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林牧渔行业年度策略:布局景气改善,期待潜在机遇农林牧渔:布局景气改善,期待潜在机遇2022年:遭遇低谷,期待转机2022年1-10月农林牧渔板块走势较差,录得20%以上的跌幅,下跌的原因主要为行业预期的转弱,各个细分板块均录得18%以上跌幅。1)养殖业:今年1-10月畜禽养殖录得19%的跌幅,主要原因是虽然亏损幅度减少,但前三季度仍然亏损72亿元,再加上市场对后续畜禽价格有所担心,因此板块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前三季度收入同比上升13%,净利润减亏;
2)饲料行业:饲料板块录得18%的跌幅,我们认为主要因为板块中企业大多从事养殖行业,虽然业绩表现有所改善,但仍未扭转市场预期,板块前三季度收入同比上升18%,归母净利同比上升332%;
3)动物保健:板块前三季度同比去年收入&净利均有所下降,下跌原因为盈利水平与估值水平的双降,前三季度收入同比下降6%,归母净利同比下降35%。2023年:布局景气改善,期待潜在机遇1)生猪养殖:产能恢复进行时,高猪价下有望盈利兑现。短期看,目前生猪行业供给偏紧,随着天气转冷,南方腌腊需求回升,市场对大体重肥猪的需求提升,虽然部分养殖户Q3进行二次育肥,有望于年前释放供给,可能对猪价的走势造成影响。但压栏及二次育肥因素为次要因素,主要因素仍然是生猪出栏量的边际收缩以及需求的季节性回暖,Q4及明年Q1猪价仍有冲高可能。能繁母猪恢复趋势已经确立,明年或进入猪价下行期:从22年5月份开始,能繁母猪开始趋势性恢复,但恢复速度偏慢。1)22年5月-22年9月,能繁母猪恢复速度平均为0.88%,而上轮周期产能恢复的前5个月(2019年10月-2020年2月),能繁母猪恢复速度平均为1.94%。2)目前二元母猪价格并不算高,仔猪价格也并未超过前两次周期高点。以农业部的变化趋势为准,历史上能繁母猪同比变化趋势和10个月后生猪价格变化趋势是呈现负相关的,按照此趋势,22年6月-22年9月,能繁母猪同比降幅已经连续4个月收窄,若加上10个月,则对应23年4月开始,生猪价格可能进入下降通道。看明年,板块估值有提升空间,在每轮周期,生猪养殖指数与猪价的走势都高度相关,截至2022年10月底,SW生猪养殖PB估值为3.42,相较2021年最低点升高22%左右,处于2014年以来的41%分位数。随着板块逐步兑现利润,我们认为SW生猪养殖PB估值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建议关注业绩兑现能力强的龙头养殖企业。2)种子:保障粮食安全,种业科技亟需升级。党的二十大对新时期我国农业工作提出了要求,党中央要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认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手段之一就是推动种业不断进步,十四五以来,中央对粮食安全和种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种业创新发展,突破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提升作物单产,不仅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而且符合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随着转基因配套法规的逐步落地,我们认为我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推广已经进入了落地期。建议关注研发实力突出的种企。3)饲料:龙头饲企延续成长。通过“饲料+动保&种苗”一体两翼的发展模式,海大已经成为水产料市占率第一的饲企,通过全面的养殖解决方案,海大能够实现真正为客户节约成本、实现健康养殖,最终实现养殖环节的增值。我们认为,客户导向的服务理念和解决方案的发展模式能够为构建出海大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海大市占率的不断提升,而海大一体两翼的发展模式可复制性较强,且海大研发积累深厚,我们认为海大在猪料和禽料也有望复制水产料的成功。4)动保:销售不断向好,非洲猪瘟疫苗潜力大。