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烈欢迎各位专家评审指导土木工程系2012年5月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土木工程系1建设方案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建设方案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专业建设背景1
专业建设基础2
专业建设目标3
项目建设内容4
项目建设进度与资金预算5
项目建设预期效果6提纲专业建设背景1专业建设基础2专业建设3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市场竞争加剧;社会需要“上手快、下得去、留得住、后劲足”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社会背景
“十二五”期间安徽交通运输规划将重点实施‘11611’发展战略;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区域背景
我院办学历史悠久;交通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人才需求背景
返回专业建设背景1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市场竞争加剧;社会“十二五”期间安徽交通4返回专业建设基础22.12.22.32.4返回专业建设基础22.12.22.32.45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验实训设备先进,产学研结合紧密,特色鲜明;毕业生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为交通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深得用人单位好评。社会声誉本专业生源充足,报考率高;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招生就业专业历史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始建于1956年;2002年成为“国家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国家产学研合作教育示范专业”;2008年成为“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返回专业历史·招生就业·社会声誉2.1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验实训设备先进,产学研结合紧密,特色鲜6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2人,博士学位1人,在读博士2人,具有硕士学位16人,“双师素质”达85.2%,从生产一线引进教师10人。目前从生产单位聘任了兼职教师13人。实训条件本专业拥有校内实验实训中心8个,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设备资产总价值1200多万元;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8个,一般性校外实训基地26个。初步实现了校企互动、互惠互利、合作双赢。返回师资队伍·实训条件2.2师资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7培养机制本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始终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实行高职学历证书和多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并重的教育模式。教学成果开展了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建立了“系(所)企一体、产学研合作”的教学体系;已主编、主审和参编的出版教材17本;承担了多项科研、教研项目,科研经费达230多万元;专业教师近三年发表论文71篇,获奖论文8篇。课程建设本专业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已建成《公路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结构》等省部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返回培养机制·课程建设·教学成果2.3培养本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始终以就业为导向,以能81承担各等级公路设计6400多公里,承担独立大、中桥设计128座完成高速公路和各级地方公路、农村公路的中间交工与竣工验收检测评定任务3100多公里承担63条公路的施工监理任务2完成全省农村公路GPS普查任务18万公里完成世行贷款安徽公路项目Ⅰ—合安高速公路外部监督工作完成世行贷款安徽公路项目Ⅱ—铜汤高速公路外部监督工作3举办工程试验检测培训班38期,培训人员3200余人举办监理培训班30期,培训人员3000余人开展交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工程软件培训,以及军转干部和施工人员安全培训共26期,培训人员2400多人次返回社会服务·产学结合2.41承担各等级公路设计6400多公里,承担独立大、中桥设计129按照交通运输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依托安徽交通运输行业协会和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等知名大企业紧密合作,建立“系企一体、深度合作、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长短结合、工学交替”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建设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使教学团队、课程体系、实验实训条件等达到国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和专业群在安徽省和全国交通行业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总体目标返回专业建设目标3按照交通运输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依托安徽交通运10具体目标3.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3.2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3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建设3.4师资队伍建设3.5实习实训基地建设3.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3.7相关专业群建设返回专业建设目标3具体3.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3.2创新专业人才培1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3.1返回
在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上,充分利用安徽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的资源,在教学系层面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下设“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办公室”、“企业联络工作站”。完善相关章程、制度、管理细则等内涵建设。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3.1返回在校企合作运12返回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2工学交替长短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导向任务驱动长、短学期结合教学组织模式返回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2工学交替长短结合专业人才项目导13返回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建设3.3岗位能力分析课程教学“模块化”、课程内容“技能化”实现道路桥梁工程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重构返回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建设3.3岗位能力分析课程教学“模块化14返回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建设3.3
