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育进程与产量形成课件_第1页
水稻生育进程与产量形成课件_第2页
水稻生育进程与产量形成课件_第3页
水稻生育进程与产量形成课件_第4页
水稻生育进程与产量形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节水稻生育进程与产量形成一、水稻的“三性”感光性:因日照时间缩短生育期缩短粳稻>籼稻;晚稻>中稻>早稻;晚熟>中熟>早熟感温性:因高温生育期缩短粳稻<籼稻;晚稻<中稻<早稻;晚熟<中熟<早熟基本营养性(基本营养生长期):不受短日照和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早稻>中稻>晚稻第五节水稻生育进程与产量形成一、水稻的“三性”感光性:因1二、水稻生育进程(一)水稻生育时期水稻一生需经历出苗、分蘖(第4叶期)、拔节(N-n+3叶期或倒n-2叶期)、穗分化(倒4叶期)、孕穗(剑叶平展、叶耳距为0)、抽穗、成熟等生育时期。按拔节与穗分化的先后关系,将所有品种划分为3种生育类型:重叠型:先穗分化后拔节,n≤4的品种衔接型:穗分化与拔节同时,n=5的品种分离型:先拔节后穗分化,n≥6的品种生育类型不同决定了前后期肥料运筹比例,重叠型品种穗肥用量减少,分离型品种穗肥用量增加。二、水稻生育进程(一)水稻生育时期2(二)水稻生育阶段划分

直播稻小苗移栽稻大中苗移栽稻幼苗期幼苗期秧田期幼苗期分蘖期活棵返青期分蘖期有效分蘖期无效分蘖期拔节长穗期抽穗扬花期灌浆结实期(二)水稻生育阶段划分直播稻小苗移栽稻大中苗移栽稻幼苗期幼3三、构成产量的物质来源构成稻谷产量的干物质98.5%以上为光合作用形成的碳水化合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矿质元素所占比例<1.5%。产量的90%以上来自叶片光合作用,来自非叶片光合器官(茎鞘、穗等)的光合作用部分<10%。稻谷产量的80%以上来自抽穗后干物质生产,并随产量提高而增加。抽穗前干物质积累转运到籽粒中的部分对产量的贡献<20%。三、构成产量的物质来源构成稻谷产量的干物质98.54研究证明,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为一元二次抛物线。表明抽穗期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存在着既统一,又矛盾的关系,有一个适宜值问题。研究证明,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为一元二次抛物线。5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适宜值为产量干重的1.1~1.2倍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适宜值为产量干重的1.1~1.2倍6研究证明,抽穗至成熟期间干物质生产量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说明产量的高低,最直接、最主要地决定于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生产量,这个值愈大,产量愈高。研究证明,抽穗至成熟期间干物质生产量与产量极显著正相7抽穗后群体干物质生产量是提高产量的核心,产量越高抽穗后群体干物质生产量越高,大约为产量干重的0.8-0.95倍。抽穗后群体干物质生产量是提高产量的核心,产量8产量=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粒重四、产量结构及决定时期水稻产量各构成因素的形成过成也是各部器官建成与群体物质生产和转运的过程。穗数形成时期:直播稻第5叶期~拔节前一叶龄期,因为直播稻第5叶期才普遍分蘖。小苗移栽稻(移栽叶龄+2)叶龄期~拔节前一叶龄期,因为小苗移栽稻在大田新生2叶后才普遍分蘖。产量=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粒重四、产量结构及决定时期9大中苗移栽稻(移栽叶龄+1)叶龄期~拔节前一叶龄期,因为大中苗移栽水稻在大田新生1叶后才普遍分蘖。但无论如何,决定时期是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以前的有效分蘖阶段,这一阶段的总茎蘖数是形成穗数的主体部分。(N-n)以后~拔节前一叶龄期只能起巩固穗数的作用,即争取部分动摇分蘖成穗和减少(N-n)以前发生分蘖的死亡。大中苗移栽稻(移栽叶龄+1)叶龄期~拔节前一叶龄期,10每穗颖花数(总粒数)形成时期:每穗颖花数形成包括颖花数增加和退化两个时期。颖花数增加期从倒4叶期~雌雄蕊分化期(倒1.5叶期),其决定在二次枝梗分化和颖花分化两个时期。由于第1伸长节间大维管束数与一次枝梗数密切相关,而上一节间维管束数的形成又是建立在下一节间维管束数基础之上的,不可能突然增多。因此,秧苗和分蘖期植株健壮程度也是增加颖花数的基础。每穗颖花数(总粒数)形成时期:11颖花数退化期从雌雄蕊分化末期(倒1.5叶期)~孕穗期(剑叶平展、叶耳距为0),其中减数分裂期(倒1叶后半期)退化最多,为减少退化的关键时期。结实率形成时期:结实率与颖花发育状况有关,因此从穗分化开始到成熟整个过程都影响结实率。但决定时期主要为减数分裂期、抽穗期和灌浆盛期(齐穗~齐穗25d)。颖花数退化期从雌雄蕊分化末期(倒1.5叶期)~孕穗期12现已明确,结实率主要受开花期温度和湿度影响。抽穗前茎鞘中积累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的多少对结实率也有一定作用。因为水稻开花后众多籽粒同时发育,需要大量碳水化合物,仅靠当时的光合产物往往不够,必须分解抽穗前贮藏的物质来加以补充。对大穗型品种,尤为重要。粒重形成时期:粒重形成始于二次枝梗分化期到成熟,决定时期为齐穗~齐穗35d。抽穗前主要影响谷壳容积,是粒重形成的基础时期。现已明确,结实率主要受开花期温度和湿度影响。抽穗前茎13由于水稻产量是源(光合作用)库(籽粒库容)互作结果,生产上常按源与库的关系划分品种的类型。源限型品种:每穗总库容大(颖花数多、千粒重高),抽穗后单位干物质负担的颖花数多,相比之下光合源不足,结实率低或出现二次灌浆特性。栽培上以增加穗前储存和穗后光合生产为主攻目标。库限型品种:穗数多,每穗总库容小(穗型小,千粒重低),结实率高。栽培上以增加每穗颖花量为主攻目标。源库互作型品种:源库特征介于前二者之间。栽培上增源、扩库并重。五、水稻品种源库类型由于水稻产量是源(光合作用)库(籽粒库容)互作结果,14六、高产群体的特征(一)群体茎蘖动态发展合理

群体茎蘖合理发展是穗数形成的基础,高产群体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群体茎蘖数够苗(达到目标穗数),拔节前一叶龄期(N-n+2)分蘖停止发生,出现高峰苗数,高峰苗数为目标穗数的1.1-1.3倍,成穗率75%以上。六、高产群体的特征(一)群体茎蘖动态发展合理15(二)抽穗期LAI适当、质量高,茎秆叶系配置合理