随着猪价的不断上涨,我们认为动保板块的业绩有望不断修复,估值也有上升空间,2023年主要关注动保板块销售&业绩的不断改善。此外,非洲猪瘟疫苗市场潜力大,考虑到目前(2021年,兽药协会数据)猪苗市场空间约为80亿元左右,在中性预测下,非洲猪瘟疫苗市场空间可达90亿元,相当于现有猪苗总市场规模。5)宠物:关注国产品牌崛起。中国宠物行业仍然保持较高增速,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仅计算城镇猫犬)从2010年的140亿元已经增长到了2021年的2490亿元,CAGR达到29.9%。我国宠物相关企业仍然处于快速发展期,宠物食品行业消费品属性较强,品牌是企业进行竞争的关键,我们看好品牌布局完善,战略思路清晰的中宠股份和佩蒂股份在国内市场突围。生猪养殖:产能恢复进行时,高猪价下盈利兑现本轮周期振幅大,猪价中枢抬升:1995年以来,我国共经历7轮猪周期,历次周期持续时间一般为3-4年,上行期与下行期的长度不确定,本轮周期虽然没有叠加明显的影响因素,但震荡幅度依然很高,我们认为是受到非瘟的长期影响,母猪质量出现下滑,从而使得行业出现了误判。猪价中枢不断上移:我们认为主要受到成本抬升的影响,每轮周期亏损出清的产能都有一个亏损幅度的阈值,随着成本的上升,行业所能接受的最低猪价也越来越高,从而抬升了猪价波动中枢。目前生猪行业供给偏紧:在亏损淘汰产能的背景下,21年7月-22年4月行业产能出现了大量的淘汰,规模场及集团企业方面,停止新建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散户淘汰产能比例更高,据涌益数据,部分北方散户淘汰幅度达到50%。叠加前期产能质量不高,繁殖效率较差等影响,目前生猪现货供给偏紧。随着天气转冷,南方腌腊需求回升,市场对大体重肥猪的需求提升,且肥标猪价差拉大,刺激养殖户压栏肥猪。二次育肥方面,我们认为部分养殖户Q3进行二次育肥,有望于年前释放供给,可能对猪价的走势造成影响。我们认为,压栏及二次育肥因素为次要因素,主要因素仍然是生猪出栏量的边际收缩以及需求的季节性回暖,Q4及明年Q1猪价仍有冲高可能。能繁母猪恢复趋势已经确立:即从22年5月份开始,能繁母猪开始趋势性恢复,但恢复速度偏慢。1)22年5月-22年9月,能繁母猪恢复速度平均为0.88%,而上轮周期产能恢复的前5个月(2019年10月-2020年2月),能繁母猪恢复速度平均为1.94%。2)目前二元母猪价格并不算高,仔猪价格也并未超过前两次周期高点。我们认为,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规模企业种猪大量进口:由于整个行业对生猪生产过于乐观,2020-2021年规模企业进口了大量种猪,而这批种猪会在2021-2023年释放优质二元母猪,因此二元母猪供应相对充足。二是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差。明年猪价可能进入下降通道:我们认为,数据要辩证来看待,绝对值的统计可能存在误差,但是变化趋势更为明显。以农业部的变化趋势为准,历史上能繁母猪同比变化趋势和10个月后生猪价格变化趋势是呈现负相关的,按照此趋势,22年6月-22年9月,能繁母猪同比降幅已经连续4个月收窄,若加上10个月,则对应23年4月开始,生猪价格可能进入下降通道。板块估值有提升空间:在每轮周期,生猪养殖指数与猪价的走势都高度相关,在2006-2010年、2010-2014年、2014-2018年、2018-2022年周期,SW生猪养殖指数均在生猪价格上升之前就已经回升。从板块估值的角度看,SW生猪养殖PB估值中枢不断抬升,2006年最低点为1.5左右,2008年最低点为1.7,2013年最低点为1.8,2018年最低点为2.7,2021年最低点为2.8。截至2022年10月底,SW生猪养殖PB估值为3.42,相较2021年最低点升高22%左右,处于2014年以来的41%分位数。随着板块逐步兑现利润,积累为资产,我们认为SW生猪养殖PB估值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市场预期在博弈什么:实际上市场博弈的重点仍然在于能繁母猪数据,根据农业部能繁母猪同比变化与SW生猪养殖指数同比变化的对比看,其呈现明显的负相关。产能主导着周期的波动1995年以来,我国共经历7轮猪周期,分析历次猪周期,我们认为每轮周期均有相同点,1)周期长度:历次周期持续时间一般为3-4年,上行期与下行期的长度不确定,但2018-2022周期的上行期达到了32个月,下行期仅为15个月,但跌幅/振幅同样很大。