根据岗位能力分析和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重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教学“模块化”(工作岗位)、课程内容“技能化”(工作能力)。将优质核心课程《路面工程技术》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将《公路勘测技术》、《桥涵上部工程技术》和《桥涵下部工程技术》建设达到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水平,其余2门课程建设达到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水平,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完成《路基工程技术》等6门核心课程标准建设;在原有编写教材基础上,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建成2门出版教材、6门校本教材、4门实习实训教材。返回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建设3.3根据岗位能力分析和职业资15教师教学能力、指导实验实训能力、与行业企业合作能力全面提高。返回师资队伍建设3.4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实现师资双元化培养“双师素质”教师20人次培养骨干教师30人次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每年聘任兼职教师27人次“双师型”教师达到95%以上教师教学能力、指导实验实训能力、与行业企业合作能力全面提高。16返回实习实训基地建设3.5项目合作自建共建针对性建设1处校外多功能实训基地新增9个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完成9个校内实训中心建设学校就在工地,工地即是学校,实现顶岗实习师徒化,实现实训教学的目的。返回实习实训基地建设3.5项目合作自建共建针对性建设1处新增17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500人次。开展道路桥梁设计、监理、试验检测、应用型科研等技术服务,年产值达400万以上对口支援建设1所西部高职院校,每年指派1名教师到该校交流。返回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3.6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500人次。开展道路桥梁设计、监理18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地下工程与隧道技术专业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专业专业群建设专业群建设返回相关专业群建设3.7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土木工程检测地下工程与隧道高等级公路194.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4.2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4.3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4.4
师资队伍建设4.5
实训条件建设4.6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4.7
相关专业群建设返回项目建设内容44.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4.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420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办公室,企业联络工作站组织机构建设建立“系企一体、深度合作、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校企合作措施及内容《道路桥梁工程专业“首席导师制”管理办法》《顶岗实习“师徒化”管理办法》《企业联络员管理办法》《学生订单培养及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制度建设返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4.1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办公214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实现“双证书”制度返回建立“系企一体、深度合作、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长短结合、工学交替”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企业标准、企业文化,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开发专业课程,推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式。实现校企专业共建、人才共育。教学管理实行长、短学期结合的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3推行“订单式”培养方式2实行长、短学期交替的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1成立校企联合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实现专业共建、人才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4.24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实现“双证书”制度返回建立“系22试行5+X的长、短学期交替的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返回教学组织模式4.2.1第一阶段第一学年第1学期-第2学期第二阶段第二学年第1学期(18周)第2学期(13周)第3学期(5周)第三阶段第三学年X个学期在校内进行理实一体化专业能力培养在校外实训基地现场真实环境进行专业技能实训基础能力培养和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职业能力拓展和顶岗技能训练试行5+X的长、短学期交替的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返回教学组织模23返回人才培养模式4.2.2专业技能实训综合技能拓展职业素质教育基础技能训练技能实践任务驱动职业技术核心课公共基础课职业技术基础课课程体系项目导向职业技术拓展课毕业环节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工学交替校内实训中心第一学年(2学期)第二学年(3学期)第三学年(X学期)学程长短结合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长短结合、工学交替”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返回人才培养模式4.2.2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素质教育基础技24返回构建道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养护工作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行“首席导师负责制”;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现课程教学“模块化”、技能培养“技能化”。4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3
