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集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D。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B、辩证思维的方法C、实用主义的方法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C)。A、只坚持不发展B、只发展不坚持C、既坚持又发展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C)。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0、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D。A、运动的绝对性B、本质的可知性C、发展的规律性D、客观实在性12、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B。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形而上学D、客观唯心主义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说法:(B。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C、都是诡辩论观点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14、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间具有(D。A、客观性B、有限性C、可知性D、相对性15、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A。A、庸俗唯物主义B、二元论C、客观唯心主义D、相对主义16、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A。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C。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B、事物的变化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1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C。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19、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CA、人的心灵活动的反省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D、客体的选择和重构20、“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D。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21、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D。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2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D。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2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A。A、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B、个人知识都来自直接实践C、没有必要学习间接经验D、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学到知识2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D。A、对立统一的观点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D、实践观点25、真理是(C。A、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B、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D、对人们有用的一切理论2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实践具有(D。A、客观物质性B、社会历史性C、自觉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27、“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D。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28、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活对我们的启示是(B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战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29、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30、历史唯物论的根本出发点是(D)。A、阶级和阶级斗争史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1、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A)。A、物质生产发展史B、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发展史C、理性思维发展史D、思想关系发展史32、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D)。A、社会的上层建筑B、人口因素C、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33、社会形态是(D)。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34、经济基础是(D)。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C、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D、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35、“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B)。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方面是由人自己决定的D、人的自我保存和历史的原动力3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C)。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37、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是(B)。A、阶级斗争B、社会基本矛盾C、科学技术D、精神文明38、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B)。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39、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C。A、复杂劳动决定的B、具体劳动决定的C、劳动二重性决定的D、抽象劳动决定的40、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B。A、两个并列的劳动过程B、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C、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D、两种不同的劳动4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B。A、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C、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D、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时间来决定4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D)。A、等价交换B、价格与价值经常相符合C、价格与价值完全一致D、价格与价值背离,并围绕价值波动4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能(D。A、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B、把劳动力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C、保存生产资料价值D、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44、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D。A、商品价值B、剩余价值C、劳动力自身的价值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4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B。A、资本各部分的流通形式不同B、资本各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同的作用C、资本各部分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D、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46、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是(D)。A、资本B、社会劳动C、货币D、剩余价值47、平均利润形成以后,商品的市场价格是(B。A、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C、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D、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48、垄断的形成是(B)。A、生产集中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B、自由竞争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C、资本集中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D、资本集聚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49、垄断利润是(C。A、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平均利润B、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全部利润C、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D、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50、垄断价格是指(D)。A、按商品价值制定的价格B、按商品生产价格制定的价格C、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平均利润的价格D、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垄断利润的价格51、金融资本是(D。A、垄断的银行资本B、垄断的工业资本;C、垄断的产业资本D、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相互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资本52、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对国民经济统治的基本方式是(D。A、人事参与B、人事进入C、进入制D、参与制53、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B、凯恩斯理论被广泛理解和运用的结果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作用加强的结果D、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结果54、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联合体的典型形式是(C)。