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考研复习题集-_第1页
文学理论考研复习题集-_第2页
文学理论考研复习题集-_第3页
文学理论考研复习题集-_第4页
文学理论考研复习题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理论绪论1、文艺理论的内容及关系①文艺理论四个要素,即艺术家、艺术品、欣赏者、社会生活。②文艺理论五个专题,即文艺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发生发展论、鉴赏批评论、文艺本质论。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流动--反馈"的过程:(文艺本质论社会生活发生发展论(文艺创作论艺术家艺术品接受者(作品构成论(鉴赏批评论2、文艺理论的框架体系和发展轨迹:①作为框架体系要了解文艺理论的三大组成部分,即:中国古典文艺理论,西方文艺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②作为发展轨迹要了解代表作家和作品。例如:中国:孔子、孟子的提法;曹丕、陆机、刘勰的作品;李渔、金圣叹、毛宗岗、脂砚斋、王国维的作品。西方: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贺拉斯的作品;狄德罗、莱辛、黑格尔、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理论。第一章文艺的本质[重要名词概念]1、再现论:西方文艺史上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它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生活是文艺描写的对象,而文艺家的任务就是用不同的媒介(语言、画布、色彩、线条、音符等把它再现(复制出来。突出的是"镜子说",代表人物有巴尔扎克和车尔尼雪夫斯基。2、表现论:把文艺归结为文艺家心灵情感的表现,认为文艺家内在的思想感情是文艺的表现对象,而文艺从文艺家的主观自我出发,以情感和想象为主要契机。3、能动反映说:认为一切文艺作品都是文艺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是社会生活在文艺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在文艺作品中,既有对于社会生活的描摹,也渗透着文艺家的主观精神。文艺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总是要比现实中的生活更集中、更理想、更典型,达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目的。4、艺术真实:是艺术家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概括和创造性加工而形成的,相对正确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的形象和情景,它是对生活真实的选择、提炼和集中。5、文艺的倾向性:指文艺作品中所渗透的文艺家的立场观点、意志、愿望和理想追求,是文艺家对社会生活的爱憎态度。包括思想倾向、情感倾向和审美倾向三个方面。[重要问题]1、为什么社会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来源?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文艺作为文艺家的"社会意识",作为文艺家精神生活的外化,理所当然是由社会存在、物质生活所决定的。在文艺创作实践中,有五种情况应注意:①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为指写对象的文艺作品,其内容一般直接来源于社会生活,它们往往是对社会生活真实、具体的反映。②以抒发艺术家个人情感为主的艺术品,其情感发生的根源仍存在于客观的社会生活,这类作品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曲折含蓄的反映。③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的文艺作品,其中掺入了艺术家的情感、理念,它们是社会生活的间接反映。④以超现实的、虚幻事物为对象的文艺作品,它们是艺术家想象中的产物,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折射、反映。⑤以前人留下的资料、作品为题材的艺术品,应认清"源"与"流"的关系,即前人的资料和作品是"流",前人反映的社会生活才是"源"。同时,后世作家是取材前人资料和作品,但必然会加上艺术家本人对现实生活的理解。2、为什么说文艺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文艺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文艺具有审美性。所谓审美性是指文艺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的,文艺家是采用一种审美的方式去认识生活、审视社会、反映现实的。3、文艺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文艺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受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另一方面,文艺一经形成,又积极地给经济基础以能动的反作用。经济基础对文艺的决定和制约有三:①经济基础决定和制约着文艺的内容。②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决定和制约着文艺的发展变化。③不同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不仅决定和制约文艺的内容的发展变化,而且也制约、决定着文艺形式的发展变化。文艺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有三:①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②对经济基础起破坏和瓦解作用。③凡破坏旧的经济基础的同时,积极促进新的经济基础的建立和发展。4、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艺术真实来源于生活真实,同时又高于生活真实。①艺术真实允许虚构和想象,只要符合生活逻辑和情理。