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考推拿手法学复习重点一推拿学: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研究推拿的理论、手法及其作用于部位或穴位上,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推拿学的内容包括:推拿学基础、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小儿推拿学和推拿功法学。以上五门课程是推拿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目,其中《推拿手法学》是推拿学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推拿:就是用手法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和穴位,来治病的一种疗法。要学推拿首先要学手法。推拿手法学共分三章:第一章:手法概述第二章:推拿的基本手法:主要介绍基本手法;第三章:推拿手法的训练----沙袋上手法训练:主要练一指掸推法、滚法、揉法等;人体上手法训练:各个部位的常规操作。第一章推拿手法概述第一节推拿手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一、概念: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表操作的方法,称推拿手法。手法形式有多种,包括用手指、手掌、腕部、肘部以及肢体其他部位直接在患者体表进行操作,通过功力的“深透”而产生治疗作用,因主要以手进行操作,故统称为手法。二、重要性:手法是推拿治病的主要手段,是临床的治疗工具,疾病疗效,是依靠手法来保证的。其熟练程度及如何适当地运用手法,对治疗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通过艰苦的磨练,手法才能由生而熟,熟能生巧,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才能在临床上发挥重要作用。也可以说:没有熟练的手法,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所以说,要学推拿,必须掌握好手法。第二节手法的技术要求手法必须具备持久、有力、均匀、柔和四个要求才能达到深透的作用。的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有力:是指手法必须具备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治疗对象、病症虚实、施治部位和手法性质而定。均匀:是指①手法动作要有节奏性,速度不要时快时慢;②用力要平稳,不能时轻时重。柔和:是指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可生硬粗暴或用蛮力,变换动作要自然。(柔和并不是软弱无力,而是不能用滞劲、蛮力或突发暴力。)以上四个方面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持久能使手法逐渐深透有力,均匀协调的动作使手法更趋柔和。第三节手法的临床运用手法技巧掌握后,如何在临床上恰到好处地运用,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下面就从五个方面来谈谈手法的临床运用。一、手法的选择手法的选择即手法辩证。推拿治疗时,选用什么手法,好比处方用药一样,首先要注意辩证,然后再考虑用什么手法,用哪些手法?如果根据治疗部位,手法的选择就应遵循以下原则:1.如果治疗范围较广,部位较深,或者肌肉较丰满的部位(如腰背部、大腿等),则可选择接触面大而深刻有力的的手法。如:滚法、掌按法等;2.若治疗范围较小,部位较浅,或者肌肉较薄弱的部位(如头面部,腹部等),应该选用柔和而又深透作用强的手法。如:一指禅推法、揉法等;3.筋腱部(如关节附近)的治疗可选用拿法,弹拔法,拇指按揉法等;4.穴位或压痛点上可选择点、按、掐法等;5.对有关节功能障碍者则需要摇法扳法脊柱旋转复位法。上述对手法的选择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论,而在临床实践中,毕竟还有一个术者掌握手法的程度和使用的习惯问题,因此,在应用时也可根据各人的经验而灵活运用,所谓“法虽有定,变通在人”。二、手法的压力推拿手法在临床运用时,对肌体的压力要适当,就是要轻重适宜,有的手法须重则重,当轻则轻,做到重而不滞(不板滞),轻而不浮(不浮滑),而且要因人、因病、因部位而异。一般讲:①压力的大或小,不是一个“量”概念。②手法压力的大小与刺激的强弱并不一定是成正比的。所以说,手法在临床应用时,其压力的大小要因人、因病、因部位而异,不能一概而论,千篇一律。三、手法的操作时间临床运用手法的时间,长短不一样,需长则长,不需长则短,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如何掌握最佳标准呢?则要根据病情、部位等来决定,太过和不及,都会影响治疗手法操作时间宜短;多个部位的手法操作宜长,单一部位宜短;肌肉丰厚的部位时间宜长,而肌肉少,比较敏感的地方手法操作宜短。长和短是相对的,不掌握时间的长短,就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操作时间过短,疗效达不到。过长对局部组织带来不良的反应。