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上海市普陀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_第1页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普陀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_第2页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普陀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_第3页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普陀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_第4页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普陀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普陀区华东师大附属进华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5*2=30)(2分)下列数据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这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2cmB.步行上学的速度约为10m/sC.某同学质量约为50kgD.奥运“祥云”火炬质量约为975kgTOC\o"1-5"\h\z(2分)一块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A.将它熔化成铁水 B.磨掉铁块一个角C.把它轧成薄铁片 D.从地球运到月球(2分)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C.形“影”不离D.湖光倒“影”(2分)墙面上贴着一块穿衣镜,水平地面上一个人以速度v匀速直线朝平面镜走去,相对于人,像的速度是( )A.v B.2v C.? D.02(2分)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虚像可以用光屏承接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2分)对速度公式v=旦的理解,正确的是( )tA.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C.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D.一定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的通过的路程越小A.乐音悦耳动听B.优美的音乐音量过大也会成为噪声C.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人的健康D.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音是机器发生的声音(2分)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种声波属于超声波B.声音的音调可达145dB以上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发声频率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2分)自行车尾灯能将照射过来的光原方向反射回去,下列光路中正确的是( )(2分)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对此做法解释正确的光路图是( )(2分)将一长方形玻璃科沿对角线切开,并分开一段距离放置,如图所示。四条光线沿图示位置入射,能得到右边出射光线的只可能是( )(2分)在全国防范冠状病毒的大环境下,学校延迟开学,然而学生的学习不能停,教育部开通了各种学习平台,号召我们停课不停学,有些平台需要手机扫描二维码学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C.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D.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2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20厘米的光屏上成清晰实像。贝I( )A.焦距可能为18厘米B.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远离凸透镜10厘米,移动光屏找到实像后,此实像变大了D.当物体靠近凸透镜10厘米,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光屏应远离透镜10厘米(2分)寓言“龟兔赛跑”的故事家喻户晓,兔子输了比赛很不服气决定和乌龟再比一第3页(共32页)次,比赛过程如图所示,请认真阅读图象,则根据这幅图象下列判断错误的是(B.比赛结果是乌龟获胜C.比赛时乌龟先出发D.乌龟在比赛中做匀速直线运动(2分)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2.8米的A、B两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做匀速运动,(a) (b)A.t一定等于4秒 B.t可能等于4秒C.t一定等于28秒 D.t可能大于28秒二.填空题(共28分)(4分)如图所示,敲击左边音叉,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这个实验用到的物理方法主要是(选填“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或“理想实验法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在月球做此实验,(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现象,这是因为o乙甲(3分)如图所示,属于凸透镜的是;属于凹透镜的是.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若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纸纸片遮住,则光屏上(A、只剩下下(3分)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色的光屏上看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这种现象叫作,这说明太阳光是(单色/复色)光,色光的三原色是o(2分)暑假期间,小芳乘坐高铁从天津到济南看望奶奶在高速前进的高铁上,小芳发现放在桌上的水果几乎没有晃动,她是以为参照物,而通过车窗看到外面的电线杆快速地向后退去,则她是以为参照物。(4分)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折射角为Z(选填“1”、“2”或"3”),分界面为(选填“①”“②”),分界面的方为水。当入射角减小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变。

(2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其物理意义是,人耳要区分原声和回声,两个声音之间的间隔需不小于0.1s,若要产生回声,则声与障碍物的最小距离为rrio(3分)如图所示是某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中有关数据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cm,A、B、C、D在凸透镜主光轴上,F为焦点。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则物体放在点时,可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物体的像,若将光屏移动到D点,刚好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则该像的性质是。(5分)物理上常用“频闪照相”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a)是照相记录跑步者甲、乙两次跑步时的频闪照片,已知照片曝光时间间隔一定,由此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a)的两次记录中(选填“甲”或“乙”,下同)跑步的平均速度大。(2)图(b)中的图象描述的是的运动。(3)若跑步路程6km用时20min,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m/s«(4)如图(c)所示是跑步者用随身携带手机APP软件记录的“配速”(配速定义:通

