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轼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文)辛弃疾苏辛(词)黄庭坚米芾蔡襄苏黄米蔡(书法)三苏苏轼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唐宋八大家(文)辛弃疾苏辛(词1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这时,他的俸禄减了一半,而家里供养的人口又多。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把每月的四千五百钱,分为三十份,每份用麻绳穿起来挂在梁上,每天早上用画叉取一串钱下来,交给妻子王闰之安排一日三餐。如果当天有些节余,苏轼就非常高兴地把这些小钱装在一只罐子里,以备有客人来访时买酒喝。
。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这时,他的俸禄减了一半2这时,苏轼的老朋友马正卿专程从扬州来看望苏轼,目睹“先生穷到骨”的生活,不禁心酸难过,便找到昔日的同窗,黄州太守徐君猷求他将过去驻兵的数十亩荒地拨给苏轼开垦耕种,以解决吃饭问题,苏轼对于垦植这片土地很高兴,不但解决了吃饭问题,更因其在黄州城东,是一块坡地,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当年植树种花的忠州“东坡”相似。白居易是苏轼敬慕的人,于是他效法白居易,将其地称为“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这时,苏轼的老朋友马正卿专程从扬州来看望苏轼,目睹“先生穷到3《水调歌头》为熙宁九年(1076)中秋苏轼在密州超然台饮酒赏月时所做元丰三年(1080年)谁知道苏轼因为何事被贬到黄州来的?《水调歌头》为熙宁九年(1076)中秋苏轼在密州超然台饮酒赏4
苏轼也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遭到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弹劾,被扣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在当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死无疑。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乌台诗案苏轼也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5苦难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故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苦难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故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6余秋雨先生说,到了黄州后的苏轼是一个觉悟了的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苏东坡突围》结尾写道:余秋雨先生说,到了黄州后的苏轼是一个觉悟了的苏东坡,经历了一7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8“赋”原先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到汉朝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赤壁赋”的“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汉有大赋,铺陈扬厉;六朝骈赋,铺陈对仗;唐朝律赋,铺陈对仗,平仄用韵。至此“赋”被层层束缚,已无法写了。于是宋朝文人对“赋”进行改革,产生了文赋,突破声律对仗,自由挥洒,杂入大量散句,故称文赋。但文赋仍保留汉赋主客问答的形式。客多是虚拟的,用于流露作者思想的一个侧面,主则用于表现作者的主导思想,他们共同反映了作者思想的矛盾困惑。“赋”原先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到汉朝发展成为一种文体,“9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1、壬戌()10、酾酒()2、桂棹()11、横槊()3、余音袅袅()12、渔樵()4、幽壑()13、扁舟()5、嫠妇()14、匏尊()6、愀然()15、蜉蝣()7、山川相缪()16、无尽藏()8、舳舻千里()17、狼籍()9、旌旗()18、枕藉()
rénxūzhàoniǎohèlíqiǎoliáozhúlújīngshīshuòqiáopiānpáofúyóuzàngjíjiè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1、壬戌(10(一)整体感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________抒什么情?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乐——悲——喜乐甚——愀然、托遗响于悲风——喜而笑(一)整体感知乐甚——愀然、托遗响于悲风——喜而笑11古诗有云: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齐具,怎能不让人飘飘欲仙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指出四美分别对应的内容是什么。古诗有云: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良辰、美景、赏心、12乐在何处一、良辰:七月既望二、美景: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三、豪情: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乐在何处一、良辰:七月既望二、美景:三、豪情:1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14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居然有如此雅兴,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反映了他超然物外、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152.(1)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1)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2)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2.(1)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1)来16香草美人最早出自屈原《离骚》香草美人:1、高洁的品质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香草美人最早出自屈原《离骚》17抒发不能与“美人”相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指君王,也指代作者的理想。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段歌词全是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作者的感情由转入悲凉抒发不能与“美人”相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这里所说的“美人”18(2)词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词表达主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2)词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词表达主人怎样的情怀?明确:19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如怨如慕,如泣如诉20感受鉴赏第三段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什么?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