在临床上,对运动系统疾患,一个部位一般操作为10~~15分钟;对内脏疾患,则要增至20~~3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四、手法操作时可能出现的反应手法在临床作为治疗手段,对很多疾病,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可能由于施术不当而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这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由于病人对手法治疗不了解,精神紧张,产生恐惧心理,因此而出现头晕、乏力的症状,也有因过敏体质,接受手法后而出现局部的皮下出血;初次接受手法治疗的病人,术后可能感到被治疗部位碰上去很疼痛,这是属于正常反应,应该事先向病人解释清楚,以消除恐惧心理。第二种则是由于手法操作不当而引起治疗部位疼痛加重,出现局部破皮和大片内出血,甚至由于施用不当的重手法(粗暴蛮力),而造成骨折、脱位的医疗事故,也有因病人忍受不了强刺激,而出现暂时晕厥等反应。这种情况是由于施术不当而造成的,实际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五、手法的禁忌症每一疗法都有它的局限性,手法治疗亦不例外,根据目前情况而论,手法对下列病症尚不适宜,请格外注意,以免发生事故。1.结核病菌,化脓性病菌引起的运动器官病症不宜用手法治疗。2.肿瘤疾病一般不作手法治疗,以防转移扩散。3.皮肤疾病,不宜作手法治疗。4.水火烫伤和破皮损伤不宜作手法治疗。5.正在出血或内出血病变部位不能用手法治疗。6.骨折病人不能进行手法治疗操作,但对脱臼或横断骨折病人,可用手法使其复位,然后固定包扎为妥。7、妇女怀孕期、月经期、腹部及腰胝部不宜作手法治疗。8、剧烈运动后或饥饿患者,不宜作重手法治疗。第四节推拿手法的命名和分类一、手法的命名及原则: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推拿手法都是单脉相承,流传几千年来,有不少变异和发展,过去没有条件进行地区性的交流,因此手法的种类很多,名称亦不完全统一。有的手法动作相似,但名称不同,如按法、压法等。有的名称相同,而手法动作却不一样,如一指禅推法与推法。也有把两种手法合并起来操作,组成复合手法,如按摩、按揉等。过去,手法的命名,有的是根据手法的外形来命名,如推、拿、按、摩、擦、拍┄┄等。有的是根据手法的作用来命名,如顺、理、疏、和┄┄等。这些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为了便于推拿的学术交流和对手法的学习研究,我们认为应把手法的动作和形态作为手法的命名原则。这样,临床上比较确切,也易被各家流派所接受。二、手法的分类:根据上述命名的原则,把推拿手法分为六大类,每类各有数种手法组成。其中最常用的手法有23种之多。摆动类:一指禅推法、(缠法)、滚法、揉法。摩擦类: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振动类:振法、抖法。挤压类:按法、点法、捏法、拿法、捻法、踩跷法。叩击类:拍法、击法、弹法。运动类关节法:摇法、背法、扳法、拔伸法。单元的一类手法,如:推法、拿法、按法、摩法等。(2)复合手法: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式手法动作结构成分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类手法,如提拿法、按揉法、推摩法等。(3)复式手法:是指由几种单式手法在一组穴位或特定部位上以约定程序操作的组合型手法,在小儿推拿中又称为大手法。这类手法往往根据操作方式和特点,冠以特定的名称,如打马过天河、水底捞明月等。(1)主治手法:是指医疗效果比较明显,在推拿临床使用频率最多的一类治疗手法,故又称主要手法。此类手法往往多是各推拿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手法,也是最具临床医疗实用价值的一类手法,如一指禅推拿流派的一指禅推法,滚法推拿流派的滚法等。(2)辅助手法:在治疗中起疏理、放松、整理等辅助作用的手法即为辅助类手法,如抖法、搓法、捻法等。(1)作用于软组织类手法:又称软组织类手法或软手法,包括摆动、摩擦、振动、按压、叩打等五类手法;(2)作用于骨关节类手法:又称硬组织类手法或硬手法,包括摇动、扳动、拔伸、抻展、平端等。第二章推拿的基本手法推拿的基本手法有二十余种之多,根据操作的动作和形态,把它们归纳为摆动类、摩擦类、挤压类、振动类、叩击类和运动关节类等六类手法。各类分别有数种手法组成,便于临床选择使用。第一节摆动类手法以指或掌、腕关节作协调的连续摆动,称为摆动类手法。这类手法主要有一指禅推法、滚法、缠法、揉法等。一、一指禅推法属于摆动类手法,它是“一指禅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有人把目前推拿分为三大流派:“一指禅推拿”流派、“滚法推拿”流派、少林内功推拿流派。〔定义〕用大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经络穴位上,沉肩、垂肘、悬腕,通过腕部的连续摆动和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治疗部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动作要领〕1.沉肩:肩关节放松,肩部不能耸起用力。2.垂肘:上肢肌肉放松,肘部自然下垂,略低于腕部。3.