过每公里路程所需要的时间)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在ti、t2和t3三个时刻中,运动得最快的时刻是.三.作图题(9分)(3分)如图所示,根据透镜性质完成光路图。25.(3分25.(3分)画出如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26.26.(3分)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法线法线(6分)某和谐号列车长240米,经过一个小站时不停,一位站台上的旅客测得列车经过其面前的时间为4秒,如果这列车保持这个速度,经过长度为1800米的某铁路大桥需要多长时间?(9分)火车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若火车速度为108km/h,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司机在鸣笛2s后听到自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则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是多少?当听到自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又是多少?五、实验探究题(18分)(5分)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强用如图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其中.代替平面镜,目的是oA、B.代替平面镜,目的是oA、B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实验时发现B蜡烛恰好能与点燃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填“大于”、“等于”或“小于”)。(8分)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明00H明00H—11吁我RO叫8IIIIO叫7-;l,1,叫6岫。叩。叫4IIIOml3(1)实验时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该实验最好在光线较(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2)小明先通过图甲所示的实验,确定了该凸透镜的焦距£= cm:(3)小明将凸透镜、蜡烛调节至图乙所示位置,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选填“虚”或“实”)像;(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2cm刻度线处,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7分)小杰同学探究光从空气射入不同介质发生折射时的一些规律,他将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折射的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实验序号12345入射角i10°20°30°40°50°折射角r7.9°15.4°21.5°26.3°33.5°(1)分析实验序号1(或2或3或4或5)中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得出初步结论是:;(2)分析实验序号1与2与3与4与5中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得出初步结论是:;(3)该同学在得出以上结论后想要继续研究光在其他透明介质的分界面折射时有什么规律。表中是光在几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图1是光在这几种介质中发生折射的光路:介质水玻璃冰空气酒精光速(m/s)2.25X1082.0X1082.30X1083.0X1082.2X108“axjui图1 图2①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和图1中的光路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入射角。(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②如图2所示,根据上述结论,光从玻璃斜射向酒精后经过了点A,那么激光光源的入射点应在 o(选填“。点左侧”或“O点处”或“0点右侧”)2020-2021学年上海市普陀区华东师大附属进华中学八年级(上)

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5*2=30).(2分)下列数据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这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2cmB.步行上学的速度约为10m/sC.某同学质量约为50kgD.奥运“祥云”火炬质量约为975kg【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作出合理的估计,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然后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解答】解:A、一般纸张的厚度在75Hm左右,试卷纸的厚度略大一些,在100pm=0.1m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X_L_m/sF.l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3.6C、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D、奥运“祥云”火炬的质量接近1kg,在975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Co【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2分)一块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A.将它熔化成铁水 B.磨掉铁块一个角C.把它轧成薄铁片 D.从地球运到月球【分析】物质质量的大小与外界条件无关,只取决于物体本身所含物质的多少。据此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答此题。【解答】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将它熔化成铁水是状态变了;把它轧成薄铁片是形状变了:从地球运到月球是位置变了;但铁块所含铁的多少没有改变,所以其质量不会改变。磨掉铁块一个角,铁块所含铁物质减少了,所以质量变了。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及其特性的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2分)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C.形“影”不离D.湖光倒“影”【分析】“影”的形成包括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的折射现象;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称之为影子;光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为透镜所成的像;根据不同原理所成的像分析各选项。【解答】解:A、立竿见“影”中的“影”是由于光线被竿遮挡光线形成的影子,故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B、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进行拍照的,而毕业合“影”中的“影”是照相机拍出的像,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形“影”不离中的“影”是由于身体遮住光线后,在地面形成了自己的影子,故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D、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而湖光倒“影”中的“影”是平面镜形成的像,故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会根据其原理的不同,对光现象进行分类。(2分)墙面上贴着一块穿衣镜,水平地面上一个人以速度v匀速直线朝平面镜走去,相对于人,像的速度是( )A.v B.2v C.2 D.02【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和物体大小相同。【解答】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该人以速度v匀速直线朝平面镜走去,则像以速度v匀速直线朝平面镜走去,相对于人,像的速度是2v。故选:B«【点评】(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可以认为这三条是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2)计算速度要弄清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得出速度的结果也不同。(2分)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虚像可以用光屏承接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分析】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出,而虚像则不能。【解答】解:A、无论是平面镜成像还是凸透镜成像,其虚像的特点是: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不能成在屏上,故A错误;B、凸透镜可以成虚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平面镜只能成等大的虚像,故B正确:CD、只有凸透镜可以成实像,平面镜只能成虚像,其实像的特点是:实际光线的会聚,倒立,异侧,可能放大也可能缩小,故C、D正确。故选:Ao【点评】(1)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和凸透镜的成像特点。(2)掌握分别实像和虚像的方法。(2分)对速度公式v=旦的理解,正确的是( )tA.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C.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D.一定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的通过的路程越小【分析】(1)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决定的,根据速度公式,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解答】解:

A、根据v=^可知,在时间相同时,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选项中缺少时间相同t这个条件,无法判定速度大小,故A错误;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故B正确:C、根据v=^可知,在路程相同时,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选项中缺少路程相同t这个条件,无法判定速度大小,故C错误;D、根据丫=且可知,一定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的通过的路程越大,故D错误。t故选:Bo【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7.(2分)下列关于乐音与噪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7.A.乐音悦耳动听B.优美的音乐音量过大也会成为噪声C.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人的健康D.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音是机器发生的声音【分析】噪声的定义有两个:①从产生角度定义,物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是噪声。②从环保角度定义,凡是干扰人们正常的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想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根据噪声的两个定义可以确定选择项的正误。【解答】解:A、乐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情舒畅,给人以享受。故A正确。B、从环保角度出发,优美的音乐过大也会成为噪声。故B正确;C、根据从环保角度出发的噪声定义可知,噪声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于人的健康,故C正确。D、悠扬、悦耳,听到感觉非常舒服的声音叫乐音,不一定是乐器发出的;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不一定是机器发出的,故D错误。故选:D。【点评】(I)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噪声的定义的了解和认识,注意从产生和环保两个角度去考虑问题。

(2)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再动听的声音都有可能成为噪声。(2分)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种声波属于超声波B.声音的音调可达145dB以上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发声频率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分析】(1)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2)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声音的强弱表示声音的响度:(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另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解答】解:A、“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是人耳能够听到的,因此不是次声波,故A错误;B、根据材料可知,该声波的响度是145dB以上,而不是音调。故B错误;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故C错误;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Do【点评】本题考查了声学基础知识,解决此类问题考查的是声学中的综合知识点,难度不大,比较基础,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2分)自行车尾灯能将照射过来的光原方向反射回去,下列光路中正确的是(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时,先确定入射点,再画出法线,最后根据“三线共面、【解答】解:过反射点作垂直于反射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然后过二次反射点作法线,仍然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的方向,二次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平行,即将射来的光逆向射回。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o【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光的反射定律及二次反射。近几年中考中关于光现象的考查是必考题,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以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用、光路图的画法等,应熟练掌握。(2分)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对此做法解释正确的光路图是( )【分析】从鱼身上反射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解答】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o【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是解决此类折射问题的关键,无论是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还是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都是升高的虚像。

本题属于基础题。(2分)将一长方形玻璃破沿对角线切开,并分开一段距离放置,如图所示。四条光线沿图示位置入射,能得到右边出射光线的只可能是( )C.光线cC.光线cD.光线d【分析】已知玻璃砖切开,分开一段距离,则切面中间是空气,光线从最左边射入,从最右边射出,经过了四次折射,空气一玻璃一空气一玻璃一空气,按要求光路图,就可以得到答案;注意完成光路时可以从最右边的射出光线入手,依次找出相应的入射光线。【解答】解:已知出射光线与最右边玻璃面垂直,因此入射光线方向与出射光线方向相同;然后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画出入射光线,再利用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因为N2=N1,所以N4=N3,因此在左侧玻璃中的光线与最左侧玻璃面垂直,故最左侧的入射光线垂直于左侧的玻璃面;如下图所示:显然最左侧的入射光线与最左侧的玻璃面垂直,并且在b光线的下方,故入射光线的方向只可能是c.故选:C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分)在全国防范冠状病毒的大环境下,学校延迟开学,然而学生的学习不能停,教育部开通了各种学习平台,号召我们停课不停学,有些平台需要手机扫描二维码学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C.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D.