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要教学资料-临药-贫血课件_第1页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资料-临药-贫血课件_第2页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资料-临药-贫血课件_第3页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资料-临药-贫血课件_第4页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资料-临药-贫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贫血广东医学院神经病学教研室宋晓密(660907)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贫血广东医学院神经病学教研室概述定义:

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

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常以Hb浓度来表示

贫血是一种疾病的病理状态,

不是一个单独疾病。概述定义: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贫血的范围成男:Hb<120g/L成女:Hb<110g/L孕妇:Hb<100g/L儿童6-14y:Hb<120g/L6m-6y:Hb<110g/L贫血的范围成男:Hb<120g/L儿童分类一、按贫血进展速度分:

急性与慢性二、按红细胞形态分:分类一、按贫血进展速度分: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类类型MCV(fl)MCHC(%)常见疾病大细胞性贫血>10032~35巨幼贫,伴RC大量

增多溶贫,MDS等正细胞性贫血80~10032~35AA、PRCA、溶贫、

急性失血性贫血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0<32IDA、铁粒贫(SA)

海洋性贫血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类类型MCV(fl)

正常红细胞

大细胞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正常红细胞

大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三、按血红蛋白浓度分:

贫血严重度标准

Hb<30g/L30-59g/L60-90g/L>90g/L贫血严重程度极重度重度中度轻度三、按血红蛋白浓度分:

贫血严重度标准

<30g/

四、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

1.增生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2.增生性贫血--除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外贫血

四、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

1.增生不良性贫血---再五、按发病机制或(和)病因分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1、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AA)

2、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缺铁性贫血(二)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三)红细胞丢失过多-----失血性贫血

五、按发病机制或(和)病因分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种花种子土壤养分虫子杂草风雹丢失再障、遗传球、地贫骨髓纤维化缺铁性贫血免疫相关性全血减少、血型不合白血病、肿瘤骨髓转移理化因素失血性贫血

种花种子再障、遗传球、地贫临床表现一、神经系统疲乏、耳鸣、精神症状、头晕、晕厥二、皮肤粘膜皮肤黏膜苍白、皮肤干燥、毛发干枯三、呼吸系统增快四、循环系统心悸、心率过快、心力衰竭。五、消化系统舌乳头萎缩、消化不良、黄疸六、泌尿系统夜尿增多、肾功减退七、内分泌、生殖系统性欲改变临床表现一、神经系统疲乏、耳鸣、精神症状、头晕、晕厥诊断一、病史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营养和月经生育史、危险因素暴露史。二、体格检查1、贫血对各系统的影响;

2、贫血的伴随表现:溶血、出血、浸润、感染、营养不良、自身免疫异常。三、实验室检查(一)血液检查:诊断一、病史(二)骨髓检查涂片、活检(三)贫血发病机制检查

缺铁性贫血:查铁代谢及引起缺铁的原发病

巨幼细胞贫血:血清叶酸和B12水平测定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膜、酶、珠蛋白、血红素、自身抗体、同种抗体检查等。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贫血:T细胞调控,B细胞调控的检查。

(二)骨髓检查一、缺铁性贫血

定义: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影响了血红素的合成所致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铁摄入不足、丢失或消耗过多、需要量增加和各种原因的铁贮存不足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一、缺铁性贫血定义: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不能满足正常铁是血红素合成所需的元素,来源:1、外源性铁--从富含铁质食物中摄取并经肠道吸收2、内源性铁--是一种从衰老红细胞经单核巨噬细胞

破坏后重新释出的再利用铁是血红素合成所需的元素,来源:铁缺铁性贫血分期1、铁缺乏期---此时仅为贮铁减少;2、红细胞生成缺铁期---由于缺乏足够的铁进入骨髓,血红蛋白合成障碍3、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形成不足、细胞浆减少本型贫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铁缺铁性贫血分期1、铁缺乏期---此时仅为贮铁减少;临床表现1.起病隐匿:早期眼花、耳鸣、倦怠等2.严重贫血表现(1)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2)体力、耐力下降;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异食癖;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3)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反甲)。3.明显贫血

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心率加快、心力衰竭等临床表现1.起病隐匿:早期眼花、耳鸣、倦怠等

贫血一般表现

贫血一般表现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实验室检查一、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医学概要教学资料-临药--贫血课件

二、骨髓象

1.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2.中幼红细胞比例增多,

呈“核老浆幼”

二、骨髓象

1.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骨髓涂片铁染色骨髓涂片铁染色诊断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铁代谢指标异常(血清铁或总铁蛋白)3.存在缺铁的病因,铁剂治疗有效诊断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鉴别诊断1.慢性感染性贫血为正色素小细胞性贫血。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正常或降低、骨髓铁增多。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1)遗传或不明原因导致的红细胞铁利用障碍性贫血(2)血清铁蛋白升高,出现环形铁粒幼细胞。总铁结合力降低鉴别诊断1.慢性感染性贫血3.地中海贫血:(1)有家族史,有溶血表现,脾肿大,黄疸(2)血片:多量靶形红细胞(3)血清铁骨髓铁均增多3.地中海贫血:治疗