悬腕:腕关节自然悬屈,拇指处于垂直位,便于腕部作左右摆动。4.掌虚:手握空拳,指面不贴紧掌心,使之虚掌,拇指自然垂直盖住拳眼(拇指位于食指第二节处),使腕及拇指活动时起稳定作用。5.指实: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自然着力,吸定于治疗部位上,不能离开或来回摩擦。6.紧推慢移:紧推就是腕部摆动及拇指关节伸屈活动要有节律,频率略快,一般每分钟120---160次。慢移指固定一点后,移动时应随着腕部摆动,拇指着力点作缓慢的移动。(紧推即推动的频率要快,慢移即推动时,拇指着力点的移动要缓慢)。总体来说,本法的动作要领贯穿着一个“松”字。只有将肩、肘、腕、掌各部都放松,才能使功力集中于拇指,做到蓄力于掌,发力于指,动作灵活,力量沉着,刚柔相济,柔和有力,才称得上为一指禅功。协调。腕部摆动频率要有节奏,不能时快时慢,切忌用死力。手法特点:一指禅推法刺激量中等,但由于接触面小(压强与接和而有力的刺激,就更加强了它的“深透”作用。故其深透度大。功能:具有舒筋通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健脾和胃以及调节脏腑等作用。主治:适用于全身各部。临床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用于头面部可开窍醒脑、胸腹部有宽中理气,健脾和胃的作用;颈项和四肢关节能温通经络,活血散淤,祛风逐湿,滑利关节。)可治疗头痛、失眠、面瘫、高血压、消化道疾病以及关节筋骨疼痛等病。一指禅推法在临床应用时根据治疗的部位和病种,姿势不尽相同。如:①治疗头面部,一般用偏峰着力,为了避免屈指时碰撞头面,操作时其他四指需放开。②推胸腹部时还可结合指摩法操作,称复式手法。③推颈项部时用罗纹或偏峰吸定,四指向上自然伸直,两手同时操作,称蝴蝶双飞势。④推四肢关节部位时指峰吸定,用持续劲,便于深透。〔手法训练〕手法训练分两个阶段进行。即:第一阶段在沙袋上按动作要领进行基本训练。第二阶段在人体上操作练习。沙袋上练习,姿势可采取坐势和站势。一指禅推法练习时一般取坐势。〔附〕缠法〔定义〕“缠”的意思为缠绵不断。一指禅推法的频率提高到每分钟220~~250次,称缠法。即用大拇指指端或偏峰着力于一定部位上,以腕部快速摆动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动作要领〕动作要领及基本要求与一指禅推法相同。操作时要全神贯注,集功力于指端,由轻而重,同浅入深,引导功力逐渐深透。本法必须要在掌握一指禅推法的基础上才能使用。〔临床应用〕手法特点:动作快速,快而不乱,轻而不浮。应用:常用于急救,对气闭、气厥、阳虚等险症有回阳救逆之功。也可用于外科疮疡如乳痈、发际疮等症,有活血祛瘀,生肌托毒之效。一、滚法:属摆动类手法,也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定义〕①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背侧,附着于一定部位上,②通过腕关节连续的屈伸活动,③使产生的功力轻重交替而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上,称为滚法。〔动作要领〕1.肩臂自然放松,肘关节微屈至120º左右。2.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能拖动、辗动或跳动,不能与治疗部位相摩擦。3.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频率一般为120~~160次/分钟。〔临床应用〕手法特点:由于腕关节屈伸幅度较大,所以滚法具有①接触面广②压力较重③刺激量较大等特点。功能: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肌肉、韧带痉挛,增强肌肉、韧带活动能力,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主治:适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较丰厚的部位。主治运动系统疾病。如:风湿疼痛、麻木不仁、肢体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等症。一、揉法揉法属摆动类手法,也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定义〕用大鱼际、掌根部分或手指罗纹面部分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轻快、柔和的回旋运动,称为揉法。揉法分掌揉和指揉两种。用大鱼际或掌根着力的称为掌揉法。用指面用力的称为指揉法。〔动作要领〕1.肩臂腕部放松,以腕关节带动前臂作小幅度的回旋活动。2.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3.揉动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揉动频率一般:(120~~160次/分)〔临床应用〕手法特点:本法轻柔缓和,刺激量小。功能: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等。主治:适用于全身各部。常用于头面、胸胁、脘腹及伤筋部。主治头昏脑胀、胸胁痞痛、脘腹胀满、便秘、泄泻以及外伤肿痛等。指揉法多用于小儿疾患,如揉太阳、揉劳宫、揉脐等。