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一单元中演示文稿课件_第1页
必修三一单元中演示文稿课件_第2页
必修三一单元中演示文稿课件_第3页
必修三一单元中演示文稿课件_第4页
必修三一单元中演示文稿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代以前儒家思想主张春秋乱世,诸侯并起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战国时期,群雄争夺仁政、民贵君轻性恶、礼法并施、唯物重法家、焚书坑儒春秋创立,不受重视战国发展,备受冷落秦朝,遭到打击西汉初的黄老之学“黄”,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形成:战国时期形成的一个学派。西汉初的黄老之学特点(1)以道家为基础,“兼采众家”的学说(2)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西汉初的黄老之学影响(1)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2)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期间,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3)“无为”为汉武帝时期的“有为”打下基础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君权神授材料二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天人感应

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代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加强君权的需要“仁政”:限田、省赋役——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道家、阴阳家、法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1、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2)主要思想观点A、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B、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3)主要理论著作:朱熹《四书章句集注》4)统治地位的确立:明初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共同点:

1、内容相同:2、影响相同:A、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B、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三、宋明理学的影响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2、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

1.政治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明清更替时期出现权力真空,具备了思想自由的政治环境。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3.思想: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涌现出一批进步思想家。二、四位思想家的思想

1.李贽的思想(1)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2)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儒家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3)对社会现实大胆批判。二、四大思想家的思想

(一)李贽的思想

1.李贽的思想主张(1)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对“道学”先生,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2)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3)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4)大胆批判社会现实2.对李贽思想的评价(1)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和封建礼教,强调个性发展、思想自由,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其代表了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具有进步性。(2)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具有否定客观真理的相对主义倾向。(三)顾炎武的思想1.主张:①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②提出“众治”的主张③主张经世致用,最注重实学。如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涉及实用学问。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评价: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晚清学者影响很大。区分“亡国”、“亡天下”的内涵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政治经济思想代表作共同思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批判继承儒学,构筑具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明夷待访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读通鉴论》激烈批判封建专制制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天下土地不能为帝王所得私有,而应当是耕者有其田“工、商、皆民生之本”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继承“民本”思想,批判“君为臣纲”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提倡实践,求真反对天命论、天知论,建立唯物主义体系三位思想家思想对比表1、创立:2、继承:3、重创:4、主导:5、冲击:6、融合:7、理学:8、批判继承: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在政治主张“为政以德”。将奴隶制度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发展为“礼”,强调等级尊卑,致力于秩序重建。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提出“先义后利”的观点。荀子:礼法并施,王霸兼用,治国的礼教为主。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逐渐吸纳其思想,形成了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

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背景:1.明朝末期内外交困,危机四伏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2.士大夫面对危机,寻求改革方案

3.提倡以史为鉴,提倡研究与结合现实,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内容

1.反对八股取士,主张为学应求真务实,关心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天下郡国利病书》“八股之害,甚于焚书”2.提出拯救时弊的主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