教材建设2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1
课程体系重构及教学模式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4.3返回构建道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养护工作的“模块化”课程25施工基础能力培养1工程测量技术2工程识图与绘图3道路材料试验检测4工程地质与水文6土建力学5土力学与地基岗位能力培养7公路勘测技术8路基工程技术9路面工程技术10桥涵上部工程技术12公路施工组织设计11桥涵下部工程技术综合技能拓展13公路工程检测14隧道工程技术15施工监理基础16工程项目管理18公路养护与维修17公路施工安全技术返回课程体系重构4.3.1施工基础能力培养1工程测量技术2工程识图与绘图3道路材料试验26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水平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水平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水平核心课程标准建设路面工程技术桥涵上部工程技术公路勘测技术桥涵下部工程技术路基工程技术公路施工组织设计返回优质核心课程建设4.3.2校级精品资源省级精品资源国家精品资源核心课程标准建设路面工程27返回序号教材和课件名称建设目标责任人(合作企业)完成时间经费预算1《桥涵施工技术》出版教材王常才(安徽省路桥集团)201372《现代道路勘测技术》出版教材王东(安徽交院公路设计事务所)201373《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校本教材齐永生(安徽交院工程试验检测公司)201344《公路工程测量技术》校本教材凌训意(安徽省测绘院)201345《隧道工程试验检测技术》校本教材叶生(安徽国顺交通咨询设计有限公司)201346《公路工程施工监理》校本教材严任苗(安徽省高等级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201347《道路建材》校本教材王林攀(安徽省高速公路试验检测科研中心)201348《桥涵工程试验检测技术》校本教材叶生(安徽省公路工程检测中心)201449《工程识图实训指导》实训教材娄霜(安徽省交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2014210《工程造价实训指导书》实训教材刘中平(安徽省交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2014211《工程测量实训指导》实训教材凌训意(中铁四局集团公司)2014212《道路建材实训指导》实训教材郭强(安徽省公路工程检测中心)2014213课件建设/仿真软件五套自制和购买肖玉德201420合计66教材建设4.3.3返回序号教材和课件名称建设目标责任人(合作企业)完成时28序号课程名称建设目标经费预算(万元)201220132014201220132014三年经费1《路面工程技术》校级省级国家级51010252《桥涵上部工程技术》校级省级国家级51010253《桥涵下部工程技术》校级省级510154《公路勘测技术》校级省级510155《路基工程技术》校级556《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校级55合计15304590返回精品开放课程建设4.3.4序号课程名称建设目标经费预算(万元)20122013201429专任教师:兼职教师1:1团队特点:专兼结合、作风严谨、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校内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教学团队返回师资队伍建设4.4专任教师:兼职教师1:1团队特点:专兼结合、作风严谨、师德高30返回实训条件建设4.5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基地路桥实训中心安徽交院检测中心安徽省高速公路试验检测科研中心校外实训基地安徽省路桥公司合肥市路桥公司多功能实训基地技能实训技术服务人员培训技能实训顶岗实习专业技能培训返回实训条件建设4.5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基地路桥实训中心安徽交31拟建9个校内实训中心设备购置费用预算814万元,内涵建设费用预算12万元,其它配套费用由学院自筹。序号实训中心名称设备计划投入资金(万元)1工程力学实训中心71.62工程测量实训中心108.73建筑材料实训中心137.14岩土工程实训中心59.25桥涵水力水文实训中心41.56道路桥梁结构实训中心149.47工程管理软件实训中心68.28道路桥梁检测养护实训中心899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实训中心89.3返回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4.5.1拟建9个校内实训中心序号实训中心名称设备计划投入资金(万元)32拟建9个校外紧密型实习实训基地;拟建设1处校外多功能实训基地;设备购置费用预算814万元,内涵建设费用预算12万元,其它配套费用由学院自筹。序号项目名称年度资金安排(万元)投资额2012年2013年2014年1校外全天候实训基地20202060返回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4.5.2拟建9个校外紧密型实习实训基地;序号项目名称年度资金安33立足交通行业,与企事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利用专业人才和资源优势,为交通建设一线提供技术服务;利用专业人才和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和技能鉴定;利用工程性移民研究所,为世行、亚行项目服务;在辐射能力建设方面;对口支援。返回社会服务能力建设4.6立足交通行业,与企事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返回社会服34课程体系建设针对专业群各专业的共性和差异性再建设精品开放课程3门。实训条件建设各专业共享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同时开发基于各专业特色和专业核心职业技能的实训基地6个。专业群师资
队伍建设土木工程检测技术、地下工程与隧道技术、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三个专业共培养专业带头人3人、骨干教师9人,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建设成一支技能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返回相关专业群建设4.7课程体系建设针对专业群各专业的共性和差异性再建设精品35返回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201220132014小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2778101206师资队伍建设70.596100266.5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32231469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349.1274.2262.7886社会服务193626.781.7相关专业群建设10221749总计507.6529.2521.41558.2项目建设进度与资金预算5返回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201220132014小计人才36返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组织机构建设预期目标:完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办公室的机构设置和功能定位。