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为人民服务》导学案(通用13篇)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篇1
【学海眺望】
1.通过课前阅读"资料袋'和预习课文,我知道《为人民服务》是..在___(什么时候)、____(什么状况下)做的演讲。
2.依据拼音写汉字。
【学海导航】
1.朗读课文,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司马迁、鸿毛、兴盛、炊事员。
2.理解文中含义深的语句,如:①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通过学习本课,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学海泛舟】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思索: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2、全文围绕这个中心,从哪三个方面讲了怎样才能为人民服务?(小组争论)
二、品析词句,理解感悟
围绕"为人民服务',..是怎样层层深化,进行详细表述的?细读课文,随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会感受到..语言表达的魅力。
1.读第一自然段,思索:课文开头明确提出谁为人民服务,为什么为人民服务?
学习活动:勾画句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去掉"完全'、"彻底'两个词,比较读,体会两个词语中包含的意思。
2.理解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齐读第自然段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先理解带点字的意思,再说说句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争论:举例说说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同学争论)
其次,____________________。齐读第自然段
"我们的干部要关怀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相互关怀,相互爱惜,相互关心。'
联系过去的或现在的事例,可以是众所周知的,也可以是身边悄悄无闻的,说说"怎样对待别人才是为人民服务'。(同学争论)
再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齐读第自然段
三、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战斗时期,倾听着毛.《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不怕牺牲、勇敢奋战,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人民的解放、国家的成立;建国以后,人们背诵着《为人民服务》,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换来了国家的富强与富强。今日,你们──21世纪的少年朗读着《为人民服务》,收获到了什么?(同学谈感受)
【学海拾贝】
1、本文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中心,从哪三个方面绽开论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海远航】
1、读熟并背诵课文。
2、联系战斗年月的英雄人物和和平年月涌现出来的模范,谈一谈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课后练习
1、读拼音写汉字。
hnɡdǐnɡwnɡchuī
()毛铜()兴()()烟
()水()点()想()牛
2、把词语补充完整。
精兵简()五()四海死得()所
3、按要求改写句子,句意不变。
白茫茫的大雪覆盖着山川、田野和村庄。
(1)变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变成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变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段集锦】
解释带点词,并写出句子的含义。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文链接】
读下面这段话,说说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意思。
由于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假如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判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方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篇2
《为人民服务》学案
1、读读记记"剥削、兴盛、解救、哀思'等词语。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课文的。结合详细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训练。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难点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学习过程:
一、读题目,质疑自探。
二、分组学习,合作沟通。
(一)自学提纲:
1、读两遍课文,达到正确通顺。
2、划出文中生字词,熟读;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理解。
3、阅读"资料袋'。
4、默读课文,思索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自学。
(三)小组沟通自学状况。
1、8号同学读生字词。
2、轮读课文,相互订正。
3、相互质疑、解疑。
4、小组沟通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各组推举一名同学代表小组汇报沟通的结果。
三、汇报沟通。
1、小组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机指导读精确 ,读通顺。
2、小组代表汇报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相机点拨同学列出课文的写作思路。
3、沟通不理解的词句。
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
1、用生字练说词语,不少于三个。
2、指导"鼎"的书写笔顺。
3、听写生字、词语。
其次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详细事例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训练。
学习过程:
一、默读课文,思索:
在这篇课文中
二、分组学习,合作沟通。
自学提纲:
1、第1自然段
(1)读第1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解释"完全'、"彻底'的意思。
(2)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说说你的理解和体会。
(3)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第2自然段。
(1)读第2自然段,理解司马迁的话。(译成现代文)想一想本段论述了什么问题?
(2)什么样的死轻于鸿毛,什么样的死重于泰山?结合本组课文和看过的资料,举例说说你的理解。
(3)通过谈论死的价值,想说明什么?
(4)张思德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要为他开追悼会?
3、第3自然段。
(1)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本段讲了几层意思,中心愿思是什么?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精兵简政'的意思。
(3)完成课后"练习3'
(4)结合本段内容,联系实际想一想我们应当怎样对待批判?
4、第4自然段。
(1)读第4自然段,理解"死得其所'。
(2)理一理这段讲了几层意思?分别是什么?
(3)把第一句和最终一句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本段的中心愿思是什么?
(4)联系生活,想一想我们怎样做到团结互助?
5、第5自然段
(1)默读本段,说一说发出了什么号召?表现了什么?
(2)想一想,什么样的人值得我们怀念?
6、回归整体,学习表达
(1)默读课文,思索毛.是怎样围绕"为人民服务'把几个意思讲清晰的?每层意思又是怎样讲清晰的?
