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心理学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_第1页
2015考研心理学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_第2页
2015考研心理学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_第3页
2015考研心理学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_第4页
2015考研心理学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考研心理学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第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TOC\o"1-5"\h\z1、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A认知需要B审美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爱与归属需要2、远处行驶的汽车看起来很小,但人们并不认为汽车变小了,这体现的知觉特征是()A恒常性B整体性C理解性D选择性3、一个病人听觉器官正常,但不能理解口语,该患者受损伤的脑区域是()A布洛卡区B威尔尼克区C艾克斯乐区D运动区4、下列选项中,与有机体的呼吸吞咽排泄等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联系的是()A桥脑B中脑C延脑D间脑5、“马赫带”反映的感觉现象是()A感觉适应B感觉补偿C感觉融合D感觉对比6、在阳光照射下,红花与蓝花可能显得同样亮;而当夜幕降临时,蓝花似乎比红花更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TOC\o"1-5"\h\zA棒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对波长较短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B棒体细胞是明视细胞,对波长较长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C椎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对波长较长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D椎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对波长较长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7、下列选项中,能够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A刺激物的新颖性B刺激物的强度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D对注意任务的依从性8、下列选项中,将明暗和阴影作为重要线索的知觉是()A形状知觉B大小知觉C深度知觉D颜色知觉9、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注视一根点燃的熏香,开始你会看到一个静止的光点,过了一会儿,你会觉得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这种现象是()A动景运动B诱发运动C自主运动D运动后效10、格列高里(RLGregory)认为,人们除了依靠网像运动系统获得关于物体运动的信息之外,还依靠()A特征觉察系统B头一眼运动系统C外周神经系统D自主神经系统11、“小赵比小王聪明,小王比小李聪明”,据此得出“小赵最聪明”的结论。该推理11、“小赵比小王聪明,小王比小李聪明”,据此得出“小赵最聪明”的结论。该推理属于()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C类比推理D概率推理12、下列关于语言的表述,错误的是()A语言是人际交流中使用的符号系统B音位是语言中可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C有限的词语和规则可以产生无限的语句D音位能被组合成语素,语素能被组合成词语13、“语言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沃尔夫(BWholf)提出的这一假设被称为()A语言相对假设B语言生成性假设C语言概括性假设D语言交互假设14、右图所示的是两条长度相等的线段,但b线段显得比a线段长,这种现象是()A缪勒一一莱耶错觉B贾斯特罗错觉C波根多夫错觉D多尔波尔夫错觉15、校长开车行驶在马路上,突然从路边窜出一条狗,此时他顾不上多想,迅速转动方向盘并急刹车,刹车之后,他才感觉自己的新砰砰乱跳,呼吸急促,觉得害怕,能够较好地解释该现象的情绪理论是()A詹姆斯一兰格理论B坎农―巴德学说C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学说D情绪的动机一分化理论16、托尔曼有关动机的观点是()A对达到目标的期待是个体行为的决定因素B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动机C自我效能感决定个体的动机水平D诱因和驱力共同决定个体行为TOC\o"1-5"\h\z17、个体的目标定位在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上,认为达到既定目标就是成功。根据成就目标理论,该个体所持有的成就目标属于()A掌握目标B成绩目标C效能目标D表现目标18、小张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有两所学校可选择。其中,一所是名牌大学,但专业不理想;另一所是一般大学,但专业理想。