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9-10节课件_第1页
第3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9-10节课件_第2页
第3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9-10节课件_第3页
第3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9-10节课件_第4页
第3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9-10节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节乐器和器乐的发展12/19/20221《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第九节乐器和器乐的发展12/18/20221《中国音乐史与作一、概述经过先秦的文化转型,原来占主导地位的钟磬之乐的音乐行为方式已经解体,用青铜和石料制作的打击乐器钟磬,在乐器的编配和组合中,已经退居次要地位,而弦乐器、管乐器在乐队中占有主导地位。汉代的乐器本身已难以显示某种权力、财富的象征性意义。

12/19/20222《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一、概述12/18/20222《中从汉代至魏晋南北朝,中国乐器史上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经由“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的乐器,以及在这种交流中被汉化的乐器,在音乐生活中逐渐占据了明显的地位。如传自西域的梨形曲项琵琶、五弦琵琶和被取了中国名字的圆形直项琵琶——阮,就是这种中外乐器交流的现实反映。12/19/20223《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从汉代至魏晋南北朝,中国乐器史上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经由“丝二、乐器12/19/20224《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二、乐器12/18/20224《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吹管乐器12/19/20225《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吹管乐器12/18/20225《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筚篥:亦称觱篥、必栗、悲篥,木制管子,中国古代直吹管乐器,管子的前身,公元350年前后由龟兹传入。12/19/20226《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筚篥:亦称觱篥、必栗、悲篥,木制管子,中国古代直吹管乐器,管《旧唐诗·音乐志》:“筚篥,本名悲篥,出于胡中,其声悲。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江河水》《放驴》。12/19/20227《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旧唐诗·音乐志》:“筚篥,本名悲篥,出于胡中,其声悲。亦云2、击弦乐器筑:左手持筑,右手持细棒敲击。中国的弓弦乐器来源于击弦乐器,其根据是先秦时期便有的“筑”。12/19/20228《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2、击弦乐器筑:左手持筑,右手持细棒敲击。中国的弓弦乐器来源作为中国先秦之时唯一见于明确记载的击弦乐器,就目前所建的典籍来看,筑的最早和最为明确的记载是在战国时代。《战国策·齐策》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战国策·燕策》中有高渐离击筑刺秦王的悲壮故事,此事《史记》中亦有记载。12/19/20229《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作为中国先秦之时唯一见于明确记载的击弦乐器,就目前所建的典籍《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12/19/202210《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魏晋时期新出现的打击乐器1、方响,又称铜磬。古代打击乐器,出现于北周。由16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长方铁片组成,分两排悬于架上。用小铁槌击奏。隋唐燕乐中常用乐器。后也用于宫廷雅乐,自宋代后渐少使用。12/19/202211《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魏晋时期新出现的打击乐器1、方响,又称铜磬。古代打击乐器,出12/19/202212《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8/202212《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9/202213《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8/202213《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9/202214《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8/202214《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2、锣我国各族常用的敲击体鸣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秦汉以后,随着民族间的交往,铜锣逐渐向内地流传,公元6世纪前期方至中原,但见于记载较晚。12/19/202215《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2、锣12/18/202215《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古代,锣常用于礼仪和战争,曾称为“金”,有鸣锣开道、鸣金收兵之说。大锣还西传欧洲,在1791年,法国作曲家戈赛克开始将大锣用于管弦乐作品中。