(2)用下列关联词语练习说句子。
由于┄┄所以┄┄假如┄┄就┄┄不管┄┄都┄┄只要┄┄就┄┄
三、汇报沟通。
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
1、自由练习背课文。
2、检查背诵状况。
3、读《同步拓展阅读》。
司马迁,中国西汉时期闻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著有《史记》一百三十篇。此处引语见《汉书司马迁传》中的《报任少卿书》,原文是:"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泰山:山名,在山东省。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方仰慕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鸿毛:大雁的毛,比方事物微不足道。
李鼎铭(一八八一一九四七),陕西米脂人,开明绅士。他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陕甘宁边区其次届参议会上提出"精兵简政'的提案,并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篇3
课前预备:
1、收集张思德及文章写作背景资料。
2、收集谈论文写作的相关文学常识材料。
时间支配:两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
1、初读课文,自同学字新词。
2、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培育自主阅读力量和收集处理信息的力量。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
一、谈话揭题
我们常常听到"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对这句话你了解多少?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圈点勾画,学习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含义。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熟悉课文体裁。
(1)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自由沟通对文章中心内容的理解,初步理清文章的层次。
(2)沟通收集的谈论文写作常识性材料,了解文章谈论文的特点。
3、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课堂积累
1、积累文中出现的美丽词句。
2、填空,体会句子的特点,并练习仿写。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判指出。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
四、沟通学习收获。
其次课时
目标:
1、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训练。
2、深化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熟悉课文是怎样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绽开论述的。
3、培育合作学习、阅读理解的力量。
4、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2、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组织了哪些内容?
二、自主研读,合作沟通
1、自读课文,画出自己喜爱的句段,深化理解,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合作沟通。留意含义深刻句子的体会。
如:(1)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你知道哪些人的死重于泰山?哪些人的死轻于鸿毛?
(2)联系现实生活的事例,谈谈你身边"为人民服务"的人和事等。
3、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体会
三、朗读背诵
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结成小组练习朗读背诵。
四、拓展延长
找一篇你喜爱的谈论文,尝试阅读,看看它围绕什么主题组织了哪些内容?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篇4
学习目标、
1、了解演讲词的一般特点,积累演讲学问。
2、理清各段的内容,弄清的演讲思路。
3、理解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简介】
.,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村一个农夫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宏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作品有《论长久战》、《为人民服务》、《实践论》等等。.的诗词也很出名,如《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长征七律》等。
【时代背景】
1、张思德生平
张思德小名谷娃子,1915年诞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夫家庭,从小是个孤儿。苦难的生活,磨砺出他坚韧的性格。1933年10月第一个报名参与仪陇县的少先队,后加入红军,在战斗中立过功,因在战斗中浑身是胆,被战友们誉为"小老虎'。1935年5月跟随红军长征。1937年因伤病被编到警卫连,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春调往延安,在.警卫营任通讯班长。1942年10月担当.警卫团战士。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带领战士挖窑烧炭,窑洞即将完成塌方,他奋力救出战士,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时年29岁。张思德的一生是短暂的,他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党和人民。
2、写作背景
这篇演讲词是.1944年9月8日在中共.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议上的讲演。1944年9月8日,即张思德牺牲后3天,.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进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亲笔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下午1时以后,.迈着沉重的步伐走上祭台,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在本文中,.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严密的规律论证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见解和主见。
【文体常识】
演讲稿也叫演说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词的特点是:㈠针对性,听众是什么人,听众兴奋点在哪里;㈡可讲性,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㈢鼓动性,内容要丰富、深刻,见解精辟,语言富有感染力,洋溢.。
【预习导学】
1、生字正音。
鸿毛()鼎铭()追悼()送葬()
2、词语解释。
鸿毛:精兵简政:
五湖四海:死得其所:
哀思:
寄予: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这篇演讲词的主题是什么?
3、围绕这一主题,这五段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先从文中找关键句再提炼概括)
第一段:
其次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逐层深化的论证结构
首先提出论点:
接着论述论点:
最终发出号召:
【探究文本】
1、演讲要能为听众所接受并心悦诚服,其论辩就要有雄辩的规律力气,为了获得这种力气,就要让道理说话,就要让事实说话。请说出其次自然段所采纳的论证方法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在第三自然段中,提到了"精兵简政'这一建议,这和本段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3、文中第四自然段内容丰富,主要讲了哪些方面,请梳理出几个主要的观点给本段分出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4、"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怎么理解这里的"共同的革命目标'?
5、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6、本文是针对张思德同志的牺牲发表的一篇演讲,那么在第五段是怎么揭示主题和照应开头的?
【语言品析】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中的"完全'和"彻底'怎么理解?
2、"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肯定会兴盛起来。'中的"只要就'是什么关系的复句,有什么作用?
3、找出文中所用的成语,并分析其作用。
4、找出第四段中的一组排比句,并争论其作用,体会其妙处。
5、找出文中的警句背背。
【课外延长】
1、.同志提出的"为人民服务'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立党宗旨的高度概括。我党中涌现出了许多"为人民服务'的模范,请举出一例,并简要介绍他的故事。
任长霞。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在任期间不畏黑势力,坚持原则,坚决打击犯罪,维护.治安,受到人民的爱戴。
2、写出有关奉献的名言警句。
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在于索取。张海迪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挥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补充材料】
1、相关学问
司马迁:我国西汉时期的闻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用二十余年时间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他在《报任少卿书》里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八路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武装。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部队,1937年抗日战斗开头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是华北抗日的主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斗时期,跟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一起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新四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武装。原是红军游击队,1937年抗日战斗开头后编为新四军,是华中抗日的主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斗时期,跟八路军及其他人民武装一起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李鼎铭:陕北的开明绅士,曾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副.。
依据地:据以长期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特指我国在其次次国内革命战斗、抗日战斗和解放战斗时期的革命依据地。
法西斯:对内取消民主,实行恐怖统治,对外实行武力侵略和民族压迫的资本主义国家最反动最野蛮的独裁者。
2、.经典语录
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出政权!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震撼人心,震撼世界的一句话中国人民从今站起来了!
