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国家第四章国家1思考:1、什么是国家?2、那样的国家是我们所希望的?
思考:2/v_show/id_XMjM4NTc4Mzky.html国家形象宣传片/video/2009/3/E/H/V53JG9LEH.html《国家》歌曲4分钟/v/b/48882932-1743405354.html大国崛起之危机新政或/w77/album-aid-8710140.html/v_show/id_X3主要内容缘起理论类型主要内容缘起4一、缘起政治学上的国家(state)一词,最早来自于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1469-1527)的《君主论》所用statos一词,该词来自于拉丁文status。1、西方词源一、缘起1、西方词源51.1《君主论》1.1.1问题
君主(统治者)应采用怎样的统治手段才能保住自己的政权?主要关注“新君主”部分。
世袭君主由于人民习惯旧政权而比新君的统治困难少得多。
1.1《君主论》61.1.2主要贡献
彻底将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分离。
必须从人实际生活开始,把目光降下来。政治生活不受制于道德。一个君王应该将实用主义作为夺取和维持权力的方针
1.1.2主要贡献7
后人误看作他是“帝王心术”传统的现代传人。实际他提出了邪恶手段的一些限制:只有维持稳定和繁荣才是国家可以追求的正当目标;后人误看作他是“帝王心术”传统的现代传人。81.2《论李维》替共和国政体辩护。描述共和国应该如何成立、架构,也包括了对权力的制衡与分立、政治权力分立的好处、以及共和国比君主国优秀之处。
1.2《论李维》9
当政体中的宪法分别维持一个君主、一个贵族、以及人民的权力时,三者便会互相监督和制衡彼此。
当政体中的宪法分别维持一个君主、一个贵族、以及人民的权力102、中国词源汉语中的“国家”一词,“国”的涵义类似于欧洲观念中的“国家”。儒家文化強调“家国同构”;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期间的西学东渐时期,才用西方意义上的“国家”一词。2、中国词源汉语中的“国家”一词,“国”的涵义类似于欧洲观念113、国家的起源3.1西方政治学界有两种思路:
1)对人类不同的政治社会形态进行比较,发现相对于其他政治权力组织形式,现代国家的特殊性。
2)对西方国家发展轨迹进行历史观察与描述。
3、国家的起源3.1西方政治学界有两种思路:123.1.1基于第一种思路的国家:
统治者及官员的专业化。权力中心的集中化。政治权力的制度化、非人格化、非家族化。3.1.1基于第一种思路的国家:133.1.2基于第二种思路的国家
国家是在市民社会中逐渐生长起来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被人创造出来的。历程:希腊城邦制国家——罗马帝国——现代民族国家。3.1.2基于第二种思路的国家143.1.3乔纳森.哈斯《史前的国家的演进》
概括了两种国家起源的模式:
冲突论,认为国家的产生源自于解决社会分层制度中的内在冲突的需要。
融合论,认为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协作的需要。3.1.3乔纳森.哈斯《史前的国家的演进》15哈斯总结了国家产生的三种途径国家演进是在环境限制和频繁战争中进行;国家演进是在大量基本生活资料要求输出和交换的基础上进行;国家是在大规模水利灌溉工程中演进;
哈斯总结了国家产生的三种途径163.1.4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与国家起源》
国家是在原始社会晚期私有制产生之后才出现的,之前只有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四氏族公社。
3.1.4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与国家起源》17根据摩根的《古代社会》氏族公社向国家的过渡有两种模式:直接从氏族社会中演化形成;从氏族社会解体后出现的酋邦中演化形成。根据摩根的《古代社会》氏族公社向国家的过渡有两种模式:直18自然生成论——亚里斯多德,第一次系统探讨了国家起源,认为国家的生成来自人类的自然天性,是从家庭、村落自然发展起来的。3.2五学说观自然生成论——亚里斯多德,第一次系统探讨了国家起源,认为国家19君权神授论——主张君主的权力来源于神,认为国家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统治者的权威是神授予的。君权神授论——主张君主的权力来源于神,认为国家是根据神的意志20社会契约论——主张国家是通过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鼎立契约而建立起来的。