原则:根除病因,补足贮存铁。

1.病因治疗

2.补充铁剂治疗原则:根除病因,补足贮存铁。治疗

(1)首选口服铁剂,不能耐受,可用铁剂肌内注射(2)口服方法:右旋糖酐铁50mg,每日3次;3~10天后网织红细胞增多,2周后血红蛋白上升,2个月以后恢复正常。治疗宜加维生素C

铁剂治疗应坚持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4~6个月,血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

治疗(1)首选口服铁剂,不能耐受,可用铁剂肌内注射二、巨幼细胞性贫血

概述

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其他原因引起细胞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

特点:红细胞大,染色正常或增高二、巨幼细胞性贫血概述特征:骨髓中粒系、红系、

巨核系出现巨幼变外周血:大细胞贫血并有

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可同时有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三系减少(巨幼贫RBC)特征:骨髓中粒系、红系、(巨幼贫RBC)病因

叶酸缺乏摄入量不足:食物中缺少新鲜蔬菜、过度烹煮或腌制食物。小肠炎症、肿瘤。需要量增加:妊娠、哺乳、慢性炎症药物影响吸收:甲氨蝶呤、乙胺嘧啶等。病因叶酸缺乏

维生素B12缺乏的病因摄入减少:绝对素食者、萎缩性胃炎维生素B12吸收有障碍者内因子缺乏:见于恶性贫血和全胃切除术后。影响吸收:回肠疾病或细菌寄生虫感染其他:长期接触氧化亚氮维生素B12缺乏的病因临床表现多见于2岁以下或20—40岁孕妇及营养不良者1.贫血症状体征2.胃肠道症状:厌食、恶心呕吐、急性舌炎、牛肉舌3.神经系统:见于维生素B12缺乏者,神情呆滞,智

力下降、4.半数以上:心前区杂音、心脏扩大等临床表现多见于2岁以下或20—40岁孕妇及营养不良诊断1、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①慢性贫血症状②消化道症状③神经系统症状。多见于维生素B12缺乏症。诊断1、诊断标准:

(2)实验室检查:

①大细胞性贫血②白细胞和血小板可减少③骨髓呈巨幼细胞贫血形态改变④叶酸测定⑤血清维生素B12测定⑥血清内因子阻断抗体阳性⑦放射性维生素B12吸收试验

(2)实验室检查:

①大细胞性贫血

2、鉴别

⑴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⑵急性红白血病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⑷无巨幼细胞改变的大细胞性贫血:甲低

2、鉴别

⑴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治疗去除病因采取特异性治疗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一疗程为2~4周

原则上是缺什么补什么。1、叶酸5-10mg每天3次2、维生素B12500ug肌注每周2次3、应注意钾盐及铁剂的补充、同时调整饮食。治疗去除病因采取特异性治疗预后及预防良好。恶性贫血无法根治,需终身维持治疗。维生素B12缺乏合并神经系统症状者常不能完全恢复纠正偏食及不恰当的烹调习惯。对需要量多的人群补充叶酸和VitB12。预后及预防良好。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和机制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

主要表现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和机制引起病因根据临床表现及血液学特点可分为急性(重型SAA)和慢性(非重型NSAA)两型。病因分:先天性再障和获得性再障一.药物和化学因素-如氯霉素二.感染因素--肝炎病毒三、电离辐射四、内分泌因素病因根据临床表现及血液学特点可分为发病机理一.造血干细胞异常二.造血微环境缺陷三.免疫机制异常四.遗传倾向发病机理一.造血干细胞异常临床表现一.急性再障(重型再障)1.贫血—高热、出汗、口腔炎等2.出血---齿龈出血、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3.感染----皮肤、肺部感染二.慢性再障(非重型再障)1.以贫血为主要表现--乏力、心悸、头晕面色苍白2.出血、感染、发热相对较轻临床表现一.急性再障(重型再障)实验室检查一.血象全血细胞减少二.骨髓象外观:油滴增多、骨髓小粒

很少增生度:明显(极度)减低分类:粒、红、巨三系减少非造血细胞相对增多实验室检查一.血象诊断1.全血细胞减少2.一般无肝脾肿大。3.骨髓检查至少1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增多4.除外其它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5.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诊断1.全血细胞减少鉴别诊断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2.脾功能亢进3.急性白血病4.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症5.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鉴别诊断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预防一、注意放射性物质或有毒化合物接触二、定期检查血象三、注意药物副作用如氯霉素预防一、注意放射性物质或有毒化合物接触治疗1、支持疗法:预防和控制感染、必要时输新鲜血2、刺激骨髓造血功能:雄激素丙酸睾丸酮、康力龙3、改善骨髓造血微循环4、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环磷酰胺,抗淋巴细胞球蛋白5、联合治疗:6、脾切除7、骨髓移植治疗1、支持疗法:预防和控制感染、必要时输新鲜血四、红细胞膜异常性溶血性贫血溶血:

是红细胞遭到破坏,寿命缩短的过程。溶血性贫血:

骨髓具有正常造血6~8倍的代偿能力当溶血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引起的贫血(HA)

四、红细胞膜异常性溶血性贫血溶血:按病情分—急性和慢性溶血1.急性溶血—多为血管内溶血,起病急骤。表现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高热。面色苍白、血红蛋白尿,黄疸、严重时周围循环衰竭、肾衰。2.慢性溶血—多为血管外溶血,贫血黄疸、脾大

按病情分—急性和慢性溶血溶血的分类:㈠红细胞自身异常所致的HA1.红细胞膜异常---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PNH2.遗传性红细胞酶缺乏—G6PD、丙酮酸激酶缺乏症3.遗传性珠蛋白生成障碍—地中海贫血4.血红素异常—血卟啉病

溶血的分类:㈡红细胞外部异常所致的HA1.自身免疫性贫血—温抗体或冷抗体2.血管性贫血—ITP、DIC3.生物因素—蛇毒4.理化因素—大面积烧伤。亚硝酸盐中毒㈡红细胞外部异常所致的HA

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概念

是一种红细胞膜蛋白基因异常所致的遗传性溶血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特点:外周血中可见较多小球形红细胞

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概念临床表现常见表现:贫血、黄疸和脾肿大感染或持久的重体力活动也可诱发溶血加重甚至发生再障危象球形红细胞临床表现常见表现:贫血、黄疸和脾肿大球诊断1.临床有慢性溶血的症状和体征。常有家族史2.外周血小球形红细胞﹥20%3.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超过正常对照0.8g/L4.48小时自溶试验溶血率超过5%,葡萄糖、ATP能纠正5.高渗冷溶血试验阳性诊断1.临床有慢性溶血的症状和体征。常有家族史鉴别与治疗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所致继发性球形细胞增多相鉴别治疗1.脾切除2.支持治疗:补充叶酸,贫血严重给予输血鉴别与治疗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所致继发性球形细胞增

㈡异常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HE—是一组异质性家族性遗传性溶血病特点:外周血中含有大量的椭圆形成熟红细胞大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隐形遗传临床表现:贫血程度轻重不一常见肝脾肿大。感染等因素可诱发溶血加重

㈡异常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HE—是一组异质性家族性遗传性溶诊断与治疗诊断依据1.根据临床表现2.家族调查3.大量红细胞形态呈椭圆形(血涂片中椭圆形细胞可达80%,一般也在40%以上)鉴别: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病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症等治疗严重可脾切除诊断与治疗诊断依据五、红细胞酶异常性溶血性贫血参与红细胞代谢(主要是糖代谢)的酶,由于基因突变导致酶活性或酶性质改变引起的溶血性疾病㈠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是一种X性连锁隐形或不完全显性遗传性疾病

五、红细胞酶异常性溶血性贫血参与红细胞代谢(主要是糖代

G6PD基因突变形成的变异体的WHO分类

I类:严重酶缺乏,慢性溶贫II类:严重酶缺乏,间断溶血III类:中度酶缺乏,药物或感染诱导间断溶血IV类:酶活性正常,无溶血V类:酶活性升高,无溶血无临床意义

G6PD基因突变形成的变异体的WHO分类

I类:严重酶缺乏临床表现五种类型1.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红细胞G6PD缺乏所致的慢性自发性血管外溶血性贫血。2.蚕豆病--G6PD缺乏患者食用蚕豆及制品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在广东四川多见多发于小儿。男性为主。是蚕豆后数小时发生急性溶血,持续1-2天或1-2周。3.药物诱发溶血(呋喃唑酮磺胺甲基异恶唑)4.感染性诱发:细菌性肺炎等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五种类型诊断

有阳性家族史或既往病史中有急性溶血特征,并有食蚕豆或服药等诱因,或新生儿黄疸,或自幼即出现原因未明的慢性溶血者、间歇性溶血者均应考虑本病。

结合特异性实验室筛选试验即可确诊诊断防治

对急性溶血者,应祛除诱因。

/subview/88997/5061585.htm较轻者不需要输血,祛除诱因后溶血大多于1周内自行停止。贫血较重时,可予输血。

在G-6-PD缺陷高发地区,应进行G-6-PD缺乏症的普查;已知为G-6-PD缺乏者应避免进食蚕豆及其制品,忌服有氧化作用的药物,并加强对各种感染的预防。防治对急性溶血者,应祛除诱因。

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概述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hemolyticanemia,AIHA)

是一组通过免疫机制,主要是抗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产生自身抗体,结合于红细胞表面,被单核-巨噬细胞清除破坏引起红细胞破坏过多过快而致贫血的疾病。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概述自身免