小张犹豫不决,这种动机冲突是()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重趋势式冲突19、下列有关幼儿概念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A一般只能掌握比较具体的事物概念B能掌握左右概念的相对性C事物概念的掌握先于数概念的掌握D所掌握的概念内涵往往不够精确20、如图所示,在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模型中,20、如图所示,在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模型中,a、b、c分别代表A操作、产品、内容B产品、内容、操作C内容、操作、产品D操作、内容、产品21、横断、纵向和聚合交叉设计常用于发展研究。其中,聚合交叉设计尤其适合于A.研究某一年龄组在长时间内的变化B.测量某一年龄组内的集中趋势和个别差异C,分析在多个任务上年龄组与任务间的交互作用D.在不同年龄组重复验证纵向发展变化,增强研究推断TOC\o"1-5"\h\z22、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老年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A繁殖感B亲密感C完善感D认同感23、下列有关幼儿言语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A口语发展的最佳时期B词汇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C句法结构从简单到复杂D自我中心言语是其主要的言语形式24、下列方法中,不适宜用来研究婴儿知觉能力的是()A陌生情景法B视觉偏爱法C习惯化与去习惯化D操作性条件反射法25、在个体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假想的观念”和“独特的自我”等现象的时期是()A幼儿期B青少年期C成年时期D成年中期26、小明两岁时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这种学习属于()A刺激一反应学习B言语联想学习C概念学习D规则学习27、对个体原本就感兴趣的活动提供外部奖励有可能降低其内部动机。这一现象被称为()A罗森塔尔效应B旁观者效应C德西效应D蔡戈尼克效应28、某3岁儿童经常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大人只好依着他。导致该儿童这种行为最可能的原因是()A该行为受到了负强化B该行为受到了正强化C该儿童天生脾气坏D该儿童注意力功能有缺陷29、在学完“分数”时候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的同化类型是()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发现学习30、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包括三部分内容,不属于该书组成部分的是()A人类的本性B学习心理C教师心理D个别差异31、有机体每得到一次强化后,反应速度都会下降:此后,逐渐加快反应速度,直至下一次强化到来,表现出一种扇形效应,导致这种行为模式的强化程式()A定比例强化B变时距强化C定时距强化D变比例强化32、在向被试呈现的知情同意书中,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A被试有权了解实验的真实目的B告知被试拒绝参加实验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后果C告知被试可以自由参加实验拒绝参加实验或中途退出D告知被试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参与意向的重要因素,如风险感觉不适等。TOC\o"1-5"\h\z33、下列选项中,可以把儿童作为被试的实验研究选题是()A延迟满足B习得性无助C长期感觉剥夺D长期恐怖情绪诱导34、在进行选择反应时测定时,反应数目和刺激数目的关系是()A两者应相等B前者应比后者少C前者应比后者多D前者应是后者的倍数35、某研究者进行一项以教学方法为自变量,学习成绩为因变量,智力为额外变量的实验。下列选项中,最能有效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A消除法B恒定法C等组匹配法D双盲实验法36、华生在以小艾尔伯特为被试的恐惧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A刺激一反应法B单词诱导法C图片诱导法D音乐诱导法37、某公司欲考查广告的类型(报纸广告电视广告和网络广告)对其产品销售的影响。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在不同规模的城市中分别抽取1000名被试进行调研。该研究中的城市规模属于()A刺激变量B被试变量C控制变量D任务变量38、就测定方式而言,依据误差对阀限进行间接测量的方法是()A极限法B恒定法C调整法D信号检测法TOC\o"1-5"\h\z39、实验的多次重复导致了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这种现象称为()A练习效应B疲劳效应C习惯误差期望误差D信号检测法40、在进行反应时实验的过程中,防止“假反应”的有效措施是()A提醒被试注意B插入侦察试验C剔除过快反应D剔除过慢反应41、与古典心理物理法相比,彳t号检测论的优点是()A能计算出奖惩标准B能将信噪比进行分高C能将辨别力与判断标准加以分离D能计算出信号和噪音的概率42、在系列位置效应试验中,通过分心任务延缓30秒后让被试进行回忆,其回忆结果曲线的末端变平。这说明延缓过程主要影响()A短时记忆B长时记忆C感觉记忆D前瞻记忆43、事后回溯设计属于()A单组前后侧设计B前实验设计C完全随机化设计D随机区组设计44、通常用来测量个体距离判断水平的仪器是()A深度知觉仪B面积估计仪C似动仪D棒框仪根据下列研究设计,回答45~48题某研究者为了研究自变量X(三种水平X1,X2,X3)和自变量Y(两个水平Y1,Y2)对某种心理活动的影响。抽取若干名大学生,随机分成第一第二第三组,实验安排是第一组:先做X1Y1,再做X1Y2第二组:先做X2Y2,再做X2Y1第三组:先做X3Y1,再做X3Y245、此实验设计为()A组间设计B组内设计C区组设计D混合设计46、其中的组间变量为()AXBYCX和丫都是DX和Y都不是47若要求各组被试人数相等,则被试总人数可能是()A10B20C30D4048、不宜采用该实验设计的情形是()AX为智力水平BY为智力水平CX为图片类型D丫为图片类型49、样本平均数抽样分布趋向于正态分布的必要条件是()A总体分布单峰对称B总体均值方差已知C总体分布不限,大样本D总体分布正态,样本方差已知