感受鉴赏第三段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什么?本段写“客21说什么理?古人说这里有“客三悲”“苏子二论”,请同学们从第三段中找出三悲。换言之,第三段有哪三层意思?可以先找出三个关键句。而今安在哉”是古今对比生悲;“哀吾生之须臾”是人生苦短生悲;“知不可乎骤得”是理想与现实矛盾生悲。说什么理?古人说这里有“客三悲”“苏子二论”,请同学们从22为何而悲?为何而悲?23英雄业绩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者英雄业绩今安在24天地阔远而自身渺小天地阔远25长江无穷而人生短暂长江无穷26“客三悲”体现了苏轼在失意时怎样的思想?消极的人生观。面对短暂的生命、面对无常的人生流露消极悲观的人生观,同时认为历史英雄人物终归化为陈迹,世间万物不过是过眼云烟,都将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风流云散。否定历史、否定一切,流露道家的虚无主义思想。“客三悲”体现了苏轼在失意时怎样的思想?消极的人生观。27齐读第四段,说说“苏子二论”指的是什么?可先将第四段分为两层,该分在哪里?第一层是针对上文的哪一句话展开驳斥,提出“何羡论”?第二层在“不必羡慕”、一切随缘的基础上,提出“共适论”。不属于你的莫强求,属于你的尽情享用。齐读第四段,说说“苏子二论”指的是什么?可先将第四段分为两层28苏子二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苏子二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9情怀阐发对比:古今人物——曹操,吾与子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比喻:人生短暂,感触生悲蜉蝣(天地)粟(沧海)哀(吾生)羡(长江)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现实:不可乎骤得情怀阐发对比:古今人物——曹操,吾与子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30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感到短暂悲哀。1.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2.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许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4.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5.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感到短312.第三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主问客答古人事迹现实人生孟德遗诗孟德遗迹渔樵江渚蜉蝣天地安在哉平凡渺小人生苦短悲之缘由第三段写景议论抒情2.第三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主问古人事迹现实人32
第三段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操、周瑜,更加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第三段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33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这么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风流散尽,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羡慕长江永恒,哀叹人生短暂,对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就陷入这样的苦闷与迷茫之中。从历史人物中来
(人生无常)
从个人境遇中来
(生命短暂)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进而联想到曹操兵34第四段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本段的感情变为喜悦。
第四段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主要写苏子批35苏轼由失意到超脱、由“羡”到“何羡”的转变,这个心路历程他整整走了四年。在这个超脱转变过程中,看问题的角度改变起了很关键的作用。一起看第四段“何羡论”部分,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哪两种看问题的角度?苏轼由失意到超脱、由“羡”到“何羡”的转变,这个心路历程362.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1)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借水的流逝,月的盈虚,来说明人个体生老病死,总在变化,人类代代相承,有时永恒的。(2)物个有主,故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越之心。(3)大自然中拥有无尽宝藏,故吾与子共同享用这份天然的馈赠。2.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1)从“变”37水
月
人变不变逝者如斯盈虚如彼生老病死未尝往也卒莫消长代代相承水月38因为拘泥于“变”的角度,客消极悲观;因为换个“不变”的角度,看问题的角度多了,于是苏子超脱进入豁达的人生大境界。多角度看问题能使人豁然开朗、心胸开阔,从而进入豁达乐观的人生大境界。《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批判庄子“一生死,齐彭殇”的消极生死观,认为“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试问庄子是从什么角度看生死问题,王羲之又是从什么角度看生死问题?因为拘泥于“变”的角度,客消极悲观;因为换个“不变”的角39王羲之是从生命的社会意义角度看生死问题,提出“生死亦大矣”“将以有为”的积极生死观;庄子仅从生命的生物意义角度看问题,将生命物化,认为生死都只是生命的物理转化过程,它们一样都是生命的存在形式。庄子是将人与一切生物混为一谈,否定了人的社会意义。王羲之是从生命的社会意义角度看生死问题,提出“生死亦大矣403.讨论: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谈谈对自己的启示。
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却并不现实的幻想世界;而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但也有负面因素,主张随遇而安也可能导致斗志的消减。
但苏轼是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自由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反映了他的坦荡、旷达和强烈的生活信念,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主流。3.讨论: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谈41积极进取,直面人生听任天命,随遇而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启示:积极进取,直面人生穷则独善其身启示:42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雷
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43第五段2.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本段感情色彩为“喜”,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主要写客人听了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第五段2.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本段感情色彩442.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滴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2.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45你认为当时真有这样一场主客问答吗?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合作探究你认为当时真有这样一场主客问答吗?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46
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1、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2、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47
归纳总结本文的艺术特色:1.多次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是行文结构波澜起伏,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2.写景、议论、抒情的紧密结合。归纳总结本文的艺术特色:1.多次采用主客问答48一层:夜游之乐1.泛舟赤壁,襟怀开朗(乐)
二层:乐极悲来2.饮酒放歌,箫音怨慕(转悲)3.慨叹人生,苦短失意(悲)
