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结核病药
antituberculosisdrugs抗结核病药
antituberculosisdrugs
现在普遍认为,结核病灶中存在4种不同状态的菌群,A群为持续生长繁殖菌,B群为间断繁殖菌,C群为酸性环境中半休眠状态菌,D群为完全休眠菌。
一线抗结核药物并非对所有代谢状态的细菌有效,例如链霉素对C群菌完全无效,只有吡嗪酰胺对此菌群作用最强。B、C群结核菌可保持在体内很长时间,化疗药物应使用足够的疗程才能杀灭。
现在普遍认为,结核病灶中存在4种不同状态的菌群,
国家基本药物文本规定抗结核药物(含复合剂)共11种。
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钠、乙胺丁醇、利福喷汀、链霉素、丙硫异烟胺以及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异烟肼利福平和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复合制剂。
国家基本药物文本规定抗结核药物(含复合剂)共11
抗结核病药分类第一线抗结核药:
-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
-特点:疗效好,毒性低
-应用:能有效治疗大部分结核病人。第二线抗结核药:
-药物:对氨水杨酸、乙硫异烟胺、卷曲霉素、利福定等。
-特点:或疗效较差、或毒性较大
-应用:用于对一线抗结核药产生抗药性或不能耐受的患者。
抗结核病药分类第一线抗结核药:异烟肼(INH,isoniazid,又称雷米封rimifon)特点:高效、低毒、方便、价廉,仅对结核杆菌有效抗菌机制:抑制结核杆菌DNA和细胞壁合成,并且抑制分枝菌酸的合成(分枝菌酸是结核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重要成分,其减少会使细菌丧失耐酸性、疏水性和增殖力而死亡)体内过程
-口服、注射均易吸收;
-组织穿透力强,分布广(对细胞内外结核杆菌均有效,可渗入干酪化组织及空洞中,在脑脊液、腹水、胸水中均有较高浓度)
-经乙酰化代谢失效:快代谢型/慢代谢型。异烟肼(INH,isoniazid,又称雷米封rimifo常用剂量:
成人每日300mg(或每日4~8mg/kg),一次口服;小儿每日5-10mg/kg(每日不超过300mg)。临床应用各种类型结核,除早期轻症肺结核或预防应用外,均宜与其它第一线药合用。单用时结核杆菌易产生耐药性(单用3个月后痰菌耐药率可达70%),如与其他抗结核药联用,则能延缓耐药性的发生,此药能杀死细胞内外生长代谢旺盛和几乎静止的结核菌,是一个全效杀菌剂。不良反应
-本药常规剂量很少发生不良反应,加大剂量时偶见周围神经炎(与VitB6缺乏有关)、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兴奋或抑制)
-肝损害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老人及慢代谢型者、嗜酒者多见。
-其他:变态反应、胃肠反应。常用剂量:
利福平(rifampicin,RFP)抗菌机制:特异性地抑制细菌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阻碍RNA合成抗菌谱:对结核杆菌、麻风杆菌可发挥杀菌作用。抗结核作用与异烟肼相近,而较链霉素强。广谱(对G+、G-、某些病毒和沙眼衣原体也有抑制作用)。体内过程: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分布广,脑脊液可达有效浓度。穿透力强,能进入细胞,结核空洞在肝代谢,可诱导肝药酶
利福平(rifampicin,RFP)抗菌机制:一般用量:
10~15mg/kg·日,清晨空腹一次口服,疗程6~12个月。与异烟肼合用时,剂量宜偏小,不超过10mg/kg·日。临床应用主要与其他结核病药合用,治疗各种结核病利福平对细胞内、外代谢旺盛及偶尔繁殖的结核菌(A、B、C菌群)均有作用,常与异烟肼联合应用。不良反应胃肠道刺激症状;少数病人可见肝脏损害而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有肝病或与异烟册合用时较易发生;个别人出现乏力、头痛、头晕、嗜睡、共济失调、视力模糊.一般用量:
乙胺丁醇(ethambutol)特点:毒性小,耐药性产生慢,安全性最好抗菌作用:对繁殖期的结核杆菌作用较强、抑菌。应用: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用时,可延缓细菌对其他药物产生耐药性。对链霉素、INH耐药的结核杆菌仍有效。细胞内/外均有抗菌作用。常用剂量:25mg/kg,每日1次口服,8周后改为15mg/kg,疗程6个月~1年。不良反应:最严重的毒性反应-球后视神经炎,一旦停药多能恢复。治疗期间应定期查视野和视力。
