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编秦汉美术(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概况这一时期的美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绘画2、画像石与画像砖3、雕塑4、工艺美术第二编秦汉美术1第一章绘画艺术
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宫殿壁画、墓室壁画、帛画、工艺装饰画等方面。第一章绘画艺术2第一节宫殿壁画上世纪70年代,咸阳市东郊发现两处绘有壁画的秦宫遗址,绘着长卷式的车马出行、仪仗人物、楼阙、树木、麦穗等。马的颜色有枣红、黄、黑,仪仗人物服饰有褐、绿、红、白、黑等不同色彩。风格粗犷拙稚。这是目前所能见到最早的宫殿壁画。咸阳秦宫遗址壁画第一节宫殿壁画咸阳秦宫遗址壁画3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4第二节墓室壁画
1墓室壁画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内容
汉代丧葬推崇“视死如视生”的观念,所以在墓室墙壁上绘有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表明其死后仍然享受着在阳间的生活。在表现内容上除此之外,同时还有日月星象、神仙御龙、阴间世界的神话题材,以及当时流行的孝子故事、历史故事等。第二节墓室壁画52墓室壁画的绘画技法特点汉代墓室壁画技法较为稚拙。先以墨线勾勒轮廓,然后施以红、蓝、绿等各种矿物质颜料。造型古朴,用线以中锋用笔为主。反映了萌芽期的中国画创作状态2墓室壁画的绘画技法特点6此作以保存着精美豪放的历史故事画而著称。尤其是在前室楣额部位绘长卷式的“二桃杀三士”故事。3著名的汉代墓室壁画(1)洛阳烧沟西汉墓壁画此作以保存着精美豪放的历史故事画而著称。尤其是在前室楣额部位7《二桃杀三士》出自《晏子春秋》,表现春秋时齐景公和大臣晏婴用计除去勇士的历史故事。画面上,齐景公的威严,侍卫们的恭顺,晏婴的机智,三壮士的恃勇寡谋与舍生取义的悲壮举动,描绘得淋漓尽致。《二桃杀三士》出自《晏子春秋》,表现春秋时齐景公和大臣晏婴用8最右按剑者为古冶子,中间是公孙接,俯身取桃者为田开疆。最右按剑者为古冶子,中间是公孙接,俯身取桃者为田开疆。9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0(2)洛阳卜千秋墓伏羲女娲像伏羲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始祖神。均人首蛇身。(2)洛阳卜千秋墓伏羲女娲像11洛阳卜千秋墓朱雀洛阳卜千秋墓朱雀12第三节帛画帛画用于丧葬中。为后世的旌幡形式。出殡时举在队伍前面。下葬后盖于棺盖之上。西汉旌幡帛画,表现引魂升天的场面;有的描绘了迎宾、祭神、健身体操等景象,为研究汉代绘画增添了珍贵的资料。第三节帛画13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这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仓妻子“辛追”之墓。墓中内棺棺盖上,覆盖着“T”字形旌幡帛画。其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14上段正中是人首蛇身的始祖。右上部是内立金乌的太阳,左上部是一女子仰身托一弯月,月上是蟾蜍与玉兔,下方是对称的天门,两豹攀援其上,两人拱手对坐。象征天上境界。上段正中是人首蛇身的始祖。右上部是内立金乌的太阳,左上部是一15中段绘墓主人出行,宴席等人间生活;华盖与翼鸟之下,是一拄杖缓行的老妇人侧面像,前有两人跪迎,后有3侍女随从。中段绘墓主人出行,宴席等人间生活;华盖与翼鸟之下,是一拄杖缓16下段绘神怪、龙蛇、大鱼、大龟等地下的生物。象征阴间。下段绘神怪、龙蛇、大鱼、大龟等地下的生物。象征阴间。17马王堆汉墓帛画的艺术特色首先,在构图上,通过穿壁的蛟龙将人间、地下两部分联成一体,又通过昂扬的龙首与迎候在天门的司阍,构成升天的气氛,使画面三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其次,将墓主人画在旌幡中心部位,并且通过跪应与随从的衬托显示出墓主人的身份高贵;墓主人形象画成正侧面或画成四分之三的半侧面,形貌服饰皆刻画得惟妙惟肖;各种神禽异兽,姿态矫健活泼,勾线流畅挺拔,设色庄重典雅,展现了西汉绘画卓越的艺术水平。马王堆汉墓帛画的艺术特色18第二章画像石与画像砖
什么是画像石和画像砖?画像石与画像砖是遗存丰富、很有特色的秦汉美术资料。艺术匠师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砖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
第二章画像石与画像砖19第一节画像石
