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代谢和高血脂课件_第1页
脂代谢和高血脂课件_第2页
脂代谢和高血脂课件_第3页
脂代谢和高血脂课件_第4页
脂代谢和高血脂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脂代谢与高血脂脂代谢和高血脂课件1第一节

脂类的消化吸收一、脂类的消化食物中的脂类主要是甘油三酯,少量磷脂和胆固醇(酯)等。小肠上段是脂类消化的场所。胰脂肪酶催化甘油三酯水解生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甘油三酯的消化发生在脂-水的界面上。第一节

脂类的消化吸收一、脂类的消化2胰脂肪酶的作用需辅脂酶和胆汁酸盐的协助胆汁酸盐是较强的乳化剂。1、辅脂酶能与胰脂肪酶和胆汁酸盐结合,使胰脂肪酶能吸附在微团的水油界面上,有利于胰脂肪酶对甘油三酯的水解。2、辅脂酶还可以防止胰脂酶在脂-水界面的变性,解除胆汁酸盐对胰脂酶的抑制作用。胰脂肪酶的作用需辅脂酶和胆汁酸盐的协助3二、脂肪的吸收脂类消化产物主要在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腔上段吸收。吸收形式主要是甘油一酯、脂酸及甘油,还有极少量的甘油三酯经乳化后直接吸收。二、脂肪的吸收脂类消化产物主要在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腔上段吸收。4TG

甘油FFA2-甘油一酯

胆固醇酯ChFAA磷脂溶血磷脂FFA胆汁酸盐乳化混合微团易于穿过小肠黏膜细胞小分子FFA甘油门静脉血液循环长链FFA+2-甘油一酯TG重新合成的磷脂胆固醇(酯)载酯蛋白乳糜微粒CM淋巴小肠黏膜细胞TG甘油胆固醇酯Ch5第二节血浆脂蛋白代谢脂代谢和高血脂课件6一、血脂血浆中所含脂类物质统称为血脂。血浆中的脂类物质主要有:①甘油三酯(TG)及少量甘油二酯和甘油一酯;②磷脂(PL),主要是卵磷脂,少量溶血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及神经磷脂等;③胆固醇(Ch)及胆固醇酯(ChE);④自由脂肪酸(FFA)。

一、血脂7正常血脂有以下特点:①血脂水平波动较大,受膳食因素影响大;②血脂成分复杂;③通常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正常血脂有以下特点:8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一)分类:1.电泳分类法:根据电泳迁移率的不同进行分类,可分为四类:乳糜微粒→β-脂蛋白→前β-脂蛋白→α-脂蛋白。2.超速离心法:按脂蛋白密度高低进行分类,也分为四类:CM→VLDL→LDL→HDL。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一)分类:9脂代谢和高血脂课件10(二)组成:血浆脂蛋白均由蛋白质(载脂蛋白,Apo)、甘油三酯(TG)、磷脂(PL)、胆固醇(Ch)及其酯(ChE)所组成。不同的脂蛋白仅有含量上的差异。乳糜微粒中,含TG90%以上;VLDL中的TG也达50%以上;LDL主要含Ch及ChE,约占40%~50%;而HDL中载脂蛋白的含量则占50%,此外,Ch、ChE及PL的含量也较高。

(二)组成:11三、载脂蛋白(一)载脂蛋白的种类和命名:⑴ApoA:目前发现有三种亚型,即ApoAⅠ、ApoAⅡ、ApoAⅣ。ApoAⅠ和ApoAⅡ主要存在于HDL中。⑵ApoB:有两种亚型,即在肝细胞内合成的ApoB100,主要存在于VLDL、LDL中。小肠粘膜细胞内合成的ApoB48,主要存在于CM中。三、载脂蛋白(一)载脂蛋白的种类和命名:12⑶ApoC:有三种亚型,即ApoCⅠ,ApoCⅡ,ApoCⅢ。主要存在于VLDL。⑷ApoD:只有一种,主要存在于HDL⑸ApoE:主要存在于CM、VLDL