群体LAI是光合物质主要生产源,高产群体一般有一个较大的LAI,但不是越大越好,过大LAI势必导致群体下部叶片和茎鞘接受的光照少,根系发育不良,节间伸长过快,长度增加,纤维化程度低,增加倒伏风险。按同伸关系,以N-n叶龄期为界,此前出生的叶着生在分蘖节上,称为近根叶,到抽穗期这些叶基本死亡;N-n叶龄期以后出生的叶着生在伸长节上,称茎生叶,其数量和茎伸长节间数相等,成为抽穗期以后的功能叶。(二)抽穗期LAI适当、质量高,茎秆叶系配置合理16

茎生叶同化产物的流向是有分工的。上3叶光合产物主要供应给籽粒,下部2-3叶主要供应给根系和节间。若下部叶受光量低于1000LX(稻叶的光补偿点),叶自身会“饥饿”而死。下部叶受光量在2000LX以上,叶片才有多余光合产物向外输出。由于不同地区抽穗期自然光照强度不同,不同品种叶角不同导致消光系数不同。因此,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适宜LAI是不同的。可由门司正公式定量:I0为抽穗期自然光照强度K消光系数,K=Sin(a);a为上三叶叶角茎生叶同化产物的流向是有分工的。上3叶光合产物主要供17江苏南部水稻抽穗期光照强度45000LX左右,粳稻品种顶部3张叶片的平均叶角为20度左右。适宜LAI仅反映了群体的数量,还存在构成质量问题。江苏南部水稻抽穗期光照强度45000LX左右,粳稻品种18抽穗期LAI,从横向上可分为有效茎蘖叶面积、无效分蘖叶面积;纵向上由于具有与伸长节间相等的绿叶数,其中上三叶的生长与穗分化同步,并处于受光良好的上层,生理年龄有轻,为籽粒灌浆的主要功能叶,故称为高效叶。而处于有效茎蘖基部的叶片,生理年龄老,受光条件差,相对而言是低效叶,但它们又是高产所必需的。因此,在抽穗期LAI中有效叶面积与无效叶面积各占的比例,在有效叶面积中高效叶面积与低效叶面积各占的比例,对群体光合性能和产量影响较大。高产群体高效叶面积率75-80%,有效叶面积率>95%。抽穗期LAI,从横向上可分为有效茎蘖叶面积、无效分蘖19高产群体除有一个较好的叶面积组成外,抽穗期每个有效茎蘖上叶系的配置也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抽穗期水稻茎生倒3叶最长。高产群体中,一般为倒2叶最长,叶长序为倒2叶≥倒3叶>倒1叶>倒4叶>倒5叶,即23145叶长序。因为倒2叶伸长是与二次枝梗和颖花分化是同步的,倒2叶较长是大穗的标志。高产群体除有一个较好的叶面积组成外,抽穗期每个有效茎20(三)大库容群体库容=穗数×穗颖花数×粒重因此,提高产量有3个途径,即增穗、增每穗颖花数和增粒重。理论上,任何途径都能提高产量,但现实并非完全如此。(1)粒重主要受环境影响,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正常年份是比较稳定的,奇异年份才有较大变动。除非有重大栽培失误,如缺肥早衰或过肥贪青倒伏,又如病虫为害。(三)大库容21(2)我国水稻生产已完成了低产向中产的转变,这一转变主要通过增加穗数实现。目前亩穗数普遍居高不下,增穗增产的潜力已丧失。因为一般品种抽穗期单茎叶面积都在200cm2以上,增穗势必过快扩大叶面积,导致群体通风透光条件恶化,影响产量。鉴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进一步提高产量,即中产变高产、高产超高产,只有增加每穗颖花数。近年来江苏水稻高产就是通过稳定穗数、提高每穗颖花数实现的。(2)我国水稻生产已完成了低产向中产的转变,这一转变主22年份穗数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199030.190.992.327.1683199327.8110.087.027.3730199627.8108.691.626.5733199926.3112.694.226.6734200226.7117.494.626.6789武育粳2号百亩示范方穗粒结构演进(江苏武进)年份穗数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199030.190.99223关于颖花量与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过去认为群体颖花量与产量呈二次抛物线关系,颖花量超过一定值,结实率和粒重下降而减产,现在看来如果把颖花量限制为一个适宜的量即宣告了产量的限度。作为一个品种,在LAI适宜时,颖花量提高肯定有一个限度,但这一限度值又是很难确定的。近年生产实践证明,对一具体品种只要将LAI控制在适宜水平上,不断增加颖花量、结实率和粒重并不会下降,但如促进颖花量增加的同时叶面积过大,郁蔽严重、群体光合量下降或倒伏,结实率和粒重才会下降。关于颖花量与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24

提高颖花量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抽穗至成熟期光合生产从源流库关系看,高颖花量扩大了库容量,就使稻穗具有主动向光合生产系统提取光合产物的能力,调节流的运转方向和速度,形成所谓的容器拉力,反过来又促进叶片的光合生产效率。这一事实已被以下研究证实。1、相对于源的库容量愈大,单位叶面积的同化量愈高。2、相对于源的库容量大,分配到谷粒中的光合产物比例提高。提高颖花量的意义25水稻生育进程与产量形成课件26

提高颖花量是实现高产的前提,但提高颖花量的同时往往伴随叶面积增大,当群体叶面积随颖花数增加而增大到一定程度,群体内受光条件恶化,引起一系列生理失调现象,而造成库大源不足,导致结实率和粒重下降。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松岛提出了“最适颖花量”的概念;吉田昌一、刘敬良等主张适宜叶面积,增加颖花量和物质生产量;凌启鸿等从生产实际出发,将库容与叶量的关系用粒叶比表示,并用此衡量源库是否协调。(四)高粒叶比

提高颖花量是实现高产的前提,但提高颖花量的同27

粒叶比的三种表示:

(1)颖花/叶=群体总颖花数/最大叶面积(2)实粒/叶=群体结实粒数/最大叶面积(3)粒重/叶比=群体产量/最大叶面积颖花/叶反映了单位叶面积所负载的库容;实粒/叶不仅反映了单位叶面积所负载的库容,同时反映了抽穗前灌浆物质积累状况和抽穗后光合环境的优劣;粒重/叶是源对库的实际贡献,它既反映了源与库的两个方面,又表达了流的信息。研究发现上述3个比值与产量以及3个比值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因此任何一种表示方法均可作为粒叶比的指标。粒叶比的三种表示:28粒叶比的生理意义已被下列实验所证实:1、相同LAI条件下,粒叶比高的群体光合强度大。粒叶比的生理意义已被下列实验所证实:292、粒叶比越大根系活力越强。2、粒叶比越大根系活力越强。30(五)茎系粗壮

由于一次枝梗与节间大维管束是有联系的,第1伸长节间3个大维管束连节1个一次枝梗。因此,茎杆越粗壮,穗子越大。由于节间长度是植株高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叶系空间分布的支持者。从抗倒伏上看,越短越好。从叶系空间分布上看,越长越好。高产群体基部第1、2节间要短,总长度<株高10%,在这一条件下穗下节尽可能长。由于叶鞘对节间具有保护作用,节间的充实也依赖于叶鞘。因此,成熟期活叶鞘数也是高产茎秆的重要指标。(五)茎系粗壮由于一次枝梗与节间大维管31(六)根系发达、活力旺盛