50(下列公式中,用来计算标准分数的公式是50(下列公式中,用来计算标准分数的公式是)丁X-XD.Z丁X-XD.Z=,SB*Z=X-b51当总体中的个体分布具有周期性规律时,不适用的抽样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等距抽样D方便抽样52、研究人员建立了线性回归方程y=-3+4x,现有一个样本的自变量分别是34346,可预测因变量的平均数是()A175B、200C、1300D、170053、培训机构甲让学生的数学成绩平均提高了30分,标准差为10;机构乙平均提高了40分,标准差为5,那么更可能让学生数学成绩提高50分以上的培训机构是()A机构甲,因为它有较大的标准差B两机构相同,概率都是00227C机构乙,因为它提高成绩均值较大D两机构相同,概率都是00454、为检验某样本来自得总体比例是否小于0.4,检验假设为Ho:兀>0,4,H1V0.4,统计功效是0.8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I型错误的概率是0.8Bn型错误的概率是0.8CHo不为真时,没有拒绝Ho的概率是0.2DHo为真时,没有拒绝H1的概率是0.255、如果测验的效标资料是经过一段时间后获得的,据此计算得到的效度被称为()A构想效度B内容效度C同时效度D预测效度56、施测某标准化测验获得原始分数均值为80,标准差为16;导出分数均值为50,标准差为10某被试参加测试所得异出分数为70,那么他的原始分数是()A76B80C100D11257、测验编制的原则之一是要求所有的测验项目作答彼此独立。该原则的意图是()A确保测验项目的同质性B确保项目的可靠及有效性C确保所有的项目独立与测验全域D确保任一项目部位其他项目提供答题线索58、在标准正态分布中,与Z分数10对应的百分等级是()A34B66C84D98

59、从均值20,标准差为10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随机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为()A.~N(20,)B~N(10,)C~N(20,)D~N(10,)60、在概化理论中,D研究是指()A概化研究B决策研究C交叉研究D嵌套研究61、当测验信度增大(趋向于61、当测验信度增大(趋向于1)时,测量标准误的变化趋势是(A减小,趋向于A减小,趋向于0C减小,趋向于测验分数标准差B增大,趋向于无穷大D增大,趋向于测验分数标准差62、对某高中录取分数线前150名的学生进行追踪研究,结果表明:他们的中考总分TOC\o"1-5"\h\z与高一期末统考总分的相关只有016。解释这个较低相关的最好理由是()A该样本的同质性很高B中考的信度高C期末考试的信度高D抽样误差产生的变异63、在一组在正态分布的数据中,两端各增加一个极值后,一定不会受到影响的统计特征值是()A全距B众数C平均数D标准差64、下列常用统计图中,适合描述部分在总体中所占比例的图形是()A箱形图B线形图C条形图D圆形图65.下图是某测验中四个项目的项目特征曲线,其中区分度最小的是()A.项目1B.项目2C.项目3D.项目4二、多项选题:第66〜75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均不得分。TOC\o"1-5"\h\z66、人脑结构中属于边缘系统的有()A海马B杏仁核C扣带回D小脑67、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A气质类型B组块C加工深度D觉醒状态68、根据图尔文(Etulving)的观点,能够用内隐记忆解释的是()A动力定型B动作技能C工作记忆D简单条件反射69、根据加德纳的观点,多元智力有()A一般智力和特殊智力B社交智力和自知智力C音乐智力,运动智力和自然智力D言语智力,逻辑一一数学智力和空间智力70、下列观点属于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的有()A两种工具观B发生认识论C最近发展区学说D智力发展内化说71、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下列学习行为受外部动机支配的有()A打破砂锅问到底B为中华繁荣富强而读书C亲其师而信其道D为避免父母惩罚而读书72、可以记录行为数据的实验技术是()AERPBfMRIC眼动技术D反应时技术73、常用来对错误记忆进行定量研究的手段有()A关联效应研究B偏好判断测验C残图辨认测验D词语掩蔽效应研究74、下列有关李克特(RLikert)式态度量表的描述,正确的有()A假定每个项目都具有同等的量值B用项目的评定等级之和表示受测者态度的状态C用量图分析(scaolgramanalysis)的方法生成顺序量表D用似等距(equal-appearinginterrals)的方法是态度强弱差异相同75、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的假设有()A不同处理水平下的总体方差相等B每个处理条件内的观察都是独立的C不同处理水平下的总体服从正态分布D因变量的方差-协方差矩阵符合球形假设三、简答题:第76〜80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76、简述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的含义,并说明这两种智力的发展趋势。77、什么是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简单比较二者的异同。78、根据博斯曼观念影响概念转变的基本条件是什么?79、简述一篇心理学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80、简述心理旋转现象及其实验逻辑。四综合题:第81~83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81、五因素模型(大五人格理论)是当代重要的人格理论,请回答下列问题(1)大五理论属于什么类型的人格理论?