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阙的建筑石材。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北、四川等地。画像石以山东武梁祠画像石著称。是汉代画像石的典型代表。第一节画像石20武梁祠武梁祠是为东汉桓帝时的州官武梁所建的祠堂。为石结构房屋,由东、西、南墙、屋顶前后檐等五块石材组成。祠主曾任州从事,终年74岁;其子孙“竭家所有”购运名石,建造了这座祠堂,全部石刻画像出自“良匠卫改”之手。武梁祠21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22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23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24武梁祠画像,以西壁为例。画像分五层:第一层刻西王母和奇禽异兽。第二层刻伏羲、女娲、祝融、神农、黄帝、尧、舜、禹、桀等古代传说中的始祖及帝王图像。第三层刻曾母投杼、闵子骞失棰、老莱子娱亲、丁兰刻母等孝子故事。第四层刻曹沫劫齐桓公、专诸刺吴王、荆轲刺秦等义士故事。第五层刻车骑人物。武梁祠画像,以西壁为例。25刻画长幼三人及一马一车,车上长者,榜题“子骞父”,车旁立一童,榜题“子骞后母弟”,车后青年跪地向长者禀事,榜题“闵子骞与假母居,爱有偏移。子骞衣寒,御车失棰”。画面是闵子骞跪地向父亲进谏的瞬间,其父左手扶伞柄,转身以右手抚子骞脖,表现了愧爱交加的怜子之情。《闵子骞失棰》刻画长幼三人及一马一车,车上长者,榜题“子骞父”,车旁立一童26画面老壮少三人,居中少年躬身收舆、回首答话,榜题“孝孙”;右侧中年人一边挥手、一边质问少年,榜题“孝孙父”;左侧偻身跽坐、面朝右方老人,榜题“孝孙祖父”四字;画面左上角画一飞鸟。《孝孙(原穀)》画面老壮少三人,居中少年躬身收舆27武梁祠画像的艺术特色其艺术手法皆用减地平雕加阴线刻。作者擅长抓取历史故事矛盾冲突的高潮,并且善于运用必要的景物以交待特定的环境,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也处理得非常出色。武梁祠画像的艺术特色28第二节画像砖画像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与画像石类似。秦代至西汉初期,画像砖多用于装饰宫殿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画像砖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画。东汉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第二节画像砖29画像砖的代表画像砖以四川成都出土艺术造诣最高。这些画像砖为实心,有两种型制:方砖(40×40厘米)或长方砖(46×27厘米)。内容除少量神话(如西王母、伏羲女娲、日月神、仙人戏鹿等)外,主要是现实生活,其中既有表现墓主生前社会地位的门阙仪卫、车马出行、经师讲学、宴饮观舞等场面,也有反映封建庄园经济农副业生产活动及集市贸易活动的画面,风格清新隽永,乡土气息特别浓郁。画像砖的代30弋射收获画像砖(成都大邑出土)弋射收获画像砖(成都大邑出土31荷塘渔猎画像砖(彭县出土)荷塘渔猎画像砖(彭县出土)32盐井画像砖(成都出土)盐井画像砖(成都出土)33播种画像砖(德阳出土)播种画像砖(德阳出土)34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35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36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37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38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39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40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41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42第三章雕塑秦汉时期为雕塑艺术的繁盛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其目的有以下方面:1宣扬统一功业2显示王权威严3美化陵园建筑4纪念功臣将帅第三章雕塑43第一节秦始皇兵马俑1974年—1976年,在秦始皇陵东郊的临潼西杨村南边,先后发现三座埋藏大型陶塑兵马俑的从葬坑。其中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3万平方米;坑内整齐地埋藏着与真人真马等大的陶塑兵马俑,总数达6000余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第一节秦始皇兵马俑44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45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46陶俑手、足为实心,头、身及臂部为空心,部分涂有彩色。所有陶马及士兵均非模型所制,且表情不同、神态生动,可见秦代塑匠已有颇高之造诣,以及筑墓耗工之巨。陶俑手、足为实心,头、身及臂部为空心,部分涂有彩色。所47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48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49跪射俑
跪射俑50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51