古希腊的伊壁鸠鲁最早提出该观点。然后再在17、18世纪经斯宾诺莎、霍布斯、洛克、卢梭等系统阐述该学说。认为国家产生之前,人类社会处于美政府、每政治权力的自然状态,每个人都享有自然权利,由于自然状态的不方便、不安全的缺陷,人们通过相互订立契约,让度自己的部分权力,由此产生政府的权力,组成了国家。社会契约论——主张国家是通过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鼎立契约而建21暴力征服论——国家是通过暴力的掠夺和征服产生的。德国的杜林、奥地利的巩普洛维奇都主张。认为国家是对外战争的结果。暴力征服论——国家是通过暴力的掠夺和征服产生的。德国的杜林、22社会分工论——古希腊的柏拉图最早把国家看作是分工的产物。现代的帕森斯、卢曼都把国家看作社会分工的结果,他们所讲的国家起源实际上只是现代国家的形成。社会分工论——古希腊的柏拉图最早把国家看作是分工的产物。现代23小结小结24二、国家理论1、政治哲学
对国家的界定主要分为亚里斯多德、康德的共同体说和霍布斯的契约论两大流派。二、国家理论1、政治哲学251.1契约论霍布斯则将国家称为“利维坦”。认为国家是基于个人利益建立的,人们基于某种共同的利益而组成国家,并为实现个人利益而服务。人们通过订立契约的方式寻求和平,国家是“带剑的契约”,用以对违反契约的人进行处罚。1.1契约论262、当代国家理论2.1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国家是替资产阶级管理一般事物的执政机构“2、当代国家理论27《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282.2多元论多元论学者罗伯特.达尔认为国家既不是一个争夺利益的竞技场,也不是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表机构。权力在社会的架构里进行竞争,而国家政策则是周期性谈判所制造的结果。国家的行为是由多头政治和各种利益团体的压力所产生的。2.2多元论292.3制度主义
主张国家是具有自主性的。
2.3制度主义30君主政体之民族国家/v_show/id_XMTY3NzcwMDg0.html
/s?n=4&word=%C9%E7%BB%E1%D7%DD%BA%E1%2020110301&f=4君主政体之民族国家http://video.baidu.co31三、国家的类型民族国家民主国家主权国家三、国家的类型民族国家321.1定义要素永久的人口——民族性
固定的领土——边界性有效的政府——政权性与他国交往的能力——主权性1、主权国家1.1定义要素1、主权国家331.2国家主权:从君主主权到人民主权
主权开始仅指涉欧洲君主国的君主享有至高的权力,后被用为描述和界定国家内部和国家间的权力关系。
1.2国家主权:从君主主权到人民主权341.2.1绝对主权
布丹《国家论》的绝对主权有两层意义:第一,为了成为主权者,统治者必须掌握所有且最高的立法权力;第二,统治者行使权力不必向另一个权威或被统治者负责。布丹依然忠实于当时的自然法观念。1.2.1绝对主权35霍布斯的《利维坦》对霍布斯而言,自然法是理性产生的规则。自然法不是任何形而上的概念或上帝的旨意,自然法是起源于每个人对自己的自我保存。霍布斯的《利维坦》36
在自然状态(即战争状态)中的人们为了要拥有和平与安全,于是彼此签约,形成社会,并将他们所有的权力给予一个人或一些人,形成最高权力,也就是主权;所有人必须完全服从主权的命令,因为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和平与安全。
在自然状态(即战争状态)中的人们为了要拥有和平与安全,于37
正因为政治的根本基础在于同意,所以,国家一旦形成,主权者尽管拥有绝对的权力,但这种绝对权力并没有完全剥夺人的自然权利,相反地,霍布斯赋予主权者以绝对权力,正是为了充分保证主权者能履行国家的基本职责——为人民求安全。正因为政治的根本基础在于同意,所以,国家一旦形成,主权381.2.2人民主权
基本主张“所有合法政府的基础均来自于人为的安排,而且人民的意志取代了神的旨意”。
1.2.2人民主权39第一、洛克《论政府》
主张政府的权威只能建立在被统治者拥护的基础之上;社会和国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包括财产权的个人权利。
第一、洛克《论政府》40“人在社会中的自由只受根据国家的意志而建立的立法权的限制而不受任何其他立法权的限制。”“人在社会中的自由只受根据国家的意志而建立的立法权的限制而不41第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尝试解答:怎样寻求一种组织型态,一方面可以集合众力保障每个人的生命财产,一方面又让每个人在与团体结合为一体时,服膺自己而不必受制于他人?
