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
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1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概述2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类型任务一古典园林旅游资源概念及特点任务二古典园林的旅游功能及赏析任务四皇家园林任务七寺观园林任务三古典园林文化内涵及利用开发任务六岭南园林任务五苏州园林1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概述2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类型任务一我国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被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是东方园林的典型代表,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最能体现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因此而成为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我国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被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是1.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概念中国古典园林有着非常悠久历史,在殷周时期主要是以畜养禽兽供狩猎和游赏的境域称为囿和猎苑。到秦汉时期供帝王游憩的境域称为苑或宫苑;属官署或私人的称为园、园池、宅园、别业等,“园林”一词,见于西晋以后诗文中,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1.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概念2.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特点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类别很多,按所处环境条件和拥有者的身份不同可分为自然园林、寺观园林、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等,园林类型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1)自然园林特点自然园林是指在大自然山水景观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人工开发而成,基本上保留了自然的山水的风貌。其主要特点是:①自然景观为主,较少人工雕琢;②范围规模较大,以自然地理单元为骨架;③公开开放,任人游览;④可以较长时间游览,能够满足多种旅游需求。2.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特点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2)寺观园林特点寺观园林是指在寺庙、宫观周围营建的适合居住及开展某些宗教活动的区域,是在自然基础上人工建造而成的,能反映宗教理念的园林。其主要特点为:①寺观建筑与自然景观结合得十分密切;②范围较小,往往处于深山老林的一隅,取其自然环境的幽静深遂,以利于实现“远离尘世,念经静修”的宗教功能;③突出以自然景观,除了必要的寺观、庙堂和塔刹以及宗教功能需要的建筑以外,很少建设仅供观赏游览用的建筑;④公开开放,任人游览。
(2)寺观园林特点虎丘虎丘(3)皇家园林特点皇家园林是供帝王居住、游玩及临时办公的处所,大多建在郊外风景优美、环境幽静的地方,一般与离宫或行官相结合,处处要体现“皇家气派”。其主要特点是:①建筑富丽,与宫殿、坛庙、祖庙等皇家建筑同等规格;②规模宏大,占地面积广阔;③体现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④全面吸取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3)皇家园林特点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4)私家园林特点私家园林是封建贵族、文人、士大夫、地主和富商等为了满足其居住、游玩、寄情山水的愿望而修建的园林。其主要特点是:①规模最小;②选址多在城市,宅园住宅诸功能合一;③“虽由人做,宛白天开”,园林的建造,全须凭人力,但在艺术效果上,则尽力追求“自然”之趣,尽量不留人工雕凿痕迹;④“咫尺山林,多方胜景”。私家园林由于规模最小,便要在小中做文章,在咫尺之地,突破空间的局限性。“妙在小,精在景,贵在变,长在情”,最集中地体现了我国园林艺术的精华。(4)私家园林特点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1.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具有很高观赏价值和旅游吸引力,具体表现在审美功能、娱乐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等方面。(1)审美功能(2)娱乐功能(3)文化功能(4)生态功能1.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2.古典园林旅游资源的赏析(1)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赏析①布局形象,师法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在总体布局和组合上要合乎自然规律,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均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体现出“山贵有脉,水贵有源”的规律。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仿天然岩石的纹脉、节理拼叠合成,尽量减少人工痕迹;水岸要作成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的状态,花木布置也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乔、灌、草、藤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总之,一切都要师法自然。2.古典园林旅游资源的赏析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②分隔空间,融于自然中国古代园林主要是用建筑和植物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特别强调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不同主题将园林分区,采用了隔绝与通透结合的手法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如漏窗和绿篱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起到了隔而不绝,空间上互相渗透的效果。