根据抗体的性质及其作用温度的不同,可将自身免疫性溶贫的抗体分为温抗体及冷抗体两种。温抗体型---是获得性溶血性贫血中最重要的一种。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根据抗体的性质及其作用温度的不同,可将自身免原发性者病因不明,女性多见。继发性者常见:①感染②肿瘤③结缔组织病④免疫缺陷性疾病冷抗体--的抗体在2--20℃时作用最强,一般通

过补体引起溶血(血管内溶血)温抗体--一般为血管外溶血原发性者病因不明,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原发性温抗体(AIHA)起病大多缓慢,有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等血管外溶血的表现。继发性(AIHA)是在感染、服药或其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基础上出现溶血性贫血。急性型冷凝集病:5岁以下小儿多见,常继发于支原体肺炎、病毒感染之后,慢性型,轻度脾肿大。临床表现原发性温抗体(AIHA)起病诊断

近4个月内无输血或特殊药物服用史,如直接Coomb‘S试验阳性(抗球蛋白试验),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考虑为温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如阴性,但临床表现较符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切脾有效,除外其他溶血性贫血(特别是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可诊断为Coomb'S阴性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近4个月内无输血或特殊药物服用史,如治疗1、治疗病因--药物引起者应禁用此药,继发性者

需治疗原发病2、温抗体型--

皮质类固醇是首选药物3、冷凝集素病--注意保暖,苯丁酸氮芥疗效较佳。4、对症治疗--尽量避免输血。原发性温抗体型AIHA经治疗后多数可以缓解或痊愈冷凝集素病如系感染所致,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疗治疗1、治疗病因--药物引起者应禁用此药,继发性七.血红蛋白病

血红蛋白病(hemoglobinopathy)

是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由于生成血红蛋白的珠蛋白肽链(α、β、γ、δ)的分子结构异常(异常血红蛋白病

)或珠蛋白肽链合成速率改变(又称海洋性贫血),而引起血红蛋白功能异常所致的疾病。七.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病(hemoglobinopa血红蛋白由血红素和珠蛋白组成,珠蛋白有两种肽链(α链和β、γ、δ链

),每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连接,构成一个血红蛋白单体正常人有三种血红蛋白

①血红蛋白A②血红蛋白A2③胎儿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由血红素和珠蛋白组成,珠蛋白有两种肽链(α链(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原名地中海贫血或海洋性贫血。

特点--血红蛋白珠蛋白肽链的合成部分或完全受到抑制肽链的合成量减少。常见的是α和β肽链合成减少,分别称为

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1、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也称α地中海贫血,是由于α珠蛋白基因的缺失或缺陷使α珠蛋白链生成受抑制引起的。正常人自父母双方各继承2个α珠蛋白基因(αα/αα),

不同的异常基因个数,呈现不同的临床类型。1、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1)轻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分为静止型和标准型

静止型(1个α基因异常)--仅有轻度α链合成减少,无临床症状

标准型--轻度贫血(2个α基因异常)

(1)轻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2)血红蛋白HbH病:

属中间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缺少3个α基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贫血轻到中度,伴肝脾大和黄疸,少数贫血可达重度(2)血红蛋白HbH病:(3)血红蛋白HbBarts病

又称胎儿水肿综合征,是由于缺失4个α基因,无α链生成,正常胎儿血红蛋白HbF(α2γ2)缺乏,导致胎儿窒息、死亡。胎儿大多在30~40周时死于宫内,或早产或流产,有的出生数小时内死亡。(3)血红蛋白HbBarts病

2、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也称β地中海贫血。正常人自父母双方各继承1个β珠蛋白基因,合成正常β链。若继承1个或2个异常基因,能部分合成或不能合成β链,导致本病呈现不同类型。2、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1)轻型又称静止型或微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多数无贫血或其他临床症状,

常在普查时才发现。少数患者可有贫血,肝脾轻度肿大,轻度小细胞低色素贫血,靶形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增多靶形红细胞(1)轻型靶(2)中间型

贫血中度、脾大。少数有轻度骨骼改变,性发育延迟。可见靶形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2)中间型(2)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患者出生时接近正常,但6个月后症状逐渐出现,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精神萎靡、发育迟钝、特殊面容(额部顶部隆起,头颅增大,面颊隆起,鼻梁塌陷)。

患儿易发生感染和出血,常并发心肌炎、胆结石、下肢溃疡性损害,容易夭折。(2)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临床表现1、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1)HbBarts引起胎儿水肿综合征胎儿大多在30~40周时死于宫内,或早产或流产,有的出生数小时内死亡。胎儿全身水肿,皮肤苍白,出血点多见。可有轻度黄疸。肝脾肿大,腹水较多。心脏肥大,胸腔、心包积液。临床表现1、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2)HbH病:出生时新生儿外表正常,贫血轻微,肝脾不肿大。随着HbH增多,渐出现中度慢性贫血。