最虚心的一句话这只是万一长征的第一步!
最有志气的一句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3、张思德的故事
烧木炭是一绝,编草鞋也是一绝
抗战期间,.对边区实行封锁,边区军民只有依靠自己动手来丰衣足食。烧木炭的活又苦又累,张思德却毫无怨言,而且干得特别精彩,当地群众烧一窑炭需要10天,他只需7天就能烧一窑上好的炭。组织上曾三次派他去烧炭:第一次他在荣誉军人学校干了3个月并得到嘉奖;其次次是在延安南土黄沟深山;第三次是到延安北部的安塞石峡峪村,他超额完成了任务,却再没有回来。
张思德不仅炭烧得好,编草鞋也是一绝。部队转战关中强行军,许多战士的鞋都磨坏了。张思德就利用行军间歇,用马刀割马蔺草带在身上。晚上宿营后,他一连打了3双草鞋,其次天,他把草鞋送给了三位鞋子最烂的战士。后来许多人从张思德那里学会了用马蔺草打草鞋,保障了部队的行军。
为了让毛.多睡一会儿,他创造了"控绳拉铃'的通讯方法
张思德在平常给人的感觉是老实木纳,其实他很内秀,工作肯动脑筋,打仗也很英勇,有"小老虎'之称,因此才被选择当通讯员并.身边担当警卫。.有个习惯,写文章时彻夜不眠,天亮后才睡觉。为了让毛.能多睡一会儿,张思德还创造了"控绳拉铃'的通讯方法,在院子的树上系一根细绳子,绳子的一端通向警卫班宿舍,里面挂一个小铃档,如.这边发觉状况,只要哨兵一拉绳子,警卫班就可以马上出动,又不会打扰毛.休息。
.外出开会时,张思德常在身边当警卫。.所乘坐的车,在车尾有专供卫士站立的踏板,以防背后有人偷袭,这个位置通常都是张思德的。由于背对着行车方向,尘土很大,.很过意不去,让他到前面。张思德总是笑笑,照旧站在那里。张思德觉得做好毛.的警卫工作,就是对革命的最大贡献。
4、身边的故事
李素丽,女,汉族,北京市公交总公司公汽一公司第一运营分公司21路公共汽车售票员,1962年诞生,1987年入党。她自1981年参与工作以来,十几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真诚热忱地为乘客服务,被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1996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
21路公共汽车北起北京北站,南到北京西站,沿线10公里分布14个车站。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李素丽依据乘客的不同需求,给他们最需要的服务:老幼病残孕,怕摔怕磕怕碰,李素丽搀上扶下;"上班族'急着按时上班,李素丽尽量让他们上车;外地乘客简单上错车或坐过站,李素丽准时提示他们;中学校生天性活泼,李素丽提示他们车上维护公共秩序,车下留意交通安全。李素丽习惯在车厢里穿行售票,车里人多,一挤一身汗,可她说:"辛苦我一个,便利众乘客。'李素丽售票台的抽屉里总是放着一个小棉垫,那是她为抱小孩的乘客预备的,有时车上人多,一时找不到座位,李素丽就拿出小棉垫垫在售票台上,让孩子坐在上面
10多年来,李素丽用自己日复一日的劳动给人们带来真诚的笑脸、热忱的话语、周到的服务、细致的关怀,被人们誉为"盲人的眼睛、病人的护士、乘客的贴心人、老百姓的亲闺女'。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篇5
教学流程
板块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过雄壮的阅兵式吗?那壮丽的场景真让人荡气回肠啊!值得一看。(播放阅兵式片断)
2、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什么?(为人民服务)。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这口号,流传了一代又一代,从上个世纪四十年月走到了今日,经受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经久不衰,深化人心啊!这口号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3、大家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觉它和我们以前的许多课文不太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同学自由说)
板块二:预习汇报,初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找重点句,提炼关键词。
1.这篇课文特别特殊,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它是一篇谈论文,(板书:谈论文)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这是咱们学校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谈论文,也是最终一篇,六年等一回啊!所以得好好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哦!第一次,所以有点儿难,但我信任大家能学好。
这篇课文很特殊,还特殊在它也是.参与张思德同志追悼会的演讲辞。(板书:演讲辞)(图片演示)在半个小时的演讲中,.没有看稿,字字珠玑、慷慨激扬、一气呵成。
2.这谈论文、演讲辞啊,每一段都有要说的重点,要说的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结尾。不知道你们发觉了没有?
3.现在我们读书,一起查找每段的关键句,并提取关键词。
(依据同学争论板书:死的意义不怕批判团结互助)
(二)老师小结:刚才,我们不仅找到了每一段的重点和要点,而且,还概括了几个关键词。这样的概括和提炼很有意义,简洁明白,对于.来说,想到这几个关键词,他便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啦;对于我们这些读者来说,一看这几个关键词就知道.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那些问题。
板块三:抓住重点段落,体会论证方法。
过渡: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万事大吉了吗?(不行,得绽开说,就是劝说别人,证明自己的观点)得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呢?这样吧,我们先来看其次段"死的意义'这个部分,一起讨论讨论。
自己读读书,看看你能找到几种论证方法?