验收点: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办公室由土木系及合作企业组成,负责专业发展的规划及论证;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负责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的修订,指导教学改革;③校企合作办公室由校企双方相关人员组成,负责校企合作项目的协调、联络和日常事务工作;④机构设置通过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的验收。责任人:王丰胜肖玉德校企合作制度建设预期目标:制订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办公室的机构的制度建设。验收点:①制订《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群)校企合作章程》初稿②制订《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初稿③制订《校企合作办公室机构人员设置与职责》初稿④分别《师资互聘制度》、《项目设备、财务管理制度》和《项目人员管理、评价与激励制度》初稿。责任人:王丰胜肖玉德项目建设预期效果(2012)6返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组织机构建设预期目标:完成专业37返回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预期目标:完成调研分析报告,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初步构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落实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验收点:①调研分析报告;②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③人才培养方案初稿。责任人:肖玉德王东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预期目标:制定《公路勘测技术》、《桥涵上部工程技术》2门课程的标准建设。验收点:①提交上述2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初稿)②提交《课程标准建设的评审意见》③提交《课程标准建设》(定稿)责任人:王东、肖玉德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预期目标:完成《路面工程技术》、《桥涵上部工程技术》、《桥涵下部工程技术》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验收点:精品开放课程的电子版教材、电子教案、习题库、学习方法指导,上网运行。责任人:王丰胜、肖玉德、严任苗项目建设预期效果(2012)6返回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预期目标:完成调研分析报告38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组织机构建设预期目标:修订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办公室的功能,开展工作。验收点: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办公室召开年度专业发展的规划及论证;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每学期召开一次研讨会,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并在教学中实施;③校企合作办公室完成校企合作项目的协调、联络和日常事务工作;④工作总结、过程记录备案通过校企合作办验收。责任人:王丰胜肖玉德校企合作制度建设预期目标:完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办公室的机构的制度建设。验收点:①完成《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群)校企合作章程》制订②完成《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制订③完成《校企合作办公室机构人员设置与职责》制订④分别完成《师资互聘制度》、《项目设备、财务管理制度》和《项目人员管理、评价与激励制度》制订;⑤各项管理制度通过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的批准。责任人:王丰胜肖玉德返回项目建设预期效果(2013)6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组织机构建设预期目标:修订专业教学39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预期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深化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验收点:①完成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报告;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体系;③指导教学。责任人:肖玉德王东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预期目标:制定《路面工程技术》、《桥涵下部工程技术》2门课程的标准建设。验收点:①提交上述2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初稿)②提交《课程标准建设的评审意见》③提交《课程标准建设》(定稿)责任人:王丰胜、严任苗(接下表)返回项目建设预期效果(2013)6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预期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进40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材与课件建设预期目标:完成2门出版教材和5本校本教材编写和课件制作工作。验收点:《桥涵施工技术》《现代道路勘测技术》2部出版教材、《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公路测量技术》《隧道工程试验检测技术》《公路施工监理》《道路材料试验检测》等5门校本教材。责任人:王常才、王东、齐永生、凌训意、叶生、严任苗、王林攀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预期目标:完成《路面工程技术》、《桥涵上部工程技术》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路勘测技术》和《路基工程技术》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验收点:精品开放课程的电子版教材、电子教案、习题库、学习方法指导,上网运行。责任人:王丰胜、肖玉德、王东、彭玲(续上表)返回项目建设预期效果(2013)6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材与课件建设预期目标:完成2门出版教4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组织机构建设预期目标:完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办公室的功能。验收点: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办公室召开年度专业发展的规划及论证;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每学期召开一次研讨会,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并在教学中实施;③校企合作办公室完成校企合作项目的协调、联络和日常事务工作。④工作总结、过程记录备案通过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的验收。责任人:王丰胜肖玉德校企合作制度建设预期目标:收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办公室的机构运作过程的的反馈意见,为下一届(每5年一届)校企合作部制度建设做准备。