⑶ApoC:有三种亚型,即ApoCⅠ,ApoCⅡ,ApoCⅢ13(二)载脂蛋白的功能:⑴转运脂类物质。⑵作为脂类代谢酶的调节剂:LCAT(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可被ApoAⅠ激活。

LPL(脂蛋白脂肪酶)可被ApoCⅡ所激活

HL(肝脂酶)可被ApoAⅡ激活。(二)载脂蛋白的功能:⑴转运脂类物质。14⑶作为脂蛋白受体的识别标记:ApoB100可被细胞膜上的ApoB、E受体(LDL受体)所识别;ApoE可被细胞膜上的ApoB、ApoE受体(LDL受体相关蛋白,LRP)所识别。ApoAⅠ参与HDL受体的识别。ApoB100和ApoE参与免疫调节受体的识别。⑶作为脂蛋白受体的识别标记:15⑷参与脂质交换: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可促进胆固醇酯由HDL转移至VLDL和LDL;磷脂转运蛋白(PTP)可促进磷脂由CM、VLDL向HDL转移。脂代谢和高血脂课件16四、血浆脂蛋白的代谢和功能(一)乳糜微粒的代谢:LPL(脂蛋白脂肪酶)分布在肝外组织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催化CM、VLDL内核的甘油三酯(TG)水解,生成FFA供肝外组织利用。可被ApoCⅡ所激活

四、血浆脂蛋白的代谢和功能(一)乳糜微粒的代谢:17脂蛋白脂肪酶脂蛋白脂肪酶18CM的主要生理功能: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将食物中的甘油三酯转运至骨骼肌、心肌和脂肪组织。运输外源性胆固醇至肝。

CM的半寿期为5-15分钟,空腹12-14小时后血浆中不含CM。CM的主要生理功能:19(二)VLDL的代谢:HL(肝脂酶)肝实质性细胞合成,转运到肝窦内皮细胞中。催化HDL内核TG水解,使HDL2转变为HDL3。催化IDL内核TG水解,使IDL转变为LDL。可被ApoAⅡ激活(二)VLDL的代谢:HL(肝脂酶)肝实质性细胞合成,转运到20(二)VLDL的代谢:脂蛋白脂肪酶(二)VLDL的代谢:脂蛋白脂肪酶21

VLDL的主要生理功能:将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转运至肝外组织(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VLDL在血中的半寿期为6-12小时。

22(三)LDL的代谢:

由VLDL转变来1LDL受体代谢途径LDL受体广泛存在于肝等组织的细胞膜表面,能特异识别与结合含apoE或apoB1OO的脂蛋白,当LDL与LDL受体结合后,LDL内吞入细胞与溶酶体融合,在水解酶作用下,LDL中的apoB1OO水解为氨基酸,胆固醇酯水解为胆固醇及脂肪酸。游离胆固醇被组织细胞膜摄取,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份。

(三)LDL的代谢:23摄入组织细胞的胆固醇具有以下功能:①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调节胆固醇的合成;②抑制LDL受体的合成,调节外周组织对胆固醇的摄取;③激活脂肪酰Co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

促进组织细胞对胆固醇的酯化。摄入组织细胞的胆固醇具有以下功能:242血浆中的LDL还可被修饰,然后被巨噬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清除。2/3由LDL受体途径降解,1/3由清除细胞清除。2血浆中的LDL还可被修饰,然后被巨噬细胞及血管25LDL的主要生理功能:将胆固醇由肝脏转运至肝外组织。LDL在血浆中的半寿期为2-4天。LDL的主要生理功能:将胆固醇由肝脏转运至肝外组织。26(四)HDL的代谢:HDL分为HDL1HDL2HDL3主要由肝脏合成,小肠也可合成部分,主要参与胆固醇逆向转运,将外周组织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转化为胆汁酸.第一步是胆固醇从肝外细胞移出,在细胞膜上存在ATP结合转运蛋白A1.介导胆固醇的跨膜转运及提供能量。(四)HDL的代谢:HDL分为HDL1HDL2HDL3主27第二步HDL载运胆固醇的酯化及胆固醇酯的转运。