②分隔空间,融于自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③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可供游览的人工山水景观,还是可以居住的生活环境,因而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各类建筑也是园林中重要的构成要素。园林中的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也要与本园林中的山、水、植物各部分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处处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③园林建筑,顺应自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④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特别讲究表现自然,植物的选择要符合自然规律;植物的栽植不追求几何对称与规整,要达到的是不均衡的对称;花木的搭配讲究形、色、味、韵的均衡,一年四季的景色变换;所有这一切都力求表现自然的真实规律。如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春桃、夏荷、秋菊、冬梅四季有景。④树木花卉,表现自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2)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手法赏析①主景与配景中国古典园林强调景观主次分明,堆山有主、次、宾、配,园林建筑要突出主体,植物培植也要主体树种与次要树种搭配。主景是园林的核心、重点、视线焦点或主题。突出主景的主要方法有:主景升高、体量加大、视线交点、动势向心、轴线对应、色彩突出、点据重心等。配景则是烘托主景,发挥陪衬作用,是园林中主景的延伸和补充。主景与配景的处理,关键是建立合理有序的主从关系。(2)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手法赏析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②近景、中景、全景与远景园林就空间距离层次而言分为近景、中景、全景与远景。近景是近视范围较小的单独风景;中景是目视所及范围的景致;全景是相应于一定区域范围的总景色;远景是辽阔空间伸向远处的景致,相应于一个较大范围的景色;远景可以作为园林开旷处了望的景色,也可以做为登高处鸟瞰全景的背景。山地远景的轮廓称轮廓景,晨昏和阴天的天际线起伏称为蒙景。合理的安排前景、中景与背景,可以加深景的画面,富有层次感,使人获得深远的感受。
②近景、中景、全景与远景③借景借景就是将园内视线所及范围内的园外各种在形、声、色、香等方面能增添艺术情趣、丰富画面构图的因素,引入到园林构图空间中,使其成为园景的一部分。明代计成在《园冶》中提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借景要达到“精”和“巧”的要求,使借来的景色同本园空间的气氛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园内园外相互呼应汇成一片。借景能扩大空间,丰富园景,增加变化,按景的距离、时间、角度等,可分为远借、近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和因地而借。
③借景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④对景位于园林绿地轴线及风景视线端点的景叫对景。一般透景线穿过水面、草坪或仰视、俯视空间,构成对景。观赏对景,要选择最适合的位置,设置供游人休息逗留的建筑及场所,如亭、榭、草地等与景相对,使游人有一个休息逗留的场所作为欣赏对景视点。景可以正对,为达到雄伟、庄严、气魄宏大的效果,可在轴线的端点设景点;景也可以互对,在园林绿地轴线或风景视线两端点设景点;还可自由活泼,形成飞对。④对景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⑤分景常用于把园林划分为若干空间,我国古典园林含蓄有致,意味深长,忌“一览无余”,要能引人入胜。使之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园景虚虚实实,景色丰富多彩,空间变化多样。按划分空间的作用和艺术效果不同又分为障景和隔景。障景是指在园林绿地中,抑制视线,引导空间屏障景物的造园手法。常使用假山、树丛、建筑、廊墙来遮挡视线,这些分别称为:土障、山障、树障、曲障等。障景在较近距离时才被发现,因而有“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感觉,障景还能隐蔽不美观或不可取的部分,可障远也可障近,而障本身又可自成一景。⑤分景隔景是指将园林绿地分隔为不同空间,不同景区的造园手法称。隔景可以避免各景区的互相干扰,增加园景构图变化,隔断部分视线及游览路线,使空间“小中见大”。隔景的方法和题材很多,如山岗、树丛、植篱、粉墙、漏墙、复廊等。
隔景是指将园林绿地分隔为不同空间,不同景区的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⑥框景、夹景、漏景、添景中国古典园林立体画面的前景处理方法可分为框景、夹景、漏景和添景等。空间景物不尽可观,或则平淡间有可取之景时利用门框、窗框、树框、山洞等,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的手法叫做框景;远景在水平方向视界很宽,而且较为平淡,为了突出理想的景色,常将左右两侧以树丛、树干、土山或建筑等加以屏障,于是形成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这种手法叫夹景;通过漏窗、漏墙、漏屏风、疏林等手法,将外面的景物收入其中的手法叫漏景;当风景点与远方之间没有其它中景、近景过渡时,为求得层次感,常用建筑的一角或建筑小品,树木花卉做为添景。⑥框景、夹景、漏景、添景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⑦点景是根据园林景观的特点及造园意境,创作设计园林题咏的手法称为点景。点景可利用中国丰富的语言艺术,对景观进行高度概括,点出主题,点出精华,点出境界,其形式多样,有匾额、对联、石碑、石刻等。
⑦点景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3)中国古典园林风景美学赏析我国古典园林是风景美的一种物质载体,其美学价值主要有布局美、形式美、意境美、韵律美和声色美等五个方面。①布局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呈现出严格对称的结构美和迂回曲折、趣味盎然、模拟接近自然的自然美两种形式。皇家园林中的宫殿建筑和私家园林中的住宅建筑,以及寺庙建筑在设计上多取方形或长方形,在南北纵轴线上安排主要建筑,在东西横轴线上安排次要建筑,以围墙和围廊构成封闭式整体,是古代封闭性的思维模式和小农经济意识的反映。中国古典园林山水部分则遵循仿效自然的原则,呈现出不规则、不对称的布局。环境空间的构成手法则灵活多变,把自然美与人工美高度结合起来,将艺术境界与现实的生活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把社会生活、自然环境、人的情趣和美的理想都水乳交融在一起的,可居、可游、可观的现实的物质空间。(3)中国古典园林风景美学赏析②形式美中国古典园林在形式上体现的是虚无之美,正所谓“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与中国的绘画一样,园林也追求通过实来表现虚,而通过虚又反映主题。园林中楼、台、亭、阁的审美价值在于通过这些建筑本身,可以欣赏到外界无限空间中的自然景物,使生意盎然的自然美融于怡然自乐的生活美境界之中,建筑空间与园林风景互相渗透,人足不出户,就能与自然交流,悟宇宙盈虚,体四时变化,从而创造一个洋溢着自然美的园林“生境”。②形式美③意境美中国园林抒情写意的艺术个性,赋予园林单体建筑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显得意境隽永,展示了一种理想美的人生境界。意境美往往是通过文学命名来突出的,如苏州藕园主体建筑名“城曲草堂”,取唐李贺《石城晓》诗“女牛渡天河,柳烟满城曲”之意,以抒写园主夫妇不羡慕城中华堂锦幄,而甘愿在城弯草堂白屋过清苦生活的美好感情。我国园林景观就是通过艺术加工过的高山流水、清风明月、鸟语花香、亭台楼阁来激发游人的美的感情、美的抱负、美的品格、美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境界,是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即“理想美”的境界,也是造园家们所孜孜追求的最终境界。③意境美④韵律美中国园林艺术素有“凝固的音乐”之称,园林建筑是通过错落有致的结构变化来体现节奏和韵律美的。如园林建筑的立体和平面的构图,点、线、面、体及各部分的平衡、对比、比例、对称和空间序列的变化等,均表现出节奏与韵律的艺术效果。在我国园林景观中,有距离便有层次,有洞天便有曲折,有山水便有变化,有厅堂便有明暗,有楼阁水榭便有间歇。曲径通幽,是艺术上的含蓄;平面开阔,是节奏上的流畅。造园家把山石、池水、树木、花草、亭台、楼阁作为音符,组成一首成功的凝固乐曲。