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生命伦理学研究与发展的思考_第1页
当代中国生命伦理学研究与发展的思考_第2页
当代中国生命伦理学研究与发展的思考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中国生命伦理学研究与发展的思考当下,生命伦理学正在中国蓬勃发展,并逐步成为一门“显学〞,遭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我们国家的生命伦理学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现代中国的生命伦理学的研究与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考虑并提出我们国家生命伦理学发展的对策,无疑具有特别主要的意义。1我们国家生命和发展的大概情况生命伦理学于2050~60年代起源于美国。我们国家的生命伦理学(Boehis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步,至今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1988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安泰死的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以及在岳阳举行的生殖技术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学术会议,以及前后两起法律案件(陕西汉中的安泰死案件和上海的人工授精案件)标记着生命伦理学在中国兴起。随后,我们国家的生命伦理学在很多学者的推动下,不断的向前发展,获得了一些结果。第一,出版了一批生命伦理学医学伦理学著作,为我们国家的生命伦理学的教学、科研提供了一些较好的教学资料和研究专著。例如,邱仁宗教授所著的〈性命伦理学〕(1987年)等等。第二,翻译了一些生命伦理学著作。这些著作的翻译为我们国家学者了解国外的生命伦理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珍贵的资料。第三,一些学者对高新生命科学技术所引起的伦理问题进行了讨论。例如,李本富教授对“人体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争辩〞进行了分析;毛新志和殷正坤教授对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问题进行了讨论[3];王延光博士从“遗传信息的隐私权问题、基因组图谱的信息使用与人的社会权利、基因组信息和医学解释与心理压力及声誉损害、基因资源的专利〞等等方面对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伦理问题进行了研究[4];宋可群、李玉珍、王琦对基因治疗的伦理问题进行了讨论[5]。很多学者对现代生命科学技术所引起的伦理难题所进行的研究和讨论促进了我们国家生命伦理学的发展。第四,召开了为数诸多的国内、国际生命伦理学的学术研讨会,推动了生命伦理学的国内、国际学术沟通。第五,成立了一些学术或研究机构。这些机构的成立将积极促进我们国家的生命伦理学的发展。第六,开创办理了3种相关的生命伦理学专业杂志一〔〕、〔医学与哲学〕和〔医学与社会〕。这些杂志为发表生命伦理学的研究结果提供了舞台,为我们国家的生命伦理学研究人员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为我们国家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奉献。第七,一些单位组织了生命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研修班,提升了生命伦理学教学和科研人员的生命伦理学素养。2现代中国生命伦理学研究与发展存在的问题虽然我们国家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和发展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很多问题。2.1生命伦理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不高我们国家生命伦理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有下面几个方面:第一,同生命伦理学的学科性质有关。一方面,生命伦理学作为一门应用规范伦理学,它不谋求建立体系,而是以问题为取向,其目的是怎样更好地解决生命科学或医疗保健中提出的伦理问题,向机构提供伦理和管理建议,供决策机构参考。这样,生命伦理学就没有哲学那样玄而又玄,没有哲学那么深奥。另一方面,生命伦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穿插学科,自己牵涉到很多学科(包含生物学、医学、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等)这就对生命伦理学研究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生命伦理学研究人员有生物学或医学背景,而且要求他们有良好的哲学/仑理学功底和外语水平以及较强的科研能力。