乙胺丁醇(ethambutol)特点:毒性小,耐药性产生
吡嗪酰胺(pyrazinamide)
在中性环境无活性,只在微酸性(pH值5.0)环境可杀灭结核分枝杆菌。为半效杀菌剂。口服迅速吸收,分布于各组织与体液,经肝代谢、尿排泄。剂量:每日1.5g,分3次口服,单用易产生耐药性。偶见高尿酸血症、关节痛、胃肠不适及肝损害等不良反应。用低剂量、短程疗法,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吡嗪酰胺(pyrazinamide)在中性环境无活性,
链霉素(streptomycin)为广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结核菌有杀菌作用,阻碍蛋白合成,能干扰结核菌的酶活性。对细胞内的结核菌作用较少。剂量:成人每日肌肉注射1g(50岁以上或肾功能减退者可用0.5~0.75g)。间歇疗法为每周2次,每次肌注射1g.妊娠妇女慎用。为最早用于抗结核病的药物,单用毒性较大且易产生耐药性,但与其他药物合用可减低用量从而使毒性反应发生率降低,并且减低耐药性的发生。现仍作为一线药应用。
链霉素(streptomycin)为广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主要在联合用药中应用(如四联),治疗各种严重的或危及生命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特别是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和重要器官的结核感染。链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第8对颅神经损害,表现为眩晕、耳鸣、耳聋、严重者应及时停药,肾功能严重减损者不宜使用。其他过敏反应有皮疹、剥脱性皮炎、药物热等,过敏性休克较少见。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卡那霉素、卷曲霉素、紫霉素等虽亦有抗结核作用,但效果均不及链霉素,不良反应相仿。
主要在联合用药中应用(如四联),治疗各种严重
对氨水杨酸(PAS)抗菌机制与磺胺类相似:其抗菌作用可能在结核菌叶酸的合成过程中与对氨苯甲酸(PABA)竞争,影响结核菌的代谢。仅有弱抑菌作用,无杀菌作用,只能抑制结核杆菌生长且抑菌能力低。单用价值不大;不易产生耐药性,主要与异烟肼或链霉素合并使用以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和增强疗效。吸收快,分布广,但不易入脑脊液及细胞内;剂量为150~200mg/kg·日,每天总量不超过8g,分3~4次,饭后半小时服,疗程一般为6个月。毒性小,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包括胃肠反应;肾损害;过敏;甲状腺肿大。
对氨水杨酸(PAS)抗菌机制与磺胺类相似:其抗菌作用可
抗结核病药的用药原则早期用药:尽早用药,此时细菌生长繁殖旺盛,代谢活跃,对药物敏感;病灶供血丰富,药物也容易渗入发挥作用;同时患者身体抵抗力也强,及早用药病变易控制,有利于治愈。联合用药:一般使用2-4种药,主要是为了增强抗菌效果、延缓细菌耐药、减少不良反应、交叉消灭耐药菌株坚持全疗程规律用药:也就是适量、规律、全程用药。用药量大非但造成浪费,且易产生毒副反应;用药量不足,达不到抑菌、杀菌浓度,疗效不好,还容易产生耐药性。肺结核用药分两个时期,一是开始,选用强有力的药物无间断治疗,使症状尽快消失,痰菌转阴,病情明显好转,此期需3-6个月,也叫强化阶段。二是根治,根据病情联合或单用一种药作彻底治疗,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此期约需6-18个月,也叫巩固治疗阶段。
抗结核病药的用药原则早期用药:尽早用药,此时细菌生长繁殖
化疗方案
短期疗法(6—9个月)-利福平和异烟肼联合(R+H),用于单纯性结核的初治。
-病情严重应采用三联甚至四联。(R+H+S+E)。长程疗法或间歇疗法
-传统的治疗方案(S+H+PAS),18-24个月。
-急性期每日用药,巩固期间歇用药。
化疗方案
短期疗法(6—9个月)结核药物的肝损害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序为胃肠道反应、肝损害、关节损害、神经系统反应、过敏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肾损害等,其中以胃肠道反应所占比例较大,肝损害最为重要,其它不良反应少见。常规治疗剂量时一般不发生严重肝损害。
以前对药物性肝损的治疗首先考虑停药,有的学者建议,发现肝功能损害后立即停用所有的抗结核药物,然后在密切监视下一种一种地投予抗结核药,根据病情和药物反应确定用药方案。