保证水稻分蘖早发及时够苗,要靠根系发得早;改善株型,培育壮秆,要靠根系扎得深;争穗大粒多粒饱,要靠根活力高,不早衰。水稻次生根发生终止期4个节间品种在抽穗期,5个节间品种在孕穗期,6个节间品种在剑叶抽出时。终止发根叶龄期及前1叶龄期发生的根着生于第1伸长节间上、下2个节上,在地表层或地面上,形成“浮根”。浮根出现是水稻根系发达的标志,也是高产水稻所必须的条件。(六)根系发达、活力旺盛保证水稻分蘖早32

终止发根叶龄期以后水稻根数不再增加,但根的分枝要到成熟期才停止。因此,维持抽穗后根系活力是防止叶片早衰、提高结实率和粒重的重要途径。

根系活力的鉴别:1、白、黄、黑根比例;2、α-奈胺酸(α-NA)还原能力;3、基部节间伤流量。终止发根叶龄期以后水稻根数不再增加,但根的分33第六节水稻定量栽培技术一、播种期确定播种期确定通常要考虑种子安全发芽出苗、幼苗安全生长、水稻安全齐穗和茬口等。在我国,水稻春季播种主要受播种期间低温的限制。由于水稻发芽出苗的最低日均气温为10℃(粳)、12℃(籼)。因此,在自然状况下,最早播期为春季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0℃(粳)、12℃(籼)的初日。在保护性育秧条件下,最早播期应考虑水稻移栽的安全和秧龄长短两个方面。水稻安全移栽温度为15℃以上,允许最长秧龄为N-n-1叶。第六节水稻定量栽培技术一、播种期确定播种期确定通34在我国,秋熟水稻的播种期主要受齐穗期间低温的限制。水稻安全齐穗最低温度20℃(粳)、22℃(籼)和23℃(杂籼)。因此,最迟播期应保证水稻在秋季日均气温稳定通过20℃(粳)、22℃(籼)、23℃(杂籼)的终日前齐穗。以此为依据,根据当地气象资料和品种播种到齐穗所需有效积温,推算最迟播种期。在生长季节允许条件下,适宜播期应将水稻抽穗结实期安排在最有利于灌浆结实的季节。在我国,秋熟水稻的播种期主要受齐穗期间低温的限制。水35关于最佳抽穗结实期最佳抽穗结实期是指一个地区温光条件最有利于提高抽穗至成熟期光合积累量的时间段。研究表明:抽穗期日均温25-26℃,抽穗-结实期日均温21-22℃,日温差10℃以上是一个地区水稻的最佳抽穗结实期。在高产地区普遍规律是,抽穗至成熟期的平均最高气温在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25℃左右,平均最低温度在15℃左右。关于最佳抽穗结实期36丽江水稻最佳灌浆期丽江水稻最佳灌浆期37二、壮秧指标与播种量确定1、秧龄播期确定后,由于前茬收获迟早不同或移栽适期的限制(寒地水稻),带来秧龄的长短不一。

拔秧移栽起始叶龄:按幼苗发根规律,1-2叶秧苗可以带芽谷移栽(3叶期发根)。3-4叶秧苗处于断奶期,易死亡,只能带土移栽。因此,拔秧移栽最小叶龄为5叶期秧苗。

拔秧移栽最大叶龄:N-n-1叶龄期,这一叶龄期移栽大田不再发生有效分蘖,完全依靠基本苗成穗。二、壮秧指标与播种量确定1、秧龄382、壮秧形态指标4叶以下小苗,以3叶期秧苗适时超重为壮秧的指标。4叶以上秧苗,以主茎与分蘖保持N-3同伸关系为指标。如果分蘖的发生落后于N-3规则,表明秧田群体分蘖动态出现分蘖停滞,群体条件恶化,应移栽。若此时再不移栽,原来的壮苗将转化为弱苗。2、壮秧形态指标393、播种量确定据观测,不论是在秧田还是本田期,LAI达到4分蘖发生便受影响,LAI=4.5为分蘖发生的极限。因此,秧田适宜苗数(万/亩)=4.5×666.7/S。其中,S为移栽时秧苗单株叶面积(cm2)。S受移载秧龄、品种、育秧方式和肥力水平影响,可以通过具体测定,取得一个地区、不同品种、不同育秧方式下的S值。一般情况下,粳稻5叶平展S=15,6叶平展S=20,7叶平展S=30,8叶平展S=65;籼稻5叶平展S=25,6叶平展S=30,7叶平展S=65,8叶平展S=135。3、播种量确定据观测,不论是在秧田还是本田期,LAI40秧田适宜苗数确定后,进而根据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和成秧率计算播种量。播种量(kg/亩)=适宜苗数(万/亩)×千粒重(g)发芽率(%)×成秧率(%)×106秧田适宜苗数确定后,进而根据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和成秧414、秧田期管理技术要点(1)播前种籽处理——晒种、选种(2)浸种(消毒)——吸足谷重1/3的水分(3)催芽高温露白(35-38℃),15-18h,至80%破胸;适温催根(30-35℃),翻堆散热,至齐根;保湿促芽(20-25℃),保湿,至根长一粒谷、芽长半粒谷;摊凉锻炼(自然温度),摊薄炼芽1d。4、秧田期管理技术要点(1)播前种籽处理——晒种、选种42(4)秧田耕整平、上软下硬,秧板上铺3cm泥浆,软硬度达自然落入半粒谷。(5)播种播种均匀,塌谷至谷粒刚好入泥,细土覆盖<1cm(6)秧田期管理第1叶平展前,水不上秧板,保持土壤湿润、通气,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烈日跑马水。第2叶期施断奶肥3-5kg/亩尿素,水分管理与1叶期相同。(4)秧田耕整43第3叶期薄水灌溉,防止秧苗生理失水。遇寒潮低温时深水护苗,低温过后逐步排浅水层。第4叶期以后,浅水灌溉,不宜断水,以免根系长得太深,不好拔苗。看苗施接力肥,具体施与不施、何时施、施多少,以保证拔秧前6-7天肥效耗尽为原则。移栽前3-4天施起身肥(送嫁肥),尿素10-15kg左右,促使秧苗多吸N,有利于移栽后活棵返青。第3叶期薄水灌溉,防止秧苗生理失水。遇寒潮低温时深水护44三、基本苗定量基本苗数(万/亩)=目标穗数(万/亩)/单株成穗数(个)单株成穗数定量大中苗移栽条件下