12/19/202216《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古代,锣常用于礼仪和战争,曾称为“金”,有鸣锣开道、鸣金收兵3、钹古称铜钹、铜盘,民间称镲。碰奏体鸣乐器。南北朝时已出现,6世纪初流行于民间。铙与钹在民间常配合使用,用于民间吹打乐和戏曲伴奏。除汉族外,钹在少数民族中也流行;外国乐队中也使用。12/19/202217《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3、钹12/18/202217《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铙的碗部较小,发音较响亮,余音较长;钹的碗部较大,发音较浑厚,余音较短。钹在佛教中是一种法器。铙和钹的区别12/19/202218《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铙的碗部较小,发音较响亮,余音较长;铙和钹的区别12/1812/19/202219《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8/202219《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4、星即碰铃,亦称双磬、双星等,古代称星。约于南北朝时已流行,广泛用于歌舞、戏曲音乐伴奏及民间器乐合奏中。音色清脆悦耳。12/19/202220《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4、星12/18/202220《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达卜:北魏时期出现的单面鼓,维吾尔族人把它称为乐队中的灵魂,用于歌舞伴奏或器乐合奏。汉语称手鼓。12/19/202221《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达卜:北魏时期出现的单面鼓,维吾尔族人把它称为乐队中的灵魂,3、弹拨乐器12/19/202222《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3、弹拨乐器12/18/202222《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箜篌:古代称空侯、坎侯。《乐府杂录》“箜篌乃郑卫之音……以其亡国之音,故号‘空国之侯’,亦曰‘坎侯’。”《旧唐诗·音乐志》“其声坎坎应节,谓之坎侯,声讹为箜篌。”《通典》“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说明这类乐器在汉代已普遍运用。12/19/202223《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箜篌:古代称空侯、坎侯。12/18/202223《中国音12/19/202224《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8/202224《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9/202225《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8/202225《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9/202226《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8/202226《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卧箜篌箜篌瑟

12/19/202227《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卧箜篌12/18/202227《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9/202228《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8/202228《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9/202229《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8/202229《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9/202230《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8/202230《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9/202231《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8/202231《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右手向前弹是“琵”,右手向后弹是“琶”。2、琵琶12/19/202232《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右手向前弹是“琵”,右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木制。张四弦,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可独奏、伴奏、合奏。12/19/202233《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木制。张四弦,颈与面板上设用以(1)秦琵琶、秦汉子、汉琵琶12/19/202234《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秦琵琶、秦汉子、汉琵琶12/18/202234《中国音汉魏之交,由西域经“丝绸之路”由印度传入我国。公元5-6世纪时盛行于中原。后流传到我国南方。自南北朝至隋唐的500年间,五弦琵琶盛传不衰,五弦琵琶的构造和古老的四弦曲项琵琶大致相同,到了宋代教坊已经不见使用,而被四弦琵琶所取代。在唐代,我国有多种乐器传入日本。(2)五弦琵琶12/19/202235《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汉魏之交,由西域经“丝绸之路”由印度传入我国。公元5-6世纪12/19/202236《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8/202236《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琴的型制从先秦至汉魏,逐步完成了定型化的转变。琴乐在汉代继承了周文化的传统,获得了文人音乐的文化品格,这与文人的安身立命、道德修养等观念意识层面的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二、七弦琴12/19/202237《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琴的型制从先秦至汉魏,逐步完成了定型化的转变。琴乐在汉代继承12/19/202238《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8/202238《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12/19/202239《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七弦琴的成熟期是在汉末魏晋时期。西汉时期已有琴徽,但从出土汉琴看,琴面未见有琴徽,估计琴制仍处于未定型状态。12/19/202240《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七弦琴的成熟期是在汉末魏晋时期。西汉时期已有琴徽,但从出土汉唐人手写文字谱《幽兰》中所记,至迟在南朝梁时,七弦琴已有13个徽位。嵇康在其所著《琴赋》一书中有“徽以中山之玉”的记载,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知道古琴上徽位泛音的产生。12/19/202241《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唐人手写文字谱《幽兰》中所记,至迟在南朝梁时,七弦琴已有13徽,即晖,玉石、贝克、瓷或金属制,用以标明泛音位置。12/19/202242《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徽,即晖,玉石、贝克、瓷或金属制,用以标明泛音位置。12/1唐代九霄环佩琴伏羲式北京故宫博物院12/19/202243《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唐代12/18/202243《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这一时期出现一批不依附于宫廷贵族的自由音乐家如蔡邕、蔡琰、嵇康、阮籍等一大批文人琴家。琴曲创作较西汉繁荣,如《广陵散》、《猗兰操》、《酒狂》等一批著名曲目问世。三、琴家12/19/202244《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这一时期出现一批不依附于宫廷贵族的自由音乐家如蔡邕、蔡琰、嵇蔡文姬,名琰,字昭姬(为避司马昭的讳,改为文姬)。东汉末年陈留(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文姬自小耳濡目染,博学能文,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唐)李颀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12/19/202245《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蔡文姬,名琰,字昭姬(为避司马昭的讳,改为文姬)。东汉末年陈【第一拍】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胡笳十八拍12/19/202246《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第一拍】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第二拍】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悬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12/19/202247《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第二拍】12/18/202247《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第十二拍】东风应律兮暖气多,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逢汉使兮称近诏,遣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二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12/19/202248《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第十二拍】12/18/202248《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嵇康(223—262或224—263),字叔夜,先世为会稽(今绍兴)人,后迁至谯国(qiáo)銍(zhì