A、经济与合作组织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C、欧洲联盟D、北美自由贸易区55、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D)。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空想平均主义的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56、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C)。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57、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D、国家政权58、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D)。A、集体领导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民主集中制59、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D)。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60、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D)。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61、“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C)。A、是矛盾的B、是两回事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62、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D)。A、消灭工业和农业的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利益差别63、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在联合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64、自由王国是指人们(D)。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E、马克思主义法学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CD)。A、德国古典哲学B、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E、法国启蒙思想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E)。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阶级斗争学说E、剩余价值学说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BCDE)。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好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E、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5、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AD。A、根本属性B、普遍状态C、主观形式D、存在方式E、唯一特性6、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ABCD。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C、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E、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7、意识的本质是(AD。A、人脑的机能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C、“绝对观念”的产物D、对客观存在的反映E、人脑中进行的各种生理过程8、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ABE。A、心静自然凉B、审时度势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E、运筹帷握9、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B。A、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无条件和有条件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必然和偶然的关系E、普遍和特殊的关系10、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DE。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1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12、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DE。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BDE。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D、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E、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1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ACE。A、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联系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C、相对和绝对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E、有条件和无条件的关系1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CE。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D、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E、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6、“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BE。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D、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E、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17、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AC。A、唯理论B、诡辩论C、经验论D、反映论E、宿命论1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ABCDE。A、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C、认识的基础是实践D、认识是思维对存在的无止境的接近E、认识是曲折反复的过程19、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AD。A、反映论B、能动的反映论C、先验论D、可知论E、不可知论6、做工作“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一思想说明(DE。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B、上级指示和决议作为行动的依据C、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D、一切要从实际出发E、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20、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重大意义在于(ABCDE。A、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B、发挥理性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C、变精神力量为物质力量D、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E、推动实践的进一步发展21、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理解为(CDE。A、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B、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概括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D、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E、真理体现了主观认识和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为实践是(BCDEA、认识的主体B、认识发展的动力C、认识的目的D、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E、认识的来源23、真理和谬误是(ABCEA、主观对客观的反映B、相比较而存在的C、相斗争而发展的D、没有本质区别的E、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24、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没有(BDE)。A、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B、考察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C、找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D、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E、发现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5、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它(ABCD)。A、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发展的自然前提B、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C、制约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D、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E、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6、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动态系统,其基本结构有(CDE)。A、家庭结构B、民族结构C、社会意识结构D、社会物质经济结构E、社会政治结构27、生产工具是(AC)。A、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B、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C、凝结着科学技术的成果D、生产力中唯一起作用的要素E、经济基础中的决定要素28、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表现在(BCD)。A、社会意识被动地反映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C、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D、在阶级社会中,同社会经济基础有联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形式有鲜明的阶级性E、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它是统治与被统治的社会关系的反映。