现在认为,抗结核药物引发的肝功能损害大多数并不需要停药。中等程度的可逆性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约为15-30%,停用所有抗结核药,会使10-20%患者的治疗不必要地被中断,并可能增加耐药分支杆菌形成。结核药物的肝损害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序为
1.单项转氨酶升高者一般为药物的毒性反应或肝脏对药物的一时性不适应,大多不需更改方案。单项转氨酶轻至中度升高持续2周以上者可在使用护肝药如护肝片、葡醛内酯、水飞蓟宾、双环醇、还原型谷胱甘肽(泰特)的情况下继续原方案治疗,也可适当减少用药种类(包括非抗结核药物)或减少某1到几种药物的剂量或延长用药间隔时间2.RFP中毒性肝损害引起凝血因子异常者,可以补充维生素K,促进Ⅱ、Ⅶ、Ⅸ、Ⅹ因子的合成。若纤维蛋白原含量低,只补充维生素K效果不明显,可勺情使用新鲜全血或血浆,也可酌情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PPSB(健康人血浆精制而得的冻干制剂)。
1.单项转氨酶升高者一般为药物的毒性反应或肝脏对药物的一
3.重度转氨酶升高或伴黄疸时应慎重考虑。大多主张及时停用抗结核药物。4.低蛋白血症者及时适当补充白蛋白。5.药物过敏性肝损害的治疗
主要见于药物引起的三型变态反应,少数见于二型或四型变态反应。通常需要停用所有在用的药物,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待过敏反应表现过去后,在征得家属和病人同意的前提下再逐个试用抗结核药物。试用过程中必须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
3.重度转氨酶升高或伴黄疸时应慎重考虑。大多主张及时停用
总的来说,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多见,一般不影响短化的推广应用,但应引起注意,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就要及时和医生联系,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减少抗结核药物的剂量或加用相应的辅助药物,必要时可以暂时停用抗结核药物,但要有医生的指导,以免结核病恶化。
总的来说,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多见,一般不影响短化
耐药结核WHO推荐在正确管理下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方案:按药物的种类分为一线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注射用药物(链霉素、卡那霉素、卷曲霉素、丁胺卡那)、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二线抗结核药(对氨水杨酸钠、环丝氨酸、乙硫异烟胺/丙硫异烟胺),可同时在每一类药物中选用某种药物,治疗18~24个月,其中注射用药物疗程6个月。
耐药结核WHO推荐在正确管理下耐多药结核病的常用抗结核药物的名称、英文全称、缩写及代表字母抗结核药物名称
英文全称
缩写
代表字母
异烟肼
Isoniazid
INH
H
利福平
Rifampicin
RFP
R
链霉素
Streptomycin
SM
S
吡嗪酰胺
Pyrazinamide
PZA
Z
乙胺丁醇
Ethambutol
EMB
E
对氨基水杨酸
Paza-aminosalicylate
PAS
P
丙硫异烟胺(1321Th)
Protionamide
PTH
1321Th
乙硫异烟胺(1314Th)
Ethionamide
1314Th
卡那霉素
Kanamycin
KM
K
丁胺卡那霉素
Amikacin
AMK
A
卷曲霉素
Capreomycin
CPM
C
氨硫脲
Thioacetazone
Tb1
T
利福喷丁
Rifapentine
RFT
Rt
氧氟沙星
Ofloxacin
OFLX
O
左氧氟沙星
Levofloxacin
LVFX
L
帕司烟肼
Dipasic
Dip
D
紫霉素
Viomycin
VM
V
环丝氨酸
Cycloserine
CS
Cs
利福布丁
Rifabutin
RFB
Rb
常用抗结核药物的名称、英文全称、缩写及代表字母抗结核药物名称抗结核病药
antituberculosisdrugs抗结核病药
antituberculosisdrugs
现在普遍认为,结核病灶中存在4种不同状态的菌群,A群为持续生长繁殖菌,B群为间断繁殖菌,C群为酸性环境中半休眠状态菌,D群为完全休眠菌。
一线抗结核药物并非对所有代谢状态的细菌有效,例如链霉素对C群菌完全无效,只有吡嗪酰胺对此菌群作用最强。B、C群结核菌可保持在体内很长时间,化疗药物应使用足够的疗程才能杀灭。