2)其他因素会造成周期振幅加大: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的1995-1999年、1999-2003年猪周期,猪价振幅为30%左右。但在之后的历次周期,每次均叠加了其他影响因素,加大了周期振幅。对于严重影响供给端的蓝耳病、口蹄疫、非瘟等疾病和去散户的环保政策,对振幅的加大十分显著。最高的2018-2022周期振幅达到了280%以上。本轮周期虽然没有叠加明显的影响因素,但震荡幅度依然很高,我们认为是受到非瘟的长期影响,母猪质量出现下滑,从而使得行业出现了误判。3)猪价中枢不断上移:我们认为主要受到成本抬升的影响,每轮周期亏损出清的产能都有一个亏损幅度的阈值,随着成本的上升,行业所能接受的最低猪价也越来越高,从而抬升了猪价波动中枢。规模集中有望持续,头部抢占市场份额散户数量一直在减少。根据中国畜牧兽医年鉴,自世纪初到现在,500头以下年出栏的小型散户数量一直在减少,2000年左右高达1亿户以上,而经过接近20年的去化与整合,2020年500头以下年出栏的小型散户数量仅有2062万户,数量减少了超过80%。而由于环保等因素,自2015年以来生猪养殖逐步进入集约化,5000头以上年出栏的养殖户数量也在减少。规模户出栏量占比持续提升。大型规模养殖户(企业)数量一直处于快速增加的态势,2020年最高达到了554户。2019年下降是由于非瘟疫情,生猪行业继续整合的趋势不变。根据中国畜牧兽医年鉴,2019年500头以上年出栏量的养殖占比已经达到52%,2020-2021年为规模户快速上量的阶段,集团企业拥有资金优势与种猪优势,2021年市占率有望继续提升。据农业部新闻,2021年全国500头以上年出栏量的养殖占比达到60%左右。养殖行业规模集中的趋势仍将继续:据阳光畜牧网,2021年全国出栏量排名前22的企业出栏量总计为13865万头,相比2020年的7808万头上升77.6%。按照竞争格局来看,2019年CR3/5/10/20分别为6.35%、7.64%、9.40%、11.16%,2020年上述数字分别为7.06%、9.62%、12.26%、14.53%,同比分别提升0.72pct、1.98pct、2.86pct、3.37pct,2021年分别为10.19%、13.41%、17.31%、20.31%,同比分别提升3.13pct、3.79pct、5.05pct、5.78pct,我们认为养殖行业规模集中的趋势仍将继续。产能结束去化,猪价持续冲高2022年4月能繁母猪产能结束连续10个月的环比下降深度亏损导致产能去化。非洲猪瘟的强烈去产能导致猪价高涨,整个2020年均为高猪价区间,20元/公斤以上的高猪价区间持续了19个月之久(2019年8月-2021年5月),远超以往周期,上行期长达32个月(2018年5月-2021年1月),同样为历次周期之最。21年第二季度开始,行业开始陷入亏损,由于饲料成本、防疫成本、人工成本的提升,2018-2022周期行业亏损幅度远大于以往周期,因此从21年7月开始,行业去产能开始。22年9月份能繁为4362万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到2022年9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362万头。前三季度,全国生猪出栏52030万头,比上年同期49193万头,增长了5.8%。分季度看,一季度生猪出栏同比增长14.1%,二季度增长2.5%,三季度持平略减。受生猪出栏增加带动,猪肉产量也持续增加,前三季度全国猪肉产量4150万吨,同比增长5.9%。随着前期产能释放,生猪生产增速放缓,市场价格持续反弹,养殖预期看好,养殖户积极补栏,生猪存栏环比增加。三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44394万头,同比增长1.4%,环比增长3.1%,连续两个季度环比增长;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4362万头,处于合理区间。目前生猪行业供给偏紧。在亏损淘汰产能的背景下,21年7月-22年4月行业产能出现了大量的淘汰,规模场及集团企业方面,停止新建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散户淘汰产能比例更高,据涌益数据,部分北方散户淘汰幅度达到50%。叠加前期产能质量不高,繁殖效率较差等影响,目前生猪现货供给偏紧。