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郯城初中物理八年级上期中测试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19-2020学年郯城初中物理八年级上期中测试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19-2020学年郯城初中物理八年级上期中测试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19-2020学年郯城初中物理八年级上期中测试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19-2020学年郯城初中物理八年级上期中测试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郯城初中物理八年级上期中测试[复制]注意事项:

1、切记在17:10前提交在线答题部分(否则到时间会自动提交),画图计算题17:20前拍照上传到钉钉作业中。

2、提交后会自动显示自己的成绩(在线答题分值84分,画图和计算题16分不计入在钉钉作业中查看批改结果)

3、提交后,查看自己的错题解析,根据错题解析搞懂原因背诵相应知识点

4、最后出现的广告红包不要点(这是问卷星自带的广告)姓名:[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单选题]*○8年级6班○8年级7班○8年级8班○8年级9班○8年级10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许多同学们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就“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这一说法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单选题]*A.猜想(正确答案)B.实验C.观察D.评估答案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科学探究各要素的了解与运用能力。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中的七个主要要素。科学探究各个要素在整个思维程序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在探究过程中侧重培养的能力也不同。

【解答】解:“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仅仅局限于猜想与假设,所以选项A、C、D都不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科学探究各要素的作用,并抓住“可能”这个词语。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

B

C

D(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规则:①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

【解答】解:

A、刻度尺刻线一侧没有靠近铅笔。故A错误;

B、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故B错误;

C、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故D错误;

D、铅笔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故C正确。

故选:D

【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刻度尺要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人们欢欣雀跃,到处红旗招展。如图是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场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这面国旗的宽度最接近()

[单选题]*A.1.8mB.3.3m(正确答案)C.4.8mD.5.5m答案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由图知,国旗的宽度大约是升旗手身高的2倍,升旗手的身高一般在1.8m左右,所以国旗宽度在3.3m左右。

故选:B。

【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4.下列各种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单选题]*A.眼睛迅速眨一次B.人正常呼吸一次C.人打一个哈欠D.人心脏跳动一次(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过程经历时间长短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时间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解答】解:

A、正常情况下,1s时间眼睛可以眨3~5次,一次需要的时间在0.3s左右。不符合题意;

B、正常情况下,人1min呼吸20~30次,一次的间隔时间在3s左右。不符合题意;

C、人打一个哈欠的时间在5s左右。不符合题意;

D、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min跳动75次左右,跳动1次的时间接近1s.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单选题]*A.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B.测量中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C.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尽量减小(正确答案)D.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答案解析:【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解答】解:A、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故A是错误的;

B、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是不按操作要求测出的结果,它是可以避免的,故B是错误的。

C、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故C正确;

D、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故D是错误的;

故选:C。

【点评】误差与错误在产生原因上,及是否能避免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应充分认识二者的不同。6.如图所示,这是国庆阅兵上的空中梯队表演,此时选择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头机是运动的()

[单选题]*A.地面(正确答案)B.头机上的飞行员C.侧翼机D.侧翼机上的飞行员答案解析:A7.三个人进行步行比赛,他们的速度分别是:甲为3.5km/h,乙为63m/min,丙为1m/s,则三人中步行最快的是()[单选题]*A.甲B.乙(正确答案)C.丙D.一样快答案解析:【分析】要比较三人的速度大小,需要把三个速度统一成相同的单位,然后比较.

【解答】解:甲的速度为:v甲=3.5km/h≈0.97m/s;

乙的速度为:v乙=63m/min≈1.05m/s;

丙的速度为:v丙=1m/s;

所以有:v乙>v丙>v甲。

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1)掌握时间单位的换算:1h=60min=3600s.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1m/s=3.6km/h.