第一节摩擦类手法以掌、指或肘贴附在体表作直线或环旋移动称摩揉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运法、刮法、扫散法、托摩法、搔法等。也是临床常用手法之一。推拿古称按摩。按法、摩法在当时是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手法。摩是抚摩之意,在推拿手法中主要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定义]掌摩法是用掌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指摩法是用食、中、无名三指指面相并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动作要领]1、肩肘关节及手臂放松,肘关节微屈。2、掌摩法时,腕关节微伸作主动的环转活动,带动前臂及掌作盘旋运动。3、指摩法时,三指并拢,腕关节悬屈作主动地环转活动,带动前臂及三指作盘旋运动。4、动作自然协调、轻柔,压力要均匀。每分钟频率120次左右。[临床应用]手法特点:本法轻柔、缓和舒适。属于轻刺激手法。《石室秘录》说:“摩法不宜急,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以中和之义施之。”功能:和中理气,消积导滞,调节肠胃蠕动等。用于外伤肿痛,还有活血散瘀作用。主治:常用于胸腹、胁肋部。主治脘腹疼痛、食积胀满、气滞及胸胁迸伤等病症。二、擦法: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为内功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定义]用手掌面、大鱼际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上,作直线来回的摩擦,称为擦法。目前擦法的操作基本分为三种:①用全掌着力摩擦,称为掌擦法。②用大鱼际着力摩擦,称为鱼际擦法。③用小鱼际着力摩擦,称为侧擦法。[动作要领]1、上肢放松,腕关节平伸,使前臂和手掌处于同一水平上。2、手掌、大鱼际或小鱼际紧贴治疗部位,但压力不宜太大。(擦法时,一般手掌出去时用力,回来时不用力,但要紧贴皮肤。推动的幅度要大。)3、以肩肘关节屈伸,带动手掌或大小鱼际作直线往返运动。(上下或左右方向均可。)4、动作均匀连续,用力要稳;呼吸自然,不能迸气。f100~~120次/分钟[临床应用]手法特点:本法刺激柔和温热。功能: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等。主治:常用于胸腹腰背和四肢关节。由于手掌不同部位磨擦时,所产生的热量不同,所以各种擦法的主治亦不一样。掌擦法:温热量较低。常用于胸胁和腹部。多用于胸闷气急、虚寒腹痛和消化不良等症。鱼际擦法:温热量中等。常运用于四肢部。适宜四肢关节扭挫伤、劳损和类风关等。侧擦法:温热量较高。多用于肩背腰臀及下肢部。适宜急慢性损伤、风湿痹痛、麻木不仁等症。[注意事项]1、擦法是直接在体表上操作的手法,故使用时要充分暴露治疗部位。擦时必须在施术部位涂少许润滑剂(如冬青膏、松节油、麻油之类),这样既可提高治疗效果,以能防止擦破皮肤。2、擦法使用后,皮肤已经类似轻度烫伤(可见局部皮肤发红、灼热),因此不能再在该部使用其他手法,否则容易造成破皮,引起感染。所以在治疗时,擦法一般都是在使用其他手法之后应用,作为结束手法。但擦后可配合湿热敷,对提高疗效有一定帮助。3、进行擦法操作时,医者要保持呼吸自然,切忌迸气。另外要把指甲修剪平,防止戳破皮肤。4、天冷时要保持室内温暖,防止着凉。推拿时,应用递质的作用:A:提高治疗效果a、有利手法的充分运用,加强手法的作用。b、药物通过渗透到治疗部位,发挥药物的作用。B:润滑和保护皮肤,防止皮肤擦破。三、推法。推法是临床常用的手法之一。[定义]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移动,称为推法。用指称指推法。用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推法。[动作要领]1、肩及上肢放松。2、指、掌或肘关节鹰嘴部吸定体表。3、以肩、肘、腕活动带动指、掌或肘部按规定方向推动。4、推时用力要稳,压力均匀,速度缓慢。[临床应用]根据历代在应用上的发展,推法可分为平推法、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合推法等。平推法即现在说的推法。后四种推法是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推法分为指推法、掌推法和肘推法。1、指推法:一般用拇指推,刺激量较轻。常用于头部、胸部、背部及四肢。有疏通经络,理筋活血,消瘀散结,缓解软组织痉挛等作用。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肉拘急等软组织疾患。2、掌推法:本法刺激缓和。刺激量较指推法为重。是活血解痉的有效手法。常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腰背、胸腹及大腿部等。治疗腰背疼痛、胸腹胀痛等症。3、肘推法:本法压力重,刺激量较大。是推法中刺激最强的一种手法。常用于腰背部两侧膀胱经,功能:舒筋活血,开通闭塞。适宜于慢性腰痛和麻木不仁的肌痹。四、搓法[定义]用双手掌面挟住一定的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称搓法。[动作要领]1、肩及上臂部放松。2、肘微屈面前,两掌夹住治疗部位作上下搓动。3、两掌用力对称协调,搓动要快速均匀,移动要缓慢。