现在普遍认为,结核病灶中存在4种不同状态的菌群,
国家基本药物文本规定抗结核药物(含复合剂)共11种。
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钠、乙胺丁醇、利福喷汀、链霉素、丙硫异烟胺以及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异烟肼利福平和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复合制剂。
国家基本药物文本规定抗结核药物(含复合剂)共11
抗结核病药分类第一线抗结核药:
-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
-特点:疗效好,毒性低
-应用:能有效治疗大部分结核病人。第二线抗结核药:
-药物:对氨水杨酸、乙硫异烟胺、卷曲霉素、利福定等。
-特点:或疗效较差、或毒性较大
-应用:用于对一线抗结核药产生抗药性或不能耐受的患者。
抗结核病药分类第一线抗结核药:异烟肼(INH,isoniazid,又称雷米封rimifon)特点:高效、低毒、方便、价廉,仅对结核杆菌有效抗菌机制:抑制结核杆菌DNA和细胞壁合成,并且抑制分枝菌酸的合成(分枝菌酸是结核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重要成分,其减少会使细菌丧失耐酸性、疏水性和增殖力而死亡)体内过程
-口服、注射均易吸收;
-组织穿透力强,分布广(对细胞内外结核杆菌均有效,可渗入干酪化组织及空洞中,在脑脊液、腹水、胸水中均有较高浓度)
-经乙酰化代谢失效:快代谢型/慢代谢型。异烟肼(INH,isoniazid,又称雷米封rimifo常用剂量:
成人每日300mg(或每日4~8mg/kg),一次口服;小儿每日5-10mg/kg(每日不超过300mg)。临床应用各种类型结核,除早期轻症肺结核或预防应用外,均宜与其它第一线药合用。单用时结核杆菌易产生耐药性(单用3个月后痰菌耐药率可达70%),如与其他抗结核药联用,则能延缓耐药性的发生,此药能杀死细胞内外生长代谢旺盛和几乎静止的结核菌,是一个全效杀菌剂。不良反应
-本药常规剂量很少发生不良反应,加大剂量时偶见周围神经炎(与VitB6缺乏有关)、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兴奋或抑制)
-肝损害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老人及慢代谢型者、嗜酒者多见。
-其他:变态反应、胃肠反应。常用剂量:
利福平(rifampicin,RFP)抗菌机制:特异性地抑制细菌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阻碍RNA合成抗菌谱:对结核杆菌、麻风杆菌可发挥杀菌作用。抗结核作用与异烟肼相近,而较链霉素强。广谱(对G+、G-、某些病毒和沙眼衣原体也有抑制作用)。体内过程: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分布广,脑脊液可达有效浓度。穿透力强,能进入细胞,结核空洞在肝代谢,可诱导肝药酶
利福平(rifampicin,RFP)抗菌机制:一般用量:
10~15mg/kg·日,清晨空腹一次口服,疗程6~12个月。与异烟肼合用时,剂量宜偏小,不超过10mg/kg·日。临床应用主要与其他结核病药合用,治疗各种结核病利福平对细胞内、外代谢旺盛及偶尔繁殖的结核菌(A、B、C菌群)均有作用,常与异烟肼联合应用。不良反应胃肠道刺激症状;少数病人可见肝脏损害而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有肝病或与异烟册合用时较易发生;个别人出现乏力、头痛、头晕、嗜睡、共济失调、视力模糊.一般用量:
乙胺丁醇(ethambutol)特点:毒性小,耐药性产生慢,安全性最好抗菌作用:对繁殖期的结核杆菌作用较强、抑菌。应用: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用时,可延缓细菌对其他药物产生耐药性。对链霉素、INH耐药的结核杆菌仍有效。细胞内/外均有抗菌作用。常用剂量:25mg/kg,每日1次口服,8周后改为15mg/kg,疗程6个月~1年。不良反应:最严重的毒性反应-球后视神经炎,一旦停药多能恢复。治疗期间应定期查视野和视力。
乙胺丁醇(ethambutol)特点:毒性小,耐药性产生
吡嗪酰胺(pyrazinamide)
在中性环境无活性,只在微酸性(pH值5.0)环境可杀灭结核分枝杆菌。为半效杀菌剂。口服迅速吸收,分布于各组织与体液,经肝代谢、尿排泄。剂量:每日1.5g,分3次口服,单用易产生耐药性。偶见高尿酸血症、关节痛、胃肠不适及肝损害等不良反应。用低剂量、短程疗法,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吡嗪酰胺(pyrazinamide)在中性环境无活性,