(2)简述大五人格理论形成的过程。(3)简述大五人格理论的内容。(4)分析图,说明人格发展的稳定性与变化性。(两张曲线图,分表描述了在四个年龄阶段N分数与C分数的变化情况。每张图上都标出了四个点,比较简单)82、鲍姆瑞德通过追踪研究发现,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之间存在联系,如下表:结果领分刀工1儿童时期青少年权威型较高的认知和社会能力较高的自尊,较好的社会技能,较强道德,社会关注和较高学业成就纵容型较低认知和社会能力较低自我控制能力和学业成就的权威型和专断型教养方式下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社会行为问题(1)结合鲍姆瑞德的观点,阐述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2)用亲子相互作用模型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青少年发展之间的关系重新进行解释。并分析其与鲍姆瑞德观点之间的差异。83、某测验共6道题,50名被试在该测验的各题得分的方差是,075,081,079,083,085,077被试总分的方差是1600以此回答下列问题1、求该测验a系数2、某被试的总分是65,估计其真分数95%勺置信区间3、若提高该测验的信度,可采用哪些方法参考答案1、D,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划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又叫缺失性需要。高层次的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须的,但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所以又叫生长需要。2、A,知觉恒常性,是指知觉的稳定性或不变性,当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称为知觉恒常性。3、B,感觉性失语症(sensoryaphasia)又称“威尼克氏失语症"(Wernieke'saphasia)。病变位于颗上回之后部,由于其中储存的听觉语音记忆痕迹受影响,造成理解口语和口语表达困难。此时病人听力正常,但听不懂别人及自己说的话,严重时答非所问,病人常滔滔不绝地独自说个不停,但用词混乱,使人无法理解。4、C,延脑(medullaoblongata)脊髓的直接上延部分,是脑干的后段。延髓调节控制机体的心搏、血压、呼吸、消化等重要功能,延髓中的局部损害常危及生命,故被看作机体的生命中枢。延髓是中枢神经系统许多感觉和运动纤维传导的必经之路。其中一些上行冲动能影响大脑皮层的功能、对维持觉醒和产生睡眠有重要作用。向下的冲动参与了肌紧张和躯体运动的调节。另外,延髓内一些神经核团接受内脏感觉传入,参与内脏运动及腺分泌的调节。5、D,马赫带,1868年奥地利物理学家E.马赫发现的一种明度对比的视觉效应。马赫带的发现推动了对明度和光强间的关系的心理物理测量。6、A,普肯野(Purkinje)现象:当人们从视锥视觉向视杆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波短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的不同变化。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见到这种现象。例如,在阳光照射下,红花与蓝花可能显得同样亮,而当夜幕降临时蓝花似乎比红花更亮些。普肯野现象说明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白天或夜晚),人们的视觉机制是不同的。7、D,随意注意指的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随意注意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它受意识的控制,由第二信号系统支配调节的,它是一种意志的注意,是一种高级的心理现象。具有随意注意的能力既是注意力。良好的注意力具有随意性强,能较好地接受自己的意识控制调节,具体表现在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能按需要的转移性。8、C,深度知觉的物理线索有:物体的遮挡(重叠),在前面的近,被遮挡者远;光亮和阴影的分布(明暗分析),近处物体显得亮,远处物体显得暗些;空气透视,近处物体轮廓清晰、细节分明,远处物体不清晰;线条透视,指对象在空间上的几何投影,大小相同的物体近的视角大,远的视角小。因此向远方伸展的两根平行线看起来趋于接近。9、C,自主运动(autokineticmovement)是运动幻觉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没有月光的夜晚,当我们仰视天空时,有时会发现一个细小而发亮的东西在天空游动。我们会误认为它是一架飞机,其实这是由星星引起的自主运动。10、B,为了知觉到运动,人们还需要具有关于自身运动或静止的特殊信息。这种信息可能来自身体运动时肌肉的动作反馈;也可能来自大脑发出的动作指令。有人假定人脑中存在着某种比较器或视觉稳定中枢,它是两种信息相互作用的场所。这种运动系统叫做头-眼运动系统。11、C,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TOC\o"1-5"\h\z12、B,词是由语素构成,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这句话说明了词在语言中的作用,一是说词是能独立运用,二是说在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中,它是最小的。但说到独立运用,实词和虚词有不同的情况。就实词来说,它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13、A,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有两个部分:1语言决定论,即一个人的思维完全由母语决定,因为一个人只能根据其母语中编码设定的范畴和区别定义来认识世界;2语言相对论,即语言结构有无限的多样性,因此一种语言系统中所编定的范畴类别和区分定义为该语言系统所独有,与其他语言系统中所编定的范畴类别和区分定义不同。