②艺术真实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必然,比生活真实更高、更集中、更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③艺术真实融入了文艺家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具有明确的倾向性和较高的的审美性。5、文艺的社会作用①认识作用:指文艺作品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描绘,使人们了解到一定的社会知识,加深对社会和历史某些本质规律的认识。②教育作用:指通过渗透于文艺作品中的倾向性,使读者、欣赏者在政治思想、道德情操、精神品格方面受到影响。③美感作用:指通过文艺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优美的意境、健康的趣味,给读者、欣赏者以审美娱悦。第二章文艺的审美特征[重要名词概念]1、艺术形象:是文艺家根据客观现实生活,经过提炼、加工创造出来的具体可感、富于感情色彩和审美性的感性形式。它包括人物、事物形象,以及人生图画或情景。2、典型形象:又叫艺术典型,简称典型,是指通过鲜明、独特的个性,集中地概括了一定社会生活中某种人或事物的共性,深刻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3、典型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方面。典型环境要求既可看到典型人物生活、活动的个别性的具体环境,又可以感受到一定历史时代的社会面貌、本质特征(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趋势。4、典型化:文艺家创造典型形象的过程和方法。为塑造典型形象,必须在生活的素材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创造,使一般的生活形象逐步提升为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审美价值的典型形象。这一过程,就是典型化。5、意境:指文艺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客观的事物、景物,高度和谐融合而产生的含蓄蕴藉、丰富深远、耐人寻味,能引起人无穷想象的艺术境界。6、意象:意象一是指"意中之象",即作者在艺术构思中出现于心中而尚未物化的形象。二是指"寓意于象",指作品中寄寓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的特定物象。[重要问题]1、文艺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反映的对象不同:社会科学以社会生活或客观生活的某一范围、领域为研究对象,文艺反映社会生活则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反映的方式不同:社会科学以理论的方式,即通过抽象的概念、逻辑的推理、分析和判断,说明社会生活中某种事物、现象的本质规律,文艺则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感人的情景来体现。2、文艺形象的审美特征①具体可感性:是指艺术形象的具体性和鲜活性。②情感性:是指艺术形象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③审美性:是指艺术形象所具有的审美品质和审美价值。④概括性:是指艺术形象以个别体现一般的特征。3、典型形象的艺术特征①鲜明、突出的个性表现。指的是人物、景物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特征。②深刻、集中的共性。成功的典型形象总能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共同性,从而给人以思想上深刻的启示。③个性与共性高度完善的统一。指的是个性与共性密不可分,共性要通过个性才能得以实现,而个性总是包含着一定的共性。4、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①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依据。②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又能影响环境并推动环境的发展变化。③典型环境必须通过典型人物性格的描写而得到展示。5、典型化的原则和方法典型化的原则是概括化和个性化同步进行。典型化的方法有:①杂取法:"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②专取法:"专取一个模特"。③写真法:把真人真事加工成典型。6、意境的审美特征①情景交融,韵味悠长。意境是情思与景物的统一。既"化景物为情思",又"化情思为景物",二者是有机的统一。②含蓄蕴藉,意蕴深厚。指的是含蓄美,含蓄深厚,耐人咀嚼。③虚实相生,象外有象。指的是虚实结合,互相转化,构成一种虚虚实实、发人联想的艺术境界第三章文艺的起源、发展和继承[重要名词概念]1、摹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摹仿本能,是摹仿自然和社会人生的产物。不同的艺术,只是摹仿的对象和媒介不同而已。代表人物为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的亚里斯多德。由于这种说法离开了人类社会实践,单纯归结到人的本能,因此是不科学的。2、理念说:认为文艺起源于某种超自然物质、超感性经验的"理念"。文艺是理念的影子的影子,或是对理念的感性显现。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柏拉图和近代德国的黑格尔。由于这种说法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对艺术起源本未倒置,也是不科学。3、游戏说:产生于18世纪的德国,认为:文艺起源于人的游戏本能,游戏是人解脱了物质和精神束缚之后,利用剩余精力创造自由天地的活动。代表人物为德国的席勒、英国的斯宾塞。由于这种说法离开了人类社会实践和物质生产,也是不科学的。4、巫术说:起源于19世纪人认为,人类最早的文艺导源于原始人类的巫术活动,文艺是巫术实践的产物。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人类学家泰勒和弗雷泽。由于它忽视了人类社会实践,没有注意到巫术主要是为原始劳动服务的事实,是不科学的。