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第四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中有写王熙凤的一首诗: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写王熙凤的诗《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中有写王熙凤的一首诗:写王熙(1)这首判词诗用了拆字,看看可以合成几个什么字。(2)这首判词诗的大意应怎样理解?答案(1)“凡鸟”合为繁体的“凤”,“二令”合为“冷”,“人木”合为“休”。(2)王熙凤进入贾府已是贾府开始没落之时,大家只知道爱慕她的才干,没想到丈夫贾琏对她开始是听从(一从),继而是冷落(二令),最后是休弃(三人木),她哭丧着返回金陵的结局就更悲哀了。(1)这首判词诗用了拆字,看看可以合成几个什么字。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表达技巧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在这里我们重点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加以讲解。温馨提示:关于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请参考《知识清单》中“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分析评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对比、设问、反问、互文、双关、顶真等。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部分,即辨认修辞格和阐释表达效果。常见的需要熟练掌握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对比等。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的作用说说而已。考点一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修辞手法。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它的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近王铚①山雪银屏晓,溪梅玉镜春。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索莫②贫游世,龙钟老迫身。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修辞手法。一【注】
①王铚:曾为枢密院编修官,因忤奸相秦桧意,遭到贬斥。②索莫:孤寂沮丧的样子。第一联写“山”和“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加以分析。【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首联写“山”和“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包裹着积雪的山峦像一道银色的屏风;清澄的溪水像一面白玉的镜子。形象地展示出一幅春日将临的明丽画面。【注】①王铚:曾为枢密院编修官,因忤奸相秦桧意,遭到贬斥。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拟人是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它使描绘的事物更形象,表意更丰富,表达的情感更感人。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彼物来写,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而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2.(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
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拟人是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它使描【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赏析诗句的表达技巧,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使用的手法,二是这种手法的具体作用。“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是说卷帘把春愁放出屋外;本来“愁”是无形无色的,但用“放”“去”等动词,使用了比拟的手法,把“愁”化无形为有形,使得诗句更加形象化。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点明修辞)春愁乃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像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化无形为有形,(阐释运用)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写出了词人在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后,心情为之一畅的感觉。(分析效果)【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夸张。夸张的作用是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感皇恩·出京门有感李俊民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惆怅天涯又离别。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据鞍归去也,情凄切!一日三秋,寸肠千结。敢向青天问明月。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愿人长似,月圆时节。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一日三秋,寸肠千结”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了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离愁之重、思念之苦以及与在京亲友们的情谊之深的思想感情。“一日三秋,寸肠千结”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借代指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或借事物的局部(或特征)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运用可以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4.(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注】《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借代指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或借事物的局部(或【注】
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韦诗第一句“皎如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赵诗第一句中“侵残烛”的应是“月”,此句以“晕”替代。赏析修辞手法时要结合诗歌表达的作者的感情,而这两句运用修辞手法的效果,则需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双关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等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含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双关可使诗歌的内蕴丰厚,余味深长。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诗中第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关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等条件,有意使答案运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晴”谐音“情”,有表示情意绵绵之意。作者采用了传统的谐音双关隐语巧妙表露姑娘的情思,饶有情趣,富有江南民歌的特色。对比是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语句的表现力。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人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封建贵族“朱门酒肉臭”的奢华生活和穷苦百姓“路有冻死骨”的悲惨命运对比得更加鲜明突出,形象地揭露出当时社会的悲惨丑恶状况。答案运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晴”谐音“情”,有表示情意6.(2013·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注】
