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管理讲义_第1页
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管理讲义_第2页
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管理讲义_第3页
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管理讲义_第4页
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管理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管理7.1声誉风险管理7.1.1声誉风险管理的内容及作用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应当重点强调以下内容:明确商业银行的战略愿景和价值理念;有明确记载的声誉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深入理解不同利益持有者(例如股东、员工、客户、监管机构、社会公众等)对自身的期望值;培养开放、互信、互助的机构文化;建立强大的、动态的风险管理系统,有能力提供风险事件的早期预警;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有能力在出现问题时及时纠正;建立公平的奖惩机制,支持发展目标和股东价值的实现;利用自身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影响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客户;建立公开、诚恳的内外部交流机制,尽量满足不同利益持有者的要求;有明确记载的危机处理/决策流程。7.1.2声誉风险管理的基本做法明确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责任建立清晰的声誉风险管理流程(1)声誉风险识别声誉风险识别的核心在于:正确识别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风险中可能威胁商业银行声誉的风险因素。商业银行通常要求各业务单位及重要岗位定期通过清单法详细列明其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所包含的风险因素,然后将其中可能影响到声誉的风险因素提炼出来,报告给声誉风险管理部门。(2)声誉风险评估声誉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将收集到的声誉风险因素按照影响程度和紧迫性进行优先排序。监测和报告内部审计采取恰当的声誉风险管理方法普遍认为声誉风险管理的最好办法是: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改善公司治理,并预先做好防范危机的准备;确保各类主要风险被正确识别、优先排序,并得到有效管理。以下普遍认为有助于改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最佳操作实践:强化声誉风险管理培训。确保实现承诺。确保及时处理投诉和批评。从投诉和批评中积累早期预警经验。尽量保持大多数利益持有者的期望与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相一致。增强对客户/公众的透明度。将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感和经营目标结合起来,是创造公共透明度、维护商业银行声誉的另一个重要层次。保持与媒体的良好接触。制定危机管理规划7.1.3声誉危机管理规划制定战略性的危机沟通机制。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危机现场处理。提高发言人的沟通能力。危机处理过程中的持续沟通。管理危机过程中的信息交流。模拟训练和演习。7.2战略风险管理7.2.1战略风险管理的作用商业银行进行战略风险管理的前提是接受战略管理的基本假设:准确预测未来风险事件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预防工作有助于避免或减少风险事件和未来损失。如果对未来风险加以有效管理和利用,风险有可能转变为发展机会。战略风险管理通常被认为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投资,实施效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实质上,商业银行可以在短期内便体会到战略风险管理的诸多益处。7.2.2战略风险管理的基本做法明确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责任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负责制定商业银行的战略风险管理原则和操作流程,并在其直接领导下,设置战略管理/规划部门,负责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战略风险。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战略风险管理的结果负有最终责任。建立清晰的战略风险管理流程(1)战略风险识别与声誉风险相似,战略风险产生于商业银行运营的所有层面和环节,并与市场、信用、操作、流动性等风险交织在一起。通常,战略风险识别可以从战略、宏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入手。具体而言,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战略风险可以细分为:产业风险技术风险品牌风险竞争对手风险客户风险项目风险其他例如财务、运营以及多种外部风险因素,都可能对商业银行的管理质量、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战略风险评估战略风险是无形的,因此难以量化。在评估战略风险时,应当首先由商业银行内部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负责审核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假设条件,例如整体经济指标、利率变化/预期、信用风险参数等;然后由战略管理/规划部门对各种战略风险因素的影响效果和发生的可能性作出评估,据此进行优先排序并制定恰当的战略实施方案。监测和报告内部审计应急方案采取恰当的战略风险管理方法有效的战略风险管理应当定期采取从上至下的方式,全面评估商业银行的愿景、短期目的以及长期目标,并据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体现在商业银行的日常风险管理活动中。①商业银行战略风险管理的最有效方法是制定以风险为导向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并深入贯彻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首先,战略规划应当清晰阐述实施方案中所涉及的风险因素、潜在收益以及可以接受的风险水平,并且尽可能地将预期风险损失和财务分析包含在内。其次,战略规划必须建立在商业银行当前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基础之上,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特色。最后,战略规划应当从战略层面开始,深入贯彻并落实到宏观和微观操作层面。