④韵律美⑤声色美自然界的种种万籁之声,如:松涛瑟瑟、山泉叮咚、山林鸟语、古刹梵音、雨打芭蕉、夜间虫唱,构成园林景观中一曲曲和谐美妙的轻音乐,使其增添勃勃生机。在园林景观中,为满足游人的听觉美需要,通过种种构造设施,或外借,或自造了“风起松涛”的松林,“竹韵玉音”的竹子;“雨打芭蕉”的芭蕉和“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荷花等。另外中国古典园林还特别注重色彩美的追求,通过不同色彩的山水、花木、建筑与小品等在园林景观中创造出不同季节、不同气候和不同环境的种种变化,使园林景观的色彩丰富,意韵独特。“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正说明了风景中的色彩美给予人以强烈的视觉感染力。⑤声色美1.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中国古典园林有其自身发展演化的历程,不同时代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追求,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脉络则可以反映其形成的原因。(1)商周时期据有关典籍记载,中国造园始于商周,称之为囿。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2)汉时期汉起称苑,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1.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3)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一度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的普遍风尚,文人、画家参与造园。(4)隋唐时期从隋唐开始,造园家与文人、画家相结合,运用诗画传统表现手法,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情趣引用到园景创作上,甚至直接用绘画作品为底稿,寓画意于景,寄山水为情,逐渐把中国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阶段推进到写意山水园阶段。(3)魏晋南北朝时期(5)宋元时期宋元时期步人造园的一个兴盛时期,特别是在用石方面有较大发展。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6)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为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等。(5)宋元时期2.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1)“天人合—”的宇宙观中国的自然山水园的创作原则是“天人合一”哲学观念与美学意念在园林艺术中的具体体现,即纯任自然与天地共融的世界观的反映。中国古代哲学宣扬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论命题,以天人合一为最高理想,体验自然与人契合无间的一种精神状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这是在承认了天人之间的区别的基础上提出的,与初民“物我不分”不同,也承认人对自然有调整的作用,反对毁伤自然,反对盲目损害自然环境。总之,“天人合一”精神贯穿了我国整个古代文化思想史,制约着人们的思维、言行、人格理论,渗透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领域,包括中国古典园林文化。2.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2)“外适内和”的生活观基于“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以“和”为贵的哲学信念,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们往往把与自然界的“外适”,导致身心健康的“内和”作为人生的最根本的享受。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以多样性的统一即“和”为价值的最高标准,《老子》“冲气以为和”,《荀子》以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和”揭示了宇宙运动的规律,是自然的最佳境界和终极状态。“和”作为古代哲学的一个典型的基本范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中国园林艺术形式主张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协调、动静的统一,推崇淡泊、平和、清新、幽远等。它强调与自然的亲和关系,注重和谐和中庸。中国古典园林竭力营造与大自然和谐的自然氛围,建筑物随形高下,融进大自然之中,风流倜傥的园林主人在这里感到了“内适外和”。(2)“外适内和”的生活观(3)“返璞归真”的审美观中国文化多循自然本性,老庄“道法自然”是中国人追求的哲学美学原则,崇尚自然、含蓄、冲淡、质朴,崇尚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中国古典园林在选址、布局等方面处处注意与大自然的融合。如:颐和园西借玉泉山及燕山,方使人获得“悠然见南山”的“真意”。私家园林更以情韵取胜,追求平淡清深、幽雅脱俗的意境美,园中云峰石迹,迥出天机,参乎造化,以妙合自然、假中见真、不见人工痕迹为重要的美学特色。素朴而富野趣,回归自然,进入“天和”常乐的至境,就成为中国园林的追求。(3)“返璞归真”的审美观(4)“隐逸回归”的文化观“天一合一”是中国山水园林的哲学、美学基础,隐逸则是它的基本主题,体现出深厚、浓重的人文精神,成为中国士大夫文人园林的文化主体精神,这也正是文人园林成为隐逸文化基本载体的思想渊源。坚持人格尊严、重视社会责任心是中国文人精神的主要内涵,并形成悠久的传统,文人以气节为尚,历代都有特立独行之士,他们或以牺牲自己采“殉道”,或以不同的方式勉力保持自己的“人品”,其中园林就成为他们净化灵魂、保持独立人格的一方净土。“隐逸”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主题,除了大的社会文化背景外,还受到在封建社会中形成的全社会的价值观、历史上“隐逸高人”作为榜样的“原型化”、范式意义以及教育、审美的定型化,士大夫文人和整个社会的中庸心理以及隐逸江湖、回归田园、栖息山林的安全性等影响。(4)“隐逸回归”的文化观3.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利用开发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内涵丰富,积淀深厚,在旅游利用开发时只有保护园林文化内涵的本真性;重视园林文化美学的统一性;挖掘园林文化表现的独特性,才能更好地利用开发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价值。(1)保护园林文化内涵的本真性;(2)重视园林文化美学的统一性;(3)挖掘园林文化表现的独特性。3.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利用开发1.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km。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林,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约290hm2,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1.颐和园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建于1750-1764年,分为宫廷区、生活区和苑林区。东宫门为主入口,仁寿殿、玉澜堂的四合院是宫廷区与生活区。苑林区以万寿山脊为界,分为前山前湖与后山后湖两大部分。前湖昆明湖,220hm2水面,以堤分割为东、南、北三个部分,分筑南湖岛、藻鉴堂和治镜阁三岛,再现了传统的“一池三山”模式。后湖则形成长千米的后溪河,环境宁静清雅。万寿山前山建筑群体现皇家园林的风格,轴线突出,以佛香阁为中心,左右对称布置建筑,构成轴线对称布局。