將軍俑將軍俑52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53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54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55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56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57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58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59秦始皇兵马俑的历史意义及艺术特色历史意义:秦始皇兵马俑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在总体设计上,既担负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又是对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绩的纪念。众多的陶塑兵马俑,通过严谨的布局,排列成面向东方、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军阵整肃,勇于攻占的宏伟气派。这是秦代造型艺术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艺术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秦始皇兵马俑的历史意义及艺术特色60第二节两汉陶俑1、汉兵马俑西汉前期,某些军功显赫的将领、诸侯王或贵戚,用陶塑兵马俑随葬,以炫耀其生前地位与权力。第二节两汉陶俑611965年,陕西咸阳杨家湾汉墓出土骑兵俑500多件,步兵俑1800多件。骑兵俑通高68厘米,步兵俑高44—48厘米,多数敷彩,造型洗练,神态威武,装备精良,反映了文、景时期国力增强,骑兵壮大的概貌。
1965年,陕西咸阳杨家湾汉墓出土骑兵62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632、汉仕女俑西汉陶塑侍女俑,以西安东郊姜村白鹿原出土者最为娴静俊美。舞女俑以西安白家口出土者最为出色,长袖飘拂,舞姿轻盈,体态洒脱。2、汉仕女俑643、东汉说唱俑东汉陶塑更加生动传神。代表作有两件说唱俑:(1)、四川成都天廻山出土击鼓说唱俑(坐式)(2)、成都郫县出土立式说唱俑。作品将民间说唱艺人兴高采烈、自我陶醉的神情,刻画得维妙维肖,令人过目难忘,堪称东汉陶塑之杰作。
3、东汉说唱俑65击鼓说唱俑,高55厘米,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俑席地而坐,头戴软冠,前额打一结。上身赤,下身著长裤,赤脚。额上布满皱纹皱,眯缝双眼,呈诙谐憨厚之态。左臂抱一扁鼓,右脚翘起,右手握鼓椎扬起,表现出一位神采飞扬的说书人的滑稽形象。他的表演仿佛已经进入了高潮,得意忘形,表情夸张,竟不自觉地手舞足蹈起来击鼓说唱俑,高55厘米,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66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67
艺术特色作者既表现出强烈的写实主义,又采用了极其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说唱者那种特殊的神气,创造出一个的充满戏剧性的精彩场面。这件作品同时也是研究汉代民俗和陶塑艺术的珍贵史料。
68立式说唱俑,高66.5.厘米,成都郫县出土头顶有椎髻,双目微闭,歪嘴吐舌,两臂上耸,左臂戴佩饰。左手托小鼓,右手执槌欲击。上身赤裸,双乳垂直腰际。鼓腹,臂部后翘。此作塑造了汉代四川民间说书人的形象,是“百戏”表演中的小丑。以大幅度的肢体动作、夸张幽默的面部表情,刻画了汉代说书艺人表演中情感高潮的瞬间,极为传神,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炉火纯青的汉代陶俑塑造艺术的代表。立式说唱俑,高66.5.厘米,成都郫县出土69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70第三节汉昆明池石刻牵牛、织女像
我国现存年代次早的大型石刻,是陕西省长安县常家庄村北的牵牛像和斗门镇内的织女像,系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在上林苑“发谪吏穿昆明池”时所雕造。此作源于《牛郎织女》传说。班固《西都赋》曰:“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两件石像皆用花岗岩雕成,造型简洁,风格古朴,堪称我国古代园林景观雕塑的第一座丰碑。第三节汉昆明池石刻牵牛、71织女像高228厘米,双眉戚锁,作笼袖罢织姿态。织女像高228厘米,双眉戚锁,作笼72牵牛像高258厘米,整体作跽坐状,上身微向左扭,眉宇间呈现出刚毅憨厚的性格.牵牛像高258厘米,整体作跽坐状73第四节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