单株成穗数=(1+t1)[1+(N-n-SN-1-a)r1]+t2r2t1移栽时秧苗3叶以上分蘖数t2移栽时秧苗2叶以下分蘖数,r2相应成活率,取0.4-0.6SN移栽秧龄r1为SN至N-n叶龄期有效分蘖发生率,一般取0.8-0.9a为N-n调节值,一般群体在N-n叶龄期够苗,故取0.5三、基本苗定量基本苗数(万/亩)=目标穗数(万/亩)/单株成45小苗移栽条件下除一次分蘖外还有大量二次分蘖成穗,且小苗移栽一般缺位2个。单株成穗数=有效分蘖叶龄余数(N-n-SN-2-a)的数列小苗移栽条件下单株成穗数=有效分蘖叶龄余数(N-n-SN-246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减少每穴栽插苗数

在保证适宜基本苗、株距不小于2.5寸(不好栽)和每穴栽插种子苗数不多于3棵的条件下,行距尽可能扩大。扩大行距,能增加群体内的透光率。在分蘖期可以提高水温,促进水稻的分蘖;中期可以提高对增施N素穗肥的同化能力,调节糖、氮比,有利于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根系生长,抑制节间伸长、增加茎秆强度,防止叶片徒长,增强颖花分化和发育的能力,并减轻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生;抽穗后除继续发挥中期的各种优势外,还有延缓中下部叶片和根系的衰老,增加抽穗至成熟期群体光合生产和积累的能力,增加结实率和粒重的作用。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减少每穴栽插苗数47四、施肥定量在高产条件下,水稻拔节前吸N、P、K的数量分别占一生吸总量的30%、35%、50%左右;拔节~抽穗阶段吸收N、P、K量分别占50%、50%、40%;抽穗后吸收N、P、K量分别占20%、15%、10%。水稻属喜铵作物,拔节前明显偏向吸收铵态N,拔节后稻根还原力强,特别是上层根系和浮根的产生,对硝态N的吸收显著增加。故也称水稻为前铵后硝作物。(一)高产水稻对N、P、K的吸收四、施肥定量在高产条件下,水稻拔节前吸48(二)氮肥定量氮肥定量分为总N量和N肥运筹两部分,都是根据高产水稻需肥规律、土壤供氮规律、肥料特性和当季利用规律、以及生育期间各种情况变化来定量的,是栽培中较难定量的技术之一。(二)氮肥定量氮肥定量分为总N量和N肥运491、总N量确定

总施N量=(目标产量吸N量-土壤供N量)/肥料利用率(1)目标产量吸N量=目标产量×单位目标产量吸N量

据统计每生产100公斤稻谷吸N量粳稻在2.2kg,籼稻2.0kg。1、总N量确定50(2)土壤供N量=无N区产量×单位无N区产量吸N量

研究表明,无N区吸N量随地力(即无N区产量)提高而增加,且受土壤质地影响,粘土地比砂土地高。无N区百公斤稻谷吸N量=0.00235×无N区产量+土壤因子土壤因子粘土取0.68,砂土取0.54(2)土壤供N量=无N区产量×单位无N区产量吸N量51(3)N肥当季利用率不同品种、土壤质地、肥料、施肥方法、前后施肥比例、气候、土壤水分都会影响肥料利用率,有17.1-45.3%的差异。但高产条件下,上述各因素都必需保证在最适范围,所以肥料利用率高低实际上也就是各项措施合理与否的一种综合体现。(3)N肥当季利用率52统计江苏各地600-700kg田块肥料利用率25-40%,700kg以上田块38-46%,可见40%的N素利用率是夺取高产的关键指标。统计江苏各地600-700kg田块肥料利用率25-40532、基蘖肥N:穗肥N

基蘖肥、穗肥的确定,目前尚缺乏强有力资料,但品种伸长节间数目影响穗肥定量是肯定的。统计全国情况:n≥6品种以4:5~6:4为宜n=5品种以6:4为宜n=4品种以7:3为宜2、基蘖肥N:穗肥N54施肥原则确保有效分蘖阶段水稻不缺N(顶4叶叶色深于顶3叶),并保持合理的氮浓度渐降动态,到无效分蘖期降到缺N水平(顶4叶叶色浅于顶3叶);穗分化开始N水平逐渐提高,进入二次枝梗分化以后达到不缺N水平以上(顶4叶叶色深于或接近于顶3叶),且维持到乳熟期,乳熟后合理下降,提高物质运转。3、氮肥定时施肥原则3、氮肥定时55分蘖肥施用分蘖肥水稻活棵后即可一次施用,其数量超过多9kgN时,可分次施用,但必须要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2个叶龄之前施完全部分蘖肥,且最后一次分蘖肥数量要少,以保证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以后水稻开始轻微缺N,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提高成穗率。分蘖肥施用56穗肥施用穗肥分促花肥(倒4叶)、保花肥(倒2叶)和促保花肥(倒3叶)三次。具体施用次数和数量与品种源库类型有关。按群体质量理论,将每穗颖花数多、千粒重高,即总库容大的品种称为源限型品种;将每穗颖花数少、千粒重低,即总库容小的品种称为库限型品种;源库特征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为源库互作型品种。穗肥施用57源限型品种往往是5个以上伸长节间的大穗型品种,颖花退化多,结实率低,穗肥施用偏向于保花肥,促花肥、保花肥各占一半。库限型品种一般为5个以下伸长节间的多穗型品种,颖花退化少,结实率高,穗肥施用量除相应减少外,偏向于促花肥,促花肥:保花肥=6:4或7:3为宜,甚至不施保花肥。源库互作型品种自身调节能力,穗肥回旋余地大,一般以促保花肥为主。源限型品种往往是5个以上伸长节间的大穗型品种581、稻体对氮磷钾吸收保持相对稳定的比例(三)磷钾肥定量1、稻体对氮磷钾吸收保持相对稳定的比例(三)磷钾肥定量592、水稻对磷肥的利用磷肥施入土壤后当季利用率平均只有14%(8-20),其余转化成为土壤磷逐步分解利用,水稻吸收的磷有58-83%来自土壤,高产水稻的施磷是受土壤全磷和速磷制约的,应长期施用维持土壤等量的磷。由于水稻当季吸收的磷主要来自土壤,故常依据土壤磷含量确定施肥数量。不同土壤肥力指标下磷肥推荐施用量磷指标极高高中低极低土壤速效磷含量(ppm)3020~3010~205~10<5推荐施磷量(kgP2O5/亩)01.21.82.43.02、水稻对磷肥的利用不同土壤肥力指标下磷肥推荐施用量磷指标极603、水稻对钾肥的利用钾肥溶解度大,吸收率高(40-70%),也易淋溶损失,一次不宜施用过多,最好采用两次施肥。第1次作基肥,第2次在拔节期施用,各占一半。土壤速效钾量对钾肥施用量有很大影响。不同土壤肥力指标下钾肥推荐施用量钾指标极高高中低极低土壤速效钾含量(ppm)150100~15060~10030~60<30推荐施钾量(kgK2O/亩)0369123、水稻对钾肥的利用不同土壤肥力指标下钾肥推荐施用量钾指标极61五、水分管理