第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42答案:每个人必须放弃他所有的权利给社会全体,而不是给任何其它个人。社会全体意志集合且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就是「共同意志」,其代表社会的利益,没有任何事务可以合法的违反共同意志。答案:43由社会契约形成的国家成为一个「大我」,一个道德性的团体,由于集合所有人的权利,所以有比个人大千百倍的力量保护所有个人。
由社会契约形成的国家成为一个「大我」,一个道德性的团体,由于442、民族国家或政治民族韦伯的《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在民族统一完成以后德国充斥着‘政治厌倦症’,新生代德国市民阶级尤其钟情于一种德国特有的‘非历史’与‘非政治’的精神。”2、民族国家或政治民族45
落后民族的政治主导力量是否有足够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意志去塑造一种新的政治机制,以适应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动。
落后民族的政治主导力量是否有足够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意志去46韦伯强调经济发达民族必然是一个政治民族,即它必然也必须发展一套相对发达的政治过程和政治机制能使社会大众都参与在本国政治之中。韦伯强调经济发达民族必然是一个政治民族,即它必然也必须发展47
单一民族国家和多民族国家;
民族主义主张:民族为“国家存续之唯一合法基础”,以及“各民族有自决建国之权”。单一民族国家和多民族国家;48民族国家:“它是统治的一系列制度模式,它对业已划定边界的领土实施行政垄断,它的统治是靠法律以及对内部暴力工具的直接控制而加以维护”(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疆域与主权民族国家:“它是统治的一系列制度模式,它对业已划定边49
吉登斯从宏观历史出发把社会转型分为三个阶段:传统国家时代(阶级分化、行政力有限、城市意义的国家
)、绝对主义国家时代、民族国家。吉登斯从宏观历史出发把社会转型分为三个阶段:传统国家时代50
现代民族国家出现的推动力在于行政力量、公民权以及全球化,基础在于配置性和权威性资源的增长,工业化-工业革命,不仅导致物质性资源的增长,而且还导致了工业主义作为一种行政力量和个人行为取向以及权威性资源的增长。
现代民族国家出现的推动力在于行政力量、公民权以及全球化51思考中国在社会高度分化发展后,将以什么样的政治机制和政治过程来达成社会整合?思考52第四章国家第四章国家53思考:1、什么是国家?2、那样的国家是我们所希望的?
思考:54/v_show/id_XMjM4NTc4Mzky.html国家形象宣传片/video/2009/3/E/H/V53JG9LEH.html《国家》歌曲4分钟/v/b/48882932-1743405354.html大国崛起之危机新政或/w77/album-aid-8710140.html/v_show/id_X55主要内容缘起理论类型主要内容缘起56一、缘起政治学上的国家(state)一词,最早来自于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1469-1527)的《君主论》所用statos一词,该词来自于拉丁文status。1、西方词源一、缘起1、西方词源571.1《君主论》1.1.1问题
君主(统治者)应采用怎样的统治手段才能保住自己的政权?主要关注“新君主”部分。
世袭君主由于人民习惯旧政权而比新君的统治困难少得多。
1.1《君主论》581.1.2主要贡献
彻底将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分离。
必须从人实际生活开始,把目光降下来。政治生活不受制于道德。一个君王应该将实用主义作为夺取和维持权力的方针
1.1.2主要贡献59
后人误看作他是“帝王心术”传统的现代传人。实际他提出了邪恶手段的一些限制:只有维持稳定和繁荣才是国家可以追求的正当目标;后人误看作他是“帝王心术”传统的现代传人。601.2《论李维》替共和国政体辩护。描述共和国应该如何成立、架构,也包括了对权力的制衡与分立、政治权力分立的好处、以及共和国比君主国优秀之处。
1.2《论李维》61
当政体中的宪法分别维持一个君主、一个贵族、以及人民的权力时,三者便会互相监督和制衡彼此。
