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广东人民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认识地球 地球地图专题复习PPT_第1页
初中地理广东人民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认识地球 地球地图专题复习PPT_第2页
初中地理广东人民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认识地球 地球地图专题复习PPT_第3页
初中地理广东人民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认识地球 地球地图专题复习PPT_第4页
初中地理广东人民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认识地球 地球地图专题复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地理中考的主要内容是以七八年级上册为重点的四本书,知识繁多,学生面对各种需要识记、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的地理知识,常感到无从下手。对大量的地图和图表,又不能建立正确空间印象,常出现图文不对应,海陆位置混填,看图了然关书茫然的情况。而读图填空题又是地理学科的特色内容。我认为可以把初中地理分为三大板块: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其中“地球和地图”部分是基础,它主要为我们学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提供概念支持,无论经纬度、温度带,还是距离、方向、地形,都是构建地理知识体系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搞好“地球和地图”的复习,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在中考时获得高分,更是为了给学生继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组织“地球和地图”部分的复习,首先应准确把握中考要求,明确复习方向。一、把握中考要求,明确复习方向课标要求二、依据考点,落实基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纵观近年来的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可以发现,中考的题并不是很难,试题出得很活,结合了生活实际,体现了本学科“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宗旨,主要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涉及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四部分,具有覆盖面较广的特点。虽然我们不要求学生死硬背,但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所有能力运用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的积累,综合分析就无从谈起。

从平时和中考阅卷中可以看出,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的现象非常普遍。究其原因发现,学生在此学科上花时少,方法老套,喜欢背提纲,总以为可以“背多分”(尽管教师反复强调要图文结合),不肯花时间去看图,不能主动地将知识落实在图上。这种方法在考试中偶尔能奏效,但题型稍变灵活学生漏洞成百出。因而在复习中,教师首先应认真把握中考的考点,对教材各部分知识进行详略得当的讲解,让学生对主要知识点概念明确,思路清晰,知识系统化,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准确性。1.简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2.地球形状与大小纬线形状指示方向长度彼此关系赤道北极南极3.经纬线特点(横纬竖经)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经线半圆等长南北方向彼此关系相交北极南极4.经纬度规律0o南纬赤道N北纬90o10o20o30o10o20o30o90o越向北度数越大越向南度数越大S0o10o10o20o20o30o30o180o180o本初子午线经线度数规律WE越往西度数越大越往东度数越大西经东经4.特殊经纬线经线圏:1、位置相对2.度数和为1804.东西半球分界线5.经纬网5.经纬网(2)用途(1)定义6.自转与公转自西向东一年自西向东两分两至图(以北半球为例)7.五带的划分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1)

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9.方向判断(2)

利用指向标判定方向A.平移指向法B.转动指向标法(3)经纬网上辨方向10.等高线地形图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而成的封闭曲线,叫做等高线。AB(3)

等高线分布密集——分布稀疏——等高线的特点:(1)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2)

等高线数值大——数值小——海拔高海拔低坡度陡坡度缓

11.认识山地不同的地形部位12.五种基本地形02001000海拔(米)高原山地丘陵平原500高原

山地

丘陵

平原

盆地

高度(米)

形态特征地面起伏程度大于500高而平小大于500高而陡大小于500低而缓小小于200低而平小无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大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颜色越深(亮)的地方,海拔越高;颜色越浅(暗)的地方,海拔越低。蓝色——绿色——褐色——黄色——白色——海洋平原高山高原、丘陵或山地冰川、雪线13.分层设色地形图14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师讲得再多,如果学生不去落实都等于零。复习中应在讲解中多结合考点来讲,或结合考题有针对性的讲。平时加大训练力度,仿照中考题型及考点出题让学生多练,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握地理知识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当然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训练题的内容首先要少而精,做到有的放矢,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分析与思维。其次要有梯度性,要让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更要让“学困生”吃得消,要利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注重提高读图分析能力。从往年的地理中考题可发现,卷面上地图随处可见,就像人们所说,地理学科“无图不成题”。内江市初中地理中考就只有两类题:选择题和读图填空题,而后者占了40%的分数。所以在训练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读图,学会分析地图上所有信息之间的关系,从图中信息中筛选出有用信息来正确作答。三、加强训练,突破难点,提高解题能力1.经纬度判断方法:1.找0度经线和0度纬线2.观察经纬度的变化趋势3.前两种方法失效时,添加特殊经纬线。4.俯视图上,先定南北纬,再定东西经。40°

50°60°20°

10°AB15°10°20°0°20°10°AB0°0°180°0°30°0°180°0°30°甲乙D10°10°170°C170°10°10°10°10°BA0°0°0°180°球面上对称点的位置2.东西半球判断160°E20°W0°西半球西半球例1:下列有关东西半球的描述,正确的是例2:读东、西两半球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地球的运动与其它知识的综合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读图,图中信息回答6—7小题:6.7.(2016.内江)8.四川省某市平坦开阔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表少年文化宫大楼。读下图,完成(1)---(3)题。(1)地球公转至A处的当日的7-8时,一中学地理野外考察兴趣小组授旗仪式在文化宫大楼旁遮阳阴凉处举行。该处应在()A.a处B.b处C.c处D.d处(2)考察小组发现大楼四周绿化长势有差异,其中全年光合作用最强、树叶最茂盛的树应在()A.①区域B.②区域C.③区域D.④区域(3)地球公转至B处时,正值内江一年中()A.收割小麦B.河水猛涨C.台风肆虐D.昼短夜长11.12.4.方向的辩别(1)一般经纬网上难度不大。如图:(2)指向标地图上,难度稍大些。注意:有些学生把图上表示河流流向的箭头看成是指向标。(3)没有地图,只有两点的经纬度。(5)沿经纬线行走或飞机飞行。此类题学生往往脑海中没有经纬网立体图,故易出错。(4)在俯视图上辩方向,难度较大。方法:先定南北,再定东西。5.比例尺的运用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比例尺大小与坡度陡缓的关系:①②3.③6.等高线的运用(1)各种地形部位的判断及运用:特别是山谷与山脊,陡崖出现的频率较高。(2)在等值线图上比较地形坡度大小。①②若等高线疏密不同,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越大,则坡度越大,反之越小。⑥⑤(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4.与生活相结合2.3.读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面两小题。①②(2018年内江)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4-6题。4.位于甲地的学校组强学生沿图示虚线进行徒步活动,行进过程中()A.在乙地感受飞流直下B.在丙地欣赏峡谷风光C.在丁地远眺学校美景D.沿途看见成群的牦牛5.图示区域海拔最高可能为()A.599米B.699米C.799米D.899米6.该地拟建一水库,最佳坝址为()A.乙处B.丙处C.丁处D.戊处四、复习注意事项

1.注意复习中重难点的把握:复习讲解不能再像新课,而应分章或分系统来进行,不能走马观花,做到详略得当。如经纬网、等高线、地球运动等相关知识不仅是重要的基础性知识,更是每年考试的重点内容,应加以重点巩固落实。2.慎用教辅资料:复习时应多引导学生讨论典型试题,精讲精练,摈弃题海战术。对资料上的试题要精选,做到有针对性的训练,方能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复习效果。3.强化地图意识,以地图为中心进行复习:复习中应以地图为中心,串联各知识,并在图中落实。指导学生能从地图上读出基本地理规律的同时,能分析解释一些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出现的原因,做到把“厚”书读“薄”。4.强调答题规范化:(1)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