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是某家族甲(A/a)、乙(B/b控制)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已知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Ⅲ-2、Ⅲ-3体内的致病基因分别来自Ⅱ-1和Ⅱ-2B.Ⅱ-2产生的卵细胞中不可能同时存在基因A和基因BC.若Ⅲ-1为XYY综合症患者,理论上,其产生YY精子的概率为1/4D.若Ⅲ-4与Ⅲ-5近亲婚配,则生育正常子代的概率为1/22.如图描述了一种鹿的种群生长速率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910-1925年间。鹿种群数量上升的原因可能是食物资源非常充裕B.1925-1940年间,鹿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鹿种群数量过多,导致种内斗争C.1925年时,鹿种群内种内斗争最激烈D.1930年时,大约有12000只鹿在此环境下生存而不会因饥饿致死3.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中心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4.下列关于中心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存在于所有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B.对染色体的平均分配起着重要作用C.主要组成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D.每个中心粒均由两个中心体组成5.人体剧烈运动时,不会出现的是()A.机体产生热量显著增多 B.血浆中乳酸水平持续升高C.脑干呼吸中枢兴奋增强 D.肌细胞中ATP水平相对稳定6.下列关于蓝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荚膜外面的细胞壁与植物的细胞壁成分不同B.质膜向内折叠形成光合膜,其中含有光合色素C.除中心体和核糖体外,没有膜包被的任何细胞器D.核糖体与DNA直接接触,并以DNA为模板合成多肽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研究人员设计出如图1所示的组合型生态浮床,并开展对受到生活污水污染的池塘水净化的实验,研究中设置了四组实验:组合型生态浮床植物对照组(仅等量美人蕉)、基质对照组(仅等量球形塑料填料)和空白对照组,图2是本实验测得的水体总磷量变化。请回答:(1)实验开始前,浮床所用的球形塑料填料先要进行灭菌处理,再置于待治理的池塘水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14d(每两天换水一次),直到填料表面形成微生物菌膜。选用池塘水的作用是_________,固定的微生物大多数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成分)。(2)生态浮床上美人蕉旺盛生长的根系有较强的泌氧能力,能为填料表面微生物提供适宜微环境,微生物分解后的无机盐能为植物提供营养。美人蕉与填料表面微生物之间存在_____关系。美人蕉既能净化水体又有观赏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3)图2实验结果说明组合型生态浮床对总磷量去除率较高,主要原因是通过美人蕉和微生物吸收磷并同化为自身的_____等生物大分子,在生态系统中这些磷元素可能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在浮床种植植物的根部增加填料固定微生物,对水体磷去除具有_____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水体生态修复效率。(4)在将组合型生态浮床投入池塘进行污水治理过程中,常常会再向池塘中投入一定量的滤食性鱼类(如鲢鱼)和滤食性底栖生物(如河蚌)等,一方面可以完善池塘生态系统的_____,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定期捕获这些生物,降低生态系统总N、P含量。8.(10分)ACC合成酶是乙烯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由ACC合成酶基因(简称A基因)控制合成。将A基因反向连接在启动子和终止子间可构成反义ACC合成酶基因(A1基因),转A1基因番茄的后熟过程变慢,利于番茄的储藏和运输。请回答:(1)从番茄的果肉细胞中提取RNA,利用RT-PCR获取A基因,即利用RNA和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利用RT-PCR获取A基因所需要的酶主要有___________。在A基因扩增过程中需要特定的引物,该引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S1和S2为A基因和A1基因的特异性启动子,S2在番茄果肉细胞内起作用,S1在除果肉细胞外的其他细胞内起作用。在构建转A1基因表达载体时,启动子应选择____________,不选另一个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A1基因的表达元件包括启动子、终止子以及反向连接在两者之间的A基因,若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此元件整合到番茄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则应将此元件应构建在Ti质粒的____________中。(3)在检测番茄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A1基因时,__________(填“能”“不能”)用放射性物质标记的A基因做探针进行检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表明,与非转基因番茄相比,转A1基因蕃茄的果肉细胞内乙烯含量下降,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二倍体菠菜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且为雌雄异株植物。某研究小组以菠菜为材料做了有关抗病和不抗病的一对性状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1)如果抗病、不抗病性状分别由B、b基因控制,且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则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能否判断该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XY同源区段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遗传图解简要说明原因,不用写出配子和表现型)(2)若已知该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Y同源区段上,则F1代雌雄菠菜自由交配后,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小组又用两个亲本杂交,得到子一代雄性个体全部表现为抗病,雌性全部表现为不抗病,那么________(能或不能)确定雄性个体中的抗病基因是来自于父本,还是来自于母本,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蛇属于变温动物,仅能靠自身行为来调节体热的散发或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来提高自身的体温。