后山建筑则更多地呈现自然灵活布局,有四大部洲的寺庙群、多宝琉璃塔、苏州街等。长廊循山南湖北延伸,犹如一条彩带把山水建筑连成一体。西堤六桥以及十七孔桥也成为园林景桥的典范。颐和园集中国历代造园艺术之精粹,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里程碑。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建于17颐和园佛香阁颐和园佛香阁万寿山万寿山颐和园长廊颐和园长廊颐和园东宫门颐和园东宫门颐和园佛香阁颐和园佛香阁颐和园十七孔桥颐和园十七孔桥2.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始建于1703年,历经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皇帝,耗时89年建成。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0余处。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2.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宫殿区位于其南部,显现了离宫的平淡特色;湖区由堤岛分割为澄湖、镜湖、银湖、上湖、下湖、长湖和如意湖水面,堤岛形如如意、灵芝,三岛共同构成“如意灵芝树”,为“一池三山”传统模式的创新;平原区在河谷北部,仅建有少量建筑,坦荡平阔、展现了草原景色;山区占山庄较大面积,保持了重峦叠嶂、峡谷幽深、林木茂密的自然景象。避暑山庄宫殿区位于其南部,显现了离宫的平淡特色;湖区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承德普宁寺大乘阁承德普宁寺大乘阁承德普陀乘之庙承德普陀乘之庙避暑山庄青枫绿屿和北枕双峰避暑山庄青枫绿屿和北枕双峰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四世纪)的辟疆园。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全盛时期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万处,并因此使苏州有了“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过清、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1.拙政园拙政园是我国苏州四大园林之一,位于苏州市东北隅,占地4.1hm2,始建于明正德四年间,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王献臣在建园之期,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1.拙政园拙政园以水为中心,分东、中、西三个部分,东区建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等;中区水池居中,远香堂居中南,北面池水假山,构成主景,池水环绕分割,使假山如岛,上建雪香云蔚、待霜、荷风四面三亭,形成多条对景视线;西区以鸳鸯馆居中,池水呈狭长带状,布局紧凑。拙政园的特点是园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因此拙政园的美在不言之中。拙政园以水为中心,分东、中、西三个部分,东区建有兰雪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2.沧浪亭沧浪亭是我国苏州四大园林之一,位于苏州城南沧浪亭街,是现存苏州最古的园林,面积1.1hm2,始于五代,北宋庆诗人苏舜钦傍水构亭名“沧浪”,取《孟子.离娄》和《楚辞》所载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作《沧浪亭记》。自号“沧浪翁”。2.沧浪亭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见一泓绿水绕于园外,漫步过桥,始得入内。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隆然高耸。山上幽竹纤纤、古木森森,山顶上便是翼然凌空的沧浪石亭。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廊中砌有花窗漏阁,穿行廊上,可见山水隐隐迢迢。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与明道堂东西相对的是五百名贤祠。园中最南部的是建在假山洞屋之上的看山楼,看山楼北面是翠玲珑馆,再折而向北到仰止亭,出仰止亭可到御碑亭。园以清幽古朴见长,富有山林野趣。池水萦回,古亭翼然,轩榭复廊,古树名木,内外融为一体,在苏州众多园林中独树一帜。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见一泓绿水绕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3.狮子林狮子林是我国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位于苏州市园林路,占地1.1hm2。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僧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建菩提正宗寺,又因中峰禅师曾倡道天目山狮子岩,取佛书“狮子吼”之意,易名为狮子林。3.狮子林狮子林以湖石假山奇秀幽趣著称,有“假山王国”之誉。园内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峻宇,气象森严。园内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洞穴岩壑,奇巧盘旋、迂回反复。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指柏轩之西是古五松园。西南角为见山楼。由见山楼往西,可到荷花厅。厅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内藻饰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两层石舫。石舫备岸为暗香疏影楼,由此循走廊转弯向南可达飞瀑亭,是为全园最高处。园西景物中心是问梅阁,阁前为双仙香馆。双香仙馆南行折东,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致。狮子林以湖石假山奇秀幽趣著称,有“假山王国”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4.留园留园是我国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位于阊门外,占地3.3hm2。原为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后改名留园。俞樾在《留园记》中誉之为“吴中名园之冠”。留园大致分为中部、东部、北部、西部四个部分。中部以山水为主,为原留园所在,是全园的精华;东、西、北部为清光绪年间增修。留园以结构精巧取长。花窗设计别出心裁,独具匠心,把花纹图案设计在窗橱上,中间留出较大的空间,使窗外的景物透入室内,看上去就像墙上挂了几幅生动活泼的图画一样。全园布局紧凑,结构严谨,厅堂宏丽,庭园幽深,重门迭户,移步换景。留园建筑数量较多,其空间处理之突出,居苏州诸园之冠,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4.留园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此外,苏州园林还有网师园和怡园等。网师园占地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怡园是苏州园林中建筑最早的园林,因而得以博采众长,形成其集锦式的特点。此外,苏州园林还有网师园和怡园等。网师园占地不及拙政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岭南,系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其境域主要涉及福建南部、广东全部、广西东部及南部,多山少地,河网纵横,具有优良的气候条件。这里山清水秀,植物繁茂,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典型的亚热带和热带自然景观,被誉为南国风光而驰名中外。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也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可园、梁园、余荫山房和清晖园为岭南四大园林。