5、心灵表现说:出现于19世纪后期,认为文艺起源于人的心灵(主要指感情和欲望的表现,文艺是内在的主观精神的外在流露。大致分为感情表现说,代表人物雪莱和列夫·托尔斯泰;欲望表现说,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和厨川白村。由于这种说法割断了艺术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又排斥理性因素的地位作用,是不科学的。[重要问题]1、为什么说文艺起源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生存活动?劳动说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出发,把劳动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最初形态,把文艺看成劳动的产物,是因为:①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人类社会,创造了文艺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②原始文艺与原始人的劳动经常交织在一起,以致于文艺活动往往就是劳动生活组成部分。③劳动生活是原始文艺的主要表现对象和内容。④从原始文艺的两大特点-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和全民性、群体性,也可以看出它与劳动产生的密切关系。同时我们注意到,原始文艺的表现对象和灵感源泉不仅仅是劳动生活,也包括他们多方面的生存活动:①除劳动以外,原始人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在原始文艺的表现范围内。②原始文艺的起源还与原始人的审美心理基础,即原始人所具有的同艺术创作密切相关的心理机能、思维活动的特征相联系。2、文艺发展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现象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了两种不平衡现象:①艺术发展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就某种艺术形式而言,它的繁荣不一定产生在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②艺术的繁荣同社会的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即在同一个历史时期,艺术繁荣可能产生在物质生产发展水平尚低的国家、民族和地区;反之,物质生产发达的,其艺术未必繁荣。不平衡现象说明文艺的发展除受经济基础制约外,还受到政治、哲学、宗教、道德以及艺术各门类的相互影响,文艺有它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身发展的内部规律。3、文艺继承的表现①思想内容的继承。每个时代的文艺总是从以前的文艺中吸取思想中的精华,或作为题材的来源,或成为内容的核心。②文艺形式的继承。文艺的形式一旦定型,便延续数百年,至今仍有生命力。③创作原则的继承。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原则两大主流的影响。4、文艺继承与革新的辩证关系文艺的继承与革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不可分割。①继承是革新的基础和前提,革新是继承的目的和要求,没有继承就无法革新,没有革新,继承就失去意义。继承是一个有批判、有吸收的过程,其中就包含革新的因素;而革新也是一个有借鉴,有创造的过程,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②继承和革新又是相互渗透、彼此转化的。第四章文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说明]本章属于文艺理论构成部分,其中意蕴,形式美、内容与形式的双向制约关系是本教材的新观点。[重要名词概念]1、题材(狭义:指作家、艺术家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出来并经过集中、提炼、加工,写进文艺作品中用以构成艺术形象、表现主题思想的具体生活材料。2、素材:是文艺家从生活中搜集积累的各种原始的生活材料。3、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人物活动的有机连接与组合,是生活中矛盾斗争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组成。抒情性文艺作品往往只有"情节性因素"。4、主题:是贯串于作品整个形象体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它是作品内容的核心与灵魂,是作品思想意义的集中体现。5、意蕴:是指潜伏隐藏在文艺作品内部的深层内涵,是一种哲理或诗情,是一种"只可意会,难于言传"的神韵、风采、意味,或者渗透在艺术形象之中,流露于字里行间,或者隐秘在文艺作品的形象之后,有待于审美主体的感悟、发现。6、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的是表现艺术内容、塑造艺术形象最基本的手段和方式。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文学语言,狭义的文学语言,专指文学作品的语言,它是作家在人民语言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创造的语言。7、结构:是指文艺作品的内部构造和组织形式,它使作品构成有机统一的艺术整体。结构主要由剪裁、布局和衔接三部分组成。8、表现手法:是艺术语言和结构技巧的具体运用。9、黄金分割律("中外比":将一根线分成长、短两部分,或将长方形的长宽之比,分成1.618:1。据说这个比例构成的形体最美。[重要问题]1、为什么我们既提倡写重大题材,又主张题材多样化?题材有大小之分,重大题材可以表现出巨大的思想意义。但题材没有高低之分,提倡多样化题材原因有三:①满足人民群众欣赏的多方面需求。②题材大小与思想意义不一定成正比,有时可以以小见大。③小题材更贴近生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2、对"永恒的主题"的理解。西方有人把生死、爱情、嫉妒等称为永恒的主题,认为它们可以超越时代、民族的界线,这种说法不科学。因为主题必然会渗透着文艺家的倾向性,这就会带上时代和阶级的烙印。"永恒的主题"是错把题材当主题。3、为什么说文艺的内容和形式是双向制约、互相影响的?