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郁顿挫课件_第1页
沉郁顿挫课件_第2页
沉郁顿挫课件_第3页
沉郁顿挫课件_第4页
沉郁顿挫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沉郁顿挫的一.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1.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2.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3.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4.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他一生坎坷,却忧国忧民。他的诗歌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世人称为“诗史”。二.诗歌的艺术风格:沉郁顿挫沉郁顿挫的基调是悲慨。沉郁是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所谓沉,主要是就情感的深沉而言;所谓郁,主要是就情感的浓郁而言形成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是杜甫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非常强烈,而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事的心态,便把这种喷薄而出的感情抑制住了,即这种情感受到理性的节制。这使他变得缓慢,低沉,回环起伏。几欲喷薄而出,但又不得出,缓急回环,跌宕起伏。诗中的情感之流成为有力度而受控制的涌动。《登高》中,诗人的悲情浓郁。前两联对夔州三峡秋季典型景物的描写就为全诗奠定了沉郁悲凉的情感基调。而“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则层层递进勾勒出人生八重之可悲。宋人罗大经说:“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集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种种悲苦,无限愁情在短短的十四个字中展露无遗,其心情何其沉痛!悲愤何其浩瀚!兼之年之将暮,连派遣愁绪的唯一凭借——酒也不能喝了,又何其无奈!沉郁的情感反复低回,萦绕于作者和读者的心间。

杜甫的悲愤是深沉的,也是深广的。《登高》就是杜甫的身世之感与时事之慨的结合,是个人情感与大众命运的表现,是一己之荣辱与国家之兴亡的合奏!这就是杜诗的可贵之处。杜甫从不局限于个人生活情感的小圈子,而是紧密地将个体的悲忧和时代的悲剧绾结在一起,使之集于一诗、一联、一句,让人更深刻地感受忧愤浓郁,浩瀚深沉所带来的美学享受。他身为一介寒儒却心忧天下,以对“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的仰慕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心;在曲江边上,回忆昔日繁华,他对国家忧心如焚;他还时刻关注战事,为“戎马关山北”而“凭轩涕泗流”;他被掳长安,而对月遥念妻子儿女;他关心普通百姓,为“无食无儿一妇人”而“思戎马泪盈巾”。忧国忧民之心,时时处处表露无遗,震撼人心。在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家国战事,心忧天下社稷的诗文中,我们确实看到了作者讽刺规谏的意图。

《登高》四联皆押韵,八句都对仗,读来朗朗上口,又觉摇曳多姿,甚至不觉它对仗工整的特点。在无边落木的萧萧声中,在不尽长江的滚滚声中,诗歌情感的节奏急转直下,“八悲”喷涌而出。

中国古典诗歌抒情贵含蓄。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登高》前两联写景,选取了一系列壮阔而萧索的景象,奠定了令人感伤的基调,也突出了后两联中孤独寂寥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由写景而抒情,层层递进,点出八悲,情感的抒发已经淋漓尽致。而作者并未将情感一泻而尽,而是以“苦恨繁霜鬓”“新停浊酒杯”结尾,将喷涌而出的悲情“顿挫”而驻,让它在诗人心中回荡,也令读者为作者心中难以排遣的愁、恨而咂摸再三。情感表现得既淋漓尽致又含蓄、深厚,很好地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选修本里的诗歌,留心的读者会发现和五首诗都写到了流泪,如《月夜》里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哀江头》里的“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蜀相》里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又呈吴郎》里的“正思戎马泪盈巾”和《登岳阳楼》里的“凭轩涕泗流”。但是,我们只能看到一个泪流满面的诗人,却听不到他的哭声。满腹辛酸泪的少陵野老,掩面泣无声,把伤心泪往心里流。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诗人有意识地对即将奔涌而出的感情的洪流,加以了理智的控制,使其平静地、缓缓地、无声地流淌,但却韵味绵长。这里把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分成了两个方面来分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不可分割的,内容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现,适当的形式又有助于思想内容的表达。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内容和形式是相得益彰的。同样,我们也不可把“沉郁”、“顿挫”孤立起来理解,它们共同构成了杜甫诗歌的整体风格。

那么,杜甫的诗歌何以具有这样的风格特征呢?我们认为,是诗人的坎坷经历、艺术家的敏感沉淀而成的忧愤深广的人生情感与传统文人遵从传统文化的理性克制的结果;是深厚的儒家修养,使他遵从温柔敦厚的诗教,追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美学目标的结果。因此,“沉郁顿挫”是杜甫寻找到的一种适当而又适度地表现其复杂情感的方式。《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联,最能全面表现武侯心境,反映武侯功业。赤壁鏖兵、白帝托孤、六出岐山、五丈塬头,诸葛亮一生志业,尽在这耐人寻味的“老臣心”三字之中,内蕴丰赡而耐人寻味。

《蜀相》首联用一设问句,突出诗人问路寻途迫不及待的心境,也给读者留下悬念。可是步入祠堂,诗人不写殿宇高大、塑像凛凛,独独扣住那“映阶春草”“隔叶黄鹂”做足文章,字字写景,却又字字含情,可谓含蓄蕴藉,“别有深意在其间”。

《蜀相》首联“何处寻”三字为全诗赞颂、痛惜之辞预留伏笔,此为一折。颔联以“碧草”“黄鹂”两个特写镜头,反衬英雄悲情,此为二折。颈联胸臆直泻,以凝练之语概括诸葛武侯千秋功业,此为三折。经此三折,诗人方揭出点睛之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凡用顿挫,必不平直,从两诗结构上的起承转合回环照应,正可见杜诗运笔之顿挫风格。

《蜀相》颔联的“自”“空”二字,该平而仄、该仄而平,应为拗格,却产生了警醒读者的艺术效果。七律本有音律协和的特点,《登高》《蜀相》的音律调配,可令人体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