14、A,这种理论与侧抑制相似。但我们认为,箭头起到了一定的透视作用,这种错觉应当从属于“大小恒常错觉”15、A,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提出内容相同的一种情绪理论。他们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活动的产物。后人称它为情绪的外周理论。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詹姆斯提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在他看来,是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16、D,托尔曼试图从可以观察到的环境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探索有机体的内部过程,从而解答有机体之所以出现这种反应的原因。托尔曼曾经说过,中介变量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但它是引起一定反应的关键,是行为的决定因素。只有搞清楚中介变量,才能回答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下为什么能引起某种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反应。最初,托尔曼把中介变量划分为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两大类,前者本质上是就是动机,后者则包括对客体的知觉、再认等。认知变量是对“是什么”问题的回答,而需求变量则是对“为什么”问题的回答。17、【解析】A,动机的成就目标理论,把成就目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掌握目标,个体的目标定位在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上,认为达到了上述目标就是成功。另一种是成绩目标,个体的目标定位在好名次和好成绩上,认为只有赢了才算成功。18、【解析】D,多重趋避冲突又称双趋避冲突,双重正负冲突,指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但每个目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个方面的作用时,使人左顾右盼,难以抉择的心态。如择业时有两个单位可供选择,而每个单位又利弊相当,就有可能举棋不定而陷入这种冲突中。19、【解析】B,幼儿概括特点包括:(1)概括内容比较贫乏,一个词只代表一个或某一些具体事物的特征;(2)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3)概括的内涵往往不精确,有时过宽,有时又过窄。数概念和实物概念比较起来,是一种更加抽象的概念,因而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掌握数概念比掌握实物概念晚些,也比较难些。20、参考答案:D解析:内容是指每天输入我们大脑中的各种信息,吉尔福特将之归为四类,即图形类、符号类、语义类和行为类信息。操作是指我们对输入头脑中的信息进行各种加工处理,即认知、记忆、评价、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产物是指我们对信息加工后产生的新的信息,包括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和推衍六种形式。21、参考答案:D解析从横断方向抽取不同年龄组进行横向研究,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这同一批被试进行所需次数的重复测查,使之又成为纵向研究,从而使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结合在一起。22、参考答案:C解析:考察知识点是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婴儿期获得信任感;儿童早期获得自主感;学前期获得主动感;学龄期获得勤奋感;青年期获得同一感;成年早期获得亲密感;成年中期获得繁殖感;成年晚期获得完善感。23、参考答案:D解析:考察知识点是幼儿言语发展特点。24、参考答案:C解析:考察知识点是婴儿知觉能力的发展。25、参考答案:B解析:考察知识点是青少年自我发展特点。26、参考答案:B解析:考察知识点是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27、参考答案:C解析:考察知识点学习动机。是当学生尚没有形成自发内在学习动机时,教师从外界给以激励刺激,以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这种奖励是必要和有效的。但是,如果学习活动本身已经使学生感到很有兴趣,此时再给学生奖励不仅显得多此一举,还有可能适得其反。一味奖励会使学生把奖励看成学习的目的,导致学习目标的转移,而只专注于当前的名次和奖赏物。28、参考答案:B解析:考察知识点是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斯金纳区别了两种强化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物;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物。29、参考答案:C解析:考察知识点是奥苏泊尔的学习理论。如果将要学习的新内容仅仅是由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内容的合理组合构成的,因而仅仅能与认知结构中相关内容的一般背景相联系,而不能与认知结构中某些特定的内容构成下位关系(从属关系)或上位关系(总括关系),那么,这时的学习就是并列结合学习。30、参考答案:C解析:考察知识点是教育学的发展过程。