文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又互相制约,彼此影响。在这对矛盾中,内容是目的、形式是手段,因此内容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对形式有很大的制约和影响:①从文艺创作过程来看,大多是先有内容,然后再确定形式。②从艺术欣赏角度看,人们首先关心的是内容。③内容的变化还常常引起形式的变化。但在这对矛盾中,内容和形式的地位是平等的、互动的:①艺术家可以根据内容去选择形式,也可以根据他所擅长的艺术种类和形式特点去选择内容。②人们在欣赏文艺作品时,最先触及形式,形式美往往成为接受内容的先决条件。③形式美的创造有自己的构成法则和独立的承传关系、发展规律。当一种艺术形式成熟后,就会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4、什么是形式美?它由哪些部分组成?形式美是指美的对象在形式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某些具有共同性的美的要素和规律。它是从无数具体的、感性的、美的事物形式中抽象出来,是人们在长期审美实践中对于事物外在形式的美的概括。它一般不受内容的约束,并不依附某一具体的美的载体,却能广泛地适用于美的领域,因而带有一定的共同性和规范性,具有法则意义。形式美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和自然属性,包括物体的形状、色彩和声音。二是审美对象物质材料的组合规律。从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来看,包括:整齐一律、匀称比例、对称均衡、反复节奏、对比映照、主从协调等。从整体来看,主要是多样统一。第五章文学的分类特征[重要名词概念]1、三分法:按照文学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和特点把文学分成抒情类、叙事类和戏剧三大类。2、四分法:根据文体自身特征,包括从内容到形式的不同表现,可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3、三一律:欧洲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它规定剧情的发展要集中在一个地方,时间不超过一天(24小时,一个剧只能有一个情节。4、戏剧冲突:指现实生活中种种矛盾冲突在戏剧中的集中、强化反映。包括剧中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人物内在的性格矛盾的冲突。[重要问题]1、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①艺术形象的间接性;②反映生活的广阔性;③表现思想的深刻性。2、诗歌的审美特征诗歌是一种通过精炼形象的语言,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富于音乐美的文学体裁。其审美特征为:①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人的生活和情感。②浓郁强烈的抒情性。③奇异丰富的想象性。④讲究语言的锤炼和音乐美。3、小说的审美特征小说是一种以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绘社会环境与生活场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在人物、情节、环境三个方面,故称为小说三要素。①深入细致、全方位的人物刻画。②丰富、完整的情节描述。③具体、真切的环境描写。4、散文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泛指一切用散行文字写成的文章,包括文学、非文学两大类。狭义的散文专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其审美特征为:①形式活泼多样,题材广泛丰富。②真切反映人生,比较重视真实性。③结构自由灵活,"形散神不散"。形散包括章法散、笔法散、内容散(或文法散。神聚指的是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红线,即主题或情感、意念。5、戏剧文学戏剧文学是戏剧的脚本,它以人物台词为侧重,集中反映剧情冲突的一种文学样式。其审美特征为:①在一定舞台时空中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②要求有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③戏剧语言必须做到个性化、动作化。第六章艺术的分类特征[说明]1、本章按照艺术手段和形式的特点将艺术区分为四大类: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2、本章要求掌握表演艺术、造型艺术和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包含的小类即可。其他作一般了解。[重要问题]1、表演艺术表演艺术是通过人的演唱、演奏、说唱或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它通常指音乐和舞蹈。其审美特征是:表情性、表演性、动态美。2、造型艺术造型艺术是指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将客观事物固有的各种构成要素(如线条、色彩、形状作为表现手段,在平面或三维空间塑造可视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传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它属于视觉艺术、静态艺术和空间艺术,包括绘画、雕塑、摄影、书法、建筑、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三大审美特征是:造型性、直观性和瞬时静止性。3、综合艺术综合艺术指综合运用多种艺术物质材料和表现手段,塑造同时作用于欣赏者视觉和听觉的艺术形象,在较广的背景中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一般指戏剧艺术、戏曲艺术、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是:①广泛而有机的综合性。②以演员的表演为艺术创造的中心。③时空的再造性。