29、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有(ACE)。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原理B、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原理C、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D、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都必须遵从的观点E、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总规律3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是(BCE)。A、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因B、迫使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的重要手段C、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E、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31、生产力对社会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BCD)。A、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前提和基础B、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建立的C、生产力的变化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D、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E、生产力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唯一起作用的力量32、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它(ABC)。A、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排除对立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D、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E、决定经济基础的变化3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BCE)。A、杰出人物对创造历史没有作用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创造者E、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4、商品价值是(ABCDE。A、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B、商品的社会属性C、由抽象劳动形成的D、交换价值的基础E、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35、商品价值量是(CD。A、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决定的B、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C、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D、同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E、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36、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BCDE)。A、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B、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水平C、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程度D、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E、自然条件的优劣3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主要包括(ABCE)。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的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D、劳动者的其他生活费用E、历史和道德的因素38、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最基本方法有(CD。A、内含扩大再生产B、外延扩大再生产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D、相对剩余价值生产E、超额剩余价值生产39、超额剩余价值是(ABDE。A、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由于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D、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E、企业中存在的一种暂时现象40、资本积累(ACDE)。A、是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B、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财富C、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D、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E、源泉是剩余价值41、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对资本价值增殖的影响表现是(ACE)。A、剩余价值率的提高B、剩余价值率的降低C、年剩余价值率的提高D、预付资本量的增加E、预付资本量的节省42、垄断的条件下竞争的形式有(ABCD)。A、非垄断企业之间竞争B、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C、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D、垄断组织与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E、垄断组织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43、垄断是(CDE。A、帝国主义经济的实质B、帝国主义经济的基础C、帝国主义最本质的经济特征D、生产集中的必然结果E、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44、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有(ABCDE)。A、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比例关系B、调节国民经济产业结构C、调节劳资关系D、“反危机”和保持经济增长E、防止通货膨胀和保证“充分就业”45、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的主要方式有(ABCD)。A、实施宏观财政支出B、实施宏观货币政策C、实施社会福利政策D、采用法律和行政手段E、实行“经济计划化”46、经济全球化本质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ABCDE)。A、生产的全球化B、贸易的全球化C、金融的全球化D、企业经营的全球化E、分工的全球化47、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AB)。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C、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E、找到了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48、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ABCD)。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按劳分配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E、实行计划经济49、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AB)。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B、历史传统不同C、指导思想不同D、地域环境不同E、经济制度不同50、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ABCD)。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C、帝国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E、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特例51、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BD)。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C、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D、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革命和和平两种形式E、暴力是不得已的手段和最后的选择52、社会主义民主是(ABCDE)。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B、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C、绝大多数人的民主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E、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的53、下列选项种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ABC)。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E、共产主义是一种理论空想54、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的社会状态有(ABCD)。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E、共产主义社会