(一)水稻需水

水稻需水分为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两部分。生理需水——用于正常生理活动所需水分水稻生理需水量250-600m3/亩,与小麦接近。生态需水——以水营造水稻良好生育环境所需水分。(1)调节温度和湿度,稳定环境;(2)提高N、P元素有效性;在水层作用下,NO3-NH4+,阳离子高价低价,P、K有效性提高。

五、水分管理(一)水稻需水水稻需水分为生理需水62(二)高产灌溉模式

饱和水2cm4cm5cm10cm20cm水层深度丰产沟水位移栽成熟前7天N-n-1N-n+1倒3叶期抽穗25天(二)高产灌溉模式饱和水2cm4cm5cm10cm20c63(二)搁田的作用

分蘖期水稻个体较小,根系不发达,对不良环境抵抗能力差,外加前期喜欢吸收铵态氮,维持浅水层的生态需水,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和养分吸收,促进分蘖发生。随着水稻长大,自我调节体温能力增强;根系日趋发达,氮吸收向喜硝转变,吸收能力增强。因此,对生态需水已无较高要求。相反,长期水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低,有毒还原性物质增加,不利于根系活力提高和向纵深发展,影响后期养分吸收,稻株易早衰,结实率和粒重降低。(二)搁田的作用分蘖期水稻个体较小,根系不发64因此,在进入无效分蘖期以后,稻田需要经常排干水层,这种排水落干过程称为搁田、晒田、烤田。目前已知搁田至少有以下好处:(1)增加土壤氧气供应,减少有毒物质,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活力;(2)减少土壤水分,降低矿质元素的有效性,控制水稻养分吸收,抑制无效分蘖发生;(3)硬化土壤,巩固根系对茎秆的支持能力。因此,在进入无效分蘖期以后,稻田需要经常排干水65(三)搁田的定量(1)搁田定时N叶期搁田,N+1叶期产生搁田效应,控制N-1叶位分蘖芽生长。这是因为N-1叶位分蘖芽此时正处于3幼1基期,对环境反应最敏感。欲使N-n+1叶产生的分蘖被控制掉,排水搁田时间应定在N-n-1叶龄期或群体茎蘖苗达目标穗数80%。搁田一般到二次枝梗分化前结束,二次枝梗分化后采用间歇灌溉,成熟前7天断水。(三)搁田的定量66(2)搁田程度定量一般情况下,土壤水势达-18kPa时产生搁田效应,对分蘖产生显著抑制,但对水分反应钝感的籼型杂交稻,水势达到-25kPa时才产生搁田效应。

(2)搁田程度定量67(四)节水灌溉土壤水势指标土壤水势-15kPa时稻株生长正常,甚至优于0kPa,-18kPa以下才产生胁迫。因此节水灌溉只要在关键时期——有效分蘖期,二次枝梗分化至出穗后20天,保持土壤水势不低于-18kPa即可。(四)节水灌溉土壤水势指标68谢谢!谢谢!69第五节水稻生育进程与产量形成一、水稻的“三性”感光性:因日照时间缩短生育期缩短粳稻>籼稻;晚稻>中稻>早稻;晚熟>中熟>早熟感温性:因高温生育期缩短粳稻<籼稻;晚稻<中稻<早稻;晚熟<中熟<早熟基本营养性(基本营养生长期):不受短日照和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早稻>中稻>晚稻第五节水稻生育进程与产量形成一、水稻的“三性”感光性:因70二、水稻生育进程(一)水稻生育时期水稻一生需经历出苗、分蘖(第4叶期)、拔节(N-n+3叶期或倒n-2叶期)、穗分化(倒4叶期)、孕穗(剑叶平展、叶耳距为0)、抽穗、成熟等生育时期。按拔节与穗分化的先后关系,将所有品种划分为3种生育类型:重叠型:先穗分化后拔节,n≤4的品种衔接型:穗分化与拔节同时,n=5的品种分离型:先拔节后穗分化,n≥6的品种生育类型不同决定了前后期肥料运筹比例,重叠型品种穗肥用量减少,分离型品种穗肥用量增加。二、水稻生育进程(一)水稻生育时期71(二)水稻生育阶段划分

直播稻小苗移栽稻大中苗移栽稻幼苗期幼苗期秧田期幼苗期分蘖期活棵返青期分蘖期有效分蘖期无效分蘖期拔节长穗期抽穗扬花期灌浆结实期(二)水稻生育阶段划分直播稻小苗移栽稻大中苗移栽稻幼苗期幼72三、构成产量的物质来源构成稻谷产量的干物质98.5%以上为光合作用形成的碳水化合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矿质元素所占比例<1.5%。产量的90%以上来自叶片光合作用,来自非叶片光合器官(茎鞘、穗等)的光合作用部分<10%。稻谷产量的80%以上来自抽穗后干物质生产,并随产量提高而增加。抽穗前干物质积累转运到籽粒中的部分对产量的贡献<20%。三、构成产量的物质来源构成稻谷产量的干物质98.573研究证明,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为一元二次抛物线。表明抽穗期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存在着既统一,又矛盾的关系,有一个适宜值问题。研究证明,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为一元二次抛物线。74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适宜值为产量干重的1.1~1.2倍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适宜值为产量干重的1.1~1.2倍75研究证明,抽穗至成熟期间干物质生产量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说明产量的高低,最直接、最主要地决定于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生产量,这个值愈大,产量愈高。研究证明,抽穗至成熟期间干物质生产量与产量极显著正相76抽穗后群体干物质生产量是提高产量的核心,产量越高抽穗后群体干物质生产量越高,大约为产量干重的0.8-0.95倍。抽穗后群体干物质生产量是提高产量的核心,产量77产量=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粒重四、产量结构及决定时期水稻产量各构成因素的形成过成也是各部器官建成与群体物质生产和转运的过程。穗数形成时期:直播稻第5叶期~拔节前一叶龄期,因为直播稻第5叶期才普遍分蘖。小苗移栽稻(移栽叶龄+2)叶龄期~拔节前一叶龄期,因为小苗移栽稻在大田新生2叶后才普遍分蘖。产量=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粒重四、产量结构及决定时期78大中苗移栽稻(移栽叶龄+1)叶龄期~拔节前一叶龄期,因为大中苗移栽水稻在大田新生1叶后才普遍分蘖。但无论如何,决定时期是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以前的有效分蘖阶段,这一阶段的总茎蘖数是形成穗数的主体部分。(N-n)以后~拔节前一叶龄期只能起巩固穗数的作用,即争取部分动摇分蘖成穗和减少(N-n)以前发生分蘖的死亡。大中苗移栽稻(移栽叶龄+1)叶龄期~拔节前一叶龄期,79每穗颖花数(总粒数)形成时期:每穗颖花数形成包括颖花数增加和退化两个时期。颖花数增加期从倒4叶期~雌雄蕊分化期(倒1.5叶期),其决定在二次枝梗分化和颖花分化两个时期。由于第1伸长节间大维管束数与一次枝梗数密切相关,而上一节间维管束数的形成又是建立在下一节间维管束数基础之上的,不可能突然增多。因此,秧苗和分蘖期植株健壮程度也是增加颖花数的基础。每穗颖花数(总粒数)形成时期:80颖花数退化期从雌雄蕊分化末期(倒1.5叶期)~孕穗期(剑叶平展、叶耳距为0),其中减数分裂期(倒1叶后半期)退化最多,为减少退化的关键时期。结实率形成时期:结实率与颖花发育状况有关,因此从穗分化开始到成熟整个过程都影响结实率。但决定时期主要为减数分裂期、抽穗期和灌浆盛期(齐穗~齐穗25d)。颖花数退化期从雌雄蕊分化末期(倒1.5叶期)~孕穗期81现已明确,结实率主要受开花期温度和湿度影响。抽穗前茎鞘中积累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的多少对结实率也有一定作用。因为水稻开花后众多籽粒同时发育,需要大量碳水化合物,仅靠当时的光合产物往往不够,必须分解抽穗前贮藏的物质来加以补充。对大穗型品种,尤为重要。粒重形成时期:粒重形成始于二次枝梗分化期到成熟,决定时期为齐穗~齐穗35d。抽穗前主要影响谷壳容积,是粒重形成的基础时期。现已明确,结实率主要受开花期温度和湿度影响。抽穗前茎82由于水稻产量是源(光合作用)库(籽粒库容)互作结果,生产上常按源与库的关系划分品种的类型。源限型品种:每穗总库容大(颖花数多、千粒重高),抽穗后单位干物质负担的颖花数多,相比之下光合源不足,结实率低或出现二次灌浆特性。栽培上以增加穗前储存和穗后光合生产为主攻目标。库限型品种:穗数多,每穗总库容小(穗型小,千粒重低),结实率高。栽培上以增加每穗颖花量为主攻目标。源库互作型品种:源库特征介于前二者之间。栽培上增源、扩库并重。五、水稻品种源库类型由于水稻产量是源(光合作用)库(籽粒库容)互作结果,83六、高产群体的特征(一)群体茎蘖动态发展合理