[临床应用]手法特点:搓法刺激量中等。属于一指禅推拿流派的辅助手法。功能:调和气血,舒筋通络。主治:常用于两胁、肩关节及四肢。以上肢部最为常用。可治疗胸胁迸伤、肩周炎、四肢软组织疾患等。它一般作为推拿治疗的结束手法。五、抹法[定义]用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皮肤,作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称为抹法。[动作要领]1、拇指面紧贴皮肤作缓慢的直线或曲线往返移动,其余几指要协同助力。2、用力重而不(板)滞,轻而不浮(滑)。[临床应用]功能:开窍镇静,醒脑明目等作用。主治:常用于头面及颈项部。多用于头晕、头痛、头昏脑胀、视力模糊、高血压和颈项强痛等症。指抹法属于一指禅推拿流派的辅助手法。(指)推法与抹法的异同点:相同点:①同为摩擦类手法②指推法与抹法动作相似。不同点:①(指)推法是单方向移动,一般作直线前进;抹法则可根据不同治疗部位而作任意往返移动,可直线也可曲线弧形推动。②抹法的着力一般较推法为轻。③推法一般单手推,抹法一般用双手,对称或交替操作。六、刮法[定义]术者用手指或刮痧板,蘸上液体介质,在一定的穴位和治疗部位上,做单方向的直线快速推擦,以使局部皮肤充血出现紫红色痧斑、痧点的手法,称为刮法。刮法是民间刮痧疗法的主要手法,因多使用汤匙、铜钱、角质板等工具,在皮肤表面操作,故名之为刮。小儿推拿还多以手指操作。[操作要领]1、操作时,着力部位或刮痧板边缘,要紧贴皮肤,压力均匀,轻重适宜。2、局部要使用一定的推拿介质,如清水、麻油、刮痧油等,以保护皮肤。3、刮法操作频率宜快,根据穴位和治疗部位不同,应有一定的方向性,操作时须沿直线移动,不宜歪斜。4、以局部皮肤充血,或出现紫红色痧斑、痧点为度,不可刮破皮肤。5、操作后以酒精棉球将局部擦拭干净,注意避风寒,并嘱患者1~~2天内不要用碱性皂液刺激所刮部位。6、刮后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痧斑、痧点,称之为出痧,一般3~~7天后可自行消退,也称为退痧。重复治疗时,应待局部退痧后,方可进行。[临床应用]刮法为中等刺激手法,可用于颈项部、胸部、背腰部、四肢部。小儿刮天柱骨,治疗呕吐、恶心、外感发热等病症,具有降逆止呕、祛风散寒作用;成人刮胸部、刮背腰部和刮肘窝、月国窝部,治疗感冒、胸闷、恶心、呕吐、中暑、头晕、腹胀、腹泻、腹痛、晕车晕船、水土不服等病症。刮痧疗法中,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挤痧、扯痧、拧痧等,是民间治疗痧症的主要手段。七、托摩法[定义]五指并拢,以小指及小鱼际尺侧着力,在腹部沿逆时针方向摩动并顺势将下垂之胃腑上托的手法,称为托摩法,又称托法。[操作要领]1、本法施术时必须配合受术者呼气动作进行,呼气时手顺势向上腹托摩。2、至胃大弯底部时,宜稍用力下压腹部向上托摩,等摩至上腹部时用力宜轻,不要用力下压。3、本法施术频率不宜太快,一般10~~20次/分。4、本法一般在餐后2小时再施术,防止胃气上逆而导致恶心、呕吐。[临床应用]托摩法主要用于腹部,具有升提胃腑、健脾和胃等功能,是临床治疗胃下垂的主要手法。配合插法、一指禅推法、振法、揉法等,可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脘腹坠胀食后益甚、大便溏薄、气虚乏力、体质羸弱等病症。三、振动类手法:以较高频率的节律性轻重交替刺激,持续作用于人体,使之产生振动感觉的手法,称为振动类手法。包括抖法、振法等。一、抖法[定义]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肢远端,微微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颤动。以放松肌肉、关节,称为抖法。[动作要领]1、肩部放松,肘关节微屈。2、两手相对握住腕掌部或踝部,前臂用力将患肢作小幅度的上下颤动。即颤动的幅度要小。3、动作要有连续性,频率略快,具有节奏感。[临床应用]手法特点:抖法是放松肢体的手法,常与搓法配合使用,作为治疗的结束手法。功能:舒筋通络,滑利关节。主治:适用于四肢部,以上肢为最常用。常作为治疗肩、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结束手法。二、振法[定义]用手指或手掌着力在体表,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强力地静止性用力,产生振颤动作,称为振法。用手指着力称指振法。用手掌着力称掌振法。静止性用力:意思是在发力时做到内动而外不动。即表面看不出大的振动,而感应较强。[动作要领]1、肩及上臂放松。2、前臂及手掌肌肉要强力地静止性用力,使力量集中于手掌或手指上,而使被推拿的部位发生振动。3、振动的频率要快,着力稍重。(一般每分钟240~~300次)[临床应用]手法特点:振法是一种频率较快的刺激。临床使用时要求频率越快越好,但操作时间短促,疗后患部可有温热感。本法一般多用单手操作,也可双手同时操作。功能:祛瘀消积、和中理气、消食导滞、调节肠胃功能等。主治: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掌振法多用于胸腹部。指振法多用于头面及胸腹部的穴位。主治胸腹痞满、消化不良、便秘、近视眼等症。第四节挤压类手法用指、掌或肢体其他部分按压或对称性挤压体表,使之产生挤压感觉的手法,称为挤压类手法。这类手法包括按、点、捏、拿、捻和踩跷等手法。,按法是最早应用于推拿治疗的手法之一。在《内经》中有多处提到过按法的使用。