,今安徽宿县)。“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文学家,思想家与音乐家,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善于音律。12/19/202249《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嵇康(223—262或224—263),字叔夜,先世为会稽(《晋书·本传》载:嵇康“早孤,有奇才,……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授,博览无不该通。长好庄、老。……弹琴咏诗,自足于怀。”12/19/202250《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晋书·本传》载:嵇康“早孤,有奇才,……天质自然,恬静寡欲12/19/202251《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8/202251《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今绝矣’”。——《世说新语》12/19/202252《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1、《广陵散》,古代大型琴曲,最晚汉末已经出现,嵇康演奏时已长达33段,至今45段结构。

《广陵散》是我国现存琴曲中唯一具有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统治者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四、琴曲《广陵散》、《酒狂》12/19/202253《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广陵散》,古代大型琴曲,最晚汉末已经出现,嵇康演奏时已2、《酒狂》,作者三国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阮籍。三拍子,中速。八度以上的跳进和在弱拍出现的长音或低音,造成一种重心不稳、步履踉跄的醉酒者的形象。12/19/202254《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2、《酒狂》,作者三国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阮籍。三拍子,中速古琴术语。将琴谱(文字谱或减字谱)转化为演奏音响过程中对节拍、节奏的理解和琴曲内容的诠释,有二度创作成分。我国琴谱的节奏信息较弱,需要演奏者在弹奏时加进个人的理解和认识。打谱12/19/202255《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古琴术语。将琴谱(文字谱或减字谱)转化为演奏音响过程中对节拍3、《碣石调·幽兰》我国现存最早的琴谱,也是我国唯一一首用文字谱记写的琴曲。孔子周游列国皆得不到重用,归途中见到幽谷中盛开的幽兰,认为幽兰本是香花之冠,如今却与野草杂处,犹如贤德之人与鄙夫为伍,遂弹琴作《幽兰》,以表达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心情。12/19/202256《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3、《碣石调·幽兰》孔子周游列国皆得不到重用,归途中见到幽谷唐以前用文字记述弹琴的指法和弦位的记谱法。它不但间接地记录了音高,也保留了一部分节拍、节奏的信息。文字谱12/19/202257《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唐以前用文字记述弹琴的指法和弦位的记谱法。它不但间接地记录了12/19/202258《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8/202258《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一、乐谱1、鼓谱:古代投壶游戏所记的鼓的节奏符号。说明汉代已有乐谱。2、声曲折:依据曲调的高低上下而绘制的一种乐谱。第十节乐律、宫调理论12/19/202259《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一、乐谱第十节乐律、宫调理论12/18/202259《中二、乐律汉代律学上的成就是京房以三分损益的方法将八度音程划为六十律。这种理论在音乐实践上无意义,但体现了律学思维的精微性。1、西晋荀勖找到管乐器的管口校正数。2、钱乐之的三百六十律(对音乐实践无意义)12/19/202260《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二、乐律12/18/202260《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3、何承天的新律,即十二平均律早期阶段的律制。他的这种律制是世界上最早运用数学计算的十二评价律范畴的律制,是隋唐实践上用十二律旋宫的先声,初步解决了三分损益律黄钟不能还原的难题。12/19/202261《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3、何承天的新律,即十二平均律早期阶段的律制。他的这种律制是名词解释:文字谱、打谱作业12/19/202262《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名词解释:文字谱、打谱作业12/18/202262《中国音乐第九节乐器和器乐的发展12/19/202263《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第九节乐器和器乐的发展12/18/20221《中国音乐史与作一、概述经过先秦的文化转型,原来占主导地位的钟磬之乐的音乐行为方式已经解体,用青铜和石料制作的打击乐器钟磬,在乐器的编配和组合中,已经退居次要地位,而弦乐器、管乐器在乐队中占有主导地位。汉代的乐器本身已难以显示某种权力、财富的象征性意义。