三、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侠义之分: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个人条件。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真正科学的理论。4、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5、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极其表现。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6、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7、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在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这个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还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与斗争的焦点之所在。8、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9、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上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上的辩证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10、简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11、简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及其意义。群众观点包括四个基本观点:一是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三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四是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方法和领导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1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使得每个生产者都被固定在某一生产领域专门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其生产的产品并非自己消费而是供他人和社会消费,因而其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性质,是社会劳动。私有制的存在,使得生产者的劳动成为私人事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怎样生产都是生产者自己的事情,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总根源;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14、简述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货币本身不是资本,只有在它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时候,它才转化为资本;只有在劳动力成为商品之后,货币才能买到这种商品并利用这种商品带来剩余价值。15、简述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只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只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为我们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16、简述垄断形成的原因。所谓垄断,简单地说就是“独占”,是指资本主义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联合起来独占生产和市场。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定阶段必然走向垄断,这是因为:当生产集中达到一定高度时,就具备了产生垄断的可能性;生产的高度集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从而导致垄断的趋势;生产高度集中后,也产生了垄断的必要性。17、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和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具体表现在:大规模生产建设需要巨额投资与私人垄断资本数量相对不足发生了矛盾;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的社会化发展,遇到了私人垄断资本单纯追求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的矛盾;生产力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同私人垄断资本盲目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加剧了;生产力的迅速增长与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加深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有:国有垄断资本,即国家作为垄断资本家的总代表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国家和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即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一个企业内部的结合;国家和私人密切联系的垄断资本,即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18、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社会化程度较低的局限性;国家垄断资本从垄断资本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全局观点考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问题,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局限性;国家垄断资本的实力雄厚,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数量相对不足的矛盾;国家垄断资本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和计划管理,也在相当程度上克服或抑制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无政府状态和盲目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以私人垄断资本为基础的,并为其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调节本身有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维护其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得稳定的高额垄断利润。19、简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根据已有的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根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可以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作如下的概括: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0、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消失;阶级的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四、论述题:1、试论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具有物质统一性;精神现象是物质的产物和特殊表现。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2、试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是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3、试论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形式。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4、试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及其重大意义。真理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近似的、有条件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不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是指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必须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一切科学真理,既反对绝对主义,又反对相对主义。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5、试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其重大意义。实践之所以能成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6、试论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7、试述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8、试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两者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9、论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并用以阐明我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作用: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比例;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价值规律会引起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10、为什么说垄断价格出现未否定价值规律?垄断价格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所规定的旨在保证其能够获得垄断利润的产品价格。它包括垄断低价和垄断高价两种基本形式。垄断价格出现未否定价值规律,表现在:垄断价格的制定不能完全脱离价值;垄断的形成并不能增加价值总量;通过垄断价格所获取的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11、怎样正确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过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这种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障。这种模式的弊端,主要是集中过多,管得过死,否定市场的作用,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I生。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12、论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主要原因在于: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的甚至落后很远;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有充分的估计。13、如何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首先取得革命胜利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经济义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一定的社会形态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的,不可能出现先进的生产关系长期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的基础上,也不可能出现落后的生产关系能够长期容纳先进的生产力的现象。但是如果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来看,则又会出现参差不齐、相互交错的现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在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情况下,生产关系的变更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方面了。14、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已经并正在用事实证明着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本身就是共产主义理想可以实现的证明。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但必须明确,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很长的甚至是充满曲折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二.辨析