由于本法动作较为简单,便于掌握,在临床应用中又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至今仍为各种推拿流派中的常用手法。[定义]用手指或手掌面着力在体表某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压,称为按法。用手指按压,称指按法。一般用大拇指按压。如果单手指力不足时,可用另一手拇指重叠按压。临床上以拇指按法为常用。用手掌面按压体表,称掌按法。可单掌或双掌,亦可用双掌重叠按压。[动作要领]1、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2、按压方向要垂直。3、用力要由轻而重,稳而持续。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力量由轻而重,并且稳而持续,这样可使刺激充分透达到机体组织的深部。同时,切忌用迅猛的暴发力,以免产生不良反应,给病人增加不必要的痛苦。)[临床应用]手法特点:由于本法的刺激较强,故临床应用时常与揉法结合使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即在按压力量达到一定深度时再作小幅度的缓缓揉动,使手法刚中兼柔,既有力而又柔和。功能主治:指按法——拇指按法的特点是接触面积小,刺激的强弱容易调节控制,所以对全身各部的经络穴位或者各个部位都可应用。具有较明显的开通闭塞,散寒止痛等作用。现代临床应用如按揉心俞、膈俞等穴治疗心绞痛;按揉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治疗胃脘痛和腹痛;按合谷以止牙痛等都取得一定的效果。掌按法:本法适用于治疗面积大而又较为平坦的部位,如腰背部、腹部等。手法特点:是接触面积大,刺激缓和。具有疏松筋脉,温中散寒等作用。临床应用如按脊柱及其两侧骶棘肌部,治疗急慢性腰痛、腰背筋脉拘紧以及功能性脊柱侧突或后突畸形等症,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法。二、点法[定义]点法分拇指点和屈指点两种。拇指点是用拇指端点压体表。(手握空拳,拇指伸直。)屈指点:屈拇指点,用拇指指间关节桡侧点压体表。屈食指点,用食指近侧指间关节点压体表。[动作要领]1、拇指点需手握空拳,前臂及腕用力下压。2、屈指点时握拳,前臂及腕用力下压。3、点时需贴紧穴位,由轻而重,由浅入深向体内挤压。[临床应用]手法特点:本法刺激很强。使用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操作部位酌情用力。功能:开通闭塞,活血止痛,调整脏腑功能等作用。主治:常用在肌肉较薄的骨缝处。对脘腹挛痛,腰腿痛,手足酸麻等病症常用本法治疗。点法与按法的区别:点法是从按法演化而来,属于按法范畴。其作用面积比按法要小,刺激量更大。三、捏法[定义]分三指捏和五指捏两种。三指捏:用大拇指与食、中两指夹住肢体,相对用力挤压。五指捏:用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夹住肢体,相对用力挤压。[动作要领]1、操作时要循序而下,有连贯性。2、动作要轻快柔和,均匀而有节律性。[临床应用]本法适用于头部、颈项部、四肢及背脊,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注:捏法应用于脊柱(背脊)部称为“捏脊”(或称捏积)。常用于小儿推拿。往往双手同时操作,又称捏脊疗法。此法将在小儿推拿中讲述。之拿。[定义]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称为拿法。[动作要领]1、肩肘腕部放松,手掌空虚。指腹贴紧患部。用指面着力。2、动作缓和,作连续性的一松一紧活动。3、用力应由轻而重,要在患者能忍受的范围内进行。[临床应用]拿法的刺激较强,常配合其他手法应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等部位。治疗头痛、项强、四肢关节及肌肉疼痛等症。具有祛风散寒,开窍止痛,舒筋通络等作用。临床应用时,拿后常继以揉摩,以缓和刺激。①三指拿(即用大拇指和食、中指。拿两侧穴位时,为使对称用力,常把中指指面压在食指指甲上):多用于面积较小的部位。如:A拿风池及颈项两侧能使毛孔竖起,有发散解表,开窍醒脑的作用。常用于外感头痛。B拿肩井(因刺激强,两侧须交替进行)能通调周身气血,拿后使人精神为之一振。C拿合谷能止牙痛等。②四指拿和五指拿适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拿四肢部,有舒筋通络的作用。拿法与捏法的区别:相同点:两者动作相似。(都是相对用力挤压)。不同点:拿法用力较重,作用部位较深,适用于较深层的组织。捏法用力较轻,作用部位较浅,适用于浅表的肌肤组织。五、捻法[定义]用拇、食指罗纹面捏住一定部位,两指相对作搓揉动作,称为捻法。[动作要领]1、捻动要灵活、快速,用力柔和,不可呆滞。节。如手指和足趾关节,具有理筋通络,滑利关节,消肿止痛的作用。常配合其他手法治疗指(或趾)间关节的疼痛、肿胀或屈伸不利等症。作不当,易出医疗差错事故。[定义]用单足或双足踩踏一定部位,称为踩跷法。[动作要领]1、患者俯卧,在胸部和大腿部各垫3~~4个枕头,使腹部腾空(离床面10~~20cm)。医者两手扶住预先设置好的横木上,以控制自身体重和踩踏时的力量。2、用脚踩踏患者腰部并作适当的弹跳动作。弹跳时足尖不能离开腰部。根据患者体质,可逐渐加重踩踏力量和弹跳幅度。3、患者放松,配合呼吸,不要迸气,随着弹跳的起落,张口一呼一吸(即跳起时患者吸气,踩踏时患者呼气)。4、踩踏速度要均匀而有节奏。