2/3的病人有肝脾肿大。当患者发生感染、服用氧化剂药物或女性病人妊娠时,贫血加重(2)HbH病:(3)α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临床上无症状或贫血,只有红细胞呈轻度形态改变,如红细胞大小不等,出现靶形红细胞。(4)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无临床表现,无贫血,红细胞形态亦正常,偶有小红细胞,低色素性变化(3)α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2、β珠蛋白链生成障碍性贫血(1)重型(纯合子

(βº地中海贫血或CooLey贫血):

出生时婴儿正常,6~9个月后出现贫血,以后逐渐加重。3~4岁症状体征明显,面色苍白有特殊面容,常因并发感染而死亡(2)轻型(杂合子)有轻中度贫血脾轻度肿大感染及妊娠加重(3)静止型β珠蛋白链生成障碍性贫血无贫血无其他症状,血象中出现少量靶形红细胞2、β珠蛋白链生成障碍性贫血诊治本病是遗传性疾病,根据家族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可做出临床诊断。基因诊断。治疗轻型不需治疗。重型目前无法根治。输血可暂时改善贫血。基因治疗尚在研究中诊治本病是遗传性疾病,根据家族史、临床表现和八、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引起的溶血病。

主要表现与睡眠有关,间歇性发作的慢性血管内溶血和血红蛋白尿,可伴有全血细胞减少和反复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常见于某些感染,如水痘、腮腺炎、支原体肺炎等。

八、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获得性红细胞临床表现

起病多隐袭缓慢,多以血管内溶血引起的贫血、血红蛋白尿为主、血栓形成或再障表现,起病急骤。1、贫血贫血的轻重随溶血的严重程度而不一。2、血红蛋白尿尿色深如红茶,或是酱油色。3、血栓生成临床表现起病多隐袭缓慢,多以血管内溶血引起的诊治根据临床表现及酸溶血试验、糖水溶血试验阳性结合实验室检查可诊断。1、预防发作--预防感染,避免劳累及服酸性药物2、治疗--无特异根治疗法。

(1)输血

(2)激素

(3)铁剂

(4)骨髓移植诊治根据临床表现及酸溶血试验、糖水溶血试验阳性颈动脉支架谢谢大家!ThankYou颈动脉支架谢谢大家!ThankYou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主要经营: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主要经营: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Theusercandemonstrateonaprojectororcomputer,orprintthepresentationandmakeitintoafilmtobeusedinawiderfield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Theusercandemonstr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贫血广东医学院神经病学教研室宋晓密(660907)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贫血广东医学院神经病学教研室概述定义:

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

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常以Hb浓度来表示

贫血是一种疾病的病理状态,

不是一个单独疾病。概述定义: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贫血的范围成男:Hb<120g/L成女:Hb<110g/L孕妇:Hb<100g/L儿童6-14y:Hb<120g/L6m-6y:Hb<110g/L贫血的范围成男:Hb<120g/L儿童分类一、按贫血进展速度分:

急性与慢性二、按红细胞形态分:分类一、按贫血进展速度分: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类类型MCV(fl)MCHC(%)常见疾病大细胞性贫血>10032~35巨幼贫,伴RC大量

增多溶贫,MDS等正细胞性贫血80~10032~35AA、PRCA、溶贫、

急性失血性贫血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0<32IDA、铁粒贫(SA)

海洋性贫血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类类型MCV(fl)

正常红细胞

大细胞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正常红细胞

大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三、按血红蛋白浓度分:

贫血严重度标准

Hb<30g/L30-59g/L60-90g/L>90g/L贫血严重程度极重度重度中度轻度三、按血红蛋白浓度分:

贫血严重度标准

<30g/

四、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

1.增生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2.增生性贫血--除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外贫血

四、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

1.增生不良性贫血---再五、按发病机制或(和)病因分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1、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AA)

2、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缺铁性贫血(二)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三)红细胞丢失过多-----失血性贫血

五、按发病机制或(和)病因分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种花种子土壤养分虫子杂草风雹丢失再障、遗传球、地贫骨髓纤维化缺铁性贫血免疫相关性全血减少、血型不合白血病、肿瘤骨髓转移理化因素失血性贫血

种花种子再障、遗传球、地贫临床表现一、神经系统疲乏、耳鸣、精神症状、头晕、晕厥二、皮肤粘膜皮肤黏膜苍白、皮肤干燥、毛发干枯三、呼吸系统增快四、循环系统心悸、心率过快、心力衰竭。五、消化系统舌乳头萎缩、消化不良、黄疸六、泌尿系统夜尿增多、肾功减退七、内分泌、生殖系统性欲改变临床表现一、神经系统疲乏、耳鸣、精神症状、头晕、晕厥诊断一、病史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营养和月经生育史、危险因素暴露史。二、体格检查1、贫血对各系统的影响;

2、贫血的伴随表现:溶血、出血、浸润、感染、营养不良、自身免疫异常。三、实验室检查(一)血液检查:诊断一、病史(二)骨髓检查涂片、活检(三)贫血发病机制检查

缺铁性贫血:查铁代谢及引起缺铁的原发病

巨幼细胞贫血:血清叶酸和B12水平测定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膜、酶、珠蛋白、血红素、自身抗体、同种抗体检查等。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贫血:T细胞调控,B细胞调控的检查。