这是西汉纪念碑性质的一组大型石刻。现存之霍去病墓石刻,包括马踏匈奴、卧马、卧虎、卧象、石蛙、野人、石鱼二、人与熊等14件作品。另有题铭刻石2件,全部用花岗岩雕刻而成。第四节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74霍去病墓霍去病墓751914年,法国诗人谢阁兰拍摄1914年,法国诗人谢阁兰拍摄76马踏匈奴马踏匈奴77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78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79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80卧马卧马81跃马跃马82卧虎卧虎83野猪野猪84卧牛卧牛85人与熊人与熊86卧象卧象87石蛙1石蛙188石蛙2石蛙289石人石人90石鱼石鱼91霍去病墓石雕群的艺术特色作者运用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汇在一起,刻画形象以恰到好处,足以表现客体特征为度,决不作自然主义的过多雕镂,从而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与力度感,堪称“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霍去病墓石雕群的艺术特色92第五节李冰石像第五节李冰石像93汉代石雕艺术的特点汉代大型石雕风格上的共同点是:循石造型,因材施艺,较多地保留了原石的形状和表面质感,稍作加工,取其意似,不作细致刻画。花岗岩的特殊质感与这种古拙朴厚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阳刚之美。很好地表现出西汉帝国朝气蓬勃的时代风貌。汉代石雕艺术的特点94第四章工艺美术秦汉时代的工艺美术,呈现出璀璨夺目的景象。在陶瓷、玉雕、髹漆、青铜等实用工艺领域,均有若干新的创造.第四章工艺美术95第一节釉陶
从西汉晚期开始,陶器有一个重大进步,即在表面上施釉,然后以700—800℃温度烧成,多作为随葬明器使用。这种釉陶相比较陶器,吸水率低,可以保护器胎,而且有漂亮的装饰作用。釉里含铜,烧出来就是翠绿色;釉里含铁,烧出来就是黄褐色和棕红色。釉陶是汉代陶瓷工艺的杰出成就之一。第一节釉陶96东汉(公元25—220年)高25.3厘米,宽24.5厘米。汉代盛行厚葬,在墓中放有各种日常生活器具的模型。此作就是作为模型的猪圈。猪圈与厕所合一。猪圈呈圆形,内有一肥猪。方形厕所为歇山式顶,檐伸出墙外。东汉(公元25—220年)高25.3厘米,宽24.5厘米97绿釉陶楼,高99厘米,1976年出土于安徽涡阳大王店。是反映贵族歌娱生活的戏楼模型。绿釉陶楼,高99厘米,1976年出土于安徽涡阳大王店。是反映98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99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00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01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02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03第二节玉雕
据晋代王嘉《拾遗记》记载,秦代就有刻玉的工匠烈裔:“刻玉为百兽之形,毛发宛若真矣”
第二节玉雕104西汉玉雕的代表作是咸阳汉元帝渭陵附近出土的羽人骑天马玉雕。为洁白润泽的羊脂玉,包含仙人盗药、天马行空的情节构思,寄寓着西汉统治者祈求长生、幻想升仙的思想。西汉玉雕的代表作是咸阳汉元帝渭105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06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07第三节青铜
秦汉时代的青铜器,朝着世俗日用方向发展,铜镜和铜灯具成为两项最大宗的实用工艺品第三节青铜1081、青铜镜1、青铜镜109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10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112、灯具从战国晚斯开始,封建贵族把灯具视为重要的案头实用塑品,造型日趋考究华丽。2、灯具112西汉前期,河北满城窦绾墓出土之鎏金“长信宫灯”,构造精美,捧灯之宫女作跪地侍奉状,眉宇间蕴藏着被奴役者的痛苦神情,人物性格鲜明,堪称工艺雕塑的典范。
西汉前期,河北满城窦绾墓出土之113
长信宫灯的艺术特色长信宫灯集工艺美术与雕塑艺术为一体。宫女形象恬静优雅。宫灯设计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为虹管以吸油烟,防止了空气污染。且灯的挡板可以移动,以调节光线,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长信宫灯一改青铜器的神秘厚重,其造型和风格舒展自如、轻巧华丽,被认为是我国工艺美术的巅峰之作。长信宫灯的艺术特色114河北定州西汉墓出土错金银云山瑞兽铜管,图案内容丰富,物象生动活泼,构图饱满,格调富丽.河北定州西汉墓出土错金银云山瑞兽铜管,图案内容丰富,物象生动115第四节匈奴族及滇族的金属工艺
1、匈奴工艺美术匈奴族是我国北方草原的古老部族。其工艺美术也有相当的工艺和艺术水准。具有草原民族的野性之美。西汉时匈奴的工艺作品有内蒙古准格尔旗西沟畔四号墓出土高浮雕卧羊包金饰牌,新疆阿拉沟出土的浮雕虎纹圆金牌及虎纹金箔带。
第四节匈奴族及滇族的金属116新疆阿拉沟出土浮雕虎纹圆金牌虎纹金箔带新疆阿拉沟出土浮雕虎纹圆金牌虎纹1172、滇族工艺美术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青铜贮贝器上表现祭祀场面的群雕,刻画骑猎、俘获、单虎搏鹿等透雕铜扣饰,情节惊险生动,再现了西汉时代滇族的生活面貌。2、滇族工艺美术118青铜贮贝器(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通高53、器盖直径32厘米。1956年云南晋宁县石寨山出土贮贝器是滇人的贮钱罐,出土时往往装着大量的海贝。贮贝器上多雕铸战争、纳贡、杀人祭铜柱、杀人祭铜鼓、纺织、狩猎、驯马等滇人社会生活场景。青铜贮贝器(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通高5119此作盖上雕铸房屋。