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6.(2013·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九日和“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能力。题干已经明确指出表达技巧为对比,所以回答中应该明确指出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再结合“妙处”,回答对抒发作者情感的好处。抓住“久”“偶”表明时间的对比,抓住“佳节”“愁”读出隐含的佳节本应该是高兴的情感,而和现实情感对比;抓住“偶”,表明偶尔坦露心迹,隐含壮志长期隐藏在心中而难酬的苦闷。“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答案妙在用三层对比(点明修辞)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阐释运用)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分析效果)答案妙在用三层对比(点明修辞)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进行鉴赏。因为诗歌以写景抒情为主,故要特别关注描写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描写包括“白描”
“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观察描写角度的变化”等。抒情包括“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考点二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抒情是古诗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一、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就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抒情是古诗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最重要的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首诗最后两句怎样抒情的,请加以鉴赏。【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既表现了作者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这首诗最后两句怎样二、间接抒情在分开讲解之前,须明确以下三点:①借景抒情、寓(融)情于景和情景交融它们并无本质的区分,差别极为细微,所以有些答案,常将“寓(融)情于景”和“情景交融”并列。在实际考试中“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是等同的,为保险起见,考生可将“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一块点出。②“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a.前者用于写景诗中,后者多用于咏物诗中。b.前者的“景”一般由多个物象构成,后者一般只有一个物象,它是靠一个物象的众多方面构成“景象”。c.前者的近义语是“情景交融”,后者的近义语是“借物咏怀”,甚至是“象征”。二、间接抒情在分开讲解之前,须明确以下三点:③其他如问及情与景的关系,可回答寓(融)情于景、借景生情、融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情写乐景、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等。(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和情景交融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渔家傲朱服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城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③其他(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和情景交融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词上阕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的。【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上阕借景抒情。写暮春时节,纤风细雨,烟笼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映在杨柳的青烟绿雾中;水流花落,春光将尽,惹人愁思,借湿花恋树寄寓人的恋春惜春,表现了诗人的感伤情绪。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词上阕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的。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注】
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山解析“怎样借景抒情”要求考生通过情景之间的相似性来分析词人在诗歌中表达的丰富而生动的情感。考生首先要理清作者的写景顺序和角度,如本词上片由听觉到视觉,由远及近。考生就可以感知到作者是因声而望景,由景再生情。其次是情景之间的相似性,如水阔云低暗示了心情的黯淡,燕子远去和人千里又极为相似,落落的梨花又恰是孤寂无依的词人的真实写照。答案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解析“怎样借景抒情”要求考生通过情景之间的相似性来分析词人(二)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所托之物:诗人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例如清代诗人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二)托物言志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然挺立。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试分析一下这首词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词虽是咏梅,但目的并不在此,而是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节操。因此解答此题时,一方面要先答出手法,另一方面要具体分析。答案托物言志。词人借不与群芳争春,虽然“成泥”“作尘”而芳香如故的梅花来表达自己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试分析一下这首词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的方式一般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白描等。一、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动写静,二是以静写动。动静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动态和静态相互结合,相互映衬。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以动衬静是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雨后池上试从“静”与“动二、虚实结合“实”指的是眼前的、现实的景、物、人、事;“虚”指的是不在眼前的景、物、人、事,不是事实,为心中所想,梦中所见。虚和实之间或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或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中心。“实写”: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写”:(1)写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2)写已逝之境。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二、虚实结合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姜夔的《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春风十里”,实景是“尽荠麦青青”,通过描写昔盛更显出今衰。(3)写想象的未来之境。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之景。“虚实相生”或“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茶瓶儿李元膺去年相逢深院宇,海棠下、曾歌《金缕》①。歌罢花如雨。翠罗衫上,点点红无数。今岁重寻携手处,空物是人非春暮。回首青门②路。乱红飞絮,相逐东风去。【注】