当政体中的宪法分别维持一个君主、一个贵族、以及人民的权力622、中国词源汉语中的“国家”一词,“国”的涵义类似于欧洲观念中的“国家”。儒家文化強调“家国同构”;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期间的西学东渐时期,才用西方意义上的“国家”一词。2、中国词源汉语中的“国家”一词,“国”的涵义类似于欧洲观念633、国家的起源3.1西方政治学界有两种思路:
1)对人类不同的政治社会形态进行比较,发现相对于其他政治权力组织形式,现代国家的特殊性。
2)对西方国家发展轨迹进行历史观察与描述。
3、国家的起源3.1西方政治学界有两种思路:643.1.1基于第一种思路的国家:
统治者及官员的专业化。权力中心的集中化。政治权力的制度化、非人格化、非家族化。3.1.1基于第一种思路的国家:653.1.2基于第二种思路的国家
国家是在市民社会中逐渐生长起来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被人创造出来的。历程:希腊城邦制国家——罗马帝国——现代民族国家。3.1.2基于第二种思路的国家663.1.3乔纳森.哈斯《史前的国家的演进》
概括了两种国家起源的模式:
冲突论,认为国家的产生源自于解决社会分层制度中的内在冲突的需要。
融合论,认为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协作的需要。3.1.3乔纳森.哈斯《史前的国家的演进》67哈斯总结了国家产生的三种途径国家演进是在环境限制和频繁战争中进行;国家演进是在大量基本生活资料要求输出和交换的基础上进行;国家是在大规模水利灌溉工程中演进;
哈斯总结了国家产生的三种途径683.1.4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与国家起源》
国家是在原始社会晚期私有制产生之后才出现的,之前只有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四氏族公社。
3.1.4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与国家起源》69根据摩根的《古代社会》氏族公社向国家的过渡有两种模式:直接从氏族社会中演化形成;从氏族社会解体后出现的酋邦中演化形成。根据摩根的《古代社会》氏族公社向国家的过渡有两种模式:直70自然生成论——亚里斯多德,第一次系统探讨了国家起源,认为国家的生成来自人类的自然天性,是从家庭、村落自然发展起来的。3.2五学说观自然生成论——亚里斯多德,第一次系统探讨了国家起源,认为国家71君权神授论——主张君主的权力来源于神,认为国家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统治者的权威是神授予的。君权神授论——主张君主的权力来源于神,认为国家是根据神的意志72社会契约论——主张国家是通过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鼎立契约而建立起来的。古希腊的伊壁鸠鲁最早提出该观点。然后再在17、18世纪经斯宾诺莎、霍布斯、洛克、卢梭等系统阐述该学说。认为国家产生之前,人类社会处于美政府、每政治权力的自然状态,每个人都享有自然权利,由于自然状态的不方便、不安全的缺陷,人们通过相互订立契约,让度自己的部分权力,由此产生政府的权力,组成了国家。社会契约论——主张国家是通过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鼎立契约而建73暴力征服论——国家是通过暴力的掠夺和征服产生的。德国的杜林、奥地利的巩普洛维奇都主张。认为国家是对外战争的结果。暴力征服论——国家是通过暴力的掠夺和征服产生的。德国的杜林、74社会分工论——古希腊的柏拉图最早把国家看作是分工的产物。现代的帕森斯、卢曼都把国家看作社会分工的结果,他们所讲的国家起源实际上只是现代国家的形成。社会分工论——古希腊的柏拉图最早把国家看作是分工的产物。现代75小结小结76二、国家理论1、政治哲学
对国家的界定主要分为亚里斯多德、康德的共同体说和霍布斯的契约论两大流派。二、国家理论1、政治哲学771.1契约论霍布斯则将国家称为“利维坦”。认为国家是基于个人利益建立的,人们基于某种共同的利益而组成国家,并为实现个人利益而服务。人们通过订立契约的方式寻求和平,国家是“带剑的契约”,用以对违反契约的人进行处罚。1.1契约论782、当代国家理论2.1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国家是替资产阶级管理一般事物的执政机构“2、当代国家理论79《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802.2多元论多元论学者罗伯特.达尔认为国家既不是一个争夺利益的竞技场,也不是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表机构。权力在社会的架构里进行竞争,而国家政策则是周期性谈判所制造的结果。国家的行为是由多头政治和各种利益团体的压力所产生的。2.2多元论812.3制度主义