主祭人周围放置16面铜鼓,被捆、戴枷和被蛇吞吃的人是祭品。参与祭祀者有持刀屠夫、喂猪、喂孔雀的妇女、击打铜鼓的乐人、杂役等等。生动地记录了滇王用活人祭祀的场面。人物有127人,是目前出土贮贝器中人物最多的一件。此作盖上雕铸房屋。主祭人周围放置16面铜鼓,被捆、戴枷和被120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21扣饰是古“滇国”特有的装饰品,其正面为浮雕人、动物等,背面有矩形横扣,悬挂在身上或其他器物上。此作高8厘米,宽16厘米。为两豹与一头野猪殊死博斗的瞬间情景,整个构图有激动人心的运动感,充满野性的力量。二豹搏猪纹透雕铜扣饰扣饰是古“滇国”特有的装饰品,其正面为浮雕人、动物等,背面有122思考题1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2通过霍去病墓石刻来思考汉代石雕艺术的特点。3总结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发展状况和特点。思考题123第二编秦汉美术(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概况这一时期的美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绘画2、画像石与画像砖3、雕塑4、工艺美术第二编秦汉美术124第一章绘画艺术
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宫殿壁画、墓室壁画、帛画、工艺装饰画等方面。第一章绘画艺术125第一节宫殿壁画上世纪70年代,咸阳市东郊发现两处绘有壁画的秦宫遗址,绘着长卷式的车马出行、仪仗人物、楼阙、树木、麦穗等。马的颜色有枣红、黄、黑,仪仗人物服饰有褐、绿、红、白、黑等不同色彩。风格粗犷拙稚。这是目前所能见到最早的宫殿壁画。咸阳秦宫遗址壁画第一节宫殿壁画咸阳秦宫遗址壁画126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27第二节墓室壁画
1墓室壁画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内容
汉代丧葬推崇“视死如视生”的观念,所以在墓室墙壁上绘有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表明其死后仍然享受着在阳间的生活。在表现内容上除此之外,同时还有日月星象、神仙御龙、阴间世界的神话题材,以及当时流行的孝子故事、历史故事等。第二节墓室壁画1282墓室壁画的绘画技法特点汉代墓室壁画技法较为稚拙。先以墨线勾勒轮廓,然后施以红、蓝、绿等各种矿物质颜料。造型古朴,用线以中锋用笔为主。反映了萌芽期的中国画创作状态2墓室壁画的绘画技法特点129此作以保存着精美豪放的历史故事画而著称。尤其是在前室楣额部位绘长卷式的“二桃杀三士”故事。3著名的汉代墓室壁画(1)洛阳烧沟西汉墓壁画此作以保存着精美豪放的历史故事画而著称。尤其是在前室楣额部位130《二桃杀三士》出自《晏子春秋》,表现春秋时齐景公和大臣晏婴用计除去勇士的历史故事。画面上,齐景公的威严,侍卫们的恭顺,晏婴的机智,三壮士的恃勇寡谋与舍生取义的悲壮举动,描绘得淋漓尽致。《二桃杀三士》出自《晏子春秋》,表现春秋时齐景公和大臣晏婴用131最右按剑者为古冶子,中间是公孙接,俯身取桃者为田开疆。最右按剑者为古冶子,中间是公孙接,俯身取桃者为田开疆。132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33(2)洛阳卜千秋墓伏羲女娲像伏羲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始祖神。均人首蛇身。(2)洛阳卜千秋墓伏羲女娲像134洛阳卜千秋墓朱雀洛阳卜千秋墓朱雀135第三节帛画帛画用于丧葬中。为后世的旌幡形式。出殡时举在队伍前面。下葬后盖于棺盖之上。西汉旌幡帛画,表现引魂升天的场面;有的描绘了迎宾、祭神、健身体操等景象,为研究汉代绘画增添了珍贵的资料。第三节帛画136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这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仓妻子“辛追”之墓。墓中内棺棺盖上,覆盖着“T”字形旌幡帛画。其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137上段正中是人首蛇身的始祖。右上部是内立金乌的太阳,左上部是一女子仰身托一弯月,月上是蟾蜍与玉兔,下方是对称的天门,两豹攀援其上,两人拱手对坐。象征天上境界。上段正中是人首蛇身的始祖。右上部是内立金乌的太阳,左上部是一138中段绘墓主人出行,宴席等人间生活;华盖与翼鸟之下,是一拄杖缓行的老妇人侧面像,前有两人跪迎,后有3侍女随从。中段绘墓主人出行,宴席等人间生活;华盖与翼鸟之下,是一拄杖缓139下段绘神怪、龙蛇、大鱼、大龟等地下的生物。象征阴间。下段绘神怪、龙蛇、大鱼、大龟等地下的生物。象征阴间。140马王堆汉墓帛画的艺术特色首先,在构图上,通过穿壁的蛟龙将人间、地下两部分联成一体,又通过昂扬的龙首与迎候在天门的司阍,构成升天的气氛,使画面三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其次,将墓主人画在旌幡中心部位,并且通过跪应与随从的衬托显示出墓主人的身份高贵;墓主人形象画成正侧面或画成四分之三的半侧面,形貌服饰皆刻画得惟妙惟肖;各种神禽异兽,姿态矫健活泼,勾线流畅挺拔,设色庄重典雅,展现了西汉绘画卓越的艺术水平。马王堆汉墓帛画的艺术特色141第二章画像石与画像砖