(二)骨髓检查一、缺铁性贫血

定义: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影响了血红素的合成所致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铁摄入不足、丢失或消耗过多、需要量增加和各种原因的铁贮存不足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一、缺铁性贫血定义: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不能满足正常铁是血红素合成所需的元素,来源:1、外源性铁--从富含铁质食物中摄取并经肠道吸收2、内源性铁--是一种从衰老红细胞经单核巨噬细胞

破坏后重新释出的再利用铁是血红素合成所需的元素,来源:铁缺铁性贫血分期1、铁缺乏期---此时仅为贮铁减少;2、红细胞生成缺铁期---由于缺乏足够的铁进入骨髓,血红蛋白合成障碍3、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形成不足、细胞浆减少本型贫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铁缺铁性贫血分期1、铁缺乏期---此时仅为贮铁减少;临床表现1.起病隐匿:早期眼花、耳鸣、倦怠等2.严重贫血表现(1)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2)体力、耐力下降;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异食癖;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3)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反甲)。3.明显贫血

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心率加快、心力衰竭等临床表现1.起病隐匿:早期眼花、耳鸣、倦怠等

贫血一般表现

贫血一般表现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实验室检查一、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医学概要教学资料-临药--贫血课件

二、骨髓象

1.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2.中幼红细胞比例增多,

呈“核老浆幼”

二、骨髓象

1.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骨髓涂片铁染色骨髓涂片铁染色诊断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铁代谢指标异常(血清铁或总铁蛋白)3.存在缺铁的病因,铁剂治疗有效诊断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鉴别诊断1.慢性感染性贫血为正色素小细胞性贫血。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正常或降低、骨髓铁增多。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1)遗传或不明原因导致的红细胞铁利用障碍性贫血(2)血清铁蛋白升高,出现环形铁粒幼细胞。总铁结合力降低鉴别诊断1.慢性感染性贫血3.地中海贫血:(1)有家族史,有溶血表现,脾肿大,黄疸(2)血片:多量靶形红细胞(3)血清铁骨髓铁均增多3.地中海贫血:治疗

原则:根除病因,补足贮存铁。

1.病因治疗

2.补充铁剂治疗原则:根除病因,补足贮存铁。治疗

(1)首选口服铁剂,不能耐受,可用铁剂肌内注射(2)口服方法:右旋糖酐铁50mg,每日3次;3~10天后网织红细胞增多,2周后血红蛋白上升,2个月以后恢复正常。治疗宜加维生素C

铁剂治疗应坚持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4~6个月,血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

治疗(1)首选口服铁剂,不能耐受,可用铁剂肌内注射二、巨幼细胞性贫血

概述

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其他原因引起细胞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

特点:红细胞大,染色正常或增高二、巨幼细胞性贫血概述特征:骨髓中粒系、红系、

巨核系出现巨幼变外周血:大细胞贫血并有

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可同时有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三系减少(巨幼贫RBC)特征:骨髓中粒系、红系、(巨幼贫RBC)病因

叶酸缺乏摄入量不足:食物中缺少新鲜蔬菜、过度烹煮或腌制食物。小肠炎症、肿瘤。需要量增加:妊娠、哺乳、慢性炎症药物影响吸收:甲氨蝶呤、乙胺嘧啶等。病因叶酸缺乏

维生素B12缺乏的病因摄入减少:绝对素食者、萎缩性胃炎维生素B12吸收有障碍者内因子缺乏:见于恶性贫血和全胃切除术后。影响吸收:回肠疾病或细菌寄生虫感染其他:长期接触氧化亚氮维生素B12缺乏的病因临床表现多见于2岁以下或20—40岁孕妇及营养不良者1.贫血症状体征2.胃肠道症状:厌食、恶心呕吐、急性舌炎、牛肉舌3.神经系统:见于维生素B12缺乏者,神情呆滞,智

力下降、4.半数以上:心前区杂音、心脏扩大等临床表现多见于2岁以下或20—40岁孕妇及营养不良诊断1、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①慢性贫血症状②消化道症状③神经系统症状。多见于维生素B12缺乏症。诊断1、诊断标准:

(2)实验室检查:

①大细胞性贫血②白细胞和血小板可减少③骨髓呈巨幼细胞贫血形态改变④叶酸测定⑤血清维生素B12测定⑥血清内因子阻断抗体阳性⑦放射性维生素B12吸收试验

(2)实验室检查:

①大细胞性贫血

2、鉴别

⑴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⑵急性红白血病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⑷无巨幼细胞改变的大细胞性贫血:甲低

2、鉴别

⑴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治疗去除病因采取特异性治疗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一疗程为2~4周