12/19/202264《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一、概述12/18/20222《中从汉代至魏晋南北朝,中国乐器史上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经由“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的乐器,以及在这种交流中被汉化的乐器,在音乐生活中逐渐占据了明显的地位。如传自西域的梨形曲项琵琶、五弦琵琶和被取了中国名字的圆形直项琵琶——阮,就是这种中外乐器交流的现实反映。12/19/202265《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从汉代至魏晋南北朝,中国乐器史上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经由“丝二、乐器12/19/202266《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二、乐器12/18/20224《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吹管乐器12/19/202267《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吹管乐器12/18/20225《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筚篥:亦称觱篥、必栗、悲篥,木制管子,中国古代直吹管乐器,管子的前身,公元350年前后由龟兹传入。12/19/202268《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筚篥:亦称觱篥、必栗、悲篥,木制管子,中国古代直吹管乐器,管《旧唐诗·音乐志》:“筚篥,本名悲篥,出于胡中,其声悲。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江河水》《放驴》。12/19/202269《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旧唐诗·音乐志》:“筚篥,本名悲篥,出于胡中,其声悲。亦云2、击弦乐器筑:左手持筑,右手持细棒敲击。中国的弓弦乐器来源于击弦乐器,其根据是先秦时期便有的“筑”。12/19/202270《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2、击弦乐器筑:左手持筑,右手持细棒敲击。中国的弓弦乐器来源作为中国先秦之时唯一见于明确记载的击弦乐器,就目前所建的典籍来看,筑的最早和最为明确的记载是在战国时代。《战国策·齐策》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战国策·燕策》中有高渐离击筑刺秦王的悲壮故事,此事《史记》中亦有记载。12/19/202271《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作为中国先秦之时唯一见于明确记载的击弦乐器,就目前所建的典籍《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12/19/202272《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魏晋时期新出现的打击乐器1、方响,又称铜磬。古代打击乐器,出现于北周。由16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长方铁片组成,分两排悬于架上。用小铁槌击奏。隋唐燕乐中常用乐器。后也用于宫廷雅乐,自宋代后渐少使用。12/19/202273《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魏晋时期新出现的打击乐器1、方响,又称铜磬。古代打击乐器,出12/19/202274《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8/202212《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9/202275《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8/202213《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9/202276《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8/202214《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2、锣我国各族常用的敲击体鸣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秦汉以后,随着民族间的交往,铜锣逐渐向内地流传,公元6世纪前期方至中原,但见于记载较晚。12/19/202277《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2、锣12/18/202215《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古代,锣常用于礼仪和战争,曾称为“金”,有鸣锣开道、鸣金收兵之说。大锣还西传欧洲,在1791年,法国作曲家戈赛克开始将大锣用于管弦乐作品中。

12/19/202278《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古代,锣常用于礼仪和战争,曾称为“金”,有鸣锣开道、鸣金收兵3、钹古称铜钹、铜盘,民间称镲。碰奏体鸣乐器。南北朝时已出现,6世纪初流行于民间。铙与钹在民间常配合使用,用于民间吹打乐和戏曲伴奏。除汉族外,钹在少数民族中也流行;外国乐队中也使用。12/19/202279《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3、钹12/18/202217《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铙的碗部较小,发音较响亮,余音较长;钹的碗部较大,发音较浑厚,余音较短。钹在佛教中是一种法器。铙和钹的区别12/19/202280《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铙的碗部较小,发音较响亮,余音较长;铙和钹的区别12/1812/19/202281《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8/202219《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4、星即碰铃,亦称双磬、双星等,古代称星。约于南北朝时已流行,广泛用于歌舞、戏曲音乐伴奏及民间器乐合奏中。音色清脆悦耳。12/19/202282《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4、星12/18/202220《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达卜:北魏时期出现的单面鼓,维吾尔族人把它称为乐队中的灵魂,用于歌舞伴奏或器乐合奏。汉语称手鼓。12/19/202283《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达卜:北魏时期出现的单面鼓,维吾尔族人把它称为乐队中的灵魂,3、弹拨乐器12/19/202284《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3、弹拨乐器12/18/202222《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箜篌:古代称空侯、坎侯。《乐府杂录》“箜篌乃郑卫之音……以其亡国之音,故号‘空国之侯’,亦曰‘坎侯’。”《旧唐诗·音乐志》“其声坎坎应节,谓之坎侯,声讹为箜篌。”《通典》“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说明这类乐器在汉代已普遍运用。12/19/202285《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箜篌:古代称空侯、坎侯。12/18/202223《中国音12/19/202286《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8/202224《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9/202287《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8/202225《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9/202288《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8/202226《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卧箜篌箜篌瑟