①《金缕》即《金缕衣》,是一首曲调柔媚的歌曲。②青门:古长安城门名。请从虚实的角度对全词进行赏析。【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茶瓶儿去年相逢深院宇,海解析实写就是直接描述事实,正面表现人物,它可以给文章增添现实感和逼真感;虚写则是通过感受、想象、回忆、对比、映衬等手法间接渲染,侧面暗示。它的作用是可以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使文章更具含蓄之美。实写和虚写常常组合使用,相互补充,效果更佳,人们称之为“虚实结合”“虚实相间”或“虚实相生”。答案
①上片是虚写。写去年此时在深幽清寂的庭院中,词人遇到了女子,女子在花下浅吟低唱,与海棠花融为一体,美丽非凡。②下片是实写。词人写眼前景物,感叹物是人非,回看通向都城的大道,红英乱落,飞絮满天,像是要追寻着东风远去。③本词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昔日情人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逝去的叹惋。解析实写就是直接描述事实,正面表现人物,它可以给文章增添现三、点面结合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面结合的形式多样,可以是虚面上的实点,也可以是动面上的静点。鉴赏点面结合时,应当明确哪些是点,哪些是面。三、点面结合7.(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阮郎归西湖春暮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注】
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阮郎解析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暮春之景”。因此,应从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人的写景之句。“面”即是对晚春季节西湖景色的整体描绘,“点”又是词人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描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描写。答案“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描写了苏堤的暮春之景。解析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暮春之四、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看似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诗人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首诗歌,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等作用。如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借助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临发又开封”这一行动细节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四、细节描写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咏岩桂朱熹露浥黄金蕊,风生碧玉枝。千林向摇落,此树独华滋。木末①难同调,篱边②不并时。攀援香满袖,叹息共心期。【注】
①木末:指荷花。②篱边:指菊花。试简要赏析诗中“攀援”“叹息”两个细节描写的作用。【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咏岩桂【注】①木末:指解析诗题“咏岩桂”表明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对岩桂的赞美,表达自己对崇高人格的追求。两个细节描写,意在表明诗人对岩桂的仰慕和赞美,故而攀援、叹息。指出细节描写对表达感情的作用即可。答案诗人因仰慕,故而“攀援”;“叹息”起于赞美之情,进而渴望与之成为知己。这两个细节暗示了诗人孤傲高洁的情怀和对崇高人格的追求。解析诗题“咏岩桂”表明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对岩桂的赞美,五、正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多用于人物的刻画,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如形容女子容貌美,“明眸皓齿、貌若天仙”即为正面描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则为侧面描写。五、正侧面描写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暮春山间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诗歌从侧面描写桃花。“濯手惟闻涧水香”,由“涧水香”写出了桃花之香。答案没有直接描写桃花形态,而是借涧水暗写桃花之香。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六、白描白描主要用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如实地勾勒出描写对象的情态面貌,具有传神和突出主体的作用。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六、白描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采莲曲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词张潮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采莲曲两首诗在写人的手答案相同: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烘托”也可写成“衬托”;或“景物描写为人物出场作铺垫”。)不同:白诗后两句采用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勾画人物形象,而张诗后两句采用了白描手法。答案相同: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烘托
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表现手法可以理解为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重点考查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衬托、象征、渲染、用典等。考点三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衬托又称“映衬”“陪衬”,就是利用其他一些近似或对立的事物当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的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此处用桃花潭水之深正衬汪伦对我的情谊之深。衬托与对比不同,衬托要分出主次,对比是两者分量相当,相得益彰。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表现手法可以理解为艺术1.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醉落魄·咏鹰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