群体茎蘖合理发展是穗数形成的基础,高产群体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群体茎蘖数够苗(达到目标穗数),拔节前一叶龄期(N-n+2)分蘖停止发生,出现高峰苗数,高峰苗数为目标穗数的1.1-1.3倍,成穗率75%以上。六、高产群体的特征(一)群体茎蘖动态发展合理84(二)抽穗期LAI适当、质量高,茎秆叶系配置合理

群体LAI是光合物质主要生产源,高产群体一般有一个较大的LAI,但不是越大越好,过大LAI势必导致群体下部叶片和茎鞘接受的光照少,根系发育不良,节间伸长过快,长度增加,纤维化程度低,增加倒伏风险。按同伸关系,以N-n叶龄期为界,此前出生的叶着生在分蘖节上,称为近根叶,到抽穗期这些叶基本死亡;N-n叶龄期以后出生的叶着生在伸长节上,称茎生叶,其数量和茎伸长节间数相等,成为抽穗期以后的功能叶。(二)抽穗期LAI适当、质量高,茎秆叶系配置合理85

茎生叶同化产物的流向是有分工的。上3叶光合产物主要供应给籽粒,下部2-3叶主要供应给根系和节间。若下部叶受光量低于1000LX(稻叶的光补偿点),叶自身会“饥饿”而死。下部叶受光量在2000LX以上,叶片才有多余光合产物向外输出。由于不同地区抽穗期自然光照强度不同,不同品种叶角不同导致消光系数不同。因此,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适宜LAI是不同的。可由门司正公式定量:I0为抽穗期自然光照强度K消光系数,K=Sin(a);a为上三叶叶角茎生叶同化产物的流向是有分工的。上3叶光合产物主要供86江苏南部水稻抽穗期光照强度45000LX左右,粳稻品种顶部3张叶片的平均叶角为20度左右。适宜LAI仅反映了群体的数量,还存在构成质量问题。江苏南部水稻抽穗期光照强度45000LX左右,粳稻品种87抽穗期LAI,从横向上可分为有效茎蘖叶面积、无效分蘖叶面积;纵向上由于具有与伸长节间相等的绿叶数,其中上三叶的生长与穗分化同步,并处于受光良好的上层,生理年龄有轻,为籽粒灌浆的主要功能叶,故称为高效叶。而处于有效茎蘖基部的叶片,生理年龄老,受光条件差,相对而言是低效叶,但它们又是高产所必需的。因此,在抽穗期LAI中有效叶面积与无效叶面积各占的比例,在有效叶面积中高效叶面积与低效叶面积各占的比例,对群体光合性能和产量影响较大。高产群体高效叶面积率75-80%,有效叶面积率>95%。抽穗期LAI,从横向上可分为有效茎蘖叶面积、无效分蘖88高产群体除有一个较好的叶面积组成外,抽穗期每个有效茎蘖上叶系的配置也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抽穗期水稻茎生倒3叶最长。高产群体中,一般为倒2叶最长,叶长序为倒2叶≥倒3叶>倒1叶>倒4叶>倒5叶,即23145叶长序。因为倒2叶伸长是与二次枝梗和颖花分化是同步的,倒2叶较长是大穗的标志。高产群体除有一个较好的叶面积组成外,抽穗期每个有效茎89(三)大库容群体库容=穗数×穗颖花数×粒重因此,提高产量有3个途径,即增穗、增每穗颖花数和增粒重。理论上,任何途径都能提高产量,但现实并非完全如此。(1)粒重主要受环境影响,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正常年份是比较稳定的,奇异年份才有较大变动。除非有重大栽培失误,如缺肥早衰或过肥贪青倒伏,又如病虫为害。(三)大库容90(2)我国水稻生产已完成了低产向中产的转变,这一转变主要通过增加穗数实现。目前亩穗数普遍居高不下,增穗增产的潜力已丧失。因为一般品种抽穗期单茎叶面积都在200cm2以上,增穗势必过快扩大叶面积,导致群体通风透光条件恶化,影响产量。鉴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进一步提高产量,即中产变高产、高产超高产,只有增加每穗颖花数。近年来江苏水稻高产就是通过稳定穗数、提高每穗颖花数实现的。(2)我国水稻生产已完成了低产向中产的转变,这一转变主91年份穗数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199030.190.992.327.1683199327.8110.087.027.3730199627.8108.691.626.5733199926.3112.694.226.6734200226.7117.494.626.6789武育粳2号百亩示范方穗粒结构演进(江苏武进)年份穗数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199030.190.99292关于颖花量与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过去认为群体颖花量与产量呈二次抛物线关系,颖花量超过一定值,结实率和粒重下降而减产,现在看来如果把颖花量限制为一个适宜的量即宣告了产量的限度。作为一个品种,在LAI适宜时,颖花量提高肯定有一个限度,但这一限度值又是很难确定的。近年生产实践证明,对一具体品种只要将LAI控制在适宜水平上,不断增加颖花量、结实率和粒重并不会下降,但如促进颖花量增加的同时叶面积过大,郁蔽严重、群体光合量下降或倒伏,结实率和粒重才会下降。关于颖花量与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93