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生猪出栏量为52030万头,同比增加5.77%,虽然数量有所增长,但考虑到今年生猪出栏均重同比有所下降,进口猪肉同比减少,今年前三季度实际猪肉供给量同比去年有所减少。环比看,22Q3对应的产能供给在21Q4,21Q4相比21Q3有明显的下降,再加上21年冬季生产效率的下降,因此22Q3生猪出栏量相比22Q2有所下降。同时,随着Q3以来国内新冠防控形势日益向好,需求的逐步释放也对猪价有拉动作用。供需共同作用下,Q3猪价有了明显上涨。餐饮需求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虽然7-9月餐饮消费数据仍然呈现5-7%的同比下降,但跌幅相比Q2已经收窄。随着未来餐饮需求的进一步恢复,冬季拉动生猪消费,我们认为猪肉需求有望进一步向好,支撑Q4猪价。猪价出现首次冲高,后续仍有反弹可能猪价出现首次冲高。几个原因导致10月份猪价冲高,1)10月份是传统的节日旺季,在中秋和国庆假期的需求拉动下,猪肉需求回升;2)养殖户压栏比例升高,根据涌益数据,7月份以来生猪出栏均重迅速升高,或反映了养殖户持续压栏;3)供给减少,从屠宰数据看,9-10月份检测屠宰场屠宰量同比下降超过40%,一方面反映高猪价下屠宰场收猪减缓,另一方面也说明养殖端供给量有限。从屠宰数据来看,今年7-9月涌益生猪屠宰量日均值为99888头,相较去年同期的154168头减少35.2%。从生猪均重数据来看,2022年6月-2022年10月,生猪出栏均重快速上升,但150公斤以上肥猪占比上升缓慢。反映出养殖户压栏有节制,并非盲目压栏,出栏体重大部分在140公斤以内的合理范畴。往后看,猪价Q4及明年Q1仍有冲高可能。随着天气转冷,南方腌腊需求回升,市场对大体重肥猪的需求提升,且肥标猪价差拉大,刺激养殖户压栏肥猪。二次育肥方面,我们认为部分养殖户Q3进行二次育肥,有望于年前释放供给,可能对猪价的走势造成影响。我们认为,压栏及二次育肥因素为次要因素,主要因素仍然是生猪出栏量的边际收缩以及需求的季节性回暖,Q4及明年Q1猪价仍有冲高可能。供给仍然偏紧,观察产能恢复速度产能仍未恢复,供给仍然偏紧我们认为,目前生猪行业产能仍然处于偏紧的状态。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当前生猪基础产能稳固,能繁母猪存栏量、生猪存栏量、新生仔猪量均连续5个月以上回升,预计23年Q2及以后生猪上市量将稳定增加。但目前供需基本面仍然偏紧,根据涌益数据,22年Q1能繁母猪存栏量仍有5%左右同比降幅,因此对应22Q4生猪供应量同比下降。要判断23年猪价趋势就要判断能繁母猪产能变化的趋势,我们认为,能繁母猪恢复趋势已经确立,即从22年5月份开始,能繁母猪开始趋势性恢复,但恢复速度偏慢,主要判断理由如下:
1)22年5月-22年9月,能繁母猪恢复速度平均为0.88%,而上轮周期产能恢复的前5个月(2019年10月-2020年2月),能繁母猪恢复速度平均为1.94%。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本轮周期养殖供给结构中,规模场和集团企业占比上升,而企业行动速度较散户更慢;
其次,上轮周期,特别是21年下半年以来行业亏损过于严重,行业对于补产能非常犹豫。2)目前二元母猪价格并不算高,仔猪价格也并未超过前两次周期高点。生猪价格、仔猪价格、二元母猪价格往往同步变化,目前生猪价格已经远远超过2014-2018周期最高点,虽然并未超过2018-2022周期,但在历史上仍属于较高位置。仔猪价格与二元母猪价格虽然有所上涨,但并未超过2014-2018周期,其中二元母猪价格仅有微幅上涨,若考虑成本的上涨,则二元母猪盈利性仍然很差。我们认为,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规模企业种猪大量进口:由于整个行业对生猪生产过于乐观,2020-2021年规模企业进口了大量种猪,而这批种猪会在2021-2023年释放优质二元母猪,因此二元母猪供应相对充足。二是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差。从能繁母猪变化的绝对值来看,根据农业部数据,22年4月相比于21年6月能繁母猪去化幅度在8-9%,在历次周期中并不算大,根据涌益数据,22年4月相比于21年5月能繁母猪去化幅度在15%左右,仍然小于2018-2022周期对应的产能去化幅度。