(一)引经据典。
1、毛.引用古时候文学家司马迁的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说明死的不同意义。(板书:引用)
毛.自己就是伟人,就是领袖,为什么还要引用别人的话?(在争论中体会经典的名言是古老的才智,它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和一代又一代人的检验,它是古老的,但它更是经久不衰的时尚,永恒的真理。)
3、指导朗读。
4、读到这儿,你还能想到哪一位先人关于生死的豪言壮语呢?同学们带上你们的情感,尽情地吟诵吧。
同学吟诵: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女英雄同样可以豪情万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英雄以身殉国,名垂千古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这是无私的爱的情怀啊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粉碎身躯何所惧,却让骨气长留存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
5、小结:这就是经典名言,表达了对死的不同理解,它表达了爱国志士的民族情怀和英雄气概,可歌可泣!可敬可叹!带给我们的震撼是无限的,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同学们,不知不觉中,你们学会了引用名人名言,引用的是流传广泛,耳熟能详的名人名言,引用的是给人启迪,引人深思的名人名言。这是精彩的第一招引经据典。
(二)对比、比较。
1、过渡:刚才,用引用,紧接着又用什么方法呢?(对比、比较)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板书:对比)
2、这句话讲什么?用一个字概括。(死)
3、能给句子中第一个"死'换个词解释吗?(牺牲,献身,就义,捐躯)
那其次个"死'可以换成什么词呢?(送命,送死,丧命,命丧黄泉,一命呜呼,一命哀哉)
4、同样一个死,怎么会有这样完全不同的解释呢?(赞美与唾弃,歌颂与蔑视,爱与恨含在这字里行间,在这种剧烈的对比中显现出鲜亮的情感导向。)同样的死却表达了完全不同的意思,那是立场不同、情感不同、态度不同。真可谓:"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啊!
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体会.遣词造句的生动、在朗读中感受爱憎分明的立场、在朗读中强化对比方法的效果。
(三)列举事例。
1、.最终还用了什么方法进一步证明观点?(板书:举例)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张思德是谁?毛.为什么给张思德这么高的评价?你们太小了,张思德离你们太遥远了,所以老师特意找了一些宝贵的镜头,请同学们好好地看看吧!
3、观看影片《张思德》几个精彩镜头。
4、怎么样,见着张思德了,最喜爱最打动你的是哪个镜头?(谈对张思德的印象,谈感受。)
小结:张思德是那么平凡,平凡得像凉爽山上的一棵草,但他却用自己最朴实的行动证明白,什么才是实实在在的为人民服务,什么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就是一个个典型的事例啊,事实胜于雄辩。你们刚才也在用一个个事例来证明什么样的死才有意义。
5、这样可爱的战士,最终是怎么离我们而去的呢?
6、观看张思德牺牲的录像片段。
炭窑倒塌了,他牺牲了,牺牲前,他硬是把战友推出洞口,自己却来不及了,为什么每时每刻他都惦记着别人,却总是遗忘了自己?可敬可爱的张思德就这样离开了,但他的精神却永久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什么?为人民服务。
这就是最朴实的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最宏大的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最永恒的为人民服务
板块四:再读全文,选取座右铭,写感受。
(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回去问问爸爸妈妈,知不知道张思德,知不知道"为人民服务',今日也轮到我们学习"为人民服务'了,其实,张思德只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代表,生死问题也只是"为人民服务'中的一个内涵。
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还留下了.很多经典的名句,包含着丰富的思想,仔细读读,它将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和关心。
同学们,你们喜爱文中哪句话?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也来写一写吧,可以试着用上今日我们学习的"引用、对比、举例'这些方法。
(二)联系生活,表达感受,升华主题。
(三)总结本节课:今日我们虽然第一次学习谈论文,但大家很仔细,回过头一起理思路,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三个问题――死的意义、不怕批判、团结友爱。围绕"死的意义'又用了――引用、对比、举例的方法讲道理,环环相扣、无懈可击。文章就是这样层层深化说明问题的。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了解谈论文演讲辞这种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表达特点,几个部分内容又有怎样的联系。学完之后肯定会豁然开朗,有更多的收获的!
板块六:实话实说,网上留言。
(一)同学们,你知道哪里有张思德纪念馆吗?错了,在网络上,人们为张思德建立了许很多多的纪念馆,成千上万的人被"精神'所感染,写下了自己的感动。同学们去看看吧。网址
(二)同学们,学完课文、参观了张思德网上纪念馆后,请你也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留下一句你最深切的感受吧。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篇6
a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司马迁、鸿毛、兴盛、炊事员。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训练。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
课前预备
1.生字、生词卡片或课件
2.重点句子的课件
第一课时
一、课前沟通,导入新课
1.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为人民服务”的字样?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2.今日我们一起学习.在1944年9月8日为纪念张思德同志而发表的一篇演讲(板书课题),信任同学们读后你会对“为人民服务”有一个正确理解和熟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2.同桌相互检查读课文,留意生字要读准字音。
3.同学相互推举读,老师鼓舞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现自己。
4.默读课文,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还有什么疑问?预备与同学一起沟通。
三、同学沟通,理清思路
依据同学沟通,老师引导同学理清文章思路。
1.课文是围绕什么来讲的?(围绕“为人民服务”来讲的)
2.文中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从三个方面讲了怎样才能为人民服务。a、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b、正确对待批判,为人民利益坚持改正错的。c、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士气,相互爱惜,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各小组代表提出小组同学的疑问,预备下节课共同解决。
同学可能提出怎样才能做到为人民服务?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等一些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和新词。
2.熟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质疑入手,品读课文。
怎样才能做到为人民服务呢,带着上节课疑问,我们再次走进文本,默读课文,找出体会深刻句子画一画,简洁作一下批注,汇报时可结合自己熟识事例来介绍。
1.同学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2.小组内交换自己看法,预备在全班沟通。
二、相互沟通,突破重难点。
1.依据同学汇报,出示重点句子,谈自己体会。
①结合生活熟识事例谈自己对生死观看法。(同学可从李大钊或郝副营长等熟识的事例谈谈对生死观的理解)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句子,引导同学读出自己的体会。
②引导同学读好二段。
③同学们理解的很好,出示课件“由于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假如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判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方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你怎样理解这段话?