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分析】(1)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2)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其成像原理为: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解答】解: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BC、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其成像原理为: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所以,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影像传感器上(相当于光屏)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C正确;D、如果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应增大物距,应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要明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2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20厘米的光屏上成清晰实像。则( )A.焦距可能为18厘米B.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远离凸透镜10厘米,移动光屏找到实像后,此实像变大了D.当物体靠近凸透镜10厘米,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光屏应远离透镜10厘米【分析】(1)由物距和像距的判断凸透镜成像性质,根据像的性质确定物距和焦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凸透镜的焦距:(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变小。(3)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进行判断。【解答】解:AB、由题知,物距u=30cm,像距v=20cm,物距大于像距,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30cm>2f,2f>20cm>f,解得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15cm>f>10cm,则焦距不可能为18cm,故A、B都错误。C、当物体远离凸透镜10cm,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则像会变小,故C错误。D、当物体靠近凸透镜10cm,此时物距u'=30cm-10cm=20cm(等于原来的像距),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此时的像距v'=30cm(等于原来的物距),所以光屏要远离凸透镜10cm,光屏上才会呈现清晰的实像,故D正确。故选:D。【点评】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在凸透镜成像时光路的可逆性应用比较广泛。(2分)寓言“龟兔赛跑”的故事家喻户晓,兔子输了比赛很不服气决定和乌龟再比一次,比赛过程如图所示,请认真阅读图象,则根据这幅图象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比赛途中,乌龟和兔子共相遇三次B.比赛结果是乌龟获胜C.比赛时乌龟先出发D.乌龟在比赛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分析】观察s-t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的是前进的路程,横坐标表示的是运动的时间。图象上点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表示此点的速度。观察图象,判断对错。【解答】解:图中给出的是乌龟和兔子的S-t图象;A、乌龟和兔子从同一地点出发,当通过的路程相同时,二者相遇,表现在s-t图象上是两图象的交点;两图象共有三个交点,所以途中乌龟和兔子共相遇三次,故A正确。B、由图象可知,全程为100m,跑完全程时,兔子用的时间短,所以兔子获胜,故B错误。C、乌龟在0秒时出发,兔子在ti秒才出发,所以乌龟先出发,故C正确。D,由图知,乌龟的s-t图象为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乌龟在比赛中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看图象的能力,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需从图象中判断出速度、路程随时间的变化。(2分)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2.8米的A、B两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做匀速运动,两车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经过时间t后,两车相遇,则( )A.t一定等于4秒 b.t可能等于4秒C.t一定等于28秒 D.t可能大于28秒【分析】(1)从甲、乙的s-t图象中读出一组数据,根据v=且求出两车的速度,然后t比较两车的速度大小关系;(2)由题意可知,甲、乙两车相距2.8米,且沿同一直线同时开始做匀速运动,两车相遇时分两种情况:一是甲、乙两车相向而行时相对速度等于两车速度之和,根据v=且求t出相遇时间;二是甲、乙两车同向而行,则甲车在后,乙车在前,相对速度等于两车速度之差,根据v=且求出相遇时间。t【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tip=6s时,sqt=2.4m,当t乙=12s时,s^=3.6m,则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v甲=^^-=2二轲04m/st甲6sv乙=工5-=曳皿Lo.3m/st乙12s则v甲>丫乙,①如甲、乙两车相向而行,则两车相遇的时间为:t=一号——= 4包 =丫甲+丫乙0-4m/s+0.3m/s2.8m=dc.0.7m/s②如甲、乙两车同向而行,则甲车在后,乙车在前,两车相遇的时间为:t=一W——=v甲一丫乙2.8m一2.8m—0.4m/s-0.3m/s0.lm/s所以,时间t可能等于4s,也可能等于28s,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灵活应用,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要注意由于不知两车运动方向是否相同,所以两车相遇有两种情况。二.填空题(共28分)(4分)如图所示,敲击左边音叉,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发声体在振动:这个实验用到的物理方法主要是转换法(选填“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或“理想实验法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在月球做此实验,不能(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现象,这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乙甲【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空气可以传递声音。“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第20页(共32页)(3)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如图所示,敲击左边的音叉,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不容易观察,用泡沫塑料球的振动来呈现,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在月球做此实验不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现象,这是因为月球表面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发声体在振动:转换法;不能:真空不能传声。【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个方面分析解答。注意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和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3分)如图所示,属于凸透镜的是A、B、C:属于凹透镜的是D、E、F。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若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纸纸片遮住,则光屏上B(A、01(01只剩下下半部分像B、可看到完整的像,但稍暗些)ABCDEF【分析】(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2)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解答】解:(1)中间厚,边缘薄透镜有A、B、C,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有D、E、F,是凹透镜:(2)遮住凸透镜的一半,来自物体的光射向凸透镜的另一半,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选:B.