知疗法的操作程序(ABCDE技术):⑴目前的精神刺激因素。此步骤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患者找出目前的精神刺激因素,并进行定性、定量和分类。⑵调查价值系统。此步骤的主要价值目标是帮助患者认清其价值系统,从而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产生应激的主观原因,使治疗者可以在运用道家思想帮助其重建认知时有的放矢。⑶分析心理冲突和应付方式。此步骤的主要目标是分析确定患者的心理冲突并了解患者的应付方式,针对其不当或不足之处予以调整和强化。⑷道家哲学思想的导入与实践。这一步骤是道家认知疗法中最重要的核心和关键步骤,也是花费时间最长的步骤。此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让患者熟记32字保健决,并能理解和吸收。32字保健决:①利而不害,为而不争。②少私寡欲,知足知止。③知和处下,以柔胜刚。④清静无为,顺其自然。⑸评估与强化疗效。这一步骤的主要目标是评估治疗效果,总结实践经验,强化和巩固疗效。

认知领悟疗法:钟友斌在60年代初用心理动力学的原则对强迫症和恐怖症病人进行实验性治疗。国内称为“钟氏领悟疗法”。总结一:灵活使用咨询方法

咨询方法的选择,往往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总的原则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方法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具体说:

1.不同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方法

2.不同的阶段可实施不同的方法

3.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

4.不同的专长和经验会影响方法的选择

总结二:综合使用各种方法

*实际工作中,有针对性的综合方法往往比单一的方法更有效。当然这些方法应是相互配合、促进的。

*综合的方法往往针对人的心理的各个方面,针对人的不同层面的心理需求。比如,实行宣泄,领悟根源,调整认知,矫正行为,模仿学习等等,在许多咨询案例中都可以见到。提示:咨询方法的关节点

每一种心理咨询方法都有自己的适应症,也都有各自运用的关节点,把握这一关键,就抓住了要害。比如:

精神分析方法的关节点是突破阻抗,找到潜意识;

行为主义疗法的关节点是确立靶目标;

合理情绪疗法的关节点是发现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

这些关节点也就是各种方法的重点,是学习和运用过程中要特别予以重点关注的。第四章团体心理咨询技能第一单元团体心理咨询的基础主要内容:第一节团体与团体心理咨询第二节团体咨询与个别咨询的异同第三节团体咨询的特点第四节团体心理咨询的类型第五节团体心理咨询的功能第六节团体辅导、团体咨询与团体心理治疗第七节团体心理咨询的目标与原则第一节团体与团体心理咨询一、团体1.团体的定义团体四要素--规模、共识、互相影响、规范2.团体的类型3.团体工作二、团体对人心理行为的影响1.团体的助力与阻力2.有效发挥团体的作用3.学校团体工作的基础三、团体心理咨询的定义1.定义2.构成第二节团体咨询与个别咨询的异同一、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二、团体咨询与个别咨询的相似处目标、原则、技术、对象、伦理三、团体咨询与个别咨询的相异处1.互动程度2.助人氛围3.问题类型4.咨询技术5.工作场所活动活动1:两人一组,相互称赞。可夸赞对方外在形象、性格、品德等各方面。作用:促进人际沟通,改善中国人含蓄的交流方式;热身活动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做动作、讲话,另一个人采取镜像的形式模仿。动作可以包括早晨起床、洗脸、刷牙、做体操,在食堂打饭、给父母或者好朋友打电话等。作用:帮助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第三节团体咨询的特点一、独特性--借团体的形式,助个人成长二、长处1.感染力强,影响广泛2.效率高,省时省力3.效果容易巩固4.特别适用于需要改善人际关系的人三、局限性1.不适宜团体的个人特质2.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周全3.有的成员可能受到伤害4.对领导者要求高四、学校运用团体心理咨询的好处第四节团体心理咨询的类型一、依据理论分类

理论基础适用症精神分析严重心理问题行为主义问题行为认知-行为不良观念人本主义健康正常人二、依功能分类功能特征适用范围1.成长性团体咨询2.训练性团体咨询3.治疗性团体咨询三、依团体的计划性、成员参与、背景、特点、适用范围1.结构式与非结构式2.开放式与封闭式3.同质与异质四、依参加团体的对象分儿童、青少年、大学生、年长者活动3—互相按摩1.按照座位分排,后面的同学把手搭在前面的学生肩上,给前面的同学揉肩、捶背。2.向后转,原前面的给后面的同学按摩活动4—模仿模仿方伟军、贾武力、马芳、田荷梅、王聿泼等大家都熟悉的老师讲课,任选某位老师。五、依团体的活动方式分类1.家庭治疗目的原则对象2.心理剧治疗心理剧--以现实生活为模式的团体心理治疗,它通过特殊的戏剧化形式,使参加表演的的患者的人格结构、人际关系、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在戏剧活动过程中逐渐呈现于舞台,以达到精神宣泄、减轻压力和自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