(三层意思:1.总说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怕别人批判;2.是阐述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我们工作中的不足或缺点;3.只要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去做。)
④指读课文
出示重点句子“我们的干部要关怀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相互关怀,相互爱惜,相互关心。”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谈谈对此句话的理解。(由于我们是革命的队伍,是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因此要搞好团结,相互爱惜,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2.读课文1段,谈谈各自理解。从“完全”、“彻底”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齐读1段。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学校阶段首次接触的一篇谈论文,说一说你领悟到什么?(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
2.“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在追悼张思德会议上的一篇闻名演讲,同学们赶快用自己喜爱方式把课文背诵下来。
四、说演结合,提升素养。
调查搜集新时期“为人民服务”事迹,在下次语文活动课中讲给大家听。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第一学校郑淑丽)
b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前文,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缅怀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怀念。今日,我们连续跟随时空的转换,到延安窑洞前去倾听..的深情演讲。(板书课题)
二、激发爱好,初读感知
《为人民服务》这篇演讲稿你们的爷爷奶奶曾经背过、爸爸妈妈也曾经读过,文中毕竟散发着什么样的魅力在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呢?
1.通过课前阅读“资料袋”和预习课文,你知道《为人民服务》是..在什么时候、什么状况下做的演讲?
2.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留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边读边思索: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3.沟通初读收获
a认读生字词
b指读课文,校正读音
c沟通争论: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三、品析词句,理解感悟
围绕“为人民服务”,..是怎样层层深化,进行详细表述的?细读课文,随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会感受到..语言表达的魅力。
1.读第一自然段,思索:课文开头明确提出谁为人民服务,为什么为人民服务?
a出示句子:“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⑴去掉“完全”、“彻底”两个词,比较读,体会两个词语中包含的意思。
⑵说说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为解放人民而不惜流血牺牲的事例。
b再读开头,感悟写法。(直接点题,亮明观点)
c依据提示背诵: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的,是彻底地()的。张思德同志就是()。
2.读2—5自然段,理解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a默读,思索:课文从几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b再读,动笔划出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c依据同学发言,顺势出示:
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先理解带点字的意思,再说说句意思,然后举例说说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可联系刚学过的课文里的李大钊、郝副营长等战斗时期的人物,也可联系和平常期为人民利益勇于献身的人物。)
⑵”由于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你说的方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段话围绕怎样对待批判讲了哪几层意思?是怎样一层一层讲下来的?
⑶“我们的干部要关怀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相互关怀,相互爱惜,相互关心。”
联系过去的或现在的事例,可以是众所周知的,也可以是身边悄悄无闻的,说说怎样对待别人才是为人民服务。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战斗时期,倾听着毛.《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不怕牺牲、勇敢奋战,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人民的解放、国家的成立;建国以后,人们背诵着《为人民服务》,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换来了国家的富强与富强。今日,你们──21世纪的少年朗读着《为人民服务》,收获到了什么?
2.朗读全文
其次课时
一、读写字词,加强积累
(重点指导“鼎”的笔顺,读写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二、品析片段,感悟写法
1.品读课文2.3自然段,说说..在论述“人死的不同意义”和“正确对待批判”两方面内容时,分别采纳了什么方法来增加劝说力的?(引用名言、举例子)
2.这两段都围绕中心愿思进行了分层表述。再次朗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三、读背摘抄,积累内化
1.朗读全文,练习背诵。
2.课文中有不少警句,可作为我们生活的座右铭。选择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写下来。
(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沙河镇二小杜彩云)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篇7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是学校语文第十二册中的课文。此文是.同志在.警备团进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全文论述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文章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中心,分作五层进行了论述。
这种无故事情节、无华丽词句的说理性文章,对学校生来说是“无趣”的,可我在教学时却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无穷乐趣。下面是同学理解课文“开追悼会的目的”的片断记录。
文章内容: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求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予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师:同学们读读这段文章,想想从中你能读懂什么?体会到什么?