原则上是缺什么补什么。1、叶酸5-10mg每天3次2、维生素B12500ug肌注每周2次3、应注意钾盐及铁剂的补充、同时调整饮食。治疗去除病因采取特异性治疗预后及预防良好。恶性贫血无法根治,需终身维持治疗。维生素B12缺乏合并神经系统症状者常不能完全恢复纠正偏食及不恰当的烹调习惯。对需要量多的人群补充叶酸和VitB12。预后及预防良好。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和机制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

主要表现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和机制引起病因根据临床表现及血液学特点可分为急性(重型SAA)和慢性(非重型NSAA)两型。病因分:先天性再障和获得性再障一.药物和化学因素-如氯霉素二.感染因素--肝炎病毒三、电离辐射四、内分泌因素病因根据临床表现及血液学特点可分为发病机理一.造血干细胞异常二.造血微环境缺陷三.免疫机制异常四.遗传倾向发病机理一.造血干细胞异常临床表现一.急性再障(重型再障)1.贫血—高热、出汗、口腔炎等2.出血---齿龈出血、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3.感染----皮肤、肺部感染二.慢性再障(非重型再障)1.以贫血为主要表现--乏力、心悸、头晕面色苍白2.出血、感染、发热相对较轻临床表现一.急性再障(重型再障)实验室检查一.血象全血细胞减少二.骨髓象外观:油滴增多、骨髓小粒

很少增生度:明显(极度)减低分类:粒、红、巨三系减少非造血细胞相对增多实验室检查一.血象诊断1.全血细胞减少2.一般无肝脾肿大。3.骨髓检查至少1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增多4.除外其它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5.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诊断1.全血细胞减少鉴别诊断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2.脾功能亢进3.急性白血病4.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症5.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鉴别诊断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预防一、注意放射性物质或有毒化合物接触二、定期检查血象三、注意药物副作用如氯霉素预防一、注意放射性物质或有毒化合物接触治疗1、支持疗法:预防和控制感染、必要时输新鲜血2、刺激骨髓造血功能:雄激素丙酸睾丸酮、康力龙3、改善骨髓造血微循环4、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环磷酰胺,抗淋巴细胞球蛋白5、联合治疗:6、脾切除7、骨髓移植治疗1、支持疗法:预防和控制感染、必要时输新鲜血四、红细胞膜异常性溶血性贫血溶血:

是红细胞遭到破坏,寿命缩短的过程。溶血性贫血:

骨髓具有正常造血6~8倍的代偿能力当溶血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引起的贫血(HA)

四、红细胞膜异常性溶血性贫血溶血:按病情分—急性和慢性溶血1.急性溶血—多为血管内溶血,起病急骤。表现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高热。面色苍白、血红蛋白尿,黄疸、严重时周围循环衰竭、肾衰。2.慢性溶血—多为血管外溶血,贫血黄疸、脾大

按病情分—急性和慢性溶血溶血的分类:㈠红细胞自身异常所致的HA1.红细胞膜异常---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PNH2.遗传性红细胞酶缺乏—G6PD、丙酮酸激酶缺乏症3.遗传性珠蛋白生成障碍—地中海贫血4.血红素异常—血卟啉病

溶血的分类:㈡红细胞外部异常所致的HA1.自身免疫性贫血—温抗体或冷抗体2.血管性贫血—ITP、DIC3.生物因素—蛇毒4.理化因素—大面积烧伤。亚硝酸盐中毒㈡红细胞外部异常所致的HA

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概念

是一种红细胞膜蛋白基因异常所致的遗传性溶血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特点:外周血中可见较多小球形红细胞

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概念临床表现常见表现:贫血、黄疸和脾肿大感染或持久的重体力活动也可诱发溶血加重甚至发生再障危象球形红细胞临床表现常见表现:贫血、黄疸和脾肿大球诊断1.临床有慢性溶血的症状和体征。常有家族史2.外周血小球形红细胞﹥20%3.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超过正常对照0.8g/L4.48小时自溶试验溶血率超过5%,葡萄糖、ATP能纠正5.高渗冷溶血试验阳性诊断1.临床有慢性溶血的症状和体征。常有家族史鉴别与治疗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所致继发性球形细胞增多相鉴别治疗1.脾切除2.支持治疗:补充叶酸,贫血严重给予输血鉴别与治疗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所致继发性球形细胞增

㈡异常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HE—是一组异质性家族性遗传性溶血病特点:外周血中含有大量的椭圆形成熟红细胞大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隐形遗传临床表现:贫血程度轻重不一常见肝脾肿大。感染等因素可诱发溶血加重

㈡异常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HE—是一组异质性家族性遗传性溶诊断与治疗诊断依据1.根据临床表现2.家族调查3.大量红细胞形态呈椭圆形(血涂片中椭圆形细胞可达80%,一般也在40%以上)鉴别: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病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症等治疗严重可脾切除诊断与治疗诊断依据五、红细胞酶异常性溶血性贫血参与红细胞代谢(主要是糖代谢)的酶,由于基因突变导致酶活性或酶性质改变引起的溶血性疾病㈠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是一种X性连锁隐形或不完全显性遗传性疾病