蛇的舌头上有灵敏度极高的红外线感知细胞,可以感知周同环境温度千分之一度的变化。如图是某毒蛇喷射毒液的一种神经调节机制。请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蛇体内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自身调节体温的机制。(2)毒蛇分泌毒液过程中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3)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的含量也增加,出现应激反应,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4)毒蛇的头部被剪下后数分钟内,人体靠近,仍然可以喷射毒液,请尝试作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草甘膦是一种除草剂,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抗草甘膦转基因水稻。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注:GUS基因表达产物经染色能从无色变成蓝色(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首先需用能产生不同________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草甘膦抗性基因和Ti质粒,这种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用________________处理。Ti质粒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含潮霉素的培养基进行图中筛选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筛选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取某品种水稻的幼胚,先进行________处理,然后接种到含________的培养基中,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用于获得目的植株。(4)将大肠杆菌用Ca2+溶液处理,是否完成了转化?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
Ⅱ-5和Ⅱ-6都患乙病,而Ⅲ-5正常,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1和Ⅱ-2都患甲病,Ⅲ-1没病,可知甲病为显性遗传病,由题干可知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同,所以甲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详解】A、Ⅱ-1的基因型bbXAY和Ⅱ-2的基因型BbXAXa,Ⅲ-2、Ⅲ-3的基因型为bbXAX-,其致病基因可以来自母方或父方或双亲,A错误;B、由Ⅱ-2的基因型BbXAXa可知,其可产生BXA的卵细胞,B错误;C、若Ⅲ-1为XYY综合症患者,其产生的精子种类及比例为:X:YY:XY:Y=1:1:2:2,YY精子的概率为1/6,C错误;D、若Ⅲ-4(bbXAY)与Ⅲ-5(bbXaXa)近亲婚配,则生育正常子代的概率为1/2,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判断和相关计算,解题关键是先通过系谱图的规律判断遗传方式,再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计算概率。需要掌握的规律有: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有中生无为显性,生女正常为常显。2、B【解析】
分析图形:在1905~1925年期间,环境的容纳量是25000;在1925年由于鹿群的数量非常大,导致资源被过度破坏,导致鹿群的食物减少,资源被破坏,所以在1925~1930期间,环境容纳量持续下降;所以在1930~1940年期间,环境容纳量大约是12000。【详解】A、1910-1925年间,鹿种群数量上升的原因可能是食物资源非常充裕,A正确;B、1925-1940年间鹿种群环境容纳量下降,种内斗争是内源性因素,鹿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在1925年由于鹿群的数量非常大,导致资源被过度破坏,导致鹿群的食物减少,资源被破坏,所以在1925~1930期间,环境容纳量持续下降,B错误;C、1925年时鹿种群数量最大,所以种内斗争最激烈,C正确;D、在1905-1925年间,环境的容纳量大约是25000只;在1925年由于鹿群的数量非常大,导致资源被过度破坏,鹿群的食物减少,所以在1925-1930年间,环境容纳量持续下降,由图可知1930年,环境容纳量大约是12000只,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3、B【解析】
1、细胞器的分类:①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②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③不具备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2、只要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均有两种核酸,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3、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详解】A、核糖体和中心体均无膜结构,A错误;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B正确;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C错误;D、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也能合成ATP,D错误。故选B。4、B【解析】
中心体是动物或低等植物细胞中一种重要的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每个中心体含有两个中心粒,这两个中心粒相互垂直排列;中心体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详解】A、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A错误;B、中心体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而纺锤体可以牵引染色体运动,因此中心体对染色体的平均分配起着重要作用,B正确;C、中心体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不含磷脂,C错误;D、每个中心体由两个中心粒组成,两个中心粒互相垂直,D错误。故选B。5、B【解析】