三层:因悲生悟4.苏子作答,妙语解颐(转喜)5.主客尽欢,忘情尘世(乐)结构情感一层:夜游之乐结构情感49寂寞让苏轼如此美丽,寂寞让苏轼如此成熟。与其说是苏轼成全了赤壁,不如说是赤壁成全了苏轼。寂寞让苏轼如此美丽,50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刺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刺耳的51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52成语归纳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2、正襟危坐: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3、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成语归纳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53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课件54(1)要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各种关系,当遇到矛盾冲突时,要慎重考虑,冷静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5)逆向选择题,一定要排除正确的选项;(6)说法不完整,只是说对前半句,后半句是错的或者后半句没有。(7)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虽正确也要排除。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激发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5、启发谈话,说说对自己知道的我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引入课题。(1)要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各种关系,当遇到矛盾冲突时,要慎重考55苏轼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文)辛弃疾苏辛(词)黄庭坚米芾蔡襄苏黄米蔡(书法)三苏苏轼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唐宋八大家(文)辛弃疾苏辛(词56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这时,他的俸禄减了一半,而家里供养的人口又多。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把每月的四千五百钱,分为三十份,每份用麻绳穿起来挂在梁上,每天早上用画叉取一串钱下来,交给妻子王闰之安排一日三餐。如果当天有些节余,苏轼就非常高兴地把这些小钱装在一只罐子里,以备有客人来访时买酒喝。
。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这时,他的俸禄减了一半57这时,苏轼的老朋友马正卿专程从扬州来看望苏轼,目睹“先生穷到骨”的生活,不禁心酸难过,便找到昔日的同窗,黄州太守徐君猷求他将过去驻兵的数十亩荒地拨给苏轼开垦耕种,以解决吃饭问题,苏轼对于垦植这片土地很高兴,不但解决了吃饭问题,更因其在黄州城东,是一块坡地,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当年植树种花的忠州“东坡”相似。白居易是苏轼敬慕的人,于是他效法白居易,将其地称为“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这时,苏轼的老朋友马正卿专程从扬州来看望苏轼,目睹“先生穷到58《水调歌头》为熙宁九年(1076)中秋苏轼在密州超然台饮酒赏月时所做元丰三年(1080年)谁知道苏轼因为何事被贬到黄州来的?《水调歌头》为熙宁九年(1076)中秋苏轼在密州超然台饮酒赏59
苏轼也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遭到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弹劾,被扣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在当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死无疑。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乌台诗案苏轼也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60苦难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故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苦难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故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61余秋雨先生说,到了黄州后的苏轼是一个觉悟了的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苏东坡突围》结尾写道:余秋雨先生说,到了黄州后的苏轼是一个觉悟了的苏东坡,经历了一62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63“赋”原先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到汉朝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赤壁赋”的“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汉有大赋,铺陈扬厉;六朝骈赋,铺陈对仗;唐朝律赋,铺陈对仗,平仄用韵。至此“赋”被层层束缚,已无法写了。于是宋朝文人对“赋”进行改革,产生了文赋,突破声律对仗,自由挥洒,杂入大量散句,故称文赋。但文赋仍保留汉赋主客问答的形式。客多是虚拟的,用于流露作者思想的一个侧面,主则用于表现作者的主导思想,他们共同反映了作者思想的矛盾困惑。“赋”原先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到汉朝发展成为一种文体,“64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1、壬戌()10、酾酒()2、桂棹()11、横槊()3、余音袅袅()12、渔樵()4、幽壑()13、扁舟()5、嫠妇()14、匏尊()6、愀然()15、蜉蝣()7、山川相缪()16、无尽藏()8、舳舻千里()17、狼籍()9、旌旗()18、枕藉()
rénxūzhàoniǎohèlíqiǎoliáozhúlújīngshīshuòqiáopiānpáofúyóuzàngjíjiè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1、壬戌(65(一)整体感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________抒什么情?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乐——悲——喜乐甚——愀然、托遗响于悲风——喜而笑(一)整体感知乐甚——愀然、托遗响于悲风——喜而笑66古诗有云: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齐具,怎能不让人飘飘欲仙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指出四美分别对应的内容是什么。古诗有云: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良辰、美景、赏心、67乐在何处一、良辰:七月既望二、美景: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三、豪情: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乐在何处一、良辰:七月既望二、美景:三、豪情:68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69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居然有如此雅兴,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反映了他超然物外、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702.(1)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1)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2)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2.(1)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1)来71香草美人最早出自屈原《离骚》香草美人:1、高洁的品质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香草美人最早出自屈原《离骚》72抒发不能与“美人”相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指君王,也指代作者的理想。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段歌词全是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作者的感情由转入悲凉抒发不能与“美人”相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这里所说的“美人”73(2)词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词表达主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2)词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词表达主人怎样的情怀?明确:74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如怨如慕,如泣如诉75感受鉴赏第三段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什么?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