1.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是量变
错。要正确把握部分质变就应当把它同单纯的量变和根本质变区别开来。一方面,发生于总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就某些属性或部分来说,它毕竟是质的变化,不能等同于量变,但是部分质变也必须以量的积累作为准备,而不是凭空的偶然的发生的。另一方面,部分质变也不等于根本质变,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过程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一定角度上为部分质变的东西,在另一场和另一角度上则成为根本质变的东西。它们的界限具有相对性。当然,就某一确定的根本的全局的性质来看,它们的量变过程和质变过程,部分质变和根本质变,毕竟是有确定界限的。
2.马克思说生产力里面包括科学在内,因此科学是生产力的实体性和独立要素
错误。科学是生产力,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越来越成为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本身不是直接实现的生产力,而是以知识的形态存在的潜在生产力。当科学运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到生产力各个要素中的时候,它才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其途径是:通过技术发明,物化为劳动资料;扩大劳动对象范围;提高劳动者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提高企业组织管理水平。科学本身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因而不是生产力的独立,实体要素,只是生产力的非独立,非实体的渗透性要素。
3.价值具有两个源泉,即自然物质和人的劳动
错。命题混淆了实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概念的不同属性,进而也混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二重性。由具体劳动创造的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自然物质和人的劳动。它反映的诗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从根本上说,直接对人具有使用价值的自然物都不构成社会的物质财富,只有经过人的劳动才能构成社会物质财富。由此人们对物质财富的战友关系,就人与人的关系来说,就是对劳动的关系,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就是对价值的关系。因此只要承认一切物质财富都必须经过人的劳动才能形成,就必须承认体现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商品价值,其唯一源泉是人的劳动。
4.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自然而然走向垄断
正确。生产集中是指社会各部门的生产日益集中到少数大企业手里,他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占的份额日益扩大。因为1企业规模大,数目少,容易达成协议;2势均力敌的大企业激烈竞争,为避免遭受重大损失或两败俱伤也会趋向妥协和联合,形成对这个部门生产和市场的控制。所以命题正确。
5.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
正确。物质是运动的担当着,是一切运动变化得以进行的基础。一方面没有不运动的物质,所谓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最终会导致唯心主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存在的方式;另一方面,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否则是唯心主义。二者不可分割。
6.由于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生产方式在人类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定作用,因此,它是一种经济决定论
错误。唯物史观既反对历史唯心论,又反对经济决定论,它对人类历史起点。基础和动因的解释,即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经季度额定论是一种机械军定论,认为经济因素是决定人类历史进程的唯一因素,全部历史不过是经济自发发挥作用的经济史,因而陷入宿命论的泥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历史是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一部整体性实践史,生产法实施全部历史发展的物质基础决定力量,制约着整个社会活动,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但是人们的政治,文化等实践活动所造成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都是下一代人实践活动所赖以进行的具有客观性质的既得前提。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的经济,政治,科学技术等实践或思想文化活动,都有可能成为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
7.商品价值量的大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错。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引起单位商品价值量发生相应的变化。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产品的能力或效率,指具体劳动的生产率。商品价值量取决于生产高尚品德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反向运动。因此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越多,但劳动生产率无论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从而平均到单位商品内的价值量就越少。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总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以上关系是对生产同种商品的整个部门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而言。若就同一部门不同生产者而言,劳动生产率高的生产者,其单位商品所含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然劳动时间,由于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因而在同样时间内,其创造的价值更多,反之则相反。
8.垄断资本能够规定垄断价格,因此价值规律不起作用
错。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依靠自己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得最大限度利润的一种市场价格。垄断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垄断利润。垄断价格有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前者是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时规定的高于商品价值或者低于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后者是垄断组织在购买原材料时规定的低于价值或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垄断价格通常有一个部门中最大的垄断企业率先定价,其他企业随之定价,以规定商品价格。垄断价格得出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因为:1垄断价格的规定不能完全脱离商品价值,垄断价格的基础仍然是价值。2全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价值总额,垄断价格不能增加或减少商品价值总额。3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利润,其来源仍然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垄断价格改变的只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
9.因果关系具有客观与普遍性
正确。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指它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头脑中的因果观念无非是对客观因果联系的反应。2因果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无不处在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有一定的原因引起的,它们也都会引起一定的结果。3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因果规律性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决定论。坚持唯物主义决定论原则是科学认识世界和有目的的改造世界的前提。
10.全部生活本质上是实践
正确。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生活本质的科学论断。因为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低,实践创造了社会和自然的全部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全部社会关系。实践构成了人类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本质内容,是人类全部生活建立的基础。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实践活动,人类生活就不能存在和发展。社会规律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中,它是社会行动的规律。马克思这一科学论断揭示了唯心史观的根本错误,说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区别,借死了时间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运动方式,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即唯物史观。
11.劳动力的买卖并不违反价值规律
正确。1劳动力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是由生产发展延迟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即劳动。2劳动力的买卖就是劳动力的所有者让渡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取得劳动力的价值。工资就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使用所创造的价值是两个不同的量,两者之差额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家付给工人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相应取得劳动力的使用价值,通过劳动力的使用创造出剩余价值。所以此观点正确。
12.资本有机构成就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错。资本的构成可以从物质和价值两方面来看,从价值形式看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比率叫做价值构成;从物质内容看,则表现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对比关系,这种对比关系由技术水平决定,叫做技术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叫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
1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是唯物主义反映论