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醉落魄·咏鹰寒山几堵①,答案运用了衬托手法。这首词上片并非全部直接写鹰,而是写寒山、大地、秋空,为鹰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场所。显然作者在这里用了衬托的手法,以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衬托鹰勇猛无畏、志存高远的形象。答案运用了衬托手法。这首词上片并非全部直接写鹰,而是写寒山象征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托物言志,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的表现手法。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石灰只是个象征体,目的是写人的志趣情操,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石灰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象征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象征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托物言志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运用象征手法,以云水的逍遥自在象征诗人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白云泉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渲染是用景物、环境或人物的行动、心理进行突出的多方面的形容、描绘或烘托,以营造某种气氛,表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增强艺术感染力的表现手法,对景物环境多作正面的着力描写。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即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渲染了春涧的寂静。渲染是用景物、环境或人物的行动、心理进行突出的多方面的形容、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青玉案贺铸①凌波②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③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注】
①贺铸:为人耿直,才兼文武,可惜官职低微。此词作于作者晚年退居苏州时。②凌波:形容女子轻盈的步态。③蘅皋:长满杜蘅的沼泽地。“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青玉案凌波②不过横塘路,解析上片是说作者路遇美人却无缘相邀的怅惘、失望之情。接下来,作者自然产生联想,推测美人的大好青春年华是与谁共度的呢?这么漂亮的美人一定居住在一个临水的幽美之处,那里有香艳的闺房、精美的花园,以及人们无法知晓的生活。下片承上片词意,遥想美人独处幽闺的怅惘情怀。伫立良久,直到黄昏慢慢地来临了,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惊回现实。不由悲从中来,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词句。结句的“闲愁”,正是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缥缥缈缈,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以比拟。解析上片是说作者路遇美人却无缘相邀的怅惘、失望之情。接下来答案这里运用了渲染的手法,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答案这里运用了渲染的手法,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用典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特色之一,分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语典指引用或化用前人诗文名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即运用了冯唐的典故。用典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特色之一,分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是借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古风(其十五)李白燕昭延郭隗①,遂筑黄金台。剧辛②方赵至,邹衍③复齐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注】
①燕昭,即燕昭王;郭隗,劝说燕昭王求士。②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③邹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古风(其十五)【注】①这首诗开头四句运用燕昭王招贤纳士的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开头四句引用战国时燕昭王求贤的典故。燕昭王以重礼招纳天下贤才,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来到燕国。在这里,李白的用意是借典故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对待天下贤才的态度,与下文描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处境形成对比。答案
①以燕昭王招贤纳士的典故引出诗歌话题,引出下文对现实中人才际遇的描写。②与下文描写的现实中人才的遭际构成对比,突出诗人不被重用、怀才不遇的处境。③赞许燕昭王招贤纳士之举,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这首诗开头四句运用燕昭王招贤纳士的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诗词的篇章结构即诗词的行文脉络以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具体的构思技巧主要指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以小见大、照应、抑扬等。考点四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诗言志,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方式,是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这种构思立意追求的是“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诗词的篇章结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甲午江行【注】毛珝百川无敌大江流,不与人间说旧仇。残垒自缘他国废,诸公空负百年忧。边寒战马全装铁,波澜征船半起楼。一举尽收关洛旧,不知消得几分愁?【注】
宋理宗端平元年春,宋将孟琪会同蒙古兵攻入蔡州,金国灭亡。六月理宗下诏要收复三京,振奋军民斗志,重新燃起北定中原的希望,这首诗就写于此时。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甲午江行【注】【注】宋诗歌最后一联的作用是什么?【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构思行文艺术。联系全诗看,首联表达了北宋被金国灭亡的悲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收复中原的壮志。颔联写江边的营垒由于听命敌国撤除,几代朝臣,白白地受了百年的忧愁,含有讽刺朝廷的意思,也有劝勉朝廷的意蕴。最后两联表达的则是作者的豪情及对胜利的憧憬,战马已装铁、征船半起楼、一举尽收、消愁等词句表达得很充分。由此看来,诗歌的最后一联是卒章显志。答案卒章显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歌主旨:一举收复中原,还我河山。强调宋朝的深仇大恨,激励出征将士的斗志。诗歌最后一联的作用是什么?以景结情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2.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以景结情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简析这首清词结尾两句的表现手法。【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分析“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句的语言特色,即诗句使用的修辞、诗句中景物的关系等,然后还要结合诗句的主旨和情感进行分析。答案
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即以景结情。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简析这首清词结尾两句的表现手法。以小见大指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大酺【注】杜审言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地久属年丰。【注】