在肝脏新生的HDL进入血液,在LCAT的催化下生成溶血卵磷脂及胆固醇酯。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的作用下80%的CE由HDL转移到VLDL及LDL中,20%的CE进入HDL内核。同时HDL表面的apoE及C转移到VLDL和CM中。等甘油三酯完全水解后,apoC又回到HDL中。磷脂转运蛋白(PTP)促进磷脂由CM

、VLDL向HDL转移。而TG由CM

、VLDL转移到HDL。HDL分子内核的CE及TG逐渐增加,颗粒逐渐增大,密度逐步降低,由HDL3转变为HDL2及HDL1。

第二步HDL载运胆固醇的酯化及胆固醇酯的转运。28逆向转运的最终步骤在肝脏中进行。肝细胞膜存在HDL受体、LDL受体及apoE受体,被肝脏摄取的胆固醇可用于合成胆汁酸或直接通过胆汁排除。机体通过这种机制将外周组织中衰老细胞膜中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代谢,并排出体外。逆向转运的最终步骤在肝脏中进行。29脂代谢和高血脂课件30HDL的主要生理功能:将胆固醇由肝外组织转运至肝脏。HDL在血浆中的半寿期为3-5天。HDL的主要生理功能:将胆固醇由肝外组织转运至肝脏。31第三节高脂血症(hyperlipemia)脂代谢和高血脂课件32一、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血症)高脂血症(hyperlipemia)指的是血浆中脂类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即饥饿12小时后血浆胆固醇浓度高于6.2mmol/L,血浆甘油三酯浓度高于2.3mmol/L,或两者兼有。血浆脂类在血中以脂蛋白形式运输,实际上高脂血症也可以认为是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nia)。一、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血症)高脂血症(hyperlipemi33高乳糜微粒血症和高极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均是高甘油三酯血症。而这两类脂蛋白升高的原因和临床意义是不相同的。所以由高脂蛋白血症来阐述,比用高脂血症更为明确。高乳糜微粒血症和高极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均是高甘油三酯血症。而34二、高脂血症诊断标准成人(空腹14~16h)