片面。虽然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但没有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反映论区别开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时间为基础,把辩证法贯穿于认识过程,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旧唯物主义反映论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作用,把认识看作是消极的,一次完成的,是直接被动的反映论。
14.社会意识形式就是该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
错。社会意识形式是以相对稳定性是自觉反映社会存在,具有系统化,抽象化特点的思想体系。各种思想体系根据其对经济基础关系的布头可以分为两类:1属于意识形态范围,从不同侧面,以不同方式反映特定的经济基础为之服务,在阶级社会里有一定的阶级性。2属非意识形态范围,不是特定的经济基础反映,自身又没有阶级性。只有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且又在该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才属于思想的上层建筑,而该社会内未被消灭的旧残余意识形态,与反映该社会内孕育的新生产关系萌芽的意识形态,均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15.商品的二因素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错。应该是商品直接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重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不同物品具有不同使用价值,同一物品可以具有多种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并不反映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
商品的价值是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价值的实体就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商品价值只有量的差别,而无质的不同,因而可以互相比较。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
商品的二因素是商品中包含劳动二重性的反映。有特定形式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并不意味着一般人类劳动本身就是价值,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人类劳动才形成价值。
16.加快资本周转可带来更多剩余价值,表明流通过程也可产生剩余价值
措。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生于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因为资本周转加快意味着资本周转次数增加,导致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数量增加,因而能产生和实现更多的剩余价值。这并不表示流通中可以产生剩余价值,因为资本周转的过程本身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再生产过程中产生,在流通过程中实现,所以流通过程不能产生剩余价值,但剩余价值的生产离不开流通。
17.两点论就是均衡论,重点论就是一点论
错。两点论是指在考察复杂事物的过程中,既要研究主要矛盾,也要研究次要矛盾,在考察同一矛盾时,既要研究矛盾主要方面,也要研究矛盾次要方面。它要求全面性。重点论是指在考察复杂事物的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两点论和重点论在考察事物是角度不懂,要求不一,是对立统一的。因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过程。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也会影响主要矛盾及茅盾的主要方面,从而影响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过程。因此两点论不是均衡论,而是有重点的,两点论种内在的包含重点论。辩证法的重点论也不是一点论,而是同时承认非重点的存在,重点论中内在的包含两点论。
18.唯心史观主要缺陷在于不懂得意识的能动性
错误。唯心史观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不是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而是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其主要缺陷是指看到人类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未能揭示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只看到少数人活动的历史作用,未能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不懂得不承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性力量。
19.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违背了价值规律
错。支配商品生产与流通的全过程起最主要作用的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要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它是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价值规律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当商品价格与静止不一致时,不意味着违背了价值规律。因为价格波动是以价值为中心的,价格波动幅度不会偏离价值太远,从较长时期和全社会总体看,同一商品价格的上涨和下降部分可以互相抵消,所以一定时期内在总体上价格和价值是相等的。在此,价格波动会反作用于供求,从而使供求趋向平衡,价格和价值趋向一致。价格水平变动与商品供求关系紧密相关,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在价值实现中的表现形式,正是通过这个形势才使商品根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进行交换成为现实。20.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正确。1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基础,再生产正常进行最基本的条件是社会总产品必须全部销售出去,使预付不变资产和可变资产价值得到补偿并获得剩余价值,否则下个生产过程无从谈起。2社会总产品的物质替换是保证社会资本运动正常进行的关键,即上个生产过程中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必须在市场上购买到相应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补充。如果实物上得不到替换,再生产就无法继续进行。
21.经过实践检验为正确的理论就是绝对的
片面。首先经过实践检验为正确的理论,包含着一定的客观内容,因而具有对队形,但是经过实践检验为正确的理论并非终极真理,真理都是具体的有一定适用范围的,人们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认识也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检验真理的事件本身在其广度和深度上也有局限性,有待于扩展和深化,因此经过实践检验为正确的理论同样具有相对性。
22.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错。虽然历史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思想因素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人类历史包含思想史,研究思想史对于深入认识人类历史及其发展有重要意义。但思想本身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使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把一切历史归结为思想史的观点,本质上是唯心史观,在逻辑上也是错误的。
23.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错。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从而相应的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则是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又按社会价值出售而获得的差额。由于资本家普遍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资料价值下降,从而又使劳动力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该命题错在颠倒了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之间的因果关系。
2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正确。资本主义生产过剩不是绝对的,不是说生产的社会财富已经超过了社会的实际需求,而是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来说,生活资料的生产过剩了;相对于资本按一定比例增值的需要来说,生产资料和其他商品生产过剩了。而这些过剩商品就无法实现其价值和剩余价值,最终导致社会资本再生产无法正常进行,于是爆发资本主义经济。所以,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纷繁复杂的众多现象中,最近本特征是生产过剩。
三.论述
1.试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党为什么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
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中,运动是绝对的,因为整个物质的世界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它有两种基本状态,第一是机械运动意义上的静止性;第二是事物的质态所具有的暂时的稳定性。两者又是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承认相对静止对于认识事物,发展事物,度量事物的运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活动中运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辩证关系的原理,就是要把改革和稳定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社会发展是硬道理,是绝对的,我们应当大胆改革,去除社会弊端,否则就没有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发展又离不开稳定的局势,只有保持稳定的局势,才能巩固改革成果,稳定是为了推进改革,没有稳定就搞不清改革是什么,怎样改革。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保持社会稳定,尤其是党的方针政策在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是极其重要的,不能朝令夕改令人无所适从。当然在执行政策时,又要注意变化,使之符合新形势的要求。
2.试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分的概念及其意义
不变资本是指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不会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可变资本指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劳动力的使用会创造出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新价值,使预付资本价值量发生增殖。其区分的依据是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业。