链霉素(streptomycin)为广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结核菌有杀菌作用,阻碍蛋白合成,能干扰结核菌的酶活性。对细胞内的结核菌作用较少。剂量:成人每日肌肉注射1g(50岁以上或肾功能减退者可用0.5~0.75g)。间歇疗法为每周2次,每次肌注射1g.妊娠妇女慎用。为最早用于抗结核病的药物,单用毒性较大且易产生耐药性,但与其他药物合用可减低用量从而使毒性反应发生率降低,并且减低耐药性的发生。现仍作为一线药应用。
链霉素(streptomycin)为广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主要在联合用药中应用(如四联),治疗各种严重的或危及生命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特别是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和重要器官的结核感染。链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第8对颅神经损害,表现为眩晕、耳鸣、耳聋、严重者应及时停药,肾功能严重减损者不宜使用。其他过敏反应有皮疹、剥脱性皮炎、药物热等,过敏性休克较少见。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卡那霉素、卷曲霉素、紫霉素等虽亦有抗结核作用,但效果均不及链霉素,不良反应相仿。
主要在联合用药中应用(如四联),治疗各种严重
对氨水杨酸(PAS)抗菌机制与磺胺类相似:其抗菌作用可能在结核菌叶酸的合成过程中与对氨苯甲酸(PABA)竞争,影响结核菌的代谢。仅有弱抑菌作用,无杀菌作用,只能抑制结核杆菌生长且抑菌能力低。单用价值不大;不易产生耐药性,主要与异烟肼或链霉素合并使用以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和增强疗效。吸收快,分布广,但不易入脑脊液及细胞内;剂量为150~200mg/kg·日,每天总量不超过8g,分3~4次,饭后半小时服,疗程一般为6个月。毒性小,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包括胃肠反应;肾损害;过敏;甲状腺肿大。
对氨水杨酸(PAS)抗菌机制与磺胺类相似:其抗菌作用可
抗结核病药的用药原则早期用药:尽早用药,此时细菌生长繁殖旺盛,代谢活跃,对药物敏感;病灶供血丰富,药物也容易渗入发挥作用;同时患者身体抵抗力也强,及早用药病变易控制,有利于治愈。联合用药:一般使用2-4种药,主要是为了增强抗菌效果、延缓细菌耐药、减少不良反应、交叉消灭耐药菌株坚持全疗程规律用药:也就是适量、规律、全程用药。用药量大非但造成浪费,且易产生毒副反应;用药量不足,达不到抑菌、杀菌浓度,疗效不好,还容易产生耐药性。肺结核用药分两个时期,一是开始,选用强有力的药物无间断治疗,使症状尽快消失,痰菌转阴,病情明显好转,此期需3-6个月,也叫强化阶段。二是根治,根据病情联合或单用一种药作彻底治疗,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此期约需6-18个月,也叫巩固治疗阶段。
抗结核病药的用药原则早期用药:尽早用药,此时细菌生长繁殖
化疗方案
短期疗法(6—9个月)-利福平和异烟肼联合(R+H),用于单纯性结核的初治。
-病情严重应采用三联甚至四联。(R+H+S+E)。长程疗法或间歇疗法
-传统的治疗方案(S+H+PAS),18-24个月。
-急性期每日用药,巩固期间歇用药。
化疗方案
短期疗法(6—9个月)结核药物的肝损害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序为胃肠道反应、肝损害、关节损害、神经系统反应、过敏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肾损害等,其中以胃肠道反应所占比例较大,肝损害最为重要,其它不良反应少见。常规治疗剂量时一般不发生严重肝损害。
以前对药物性肝损的治疗首先考虑停药,有的学者建议,发现肝功能损害后立即停用所有的抗结核药物,然后在密切监视下一种一种地投予抗结核药,根据病情和药物反应确定用药方案。
现在认为,抗结核药物引发的肝功能损害大多数并不需要停药。中等程度的可逆性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约为15-30%,停用所有抗结核药,会使10-20%患者的治疗不必要地被中断,并可能增加耐药分支杆菌形成。结核药物的肝损害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序为