TG>2.3mmol/l或200mg/dl;胆固醇(TC)>6.2mmol/l或240mg/dl儿童 胆固醇(TC)>4.14mmol/l或160mg/dl二、高脂血症诊断标准35三、分类(一)按病因分:1、原发性:罕见,通常为家族性遗传性脂代谢紊乱疾病;有些为病因不明。2、继发性:继发于其他疾病,常见于控制不良糖尿病、饮酒、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肾透析、肾移植、胆道阻塞、口服避孕药等。三、分类36(二)按脂蛋白及血脂改变分六型用四种脂蛋白系列中的三种即乳糜微粒(CM)、VLDL和LDL(包括IDL)作为依据来划分。高脂蛋白血症分为六种表型:Ⅰ型、Ⅱa型、Ⅱb型、Ⅲ型、Ⅳ型、Ⅴ型。并不表示特定的疾病。(二)按脂蛋白及血脂改变分六型用四种脂蛋白系列中的三种即乳371.Ⅰ型高脂蛋白血症又称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本型在人群中罕见(<1%)。以空腹高乳糜微粒血症为特征。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Ⅰ型高脂蛋白血症又称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本型在人群中罕38(1)发病机制发病原因主要是患者的脂蛋白脂肪酶(LPL)缺乏或激活LPL的ApoCⅡ的先天性缺陷。导致乳糜微粒(CM)中甘油三酯(TG)不能被水解。CM无法被肝细胞膜的受体识别、结合,不能进入肝细胞内进行代谢。造成CM在血液中堆积。(1)发病机制发病原因主要是患者的脂蛋白脂肪酶(LPL)缺乏39(2)主要生化检验①血浆静置实验:由于CM的颗粒大,新鲜血清外观呈乳白色混浊。4℃静置过夜,血浆出现“奶油样”上层,下层清亮透明;②脂蛋白电泳:正常人在餐后4~6小时内,血中乳糜微粒被清除掉。患者饥饿14小时后血浆中仍有乳糜微粒出现;(2)主要生化检验①血浆静置实验:40③血浆脂质测定:TC仅轻度升高,TG含量明显升高,一般高于11.0mmol/L(1000mg/dl),TC/TG(mg/mg)<0.2;④脂蛋白脂酶活性检测:本病患者缺乏受鱼精蛋白抑制的LPL。正常人血浆加了鱼精蛋白后脂酶活性降低,而本病患者血浆加了鱼精蛋白后脂酶活性不变。③血浆脂质测定:412.Ⅱ型高脂蛋白血症本症以血浆LDL升高为特征。由于LDL是胆固醇和胆固醇酯进入血浆的主要运载工具,故病人血浆胆固醇呈中度至重度升高。本症可分为两个亚型:Ⅱa型血浆甘油三酯正常,Ⅱb型血浆甘油三酯升高。2.Ⅱ型高脂蛋白血症本症以血浆LDL升高为特征。42(1)发病机制①Ⅱa型:与机体细胞LDL受体缺乏或其功能缺陷有关,导致LDL堆积于血浆中,产生高胆固醇血症。血浆胆固醇呈中度至重度升高。(1)发病机制①Ⅱa型:43②Ⅱb型:LDL受体活性正常。但体内VLDL合成量过多,ApoB100合成量比正常高两倍,LDL也增高。另外VLDL合成增加的同时,VLDL代谢分解速度并未增强,从而使过量合成的VLDL不能加速分解,造成血浆中VLDL蓄积。②Ⅱb型:LDL受体活性正常。44(2)主要生化检验1)Ⅱa高脂蛋白血症:①血浆外观完全澄清;②脂蛋白电泳显示LDL增高而VLDL正常;③TC升高,TG大多正常。④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上有功能的LDL受体数量减少。(2)主要生化检验1)Ⅱa高脂蛋白血症:452)Ⅱb高脂蛋白血症:①血浆外观混浊;②脂蛋白电泳显示除LDL增高外,VLDL含量也升高,但二者并不融合;③血浆TC和TG均升高,胆固醇/甘油三酯比值不定,常见TC/TG(mg/mg)>1;④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上LDL受体数量正常。2)Ⅱb高脂蛋白血症:463.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此型病例并不多见(<1%),主要特征是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升高、并出现一种异常的脂蛋白(IDL)。3.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此型病例并不多见(<1%),主要特征是47将此类病人的血浆脂蛋白先用超速离心法分离,增加的脂蛋白密度<1.006g/ml,再将其进行琼脂糖电泳,发现其电泳时常移至β位置,而不是正常的前β位置。由于一般β脂蛋白的密度>1.006g/ml,故本型也称为异常β脂蛋白血症。这种异常β脂蛋白常与前β带融合产生“阔β带”,所以也称宽β脂蛋白血症。将此类病人的血浆脂蛋白先用超速离心法分离,增加的脂蛋白密度<48(1)发病机制