12/19/202289《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卧箜篌12/18/202227《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9/202290《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8/202228《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9/202291《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8/202229《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9/202292《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8/202230《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9/202293《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8/202231《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右手向前弹是“琵”,右手向后弹是“琶”。2、琵琶12/19/202294《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右手向前弹是“琵”,右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木制。张四弦,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可独奏、伴奏、合奏。12/19/202295《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木制。张四弦,颈与面板上设用以(1)秦琵琶、秦汉子、汉琵琶12/19/202296《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秦琵琶、秦汉子、汉琵琶12/18/202234《中国音汉魏之交,由西域经“丝绸之路”由印度传入我国。公元5-6世纪时盛行于中原。后流传到我国南方。自南北朝至隋唐的500年间,五弦琵琶盛传不衰,五弦琵琶的构造和古老的四弦曲项琵琶大致相同,到了宋代教坊已经不见使用,而被四弦琵琶所取代。在唐代,我国有多种乐器传入日本。(2)五弦琵琶12/19/202297《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汉魏之交,由西域经“丝绸之路”由印度传入我国。公元5-6世纪12/19/202298《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8/202236《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琴的型制从先秦至汉魏,逐步完成了定型化的转变。琴乐在汉代继承了周文化的传统,获得了文人音乐的文化品格,这与文人的安身立命、道德修养等观念意识层面的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二、七弦琴12/19/202299《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琴的型制从先秦至汉魏,逐步完成了定型化的转变。琴乐在汉代继承12/19/2022100《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8/202238《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12/19/2022101《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七弦琴的成熟期是在汉末魏晋时期。西汉时期已有琴徽,但从出土汉琴看,琴面未见有琴徽,估计琴制仍处于未定型状态。12/19/2022102《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七弦琴的成熟期是在汉末魏晋时期。西汉时期已有琴徽,但从出土汉唐人手写文字谱《幽兰》中所记,至迟在南朝梁时,七弦琴已有13个徽位。嵇康在其所著《琴赋》一书中有“徽以中山之玉”的记载,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知道古琴上徽位泛音的产生。12/19/2022103《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唐人手写文字谱《幽兰》中所记,至迟在南朝梁时,七弦琴已有13徽,即晖,玉石、贝克、瓷或金属制,用以标明泛音位置。12/19/2022104《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徽,即晖,玉石、贝克、瓷或金属制,用以标明泛音位置。12/1唐代九霄环佩琴伏羲式北京故宫博物院12/19/2022105《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唐代12/18/202243《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这一时期出现一批不依附于宫廷贵族的自由音乐家如蔡邕、蔡琰、嵇康、阮籍等一大批文人琴家。琴曲创作较西汉繁荣,如《广陵散》、《猗兰操》、《酒狂》等一批著名曲目问世。三、琴家12/19/2022106《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这一时期出现一批不依附于宫廷贵族的自由音乐家如蔡邕、蔡琰、嵇蔡文姬,名琰,字昭姬(为避司马昭的讳,改为文姬)。东汉末年陈留(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文姬自小耳濡目染,博学能文,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唐)李颀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12/19/2022107《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蔡文姬,名琰,字昭姬(为避司马昭的讳,改为文姬)。东汉末年陈【第一拍】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胡笳十八拍12/19/2022108《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第一拍】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第二拍】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悬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12/19/2022109《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第二拍】12/18/202247《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第十二拍】东风应律兮暖气多,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逢汉使兮称近诏,遣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二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12/19/2022110《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第十二拍】12/18/202248《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嵇康(223—262或224—263),字叔夜,先世为会稽(今绍兴)人,后迁至谯国(qiáo)銍(zhì

,今安徽宿县)。“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文学家,思想家与音乐家,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善于音律。12/19/2022111《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嵇康(223—262或224—263),字叔夜,先世为会稽(《晋书·本传》载:嵇康“早孤,有奇才,……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授,博览无不该通。长好庄、老。……弹琴咏诗,自足于怀。”12/19/2022112《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晋书·本传》载:嵇康“早孤,有奇才,……天质自然,恬静寡欲12/19/2022113《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12/18/202251《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今绝矣’”。——《世说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