什么是画像石和画像砖?画像石与画像砖是遗存丰富、很有特色的秦汉美术资料。艺术匠师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砖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
第二章画像石与画像砖142第一节画像石
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阙的建筑石材。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北、四川等地。画像石以山东武梁祠画像石著称。是汉代画像石的典型代表。第一节画像石143武梁祠武梁祠是为东汉桓帝时的州官武梁所建的祠堂。为石结构房屋,由东、西、南墙、屋顶前后檐等五块石材组成。祠主曾任州从事,终年74岁;其子孙“竭家所有”购运名石,建造了这座祠堂,全部石刻画像出自“良匠卫改”之手。武梁祠144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45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46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47武梁祠画像,以西壁为例。画像分五层:第一层刻西王母和奇禽异兽。第二层刻伏羲、女娲、祝融、神农、黄帝、尧、舜、禹、桀等古代传说中的始祖及帝王图像。第三层刻曾母投杼、闵子骞失棰、老莱子娱亲、丁兰刻母等孝子故事。第四层刻曹沫劫齐桓公、专诸刺吴王、荆轲刺秦等义士故事。第五层刻车骑人物。武梁祠画像,以西壁为例。148刻画长幼三人及一马一车,车上长者,榜题“子骞父”,车旁立一童,榜题“子骞后母弟”,车后青年跪地向长者禀事,榜题“闵子骞与假母居,爱有偏移。子骞衣寒,御车失棰”。画面是闵子骞跪地向父亲进谏的瞬间,其父左手扶伞柄,转身以右手抚子骞脖,表现了愧爱交加的怜子之情。《闵子骞失棰》刻画长幼三人及一马一车,车上长者,榜题“子骞父”,车旁立一童149画面老壮少三人,居中少年躬身收舆、回首答话,榜题“孝孙”;右侧中年人一边挥手、一边质问少年,榜题“孝孙父”;左侧偻身跽坐、面朝右方老人,榜题“孝孙祖父”四字;画面左上角画一飞鸟。《孝孙(原穀)》画面老壮少三人,居中少年躬身收舆150武梁祠画像的艺术特色其艺术手法皆用减地平雕加阴线刻。作者擅长抓取历史故事矛盾冲突的高潮,并且善于运用必要的景物以交待特定的环境,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也处理得非常出色。武梁祠画像的艺术特色151第二节画像砖画像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与画像石类似。秦代至西汉初期,画像砖多用于装饰宫殿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画像砖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画。东汉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第二节画像砖152画像砖的代表画像砖以四川成都出土艺术造诣最高。这些画像砖为实心,有两种型制:方砖(40×40厘米)或长方砖(46×27厘米)。内容除少量神话(如西王母、伏羲女娲、日月神、仙人戏鹿等)外,主要是现实生活,其中既有表现墓主生前社会地位的门阙仪卫、车马出行、经师讲学、宴饮观舞等场面,也有反映封建庄园经济农副业生产活动及集市贸易活动的画面,风格清新隽永,乡土气息特别浓郁。画像砖的代153弋射收获画像砖(成都大邑出土)弋射收获画像砖(成都大邑出土154荷塘渔猎画像砖(彭县出土)荷塘渔猎画像砖(彭县出土)155盐井画像砖(成都出土)盐井画像砖(成都出土)156播种画像砖(德阳出土)播种画像砖(德阳出土)157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58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59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60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61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62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63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64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65第三章雕塑秦汉时期为雕塑艺术的繁盛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其目的有以下方面:1宣扬统一功业2显示王权威严3美化陵园建筑4纪念功臣将帅第三章雕塑166第一节秦始皇兵马俑1974年—1976年,在秦始皇陵东郊的临潼西杨村南边,先后发现三座埋藏大型陶塑兵马俑的从葬坑。其中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3万平方米;坑内整齐地埋藏着与真人真马等大的陶塑兵马俑,总数达6000余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第一节秦始皇兵马俑167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68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69陶俑手、足为实心,头、身及臂部为空心,部分涂有彩色。所有陶马及士兵均非模型所制,且表情不同、神态生动,可见秦代塑匠已有颇高之造诣,以及筑墓耗工之巨。陶俑手、足为实心,头、身及臂部为空心,部分涂有彩色。所170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71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72跪射俑