(2)同一个物理量,不同单位进行比较大小时,先统一单位再进行比较大小.8.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正确答案)D.3s时甲在乙的前方答案解析:【分析】(1)在s-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代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的直线代表物体静止;

(2)计算平均速度时,从图象中找到对应的路程和时间,根据v=s/t计算平均速度。

【解答】解:A.2∼4s内,乙是静止状态,故A错误。

B.4s时甲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乙是静止状态,速度不同,故B错误。

C.0∼4s内乙运动的路程是8m,时间是4s,平均速度为v=s/t=8m/4s=2m/s,故C正确。

D.3s时,乙运动的路程是8m,甲运动的路程是6m,甲在乙后方,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s-t图象的应用,我们要结合图象分析问题。9.在敲响大钟时,会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单选题]*A.钟声的回声B.大钟还在振动(正确答案)C.大钟停止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答案解析:【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物体振动不止,声音就不会消失,反之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

【解答】解: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的振动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大钟也会“余音未止”,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10.电影院的屋顶和四周墙壁都制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煤状似的,这是为了()[单选题]*A.

减弱声波的反射(正确答案)B.

增强声波的反射C.

增强声音的响度D.

仅仅是为了装饰答案解析:【分析】面积较大的房间容易产生回声,影响听觉效果,因此可从减弱声音的反射入手来进行分析。

【解答】解:电影院的屋顶和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状的墙壁,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

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回声的理解和应用,知道声音也可以发生反射现象。11.关于下图所示的民族吹管乐器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色D.唢呐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分析】(1)唢呐属于管乐,管乐依靠空气柱振动,空气柱的长度和粗细影响音调,吹力大小影响响度;

(2)喇叭可以减弱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的;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

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改变了空气柱的长短,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幅度,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减弱声音的分散,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唢呐发出的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通过一个乐器考查声音的产生,音调和响度,音色,注意学以致用。12.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室内同学听到的室外噪声减弱。对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A.室外噪声不再产生B.噪声音调大幅降低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正确答案)D.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大幅减小答案解析:【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室外噪声照样产生,噪声音调没有大幅降低,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也没有减小,故只有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时关键把握好减弱噪声的途径,但解答时一定要在结合实际的情况下进行。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A.声音是一种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B.地震产生次声波的频率高于20HzC.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正确答案)D.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监测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答案解析:【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都无法听到,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

(4)噪声监测器不断检测噪声等级,此时噪声显示装置上的示数就表示此时的噪声,其单位是分贝。

【解答】解:A、声音是一种波,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故B错误;

C、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

D、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检测噪声等级的,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与能量、次声波等知识,理解知识点解答简单。14.清代诗人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其中“白日不到处”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单选题]*A.光的直线传播(正确答案)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答案解析:【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解:“白日不到处”,就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这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的直线传播,是一道基础题。15.下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单选题]*

A.透过树丛的光束

B.雨后的彩虹

C.水中的倒影(正确答案)

D.海市蜃楼答案解析:【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平静水面上景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16.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水中游”。对于这一有趣现象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A.“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B.“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正确答案)C.“云”和“鱼”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云”和“鱼”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答案解析:【分析】(1)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

(2)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解答】解:(1)当光遇到水面时会发生反射,此时水面相当于一平面镜,所以看见水中的“云”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虚像;

(2)鱼生活在水里,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高了,所以看到了鱼的虚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区分,抓住二者传播的介质不同是解题的关键,是一道光学基础题。1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A.色光的三基色是:红、黄、蓝B.五星红旗是红色的,因为它能吸收红光,反射其它色光C.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D.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实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分析】(1)色光三原色是红、绿、蓝;

(2)不透明物体颜色是其反射光的颜色决定的,反射与自身相同的色光,吸收其他色光;

(3)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无论什么反射,对于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解:A、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种颜色光,故A错误;

B、五星红旗是红色的,因为它能反射红光,吸收其它色光,故B错误;

C、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于光的漫镜面反射引起的,故C错误;

D、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实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颜色、色光的三原色、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等,涉及的知识较多,但难度不大,熟练应用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18.如图所示,小华站在地铁玻璃安全门外候车。地铁到站后,玻璃门向两侧打开,小华在左右两侧玻璃门中成像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单选题]*A.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的间距等于两玻璃门的间距B.在两侧玻璃门所成的像越来越小C.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的位置重合(正确答案)D.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答案解析:【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即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大小相同,在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后,人到镜面的距离不变,所以像的位置不变,在两个平面镜中都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与原来像的位置重合,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19.如图所示,射水鱼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下图中能表示射水鱼观察到小昆虫的光路图是()