第七章文学创作过程[重要名词概念]1、艺术发现:是文艺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倾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2、创作冲动:是文艺家在艺术发现中因动情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冲动,驱迫文艺家完成创作活动。3、艺术构思:是文艺家在生活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推动、指导下,以形象思维的方式,通过审美想象,在心中构想出完整的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4、形象思维:又称艺术思维,是文艺家进行创作活动时主要采取的一种思维方式。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进行思维,在整个思维过程中,它始终不脱离活生生的形象,并饱含着情感,驰骋着想象,最终仍以形象的方式来认识和把握世界。5、灵感:灵感指的是在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因偶然的机遇而疑窦顿开,思路贯通,获得意外成果的状态。6、直觉:指的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本质或底蕴作出直接了解和揭示。[重要问题]1、文艺家的基本条件①扎实的生活基础。②深刻的思想感情积累。③相当的艺术修养、艺术才能。2、形象思维的基本特点①始终不脱离具体形象,具"象"与抽"象"同时进行。②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想象。③始终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活动。3、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①创作准备阶段,主要是艺术发现和创作欲望的形成。②艺术构思阶段,主要是在心中构想出完整的艺术形象。③创作表现阶段,也是物化阶段,即文艺创作的完成和定型。4、灵感的特点①突发性。不期而至,偶然突发。②亢奋性。专注敏捷,亢奋紧张。③独创性。超常独特,富于创造。第八章文艺的创作原则[重要名词概念]1、创作原则:指文艺家在一定世界观的指导下认识生活,艺术地表现生活,塑造艺术形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2、现实主义:指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客观地再现生活,通过典型化的手法塑造富有概括意义的艺术形象的创作原则。3、古典主义:是17世纪发端于法国,后流行于欧洲的创作原则,又是一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因主张以古希腊、罗马的文艺为典范而得名。它要求崇尚理性、拥护主权,反映上流社会生活,遵守"三一律"等规则。它在戏剧领域内影响很大。代表作家有莫里哀、高乃依和拉辛。4、自然主义:19世纪60年代出现于法国,代表作家是左拉和龚古尔兄弟。自然主义有三个理论基础:孔德的实证主义;贝尔纳的实验主义医学;泰纳的实证主义美学。主张用生理学、病理学和遗传学表现人的本能,描写生活琐碎的细节,"纯客观"地记录生活现象。它排斥典型化,主张文艺脱离政治道德,因此不能揭示生活的本质规律。5、浪漫主义:是指依照文艺家的理想和愿望去表现生活,通过充满个性的强烈情感和大胆的想象,塑造神奇超凡的艺术形象的创作原则。6、现代主义:又称现代派,是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前半期产生的,思想上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倾向,艺术形式上追求实验、创新的众多艺术流派的总称。主要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荒诞派、印象派、存在主义、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等。[重要问题]1、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①强调现实主义生活的客观再现。严格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和自身逻辑,客观地再现生活,是现实主义最基本的原则。②注重形象的概括。通过典型化的途径,对生活真实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概括,使之转化为艺术真实。③主张思想感情的隐性流露。正如恩格斯指出:"倾向性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2、浪漫主义的特征①强调理想世界的主观表现。按照文艺家的理想和愿望,也就是按文艺家所希望的、应有的生活模式来表现生活,是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②注重神奇形象的超常创造。在激情的推动下,超越生活常规,按理想化的方式来塑造形象,常常运用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离奇的情节和象征、隐喻、变形等手法,描写奇人、奇事、奇境。③追求情思意绪的个性张扬。侧重于对自身内心世界的挖掘和主观情感的抒发。3、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①内向性。不直接再现客观现实,而是通过对主观世界的表现,间接地反映现实。②非理性。非理性是现代西方最重要的哲学思潮,它是对传统理性的怀疑和否定。现代派文艺的非理性主要表现在混乱、无序、变形、怪诞等方面。③隐喻性。象征、隐喻、寓言、神话等都是现代主义作品中被广泛采用的艺术手段之一,同时,思想主题的模糊性、多义性也是现代主义作品常见的。④抽象性。从写实向抽象发展是整个现代艺术发展的大趋势。现代主义的叙事艺术表现为故事情节淡化、人物性格抽象化,甚至于类型化、符号化,成为表达某种观念、某种生存状况的象征物。第九章文艺风格和流派[重要名词概念]1、文艺风格:是文艺家的创作个性在文艺作品中的鲜明体现,它是由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有机统一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性、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2、文艺流派: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某些思想倾向、艺术见解和文艺风格相近的文艺家自觉、不自觉地集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文艺派别。