人体细胞剧烈运动时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此时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也会进行有氧呼吸。同时剧烈运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刺激机体产热量升高。该题综合性考查了运动时涉及到的各种调节,识记无氧呼吸过程、ATP的转化机制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A、剧烈运动时,细胞进行大量的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的热能,机体产热量显著增加,A正确;B、人体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乳酸,但乳酸进入血浆中会被缓冲物质中和,其含量不会持续升高,B错误;C、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剧烈运动时会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此时呼吸中枢兴奋增强,C正确;D、ATP和ADP的相互转换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中,细胞中ATP的水平会维持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B。6、B【解析】
原核生物是指一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它包括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蓝细菌和古细菌等。蓝细菌属于细菌,无染色体,且DNA为环状。荚膜是某些细菌表面的特殊结构,是位于细胞壁表面的一层松散的粘液物质。【详解】A、荚膜里面的细胞壁与植物的细胞壁成分不同,蓝细菌为肽聚糖,植物主要为纤维素和果胶,A错误;B、质膜向内折叠形成光合膜,其中含有光合色素,B正确;C、蓝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中心体,C错误;D、核糖体与DNA直接接触,并以RNA为模板合成多肽,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提供适合在待治理污水中生长的微生物分解者共生直接和间接核酸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促进营养结构(食物网)【解析】
1、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3、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详解】(1)池塘水可以提供适合在待治理污水中生长的微生物,固定的微生物大多数是异养型,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2)美人蕉旺盛生长的根系有较强的泌氧能力,能为微生物提供氧气,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可以为美人蕉提供无机盐,故美人蕉与填料表面微生物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美人蕉能净化水体改善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其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核酸、磷脂等生物大分子含有磷元素,美人蕉和微生物吸收磷并同化为自身的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在生态系统中这些含磷有机物可能流向下一营养级或分解者。结合图2中曲线可知,在浮床种植植物的根部增加填料固定微生物,对水体磷去除具有促进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水体生态修复效率。
(4)向池塘中投入一定量的滤食性鱼类(如鲢鱼)和滤食性底栖生物(如河蚌)等,可增加物种丰富度,进而完善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另外还可以通过定期捕获这些生物,降低生态系统总N、P含量。【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结构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等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8、逆转录酶和Taq酶定位A基因的位置,与模板链结合并为子链的延伸提供起点S2S1不在果肉细胞内起作用,番茄果实不会后熟;S1在番茄植株细胞内起作用后会导致番茄植株的乙烯合减少,影响番茄植株的正常生理活动T-DNA不能蕃茄细胞内本身有A基因,无论是否插了A1基因都能与探针杂交形成杂交带转基因番茄细胞中存有A基因与A1基因,二者转录产生的mRA能杂交形成双链,导致ACC合成酶的合成受阻,从而使乙烯的合成量降低【解析】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1.提取目的基因、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PCR技术可扩增目的基因,该技术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和引物,其中引物的作用是定位要扩增DNA的区段,与模板链结合并为子链的延伸提供起点。【详解】(1)由RNA经RT-PCR技术获取了cDNA,进而获得A因,故RT-PCR技术包含了逆转录和PCR两个过程,因此需要逆转录酶和Taq酶。引物和模板结合后,定位了要扩增DNA的区段,即定位A基因。由于Taq酶只能从单链的3′端延伸,因此引物提供了子链的延伸起点。(2)S1在番茄的植株细胞内起作用,不在果肉细胞内起作用,番茄果实不会后熟,因此启动子应选择S2。同时也考虑到S1在番茄植株内起作用后会导致番茄植株的乙烯合减少,影响番茄植株的正常生理活动。T-DNA是Ti质粒的可转移区段,表达元件应构建在Ti质粒的T-DNA上。(3)茄细胞内本身有A基因,无论是否插入了A1基因,A基因A1基因都能与探针杂交形成杂交带,因此不能用放射性物质标记的A1基因做探针进行检测。(4)在转A1基因的番茄果肉内,同时存有A基因和A1基因,二者转录产生的两种mRNA的碱基互补,会通过核酸分子杂交杂交形成双链,从而导致ACC合成酶的合成受阻,最终使乙烯的合成量与含量下降,使番茄的后熟过程变慢。【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比较PCR技术与体内DNA复制的异同,掌握农杆菌转化法的原理和特点,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点,用科学规范的语言答题。9、如果等位基因在X染色体上如果致病基因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由上可知,不论等位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均可出现同样的遗传图解,故不能确定。抗病(♀):不抗病(♀):抗病(♂):不抗病(♂)=5:3:2:6能根据子代表现型可以推理得出母本基因型为XbXb,父本基因型为XbYB,进而确定子代雄性抗病个体基因型为XbYB,因此可以确定Y染色体上的抗病基因(B)一定来自于父本【解析】