战略风险管理的另一重要工具是经济资本配置。风险管理精讲班第8xx讲义第八章银行监管与市场约束8.1银行监管银行监管是由政府主导、实施的监督管理行为,监管部门通过制定法律、制度和规则,实施监督检查,促进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有效保护存款人利、人益。银行监管的必要性原理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公共性质论。二是利益冲突论。三是债权保护论。四是银行风险论五是适度竞争论银行监管理念的发展伴随经济发展与银行业发展而不断完善。8.1.1银行监管的内容银行监管的目标和原则银行监管的目标明确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的目标是: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中国银监会成立后,在总结国内外银行业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四条银行监管的具体目标:一是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保护广大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的利益;二是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增进市场信心;三是通过金融、相关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的了解;四是努力减少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稳定。银行监管的基本原则依法原则;公开原则xx原则效率原则银行监管理念和标准监管理念。中国银监会提出了“管法人、管风险、管内空、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良好银行监管的标准。一是促进金融稳定和金融创新共同发展;二是努力提升我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服务中的竞争力;三是对各类监管设限做到科学合理,有所为有所不为,减少一切不必要的限制;四是鼓励公平竞争,反对无序竞争;五是对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都要实施严格、明确的问责制;六是高效、解约地使用一切监管资源。风险监管风险监管概述。从风险监管的实质来看,风险监管实际上是对合规监管的一种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否定,合规监管是风险监管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监管实践看,风险监管的演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标志是1979年美国监管当局提出CAMEL评级体系。第二阶段是风险为本的监管。风险为本的监管,代表着国际银行业监管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风险监管的优点和作用风险为本的持续监管框架一是了解机构;二是风险评估;三是规划监管行动;四是准备风险为本的现场检查;五是实施风险为本的现场检查并确定评级;六是监管措施、效果评价和持续的非现场监测。银行风险监管指标体系银行风险监管指标概述准确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持续性原则;法人并表原则;保密性原则。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体系的类别和定义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分为三个主要类别,即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风险水平类指标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标。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风险迁徙类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准备金充足程度和资本充足程度三个方面。主要风险监管指标定义、公式和计算要素的含义流动性风险指标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核心指标l流动性比率流动性比率一流动性资产余额/流动性负债余额X100%分别计算本外币和外币口径数据,不得低于25%。l超额备付金比率人民币超额准备金率=(在中国人民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库存现金)/人民币各项存款期末余额X100%,该指标不得低于2%。l核心负债比率核心负债比率一核心负债期末余额/总负债期末余额X100%分别计算本外币和外币口径数据,不得低于60%。l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缺口+未使用不可撤销承诺”到期流动性资产X100%)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外币和外币口径数据,不得低于-10%。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辅助指标l经调整资产流动性比例经调整资产流动性比例=调整后流动性资产余额/调整后流动性负债余额X100%存贷款比例存贷款比例=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X100%,不得超过75%。l最大十户存款比例最大十户存款比例一最大十户存款总额/各项存款X100%外资银行流动性监管指标l营运资金作为生息资产的比例l境内外汇存款与外汇总资产的比例信用风险监管指标l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X100%l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风险敞口X100%l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二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X100%l贷款损失准备金率贷款损失准备金率=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贷款类资产总额l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刻意类贷款+损失类贷款)③操作风险指标衡量由于内部程序不完善、操作人员差错或舞弊以及外部事件造成的风险,表示为操作风险损失率,即操作造成的损失与前三期净利息收入加上非利息收入平均值之比。市场风险类指标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率为累计外汇敞口头寸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得高于20%。在条件成熟时采用风险价值法(VaR方法)。市值敏感度为修正持续期缺口乘以1%/年,指标值将在相关政策出台后根据风险监管实际需要另行制定。贷款风险迁徙指标正常贷款迁徙率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可疑类贷款迁徙率风险抵补类指标盈利能力监管指标l资本金收益率。