验收点:①收集《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群)校企合作章程》运作反馈意见②收集《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运作反馈意见③收集《校企合作办公室机构人员设置与职责》运作反馈意见④收集《师资互聘制度》、《项目设备、财务管理制度》和《项目人员管理、评价与激励制度》运作反馈意见。责任人:王丰胜肖玉德返回项目建设预期效果(2014)6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组织机构建设预期目标:完善专业教学42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预期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全面在教学环节实施。验收点:①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②边实践、边改进课程体系;③全面指导教学。责任人:肖玉德王东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预期目标:制定《公路施工组织设计》、《路基工程技术》2门课程的标准建设。验收点:①提交上述2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初稿)②提交《课程标准建设的评审意见》③提交《课程标准建设》(定稿)责任人:刘中平、彭玲(接下表)返回项目建设预期效果(2014)6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预期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4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材与课件建设预期目标:完成1本校本教材编写和4门满足工学结合教学要求的实训教材编写工作。验收点:《桥涵工程试验检测技术》校本教材、《工程识图实训指导》《工程造价实训指导》《工程测量实训指导》《道路建材实训指导》纸质、电子教材。责任人:叶生、娄霜、刘中平、凌训意、郭强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预期目标:《路面工程技术》和《桥涵上部工程技术》国家级、《道路勘测技术》和《桥涵下部工程技术》省级、《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校级资源共享课建设。验收点:精品开放课程的电子版教材、电子教案、习题库、学习方法指导,上网运行。责任人:王丰胜、肖玉德、王东、严任苗、刘中平(续上表)返回项目建设预期效果(2014)6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材与课件建设预期目标:完成1本校本教44汇报完毕欢迎各位专家批评指正!汇报完毕热烈欢迎各位专家评审指导土木工程系2012年5月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土木工程系46建设方案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建设方案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专业建设背景1
专业建设基础2
专业建设目标3
项目建设内容4
项目建设进度与资金预算5
项目建设预期效果6提纲专业建设背景1专业建设基础2专业建设48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市场竞争加剧;社会需要“上手快、下得去、留得住、后劲足”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社会背景
“十二五”期间安徽交通运输规划将重点实施‘11611’发展战略;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区域背景
我院办学历史悠久;交通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人才需求背景
返回专业建设背景1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市场竞争加剧;社会“十二五”期间安徽交通49返回专业建设基础22.12.22.32.4返回专业建设基础22.12.22.32.450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验实训设备先进,产学研结合紧密,特色鲜明;毕业生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为交通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深得用人单位好评。社会声誉本专业生源充足,报考率高;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招生就业专业历史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始建于1956年;2002年成为“国家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国家产学研合作教育示范专业”;2008年成为“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返回专业历史·招生就业·社会声誉2.1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验实训设备先进,产学研结合紧密,特色鲜51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2人,博士学位1人,在读博士2人,具有硕士学位16人,“双师素质”达85.2%,从生产一线引进教师10人。目前从生产单位聘任了兼职教师13人。实训条件本专业拥有校内实验实训中心8个,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设备资产总价值1200多万元;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8个,一般性校外实训基地26个。初步实现了校企互动、互惠互利、合作双赢。返回师资队伍·实训条件2.2师资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52培养机制本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始终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实行高职学历证书和多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并重的教育模式。教学成果开展了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建立了“系(所)企一体、产学研合作”的教学体系;已主编、主审和参编的出版教材17本;承担了多项科研、教研项目,科研经费达230多万元;专业教师近三年发表论文71篇,获奖论文8篇。课程建设本专业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已建成《公路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结构》等省部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返回培养机制·课程建设·教学成果2.3培养本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始终以就业为导向,以能531承担各等级公路设计6400多公里,承担独立大、中桥设计128座完成高速公路和各级地方公路、农村公路的中间交工与竣工验收检测评定任务3100多公里承担63条公路的施工监理任务2完成全省农村公路GPS普查任务18万公里完成世行贷款安徽公路项目Ⅰ—合安高速公路外部监督工作完成世行贷款安徽公路项目Ⅱ—铜汤高速公路外部监督工作3举办工程试验检测培训班38期,培训人员3200余人举办监理培训班30期,培训人员3000余人开展交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工程软件培训,以及军转干部和施工人员安全培训共26期,培训人员2400多人次返回社会服务·产学结合2.41承担各等级公路设计6400多公里,承担独立大、中桥设计1254按照交通运输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依托安徽交通运输行业协会和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等知名大企业紧密合作,建立“系企一体、深度合作、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长短结合、工学交替”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建设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使教学团队、课程体系、实验实训条件等达到国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和专业群在安徽省和全国交通行业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总体目标返回专业建设目标3按照交通运输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依托安徽交通运55具体目标3.