1.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的认识: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存在等位基因,而非同源区段则相互不存在等位基因,如下图:2.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类型伴Y遗传伴X隐性遗传伴X显性遗传模型图解判断依据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连续性双亲正常子病;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子正常双亲病;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规律没有显隐性之分,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部正常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具有连续遗传现象举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人类红绿色盲症、血友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3.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在X、Y的同源区段,基因是成对的,存在等位基因,而非同源区段则相互不存在等位基因。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与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相似,但也有差别,如:【详解】(1)如果等位基因在X染色体上如果致病基因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由上可知,不论等位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均可出现同样的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故不能确定。(2)当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时,不论是在X染色体、Y染色体上还是XY同源区段上都与性别相关联。根据(1)小题的实验结果可知,F1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XbYb:XbYb=1:1:1:1,自由交配时,雌性个体中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所以雌配子一共两种,其基因型及比例为、,雄性个体中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所以雄配子一共三种,其基因型及比例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不抗病(♀):抗病(♂):不抗病(♂)=5:3:2:6。(3)由题意可知,子一代雌性全部表现为不抗病,所以基因型为XbXb,推理得出双亲中都有一个Xb。又根据子代雄性个体全部表现为抗病,其基因型有三种可能即XBYB、XBYb和XbYB,假设子代雄性个体基因型为XBYb,则推理出亲代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b,但是这样的亲本组合杂交无法满足子代雄性个体全部表现为抗病,雌性全部表现为不抗病,因此子代雄性个体基因型不可能是XBYb,同理推理当子代雄性个体基因型为XbYB才能符合题意,所以可以确定子代雄性个体中控制抗病性状的基因一定来自于父本。【点睛】结合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的遗传规律分析题意是解题的关键。10、不存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毒腺囊收缩肌神经一体液调节毒蛇头部被剪下后数分钟内,各部分细胞仍然存活,分泌毒液的反射弧保持完整。人体靠近毒蛇舌头红外线感知细胞接受温度刺激,产生兴奋,可以完成兴奋在反射弧的传递和传导,从而喷射毒液【解析】
由图可知,蛇喷射毒液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最终依赖毒腺囊收缩肌的活动将毒液喷射出去。【详解】(1)蛇属于变温动物,仅能靠自身行为来调节体温或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来提高自身的体温,故体内不存在自身调节体温的机制。(2)依据效应器的定义,可知该过程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毒腺囊收缩肌。(3)人体恐惧感的产生是在最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该过程存在神经调节。机体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受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并且存在反馈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神经调节,故机体发生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一体液调节。(4)毒蛇头部被剪下后数分钟内,各部分细胞仍然存活,分泌毒液的反射弧保持完整。人体靠近,毒蛇舌头红外线感知细胞接受温度刺激,产生兴奋,可以完成兴奋在反射弧的传导和传递,从而喷射毒液。【点睛】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体温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体温调节的原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途径,能分析模式图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1、黏性末端防止经同一种限制酶切割后,具有相同黏性末端的目的基因和目的基因相连接、Ti质粒和Ti质粒相连接DNA连接酶Ti质粒有T-DNA片段,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获得含基因表达载体的农杆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儿童护理与医疗医学汇报模板
- 迎接2025年度八一建军节与活动方案流程
- 多发创伤患者的监测与护理
- 白桦林创意美术
- 关于2025年学校安全维稳应急方案
- 癌痛患者护理查房
- 第1章货币制度
- 姜堰市建设工程网上招投标系统培训
- 河南省鹤壁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下第11次大练习数学试题含解析
- 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
- 机电安装总进度计划横道图
-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综合验收记录表
- 常规检泵设计培训
- 园林绿化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完整版)
- 夏季防溺水安全知识主题班会课件【爱生命防溺水】
- 梦想(英语演讲稿)PPT幻灯片课件(PPT 12页)
- 中国联通员工绩效管理实施计划方案
- 法院刑事审判庭速裁庭廉政风险防控责任清单
- IEC60335-1(中文)
- 土方填筑碾压试验报告
- 排沙泵检修工艺流程及验收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