跪射俑173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74
將軍俑將軍俑175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76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77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78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79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80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81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82秦始皇兵马俑的历史意义及艺术特色历史意义:秦始皇兵马俑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在总体设计上,既担负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又是对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绩的纪念。众多的陶塑兵马俑,通过严谨的布局,排列成面向东方、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军阵整肃,勇于攻占的宏伟气派。这是秦代造型艺术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艺术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秦始皇兵马俑的历史意义及艺术特色183第二节两汉陶俑1、汉兵马俑西汉前期,某些军功显赫的将领、诸侯王或贵戚,用陶塑兵马俑随葬,以炫耀其生前地位与权力。第二节两汉陶俑1841965年,陕西咸阳杨家湾汉墓出土骑兵俑500多件,步兵俑1800多件。骑兵俑通高68厘米,步兵俑高44—48厘米,多数敷彩,造型洗练,神态威武,装备精良,反映了文、景时期国力增强,骑兵壮大的概貌。
1965年,陕西咸阳杨家湾汉墓出土骑兵185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862、汉仕女俑西汉陶塑侍女俑,以西安东郊姜村白鹿原出土者最为娴静俊美。舞女俑以西安白家口出土者最为出色,长袖飘拂,舞姿轻盈,体态洒脱。2、汉仕女俑1873、东汉说唱俑东汉陶塑更加生动传神。代表作有两件说唱俑:(1)、四川成都天廻山出土击鼓说唱俑(坐式)(2)、成都郫县出土立式说唱俑。作品将民间说唱艺人兴高采烈、自我陶醉的神情,刻画得维妙维肖,令人过目难忘,堪称东汉陶塑之杰作。
3、东汉说唱俑188击鼓说唱俑,高55厘米,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俑席地而坐,头戴软冠,前额打一结。上身赤,下身著长裤,赤脚。额上布满皱纹皱,眯缝双眼,呈诙谐憨厚之态。左臂抱一扁鼓,右脚翘起,右手握鼓椎扬起,表现出一位神采飞扬的说书人的滑稽形象。他的表演仿佛已经进入了高潮,得意忘形,表情夸张,竟不自觉地手舞足蹈起来击鼓说唱俑,高55厘米,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189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90
艺术特色作者既表现出强烈的写实主义,又采用了极其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说唱者那种特殊的神气,创造出一个的充满戏剧性的精彩场面。这件作品同时也是研究汉代民俗和陶塑艺术的珍贵史料。
191立式说唱俑,高66.5.厘米,成都郫县出土头顶有椎髻,双目微闭,歪嘴吐舌,两臂上耸,左臂戴佩饰。左手托小鼓,右手执槌欲击。上身赤裸,双乳垂直腰际。鼓腹,臂部后翘。此作塑造了汉代四川民间说书人的形象,是“百戏”表演中的小丑。以大幅度的肢体动作、夸张幽默的面部表情,刻画了汉代说书艺人表演中情感高潮的瞬间,极为传神,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炉火纯青的汉代陶俑塑造艺术的代表。立式说唱俑,高66.5.厘米,成都郫县出土192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193第三节汉昆明池石刻牵牛、织女像
我国现存年代次早的大型石刻,是陕西省长安县常家庄村北的牵牛像和斗门镇内的织女像,系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在上林苑“发谪吏穿昆明池”时所雕造。此作源于《牛郎织女》传说。班固《西都赋》曰:“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两件石像皆用花岗岩雕成,造型简洁,风格古朴,堪称我国古代园林景观雕塑的第一座丰碑。第三节汉昆明池石刻牵牛、194织女像高228厘米,双眉戚锁,作笼袖罢织姿态。织女像高228厘米,双眉戚锁,作笼195牵牛像高258厘米,整体作跽坐状,上身微向左扭,眉宇间呈现出刚毅憨厚的性格.牵牛像高258厘米,整体作跽坐状196第四节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