[重要问题]1、文艺风格形成的标志①独创性、新颖性。②稳定性、一贯性。③公认性、影响力。2、文艺风格形成的原因①主观原因: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把它归结为:"才、气、学、习"。才指才华;气指气质、秉赋;学指学识、修养;习指习染。②客观原因:主要有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等。3、文艺流派形式的种类①有组织、有纲领、有创作实践,自觉形成的文艺流派。例如: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②以一、两个有代表性的文艺家为核心,围绕着一批文艺家自然而然地形成的文艺流派。如江西诗派和荷花淀派。③由于文艺风格相似而被后人归结在一起的文艺流派。如豪放派、婉约派。[分享]文学理论基本名词解释汇总(附参考答案说明:所有名词解释都出自《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和《文学理论教程教学参考书》(童庆炳。1、文艺学(略2、文学理论(略3、文学批评(略4、文学史(略5、文学活动(略6、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略7、中国特色(略8、当代性(略9、生活活动(略12、文学本体论(略10、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略11、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略13、文学起源的劳动说(略14、物质生产与文学生产在发展上的“不平衡关系”(略15、广义文学(略16、狭义文学(略17、折中义文学(略18、一般意识形态性质(略19、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略20、话语(略21、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含蕴性质,二是具体的本文带有话语含蕴性质。22、文学:是显现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23、主导性与多样性(略24、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略2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略26、推陈出新(略27、人民性(略28、精神生产(略29、艺术生产(略30、文学创造的客体(略31、文学创造的主体32、材料: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所获取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和信息。33、艺术发现:作家依据自己的理想、审美原则,从所观察的事物中发掘出的一种独特的感知。34、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35、艺术构思:作家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意向及其序列的过程。36、直觉: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或现象作出的直接判断和认知。37、灵感: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38、综合:作家围绕一个中心意念,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揉合成一个新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过程。39、突出:在创作中,作家调动各种材料加工中心意象或意念,使之比周围其他意象更为明确、清晰,更加与众不同。40、简化: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中心意象或意念的主要特征的构思方式。41、变形:作家驰骋自己的想象力,以违反常规事理的方式创造意象。42、陌生化:在创作中,作家把与人太切近的事物或现象当成是第一次看见,无法称呼,不得不进行的指称的描写,以造成似曾相识的生疏感。43、即兴:在某一刺激或内在冲动的支配下,作家兴会来临,迅速完成作品的状况。44、推敲:在文字操作过程中,作家反复斟酌,选择、调动词句,以求妥帖地传达意象的过程。45、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构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和感悟。这是一种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是同一的,又不像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46、艺术概括: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对个别或特殊的事物加以独特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普遍性的艺术形象。47、情感把握: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对自己的创作对象作情感性体验和评价。情感把握作为一种主体心理过程,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性评价。48、形势创造: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赋予自己的创作对象以艺术形式。形势创造既体现为对内容的内在结构的把握,又体现为利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结构、体裁、韵律、表现手法对内容的外在形态的追求。49、艺术形式:是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与形态,是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50、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再现客观现实。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旨。