主张国家是具有自主性的。
2.3制度主义82君主政体之民族国家/v_show/id_XMTY3NzcwMDg0.html
/s?n=4&word=%C9%E7%BB%E1%D7%DD%BA%E1%2020110301&f=4君主政体之民族国家http://video.baidu.co83三、国家的类型民族国家民主国家主权国家三、国家的类型民族国家841.1定义要素永久的人口——民族性
固定的领土——边界性有效的政府——政权性与他国交往的能力——主权性1、主权国家1.1定义要素1、主权国家851.2国家主权:从君主主权到人民主权
主权开始仅指涉欧洲君主国的君主享有至高的权力,后被用为描述和界定国家内部和国家间的权力关系。
1.2国家主权:从君主主权到人民主权861.2.1绝对主权
布丹《国家论》的绝对主权有两层意义:第一,为了成为主权者,统治者必须掌握所有且最高的立法权力;第二,统治者行使权力不必向另一个权威或被统治者负责。布丹依然忠实于当时的自然法观念。1.2.1绝对主权87霍布斯的《利维坦》对霍布斯而言,自然法是理性产生的规则。自然法不是任何形而上的概念或上帝的旨意,自然法是起源于每个人对自己的自我保存。霍布斯的《利维坦》88
在自然状态(即战争状态)中的人们为了要拥有和平与安全,于是彼此签约,形成社会,并将他们所有的权力给予一个人或一些人,形成最高权力,也就是主权;所有人必须完全服从主权的命令,因为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和平与安全。
在自然状态(即战争状态)中的人们为了要拥有和平与安全,于89
正因为政治的根本基础在于同意,所以,国家一旦形成,主权者尽管拥有绝对的权力,但这种绝对权力并没有完全剥夺人的自然权利,相反地,霍布斯赋予主权者以绝对权力,正是为了充分保证主权者能履行国家的基本职责——为人民求安全。正因为政治的根本基础在于同意,所以,国家一旦形成,主权901.2.2人民主权
基本主张“所有合法政府的基础均来自于人为的安排,而且人民的意志取代了神的旨意”。
1.2.2人民主权91第一、洛克《论政府》
主张政府的权威只能建立在被统治者拥护的基础之上;社会和国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包括财产权的个人权利。
第一、洛克《论政府》92“人在社会中的自由只受根据国家的意志而建立的立法权的限制而不受任何其他立法权的限制。”“人在社会中的自由只受根据国家的意志而建立的立法权的限制而不93第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尝试解答:怎样寻求一种组织型态,一方面可以集合众力保障每个人的生命财产,一方面又让每个人在与团体结合为一体时,服膺自己而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慧教育建筑设计的核心要素与实践案例
- 数字化转型中的教育技术应用与实践案例
- 抖音商户直播流量来源数据分析制度
- 抖音商户运营经理直播目标拆解制度
- 2024-2025学年重庆开州区七上数学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新余市重点中学2024年九上化学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公路客运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多元化发展现状报告2025
- 公路货运行业数字化转型效率提升风险与应对策略报告001
- 企业文化传播的黑板板报制作赛
- 生产车间制度培训课件
- 地下室外墙脚手架施工方案(完整资料)
- 灭火器维修与报废规程
- JJF 1183-2007温度变送器校准规范
- GB/T 41051-2021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岩石隧道掘进机安全要求
- GB/T 37787-2019金属材料显微疏松的测定荧光法
- Unit2 Section B(1a-1e)作业设计教案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GA/T 1169-2014警用电子封控设备技术规范
- 第十二篇 糖尿病患者生活常识
- 污水处理站安全培训课件
- 2015高考全国新课标1地理试题及答案
- GB 27954-2020 黏膜消毒剂通用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