同学:我体会开追悼的目的是“寄予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同学:通过自学这一段,我读懂了:毛.能公正地待人。他认为人没有凹凸之分,不管是谁,只要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我们都要给他开追悼会。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所以我们就要为他开追悼会。
同学:我也认为开追悼会是为了歌颂那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寄予我们的哀思。
同学:我体会到了开追悼会既可以劝慰死者的家属,又号召大家都来学习他的精神。
同学:我从文中读出“毛.是个极其聪慧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当时的革命势力并不强大,毛.就用为死者开追悼会的方式让人民都团结起来,这样一来,革命力气就会渐渐增加,一举歼灭敌人,解放解放全中国。……
【教学反思】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讲演稿。讲演,是一种强调阐明观点和宣扬效果,并注意感情感染的论说方式。《为人民服务》这篇讲演稿对同学来说是有肯定难度的,要让同学反复读课文,在朗读和默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老师应当从“深文浅教”中教会同学。通过课堂上的实践,证明白这节课的支配是合理的,同学学到了学问,老师教的轻松,收到了实效。从同学的发言中可看出,他们对此理解还比较透彻。我班的同学为何对文章能作出如此透彻的理解呢?简洁地说,他们已经把握了肯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肯定的学习力量。
长期以来,我注意对同学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和学习力量的培育,进行了“读──想──谈──”学校语文教学模式的探讨。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同学,让他们自己去讨论,老师不讲也可以,等到同学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老师才去调兵遣将关心他。这种模式营造了让同学主动地获得学习的胜利,同时激活了同学的思维力量,自学力量进展也得到了提高。他们可以大胆地去发觉、去想、去说。课堂上,同学们经常会因一个问题争辩不休,每个人都会说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老师准时赐予表扬,让同学能感受到胜利。同学只有品尝到了胜利的喜悦,才能从一次胜利走向更多次胜利,不断的胜利,不断的满意,不断的激励,导致不断的努力。这样一来,同学们愿学习了,也渐渐会学习了,具备了肯定的学习力量,才有《为人民服务》教学中的上述片断。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篇8
一、填空:
(1)《为人民服务》是()于1944年9月8日在()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斗正处在非常艰苦的阶段,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针对这一状况,叙述()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战胜日本侵略者。《为人民服务》是一篇()稿,是围绕()这个中心来写的。
(2)文章开头就鲜亮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判,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士气、相互爱惜,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精兵简政'的意思是()
(4)"五湖四海'的意思是()
(5)"死得其所'的意思是()
(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朝文学家()说的,其中"固'的意思是(),"或'的意思是(),"于'的意思是()。在文中引用此句,意在说明()。
(7)"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一句话中,"完全'的意思是()。"彻底'的意思是()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当为人民谋利益。
二、片断练习:
1、()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判指出。()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你说得对,我们()改正。你说的方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看法,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纳了。()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肯定会兴盛起来。
(1)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这一段话中前四句话,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
(3)从这段话中看出,衡量批判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接受任何人的中只要是正确的批判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
(4)为什么要采纳"精兵简政'这一条看法呢?(用文中原句回答)
2、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加标点
(2)这段话由句组成,是围绕的问题来说的,一句一句联系得特别紧密。
(3)第一句话总说。
(4)其次句引用的话,进一步说明有不同,有的人,有的人。
(5)第三句指出人死的意义不同的缘由在于为而死。
(6)最终指出。
(7)联系课文和实际,举例说说你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篇9
《为人民服务》教学杂谈
【广东省广州市华美英语试验学校黄茳】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训练点滴谈·审题悟意,渗透德育训练〗
《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从课题看就有着很强的德育训练意识,抓课题悟文意。让同学了解张思德同志的故事,理解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感悟文本含义渗透德育训练,使同学受到这样的训练:“为人民服务”是从小事、身边的事做起,我们学校生也可以做到,而且能做好,从而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
《为人民服务》教学谈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双新学校黄贤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讲读课文,是.同志在.警备团进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如何将老课文上出新意,如何在这篇课文中深化地挖掘出课文的内涵,这些都是我们重新拿起这篇课文时所思索的问题。
《为人民服务》全文很短,只有五六百字,但内容特别丰富、深刻。全文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依次讲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正确对待批判,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正确对待困难、对待同志,为人民的利益团结互助;悼念为人民而死的人以团结全体人民等多方面的问题,思路非常清晰。通过自己的反复诵读,觉得这篇课文实际上讲了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的问题,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训练的极好教材。
依据课文内容设置了学问、情感、力量三个目标:
1、通过学习,让形式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中“固”、“或”的意思。了解“固”的古义与今义的区分。
2、让同学了解什么样的死是重于泰山,什么样的死是轻于鸿毛。
3、让同学知道一般人应怎样为人民服务,培育形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培育同学收集信息合作沟通的力量与思维力量。
教学重点:
以上4点都是。
教学难点:
让同学知道一般人应怎样为人民服务。
这篇谈论文说理性很强,不太符合现在同学的口味,应怎样上呢?设计前我作了调查,百分之八十的同学不喜爱这篇课文,觉得它枯燥无趣。怎样才能调动同学的乐观性,让同学理解课文的内容,并真正地受到革命人生观的训练,培育他们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呢?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说:首先我直接导入,复习旧学问,回忆每一段都讲了什么,全文主要围绕什么来写的后,让同学说说文中印象深刻的句子,引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随后让同学说说自己对“固”、“或”字和句子的意思。