它强调立足客观现实,正视现实,忠实现实,对现实作冷静的观察、分析,直接揭示现实矛盾。二是写实的方式。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现实型文学具有写实的逼真性。它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它以描写见长,描写不夸张,不变形。客观事物感性状貌和细节的真实,是它的特色。51、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表现主观理想。这是理想型文学的主旨。它突出的主观因素,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它艺术地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表达作家超越现实的主观愿望。二是直接抒情的方式。这是理想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它的情感态度主要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像现实型文学那样不动声色地将情感隐藏在客观事物的描绘之中。52、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寄寓审美意蕴。这是象征型文学的主旨。这种意蕴或是侧重客观现实,或是侧重主观感受,都往往有某种超出具体、个别现象的抽象、概括、朦胧的性质。二是暗示的方式。这是象征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它侧重以间接的方法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往往塑造变形、虚拟的假定性形象,启发读者去体味象外之意。需要说明的是,象征型文学不是个别词句、形象、段落具有象征性,而是整个作品的形象体系具有寓意性的象征意义。整体象征与个别的象征手法不同。象征手法是指作品中局部性的寓意描写,通过描写某种具体事物来暗示、喻指另一种事物或观念意绪。这种局部象征,在现实型、理想型文学中也是存在的。而象征型文学则在整个作品中塑造一个统一的象征体系。它的暗示、象征,不像个别词句、形象的象征那样有明确的(往往是单一的寓意,而是具有多义的、朦胧的、深邃的含义。53、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从三个方面理解:(1凝练性、诗语词精粹,篇幅短小,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2跳跃性。其结构安排遵循情感、想象逻辑,超越时空限制,不注重情节、事件的连续性。(3节奏、韵律性。诗有节奏——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节有规律的变化;有韵律——同韵母的字在相同位置上有秩序的重复。虽然诗也可以不押韵,但与小说、散文等比较来看,押韵恰是它的一大特点。其节奏、韵律在表现情感意味上具有重要的功能。54、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体裁。从两个方面理解:(1刻画人物形象。诗和散文可以不写人物,而小说必须写人物。它在刻画人物方面拥有更丰富的表现手段,不像剧本那样受舞台时空限制,局限于以人物台词展示性格,也不像报告文学那样受真人真事约束。(2叙述故事情节。小说篇幅可以随故事内容无限度地增加长度,容量非常大。其情节比叙事诗、叙事散文、戏剧、报告文学都更完整和复杂。55、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从两个方面理解:(1以人物台词为手段。小说可以利用叙述人的话语来直接叙述生活事件,描写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以及介绍、分析、议论人物和事件。而剧本则不允许作者出面,一般不能有叙述人的言语,只能靠人物自身的言语塑造形象。离开了台词就没有了剧本。(2集中反映矛盾冲突。戏剧舞台时间、空间的限制要求剧本集中地反映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并使之达到剧烈程度。矛盾冲突不集中、不剧烈,剧情的发展必然会缓慢。矛盾冲突的集中展开也为人物展示性格提供了充分条件。戏剧的观众性也要求以剧烈的冲突吸引观众的审美注意力。56、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从三个方面理解:(1题材广泛。一般来说,只有比较完整的生活事件和人物形象才可以入小说;只有含有集中的矛盾冲突的生活现象才可以入戏剧;而散文则不必以某个人物为中心,不必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而往往摄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侧面,写人、写景、叙事、咏物,无所不可。(2结构灵活。与诗、小说、剧本等较规范的程式相比,散文的结构没有严格的限制和固定的模式,灵活、随意,是其特色和长处。(3抒写真实感受、境遇。不同于小说、剧本的虚构,散文注重叙实事,写实物,记真人。而和同样强调纪实的报告文学相较,散文更侧重于作者的真实感受,以情韵胜。57、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从三个方面理解:(1记真人真事。它不虚构人物、情节,而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2塑造艺术形象。这是强调其艺术性、文学性。报告文学必须塑造丰满生动的艺术形象,既要有生动、形象的细节描绘,、又要有鲜明的性格特征。(3及时性。它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地传达给读者,如果发表不及时,就削弱了它的独特的新闻价值。58、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典型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它的性格特征和艺术魅力都是通过“卓越的性格刻画”来实现的,在人物塑造时处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59、特征化:是写实性作品中最基本的表现方法,即作家珠柱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特征”,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个事件、一个人物或一种人物关系,高明的作家可以通过特征化使之变为传世之作。