岭南,系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其境域主要涉1.可园可园位于东莞市区西博厦村,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面积2204m2,外缘呈三角形,绕以青砖围墙。园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房,左回右折,互相沟通,通过130余道式样不同的大小门及游廊、走道联成一体,设计精巧,布局新奇。可园的特点一是:四通八达,把孙子兵法融汇在建筑之中。全园亭台楼阁,堂馆轩榭,桥廊堤栏等的布局有如三国孔明的八阵图,人在园中,稍不留神,就像进入八卦阵一般,极可能会迷失路径。其特点二是:雅意文风,主人对琴棋书画造诣颇深,整个庭园虽偏于武略,但局部都显得文风雅意极浓。1.可园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2.梁园梁园位于广东佛山,由当地诗书名家梁蔼如、梁九章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公元1796-1850年)陆续建成,历时四十余年,面积21260m2。园中亭台楼阁、石山小径、小桥流水、奇花异草布局巧妙,尽显岭南建筑特色。梁园素以湖水萦回、奇石巧布著称岭南;园内建筑玲珑典雅,绿树成荫,点缀有形态各异的石质装饰;不仅如此,梁园还珍藏着历代书家法贴。秀水、奇石、名贴堪称梁园“三宝”。2.梁园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3.余荫山房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代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占地1598m2,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著称。余荫山房的布局十分巧妙。园中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尽纳于方圆三百步之中。园中之砖雕、木雕、灰雕、石雕等四大雕刻作品丰富多彩,尽显名园古雅之风。更有古树参天,奇花夺目,顿使满园生辉。而园中“夹墙竹翠”、“虹桥印月”、“深柳藏珍”、“双翠迎春”等四大奇观,使游人大开眼界,乐而忘返。3.余荫山房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4.清晖园清晖园,位于广东省顺德区大良镇清晖路,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嘉庆年间,园取名“清晖”,意为和煦普照之日光,喻父母之恩德。园林经龙氏数代人多次修建,逐渐形成了格局完整而又富有特色的岭南园林。清晖园全园构筑精巧,布局紧凑。建筑艺术颇高,蔚为壮观,建筑物形式轻巧灵活,雅读朴素,庭园空间主次分明,结构清晰。整个园林以尽显岭南庭院雅致古朴的风格而著称,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步移景换,并且兼备岭南建筑与江南园林的特色。现有的清晖园,集明清文化、岭南古园林建筑、江南园林艺术、珠江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是一个如诗如画,如梦幻似仙境的迷人胜地。园内还有大量装饰性和欣赏性的陶瓷、灰塑、木雕、玻璃等,妙联佳句俯仰可拾,名人雅士音韵尚存,艺术精品比比皆是,令人流连忘返。
4.清晖园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寺庙园林,指佛寺、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园林,为中国园林的基本类型之一。寺庙园林狭者仅方丈之地,广者则泛指整个宗教圣地,其实际范围包括寺观周围的自然环境,是寺庙建筑、宗教景物、人工山水和天然山水的综合体。一些著名的大型寺庙园林,往往历经成百上千年的持续开发,积淀着宗教史迹与名人历史故事,题刻下历代文化雅士的摩崖碑刻和楹联诗文,使寺庙园林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游赏价值。寺庙园林,指佛寺、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园林,为1.北京潭柘寺潭柘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山,距市区35公里。因寺内的龙潭和柘树非常有名,所以人们称之为潭柘寺。潭柘寺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寺院。北京流传着“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的说法。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愍帝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名嘉福寺。唐改建为龙泉寺。金代扩建为大万寿寺。明代皇家几次赐名修建。至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起,又大事重修,清圣主于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亲赐寺名“敕建岫云寺”。寺名历代更改不一,独潭柘一名,传久不衰。潭柘寺依山而建,占地2.5hm2。外围有附属建筑和森林草场,寺内现存殿堂638间。1.北京潭柘寺寺院布局分东西中三路。中路依次有牌坊、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遗址、毗卢阁等建筑。庭院内古木参天,绿荫覆地。三圣殿前左侧有银杏一株,称“帝王树”,相传为辽代种值,已近千年,至今仍枝叶茂密。毗卢阁为二层楼阁,踞寺之最高处,登楼可俯瞰全寺和环山风景。东路为行宫和方丈院,另有流杯亭一座,此处建筑尺度较小,庭院幽静,修竹丛生,泉水淙淙。流杯亭是沿袭汉魏时期“曲水流觞”的遗风。亭内悬挂乾隆题写的“猗亭”横匾,流杯亭在北京共有四处,以潭柘寺和中南海的流水音最为有名。西路为一组寺院殿堂,有楞严坛、戒坛和观音殿等。寺后有观音殿。寺外北有龙潭,南和东南有安乐延寿堂、东观音洞、明王殿。寺前有上、下塔院,寺内有金、元、明、清各代僧人墓塔70余座,都是砖石结构的,以密檐式为主。寺院布局分东西中三路。中路依次有牌坊、山门、天王殿、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2.苏州寒山寺寒山寺在苏州城西阊门外5km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多次遭到火毁,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历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殿(偏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穿过枫桥古镇的石板路小巷,或是站在枫桥桥头,抬眼即可见碧瓦黄墙的寒山寺坐落在绿树丛中,院内青松翠柏,曲径通幽。唐朝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写有《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韵钟声千载流传,寒山古刹因此名扬天下。
2.苏州寒山寺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模块小结本模块通过对古代建筑类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及文化特点的学习,进一步明确了其旅游功能;深刻理解了古代建筑发展形成的文化背景及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引导对古代建筑旅游资源的鉴赏;提出了古代建筑类旅游资源利用开发的原则及应注意的事项,并通过案例分析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模块小结结束结束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