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3.2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3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建设3.4师资队伍建设3.5实习实训基地建设3.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3.7相关专业群建设返回专业建设目标3具体3.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3.2创新专业人才培56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3.1返回
在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上,充分利用安徽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的资源,在教学系层面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下设“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办公室”、“企业联络工作站”。完善相关章程、制度、管理细则等内涵建设。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3.1返回在校企合作运57返回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2工学交替长短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导向任务驱动长、短学期结合教学组织模式返回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2工学交替长短结合专业人才项目导58返回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建设3.3岗位能力分析课程教学“模块化”、课程内容“技能化”实现道路桥梁工程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重构返回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建设3.3岗位能力分析课程教学“模块化59返回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建设3.3
根据岗位能力分析和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重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教学“模块化”(工作岗位)、课程内容“技能化”(工作能力)。将优质核心课程《路面工程技术》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将《公路勘测技术》、《桥涵上部工程技术》和《桥涵下部工程技术》建设达到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水平,其余2门课程建设达到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水平,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完成《路基工程技术》等6门核心课程标准建设;在原有编写教材基础上,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建成2门出版教材、6门校本教材、4门实习实训教材。返回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建设3.3根据岗位能力分析和职业资60教师教学能力、指导实验实训能力、与行业企业合作能力全面提高。返回师资队伍建设3.4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实现师资双元化培养“双师素质”教师20人次培养骨干教师30人次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每年聘任兼职教师27人次“双师型”教师达到95%以上教师教学能力、指导实验实训能力、与行业企业合作能力全面提高。61返回实习实训基地建设3.5项目合作自建共建针对性建设1处校外多功能实训基地新增9个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完成9个校内实训中心建设学校就在工地,工地即是学校,实现顶岗实习师徒化,实现实训教学的目的。返回实习实训基地建设3.5项目合作自建共建针对性建设1处新增62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500人次。开展道路桥梁设计、监理、试验检测、应用型科研等技术服务,年产值达400万以上对口支援建设1所西部高职院校,每年指派1名教师到该校交流。返回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3.6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500人次。开展道路桥梁设计、监理63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地下工程与隧道技术专业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专业专业群建设专业群建设返回相关专业群建设3.7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土木工程检测地下工程与隧道高等级公路644.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4.2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4.3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4.4
师资队伍建设4.5
实训条件建设4.6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4.7
相关专业群建设返回项目建设内容44.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4.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465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办公室,企业联络工作站组织机构建设建立“系企一体、深度合作、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校企合作措施及内容《道路桥梁工程专业“首席导师制”管理办法》《顶岗实习“师徒化”管理办法》《企业联络员管理办法》《学生订单培养及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制度建设返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4.1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办公664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实现“双证书”制度返回建立“系企一体、深度合作、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长短结合、工学交替”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企业标准、企业文化,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开发专业课程,推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式。