[单选题]*

A

B

C(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分析】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射水鱼在水中看到水面上方的昆虫,是因为水面上方的昆虫“发出”的光射向水面,发生折射,再进入射水鱼的眼睛中,因此光的传播路线是由空气到水中,故BD错误;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C正确,A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光的折射规律,明确光的传播路线是解题的关键之一。20.李华的身高为1.7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0m远处,现在他以1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5s后,镜中的像和他之间的距离为()[单选题]*A.1.7mB.5mC.10m(正确答案)D.20m答案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解答】解: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0m处,以1m/s的速度向镜面方向移动5s,小明向镜面移动了s=vt=1m/s×5s=5m,此时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0m-5m=5m,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可知,此时小明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5m,则小明本人与镜中的像之间的距离是5m+5m=10m。

故答案为: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分析解答,牢记像与物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8分。(自动识别唯一答案,多字少字也会自动记为错误,估读在范围内也是正确的但答案只能自动识别唯一值)21.目前郯城县积极响应上级号召,认真应对大气环境监测。其中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______(填长度单位),合______m(用小数表示科学计数法无法识别)的颗粒物,也称之为可入肺颗粒物.[填空题]*空1答案:um空2答案:0.0000025答案解析:【分析】(1)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长度有个初步的了解,结合对生活实际的认识,填入符合生活实际的单位。

(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

【解答】解:(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

(2)2.5μm=2.5×10-6km=2.5×10-6m。

故答案为:μm;0.0000025

【点评】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即可解答。22.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mm,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

[填空题]*空1答案:1空2答案:3.80答案解析:【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要注意其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木块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由图可知,在刻度尺的(6~7)cm之间有10个格,那么每一个小格就是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6.00cm的刻线,物体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9.80cm,所以物体的长度即为两刻度值差L=9.80cm-6.00cm=3.80cm。

故答案为:1;3.80。

【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3.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下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小球每隔1s所处的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______球运动时间长,______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大。S-t图像描述的是______球的运动。

[填空题]*空1答案:甲空2答案:乙空3答案:甲答案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知,每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0.1s,根据间隔的段数可以确定运动时间的长短。

利用相邻两点之间的长度可以确定其通过的路程,由于时间相等,根据速度公式可以确定物体速度的变化。

【解答】解:相邻两球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左图可知,甲球的运动时间比乙球的运动时间长,又因为甲球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可以认为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乙球在相邻的时间间隔内,路程逐渐的增大,所以乙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增大;

由右图可知,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的增大且成正比关系,即是匀速运动的图象,所以该图象与甲球的运动状态相符合。

故答案为:甲;乙;甲。

【点评】通过频闪照片可以获得以下两个信息:频闪照片中相邻的两个照片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两个相邻的照片之间的长度是运动物体在一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距离。24.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这种研究物理的方法叫______。

[填空题]*空1答案:振动空2答案:转换法答案解析:【分析】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

【解答】解: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振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故答案为:振动;转换法。

【点评】此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是一种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转换法,要学会应用。25.图示为甲、乙两个音叉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示波器上的波形图,由图可知它们的______不同,______相同。(均选填“音调”或“响度”)

[填空题]*空1答案:响度空2答案:音调答案解析:【分析】(1)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可以比较频率大小,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答】解:图中甲、乙偏离原平衡位置的距离不相等,即甲乙的振幅不同,则响度不同;

比较甲、乙两个波形图可知,相同时间内,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即振动频率相同,则音调相同。

故答案为:响度;音调。

【点评】通过物体振动的波形图,判断物体振动频率的大小,判断物体的振幅,从而判断音调和响度。26.2019年10月29日,国家语保工程示范点---郯城地方文化优秀节目汇报演出在县剧院隆重举行,柳琴、大锣、小锣、二胡、唢呐纷纷亮相。优美的乐音通过______传播到观众的耳朵;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来分辨是哪种乐器在演奏。[填空题]*空1答案:空气空2答案:音色27.一条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则反射角是______度,若保持光的传播方向不变,而将平面镜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角,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度。

[填空题]*空1答案:0空2答案:40答案解析:【分析】若光垂直入射到镜面时,反射光线将按原路反射回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等于0°.若将平面镜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可求出入射角的度数,进而求出反射角的度数,两者相加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一条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时i1=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此时的反射角为:r1=i1=0°;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0°,将平面镜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角时,此时的入射角为i2=2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此时的反射角为r2=i2=2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r2+i2=20°+20°=40°。

故答案为:0;4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8.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梭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______;光屏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则B为______光;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我们在白屏上会看到______色光条.