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1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概述2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类型任务一古典园林旅游资源概念及特点任务二古典园林的旅游功能及赏析任务四皇家园林任务七寺观园林任务三古典园林文化内涵及利用开发任务六岭南园林任务五苏州园林1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概述2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类型任务一我国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被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是东方园林的典型代表,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最能体现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因此而成为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我国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被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是1.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概念中国古典园林有着非常悠久历史,在殷周时期主要是以畜养禽兽供狩猎和游赏的境域称为囿和猎苑。到秦汉时期供帝王游憩的境域称为苑或宫苑;属官署或私人的称为园、园池、宅园、别业等,“园林”一词,见于西晋以后诗文中,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1.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概念2.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特点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类别很多,按所处环境条件和拥有者的身份不同可分为自然园林、寺观园林、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等,园林类型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1)自然园林特点自然园林是指在大自然山水景观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人工开发而成,基本上保留了自然的山水的风貌。其主要特点是:①自然景观为主,较少人工雕琢;②范围规模较大,以自然地理单元为骨架;③公开开放,任人游览;④可以较长时间游览,能够满足多种旅游需求。2.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特点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2)寺观园林特点寺观园林是指在寺庙、宫观周围营建的适合居住及开展某些宗教活动的区域,是在自然基础上人工建造而成的,能反映宗教理念的园林。其主要特点为:①寺观建筑与自然景观结合得十分密切;②范围较小,往往处于深山老林的一隅,取其自然环境的幽静深遂,以利于实现“远离尘世,念经静修”的宗教功能;③突出以自然景观,除了必要的寺观、庙堂和塔刹以及宗教功能需要的建筑以外,很少建设仅供观赏游览用的建筑;④公开开放,任人游览。
(2)寺观园林特点虎丘虎丘(3)皇家园林特点皇家园林是供帝王居住、游玩及临时办公的处所,大多建在郊外风景优美、环境幽静的地方,一般与离宫或行官相结合,处处要体现“皇家气派”。其主要特点是:①建筑富丽,与宫殿、坛庙、祖庙等皇家建筑同等规格;②规模宏大,占地面积广阔;③体现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④全面吸取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3)皇家园林特点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4)私家园林特点私家园林是封建贵族、文人、士大夫、地主和富商等为了满足其居住、游玩、寄情山水的愿望而修建的园林。其主要特点是:①规模最小;②选址多在城市,宅园住宅诸功能合一;③“虽由人做,宛白天开”,园林的建造,全须凭人力,但在艺术效果上,则尽力追求“自然”之趣,尽量不留人工雕凿痕迹;④“咫尺山林,多方胜景”。私家园林由于规模最小,便要在小中做文章,在咫尺之地,突破空间的局限性。“妙在小,精在景,贵在变,长在情”,最集中地体现了我国园林艺术的精华。(4)私家园林特点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1.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具有很高观赏价值和旅游吸引力,具体表现在审美功能、娱乐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等方面。(1)审美功能(2)娱乐功能(3)文化功能(4)生态功能1.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2.古典园林旅游资源的赏析(1)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赏析①布局形象,师法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在总体布局和组合上要合乎自然规律,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均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体现出“山贵有脉,水贵有源”的规律。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仿天然岩石的纹脉、节理拼叠合成,尽量减少人工痕迹;水岸要作成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的状态,花木布置也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乔、灌、草、藤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总之,一切都要师法自然。2.古典园林旅游资源的赏析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②分隔空间,融于自然中国古代园林主要是用建筑和植物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特别强调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不同主题将园林分区,采用了隔绝与通透结合的手法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如漏窗和绿篱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起到了隔而不绝,空间上互相渗透的效果。