提高颖花量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抽穗至成熟期光合生产从源流库关系看,高颖花量扩大了库容量,就使稻穗具有主动向光合生产系统提取光合产物的能力,调节流的运转方向和速度,形成所谓的容器拉力,反过来又促进叶片的光合生产效率。这一事实已被以下研究证实。1、相对于源的库容量愈大,单位叶面积的同化量愈高。2、相对于源的库容量大,分配到谷粒中的光合产物比例提高。提高颖花量的意义94水稻生育进程与产量形成课件95

提高颖花量是实现高产的前提,但提高颖花量的同时往往伴随叶面积增大,当群体叶面积随颖花数增加而增大到一定程度,群体内受光条件恶化,引起一系列生理失调现象,而造成库大源不足,导致结实率和粒重下降。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松岛提出了“最适颖花量”的概念;吉田昌一、刘敬良等主张适宜叶面积,增加颖花量和物质生产量;凌启鸿等从生产实际出发,将库容与叶量的关系用粒叶比表示,并用此衡量源库是否协调。(四)高粒叶比

提高颖花量是实现高产的前提,但提高颖花量的同96

粒叶比的三种表示:

(1)颖花/叶=群体总颖花数/最大叶面积(2)实粒/叶=群体结实粒数/最大叶面积(3)粒重/叶比=群体产量/最大叶面积颖花/叶反映了单位叶面积所负载的库容;实粒/叶不仅反映了单位叶面积所负载的库容,同时反映了抽穗前灌浆物质积累状况和抽穗后光合环境的优劣;粒重/叶是源对库的实际贡献,它既反映了源与库的两个方面,又表达了流的信息。研究发现上述3个比值与产量以及3个比值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因此任何一种表示方法均可作为粒叶比的指标。粒叶比的三种表示:97粒叶比的生理意义已被下列实验所证实:1、相同LAI条件下,粒叶比高的群体光合强度大。粒叶比的生理意义已被下列实验所证实:982、粒叶比越大根系活力越强。2、粒叶比越大根系活力越强。99(五)茎系粗壮

由于一次枝梗与节间大维管束是有联系的,第1伸长节间3个大维管束连节1个一次枝梗。因此,茎杆越粗壮,穗子越大。由于节间长度是植株高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叶系空间分布的支持者。从抗倒伏上看,越短越好。从叶系空间分布上看,越长越好。高产群体基部第1、2节间要短,总长度<株高10%,在这一条件下穗下节尽可能长。由于叶鞘对节间具有保护作用,节间的充实也依赖于叶鞘。因此,成熟期活叶鞘数也是高产茎秆的重要指标。(五)茎系粗壮由于一次枝梗与节间大维管100(六)根系发达、活力旺盛

保证水稻分蘖早发及时够苗,要靠根系发得早;改善株型,培育壮秆,要靠根系扎得深;争穗大粒多粒饱,要靠根活力高,不早衰。水稻次生根发生终止期4个节间品种在抽穗期,5个节间品种在孕穗期,6个节间品种在剑叶抽出时。终止发根叶龄期及前1叶龄期发生的根着生于第1伸长节间上、下2个节上,在地表层或地面上,形成“浮根”。浮根出现是水稻根系发达的标志,也是高产水稻所必须的条件。(六)根系发达、活力旺盛保证水稻分蘖早101

终止发根叶龄期以后水稻根数不再增加,但根的分枝要到成熟期才停止。因此,维持抽穗后根系活力是防止叶片早衰、提高结实率和粒重的重要途径。

根系活力的鉴别:1、白、黄、黑根比例;2、α-奈胺酸(α-NA)还原能力;3、基部节间伤流量。终止发根叶龄期以后水稻根数不再增加,但根的分102第六节水稻定量栽培技术一、播种期确定播种期确定通常要考虑种子安全发芽出苗、幼苗安全生长、水稻安全齐穗和茬口等。在我国,水稻春季播种主要受播种期间低温的限制。由于水稻发芽出苗的最低日均气温为10℃(粳)、12℃(籼)。因此,在自然状况下,最早播期为春季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0℃(粳)、12℃(籼)的初日。在保护性育秧条件下,最早播期应考虑水稻移栽的安全和秧龄长短两个方面。水稻安全移栽温度为15℃以上,允许最长秧龄为N-n-1叶。第六节水稻定量栽培技术一、播种期确定播种期确定通103在我国,秋熟水稻的播种期主要受齐穗期间低温的限制。水稻安全齐穗最低温度20℃(粳)、22℃(籼)和23℃(杂籼)。因此,最迟播期应保证水稻在秋季日均气温稳定通过20℃(粳)、22℃(籼)、23℃(杂籼)的终日前齐穗。以此为依据,根据当地气象资料和品种播种到齐穗所需有效积温,推算最迟播种期。在生长季节允许条件下,适宜播期应将水稻抽穗结实期安排在最有利于灌浆结实的季节。在我国,秋熟水稻的播种期主要受齐穗期间低温的限制。水104关于最佳抽穗结实期最佳抽穗结实期是指一个地区温光条件最有利于提高抽穗至成熟期光合积累量的时间段。研究表明:抽穗期日均温25-26℃,抽穗-结实期日均温21-22℃,日温差10℃以上是一个地区水稻的最佳抽穗结实期。在高产地区普遍规律是,抽穗至成熟期的平均最高气温在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25℃左右,平均最低温度在15℃左右。关于最佳抽穗结实期105丽江水稻最佳灌浆期丽江水稻最佳灌浆期106二、壮秧指标与播种量确定1、秧龄播期确定后,由于前茬收获迟早不同或移栽适期的限制(寒地水稻),带来秧龄的长短不一。

