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洛阳市重点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洛阳市重点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洛阳市重点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洛阳市重点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洛阳市重点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单倍体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倍体育种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B.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芽的种子C.单倍体育种的优势之一在于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单倍体育种得到的植株属于单倍体2.机体缺氧时缺氧诱导因子(HIF)聚集到细胞核中激活靶基因特定的DNA片段(HRE),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合成。EPO是一种糖蛋白质激素,可作用于骨髓造血组织,促进红细胞生成改善缺氧。氧含量的增加促进HIF解体,以减少EPO的合成,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EPO合成场所是细胞核B.缺氧时,EPO在HIF的作用下转变成了血红蛋白C.氧气充足时,HIF被解体以减少EPO的合成,这属于负反馈调节D.EPO作用的靶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数量增加可以改善缺氧情况3.乳酸菌与酵母菌细胞相比较,二者在结构和代谢上的共同点不包括()A.细胞内存在着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反应B.细胞内存在两种核酸并以DNA为遗传物质C.蛋白质的加工发生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D.细胞质基质中存在多种酶,能发生多种化学反应4.半乳糖凝集素3(Gal3)是某种吞噬细胞合成分泌的糖蛋白,可与胰岛素竞争结合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研究发现,某些患糖尿病的实验小鼠血浆中Gal3水平过高。据此推测,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吞噬细胞分泌Gal3时需载体蛋白协助并消耗ATPB.Gal3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C.该实验小鼠胰岛B细胞不能正常合成分泌胰岛素D.抑制Gal3基因表达能缓解该实验小鼠的糖尿病症状5.某地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约有19%携带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性基因A。大量使用有机磷类杀虫剂,假设该种群中非抗性个体全都死亡,存活个体繁殖一代后,抗性个体所占的比例约为()A.280/361 B.9/19 C.10/19 D.81/3616.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说法正确的是A.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B.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C.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D.II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2019年12月以来,武汉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除南极洲以外的其它六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疫情。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种新冠病毒与HIV一样都是单链RNA病毒。两种病毒在宿主细胞内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在翻译时,因____________(填结构)移动得到一类多聚蛋白,多聚蛋白均需要在一种由病毒自己编码的蛋白酶催化下被剪切成单个蛋白,才能发挥作用。有专家曾推荐两种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用于治疗这种新冠肺炎,从原理上看两种药物都是通过与病毒自己编码的蛋白酶结合而使这种蛋白酶失效。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来看,两种药物都通过改变病毒这种蛋白酶的____________,使蛋白酶失去它的功能,从而抑制病毒的繁殖;从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来看,两种药物都通过干扰子代病毒的____________(填“注入”或“合成”或“组装”)而不能形成子代病毒。另外,有人用新冠肺炎康复者经过严格病毒灭活等处理过的____________治疗重症患者取得明显效果。(2)这种新冠病毒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与健康,研制并接种新冠肺炎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最有效措施。假如某医疗研究小组已研制出某种新冠病毒疫苗,但不知道该疫苗的免疫效应如何,请利用若干只健康小鼠等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探究该疫苗对小鼠的免疫效应。要求简要写出:①实验思路____________。②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要求对照实验包括实验组甲和对照组乙两个组)8.(10分)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保护环境,国家提倡建立生态农场,以达到获得最大生物产量和维护生态平衡相统一。回答下列有关知识:(l)生态农场中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如果在山地建设生态农场,需要种植林木时,种植混交林比种植单一林好,因为这样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填“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或“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原因是________。(3)生态农场要定期除草,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有很大的好处,是因为这样可以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_______,同时比使用除草剂好,因为________。(4)“桑基鱼塘”就是一种生态农场的雏形,有同学认为“鱼塘泥肥桑”的道理是鱼塘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以被桑树直接吸收利用,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_________,请简述理由_________。9.(10分)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乙病遗传特点有____________。(2)Ⅱ-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____________。(3)Ⅱ-2有____________种基因型,Ⅲ一8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可能(4)若Ⅲ一4与Ⅲ一5结婚,生育一患甲、乙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生育只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生育不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10.(10分)某富养化河流的生态修复结构如下图1,图2中箭头及序号表示河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和过程,箭头旁的数值是同化量或迁入量(106cal.m-1.a-1)(1)图1利用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这一成分,降解有机污染物。河底通入空气,有利于____________类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该生态系统污染修复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加,营养结构日趋复杂,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演替。(2)分析图2,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106cal.m-1.a-1。鱼类→食鱼鸟类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鱼类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箭头____________中(请在②③④⑤⑥⑦⑧⑨中选择)。11.(15分)玉米叶肉细胞中有一种酶,可通过一系列反应将CO2“泵”入维管束鞘细胞,使维管束鞘细胞积累较高浓度的CO2,保证卡尔文循环顺利进行,这种酶被形象地称为“CO2泵”。图1表示玉米CO2同化途径,图2表示进行自然种植的大棚和人工一次性施加CO2后的大棚内玉米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卡尔文循环离不开光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当环境中光照增强,温度过高时,玉米光合作用速率不会明显下降甚至可能会提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图2可知,15时以后限制玉米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17时与15时相比,自然种植大棚内玉米植株C5的合成速率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由图2中两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人工施加CO2的最佳时间是_______时左右,两个大棚同时通风的时间是______时左右。(3)已知水稻没有“CO2泵”这种机制,但随着胞间CO2浓度的升高,玉米的光合速率不再变化,而水稻的光合速率可以逐渐上升。请从暗反应中酶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