②分隔空间,融于自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③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可供游览的人工山水景观,还是可以居住的生活环境,因而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各类建筑也是园林中重要的构成要素。园林中的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也要与本园林中的山、水、植物各部分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处处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③园林建筑,顺应自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④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特别讲究表现自然,植物的选择要符合自然规律;植物的栽植不追求几何对称与规整,要达到的是不均衡的对称;花木的搭配讲究形、色、味、韵的均衡,一年四季的景色变换;所有这一切都力求表现自然的真实规律。如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春桃、夏荷、秋菊、冬梅四季有景。④树木花卉,表现自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2)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手法赏析①主景与配景中国古典园林强调景观主次分明,堆山有主、次、宾、配,园林建筑要突出主体,植物培植也要主体树种与次要树种搭配。主景是园林的核心、重点、视线焦点或主题。突出主景的主要方法有:主景升高、体量加大、视线交点、动势向心、轴线对应、色彩突出、点据重心等。配景则是烘托主景,发挥陪衬作用,是园林中主景的延伸和补充。主景与配景的处理,关键是建立合理有序的主从关系。(2)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手法赏析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②近景、中景、全景与远景园林就空间距离层次而言分为近景、中景、全景与远景。近景是近视范围较小的单独风景;中景是目视所及范围的景致;全景是相应于一定区域范围的总景色;远景是辽阔空间伸向远处的景致,相应于一个较大范围的景色;远景可以作为园林开旷处了望的景色,也可以做为登高处鸟瞰全景的背景。山地远景的轮廓称轮廓景,晨昏和阴天的天际线起伏称为蒙景。合理的安排前景、中景与背景,可以加深景的画面,富有层次感,使人获得深远的感受。
②近景、中景、全景与远景③借景借景就是将园内视线所及范围内的园外各种在形、声、色、香等方面能增添艺术情趣、丰富画面构图的因素,引入到园林构图空间中,使其成为园景的一部分。明代计成在《园冶》中提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借景要达到“精”和“巧”的要求,使借来的景色同本园空间的气氛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园内园外相互呼应汇成一片。借景能扩大空间,丰富园景,增加变化,按景的距离、时间、角度等,可分为远借、近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和因地而借。
③借景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④对景位于园林绿地轴线及风景视线端点的景叫对景。一般透景线穿过水面、草坪或仰视、俯视空间,构成对景。观赏对景,要选择最适合的位置,设置供游人休息逗留的建筑及场所,如亭、榭、草地等与景相对,使游人有一个休息逗留的场所作为欣赏对景视点。景可以正对,为达到雄伟、庄严、气魄宏大的效果,可在轴线的端点设景点;景也可以互对,在园林绿地轴线或风景视线两端点设景点;还可自由活泼,形成飞对。④对景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⑤分景常用于把园林划分为若干空间,我国古典园林含蓄有致,意味深长,忌“一览无余”,要能引人入胜。使之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园景虚虚实实,景色丰富多彩,空间变化多样。按划分空间的作用和艺术效果不同又分为障景和隔景。障景是指在园林绿地中,抑制视线,引导空间屏障景物的造园手法。常使用假山、树丛、建筑、廊墙来遮挡视线,这些分别称为:土障、山障、树障、曲障等。障景在较近距离时才被发现,因而有“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感觉,障景还能隐蔽不美观或不可取的部分,可障远也可障近,而障本身又可自成一景。⑤分景隔景是指将园林绿地分隔为不同空间,不同景区的造园手法称。隔景可以避免各景区的互相干扰,增加园景构图变化,隔断部分视线及游览路线,使空间“小中见大”。隔景的方法和题材很多,如山岗、树丛、植篱、粉墙、漏墙、复廊等。
隔景是指将园林绿地分隔为不同空间,不同景区的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⑥框景、夹景、漏景、添景中国古典园林立体画面的前景处理方法可分为框景、夹景、漏景和添景等。空间景物不尽可观,或则平淡间有可取之景时利用门框、窗框、树框、山洞等,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的手法叫做框景;远景在水平方向视界很宽,而且较为平淡,为了突出理想的景色,常将左右两侧以树丛、树干、土山或建筑等加以屏障,于是形成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这种手法叫夹景;通过漏窗、漏墙、漏屏风、疏林等手法,将外面的景物收入其中的手法叫漏景;当风景点与远方之间没有其它中景、近景过渡时,为求得层次感,常用建筑的一角或建筑小品,树木花卉做为添景。⑥框景、夹景、漏景、添景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⑦点景是根据园林景观的特点及造园意境,创作设计园林题咏的手法称为点景。点景可利用中国丰富的语言艺术,对景观进行高度概括,点出主题,点出精华,点出境界,其形式多样,有匾额、对联、石碑、石刻等。
⑦点景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3)中国古典园林风景美学赏析我国古典园林是风景美的一种物质载体,其美学价值主要有布局美、形式美、意境美、韵律美和声色美等五个方面。①布局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呈现出严格对称的结构美和迂回曲折、趣味盎然、模拟接近自然的自然美两种形式。皇家园林中的宫殿建筑和私家园林中的住宅建筑,以及寺庙建筑在设计上多取方形或长方形,在南北纵轴线上安排主要建筑,在东西横轴线上安排次要建筑,以围墙和围廊构成封闭式整体,是古代封闭性的思维模式和小农经济意识的反映。中国古典园林山水部分则遵循仿效自然的原则,呈现出不规则、不对称的布局。环境空间的构成手法则灵活多变,把自然美与人工美高度结合起来,将艺术境界与现实的生活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把社会生活、自然环境、人的情趣和美的理想都水乳交融在一起的,可居、可游、可观的现实的物质空间。(3)中国古典园林风景美学赏析②形式美中国古典园林在形式上体现的是虚无之美,正所谓“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与中国的绘画一样,园林也追求通过实来表现虚,而通过虚又反映主题。园林中楼、台、亭、阁的审美价值在于通过这些建筑本身,可以欣赏到外界无限空间中的自然景物,使生意盎然的自然美融于怡然自乐的生活美境界之中,建筑空间与园林风景互相渗透,人足不出户,就能与自然交流,悟宇宙盈虚,体四时变化,从而创造一个洋溢着自然美的园林“生境”。②形式美③意境美中国园林抒情写意的艺术个性,赋予园林单体建筑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显得意境隽永,展示了一种理想美的人生境界。意境美往往是通过文学命名来突出的,如苏州藕园主体建筑名“城曲草堂”,取唐李贺《石城晓》诗“女牛渡天河,柳烟满城曲”之意,以抒写园主夫妇不羡慕城中华堂锦幄,而甘愿在城弯草堂白屋过清苦生活的美好感情。我国园林景观就是通过艺术加工过的高山流水、清风明月、鸟语花香、亭台楼阁来激发游人的美的感情、美的抱负、美的品格、美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境界,是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即“理想美”的境界,也是造园家们所孜孜追求的最终境界。③意境美④韵律美中国园林艺术素有“凝固的音乐”之称,园林建筑是通过错落有致的结构变化来体现节奏和韵律美的。如园林建筑的立体和平面的构图,点、线、面、体及各部分的平衡、对比、比例、对称和空间序列的变化等,均表现出节奏与韵律的艺术效果。在我国园林景观中,有距离便有层次,有洞天便有曲折,有山水便有变化,有厅堂便有明暗,有楼阁水榭便有间歇。曲径通幽,是艺术上的含蓄;平面开阔,是节奏上的流畅。