[填空题]*空1答案:光的色散空2答案:紫空3答案:红答案解析:【分析】(1)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

(2)透明物体颜色由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它反射的光的颜色相同。其它光被吸收。

【解答】解: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这是光发生了折射;

在如果将白色光屏前放红色玻璃,只有红光可以透过玻璃,只有红光照到光屏上;我们能看到红色。

故答案为:光的色散;紫;红。

【点评】本题考查了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决定因素和光的色散现象,难度不大,属于常见题。三、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在练习本上画图,和计算题一起拍照上传提交到钉钉老师下发的作业中)29.如图所示,S为光源,它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射到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上发生反射,进入水中又折射。请作出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以及该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光线和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请设置答案)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4分。(多字少字虽正确但也会记为错误,只能自动识别唯一答案)30.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无法写分式,用“/”表示除号)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选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______cm;tBC=______s;vBC=_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5)实验中发现vBC______vAC。(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填空题]*空1答案:v=s/t空2答案:小空3答案:40.0空4答案:1空5答案:0.5空6答案:大空7答案:大于答案解析:【分析】(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

(2)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就越大,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就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据此分析;

(3)刻度尺的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最后一位,结合图中数据,利用v=s/t可求出BC段的平均速度;

(4)若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量的AC段的时间会偏小,再利用v=s/t分析即可;

(5)由图中数据可得出AB段的路程和时间,利用v=s/t可求出AB段的平均速度,再与AC段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解:(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s/t进行测量的;

(2)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就越大,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就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3)由图可知AB段的路程为:sAB=10.00dm-6.00dm=4.00dm=40.0cm,

BC段的时间为:tBC=15:35:23-15:35:22=1s,

BC段的路程为:sBC=6.00dm-1.00dm=5.00dm=0.500m,

则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sBC/tBC=0.500m/1s=0.5m/s;

(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所测量的AC段时间会偏小,由v=s/t可知,测量的AC段平均速度会偏大;

(5)由图可知,AC段的路程为:sAC=10.00dm-1.00dm=9.00dm=0.9m,

AC段的时间为:tAC=15:35:23-15:35:20=3s,

则AC段的平均速度为:vAC=sAC/tAC=0.9m/3s=0.3m/s,则vBC大于vAC。

故答案为:(1)v=s/t;(2)小;(3)40.0;1;0.5;(4)大;(5)大于。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运用,能从图像中读取对应的路程和时间是解题的关键。31.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琴弦,如下表: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按字母先后顺序填写)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按字母先后顺序填写)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A、B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_____。[填空题]*空1答案:C空2答案:E空3答案:D空4答案:E空5答案:20答案解析:【分析】(1)弦乐器振动的频率和弦的长短、粗细、以及松紧程度有关,弦越细、越短、张得越紧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高;

(2)实验目的是探究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的关系,所以实验结论围绕此三个因素对音调的影响得出。

【解答】解:(1)探究音调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应控制长度和粗细程度一定,应选择编号为CE的琴弦;

(2)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长短的关系,应控制材料和粗细程度一定时,应选择编号为DE的琴弦;

(3)探究音调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应控制材料和长度一定,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钢、20;

故答案为:(1)C;E;(2)D;E;(3)20。

【点评】本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被研究的问题与多个因素有关,研究和某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一定或不变。32.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CD。

(1)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是呈现______。

(2)将入射光线AO向法线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B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3)将纸板E、F置于同一平面后,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______的。

(4)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O点,若将纸板F向后折,此时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_____。[填空题]*空1答案:光路空2答案:靠近空3答案:可逆空4答案:同一平面内33.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直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的物体。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便于______。

(2)点燃A蜡烛,小心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蜡烛在直尺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