实现校企专业共建、人才共育。教学管理实行长、短学期结合的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3推行“订单式”培养方式2实行长、短学期交替的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1成立校企联合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实现专业共建、人才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4.24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实现“双证书”制度返回建立“系67试行5+X的长、短学期交替的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返回教学组织模式4.2.1第一阶段第一学年第1学期-第2学期第二阶段第二学年第1学期(18周)第2学期(13周)第3学期(5周)第三阶段第三学年X个学期在校内进行理实一体化专业能力培养在校外实训基地现场真实环境进行专业技能实训基础能力培养和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职业能力拓展和顶岗技能训练试行5+X的长、短学期交替的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返回教学组织模68返回人才培养模式4.2.2专业技能实训综合技能拓展职业素质教育基础技能训练技能实践任务驱动职业技术核心课公共基础课职业技术基础课课程体系项目导向职业技术拓展课毕业环节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工学交替校内实训中心第一学年(2学期)第二学年(3学期)第三学年(X学期)学程长短结合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长短结合、工学交替”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返回人才培养模式4.2.2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素质教育基础技69返回构建道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养护工作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行“首席导师负责制”;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现课程教学“模块化”、技能培养“技能化”。4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3
教材建设2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1
课程体系重构及教学模式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4.3返回构建道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养护工作的“模块化”课程70施工基础能力培养1工程测量技术2工程识图与绘图3道路材料试验检测4工程地质与水文6土建力学5土力学与地基岗位能力培养7公路勘测技术8路基工程技术9路面工程技术10桥涵上部工程技术12公路施工组织设计11桥涵下部工程技术综合技能拓展13公路工程检测14隧道工程技术15施工监理基础16工程项目管理18公路养护与维修17公路施工安全技术返回课程体系重构4.3.1施工基础能力培养1工程测量技术2工程识图与绘图3道路材料试验71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水平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水平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水平核心课程标准建设路面工程技术桥涵上部工程技术公路勘测技术桥涵下部工程技术路基工程技术公路施工组织设计返回优质核心课程建设4.3.2校级精品资源省级精品资源国家精品资源核心课程标准建设路面工程72返回序号教材和课件名称建设目标责任人(合作企业)完成时间经费预算1《桥涵施工技术》出版教材王常才(安徽省路桥集团)201372《现代道路勘测技术》出版教材王东(安徽交院公路设计事务所)201373《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校本教材齐永生(安徽交院工程试验检测公司)201344《公路工程测量技术》校本教材凌训意(安徽省测绘院)201345《隧道工程试验检测技术》校本教材叶生(安徽国顺交通咨询设计有限公司)201346《公路工程施工监理》校本教材严任苗(安徽省高等级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201347《道路建材》校本教材王林攀(安徽省高速公路试验检测科研中心)201348《桥涵工程试验检测技术》校本教材叶生(安徽省公路工程检测中心)201449《工程识图实训指导》实训教材娄霜(安徽省交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2014210《工程造价实训指导书》实训教材刘中平(安徽省交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2014211《工程测量实训指导》实训教材凌训意(中铁四局集团公司)2014212《道路建材实训指导》实训教材郭强(安徽省公路工程检测中心)2014213课件建设/仿真软件五套自制和购买肖玉德201420合计66教材建设4.3.3返回序号教材和课件名称建设目标责任人(合作企业)完成时73序号课程名称建设目标经费预算(万元)201220132014201220132014三年经费1《路面工程技术》校级省级国家级51010252《桥涵上部工程技术》校级省级国家级51010253《桥涵下部工程技术》校级省级510154《公路勘测技术》校级省级510155《路基工程技术》校级556《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校级55合计15304590返回精品开放课程建设4.3.4序号课程名称建设目标经费预算(万元)20122013201474专任教师:兼职教师1:1团队特点:专兼结合、作风严谨、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校内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教学团队返回师资队伍建设4.4专任教师:兼职教师1:1团队特点:专兼结合、作风严谨、师德高75返回实训条件建设4.5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基地路桥实训中心安徽交院检测中心安徽省高速公路试验检测科研中心校外实训基地安徽省路桥公司合肥市路桥公司多功能实训基地技能实训技术服务人员培训技能实训顶岗实习专业技能培训返回实训条件建设4.5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基地路桥实训中心安徽交76拟建9个校内实训中心设备购置费用预算814万元,内涵建设费用预算12万元,其它配套费用由学院自筹。序号实训中心名称设备计划投入资金(万元)1工程力学实训中心71.62工程测量实训中心108.73建筑材料实训中心137.14岩土工程实训中心59.25桥涵水力水文实训中心41.56道路桥梁结构实训中心149.47工程管理软件实训中心68.28道路桥梁检测养护实训中心899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实训中心89.3返回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4.5.1拟建9个校内实训中心序号实训中心名称设备计划投入资金(万元)77拟建9个校外紧密型实习实训基地;拟建设1处校外多功能实训基地;设备购置费用预算814万元,内涵建设费用预算12万元,其它配套费用由学院自筹。序号项目名称年度资金安排(万元)投资额2012年2013年2014年1校外全天候实训基地20202060返回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4.5.2拟建9个校外紧密型实习实训基地;序号项目名称年度资金安78立足交通行业,与企事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利用专业人才和资源优势,为交通建设一线提供技术服务;利用专业人才和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和技能鉴定;利用工程性移民研究所,为世行、亚行项目服务;在辐射能力建设方面;对口支援。返回社会服务能力建设4.6立足交通行业,与企事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返回社会服79课程体系建设针对专业群各专业的共性和差异性再建设精品开放课程3门。实训条件建设各专业共享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同时开发基于各专业特色和专业核心职业技能的实训基地6个。专业群师资