假如从事生命伦理学教学或研究的人员缺乏医学、生物学背景,就很难进入到这个学科领域;假如他们没有良好的哲学仑理学理论,很难将生命伦理学的研究深切进入下去;而假如他们的外语水平欠好,则很难读懂外文文献,就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这些都会制约研究人员对生命伦理学进行深切进入的研究。第二,研究人员杂乱,有良好素质(具备上述4项要求)的学者太少。当前,我们国家业已构成了一股生命伦理学研究的热潮。什么人都研究生命伦理学,不少人缺乏伦理学背景和正规培养、训练的研究人员都一拥而上,这自己反映了部分研究人员对生命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生命伦理学研究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缺乏了解。当然,更多的人关注生命伦理学,更多的人投入到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对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假如什么人都参与生命伦理学的研究,这不仅不能促进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反而给大家一种什么人都能研究生命伦理学的错觉,这自己晦气于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和发展。第三,合理运用生命伦理学理论和原则对详细的生命伦理学问题进行深切进入分析和哲学反思还很欠缺。一方面,由于一些研究人员缺乏基本的生命伦理学理论知识,他们就很难把详细的生命伦理学问题分析透彻;有些人员运用生命伦理学理论分析详细的生命伦理学问题时,理论和实际问题分析不严密,伦理学理论、原则和详细的伦理学问题脱节或者是简单的套用伦理学理论、原则分析伦理问题,伦理学理论、原则和详细的伦理学问题是两张皮,而不是浑然一体。另一方面,一些研究人员没有把握分析生命伦理学问题的方法,如正反伦理论证的方法和案例分析法。当前,国内能够灵敏使用这些方法的人不多,所以对生命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的分析也显得平淡。2.2很多学者热衷于研究高新技术等热门伦理问题,忽视了一些更主要的伦理问题美国青年学者JmesDwye傅士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德医学伦理学教学研修班〞的授课中指出:现代生命伦理学家应该反思自己的工作和研究,而且应该做出检讨。现代生命伦理学家都集中研究高新技术中出现的伦理难题等热门问题,而忽视了一些根本的伦理问题。高新技术等热门伦理问题遭到很多人的关注,而一些更迫切、更紧急、更基本的问题却被我们忽视。在我们国家,有很多更主要的伦理问题需要生命伦理学学者进行认真的研究。例如,农民的基本卫生医疗问题、农民基本的医疗保险问题、人口的老龄化问题、艾滋病防治问题、我们国家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青少年的性教育问题、青少年人流手术的规范问题、公正问题、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问题等等都显得愈加迫切和紧急,而关注的人并不多,这的确需要我们反思。部分〔医学伦理学〉嫩材的内容陈腐,质量有待提升。2.3我们国家的生命伦理学还没有本土化我们国家的生命伦理学基本上是照抄照搬西方的生命伦理学,这在刚开始引进自己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国家的生命伦理学从引进到发展近20年了,还没有真正实现本土化,这也是需要我们反思的地方。其实,我们国家的道家、儒家传统有丰富的生命伦理学思想,有待我们发掘。例如,中国道家的“天然主义传统〞对我们国家生命伦理学的发展有指点作用,儒家的“仁爱〞原则是对西方生命伦理4个基本原则的整合与超出。2.4生命伦理学的中青年学者严重不足当前,我们国家的生命伦理学研究还是重要靠老一辈的学者撑着,而中青年学者严重匮乏,出类拔萃的生命伦理学的中青年学者更是凤毛麟角,这制约了我们国家生命伦理学的进一步发展。2.5学术研究机构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生命伦理学的学术研究机构分散,一些研究机构形同虚设,它们没有或很少从事生命伦理学研究或者开展相关的生命伦理学活动。3发展我们国家生命伦理学的对策为了推动我们国家生命伦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使生命伦理学在我们国家能够茁壮成长,我以为我们应该采用下面对策。3.1整合资源,共同合作由于一个单位的资源和科研力量有限,我们应该整合资源和科研人员,跨单位、跨地区以至跨国家进行沟通与合作,进行一些有份量的生命伦理学研究工作和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学术活动。这就要求打破单位界线、学术界线,摒弃门户之见,求同存异,严密合作。2001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的翟晓梅博士申请到北京市科委软课题一现代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伦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就是由邱仁宗、翟晓梅负责,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的骨干教师杜惠群、张新庆(博士生)周一曼和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的3位生命伦理学的博士生合作的结果,该课题于2003年7月份结题,重要研究结果也在邱仁宗,翟晓梅主编的〔生命伦理学概论〕出版。