谈:同学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后,让同学思索为什么古人把死与泰山和鸿毛联系在一起,让同学理解什么样的死是重于泰山,什么样的死是轻于鸿毛。课件出示死重于泰山和死轻于鸿毛的人物图片。(死重于泰山的有.、诺贝尔等名人、伟人;死轻于鸿毛的有希特勒、拉登恐怖分子等)紧接着我让同学沟通自己收集到的人物及事迹。让同学了解死重于泰山和死轻于鸿毛的人物,丰富同学的积累,知道这些名人、伟人为我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问:课件中出现的都是一些名人、伟人,同学确定也会说出一些名人、伟人的名字,那一般人能否为人民服务呢?我叙述李素丽、徐虎、张思德同志的事迹,让同学理解他们都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人民服务,请同学想一想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人也在为人民服务呢。
练:通过句式练习:为人民服务,_________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说出来。让同学理解为人民服务不分大小事,不分时间,不分年龄等
读:同学用最喜爱的方式读最喜爱的段落或句子,并试着背诵,加深同学对课文的理解。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篇10
徐辛夷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讲演稿。讲演,是一种强调阐明观点和宣扬效果,并注意感情感染的论说方式。讲演稿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教学《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是:让同学反复读课文,在朗读和默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对同学来说是有肯定难度的。老师应当从“深文浅教”动身,花一番功夫设计教学方案。
一、老师叙述背景材料。
出示课题后,让同学看课文后面的练习其次题:“.同志的这个讲话是在什么状况下、对谁讲的”然后由老师简明地叙述有关资料:
抗日战斗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对敌作战不断取得成功的同时,各解放区都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对支援战斗、减轻群众负担、巩固和扩大解放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属中共.警卫团)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1944年9月5日因炭窑倒塌而牺牲。9月8日中共.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召开大会,.同志在追悼会上发表了闻名的讲演《为人民服务》。
二、引导同学初读课文。
1.全文生字少,同学初读时不会有困难。但是,课文有不少由熟字组成的词语,同学在理解上却有困难。老师除了要提示他们查字典独立理解一些词义(如“鸿毛”“固”“或”“卖力”等)外,还应出示小黑板补充一些解释,如“司马迁”“法西斯”“精兵简政”等。同学第一遍读课文,要求他们抓住词语,初步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2.为悼念张思德,.同志在讲话中对张思德的革命精神进行了热忱赞扬,同时对他的牺牲表达了哀悼之情。组织同学其次遍读课文时,要他们思索课文中哪些段落直接表达了讲演人对死者的评价和悼念。
课文的第一、二段表达了对张思德的评价:张思德生前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第五段表达了讲演人的哀思。
3.要求同学重点阅读第三、四段,并画出表达主要意思的句子:
我们这个队伍就肯定会兴盛起来。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
一切革命联合会的人都要相互关怀,相互爱惜,相互关心。
4.在同学阅读的基础上,通读全文,概括地说说各个段落的大意。
三、引导同学细读课文。
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思索,然后组织大家争论。
1.第一段,课文用“革命”点明“我们这个队伍”的性质,用“为着解放人民的”“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点明我们这个队伍的任务。第三句话指出张思德同志生前参与了革命队伍,而且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2.其次段的中心句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什么不同。”这一句跟下面三句是总(起)分(述)关系。这样说可以启迪革命的同志分清人生的不同意义,从而充分确定张思德同志生前的功绩。
3.第三段共六句话,其中有“不管……都……”“只要……就……”连接的三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用这样的句式来说,加强了语言的力气,突出强调了“我们这个队伍”坚持工人阶级和最广阔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4.第四段可以分三层。第一层指出“我们这个队伍”现时的任务:要团结全国大多数人民,去争取全民族的解放。其次层和第三层指出怎样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要努力奋斗;要相互关怀,相互爱惜,相互关心。
5.第五段在讲演结束时仍回到追悼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紧扣讲话中心,又进一步表达了对张思德同志的哀悼之情。
四、指导朗读和背诵,检查并关心同学对争论中着重分析的词句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化理解。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篇11
一、我能看拼音写汉字。
jiějisǐdqsuǒāisīzhnolymngj
()()()()
二、我是火眼金睛,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彻()掉()哀()炊()
砌()悼()衰()吹()
鸿()迁()族()鼎()
宏()忏()旅()顶()
三、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兴盛()光明()削减()
正确()批判()宁静()
提高()紧急()团结()
困难()生存()苦痛()
四、我能在括号里填上适合的关联词。
1.()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假如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判指出。
2.()你说得对,我们()改正。
3.()你认为自己的看法正确,()应当坚持究竟。
4.在人生的道路上,张海迪()不是懦夫,()是生活的强者。
五、我理解了课文内容,并能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2.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果,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士气。
六、我能阅读课文段落,并回答问题。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1.这一段话是由句组成。
2.第一句讲的是。
3.其次句讲的是八路军、新四军这个队伍的宗旨。这个宗旨是,是。
这个句子中的和四个字明确地指明白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与的亲密关系。
4.这一段话是《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它指明白的答案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篇12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的新字新词。
2、初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同学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训练。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交待目标
同学们,你们记不记得建国五十周年国庆大典的盛况吗?江.亲切慰问的话语:“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听到的是战士们铿锵雄壮的话语,至仿还回荡在耳畔。那么,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怎样为人民服务呢?今日,我们就学习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是谈论文,是我们新接触的一种文体,谈论文就是讨论某种问题的文章。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大多是记叙文,盼望同学通过本音标学习,能体会谈论文与记叙文的不同之处。
板书:
为人民服务
二、预习检查
1、简介写作背景。
2、介绍书中的人物。
三、自学
下面大家自学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在自学中有什么弄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四、自学汇报
1、汇报字、词、句,师随机点拨。
2、提出在自学中没有弄懂的问题。
五、小组争论
各小组讲座本组同学提出的问题,组长同学做好记录。
六、汇报沟通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下次到一起来了。
在理解句子的同时联系现实生活,哪些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哪些人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哪些人的死是比鸿毛还轻的?