《教育心理学》包括三部分内容: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和个体差异。31、参考答案:C解析:考察知识点是学习强化分类。定时距强化即在固定的时间后获得强化(如每周进行的测验;变时强化(不定时强化)指在一定的时间后获得强化但是这个时间是不固定的(如随时测验)。32、参考答案:B解析:考察知识点是实验心理学的实验步骤。33、参考答案:A解析:考察知识点是实验心理学的实验伦理。实验不能对被试造成伤害。34、参考答案:B解析:考察知识点是实验心理学中反应时的种类。选择反应时又称B反应时,就是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多种反应方式中选择符合要求的,并执行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参考答案:C解析:考察知识点是实验心理学中对实验变量的控制。参考答案:A解析:考察知识点是实验心理学中的研究方法。刺激一反应法认为,情绪是联系刺激和反应间的中间环节,通过刺激和反应的联结来推测内部情绪。通过小阿尔波特的实验,华生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和情绪反应,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建立新刺激一反应(SR)联结而形成的。37、参考答案:C解析:考察知识点是心理实验中的变量与控制。38、参考答案:C解析:考察知识点是阈限的测量。调整法,又称平均差误法。39、参考答案:B解析:考察知识点是实验效应。40、参考答案:B解析:考察知识点是反应时实验设计。41、参考答案:C解析:考察知识点是信号检测论。42、参考答案:B解析:考察知识点是记忆类型中的长时记忆。43、参考答案:A解析:考察知识点是实验设计类型。事后回溯设计指研究对象是已发生过的事件,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不需要选择和分配被试。44、参考答案:A解析:考察知识点是常用实验仪器。深度知觉仪是测量深度知觉准确性的仪器。45、参考答案:D解析:考察知识点是实验设计类型。混合设计是一个实验中同时采用两种基本设计的实验设计。它要求一个自变量用一种设计处理,如被试内设计处理,而另外一个自变量则可用不同种类的设计处理,即被试间设计。X为被试间变量,Y为被试内变量,所以此实验设计为混合设计。46、参考答案:A解析:考察知识点是实验设计变量。第一组被试只接受X1水平的处理,第二组只接受X2水平的处理,第三组只接受X3水平的处理,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所以X是组间变量。47、参考答案:C解析:考察知识点是实验设计。本实验设计中共需要三组被试,每组人数要求相等,那么总人数一定要是3的倍数。48、参考答案:B解析:考察知识点是实验设计。因为丫为组内变量,组内变量是指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而同一个或一组被试不可能有两种智力水平,所以Y不能是智力水平。49、参考答案:C解析:考察知识点是正态分布。N>30,属于大样本,可视为渐进正态分布50、参考答案:D解析:考察知识点是标准分数的计算公式。Z分数(标准分)Z=(Xi-X)/51、参考答案:C解析:考察知识点是样本抽样方法。等距抽样要防止周期性偏差,因为它会降低样本的代表性。等距抽样也称为系统抽样机械抽样,它是首先将总体中各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根据样本容量要求确定抽选间隔,然后随机确定起点,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单位的一种抽样方式。如题,周期性规律会使抽出的样本具有某一共同的特征。52、参考答案:C解析:考察知识点是回归方程的的计算。53、参考答案:B解析:考察知识点是参数估计。54、D55、参考答案:D解析:考察知识点是效度。预测效度的效标资料需要过一段时间才可搜集到。用的效标是专业训练的成绩实际工作的表现等。参考答案:D解析:考察知识点是导出分数。由公式,导出分数为70,Z=2,则原始数据为80+2X16=11257、参考答案:A解析:考察知识点是测验编制原则。58、参考答案:C解析:考察知识点是百分等级。59、参考答案:Co解析:考察知识点是样本分布。总体方差已知,样本平均数的均值与总体均值相等,标本平均数的标准差(标准误)为总体的标准差/(N的开平方)。样本均值抽样分布的均值等于总体均值20,标准差等于1参考答案:B解析:考察知识点是概化理论。D研究称作决策研究,是概化理论最具特色的计量分析手段。D研究主要任务是是决策研究,根据样本值估计总体真值,同时指出真值所适用的空间或概括全域,以及相应的精度估计值,并且以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的描述方式探讨信度和效度问题61、参考答案:A解析:考察知识点是测量标准误。测量标准误公式:SE=Sx(1-r2xx)的平方根。信度趋于1时,SE趋于062、参考答案:A解析:考察知识点相关系数。被试团体的同质性越高,测验信度越低,因为多次测验的排名变化大。如果150个被试的水平极为接近,则考试排名很不稳定。63、参考答案:B解析:考察知识点是众数。用众数代表一组数据,可靠性较差,不过,众数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并且求法简便。64、参考答案:D解析:考察知识点是统计图。圆形图即饼图65、参考答案:D解析:在项目反映曲线中,a代表区分度参数或项目区分度(itemdiscrimination)。在数学上,a的值是ICC曲线拐点处的斜率,即斜率的最大值。在这一点上,能力值微小的改变会造成最大的P值(回答正确率)变动。从下图可以看出,项目4斜率的最小,区分度最小,选择D项。66、参考答案:ABC解析:考察知识点是脑的结构。边缘系统是指高等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由古皮层旧皮层演化成的大脑组织以及和这些组织有密切联系的神经结构和核团的总称。67、参考答案:BCD解析:考察知识点是短时记忆的编码。68、参考答案:AB解析:考察知识点是记忆分类。