如今,我们迫切的工作就是将国内的生命伦理学研究机构的资源整合起来,开展一些生命伦理学的活动,做一些本质性的研究工作,改变我们国家生命伦理学的学术研究机构形同虚设的场面。3.2加强生命伦理学理论的哲学探寻求索,深化生命伦理学的伦理问题的哲学考虑徐宗良教授指出,对详细的问题进行伦理判定,在对有关的原则、规范展开争议之际,侧重对生命伦理学的理论和功能自己做一番认真的哲学考虑,以及对其建设寻求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是特别需要的[6]。正如美国学者古尔德所言:确定“应该是如何〞的前提条件必需依靠逻辑的连贯性,以及对前提条件存在的原因进行哲学的研究[7]。这就意味着不仅要梳理出生命伦理学内在的逻辑关系,而且生命伦理学还特别需要依靠道德哲学、生命哲学、生物学哲学、生存哲学的研究,以此去确立理论基础,进而进一步观察和分析各种价值判定的冲突[8]。因而,对生命伦理学理论和原则进行哲学探寻求索并随着科技的发展进行理论创新,是生命伦理学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而且,需要发掘中国古代哲学像道家、儒家的生命伦理学思想,实现我们国家生命伦理学的本土化。对详细的生命伦理学问题进行深切进入的分析并从哲学上进行反思,深化生命伦理学问题的哲学探寻求索,对于促进和发展生命伦理学具主要的意义,是关系到生命伦理学在中国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3.3加强国际沟通与合作,培养1批有实力的中青年学者生命伦理学是一个发展很快的学科,英美的研究和发展处于领先水平。加强生命伦理学的国际沟通与合作,对培养我们国家的生命伦理学教学和研究人才,有宏大促进作用。为此,一是尽量多组织一些高水平的生命伦理学学术研讨会;二是开展国际课题的合作;三是遴选一批有潜力的中青年学者到国外学习与培养。3.4普及生命伦理学教育对大学生、医院工作人员、决策机构的管理者、高校老师进行培训,并出版一些通俗易懂、兴趣性强的有关生命伦理学的科普读物,普及生命伦理学教育。3.5规范生命伦理学的研究队伍鉴于当前我们国家生命伦理学的研究人员混乱,参差不齐,应该规范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净化生命伦理学的研究环境。生命伦理学研究必需具备一定的基础。当然,要知足进行生命伦理学研究的所有条件,当前在我们国家不现实。但是,至少要知足一些基本的条件,对于有志从事生命伦理学研究的人员在某些方面欠缺的,能够一边研究,一边补缺。因而,对生命伦理学的研究与发展能够采用这样的政策。一方面,我们要鼓励有志于从事生命伦理学教学和研究的人员学者参与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强大生命伦理学研究的队伍。另一方面,我们对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应该采用“宁缺无滥〞的政策,整饬生命伦理学研究的学术规范。3.6国家相关部门和各级部门应该给生命伦理学的发展以应有的看重第一,国家相关部门和各级部门应该对一些生命伦理问题设立专项课题进行研究,尤其是关系到广阔人民大众亲身利益的大事(例如,农民的基本卫生医疗问题、农民基本的医疗保险问题、人口的老龄化问题、青少年性健康教育问题、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问题,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问题等等)更要优先支持,研究和解决这些生命伦理学问题推动我们国家生命伦理学的发展。第二,设立国家级生命伦理学研究基地。建议国家级生命伦理学研究基地设在北京,整合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地的生命伦理学学者(能够在上海、武汉、南京建立分基地)进行国家课题、国际课题的研究,推动我们国家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固然现代中国的生命伦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们国家的生命伦理学研究与发展业已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只要我们国家的广阔生命伦理学的学者共同努力,不断创新,我们相信我们国家的生命伦理学会发展得更好,生命伦理学一定能在我们国家茁壮成长。以下为参考文献〕[1]邱仁宗,翟晓梅•生命伦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2]李本富•人体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争辩[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114(3):54[3]毛新志,殷正坤.转基因食品还是构造更主要[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2):64—6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