我们认为,数据要辩证来看待,绝对值的统计可能存在误差,但是变化趋势更为明显。以农业部的变化趋势为准,历史上能繁母猪同比变化趋势和10个月后生猪价格变化趋势是呈现负相关的,按照此趋势,22年6月-22年9月,能繁母猪同比降幅已经连续4个月收窄,若加上10个月,则对应23年4月开始,生猪价格可能进入下降通道。产能效率方面,22年4月之后,能繁母猪中二元比例已经基本达到90%的水平,从分娩母猪窝数、窝均健仔数、产房存活率、配种分娩率、断奶成活率、育肥出栏成活率等指标看,目生产效率已经达到近两年来的较高水平。业绩持续兑现,企业重回成长散户继续出清,集团企业扩大规模散户成本高,更容易被出清。历史上,由于散户资金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而成本又较高,因此规模化进程一直持续,且历次产能出清大部分情况下均以散户产能退出。根据Wind,2020年规模场养殖成本相比散养户有优势,散户成本为2913.65元/头,规模户为2699.42元/头。分拆成本看,规模场物质及服务费用相比散户更高,土地费用基本持平,降成本显著的是人工费用,体现了集约化的特点。散户由于缺少规模效应,头均人工费用占比较大,比规模户高350元/头。从盈利指标看,自繁自养企业盈利好于外购仔猪盈利。我们统计了2018-2022周期以来(即2018年5月以来)自繁自养模式与外购仔猪模式的盈利情况,截至2022年10月,自繁自养模式头均盈利达到809元,外购仔猪为223元。由于散户通常只配备少数母猪或者不配套母猪,因此大多需要外购仔猪育肥。从一个完整周期积累的盈利来看,自繁自养盈利比外购仔猪高很多,而集团企业大多进行自繁自养,因此如果不发生流动性风险,则其度过周期低点的能力比散户强。在周期低点,外购仔猪由于前期仔猪花费过高,可能造成亏损幅度加大,如21年6月,外购仔猪亏损超过1500元/头,远远高于同期自繁自养的500元/头。市场预期在博弈什么?指数的上升区间早于猪价上升区间出现:在每轮周期,生猪养殖指数与猪价的走势都高度相关,在2006-2010年、2010-2014年、2014-2018年、2018-2022年周期,SW生猪养殖指数均在生猪价格上升之前就已经回升。且在2006-2010年、2010-2014年和2014-2018年周期,指数高点均领先于猪价高点,2018-2022年周期指数高点晚于猪价高点出现,我们认为是因为部分龙头企业如牧原股份表现出了较强的成长性。本轮周期SW生猪养殖指数同样领先生猪价格出现反转,SW生猪养殖指数在21年8月触底反升,而猪价真正触底回升的时间点在22年4月,SW生猪养殖指数领先10个月左右。生猪养殖指数的同比变化与猪价同比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但波动幅度最高点不一定重合。从板块估值的角度看,SW生猪养殖PB(LF)估值中枢不断抬升,2006年最低点为1.5左右,2008年最低点为1.7,2013年最低点为1.8,2018年最低点为2.7,2021年最低点为2.8。截至2022年10月底,SW生猪养殖PB估值为3.42,相较2021年最低点升高22%左右,处于2006年以来的历史区间52%分位数。虽然目前板块估值在历史上并不算低,但考虑到板块估值的逐步抬升,若以最近两轮周期看,目前估值处于2014年以来的41%分位数。随着板块逐步兑现利润,积累为资产,我们认为SW生猪养殖PB估值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实际上市场博弈的重点仍然在于能繁母猪数据,根据农业部能繁母猪同比变化与SW生猪养殖指数同比变化的对比看,其呈现明显的负相关,且没有时间差。因此,我们认为市场博弈的重点仍然是能繁母猪数据的趋势,但SW生猪养殖指数同比增幅收窄并不意味着指数下跌,如自19年10月开始SW生猪养殖指数同比增幅快速下跌,但实际上指数见顶的时间为21年2月。生猪养殖公司业绩兑现中:SW生猪养殖指数代表性八家生猪养殖公司(包括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神农集团、正邦科技、天邦食品、巨星农牧、罗牛山,剔除21年新上市的东瑞股份)22Q3总收入1077亿元,同比环比均增长,贡献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环比均扭亏为盈。