A、单倍体育种的原料是染色体变异,A错误;B、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产生的幼苗,B错误;CD、单倍体育种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还需经过秋水仙素诱导加倍后才能获得该新品种,单倍体育种的优势之一在于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正确,D错误。故选C。2、C【解析】

1.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详解】A、题意显示EPO是糖蛋白质激素,故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错误;B、缺氧时,(HIF)聚集到细胞核中激活靶基因特定的DNA片段(HRE),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合成EPO,EPO作用于骨髓造血组织,促进红细胞生成改善缺氧,并非是EPO在HIF的作用下转变成了血红蛋白,B错误;C、氧气充足时,HIF被解体以减少EPO的合成,从而维持了血液中红细胞数目的稳定,该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D、结合题意可知,EPO作为一种激素,其作用的靶细胞是骨髓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红细胞,使红细胞数量增加,改善缺氧情况,D错误。故选C。3、C【解析】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类

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一般1~10um)较大(1~100um)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壁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增殖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共性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详解】A、乳酸菌和酵母菌细胞中都有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反应,A错误;B、乳酸菌和酵母菌都DNA和RNA两种核酸,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C、乳酸菌是原核细胞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正确;D、乳酸菌和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都存在多种酶,能发生多种化学反应,D错误。故选C。4、D【解析】

A、Gal3的本质是糖蛋白,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不需要载体的协助,A错误;

B、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Gal3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则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B错误;

C、该实验小鼠胰岛B细胞可以正常合成分泌胰岛素,只是不能正常的与受体结合,从而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C错误;

D、抑制Gal3基因表达,则不能Gal3合成与分泌,胰岛素可以与受体正常结合,从而能缓解该实验小鼠的糖尿病症状,D正确。

故选D。

5、A【解析】

基因频率是种群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占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比例;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详解】种群中有19%的个体携带对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性基因A,则群体中隐性个体(aa)占81%,A基因的频率为0.1,a基因的频率为0.9,AA个体占1%,Aa个体占18%。当群体中的非抗性个体全部死亡后,A基因频率变为10/19,a基因频率变为9/19,繁殖一代后,aa个体占81/361,Aa和AA个体占280/361,A正确,故选A。6、C【解析】

A、d处有神经节故e是感受器,刺激b能引起肌肉收缩,但不属于反射,A错误;B、兴奋在c处传递需要经过突触,有信号的转变比在b神经纤维上的速度慢些,B错误;C、在反射弧中因为有突触的存在,兴奋传递方向是单向的,C正确;D、II处发生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到电信号,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核糖体空间结构装配(组装)血浆(或血清、抗体)思路:将若干只健康小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实验组)注射适量的某种新冠病毒疫苗,乙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的不含疫苗的接种物,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小鼠;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的抗体浓度(或者一段时间后两组小鼠再分别接种一定量的新冠病毒,观察两组小鼠的发病率、死亡率),并作好记录。

参考答案一:若甲组(实验组)小鼠体内抗体浓度明显高于乙组(对照组),则说明该疫苗免疫效应较好;若两组小鼠抗体浓度差异不明显,则说明该疫苗免疫效应不好。

参考答案二:若甲组(实验组)小鼠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低于乙组(对照组),则说明该疫苗免疫效应较好;若两组小鼠发病率、死亡率差异不明显,则说明该疫苗免疫效应不好。【解析】