感受鉴赏第三段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什么?本段写“客76说什么理?古人说这里有“客三悲”“苏子二论”,请同学们从第三段中找出三悲。换言之,第三段有哪三层意思?可以先找出三个关键句。而今安在哉”是古今对比生悲;“哀吾生之须臾”是人生苦短生悲;“知不可乎骤得”是理想与现实矛盾生悲。说什么理?古人说这里有“客三悲”“苏子二论”,请同学们从77为何而悲?为何而悲?78英雄业绩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者英雄业绩今安在79天地阔远而自身渺小天地阔远80长江无穷而人生短暂长江无穷81“客三悲”体现了苏轼在失意时怎样的思想?消极的人生观。面对短暂的生命、面对无常的人生流露消极悲观的人生观,同时认为历史英雄人物终归化为陈迹,世间万物不过是过眼云烟,都将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风流云散。否定历史、否定一切,流露道家的虚无主义思想。“客三悲”体现了苏轼在失意时怎样的思想?消极的人生观。82齐读第四段,说说“苏子二论”指的是什么?可先将第四段分为两层,该分在哪里?第一层是针对上文的哪一句话展开驳斥,提出“何羡论”?第二层在“不必羡慕”、一切随缘的基础上,提出“共适论”。不属于你的莫强求,属于你的尽情享用。齐读第四段,说说“苏子二论”指的是什么?可先将第四段分为两层83苏子二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苏子二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84情怀阐发对比:古今人物——曹操,吾与子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比喻:人生短暂,感触生悲蜉蝣(天地)粟(沧海)哀(吾生)羡(长江)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现实:不可乎骤得情怀阐发对比:古今人物——曹操,吾与子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85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感到短暂悲哀。1.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2.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许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4.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5.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感到短862.第三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主问客答古人事迹现实人生孟德遗诗孟德遗迹渔樵江渚蜉蝣天地安在哉平凡渺小人生苦短悲之缘由第三段写景议论抒情2.第三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主问古人事迹现实人87
第三段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操、周瑜,更加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第三段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88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这么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风流散尽,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羡慕长江永恒,哀叹人生短暂,对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就陷入这样的苦闷与迷茫之中。从历史人物中来
(人生无常)
从个人境遇中来
(生命短暂)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进而联想到曹操兵89第四段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本段的感情变为喜悦。
第四段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主要写苏子批90苏轼由失意到超脱、由“羡”到“何羡”的转变,这个心路历程他整整走了四年。在这个超脱转变过程中,看问题的角度改变起了很关键的作用。一起看第四段“何羡论”部分,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哪两种看问题的角度?苏轼由失意到超脱、由“羡”到“何羡”的转变,这个心路历程912.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1)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借水的流逝,月的盈虚,来说明人个体生老病死,总在变化,人类代代相承,有时永恒的。(2)物个有主,故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越之心。(3)大自然中拥有无尽宝藏,故吾与子共同享用这份天然的馈赠。2.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1)从“变”92水
月
人变不变逝者如斯盈虚如彼生老病死未尝往也卒莫消长代代相承水月93因为拘泥于“变”的角度,客消极悲观;因为换个“不变”的角度,看问题的角度多了,于是苏子超脱进入豁达的人生大境界。多角度看问题能使人豁然开朗、心胸开阔,从而进入豁达乐观的人生大境界。《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批判庄子“一生死,齐彭殇”的消极生死观,认为“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试问庄子是从什么角度看生死问题,王羲之又是从什么角度看生死问题?因为拘泥于“变”的角度,客消极悲观;因为换个“不变”的角94王羲之是从生命的社会意义角度看生死问题,提出“生死亦大矣”“将以有为”的积极生死观;庄子仅从生命的生物意义角度看问题,将生命物化,认为生死都只是生命的物理转化过程,它们一样都是生命的存在形式。庄子是将人与一切生物混为一谈,否定了人的社会意义。王羲之是从生命的社会意义角度看生死问题,提出“生死亦大矣953.讨论: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谈谈对自己的启示。
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却并不现实的幻想世界;而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但也有负面因素,主张随遇而安也可能导致斗志的消减。
但苏轼是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自由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反映了他的坦荡、旷达和强烈的生活信念,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主流。3.讨论: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谈96积极进取,直面人生听任天命,随遇而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启示:积极进取,直面人生穷则独善其身启示:97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雷
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98第五段2.本段感情色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山东客运考试应用能力试题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北京客运资格证考试模拟
- 湖北省黄冈市巴驿中学2025届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甘肃省天水第一中学2025届高一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吴忠高级中学高一生物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商业项目建造标准
- 福建省罗源第二中学、连江二中2025届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一中2025届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国内信用证基础知识培训
- 《大数据应用基础》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 比亚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2023公司法修订解读
- (高清版)TDT 1032-2011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
- 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提问研究的中期报告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课件
-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 社工创业计划书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工装夹具设计》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