大酺:指的是百姓聚集在一起饮宴。古时国家有“吉庆”事,允许百姓聚饮。以小见大指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3王夫之称赞此诗的第三联妙在“以小景传大景之神”,请你说说这两句诗是如何传神的。【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诗第三联中“柳叶”一句,透过片片树叶来显示春色,柳芽舒展是小景,从小景细致、具体的描写中透露了春的消息,写出了春回大地的大景象,从而用春回大地这个大景象暗寓了皇恩浩荡如春风这个大主题。答案颈联借景抒情。梅花飘落,柳叶新发,正是乍暖还寒的初春季节。皑皑“白雪”,阵阵冷香,青青柔条,丝丝暖意,形成一派春回大地的景象。春,即使万象更新又给人以希望。柳遇好风,比喻民逢明君,暗寓了皇恩浩荡如春风。王夫之称赞此诗的第三联妙在“以小景传大景之神”,请你说说这两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能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可分为首尾照应、扣题照应、伏笔照应三类。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舟中晓望孟浩然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能使结这首诗首尾呼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结构技巧。题干中说“首尾呼应”,因此分析的重点是结合律诗的特点阐释诗歌是如何首尾呼应的。答案首联开篇就点出“望”字,紧扣诗题,且表现了诗人急于到达目的地的急切心情,是全篇的精神之所在。尾联写诗人坐在船上看见朝霞映红的天际,是那样璀璨美丽,于是想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吧。“坐看”照应“望”字和次句中的“遥”字,“霞色晓”与诗题中的“晓”相呼应,表明是在一个早晨,而所表达的都是诗人急切的心情。因此说,全诗首尾呼应,结构圆合。这首诗首尾呼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抑扬是对要褒扬的人或物先写其不足,对要贬损的人或物先写其长处。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无论哪种表现形式,都是为了突出后者,强调后者。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注】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注】
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抑扬是对要褒扬的人或物先写其不足,对要贬损的人或物先写其长处上片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片写“道是天公果惜花”,二者是怎样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首先分析诗句,先写花的可爱,用“道是天公不惜花”衬起,然后再说出花的“百种千般巧”,丰富了全词的意蕴,突出了作者创作本词的寓意,很耐人寻味。接着写花被“雨洗风吹了”的惋惜之情。用“道是天公果惜花”来表现作者的不满之情。前句的“道是”句是扬,后句的“道是”句是抑,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任凭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上片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片写“道是天公果惜花”,二者是怎答案欲抑先扬。上片“道是”是扬,下片“道是”是抑,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以婉约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答案欲抑先扬。上片“道是”是扬,下片“道是”是抑,欲抑先扬第四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第四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中有写王熙凤的一首诗: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写王熙凤的诗《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中有写王熙凤的一首诗:写王熙(1)这首判词诗用了拆字,看看可以合成几个什么字。(2)这首判词诗的大意应怎样理解?答案(1)“凡鸟”合为繁体的“凤”,“二令”合为“冷”,“人木”合为“休”。(2)王熙凤进入贾府已是贾府开始没落之时,大家只知道爱慕她的才干,没想到丈夫贾琏对她开始是听从(一从),继而是冷落(二令),最后是休弃(三人木),她哭丧着返回金陵的结局就更悲哀了。(1)这首判词诗用了拆字,看看可以合成几个什么字。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表达技巧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在这里我们重点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加以讲解。温馨提示:关于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请参考《知识清单》中“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分析评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对比、设问、反问、互文、双关、顶真等。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部分,即辨认修辞格和阐释表达效果。常见的需要熟练掌握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对比等。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的作用说说而已。考点一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修辞手法。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它的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近王铚①山雪银屏晓,溪梅玉镜春。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索莫②贫游世,龙钟老迫身。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修辞手法。一【注】
①王铚:曾为枢密院编修官,因忤奸相秦桧意,遭到贬斥。②索莫:孤寂沮丧的样子。第一联写“山”和“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加以分析。【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首联写“山”和“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包裹着积雪的山峦像一道银色的屏风;清澄的溪水像一面白玉的镜子。形象地展示出一幅春日将临的明丽画面。【注】①王铚:曾为枢密院编修官,因忤奸相秦桧意,遭到贬斥。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拟人是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它使描绘的事物更形象,表意更丰富,表达的情感更感人。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彼物来写,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而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2.(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