60、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意象的空间。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也是我们民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61、意象: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62、叙事学(略63、行动元与角色(略64、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略65、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略66、叙述者的声音(略67、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应当体现出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68、叙述频率:是指叙事作品中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之间的重复关系,包括事件的重复(即反复出现相似的事件和话语的重复(即对一个事件反复叙述两种重复关系。69、视角:是指作品对故事情节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传统上区分视角主要是从人称划分,即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叙述,但同时应注意到在不同人称的叙述视角中,都存在着内在视角与外在视角的差别。在有些作品中,叙述视角是可变化的。70、抒情: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71、抒情性作品: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相对,抒情性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意味和审美特征,是由情感内涵和抒情话语直接融合而成的整体。抒情性作品的主要体裁是抒情诗、散文、杂文等,另外,中国戏曲文学也以抒情写意为主。72、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语。它是抒情内容直接融入其中的、不同于普通话语系统的特殊语言组织形式,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的功能。抒情话语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表现复杂微妙的主观感受过程。与普通话语相比,抒情话语突出了直接呈示情感运动形式的表现功能,时常打破日常语言规范,既经济、精炼而又具有复杂化、陌生化的特征。73、抒情话语的修辞:指抒情作者为创造审美化的抒情话语而采用的特殊用语方式。主要有比喻、象征、倒装、歧义、夸张、对比、借代、用典等。74、抒情角色:指抒情作者在抒情性作品中表现情感时所处的地位。常见的抒情角色有第一人称的抒情、代言式的抒情和叙事者的抒情。75、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指抒情性作品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抒情性作品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声音、画面、情感经验。在一般情况下,抒情性作品由这三个要素相互融合而成。声情并茂、情景交融是抒情性作品的完美结构形态。76、声情并茂:指抒情话语的声音组织与其表现的情感内涵相互协调融合的状态。具体表现为,抒情性作品中,音调与情调、节奏与情感运动形式的高度一致,直接可感的声音组织成为抒情内容生动有力的象征性表现。77、情景交融:指抒情性作品中描写的景物(画面与情感内涵水乳交融般地结合。具体表现为抒情性作品中的景是情中之景,情是景中之情,写景之语成为象征性表现情感的写情之语。78、节奏:指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运动形式。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即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景物的运动和情感的运动也会形成节奏。79、隐喻:指不用喻词,喻体与喻本直接结合的比喻方法。80、象征:指以具体事物(意象间接表现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方式,具体表现为不是用词语直接表现而是暗示情感意义的纯意象性抒情话语。81、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文学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是一个作家创作趋于成熟、其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的标志。作家作品风格是文学风格的核心和基础,但也包括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内涵。82、创作个性: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作品中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是作家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气质秉赋等综合形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方式的表现。它制约和影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表现。83、话语情境:指本文中由语词、体裁、结构和形象等构成的具体话语环境。作家的个性和作品的风格就是通过这种话语情境体现出来的。不同的语词。可以表现不同的格调、色彩、气势和节奏;不同的体裁具有不同的体势和效果;完美统一的结构,才能造成显示风格的艺术整体;形象创造包括题材选择、主题提炼、人物刻画、环境描写,是表现作品风格的主要内容。84、简约:是力求语辞简洁扼要的文体风格。其特点是简洁洗练,单纯明快,辞少意多。简约不是简单摹写,也不是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