内隐记忆是在个体无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69、参考答案:BCD解析:考察知识点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正常人至少都具有八种智能:语文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70、参考答案:ACD解析:考察知识点是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71、参考答案:BCD解析:考察知识点是学习理论中的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把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和无动机三种类型。外部动机是指人们不是出于对活动本身的兴趣,而是为了获得某种可分离的结果而去从事一项活动的倾向。72、参考答案:ABCD解析:考察知识点是实验技术。行为数据主要是指反应时和正确率,在用ERPfMRI和眼动技术时,均是用E-prime呈现程序,从而记录行为数据。而反应时技术也能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73、参考答案:AD解析:考察知识点是错误记忆。词语遮蔽效应(VerbalOvershadowingEffect)作为错误记忆研究中一个方兴未艾的领域和方向,得到很多心理学家的关注和探讨。它是指,当所需记忆的事件难于用语言来把握时,词语化反而会有损记忆,导致记忆错觉的现象。此现象首先由JWSchooler和TYEngster-Schooler在1990年的研究中加以证实。残图辨认测验偏好判断测验为研究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74、参考答案:ABC解析:考察知识点是李克特式态度量表。AB李克特量表的特点,李克特量表属于等距量表,75、参考答案:ABC解析:方差分析的基本假设。76、【参考答案】液体智力是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等,主要与人的神经生理的结构和功能有关,即主要决定于先天的因素,很少受后天教育因素的影响。许多测验为了文化公平,测的就是液体智力,如瑞文推理测验。发展趋势:先提高后降低。一般在20岁后达到顶峰,30岁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是指已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它是后天习得的,主要由后天教育和经验决定,是经验的结晶。发展趋势: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解析:考察知识点是普通心理学中智力。77、【参考答案】社会助长是指人们在有他人旁观的情况下工作表现比自己单独进行时好的现象。社会助长的产生可能是因为当有他人的存在,会使人们的唤醒水平增强,而这种生理唤醒水平的激进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表现。社会惰化是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做一个总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二者差异:首先,定义指向方向不同:社会助长是因为他人存在表现变好的现象,社会惰化则是因与他人一起被评价时,表现变差的现象。其次,发生情境不同:在社会助长情境中,个体是他人影响的唯一目标,所有的社会影响均指向该个体,当在场的他人增加时,社会影响也增加;而社会惰化现象则发生在团体成员完成团体外他人指定的作业时,每一个个体仅仅是外人影响的目标之一,外人的社会影响会分散到每一个个体身上,随着团体规模的增加,每一个个体感受到的压力随之降低。解析: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78、【参考答案】概念转变就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其过程为:引发认知冲突认知冲突的解决。1982年,Posner等提出了著名的概念转变模型(conceptualchangemodel,简称CCM)对概念转变的条件以及个体的知识经验背景对概念转变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解释。他们认为,一个人原来的概念要发生顺应需要满足四个条件:(1)对现有概念的不满。只有感到自己的某个概念失去了作用,他才可能改变原概念,甚至即使他看到了原来的概念的不足,也会尽力作小的调整。个体面对原来的概念所无法解释的事实(反例),从而引发认知冲突,这可以有效地导致对原有概念的不满。(2)新概念的可理解性(intelligibility)。学习者需懂得新概念的真正含义,而不仅仅是字面的理解,他需要把各片段联系起来,建立整体一致的表征。(3)新概念的合理性(plausibility)。个体需要看到新概念是合理的,而这需要新概念与个体所接受的其它概念信念相互一致,而不是相互冲突,它们可以一起被重新整合。这种一致包括:与自己的认识论信念的一致;与自己其它理论知识或知识的一致;与自己的经验一致;与自己的直觉一致等。个体看到了新概念的合理性,意味着他相信新概念是真实的。(4)新概念的有效性(fruitfulness)。个体应看到新概念对自己的价值,它能解决其它途径所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且能向个体展示出新的可能和方向,具有启发意义。解析:考察知识点是概念转变。79、【参考答案】研究报告是对研究成果的总结报告。一篇完整的心理学研究报告一般包括: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实验设计与研究方法结果分析与讨论结论以及参考文献等。(1)题目,即研究报告的篇名。应该简明扼要,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研究报告所要探讨的问题和研究目的(2)署名,在正式发表或者交流的文章标题下面,包括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所属地区和国家以及邮政编码等个人信息。(3)摘要:对研究报告的高度概括。