1.单项转氨酶升高者一般为药物的毒性反应或肝脏对药物的一时性不适应,大多不需更改方案。单项转氨酶轻至中度升高持续2周以上者可在使用护肝药如护肝片、葡醛内酯、水飞蓟宾、双环醇、还原型谷胱甘肽(泰特)的情况下继续原方案治疗,也可适当减少用药种类(包括非抗结核药物)或减少某1到几种药物的剂量或延长用药间隔时间2.RFP中毒性肝损害引起凝血因子异常者,可以补充维生素K,促进Ⅱ、Ⅶ、Ⅸ、Ⅹ因子的合成。若纤维蛋白原含量低,只补充维生素K效果不明显,可勺情使用新鲜全血或血浆,也可酌情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PPSB(健康人血浆精制而得的冻干制剂)。
1.单项转氨酶升高者一般为药物的毒性反应或肝脏对药物的一
3.重度转氨酶升高或伴黄疸时应慎重考虑。大多主张及时停用抗结核药物。4.低蛋白血症者及时适当补充白蛋白。5.药物过敏性肝损害的治疗
主要见于药物引起的三型变态反应,少数见于二型或四型变态反应。通常需要停用所有在用的药物,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待过敏反应表现过去后,在征得家属和病人同意的前提下再逐个试用抗结核药物。试用过程中必须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
3.重度转氨酶升高或伴黄疸时应慎重考虑。大多主张及时停用
总的来说,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多见,一般不影响短化的推广应用,但应引起注意,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就要及时和医生联系,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减少抗结核药物的剂量或加用相应的辅助药物,必要时可以暂时停用抗结核药物,但要有医生的指导,以免结核病恶化。
总的来说,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多见,一般不影响短化
耐药结核WHO推荐在正确管理下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方案:按药物的种类分为一线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注射用药物(链霉素、卡那霉素、卷曲霉素、丁胺卡那)、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二线抗结核药(对氨水杨酸钠、环丝氨酸、乙硫异烟胺/丙硫异烟胺),可同时在每一类药物中选用某种药物,治疗18~24个月,其中注射用药物疗程6个月。
耐药结核WHO推荐在正确管理下耐多药结核病的常用抗结核药物的名称、英文全称、缩写及代表字母抗结核药物名称
英文全称
缩写
代表字母
异烟肼
Isoniazid
INH
H
利福平
Rifampicin
RFP
R
链霉素
Streptomycin
SM
S
吡嗪酰胺
Pyrazinamide
PZA
Z
乙胺丁醇
Ethambutol
EMB
E
对氨基水杨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招常提问的题目及答案
- 浙江省杭州二中2025届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广西钦州市浦北县物理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福建省莆田二十五中2025年物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四川省峨眉二中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山西出租车从业资格考试题库答案解析
- 教育行业企业文化培训服务协议
- 酒店业客人结账系统升级协议
- 2025至2030可生物降解的农业薄膜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
- 员工私事免责协议书范本
- 地下连续墙成槽垂直度控制
- 【超星尔雅学习通】《老子》《论语》今读网课章节答案
- 中国农业银行笔试题库(含答案)
- simufact教程基础部分从Simufact得到支持
- NB-T 10651-2021 风电场阻抗特性评估技术规范
- 电缆电线出厂检验报告参考
- YY/T 0500-2021心血管植入物血管假体管状血管移植物和血管补片
- YY/T 0148-2006医用胶带 通用要求
- GB/T 4745-2012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沾水法
- GB/T 39480-2020钢丝绳吊索使用和维护
- GB 1493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