翻译时核糖体沿mRNA移动,读取密码子合成蛋白质;根据题目信息可以推测,两种药物的作用原理是通过与酶结合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去其功能从而抑制病毒繁殖,阻断子代病毒的“组装”过程而不能形成子代病毒。【详解】(1)翻译时核糖体沿mRNA移动,读取密码子合成蛋白质;根据题目信息,两种药物发挥作用的原理都是通过与病毒自己编码的蛋白酶结合而使这种蛋白酶失效。因此可推测,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来看,两种药物都通过改变病毒这种蛋白酶的空间结构,使蛋白酶失去它的功能,从而抑制病毒的繁殖;病毒的多聚蛋白已经合成,两种药物都通过干扰病毒多聚蛋白形成单个蛋白的酶切过程阻止其发挥作用,因此从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来看,两种药物都是通过干扰子代病毒的“组装”过程而不能形成子代病毒。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清(血浆)中存在针对该病毒的抗体,因此可用新冠肺炎康复者经过严格病毒灭活等处理过的血浆(或血清、抗体)治疗重症患者。(2)根据实验目的及对照实验设置的具体要求,可确定该实验的大致实验思路:将若干只健康小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实验组)注射适量的某种新冠病毒疫苗,乙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的不含疫苗的接种物,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小鼠;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的抗体浓度(或者一段时间后两组小鼠再分别接种一定量的新冠病毒,观察两组小鼠的发病率、死亡率),并作好记录。预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若甲组(实验组)小鼠体内抗体浓度明显高于乙组(对照组),则说明该疫苗免疫效应较好;若两组小鼠抗体浓度差异不明显,则说明该疫苗免疫效应不好。或若甲组(实验组)小鼠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低于乙组(对照组),则说明该疫苗免疫效应较好;若两组小鼠发病率、死亡率差异不明显,则说明该疫苗免疫效应不好。【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获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加以分析和解题,利用所学知识和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恰当地设计实验思路,确定可观察、可测量等相应的实验结果并预测相应的实验结论。8、群落抵抗力稳定性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高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不对植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鱼塘泥中的有机物被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被桑树吸收利用【解析】

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抵抗力稳定性,二是恢复力稳定性。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详解】(1)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种植林木时,应种植混交林,这样一方面可提高物种的丰富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3)将农作物中的杂草生态去除,可以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而且相比于除草剂除草,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4)植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鱼塘泥中的有机物被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被桑树吸收利用,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点睛】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的意义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交叉遗传(男性患者致病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I-1和I-2145/125/121/6【解析】

分析系谱图:Ⅱ-4和Ⅱ-5都患有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Ⅲ-7),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和Ⅱ-5都无乙病,但他们有患乙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已知甲和乙中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因此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1)根据试题分析: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遗传特点有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隔代交叉遗传,母病子必病。(2)Ⅱ-3两病均患,甲病的致病基因来自I-2,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来自I-1。(3)假定甲病由A控制,乙病由b控制,Ⅱ-2不患甲病,有关甲病的基因型为aa,不患乙病,但有患乙病的儿子,故Ⅱ-2有关乙病的基因型为XBXb,综合两对基因,Ⅱ-2基因型只有一种为aaXBXb。Ⅲ-8患甲病,Ⅱ-4和Ⅱ-5都患有甲病,故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Aa,Ⅲ-8不患乙病,但是有患乙病的哥哥6号,故其父母有关乙病的基因型为XBY、XBXb,Ⅲ-8有关乙病的基因型为XBXb、XBXB,综合两对基因,Ⅲ-8基因型有2×2=4种。(4)假定甲病由A控制,乙病由b控制,先分析甲病,Ⅲ-4的基因型为Aa,Ⅲ-5的基因型为AA或Aa,Aa占2/3,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1-2/3×1/4=5/6;再分析乙病,Ⅲ-4的基因型为XBXb,Ⅲ-5的基因型XbY,后代患乙病的概率是1/2,若Ⅲ-4和Ⅲ-5结婚,后代两病都患的概率是5/6×1/2=5/12,后代只患甲病的概率为5/6×1/2=5/12,生育不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1-5/6=1/6。【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掌握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和题干信息“一种是伴性遗传病”判断甲和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10、分解者需氧型次生60.78.1%⑦【解析】

1.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留下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还有火烧、病虫害、严寒、干旱水淹水等等。2.(1)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2)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的去向一般有4个方面:一是呼吸消耗;二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也就是贮存在枃成有机体的有机物中;三是死亡的遗体残骸、排泄物等被分解者分解掉;四是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体内。(1)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平均效率为10%~20%,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100%。【详解】(1)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够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利用这一点可降解河床中的有机污染物。河底通入空气,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有利于需氧型类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根据以上次生演替的概念可知,该生态系统污染修复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加,营养结构日趋复杂,使得河底发生了次生演替。(2)由图2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即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加上人工输入的能量,即水生植物固定的(太阳能60+迁入量0.7)×106cal.m-1.a-11=60.7×106cal.m-1.a-1。鱼类→食鱼鸟类的能量传递效率=食鱼鸟类同化量/鱼类同化量×100%=(0.5÷6)×100%=8.1%。鱼类粪便中食物残渣属于水生植物残体,因此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箭头⑦中。【点睛】本题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