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使马克思的重要贡献,具有重要意义。1它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这种区分表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带来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因此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2为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成都提供了科学依据。正确反映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两手抓的重要意义
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矛盾体系中占支配地位,其主导作用的矛盾,其他则属于非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互相影响,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实际工作中,应首先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大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只要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为解决其它各种社会矛盾创造有利条件。
我们在集中精力装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解决好其他社会矛盾,坚持一系列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进步。
4.试述产业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原理对我国企业经营的指导意义
1产业资本循环就是指产业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依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势,实现了价值增殖,并回到原出发点的整个运动过程。产业资本连续不断的循环运动进行的条件是:产本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和实践上的继起。产业资本只有处在连续不断的循环运动中才能源源不断带来剩余价值。
2资本周转是指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资本周转速度即资本运动速度要受到生产实践和流通时间以及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所占比重的制约。计算预付资本总周转,要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周转总额加以平均。在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周转速度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就越慢;反之流动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资本周转加快有利于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可以更少的资本投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3意义:1指导我们认识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行的规律性。资本循环的核心问题是保持资本运动的连续性,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使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和在时间上连续继起。这一点对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是完全适用的。社会主义企业也必须将全部资金按比例的分为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和商品资金三个部分,并保证其并存性和继起性。这样才能使产供销三者相互衔接,保持平很,使资金循环顺利进行。这是社会主义资金运行的规律。2指导我们认识加速资金周转的意义和途径。资本周转的核心问题是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能够节约预付资本量,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毫无疑问社会主义企业也只有加速资金周转速度才能节约预付资金,并带来更多的盈利,同样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必须努力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必须使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保持适当比例。
5.试用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说明为什么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告诉我们,世界的唯一本原就是物质,物质是把世界上无限多样的事物和现象统一起来的基础。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这一原理必然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式。
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一切事物和现象产生的最终根源都存在于物质世界之中。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计划时,必须立足于客观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找出事物与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从本本和主观想象出发。
物质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只有从实际出发,不断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使我们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跟随客观实际情况变化而变化,否则就会脱离客观实际,犯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错误。
物质世界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不易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它,这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去研究寻找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从而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
6.为什么说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来源仍是雇用工人的剩余劳动价值
无论自动化生产体系或机器人如何先进,他们终究是生产资料,如果没人去操纵或控制它仍是一堆死物,不能实现任何生产目的。其价值不仅不会增殖,还会因自然损耗而逐渐丧失。只有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工人的劳动使其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之中才能得到保存。但只能按原价转移,不会产生新价值和剩余价值。
在自动化程度高的工厂中,直接从事产品加工的工人人数在下降,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管理,程序设计,产品设计等劳动的人数在增加,脑力劳动越来越多的替代了体力劳动,复杂劳动代替了简单劳动。而创造价值的劳动不仅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在相同时间内,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是简单劳动的若干倍。所以自动化条件下工人人数虽然减少了,剩余价值量反而增加的来源是复杂劳动的增加。
个别企业采用自动化生产体系时,该企业工人的劳动效率更高,可以为企业家创造超额剩余价值。如果自动化体系在该部门普及导致社会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则全体资本家可以得到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所以得题。
7.如何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
劳动是建立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的纽带。因为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在人类由低级向高级的转化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而且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人与自然之间进行信息能量和物质交换的过程,它本身就是自然史的一部分。
2人作为高等动物,与整个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包括在生态系统之中,人类社会是一个引起生态系统变化的强有力因素。人类通过劳动作了很多有利于生态平衡的事,另一方面也作了许多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从而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不利因素。因此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和谐发展已日益突出。
要处理好这一问题,需要1以科学道德审美三者统一的全面态度对自然界进行全面的利用和支配,而不要片面强化人类对自然界的攫取。2把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统一起来,把人类生活需要的内在尺度与生态环境和外在尺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人类利用自然的科学与道德性,协调好改造自然的行动和方向。3积极治理环境,可以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来治理。4要反对两种错误观念,一种是盲目乐观的观点,只顾追求眼前的物质利益,贪婪的向大自然索取和肆无忌惮地向大自然抛掷废物。另一种是非历史主义的消极悲观的观点,扼杀科技进步,停止发展生产,重过古代田园诗般的生活,势必导致历史大倒退。
8.商品的价值是怎样决定的,他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
商品的价值量是无差别的一半人类劳动的凝结。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量的大小,而劳动量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车辆以租代购产权转移协议版B版
- 2024版地下室防水施工协议3篇
- 专业喷漆团队修理厂承包合同书版B版
- 2025年度网络安全防护合同范本:信息安全合作协议3篇
- 2024废钢居间合同范本
- 2024重庆市民离婚协商一致合同样本版B版
- 行车理论知识培训课件
- 2024年高速公路交通信号灯施工合同
- 熟食类食品知识培训课件
- 铝挤压修模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招聘事业单位人员11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云南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知识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企业地震应急预案样本(三篇)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GB/T 5483-2024天然石膏
- 空调年度巡检报告范文
- 消毒技术规范
- 中国黄金店长手册
- 电连接器的分类及端接
- PMMA(有机玻璃)板水下观察窗安装施工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