种子:保障粮食安全,种业科技亟需升级党的二十大对新时期我国农业工作提出了要求,党中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认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手段之一就是推动种业不断进步,十四五以来,中央对粮食安全和种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种业创新发展,突破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提升作物单产,不仅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而且符合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随着转基因配套法规的逐步落地,我们认为我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推广已经进入了落地期。玉米供需紧张局势有望缓解据USDA预测,今年全球玉米期末库存为301百万吨,相比去年基本持平,虽然产量处于2010年以来第二高位,但由于消费量仍然较大,因此预计库销比处在2016年以来较低水平。国内方面,据中国汇易预测,今年年底我国玉米库存为143百万吨,同比基本持平。据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22年10月预测,2022/23年度中国玉米播种面积预测为42950千公顷(6.44亿亩),产量预测为27531万吨,目前全国玉米主产区大部光温正常,有利于玉米单产形成和收获晾晒。随着生猪养殖利润好转,饲料需求回升,玉米饲用消费稳中有增,工业消费保持稳定。农业部预计2023年国内玉米供需形势趋于宽松,价格区间预计在2400-2600元/吨。转基因商业化即将开启,种业龙头受益我国粮食安全有保障。产量方面,我国粮食增产趋势明显,小麦、稻谷等口粮自给率高,库存充足。据中国农科院,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总体上,我国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是有保障的,风险是可控的。同时,我国种业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在一些品种、环节和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弱项,如资源保护利用还不够,一些领域育种创新特别是基础原始创新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玉米、大豆、个别蔬菜品种等竞争力还不强。世界转基因玉米和大豆普及率较高:从转基因农作物在世界上的普及程度上来看,转基因玉米和大豆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两种转基因农作物,据Wind,其种植面积分别占世界转基因作物的50%左右和30%左右,其次为转基因棉花和转基因油菜。世界转基因玉米渗透率在30%以上,转基因大豆渗透率在80%左右。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在国外尤其是美国拥有接近30年的种植历史,转基因农作物在提升植物抗虫性、抗药性、抗逆性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并且由于可以减少病虫灾害的影响,对应产量有所提升。2022年4月24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视频会议,举行了全国农作物品种DNA指纹库公共平台上线仪式,标志着全球首个农作物品种DNA指纹库公共平台建成启用。全国农作物品种DNA指纹库公共平台集成了农作物品种SSR、SNP等指纹数据信息,已有玉米、水稻、小麦、向日葵等作物1.6万个品种SSR、SNP指纹数据入库。会议同时发布了农业农村部首批20家种业打假护权检验机构推荐名单,这些种子检验机构利用农作物品种DNA指纹库公共平台的DNA指纹数据,能够大大提高品种DNA快速检测效率,实现科学识假、准确辨假,满足各地种业监管执法和种子企业、科研单位维权打假等专业检测需求,为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提供技术支撑,在加快建立品种身份证制度、推行全链条全流程监管、全面净化种业市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饲料:龙头饲企延续成长饲料行业已经进入平台期,总量增速放缓。