一般要求作者用150-200个字左右概括出研究报告探讨的主要问题采用的实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被试信息和研究结论等。(4)关键词: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核心概念或属于。一般3—5个。(5)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在查阅资料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文献的研究与阅读,对文献中的研究问题进行分析和综合,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6)实验设计与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被试选择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实验设计(研究变量与无关变量控制)实验过程等方面内容(7)结果分析与讨论:是研究报告的核心部分,包括对实验数据进行初步的整理与描述统计分析进行推论统计分析实验结果的综合讨论等方面内容。(8)结论:在报告最后,研究者需要对研究的结论进行简单的总结。一般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将研究得出的结论分别以陈述的形式进行总结,归结为几个要点,便于读者阅读和分”爹苦。(9)参考文献:将报告中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列出来。解析:考察知识点是心理学研究报告的内容。80、【参考答案】现象:表象是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和客体形象在观念中复现的过程。表象不仅是一个人的映象,而且是一种操作,即心理操作可以以表象的形式进行,即形象思维活动。70年代以来,关于表象的研究迅速发展,其中表象心理旋转就是表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验逻辑:心理旋转是一种想象自我或客体旋转的空间表征动力转换能力,也是一种评定空间智能的重要标尺。或者说,第一,一个物体可以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映像;第二,这个映像还可以进行旋转;第三,映像旋转的速度是相对恒定的。心理学家把这种物体映像旋转的现象叫做心理旋转。Shepard及其同事于20世纪70年代初展开了"心理旋转"的研究。Shepard和Metzler在1971做了一个心理旋转的实验。在这个实验里,用速示器给被试成对的呈现图形,被试的任务是判定这两个图形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每个图形都是由10个小方块连接起来组成的手柄形,看起来是立体的。这些成对的图形有3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两个图形相同而方位不同,其中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在平面上转动了一定角度,被试判定它为“相同”才是正确反应。第二种情况是两个图形相同,但其中一个图形在三维空间中旋转了一定角度,对它的正确反应也是“相同”。第三种情况为两个图形不同,它们是镜象对称的,对它们的正确判定是不同。这三种性质不同的图对随机的混在一起。实验时,每次呈现一个图对,要求被试尽快的作出异同的判定,记录反应时。这个实验得到的结果表明,无论是平面对还是立体对,如果两个图形的形状和方位都相

同,那么被试只需要一秒就能看出它们是相同的;然而当其中一个图形转动了一定角度,出现方位差后,反应时就增加了,反应时随方位差度数的增加而增加,两者成正比。不仅如此,从图中可以看出,平均反应时与方位差有着线性关系,反应时是随着方位差度数的增加以固定速率增加的。总体来看,平面对和立体对的实验结果几乎是一样的。解析:考察知识点是思维中的表象。81、【参考答案】(1)五因素模型属于现代特质理论(2)塔佩斯等用词汇学的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再分析,发现五个相对稳定的,形成了著名的大五因素模型。1989,形成了著名的大五因素模型。1989(3)五因素模型主要包括五种因素,分别是:开放性,反映出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责任心,显示了胜任

外倾性,表现为热情公正条理尽职成就

社交果断活跃冒险自律谨慎克制等特质;开放性,反映出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责任心,显示了胜任

外倾性,表现为热情公正条理尽职成就

社交果断活跃冒险自律谨慎克制等特质;乐观等特质;宜人性,反映出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4)人格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一个方过面,是指个体自出生经成年到老年的整个生命全过程中人格特征形成和表现的过程。人格发展包括稳定和变化两个方面,而人格稳定和变化都有很多形式。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二是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排除其发展和变化。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人格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指较为持久的一再出现的定型的东西。人格变化有两种情况。第一,人格特征随着年龄增长,其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第二,对个人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和机体因素,如移民严重疾病等,都有可能造成人格的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