资本金收益率也称为股本收益率(ROE。)资本金收益率=税后净收入/资本金总额I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ROA主要反映商业银行的管理效率,即将商业银行的资产转化为净收益的能力,也是反映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综合指标。资产收益率(ROA.税后净收入/资产总额l净业务收益率、净利息收入率和非利息收入率及非利息收入比率指标净业务收益率=(营业收入总额-营业支出总额)/资产总额净利息收入率=(贷款利息收入-存款利息支出)/资产总额非利息收入率=(非利息收入-非利息支出)/资产总额非利息收入比率=(非利息收入-非利息支出)/(营业收入-营业支出)准备金充足程度指标包括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和非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资本充足程度指标包括核心资产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加附属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风险监管的内容和要素(1)风险状况对银行机构风险状况的监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公司治理公司治理起源于法律术语,其核心含义是在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为妥善解决委托代理关系而提出的董事会、高管层组织体系和监督制衡机制。(3)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实现的,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高效运营、财务报表真实以及行为守法合规而设定的过程,是商业银行有效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体系风险计量模型管理信息系统(7)管理人员素质和人力资源管理8.1.2银行监管方法资本监管资本的定义账面资本及所有者权益,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上所有者权益部分,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准备、信托赔偿准备和未分配利润等。监管资本是指商业银行根据监管当局关于合格资本的法规与指引发行的所有合格的资本工具。经济资本是指商业银行用于弥补非预期损失的资本。资本的作用为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来源。吸收和消化损失。约束银行扩张,增强银行系统的稳定性。资本监管的重要性资本监管是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资本监管是提升银行体系稳定性、维护银行业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资本监管是促使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监管手段。资本充足率计算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和最低要求。资本充足率=(资本-扣除项)/(信用风险加权资产+12.5市场风险资本要求)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除项)/(信用风险加权资产+12.5市场风险资本要求)资本的组成。核心资本实收资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少数股权附属资本。资本扣除的有关规定。表内资产风险权重。风险缓解的处理。表外项目的处理。市场风险资本要求。(5)资本监管的要点有效资本监管的起点是商业银行自身严格的资本约束。监管部门应对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程序进行评估。监管部门可以个案性地要求商业银行持有高于最低标准的资本。监管部门对资本不足银行的纠正措施包括三类。商业银行董事会负责本行资本充足率的信息披露,未设董事会的,由行长负责。市场准入(1)市场准入概述银行机构的市场准入包括三个方面:机构准入、业务准入和高级管理人员准入。市场准入监管的必要性银行是一种含有复杂风险体系的行业。银行具有特殊的资产结构。银行具有很强的公众性。存款人挤提存款是对银行稳定的最大的威胁。银行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再分配有着重要的影响。银行业也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市场准入监管目标保证注册银行具有良好的品质,预防不稳定机构进入银行体系。维护银行xx。保护存款者的利益。市场准入的范围和标准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合作金融机构行政许可。外资金融机构行政许可。风险评级风险评级概述风险评级的作用风险评级的原则和程序风险评级的原则。全面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审慎性原则风险评级的程序风险评级的主要方法CAMELs评级评级内容和标准: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管理盈利性流动性市场风险敏感度其他风险评级方法ROCA评级法。SOSA评级方法(母行支持度评估)监督检查非现场监管非现场监管工作的程序。完成的非现场监管程序包括制定监管计划、监管信息收集、日常监管分析、风险评估、现场检查立项、监管评级和后续监管七个阶段。非现场监管应当注意的问题。—是会计准则。二是监管信息报告的范围和频率。三是监管信息渠道和准确性。四是监管信息的保密。五是信息披露。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对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发现和识别风险;二是保护和促进作用;三是反馈和建议作用;四是评价和指导作用。现场检查工作的程序。现场检查的重点内容。风险处置纠正纠正救助市场退出8.1.3银行监管规则1银行监管法规体系银行监管法规概述银行监管法律框架由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三个层级的法律规范构成。银行监管主要法律法规简介①法律。《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行政XX》行政法规金融规章制度和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相关指引信用风险管理领域市场分险管理领域操作风险管理领域其他分险管理相关制度指引2.银行监管的原则和要求8.2市场约束8.2.1市场约束与信息披露1.市场约束机制和各参与方的作用市场约束机制信息披露是市场约束发挥作用的基础。市场约束机制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得以实现。市场约束的具体表现。市场约束参与方及其作用监管部门。监管部门是市场约束的核心公众和存款人。股东。债券持有人。评级机构。其他组织机构。审计师银行业协会员工2信息披露要求信息披露概述银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