ApoE基因有三个常见的等位基因即E2、E3和E4。正常人ApoE的基因约65%~75%为E3型,患者则多为ApoE2型。(1)发病机制

ApoE基因有三个常见的等位基因即E2、E49

CM的残粒是通过ApoE、apoB48与LDL受体相关蛋白结合而进行分解代谢。而IDL则是通过ApoE、ApoB100与LDL受体结合而进行代谢。由于E2与上述两种受体的结合力都差,因而造成CM和IDL的分解代谢障碍。脂代谢和高血脂课件50(2)主要生化检验1)血浆外观混浊;常有一模糊的“奶油”层(CM也升高);2)脂蛋白电泳图谱上异常β脂蛋白常与前β带融合,呈现一个宽而浓染的色带,称为“阔β带”;3)TC和TG均明显升高,比例为≥1;4)超速离心法及电泳法可得到密度小于1.006的β-脂蛋白。(2)主要生化检验1)血浆外观混浊;常有一模糊的“奶油”层(514.Ⅳ型高脂蛋白血症又称为高VLDL血症,是最常见的高脂蛋白血症,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常是由肥胖、酗酒或糖尿病引起,亦可见家族性患病(家族性高TG血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表现为VLDL升高而无CM血症,LDL也不增加。4.Ⅳ型高脂蛋白血症又称为高VLDL血症,是最常见的高脂蛋白52(1)发病机制VLDL降解减慢和合成增多均可造成此症。但以前者为主;大量进食糖类食物可造成高极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故此型亦称糖诱发的高脂蛋白血症。一些药物如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噻嗪类利尿药与本症有关。(1)发病机制VLDL降解减慢和合成增多均可造成此症。但以前53(2)主要生化检验①血清外观可以是澄清也可以呈混浊,但静置血浆并不出现上浮层;②脂蛋白电泳显示VLDL增高而LDL正常,HDL降低;③血浆TC正常或仅轻度升高,TG明显升高;④常伴有其他生化异常如高尿酸血症和高血糖症(2)主要生化检验①血清外观可以是澄清也可以呈混浊,但静置血545.Ⅴ型高脂蛋白血症又称高极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伴高乳糜微粒血症、混合型高甘油三酯血症。本型不多见。最常继发于急性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腺炎和肾病综合征,也可为遗传性。5.Ⅴ型高脂蛋白血症又称高极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伴高乳糜微粒血症55(1)发病机制该病的生化缺陷仍不是很清楚。遗传性患者体内可能由于ApoCⅡ缺乏、LPL活性降低导致VLDL、CM分解代谢缓慢,致使该型出现高CM血症与高VLDL血症混合存在。(1)发病机制该病的生化缺陷仍不是很清楚。56(2)主要生化检验①静置血浆可见上层为“奶油样”,下层为混浊状,属于罕见的血清外观;②脂蛋白电泳显示CM、VLDL增高;③血浆TC中度升高,TG明显升高,TC/TG(mg/mg)<0.6;LDL和HDL比正常低50%或更低。(2)主要生化检验①静置血浆可见上层为“奶油样”,下层为混浊57脂代谢与高血脂脂代谢和高血脂课件58第一节

脂类的消化吸收一、脂类的消化食物中的脂类主要是甘油三酯,少量磷脂和胆固醇(酯)等。小肠上段是脂类消化的场所。胰脂肪酶催化甘油三酯水解生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甘油三酯的消化发生在脂-水的界面上。第一节

脂类的消化吸收一、脂类的消化59胰脂肪酶的作用需辅脂酶和胆汁酸盐的协助胆汁酸盐是较强的乳化剂。1、辅脂酶能与胰脂肪酶和胆汁酸盐结合,使胰脂肪酶能吸附在微团的水油界面上,有利于胰脂肪酶对甘油三酯的水解。2、辅脂酶还可以防止胰脂酶在脂-水界面的变性,解除胆汁酸盐对胰脂酶的抑制作用。胰脂肪酶的作用需辅脂酶和胆汁酸盐的协助60二、脂肪的吸收脂类消化产物主要在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腔上段吸收。吸收形式主要是甘油一酯、脂酸及甘油,还有极少量的甘油三酯经乳化后直接吸收。二、脂肪的吸收脂类消化产物主要在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腔上段吸收。61TG

甘油FFA2-甘油一酯

胆固醇酯ChFAA磷脂溶血磷脂FFA胆汁酸盐乳化混合微团易于穿过小肠黏膜细胞小分子FFA甘油门静脉血液循环长链FFA+2-甘油一酯TG重新合成的磷脂胆固醇(酯)载酯蛋白乳糜微粒CM淋巴小肠黏膜细胞TG甘油胆固醇酯Ch62第二节血浆脂蛋白代谢脂代谢和高血脂课件63一、血脂血浆中所含脂类物质统称为血脂。血浆中的脂类物质主要有:①甘油三酯(TG)及少量甘油二酯和甘油一酯;②磷脂(PL),主要是卵磷脂,少量溶血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及神经磷脂等;③胆固醇(Ch)及胆固醇酯(ChE);④自由脂肪酸(FFA)。