故答案为:A、B、C;D、E、F;B„【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分、凸透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实像时,无论遮住凸透镜的上部、下部、中间,都不能改变像的大小,但是像变暗,凸透镜遮住的越多,像越暗。(3分)如图所示,-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色的光屏上看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这种现象叫作光的色散,这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单色/复色)光,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分析】由光的色散现象可知,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解答】解: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红光、绿光、蓝光按不同比例可得到各种色光。故答案为:光的色散;复色;红、绿、蓝。【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光的色散现象以及光的三原色的了解,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2分)暑假期间,小芳乘坐高铁从天津到济南看望奶奶在高速前进的高铁上,小芳发现放在桌上的水果几乎没有晃动,她是以桌面为参照物,而通过车窗看到外面的电线杆快速地向后退去,则她是以列车为参照物。【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解答】解: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桌上的水果与桌子之间没有位置变化,小芳发现放在桌上的水果几乎没有晃动,她是以桌面为参照物:窗外的电线杆与列车内的小芳以及列车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小芳通过车窗看到外面的电线杆快速地向后退去,则她是以小芳自己或列车为参照物。故答案为:桌面;列车。【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分)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折射角为N2(选填“1”、“2”或“3”),分界面为②(选填“①”“⑵”),分界面的上方为水。当入射角减小时,反射光线与折射曲线的夹角将变大。【分析】(1)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一定相等,由此可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和界面。(2)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一定在相对的两个区域中,由此确定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3)最后根据确定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判断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变化。【解答】解:由图可知,N1等于23,因此①是法线,②是界面,CO是入射光线,0A是反射光线,0B是折射光线;又因为N2大于N3,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分界面下方是空气,上方是水;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当入射角变小时,反射角变小,折射角也会减小,所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变大。故答案为:2;②;上;大。【点评】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会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且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也是分居法线两侧,但在两种不同介质中。(2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其物理意义是声音1s内通过的路程为340m,人耳要区分原声和回声,两个声音之间的间隔需不小于0.1s,若要产生回声,则声与障碍物的最小距离为17mo【分析】(1)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大于0.1秒,如果不到就会使原声与回声混合,人耳不能够区分;回声传播是一个出去又返回的过程,所以单程时间是大于0.05秒,根据公式5=讥可计算路程。【解答】解: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其物理意义是声音Is内通过的路程为340m;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就会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s,就不会区别开:声音在15c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由v=且得:ts=vt=340m/sX」_X0.1s=17m。2故答案为:声音Is内通过的路程为340m;17。【点评】本题考查声速的物理意义、回声测距离,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3分)如图所示是某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中有关数据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 10cm.A、B、C、D在凸透镜主光轴上,F为焦点。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则物体放在B点时,可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物体的像,若将光屏移动到D点,刚好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则该像的性质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分析】分析图象中有关数据可知,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像距等于物距,计算透镜的焦距: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解答】解:分析图象中有关数据可知,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像距等于物距,故u=2f=20cm,则f=10cm,该透镜的焦距为10cm;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像距大于2倍焦距,则要求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则物体放在B点时,可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物体的像,若将光屏移动到D点,刚好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物距大于2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10;B;倒立、缩小的实像。【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像距、成像特点与物距的关系,焦距的计昇。(5分)物理上常用“频闪照相”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a)是照相记录跑步者甲、乙两次跑步时的频闪照片,已知照片曝光时间间隔一定,由此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a)的两次记录中乙(选填“甲”或“乙”,下同)跑步的平均速度大。(2)图(b)中的图象描述的是甲的运动。(3)若跑步路程6km用时20min,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4)如图(c)所示是跑步者用随身携带手机APP软件记录的“配速”(配速定义:通过每公里路程所需要的时间)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在ti、t2和t3三个时刻中,运动得最快的时刻是t2,理由是运动相同路程所用时间最少。【分析】(1)设曝光时间间隔^t,由图(a)知甲乙通过的距离s相同,比较甲乙所用时间,根据v=旦比较两次记录中跑步的平均速度大小;t(2)图(b)中s-t的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可确定其速度大小为一定值:比较(a)可知甲、乙两图相同的物理量和不同物理,根据v=旦分析回答;t(3)已知跑步路程6km所用时间,根据v=巨求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t(4)由图(c)根据配速定义结合丫=且分析。