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教程》第2讲 第二节 政治抒情诗_第1页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教程》第2讲 第二节 政治抒情诗_第2页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教程》第2讲 第二节 政治抒情诗_第3页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教程》第2讲 第二节 政治抒情诗_第4页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教程》第2讲 第二节 政治抒情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政治抒情诗第二节政治抒情诗政治抒情诗的出现及其在当代的发展作品欣赏与分析一二一、政治抒情诗的出现及其在当代的发展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我国政治抒情诗有了长足的发展。粗略地看,它大致经历过四个发展时期。第一个发展时期是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时候,瞿秋白、蒋光慈、殷夫以及郭沫若、彭湃、邓中夏等写作了一批颇有影响的政治抒情诗,表现了无产阶级的斗争气魄和诗人们高涨的政治激情与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是新诗史上政治抒情诗出现的第一次高潮。瞿秋白一、政治抒情诗的出现及其在当代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在国统区诞生的朗诵诗、街头诗、讽刺诗等,则构成了新诗史上政治抒情诗的第二个发展期。20世纪50年代,由胡风《时间开始了》开启至郭小川、贺敬之等的“楼梯式”面世,政治抒情诗创作又形成了第三次发展热潮。而此时,“政治抒情诗”概念也在诗坛上获得确认,其基本审美特征也已形成:正面地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激情充沛,气势雄浑,抒情主人公常常以时代代言人的姿态说话,等等。“政治抒情诗”在这一时期走向成熟。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政治抒情诗进入第四个发展时期。贺敬之一、政治抒情诗的出现及其在当代的发展处在第三个发展期的政治抒情诗是当代政治抒情诗的开始,也是当代政治抒情诗的第一个高峰。它代表着20世纪50至60年代新诗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是当时诗坛上影响最大的一类。这类诗歌发端于共和国之初出现的“颂歌”,而以郭小川、贺敬之等人的创作为最佳代表。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郭沫若的《新华颂》石方禹的《和平的最强音》胡风的《时间开始了》王莘的《歌唱祖国》郭小川的《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望星空》、《甘蔗林——青纱帐》贺敬之的《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锋之歌》等一、政治抒情诗的出现及其在当代的发展新时期出现的政治抒情诗继承了新诗政治抒情诗的传统,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新的发展。其源头是“天安门诗歌运动”。它的声讨罪人、悼念伟人、反思历史的基本主题,一直延伸到20世纪70至80年代政治抒情诗的高潮之中。贺敬之的《中国的十月》李瑛的《一月的哀思》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光未然的《盛大的节日》黄永玉的《哭泣的墙》白桦的《阳光,谁也不能垄断》郭小川写于1975年、在新时期才得以发表的《团泊洼的秋天》等郭小川一、政治抒情诗的出现及其在当代的发展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开展,一批受冤屈的诗人重返诗坛。他们的“归来的诗”把政治抒情诗向前推进了一步。这些诗歌,思想内容上,不再以揭露几个人的罪恶代替对历史失误的评判,而是站在哲学的高度,反思历史,在历史发展的纵深处探寻悲剧诞生的原因。“既然历史在这里沉思,我们怎能不沉思这段历史”(公刘《沉思》)是他们的基本创作原则。艺术形式上,这些诗歌也避免了前一段诗歌热衷于做时代的代言人,忽视艺术形式的锤炼,理念大于形象的弊病,从总体上把政治抒情诗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雷抒雁、张学梦、骆耕野、熊召政、叶文福、纪宇、韩瀚等年轻人的出现,把这一优势发展了下去,并向深处开掘。《现代化和我们自己》(张学梦),《不满》(骆耕野),《风流歌》(纪宇),《火柴》、《祖国啊,我要燃烧》(叶文福),《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熊召政),《小草在歌唱》(雷抒雁),《重量》(韩瀚)等是这一类诗歌的代表。一、政治抒情诗的出现及其在当代的发展新时期政治抒情诗同20世纪50至60年代政治抒情诗相比,有了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后者以歌颂为主,自歌颂始,至歌颂终,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前者以谴责和哭诉始,至反思和歌颂止,情感更加复杂、深沉,充满着悲壮沉思的情怀。第二,诗人的主体意识增强。50至60年代的政治抒情诗,喜欢以时代代言人的姿态说话,因而阶级性、时代性取代了诗人的个性;而新时期的政治抒情诗,乐于从诗人自我的体验与认识出发,透过“自我”来反映社会,因而个性色彩鲜明。《小草在歌唱》(雷抒雁)《哎,大森林》(公刘)《重量》(韩瀚)《枪口,对准了中国的良心》(熊光炯)《重量》是以张志新烈士为题材的诗作中最短的一首。全诗仅有5句28字,但与雷抒雁的180行之多的《小草在歌唱》有异曲同工之妙。诗篇采用对比的手法,抒发浓缩的激情与深邃的哲理,让读过的人产生一次灵魂的震颤:

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韩瀚:《重量》,见吴奔星主编:《中国新诗鉴赏大辞典》。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取决于他的人生价值。张志新烈士为捍卫真理而死,所以,在价值与道义的天平上,其生命的重量让处于天平另一端的众多苟活者变得轻如浮尘,“失去了重量”。诗作以少胜多,写得短小精悍,悲壮凝重,极富感染力。二、作品欣赏与分析胡风(1902—1985)的《时间开始了》是20世纪50年代政治抒情诗中的佼佼者。它的出现将政治抒情诗成熟的时间向前推移了几年。二、作品欣赏与分析新中国成立之初,胡风进入了创作的旺盛期。这位长期战斗在国统区的文艺斗士完全沉醉在充满着蓬勃向上气息的伟大时代之中,所到之处他都认真地观察着、感受着,并迅速而真诚地记录下来。从1949年初踏入解放区,至1952年初文艺界的批评给他造成压力,短短三年的时间,他在繁忙的政务、社交之余,创作、发表了约20万字的散文和5000余行的诗歌。此时的胡风似乎来不及选字炼词,也似乎忘记了“诗”与“文”的疆界,而一任那浓得化不开的情绪没有任何阻拦地在其文字中奔涌。这就是对于祖国的热爱与祝福,对于领袖和人民的崇敬和赞美。它构成了胡风新中国成立之初诗文的基本主题。二、作品欣赏与分析在这批作品中,最撼人心魄的是其长篇政治抒情诗《时间开始了》。它包括《欢乐颂》、《光荣赞》、《青春曲》、《英雄谱》、《胜利颂》五个乐章,计4000余行。除《青春曲》外,其他几个乐章都是他参加建国前后重大的政治事件有感而作(创作时间在1949年11月至1950年1月之间):《欢乐颂》是诗人在1949年9月参加共和国首届政协会议有感而作;《光荣赞》是诗人参加英模大会有感而作;《英雄谱》(初版时名为《安魂曲》)是诗人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有感而作;《胜利颂》(初次发表时名为《又一个欢乐颂》)是诗人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有感而作。《时间开始了》二、作品欣赏与分析《欢乐颂》为第一乐章,它名为《欢乐颂》,实为“毛泽东颂”。全诗的主体形象是毛泽东,诗是围绕着他组织材料、蕴蓄情感的。胡风调动自己的所有艺术想象,从不同的角度,在“实”与“虚”的高度结合中,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一呼百应、万众归心的领袖形象。就“实”的方面看,通篇只有“毛泽东站在主席台上”、“三万干部群众欢呼”及主席台悬挂的马、恩、列、斯的四幅画像,分量极轻。而通篇的主要成分是诗人的想象与抒情。可以说,胡风站在革命发展的潮头,从宏观的角度,充分调动联想、象征、比喻、衬托、拟人等艺术手段,运用“掌声”、“大海”、“高峰”、“雷声”等物象,百鸟朝凤般地抒写了毛泽东——他所崇敬的人。毛泽东他屹然地站在那最高峰上妤像他在向着自己也就是向着全世界宣布:让从地层最深处冲出来的流到这里来让从连山最高处飞泄下来的流到这里来让从嵯峨峥嵘的岩石中搏斗过的