2016年以来我国总人口增长率逐年下降,每年新增人口呈现下滑趋势,对应人均肉类消费量的增长(水产+猪牛羊肉等)也已经进入瓶颈期。随着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和产业结构的转变,饲料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被削弱,产业链延展已成多数饲料企业的发展战略。同时,2014年以后,我国饲料行业销售增速放缓,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受此影响,我国饲料行业整体盈利中枢下移。随着饲料行业竞争加剧,饲料企业开始产业链延伸探索。70%以上的养殖成本来自饲料费用决定了饲料企业向养殖业延伸的天然优势。整合纵深推进,饲料行业集中度呈上升趋势。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全国10万吨以上规模饲料生产厂957家,比上年增加208家;合计饲料产量17707.7万吨,比上年增长24.4%,在全国饲料总产量中的占比为60.3%,比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21年全国有14家生产厂年产量超过50万吨,比上年增加5家。年产百万吨以上规模饲料企业集团39家,比上年增加6家;合计饲料产量占全国饲料总产量的59.7%,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其中有6家企业集团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比上年增加3家。企业数量逐步减少。2006年以来,我国饲料企业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根据饲料工业协会统计,2019年我国饲料企业数量5016家,相较历史最多的2005年15518家已经减少了超过2/3。对于养殖而言,饲料、种苗、动保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海大深耕饲料,辅以优质的种苗与动保服务,为养殖户提供了全套养殖方案,帮助客户提升养殖效益。上半年,公司种苗+动保实现收入12.34亿元,客户粘性进一步提升。此外,公司利用自身长期的技术积累,已经成功迈向下游养殖,生猪养殖成本不断下降,对虾、乌鳢养殖蓄势待发,优秀的管理能力已经成为公司业务模块发展的底层支撑。公司饲料、种苗、动保、养殖业务齐头并进,饲料方面,公司凭借深厚的服务壁垒优势不断扩大市占率,养殖方面,生猪与水产养殖均卓有成效,我们看好公司持续打通下游养殖环节。通过“饲料+动保&种苗”一体两翼的发展模式,公司已经成功拿下水产料市占率第一,通过全面的养殖解决方案,公司能够实现真正为客户节约成本、实现健康养殖,最终实现养殖环节的增值。截至2021年,根据公司年报及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公司饲料总市占率已经达到6.4%,位居行业第二位,分业务板块看,水产料市占率最高,达到了20.37%,稳居行业第一,禽饲料市占率次之,达到7.78%,猪饲料潜力最大,市占率3.52%。我们认为,客户导向的服务理念和解决方案的发展模式能够为构建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公司市占率的不断提升,而公司一体两翼的发展模式可复制性较强,且公司研发积累深厚,我们认为公司在猪料和禽料也有望复制水产料的成功。动保:销售不断向好,非洲猪瘟疫苗潜力大规模延续增长,化药行业供应格局待改善从整个兽药行业(包括原料药化药、生物制品即疫苗、中药制剂)来看,2012-2020年我国兽药行业销售规模从401亿元增长到621亿元,CAGR为5.6%。其中,2020年原料药及化药销售规模401.78亿元,占65%,生物制品162.36亿元,占比26%,中药制剂56.81亿元,占比9%。疫苗格局稳定,化药格局待改善。疫苗头部企业近5年市占率比较稳定,生物股份、瑞普生物、普莱柯、中牧股份四家代表性上市动保企业疫苗总市占率2016年为28.64%,2020年为28.91%。