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拟人是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它使描【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赏析诗句的表达技巧,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使用的手法,二是这种手法的具体作用。“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是说卷帘把春愁放出屋外;本来“愁”是无形无色的,但用“放”“去”等动词,使用了比拟的手法,把“愁”化无形为有形,使得诗句更加形象化。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点明修辞)春愁乃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像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化无形为有形,(阐释运用)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写出了词人在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后,心情为之一畅的感觉。(分析效果)【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夸张。夸张的作用是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感皇恩·出京门有感李俊民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惆怅天涯又离别。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据鞍归去也,情凄切!一日三秋,寸肠千结。敢向青天问明月。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愿人长似,月圆时节。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一日三秋,寸肠千结”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了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离愁之重、思念之苦以及与在京亲友们的情谊之深的思想感情。“一日三秋,寸肠千结”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借代指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或借事物的局部(或特征)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运用可以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4.(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注】《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借代指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或借事物的局部(或【注】
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韦诗第一句“皎如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赵诗第一句中“侵残烛”的应是“月”,此句以“晕”替代。赏析修辞手法时要结合诗歌表达的作者的感情,而这两句运用修辞手法的效果,则需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双关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等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含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双关可使诗歌的内蕴丰厚,余味深长。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诗中第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关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等条件,有意使答案运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晴”谐音“情”,有表示情意绵绵之意。作者采用了传统的谐音双关隐语巧妙表露姑娘的情思,饶有情趣,富有江南民歌的特色。对比是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语句的表现力。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人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封建贵族“朱门酒肉臭”的奢华生活和穷苦百姓“路有冻死骨”的悲惨命运对比得更加鲜明突出,形象地揭露出当时社会的悲惨丑恶状况。答案运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晴”谐音“情”,有表示情意6.(2013·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注】
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6.(2013·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九日和“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能力。题干已经明确指出表达技巧为对比,所以回答中应该明确指出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再结合“妙处”,回答对抒发作者情感的好处。抓住“久”“偶”表明时间的对比,抓住“佳节”“愁”读出隐含的佳节本应该是高兴的情感,而和现实情感对比;抓住“偶”,表明偶尔坦露心迹,隐含壮志长期隐藏在心中而难酬的苦闷。“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答案妙在用三层对比(点明修辞)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阐释运用)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分析效果)答案妙在用三层对比(点明修辞)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进行鉴赏。因为诗歌以写景抒情为主,故要特别关注描写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描写包括“白描”
“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观察描写角度的变化”等。抒情包括“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考点二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抒情是古诗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一、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就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抒情是古诗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最重要的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首诗最后两句怎样抒情的,请加以鉴赏。【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既表现了作者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这首诗最后两句怎样二、间接抒情在分开讲解之前,须明确以下三点:①借景抒情、寓(融)情于景和情景交融它们并无本质的区分,差别极为细微,所以有些答案,常将“寓(融)情于景”和“情景交融”并列。在实际考试中“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是等同的,为保险起见,考生可将“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一块点出。②“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a.前者用于写景诗中,后者多用于咏物诗中。b.前者的“景”一般由多个物象构成,后者一般只有一个物象,它是靠一个物象的众多方面构成“景象”。c.前者的近义语是“情景交融”,后者的近义语是“借物咏怀”,甚至是“象征”。二、间接抒情在分开讲解之前,须明确以下三点:③其他如问及情与景的关系,可回答寓(融)情于景、借景生情、融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情写乐景、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等。(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和情景交融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渔家傲朱服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城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③其他(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和情景交融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词上阕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的。【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上阕借景抒情。写暮春时节,纤风细雨,烟笼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映在杨柳的青烟绿雾中;水流花落,春光将尽,惹人愁思,借湿花恋树寄寓人的恋春惜春,表现了诗人的感伤情绪。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词上阕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的。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注】
