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文化方面的新变化学习重点程朱理学的深远影响学习难点(1)儒学的复兴(2)少数民族文字知识点一儒学的复兴1.背景: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和道教。

2.兴起: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运动。

3.目的:他们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4.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因此这一学派也被称为“程朱理学”。

5.主要内容(1)它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2)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3)理学还提出“格物致知”,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6.经典著作:朱熹从早期儒家典籍《礼记》中抽出《大学》《》两篇文章,加上《论语》《孟子》二书,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

7.历史影响: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思维提升]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并非“理”“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使儒学普及化、通俗化。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的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全社会每一个家庭中。1.为什么从北宋中期起开始儒学复兴运动?2.“思考点”(教材第66页)你如何看待“存天理,灭人欲”?3.“学思之窗”(教材第67页)结合材料分析,元朝是怎样确定科举考试内容和答题标准的?理由何在?知识点二文学艺术1.宋词(1)发展:词是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2)特征:词的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3)代表:以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李清照的词作成就最为突出。

2.元曲(1)盛行:元朝。(2)特征: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杂剧是演员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的艺术形式。(3)意义: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的成熟。

(4)代表:关汉卿、王实甫等。[深化认识]正确区分诗、词、曲诗、词、曲都属于广义的诗歌的范畴,但作为不同的文学体裁,其间的差别也很明显。诗,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韵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风韵规范。词,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3.话本: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4.书法:宋元两朝,书法名家辈出,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5.绘画:成就以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

1.宋元时期新文学体裁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什么是散曲?什么是杂剧?3.与前代相比,宋元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知识点三科技1.三大发明印刷术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2.科学家(1)沈括:其所著《》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2)郭守敬:其最突出的成就是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

(3)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谁?请指出他的身份?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请列举北宋著名的科学家,并说明其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个领域。知识点四少数民族文字1.辽: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还进行文学创作。2.金:创制了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3.西夏: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4.蒙古(1)成吉思汗: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作为游牧民族自己撰写的历史,在史学史上具有特殊价值。

(2)忽必烈:委派藏传佛教高僧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广泛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1.辽、夏、金创造本民族文字有何共同特点?指出用畏兀体蒙古文撰写的历史著作。2.概述元世祖忽必烈对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探究主题一从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的角度探究理学的积极影响【素材依托】史料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寡廉鲜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和“嗜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其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说,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摘编自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思考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思维拓展】程朱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程朱理学家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从而使传统儒学道德信条式的语录变成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程朱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3)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程朱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特点,例如吸收禁欲主义思想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探究主题二从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角度探究宋元文化的特点【素材依托】史料1北宋李成的《晴峦萧寺图》史料2马致远的元散曲《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思考探究】(1)透过史料1,你获得了哪些有关宋代绘画特点的信息?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2)史料2的元曲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时代风貌?【思维拓展】宋词繁荣的原因(1)封建经济发达:宋代商品经济和城市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2)市民阶层壮大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够歌唱表演的词曲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3)社会矛盾尖锐: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一些作家转而采用词这种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典例展示】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军到江北抢夺民船。宋军伏击,“忽放一霹雳炮,盖以纸为之……自空而下……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金军大败。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B.火药技术在南宋时开始用于军事战争C.西方火炮的传入增强了南宋军事力量D.火药成为影响战争胜败的因素之一[试答]

[解题思路]审题干:本题以宋金战役为背景设置情境,通过阐述宋军大败金军的原因,来考查科技成就的影响。判选项:A项表述错误,南宋时期未进入热兵器时代,排除B项表述错误,早在唐朝,火药技术就已用于军事战争,排除C项表述错误。火药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并非西方传入,排除D项题干材料描述的内容为火药的使用,且影响了战争的胜败,故正确【评价试练】1.北宋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经典名言道出了当时哲学家的使命。材料表明当时哲学家的真正使命是 ()A.应对北宋初年社会危机,重建汉代儒学统治地位B.为构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奠定精神基础C.彰显儒家文化继承者的家国情怀D.重新恢复先秦儒学民本思想,构建理学的民生观念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卷从东水门外虹桥以东的田园开始,向西是汴河上的市桥及周围的街市、城门口的街市、十字街头的街市。画面人物有770多人、房屋楼阁100多间、大小船舶20多艘,街道两旁随处可见各类商店的招牌幌子,酒楼、茶坊与“瓦子”都通宵营业。这些可以证明开封城 ()A.设计体现皇权至上风格B.“瓦子”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C.布局凸显浓厚商业色彩D.市场监管相对宽松3.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被誉为元杂剧“四大悲剧”。这些优秀作品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B.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C.元代南方经济迅速发展D.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增加4.据《宋史》记载,西夏国主“元昊自制蕃书,命野利仁荣演绎之,成十二卷,字形体方整”,介于小篆、隶书之间。他还教国人“纪事用蕃书,而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为蕃语”。此举 ()A.推动文化的交流认同B.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C.促进了汉字的发展完善D.消除了民族隔阂与矛盾5.考古工作者在甘肃某地发现了一款印有西夏文字的石碑,这种文字的创制者是 ()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C.元昊 D.成吉思汗参考答案【新课导学·预习提示】知识点一知识梳理1.佛教2.儒学复兴4.程颢5.存天理,灭人欲6.中庸学情调查1.一些学者挖掘儒学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希望发挥儒学作用。2.“存天理,灭人欲”这一提法,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它反映了一种对人高标准、严要求的修养理念,要求人摒弃过度欲望,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准宗教的道德自律精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它具有禁锢合理欲望、扼杀人性的潜在可能,极易成为统治者的精神工具,因此历来受到进步思想家的批判。3.考试内容:儒家经书。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理由:程朱理学作为宋朝新儒学的主流,重视发挥儒家思想在巩固社会伦理道德秩序和树立社会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因而顺理成章地被确定为考试答题标准。知识点二知识梳理1.柳永2.戏曲艺术5.山水画学情调查1.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2.散曲是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杂剧是演员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表达一个完整故事情节的艺术形式。3.世俗化趋势。知识点三知识梳理1.毕昇2.梦溪笔谈授时历学情调查1.发明者:毕昇。身份:工匠出身。说明的问题:北宋的部分科技成果源于生产实践,同时也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作者。2.沈括,科技著作。知识点四知识梳理4.蒙古秘史八思巴学情调查1.都模仿汉字创造本民族文字。《蒙古秘史》。2.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广泛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素养落实·师生互动】探究主题一[提示]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探究主题二[提示](1)信息: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种。社会风貌:宋代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注重内心修养;宋代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队伍壮大;文化普及。(2)情感:天涯孤旅的哀愁。时代风貌:元代社会的黑暗;文人社会地位的低下;异族的压迫。【解题突破·课堂评价】典例展示D评价试练1.B【解析】儒学虽然在宋代出现危机,但是仍然处于统治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中天地、生民、绝学体现了理想社会秩序,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问题是哲学家真正的使命是什么,因此其不仅是彰显情怀,故C项错误;理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也重民生,故D项错误。2.C【解析】本题考查北宋商业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的代表作,展现了北宋都城的市井生活和繁荣的商品经济,所以此题选C。画卷上的建筑多为商店、酒楼、茶坊等,无法体现皇权至上的建筑风格,故排除A;重农抑商政策在宋代以后还在推行,B项说法明显违背史实,故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对市场进行监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