[临床应用]本法属于重手法,临床上适用于体质较强的患者,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纠正后关节错缝和帮助髓核复位的作用。由于本法刺激强度大,使用时需谨慎,首先要排除患者的心、肝、肾疾病和肺结核、胃肠道溃疡病,否则容易产生医疗事故。对体质虚弱和类风湿性脊柱炎及骨结核患者不宜使用。六、弹拨法[定义]术者用手指端面沿与筋腱等条索状组织相垂直的方向,做来回揉拨,状如弹拨琴弦的手法,称为弹拨法,又称拨法、拨络法、指拨法等。[操作要领]1、拨动时手指面不能在皮肤表面摩擦移动,应带动皮肤一起来回拨揉运动,不能用指甲着力操作,以免损伤皮肤。2、用力要轻重得当,太轻则力浮,只能揉动皮肤,起不到对筋腱的刺激作用;过重则力死,使动作滞涩而产生不适感。3、骨折的愈合期、急性软组织损伤者禁用。4、拨动的频率要均匀、适中,一般在150~~200次/分为宜。[临床应用]本法主要适用于颈、肩、背、腰、臀、四肢等部位的肌肉、肌腱、韧带、痛性筋索等生理病理性条索状组织。具有剥离粘连、调理筋膜、消散结聚、解痉镇痛的功效。插法:[定义]以食、中、无名、小指等四指插入肩胛胸壁间隙的手法,称为插法。[操作要领]1、两手要配合施力,插入之手斜向上用力,抵肩之手向后下推按用力,两力合拢,使其插入到一定深度。2、插入之手食、中、无、小指之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要用力挺直,指甲应修剪、磨平。3、动作缓和轻柔而连贯,用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不可突然用力插入或突然放松退回。4、患者全身放松,呼吸自然,一般呼气时插入,吸气时随胸腔增大,肩胛胸壁间隙逐渐减小及背部皮肤紧张而慢慢退出。[临床应用]本法是临床治疗胃下垂的主要辅助手法。仅适用在肩胛胸壁关节间隙。具有升阳举陷,舒筋活血、宽胸理气、疏理中焦等功效。第五节叩击类手法用手掌、拳背、手指、掌侧面、桑枝棒叩打体表,使之产生叩击感觉的手法,均称为叩击类手法。这类手法包括拍、击、弹等法。一、拍法:[定义]用虚掌拍打体表,称为拍法。[动作要领]1、腕部放松,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2、拍打时,动作要平稳而有节奏。湿疼痛,局部感觉迟钝或肌肉痉挛等症常用本法配合其他手法治疗,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拍后能使局部充血,增加局部血液循环。用拳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或用桑枝棒叩击体表,称为击法。用拳背击,称拳击法用掌根击,称掌击法;用掌侧小鱼际击,称侧击法;用指尖击,称指尖击法;用桑枝棒击,称棒击法。[动作要领]1、拳击法:手握空拳,腕伸直,用拳背平击体表。3、侧击法(又称小鱼际击):手指自然伸直,腕略背屈,用单手或双手小鱼际部击打体表。4、指尖击法:以腕关节作主动地伸屈,用指端轻轻打击体表,如雨点下落。5、棒击法:用桑枝棒击打体表。上述各类击法用劲要快速而短暂,垂直叩击体表,在叩击体表时不能有拖抽动作,速度要均匀而有节奏。棒击法的特点是力量大,刺激强,临床应用时击打力量必须控制好,由轻到重,要适可而止。并要注意击打的方法:一是击打时棒的方向要与肌肉平行(腰胝部除外);二是击打时棒的接触面要大,不要用棒尖打。一般在一个部位连续打3~~5次即可。[临床应用]击法是辅助手法,具有舒筋通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对风湿痹痛,局部感觉迟钝,肌肉痉挛或头痛等症,常用本法配合治疗。拳击法常用于腰背部;掌击法常用于头顶、腰臀及四肢部;侧击法常用于腰背及四肢部;指尖击法常用于头面、胸腹部;棒击法常用于腰背及四肢部。[定义]用一手指的指腹压住另一手指的指甲,用力弹出,连续弹击治疗部位,称为弹法。(用拇指指腹抵压其他四指的任何一指指甲,或用中指指腹抵压住食指指甲。)[动作要领]1、一般单手操作,弹击的手指指甲应修剪平。2、弹击力要均匀,每分钟弹击120~~160次。[临床应用]本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但最常用于头面部,对头痛、项强等症,常用本法配合治疗。具有舒筋通络,祛风散寒的作用。第六节运动关节类手法对关节作被动性活动的一类手法,称为运动关节关手法。这类手法包括摇法、背法、扳法、拔伸法。一、摇法摇法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其性质属于被动活动,常用来防治各部关节疼痛或运动功能障碍等症。[定义]使关节作被动的环转活动,称为摇法。[动作要领]1、动作要缓和、协调,用力要稳。2、摇动方向及幅度须在患者生理许可范围或能忍受的范围内进行。3、摇动的幅度由小到大,由轻而重,由慢到快。[操作方法]1、颈项部摇法(即颈椎关节摇法):简称摇颈。病人坐位,颈项部放松,医者站于一侧,用一手扶住患者头顶后部,另一手托住下颏部,双手以相反方向用力,缓缓地使头作左右环转摇动,左右各数次。2、肩关节摇法:根据肩关节活动功能的障碍程度,其操作方法有三种:①托肘摇法:病人坐位,肩部放松、屈肘,医者站于患侧,用一手扶住其肩关节上部,另一手托起患肢肘部(使患手搭在医者的肘上部),作缓缓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转。②握手摇法:病人坐位,肩部放松,患肢自然下垂。医者站于患侧,一手扶住其肩关节上部,另一手与患者相握,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缓运转③大幅度摇法:病人坐位,肩部放松,患肢自然下垂。