一、血脂64正常血脂有以下特点:①血脂水平波动较大,受膳食因素影响大;②血脂成分复杂;③通常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正常血脂有以下特点:65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一)分类:1.电泳分类法:根据电泳迁移率的不同进行分类,可分为四类:乳糜微粒→β-脂蛋白→前β-脂蛋白→α-脂蛋白。2.超速离心法:按脂蛋白密度高低进行分类,也分为四类:CM→VLDL→LDL→HDL。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一)分类:66脂代谢和高血脂课件67(二)组成:血浆脂蛋白均由蛋白质(载脂蛋白,Apo)、甘油三酯(TG)、磷脂(PL)、胆固醇(Ch)及其酯(ChE)所组成。不同的脂蛋白仅有含量上的差异。乳糜微粒中,含TG90%以上;VLDL中的TG也达50%以上;LDL主要含Ch及ChE,约占40%~50%;而HDL中载脂蛋白的含量则占50%,此外,Ch、ChE及PL的含量也较高。

(二)组成:68三、载脂蛋白(一)载脂蛋白的种类和命名:⑴ApoA:目前发现有三种亚型,即ApoAⅠ、ApoAⅡ、ApoAⅣ。ApoAⅠ和ApoAⅡ主要存在于HDL中。⑵ApoB:有两种亚型,即在肝细胞内合成的ApoB100,主要存在于VLDL、LDL中。小肠粘膜细胞内合成的ApoB48,主要存在于CM中。三、载脂蛋白(一)载脂蛋白的种类和命名:69⑶ApoC:有三种亚型,即ApoCⅠ,ApoCⅡ,ApoCⅢ。主要存在于VLDL。⑷ApoD:只有一种,主要存在于HDL⑸ApoE:主要存在于CM、VLDL

⑶ApoC:有三种亚型,即ApoCⅠ,ApoCⅡ,ApoCⅢ70(二)载脂蛋白的功能:⑴转运脂类物质。⑵作为脂类代谢酶的调节剂:LCAT(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可被ApoAⅠ激活。

LPL(脂蛋白脂肪酶)可被ApoCⅡ所激活

HL(肝脂酶)可被ApoAⅡ激活。(二)载脂蛋白的功能:⑴转运脂类物质。71⑶作为脂蛋白受体的识别标记:ApoB100可被细胞膜上的ApoB、E受体(LDL受体)所识别;ApoE可被细胞膜上的ApoB、ApoE受体(LDL受体相关蛋白,LRP)所识别。ApoAⅠ参与HDL受体的识别。ApoB100和ApoE参与免疫调节受体的识别。⑶作为脂蛋白受体的识别标记:72⑷参与脂质交换: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可促进胆固醇酯由HDL转移至VLDL和LDL;磷脂转运蛋白(PTP)可促进磷脂由CM、VLDL向HDL转移。脂代谢和高血脂课件73四、血浆脂蛋白的代谢和功能(一)乳糜微粒的代谢:LPL(脂蛋白脂肪酶)分布在肝外组织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催化CM、VLDL内核的甘油三酯(TG)水解,生成FFA供肝外组织利用。可被ApoCⅡ所激活

四、血浆脂蛋白的代谢和功能(一)乳糜微粒的代谢:74脂蛋白脂肪酶脂蛋白脂肪酶75CM的主要生理功能: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将食物中的甘油三酯转运至骨骼肌、心肌和脂肪组织。运输外源性胆固醇至肝。

CM的半寿期为5-15分钟,空腹12-14小时后血浆中不含CM。CM的主要生理功能:76(二)VLDL的代谢:HL(肝脂酶)肝实质性细胞合成,转运到肝窦内皮细胞中。催化HDL内核TG水解,使HDL2转变为HDL3。催化IDL内核TG水解,使IDL转变为LDL。可被ApoAⅡ激活(二)VLDL的代谢:HL(肝脂酶)肝实质性细胞合成,转运到77(二)VLDL的代谢:脂蛋白脂肪酶(二)VLDL的代谢:脂蛋白脂肪酶78

VLDL的主要生理功能:将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转运至肝外组织(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VLDL在血中的半寿期为6-12小时。

79(三)LDL的代谢:

由VLDL转变来1LDL受体代谢途径LDL受体广泛存在于肝等组织的细胞膜表面,能特异识别与结合含apoE或apoB1OO的脂蛋白,当LDL与LDL受体结合后,LDL内吞入细胞与溶酶体融合,在水解酶作用下,LDL中的apoB1OO水解为氨基酸,胆固醇酯水解为胆固醇及脂肪酸。游离胆固醇被组织细胞膜摄取,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份。

(三)LDL的代谢:80摄入组织细胞的胆固醇具有以下功能:①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调节胆固醇的合成;②抑制LDL受体的合成,调节外周组织对胆固醇的摄取;③激活脂肪酰Co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

促进组织细胞对胆固醇的酯化。摄入组织细胞的胆固醇具有以下功能:812血浆中的LDL还可被修饰,然后被巨噬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清除。2/3由LDL受体途径降解,1/3由清除细胞清除。2血浆中的LDL还可被修饰,然后被巨噬细胞及血管82LDL的主要生理功能:将胆固醇由肝脏转运至肝外组织。LDL在血浆中的半寿期为2-4天。LDL的主要生理功能:将胆固醇由肝脏转运至肝外组织。83(四)HDL的代谢:HDL分为HDL1HDL2HDL3主要由肝脏合成,小肠也可合成部分,主要参与胆固醇逆向转运,将外周组织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转化为胆汁酸.第一步是胆固醇从肝外细胞移出,在细胞膜上存在ATP结合转运蛋白A1.介导胆固醇的跨膜转运及提供能量。(四)HDL的代谢:HDL分为HDL1HDL2HDL3主84第二步HDL载运胆固醇的酯化及胆固醇酯的转运。

在肝脏新生的HDL进入血液,在LCAT的催化下生成溶血卵磷脂及胆固醇酯。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的作用下80%的CE由HDL转移到VLDL及LDL中,20%的CE进入HDL内核。同时HDL表面的apoE及C转移到VLDL和CM中。等甘油三酯完全水解后,apoC又回到HDL中。磷脂转运蛋白(PTP)促进磷脂由CM

、VLDL向HDL转移。而TG由CM

、VLDL转移到HDL。HDL分子内核的CE及TG逐渐增加,颗粒逐渐增大,密度逐步降低,由HDL3转变为HDL2及HDL1。

第二步HDL载运胆固醇的酯化及胆固醇酯的转运。85逆向转运的最终步骤在肝脏中进行。肝细胞膜存在HDL受体、LDL受体及apoE受体,被肝脏摄取的胆固醇可用于合成胆汁酸或直接通过胆汁排除。机体通过这种机制将外周组织中衰老细胞膜中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代谢,并排出体外。逆向转运的最终步骤在肝脏中进行。86脂代谢和高血脂课件87HDL的主要生理功能:将胆固醇由肝外组织转运至肝脏。HDL在血浆中的半寿期为3-5天。HDL的主要生理功能:将胆固醇由肝外组织转运至肝脏。88第三节高脂血症(hyperlipemia)脂代谢和高血脂课件89一、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血症)高脂血症(hyperlipemia)指的是血浆中脂类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即饥饿12小时后血浆胆固醇浓度高于6.2mmol/L,血浆甘油三酯浓度高于2.3mmol/L,或两者兼有。血浆脂类在血中以脂蛋白形式运输,实际上高脂血症也可以认为是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nia)。一、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血症)高脂血症(hyperlipemi90高乳糜微粒血症和高极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均是高甘油三酯血症。而这两类脂蛋白升高的原因和临床意义是不相同的。所以由高脂蛋白血症来阐述,比用高脂血症更为明确。高乳糜微粒血症和高极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均是高甘油三酯血症。而91二、高脂血症诊断标准成人(空腹14~16h)