流到这里来让沾着树木花草香气的

流到这里来

让映着日光月色星影云彩的

流到这里来

让千千万万的清流含笑地载歌载舞地

流到这里来

《欢乐颂》欣赏同时

也让带着泥沙的

流到这里来

让浮着血污的

流到这里来

让沾着尸臭的

流到这里来

让百百千千的浊流含羞地迟迟疑疑地

流到这里来

…………今天中国人民底诗人毛泽东在中国新生的时间大门上面写下了

但丁没有幸运写下的使人感到幸福

而不是感到痛苦的句子:“一切愿意新生的到这里来罢最美好最纯洁的希望在等待着你!”祖国

伟大的祖国呵在你承担着灾难的怀抱里在你忍受着痛楚的怀抱里

我所分得的微小的屈辱和微小的悲痛也是永世难忘的但终于到了今天这个日子《欢乐颂》欣赏今天为了你的新生我奉上这欢喜的泪为了你的母爱我奉上这感激的泪…………三万个激动的声音欢呼了起来好像从地面飞起的暴雨一片三万个激动的面孔朝向了一边好像是被大旋风卷向着一点三万个激动的心拥抱着、融合着汇成了掀播着的不能分割的海面…………

二、作品欣赏与分析胡风是一位大诗人、大诗论家。他对诗有着不同于时人而又异常深刻精辟的见解。《欢乐颂》书影他特别强调真诚(而非时人之所谓“真实”),强调主观对客观的突入,反对泛泛地表层地描述客观。他说:“在实生活上,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和发现需要主观精神的突击:在诗的创作过程上,客观事物只有通过主观精神的燃烧才能够使杂质成灰,使精英更亮,而凝成浑然的艺术生命。”胡风:《关于题材,关于“技巧”,关于接受遗产》,见《胡风评论集》(中),362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诗人底力量最后要归结到他和他要歌唱的对象的完全融合。”胡风:《田间底诗——〈中国牧歌〉序》,见《胡风评论集》(上),407页。“诗是作者在客观生活中接触到了客观的形象,得到了心底跳动,于是,通过这客观的形象来表现作者自己的情绪体验。”胡风:《略观战争以来的诗》,见《胡风评论集》(中),53页。二、作品欣赏与分析《欢乐颂》给胡风赢得了极高的声誉。这三个乐章是胡风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的总抒发。胡风完全沉浸在忘我的政治热情之中,流溢在其笔端的激情似一团烈火,滚烫灼人。这是郁积其心头十数载的热流的总喷发。总体看来,无论是从视野的高阔、内涵的深邃、感情的浓密,还是从形式的活脱、风格的奔放等方面来考察,它都是政治抒情诗中的佼佼者。这当是无可置疑的。它是胡风激情燃烧的结果,也是胡风接受自由体诗,尤其是马雅可夫斯基自由奔放的政治抒情诗的积极影响的结果。该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之后,立即受到了热烈欢迎,到处被朗诵、广播,不久又被译成俄文,刊登在苏联的《十月》杂志上。二、作品欣赏与分析《时间开始了》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事件叙述与诗人抒情常常不能完美融合。胡风太沉溺于自己所置身的生活,以至于常常被生活的波涛所淹没,成了具体事件的俘虏。作为一首完整的“巨型交响乐”,《时间开始了》还存在着“缺页”的遗憾,即其初始结构中的第三曲——《青春曲》没有能够最终完成。20世纪80年代重获自由后,胡风将其50年代创作的五个散曲《小草对阳光这样说》、《晨光曲》、《雪花对土地这样说》、《月光曲》、《睡了的村庄这样说》(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