这是西汉纪念碑性质的一组大型石刻。现存之霍去病墓石刻,包括马踏匈奴、卧马、卧虎、卧象、石蛙、野人、石鱼二、人与熊等14件作品。另有题铭刻石2件,全部用花岗岩雕刻而成。第四节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197霍去病墓霍去病墓1981914年,法国诗人谢阁兰拍摄1914年,法国诗人谢阁兰拍摄199马踏匈奴马踏匈奴200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201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202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203卧马卧马204跃马跃马205卧虎卧虎206野猪野猪207卧牛卧牛208人与熊人与熊209卧象卧象210石蛙1石蛙1211石蛙2石蛙2212石人石人213石鱼石鱼214霍去病墓石雕群的艺术特色作者运用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汇在一起,刻画形象以恰到好处,足以表现客体特征为度,决不作自然主义的过多雕镂,从而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与力度感,堪称“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霍去病墓石雕群的艺术特色215第五节李冰石像第五节李冰石像216汉代石雕艺术的特点汉代大型石雕风格上的共同点是:循石造型,因材施艺,较多地保留了原石的形状和表面质感,稍作加工,取其意似,不作细致刻画。花岗岩的特殊质感与这种古拙朴厚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阳刚之美。很好地表现出西汉帝国朝气蓬勃的时代风貌。汉代石雕艺术的特点217第四章工艺美术秦汉时代的工艺美术,呈现出璀璨夺目的景象。在陶瓷、玉雕、髹漆、青铜等实用工艺领域,均有若干新的创造.第四章工艺美术218第一节釉陶
从西汉晚期开始,陶器有一个重大进步,即在表面上施釉,然后以700—800℃温度烧成,多作为随葬明器使用。这种釉陶相比较陶器,吸水率低,可以保护器胎,而且有漂亮的装饰作用。釉里含铜,烧出来就是翠绿色;釉里含铁,烧出来就是黄褐色和棕红色。釉陶是汉代陶瓷工艺的杰出成就之一。第一节釉陶219东汉(公元25—220年)高25.3厘米,宽24.5厘米。汉代盛行厚葬,在墓中放有各种日常生活器具的模型。此作就是作为模型的猪圈。猪圈与厕所合一。猪圈呈圆形,内有一肥猪。方形厕所为歇山式顶,檐伸出墙外。东汉(公元25—220年)高25.3厘米,宽24.5厘米220绿釉陶楼,高99厘米,1976年出土于安徽涡阳大王店。是反映贵族歌娱生活的戏楼模型。绿釉陶楼,高99厘米,1976年出土于安徽涡阳大王店。是反映221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222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223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224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225第二编战国秦汉美术课件226第二节玉雕
据晋代王嘉《拾遗记》记载,秦代就有刻玉的工匠烈裔:“刻玉为百兽之形,毛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校园活动场地租赁合同示例
- 2025装修公司劳动合同范本
- 2025中文租赁合同范本
- 小儿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的临床护理
- 肿瘤性心包炎的健康宣教
- 呕吐的临床护理
- 2025年天津市房屋租赁代理合同范本
- 2025雇佣家庭保姆合同样本
- 2025年注册消防工程师之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模考预测题库(夺冠系列)
- 第Ⅱ-Ⅲ型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护理
- 【9数一模】2025年安徽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九年级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
- 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2024年第四季度)
-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23年版)
- 水质检测公司检测报告(模板)
- 基于PLC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 小学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4篇
- 医院感染台账【范本模板】
- DB43∕T 497-2009 博落回果-行业标准
- 创意综艺风脱口秀活动策划PPT模板
- 大客户营销技巧ppt课件
- C++优秀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