医者站于患侧,用一手松松地握住患肢腕部,另一手相对以掌背将其慢慢向上托起,在上托到140º~~160º时,随即反掌握住腕部,原握腕之手向下滑移至患者肩关节上部按住,此时要停顿一下,两手协调用力,即按肩的手往下压,握腕之手向上拉,使肩关节伸展,随即向后使肩关节作大幅度转动。如此周而复始,两手交替上下协调动作,使患肢作连续环转活动,在由后向前作环转时则两手动作相反,一般向前后各摇转3~~5次。以上①②两种摇法适用于肩关节疼痛较甚,活动功能障碍明显的病人。③种摇法适用于肩关节疼痛较轻,活动功能障碍不明显的病人。3、髋关节摇法:病人仰卧位,屈膝屈髋。医者站于患侧,一手扶按其膝部,另一手握住其踝部,两手协同使其髋关节屈曲到90º角,然后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摇转。4、踝关节摇法:病人仰卧,下肢自然伸直。医者站于其足后侧,用一手托住足跟,另一手握住足趾部,稍用力作拔伸牵引,并在拔伸的同时作环转摇动。[临床应用]摇法主要应用于四肢关节及颈项部等。对运动功能障碍、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是常用手法之一。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松解粘连,增强关节活动功能等作用。本法临床上常作为放松关节和肌肉之用,故也是自我推拿的常用方法之一。〔附〕肘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膝关节、??趾关节的摇法。[定义]医者和患者背靠背站立,医生两肘套住患者肘弯部,然后①弯腰屈膝挺臀,将患者反背起,使其双脚离地,以牵伸患者腰脊柱,再作②快速伸膝挺臀动作,同时以臀部着力颤动或摇动患者腰部,称为背法。[动作要领]1、手挽手背起时,注意臀部顶住患者腰部。2、臀部的颤动要和两膝的屈伸动作协调。[临床应用]由于本法可使腰脊柱及其两侧伸肌过伸,促使扭错的小关节复位,并有助于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故对腰部扭闪疼痛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常用本法配合治疗。三、扳法扳法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其性质同摇法一样,也是属于被动运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四肢关节功能障碍及脊椎小关节错缝等症。因此也可认为是一种正骨手法,本法常在摇法使用的基础上应用,在某些情况下,可谓是摇法的加强手法。由于扳法力的传递比摇法更为直接,因此在使用时必须谨慎,要严格掌握扳法的适应症和手法技巧。扳法不是一个大幅度的被动运动,不能在不确定位置的情况下使用,而必须把要扳的关节极度伸展或旋转,在保持这一位置的基础上,再作一个稍为加大的动作幅度。[定义]用双手作相反方向或同一方向用力扳动肢体,称为扳法。[动作要领]1、动作稳妥:扳法是一种被控制的、短暂的、有限度的、分阶、段的被动运动。2、准确快速:要预先确定活动范围和部位,操作时必须果断而快速,一达到目的,随即停手。3、轻巧协调:每个关节都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和运动方向。扳时两手动作配合要协调,因势利导,不能超出其生理范围,更忌强拉硬扳,急躁从事。[操作方法]①颈项部斜扳法:病人坐位,颈项部放松,头部略向前屈。医者站于后侧方,一手抵住患者头侧后部,另一手托住对侧下颏部,使头向一侧旋转至最大限度(即有阻力)时,两手同时用力作相反方向的快速扳动,此时常可听到“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打鼓机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吸湿排汗运动裤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蔬菜供应链管理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
- 化妆包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宠物项圈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多功能智能大厦设计方案
- 卸妆器具电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失禁用吸收裤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家用芳香剂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挡泥板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 自信演讲稿四篇
- 云南沿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城市变化之路(PPT课件)
- 量子力学自学辅导与参考答案
- 艾滋病初筛实验室SOP文件
- 华师大九年级上数学半期试题
- 先进制造业项目专项资金申请报告范文模板
- 四年级英语书写比赛试题1
- OOK调制解调电路设计
- 奋斗在巴西的何氏一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