TG>2.3mmol/l或200mg/dl;胆固醇(TC)>6.2mmol/l或240mg/dl儿童 胆固醇(TC)>4.14mmol/l或160mg/dl二、高脂血症诊断标准92三、分类(一)按病因分:1、原发性:罕见,通常为家族性遗传性脂代谢紊乱疾病;有些为病因不明。2、继发性:继发于其他疾病,常见于控制不良糖尿病、饮酒、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肾透析、肾移植、胆道阻塞、口服避孕药等。三、分类93(二)按脂蛋白及血脂改变分六型用四种脂蛋白系列中的三种即乳糜微粒(CM)、VLDL和LDL(包括IDL)作为依据来划分。高脂蛋白血症分为六种表型:Ⅰ型、Ⅱa型、Ⅱb型、Ⅲ型、Ⅳ型、Ⅴ型。并不表示特定的疾病。(二)按脂蛋白及血脂改变分六型用四种脂蛋白系列中的三种即乳941.Ⅰ型高脂蛋白血症又称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本型在人群中罕见(<1%)。以空腹高乳糜微粒血症为特征。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Ⅰ型高脂蛋白血症又称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本型在人群中罕95(1)发病机制发病原因主要是患者的脂蛋白脂肪酶(LPL)缺乏或激活LPL的ApoCⅡ的先天性缺陷。导致乳糜微粒(CM)中甘油三酯(TG)不能被水解。CM无法被肝细胞膜的受体识别、结合,不能进入肝细胞内进行代谢。造成CM在血液中堆积。(1)发病机制发病原因主要是患者的脂蛋白脂肪酶(LPL)缺乏96(2)主要生化检验①血浆静置实验:由于CM的颗粒大,新鲜血清外观呈乳白色混浊。4℃静置过夜,血浆出现“奶油样”上层,下层清亮透明;②脂蛋白电泳:正常人在餐后4~6小时内,血中乳糜微粒被清除掉。患者饥饿14小时后血浆中仍有乳糜微粒出现;(2)主要生化检验①血浆静置实验:97③血浆脂质测定:TC仅轻度升高,TG含量明显升高,一般高于11.0mmol/L(1000mg/dl),TC/TG(mg/mg)<0.2;④脂蛋白脂酶活性检测:本病患者缺乏受鱼精蛋白抑制的LPL。正常人血浆加了鱼精蛋白后脂酶活性降低,而本病患者血浆加了鱼精蛋白后脂酶活性不变。③血浆脂质测定:982.Ⅱ型高脂蛋白血症本症以血浆LDL升高为特征。由于LDL是胆固醇和胆固醇酯进入血浆的主要运载工具,故病人血浆胆固醇呈中度至重度升高。本症可分为两个亚型:Ⅱa型血浆甘油三酯正常,Ⅱb型血浆甘油三酯升高。2.Ⅱ型高脂蛋白血症本症以血浆LDL升高为特征。99(1)发病机制①Ⅱa型:与机体细胞LDL受体缺乏或其功能缺陷有关,导致LDL堆积于血浆中,产生高胆固醇血症。血浆胆固醇呈中度至重度升高。(1)发病机制①Ⅱa型:100②Ⅱb型:LDL受体活性正常。但体内VLDL合成量过多,ApoB100合成量比正常高两倍,LDL也增高。另外VLDL合成增加的同时,VLDL代谢分解速度并未增强,从而使过量合成的VLDL不能加速分解,造成血浆中VLDL蓄积。②Ⅱb型:LDL受体活性正常。101(2)主要生化检验1)Ⅱa高脂蛋白血症:①血浆外观完全澄清;②脂蛋白电泳显示LDL增高而VLDL正常;③TC升高,TG大多正常。④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上有功能的LDL受体数量减少。(2)主要生化检验1)Ⅱa高脂蛋白血症:1022)Ⅱb高脂蛋白血症:①血浆外观混浊;②脂蛋白电泳显示除LDL增高外,VLDL含量也升高,但二者并不融合;③血浆TC和TG均升高,胆固醇/甘油三酯比值不定,常见TC/TG(mg/mg)>1;④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上LDL受体数量正常。2)Ⅱb高脂蛋白血症:1033.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此型病例并不多见(<1%),主要特征是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升高、并出现一种异常的脂蛋白(IDL)。3.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此型病例并不多见(<1%),主要特征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