五、红细胞酶异常性溶血性贫血参与红细胞代谢(主要是糖代

G6PD基因突变形成的变异体的WHO分类

I类:严重酶缺乏,慢性溶贫II类:严重酶缺乏,间断溶血III类:中度酶缺乏,药物或感染诱导间断溶血IV类:酶活性正常,无溶血V类:酶活性升高,无溶血无临床意义

G6PD基因突变形成的变异体的WHO分类

I类:严重酶缺乏临床表现五种类型1.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红细胞G6PD缺乏所致的慢性自发性血管外溶血性贫血。2.蚕豆病--G6PD缺乏患者食用蚕豆及制品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在广东四川多见多发于小儿。男性为主。是蚕豆后数小时发生急性溶血,持续1-2天或1-2周。3.药物诱发溶血(呋喃唑酮磺胺甲基异恶唑)4.感染性诱发:细菌性肺炎等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五种类型诊断

有阳性家族史或既往病史中有急性溶血特征,并有食蚕豆或服药等诱因,或新生儿黄疸,或自幼即出现原因未明的慢性溶血者、间歇性溶血者均应考虑本病。

结合特异性实验室筛选试验即可确诊诊断防治

对急性溶血者,应祛除诱因。

/subview/88997/5061585.htm较轻者不需要输血,祛除诱因后溶血大多于1周内自行停止。贫血较重时,可予输血。

在G-6-PD缺陷高发地区,应进行G-6-PD缺乏症的普查;已知为G-6-PD缺乏者应避免进食蚕豆及其制品,忌服有氧化作用的药物,并加强对各种感染的预防。防治对急性溶血者,应祛除诱因。

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概述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hemolyticanemia,AIHA)

是一组通过免疫机制,主要是抗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产生自身抗体,结合于红细胞表面,被单核-巨噬细胞清除破坏引起红细胞破坏过多过快而致贫血的疾病。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概述自身免

根据抗体的性质及其作用温度的不同,可将自身免疫性溶贫的抗体分为温抗体及冷抗体两种。温抗体型---是获得性溶血性贫血中最重要的一种。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根据抗体的性质及其作用温度的不同,可将自身免原发性者病因不明,女性多见。继发性者常见:①感染②肿瘤③结缔组织病④免疫缺陷性疾病冷抗体--的抗体在2--20℃时作用最强,一般通

过补体引起溶血(血管内溶血)温抗体--一般为血管外溶血原发性者病因不明,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原发性温抗体(AIHA)起病大多缓慢,有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等血管外溶血的表现。继发性(AIHA)是在感染、服药或其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基础上出现溶血性贫血。急性型冷凝集病:5岁以下小儿多见,常继发于支原体肺炎、病毒感染之后,慢性型,轻度脾肿大。临床表现原发性温抗体(AIHA)起病诊断

近4个月内无输血或特殊药物服用史,如直接Coomb‘S试验阳性(抗球蛋白试验),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考虑为温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如阴性,但临床表现较符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切脾有效,除外其他溶血性贫血(特别是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可诊断为Coomb'S阴性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近4个月内无输血或特殊药物服用史,如治疗1、治疗病因--药物引起者应禁用此药,继发性者

需治疗原发病2、温抗体型--

皮质类固醇是首选药物3、冷凝集素病--注意保暖,苯丁酸氮芥疗效较佳。4、对症治疗--尽量避免输血。原发性温抗体型AIHA经治疗后多数可以缓解或痊愈冷凝集素病如系感染所致,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疗治疗1、治疗病因--药物引起者应禁用此药,继发性七.血红蛋白病

血红蛋白病(hemoglobinopathy)

是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由于生成血红蛋白的珠蛋白肽链(α、β、γ、δ)的分子结构异常(异常血红蛋白病

)或珠蛋白肽链合成速率改变(又称海洋性贫血),而引起血红蛋白功能异常所致的疾病。七.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病(hemoglobinopa血红蛋白由血红素和珠蛋白组成,珠蛋白有两种肽链(α链和β、γ、δ链

),每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连接,构成一个血红蛋白单体正常人有三种血红蛋白

①血红蛋白A②血红蛋白A2③胎儿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由血红素和珠蛋白组成,珠蛋白有两种肽链(α链(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原名地中海贫血或海洋性贫血。

特点--血红蛋白珠蛋白肽链的合成部分或完全受到抑制肽链的合成量减少。常见的是α和β肽链合成减少,分别称为

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1、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也称α地中海贫血,是由于α珠蛋白基因的缺失或缺陷使α珠蛋白链生成受抑制引起的。正常人自父母双方各继承2个α珠蛋白基因(αα/αα),

不同的异常基因个数,呈现不同的临床类型。1、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1)轻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分为静止型和标准型

静止型(1个α基因异常)--仅有轻度α链合成减少,无临床症状

标准型--轻度贫血(2个α基因异常)

(1)轻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2)血红蛋白HbH病:

属中间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缺少3个α基因,任何年龄均可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