队伍建设土木工程检测技术、地下工程与隧道技术、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三个专业共培养专业带头人3人、骨干教师9人,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建设成一支技能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返回相关专业群建设4.7课程体系建设针对专业群各专业的共性和差异性再建设精品80返回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201220132014小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2778101206师资队伍建设70.596100266.5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32231469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349.1274.2262.7886社会服务193626.781.7相关专业群建设10221749总计507.6529.2521.41558.2项目建设进度与资金预算5返回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201220132014小计人才81返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组织机构建设预期目标:完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办公室的机构设置和功能定位。验收点: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办公室由土木系及合作企业组成,负责专业发展的规划及论证;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负责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的修订,指导教学改革;③校企合作办公室由校企双方相关人员组成,负责校企合作项目的协调、联络和日常事务工作;④机构设置通过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的验收。责任人:王丰胜肖玉德校企合作制度建设预期目标:制订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办公室的机构的制度建设。验收点:①制订《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群)校企合作章程》初稿②制订《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初稿③制订《校企合作办公室机构人员设置与职责》初稿④分别《师资互聘制度》、《项目设备、财务管理制度》和《项目人员管理、评价与激励制度》初稿。责任人:王丰胜肖玉德项目建设预期效果(2012)6返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组织机构建设预期目标:完成专业82返回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预期目标:完成调研分析报告,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初步构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落实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验收点:①调研分析报告;②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③人才培养方案初稿。责任人:肖玉德王东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预期目标:制定《公路勘测技术》、《桥涵上部工程技术》2门课程的标准建设。验收点:①提交上述2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初稿)②提交《课程标准建设的评审意见》③提交《课程标准建设》(定稿)责任人:王东、肖玉德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预期目标:完成《路面工程技术》、《桥涵上部工程技术》、《桥涵下部工程技术》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验收点:精品开放课程的电子版教材、电子教案、习题库、学习方法指导,上网运行。责任人:王丰胜、肖玉德、严任苗项目建设预期效果(2012)6返回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预期目标:完成调研分析报告8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组织机构建设预期目标:修订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办公室的功能,开展工作。验收点: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办公室召开年度专业发展的规划及论证;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每学期召开一次研讨会,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并在教学中实施;③校企合作办公室完成校企合作项目的协调、联络和日常事务工作;④工作总结、过程记录备案通过校企合作办验收。责任人:王丰胜肖玉德校企合作制度建设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关事业单位工会主席选举职责办法
- 河道泥沙处置方案
- 手卫生合规与感染暴发报告处置流程
-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能力培养计划
- 作文“母爱的温暖一直都在”解析及范文
- 影视制作项目管理整体实施方案内容及工作流程
- 钢结构项目副经理安全生产岗位职责
- 多种截面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中长柱偏压性能研究
- 2025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活动设计计划
- 国际机场疫情防控措施
- 2025年广东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度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82人(社招+校招)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版
- 2025至2030中国石墨制品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策略报告
- 医院选拔任用管理办法
- 钣金工知识培训课件
- 老年性肺气肿个案护理
- 2025年安徽皖信人力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四川省成都市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
- 燃气工程规范化管理课件
- 光伏电站安全管理课件
- 编辑校对员笔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