化药方面,我们认为,由于政策、环保等门槛的提升、下游养殖集中化的驱动、产品研发能力愈发重要,化药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趋势比较明显。2016-2020年化药行业代表性公司(回盛生物、中牧股份、瑞普生物、普莱柯)的市占率总和呈现上升趋势,2020年四家代表性上市公司在原料药及化药行业的市占率总和为7.37%,相比2016年上升2.1pct。22年禽苗批签发微降,猪苗边际回暖猪苗:今年上半年受限于生猪价格的低迷,养殖户用苗积极性欠佳。根据国家兽药数据库,整个上半年口蹄疫、猪细小、猪瘟、蓝耳病、腹泻、圆环等主要猪用疫苗批签发数量均出现下降,上半年批签发总数量同比-17%。进入下半年,随着猪价大幅上涨,养殖户盈利转好,相应带动了用苗积极性与补栏意愿,因此猪苗销售边际回暖。整体看,9M22主要猪苗批签发数量同比增速为-3.67%,22Q3主要猪苗批签发数量同比增长29%。禽苗:今年禽养殖整体盈利情况不佳,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差,拖累禽苗销售增速。据国家兽药数据库,9M22新城疫、支气管、禽流感批签发数量分别为3452、1560、3162,同比分别为-11.40%、3.11%、2.60%。整体看,9M22主要禽苗批签发数量下滑3.73%。从板块走势的角度看,我们选取申万动物保健指数代表动保板块走势,从历史上看,动物保健指数与猪价走势相关程度较大,且2006-2010、2010-2014、2014-2018三轮周期中,动保指数都领先于猪价触底反升。2018-2022周期动保指数启动与猪价同步,我们认为主要因为非瘟去产能幅度过大,加重市场对动保板块业绩表现的担忧。从板块估值角度看,猪价上升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动保板块估值提升。2022至今的周期,动保指数及估值已经随着猪价同步提升,我们认为动保板块后续仍有估值提升空间。非洲猪瘟疫苗潜力大单品非洲猪瘟病毒作为长久以来困扰养猪界的难题,自2018年以来一直是动保企业的研发重点。10月5日,兰州兽医研究所郑海学研究员团队在病毒学期刊《JournalofVirology》发表了题为“SequentialdeletionsofinterferoninhibitorsMGF110-9LandMGF505-7RresultinsterileimmunityagainsttheEurasiastrainof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绿色住宅交易居间服务合同标准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夫妻间股权无偿转让与财务安排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合同范本
- 2025版文化创意产品授权销售合同书范本
- 2025年版水利工程建设政府采购项目委托代理合同
- 2025版电力设施维护服务合同续签申请样本
- 2025版工业厂房租赁合同范本:制造业生产租赁
- 二零二五年度电力设施焊接劳务分包合同规范文本
- 2025版智能对讲门系统采购与安装工程合同
- 2025年汽车买卖合同书含二手车鉴定评估服务
- 肾肿瘤考试题库及答案
- 村子绿化设计方案(3篇)
- GB/T 45805-2025信控服务机构分类及编码规范
- DB3309-T 112-2024 嵊泗贻贝苗种包装运输通.用技术条件
- 【正版授权】 IEC 60931-2:2025 EN-FR Shunt power capacitors of the non-self-healing type for AC systems having a rated voltage up to and including 1 000 V - Part 2: Ageing test and destru
- 班主任安全管理培训讲座
- 2024年云南省罗平县人民医院公开招聘护理工作人员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农业灌溉站租赁合同范本
- 高新技术产业厂房抵押贷款合同范本
- 冲压工厂批次管理办法
- 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