4、由于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假如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判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5、只要我们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肯定会兴盛起来。
6、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果、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士气。
七、质疑
1、李鼎铭先生是在怎样状况下提出“精兵简政”这条建议的?
2、全文是围绕哪一中心论述的?
3、为什么要把开追悼会作为一个制度?为什么在文章结尾时提出这个问题
4、“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果,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士气”这士气从哪里来?
八、朗读课文,体会中心
1、课文学到这儿,你认为怎么样活着才有意义?
2、自由朗读课文,体会中心,喜爱读哪段就读哪段。
3、指读。
九、总结
1、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师总结:
这篇课文是.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论述了为什么为人民服务,怎样为人民服务。盼望同学们长大后都能成为为人民服务的人。
十、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为什么根本宗旨
为人民服务正确对待生死
怎样正确对待批判
正确对待困难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篇1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同学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训练。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学会本课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让同学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同学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二)老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同学初读课文的状况,并留意订正读音。
1.指导同学读准字音。
课文当中有些字的字音需要特殊引起留意。如"悼'读d4o,不读di4o;"炊'读chu9,不读cu9,应通过反复练习关心同学读准字音。练习时可以采纳选择正确读音的形式。如:
2.指导同学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数量不多。其中有3个字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记忆。如:
这样可以利用熟字关心同学很快记住生字。
3.课堂争论识记难字的方法。
应当留意"鸿'字由三部分构成,是一个左中右结构的字,不要把"氵'误写成"冫'。
"鼎'字比较难写,可分成这样两部分来记:"目'和"',记忆"'这部分时应抓住这部分左右基本对称的特点。特殊要强调这个字的笔顺:目、鼎。
(三)理解词语。
1.让同学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质疑。
可让同学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提出来小组争论或查字典,在小组中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提出来集体争论。
2.引导同学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在同学质疑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同学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死得其所'这个词为例,在这个词中"所'原指地方、处所。老师可以让同学找到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进而联系实际争论,体会"死得其所'一词在课文中指的是死得有价值,有意义的意思。
以"鸿'字为例,"鸿'字在课文中组成"鸿毛'一词,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并不难理解,指的就是鸿雁的毛。老师可引导同学找到带有"鸿毛'一词的句子进一步理解,鸿毛是很轻的,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实际上暗含了这种人的死是很稍微的,是微不足道的,进而使同学理解到鸿毛一词的引申义:稍微,微不足道。
(2)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完全:就是百分之百的意思。在课文中这个词指的是除了为人民服务以外,再没有别的其它的目的。
彻底:是贯彻究竟的意思,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当完全彻底地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出于其它的目的。
五湖四海:这个词泛指全国各地。联系上下文可理解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周八方。
追悼:指的是怀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
"哀思'这个词可以用分别解字再解词的方法理解。"哀'指"悲伤';"思'指"思念';"哀思'这个词就是指悲伤、思念的感情。
固:原来的意思。
于:比的意思。
或:"有的'的意思。
通过对以上重点词语的理解,通过让同学在读书的同时思索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加深同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培育同学仔细思索、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1.让同学自己按自然段挨次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指名按自然段挨次朗读课文,读完一段,说说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通过读课文让同学知道课文先讲了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及党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的意义;又讲了为了人民的利益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然后讲了为了人民的利益要搞好团结,提高士气,不怕牺牲,相互爱惜;最终讲了开追悼会的目的。
全文以"为人民服务'为线索,分五个自然段,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这样便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为下一步深化阅读课文,学习课文做了预备。
(五)指导难句的朗读,使同学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然后画出读不好的句子。
2.小组沟通,如何来读好画出的难句或长句。
3.提出读不好的句子,全班共同练习朗读。
课文中有这样几句话同学读起来可能有困难。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老师指导同学读这句话时,可以采纳范读的方式,让同学听读,然后再让同学自己练读。可以这样停顿: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中引用了一句古文,读好这句话,首先要了解这句古文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读好这个长句。可以这样停顿: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其次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同学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训练。
(二)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二)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引导同学回忆课文结构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索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为人民服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应如何为人民服务?
首先讲了我党及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意义;然后讲为人民服务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又讲为人民服务要相互关怀,相互爱惜,相互关心;最终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2.老师小结:这五个自然段讲了五层意思,每一个自然段都可以独立成为一段。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结合这一段中的词语说说什么是为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道路绿化劳务合同范本
- 衬衫销售合同范本
- 宠物运输安全合同范本
- 2025年石材、石料加工品及制品合作协议书
- 电子商务平台居间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包车租赁及导游解说服务合同
- 电影宣传中的社交媒体营销策略
- 班主任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要性与策略
- 工资预算报告范文
- 工期索赔报告范文
- 锅炉水处理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 2024年保安员考试题库【典型题】
- 餐饮行业系列研究之六:日本餐饮30年复盘与启示
- 《中国陶瓷史》课件-3-陶与瓷
- 第一章创新意识课件
-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 【真题】2023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安徽安庆家乡介绍
- 自动测试系统第1章第1节测试系统发展综述
- 2024年河南省水务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人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