t【解答】解:(1)设曝光时间间隔at,由图(a)知,甲乙通过的距离s相同,甲所用时间为5Z\t,乙所用时间为34t,由丫=且可知,在图(a)的两次记录中乙跑步的平均速度大;t(2)图(b)中s-t的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故其速度大小为一定值,由(a)可知,甲在曝光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距离相同,由丫=且,故可认甲的速度不变,故图(b)中的t图象描述的是甲的运动:(3)若跑步路程6km用时20min,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g_20X60s(4)配速是指跑每公里所用的时间,此数值越小(大),表示运动相同路程所用时间最少(多),根据v=旦,运动越快(慢),由图知t2时刻的配速值最小,运动速度最快。t故答案为:(1)乙;(2)甲;(3)5;(4)t2:运动相同路程所用时间最少。【点评】本题考查题速度公式的运用及数据分析和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作图题(9分)(3分)如图所示,根据透镜性质完成光路图。【分析】仔细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根据凹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解答】解:从虚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发散射出,对于凹透镜,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点评】凹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点评】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3分)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0画出反射光线0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法线【分析】①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②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解:由图可知,入射角等于5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等于50°;图中法线已画出,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然后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明反射角的度数。如图所示:法线o【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熟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要注意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四、计算题(15.分)(6分)某和谐号列车长240米,经过一个小站时不停,一位站台上的旅客测得列车经过其面前的时间为4秒,如果这列车保持这个速度,经过长度为1800米的某铁路大桥需要多长时间?【分析】已知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列车的速度,列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是车长与桥长之和,求出列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又知车的速度,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动列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解答】解:列车的速度为:v=~^=24°m.=60m/s,t4s列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s=s标+s4;=1800m+240m=2040m;列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t'=s,=2040m=34Sov60m/s答:如果这列车保持这个速度,经过长度为1800米的某铁路大桥需要34s。【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对于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具有一定长度的物体过桥(或钻洞)的速度的问题,关键是该物体实际行驶的路程等于该物体的长度与桥(或洞)的长度之和。(9分)火车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若火车速度为108km/h,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司机在鸣笛2s后听到自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则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是多少?当听到自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又是多少?【分析】利用v=且计算出声音2s传播的路程和火车2s行驶的路程,声音传播的路程加t上火车行驶的路程等于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的2倍;声音传播的路程减去火车行驶路程等于听到自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的2倍。【解答】解:由丫=且可知,声音传播的路程:s^=v^1=34001/8X2s=680m;t火车的速度:v车=108km/h=30m/s,火车行驶的路程:s车=v车1=30向$*2s=60m: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L尸$声+s车=680m+60m=37()m;2 2听到自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L2= SSpnreOm2 2=310m。答: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是370m;当听到自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是310m。【点评】此题考查回声测距离的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利用v=且求火车和声音在t2s传播的距离s声、s车是本题的基础问题,找到Li与s声、s车和L2与离s冉、s车的关系是关键。五、实验探究题(18分)(5分)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强用如图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其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A、B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实验时发现B蜡烛恰好能与点燃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等于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分析】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在物体的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又能看到替代蜡烛A的蜡烛B,确定蜡烛A的像的位置。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可以同时观察蜡烛A的像,同时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当蜡烛B好像被点燃似的,这样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所以所选两段蜡烛相同,实验时移动没有点燃的蜡烛直到看上去好像点燃了似的,说明此时像与物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等于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

【点评】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有关知识,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8分)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03040|iiii|iili|il|||||||||||||||||||||||||||||||||||203040|iiii|iili|il0cm10504)7080&)100甲 乙(1)实验时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该实验最好在光线较暗(选填"亮”或“暗“)的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