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山解析“怎样借景抒情”要求考生通过情景之间的相似性来分析词人在诗歌中表达的丰富而生动的情感。考生首先要理清作者的写景顺序和角度,如本词上片由听觉到视觉,由远及近。考生就可以感知到作者是因声而望景,由景再生情。其次是情景之间的相似性,如水阔云低暗示了心情的黯淡,燕子远去和人千里又极为相似,落落的梨花又恰是孤寂无依的词人的真实写照。答案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解析“怎样借景抒情”要求考生通过情景之间的相似性来分析词人(二)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所托之物:诗人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例如清代诗人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二)托物言志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然挺立。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试分析一下这首词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词虽是咏梅,但目的并不在此,而是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节操。因此解答此题时,一方面要先答出手法,另一方面要具体分析。答案托物言志。词人借不与群芳争春,虽然“成泥”“作尘”而芳香如故的梅花来表达自己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试分析一下这首词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的方式一般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白描等。一、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动写静,二是以静写动。动静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动态和静态相互结合,相互映衬。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以动衬静是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雨后池上试从“静”与“动二、虚实结合“实”指的是眼前的、现实的景、物、人、事;“虚”指的是不在眼前的景、物、人、事,不是事实,为心中所想,梦中所见。虚和实之间或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或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中心。“实写”: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写”:(1)写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2)写已逝之境。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二、虚实结合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姜夔的《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春风十里”,实景是“尽荠麦青青”,通过描写昔盛更显出今衰。(3)写想象的未来之境。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之景。“虚实相生”或“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茶瓶儿李元膺去年相逢深院宇,海棠下、曾歌《金缕》①。歌罢花如雨。翠罗衫上,点点红无数。今岁重寻携手处,空物是人非春暮。回首青门②路。乱红飞絮,相逐东风去。【注】
①《金缕》即《金缕衣》,是一首曲调柔媚的歌曲。②青门:古长安城门名。请从虚实的角度对全词进行赏析。【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茶瓶儿去年相逢深院宇,海解析实写就是直接描述事实,正面表现人物,它可以给文章增添现实感和逼真感;虚写则是通过感受、想象、回忆、对比、映衬等手法间接渲染,侧面暗示。它的作用是可以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使文章更具含蓄之美。实写和虚写常常组合使用,相互补充,效果更佳,人们称之为“虚实结合”“虚实相间”或“虚实相生”。答案
①上片是虚写。写去年此时在深幽清寂的庭院中,词人遇到了女子,女子在花下浅吟低唱,与海棠花融为一体,美丽非凡。②下片是实写。词人写眼前景物,感叹物是人非,回看通向都城的大道,红英乱落,飞絮满天,像是要追寻着东风远去。③本词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昔日情人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逝去的叹惋。解析实写就是直接描述事实,正面表现人物,它可以给文章增添现三、点面结合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面结合的形式多样,可以是虚面上的实点,也可以是动面上的静点。鉴赏点面结合时,应当明确哪些是点,哪些是面。三、点面结合7.(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阮郎归西湖春暮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注】
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阮郎解析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暮春之景”。因此,应从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人的写景之句。“面”即是对晚春季节西湖景色的整体描绘,“点”又是词人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描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描写。答案“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描写了苏堤的暮春之景。解析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暮春之四、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看似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诗人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首诗歌,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等作用。如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寿司店策划》课件
- 《种苗档案建设》课件
- 二次函数复习课件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清远市四校联考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 单位管理制度集粹汇编职员管理十篇
- 《危险管理与保险》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汇编大合集职工管理十篇
- 三年级数学欣赏与设计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大全【人事管理篇】十篇
- 《孔径孔容计算》课件
- 连退生产过程操作优化-质量预报监测及诊断
- 梅毒专题知识培训
- 小说阅读抓住矛盾冲突参考资料课件
- 简约企业报刊报纸设计排版word模板
-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登记表
- 大班科学活动 有害的噪音
- 建筑施工成品保护措施
- 鱼骨图PPT模板精品教案0002
- 冠状动脉造影基本知识-
- 油墨组成和分类
- DB37T 5175-2021 建筑与市政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