拔秧移栽起始叶龄:按幼苗发根规律,1-2叶秧苗可以带芽谷移栽(3叶期发根)。3-4叶秧苗处于断奶期,易死亡,只能带土移栽。因此,拔秧移栽最小叶龄为5叶期秧苗。

拔秧移栽最大叶龄:N-n-1叶龄期,这一叶龄期移栽大田不再发生有效分蘖,完全依靠基本苗成穗。二、壮秧指标与播种量确定1、秧龄1072、壮秧形态指标4叶以下小苗,以3叶期秧苗适时超重为壮秧的指标。4叶以上秧苗,以主茎与分蘖保持N-3同伸关系为指标。如果分蘖的发生落后于N-3规则,表明秧田群体分蘖动态出现分蘖停滞,群体条件恶化,应移栽。若此时再不移栽,原来的壮苗将转化为弱苗。2、壮秧形态指标1083、播种量确定据观测,不论是在秧田还是本田期,LAI达到4分蘖发生便受影响,LAI=4.5为分蘖发生的极限。因此,秧田适宜苗数(万/亩)=4.5×666.7/S。其中,S为移栽时秧苗单株叶面积(cm2)。S受移载秧龄、品种、育秧方式和肥力水平影响,可以通过具体测定,取得一个地区、不同品种、不同育秧方式下的S值。一般情况下,粳稻5叶平展S=15,6叶平展S=20,7叶平展S=30,8叶平展S=65;籼稻5叶平展S=25,6叶平展S=30,7叶平展S=65,8叶平展S=135。3、播种量确定据观测,不论是在秧田还是本田期,LAI109秧田适宜苗数确定后,进而根据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和成秧率计算播种量。播种量(kg/亩)=适宜苗数(万/亩)×千粒重(g)发芽率(%)×成秧率(%)×106秧田适宜苗数确定后,进而根据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和成秧1104、秧田期管理技术要点(1)播前种籽处理——晒种、选种(2)浸种(消毒)——吸足谷重1/3的水分(3)催芽高温露白(35-38℃),15-18h,至80%破胸;适温催根(30-35℃),翻堆散热,至齐根;保湿促芽(20-25℃),保湿,至根长一粒谷、芽长半粒谷;摊凉锻炼(自然温度),摊薄炼芽1d。4、秧田期管理技术要点(1)播前种籽处理——晒种、选种111(4)秧田耕整平、上软下硬,秧板上铺3cm泥浆,软硬度达自然落入半粒谷。(5)播种播种均匀,塌谷至谷粒刚好入泥,细土覆盖<1cm(6)秧田期管理第1叶平展前,水不上秧板,保持土壤湿润、通气,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烈日跑马水。第2叶期施断奶肥3-5kg/亩尿素,水分管理与1叶期相同。(4)秧田耕整112第3叶期薄水灌溉,防止秧苗生理失水。遇寒潮低温时深水护苗,低温过后逐步排浅水层。第4叶期以后,浅水灌溉,不宜断水,以免根系长得太深,不好拔苗。看苗施接力肥,具体施与不施、何时施、施多少,以保证拔秧前6-7天肥效耗尽为原则。移栽前3-4天施起身肥(送嫁肥),尿素10-15kg左右,促使秧苗多吸N,有利于移栽后活棵返青。第3叶期薄水灌溉,防止秧苗生理失水。遇寒潮低温时深水护113三、基本苗定量基本苗数(万/亩)=目标穗数(万/亩)/单株成穗数(个)单株成穗数定量大中苗移栽条件下

单株成穗数=(1+t1)[1+(N-n-SN-1-a)r1]+t2r2t1移栽时秧苗3叶以上分蘖数t2移栽时秧苗2叶以下分蘖数,r2相应成活率,取0.4-0.6SN移栽秧龄r1为SN至N-n叶龄期有效分蘖发生率,一般取0.8-0.9a为N-n调节值,一般群体在N-n叶龄期够苗,故取0.5三、基本苗定量基本苗数(万/亩)=目标穗数(万/亩)/单株成114小苗移栽条件下除一次分蘖外还有大量二次分蘖成穗,且小苗移栽一般缺位2个。单株成穗数=有效分蘖叶龄余数(N-n-SN-2-a)的数列小苗移栽条件下单株成穗数=有效分蘖叶龄余数(N-n-SN-2115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减少每穴栽插苗数

在保证适宜基本苗、株距不小于2.5寸(不好栽)和每穴栽插种子苗数不多于3棵的条件下,行距尽可能扩大。扩大行距,能增加群体内的透光率。在分蘖期可以提高水温,促进水稻的分蘖;中期可以提高对增施N素穗肥的同化能力,调节糖、氮比,有利于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根系生长,抑制节间伸长、增加茎秆强度,防止叶片徒长,增强颖花分化和发育的能力,并减轻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生;抽穗后除继续发挥中期的各种优势外,还有延缓中下部叶片和根系的衰老,增加抽穗至成熟期群体光合生产和积累的能力,增加结实率和粒重的作用。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减少每穴栽插苗数116四、施肥定量在高产条件下,水稻拔节前吸N、P、K的数量分别占一生吸总量的30%、35%、50%左右;拔节~抽穗阶段吸收N、P、K量分别占50%、50%、40%;抽穗后吸收N、P、K量分别占20%、15%、10%。水稻属喜铵作物,拔节前明显偏向吸收铵态N,拔节后稻根还原力强,特别是上层根系和浮根的产生,对硝态N的吸收显著增加。故也称水稻为前铵后硝作物。(一)高产水稻对N、P、K的吸收四、施肥定量在高产条件下,水稻拔节前吸117(二)氮肥定量氮肥定量分为总N量和N肥运筹两部分,都是根据高产水稻需肥规律、土壤供氮规律、肥料特性和当季利用规律、以及生育期间各种情况变化来定量的,是栽培中较难定量的技术之一。(二)氮肥定量氮肥定量分为总N量和N肥运1181、总N量确定

总施N量=(目标产量吸N量-土壤供N量)/肥料利用率(1)目标产量吸N量=目标产量×单位目标产量吸N量

据统计每生产100公斤稻谷吸N量粳稻在2.2kg,籼稻2.0kg。1、总N量确定119(2)土壤供N量=无N区产量×单位无N区产量吸N量

研究表明,无N区吸N量随地力(即无N区产量)提高而增加,且受土壤质地影响,粘土地比砂土地高。无N区百公斤稻谷吸N量=0.00235×无N区产量+土壤因子土壤因子粘土取0.68,砂土取0.54(2)土壤供N量=无N区产量×单位无N区产量吸N量120(3)N肥当季利用率不同品种、土壤质地、肥料、施肥方法、前后施肥比例、气候、土壤水分都会影响肥料利用率,有17.1-45.3%的差异。但高产条件下,上述各因素都必需保证在最适范围,所以肥料利用率高低实际上也就是各项措施合理与否的一种综合体现。(3)N肥当季利用率121统计江苏各地600-700kg田块肥料利用率25-40%,700kg以上田块38-46%,可见40%的N素利用率是夺取高产的关键指标。统计江苏各地600-700kg田块肥料利用率25-401222、基蘖肥N:穗肥N

基蘖肥、穗肥的确定,目前尚缺乏强有力资料,但品种伸长节间数目影响穗肥定量是肯定的。统计全国情况:n≥6品种以4:5~6:4为宜n=5品种以6:4为宜n=4品种以7:3为宜2、基蘖肥N:穗肥N123施肥原则确保有效分蘖阶段水稻不缺N(顶4叶叶色深于顶3叶),并保持合理的氮浓度渐降动态,到无效分蘖期降到缺N水平(顶4叶叶色浅于顶3叶);穗分化开始N水平逐渐提高,进入二次枝梗分化以后达到不缺N水平以上(顶4叶叶色深于或接近于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