造园家把山石、池水、树木、花草、亭台、楼阁作为音符,组成一首成功的凝固乐曲。④韵律美⑤声色美自然界的种种万籁之声,如:松涛瑟瑟、山泉叮咚、山林鸟语、古刹梵音、雨打芭蕉、夜间虫唱,构成园林景观中一曲曲和谐美妙的轻音乐,使其增添勃勃生机。在园林景观中,为满足游人的听觉美需要,通过种种构造设施,或外借,或自造了“风起松涛”的松林,“竹韵玉音”的竹子;“雨打芭蕉”的芭蕉和“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荷花等。另外中国古典园林还特别注重色彩美的追求,通过不同色彩的山水、花木、建筑与小品等在园林景观中创造出不同季节、不同气候和不同环境的种种变化,使园林景观的色彩丰富,意韵独特。“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正说明了风景中的色彩美给予人以强烈的视觉感染力。⑤声色美1.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中国古典园林有其自身发展演化的历程,不同时代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追求,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脉络则可以反映其形成的原因。(1)商周时期据有关典籍记载,中国造园始于商周,称之为囿。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2)汉时期汉起称苑,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1.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3)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一度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的普遍风尚,文人、画家参与造园。(4)隋唐时期从隋唐开始,造园家与文人、画家相结合,运用诗画传统表现手法,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情趣引用到园景创作上,甚至直接用绘画作品为底稿,寓画意于景,寄山水为情,逐渐把中国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阶段推进到写意山水园阶段。(3)魏晋南北朝时期(5)宋元时期宋元时期步人造园的一个兴盛时期,特别是在用石方面有较大发展。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6)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为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等。(5)宋元时期2.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1)“天人合—”的宇宙观中国的自然山水园的创作原则是“天人合一”哲学观念与美学意念在园林艺术中的具体体现,即纯任自然与天地共融的世界观的反映。中国古代哲学宣扬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论命题,以天人合一为最高理想,体验自然与人契合无间的一种精神状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这是在承认了天人之间的区别的基础上提出的,与初民“物我不分”不同,也承认人对自然有调整的作用,反对毁伤自然,反对盲目损害自然环境。总之,“天人合一”精神贯穿了我国整个古代文化思想史,制约着人们的思维、言行、人格理论,渗透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领域,包括中国古典园林文化。2.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2)“外适内和”的生活观基于“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以“和”为贵的哲学信念,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们往往把与自然界的“外适”,导致身心健康的“内和”作为人生的最根本的享受。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以多样性的统一即“和”为价值的最高标准,《老子》“冲气以为和”,《荀子》以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和”揭示了宇宙运动的规律,是自然的最佳境界和终极状态。“和”作为古代哲学的一个典型的基本范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中国园林艺术形式主张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协调、动静的统一,推崇淡泊、平和、清新、幽远等。它强调与自然的亲和关系,注重和谐和中庸。中国古典园林竭力营造与大自然和谐的自然氛围,建筑物随形高下,融进大自然之中,风流倜傥的园林主人在这里感到了“内适外和”。(2)“外适内和”的生活观(3)“返璞归真”的审美观中国文化多循自然本性,老庄“道法自然”是中国人追求的哲学美学原则,崇尚自然、含蓄、冲淡、质朴,崇尚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中国古典园林在选址、布局等方面处处注意与大自然的融合。如:颐和园西借玉泉山及燕山,方使人获得“悠然见南山”的“真意”。私家园林更以情韵取胜,追求平淡清深、幽雅脱俗的意境美,园中云峰石迹,迥出天机,参乎造化,以妙合自然、假中见真、不见人工痕迹为重要的美学特色。素朴而富野趣,回归自然,进入“天和”常乐的至境,就成为中国园林的追求。(3)“返璞归真”的审美观(4)“隐逸回归”的文化观“天一合一”是中国山水园林的哲学、美学基础,隐逸则是它的基本主题,体现出深厚、浓重的人文精神,成为中国士大夫文人园林的文化主体精神,这也正是文人园林成为隐逸文化基本载体的思想渊源。坚持人格尊严、重视社会责任心是中国文人精神的主要内涵,并形成悠久的传统,文人以气节为尚,历代都有特立独行之士,他们或以牺牲自己采“殉道”,或以不同的方式勉力保持自己的“人品”,其中园林就成为他们净化灵魂、保持独立人格的一方净土。“隐逸”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主题,除了大的社会文化背景外,还受到在封建社会中形成的全社会的价值观、历史上“隐逸高人”作为榜样的“原型化”、范式意义以及教育、审美的定型化,士大夫文人和整个社会的中庸心理以及隐逸江湖、回归田园、栖息山林的安全性等影响。(4)“隐逸回归”的文化观3.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利用开发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内涵丰富,积淀深厚,在旅游利用开发时只有保护园林文化内涵的本真性;重视园林文化美学的统一性;挖掘园林文化表现的独特性,才能更好地利用开发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价值。(1)保护园林文化内涵的本真性;(2)重视园林文化美学的统一性;(3)挖掘园林文化表现的独特性。3.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利用开发1.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km。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林,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约290hm2,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1.颐和园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建于1750-1764年,分为宫廷区、生活区和苑林区。东宫门为主入口,仁寿殿、玉澜堂的四合院是宫廷区与生活区。苑林区以万寿山脊为界,分为前山前湖与后山后湖两大部分。前湖昆明湖,220hm2水面,以堤分割为东、南、北三个部分,分筑南湖岛、藻鉴堂和治镜阁三岛,再现了传统的“一池三山”模式。后湖则形成长千米的后溪河,环境宁静清雅。万寿山前山建筑群体现皇家园林的风格,轴线突出,以佛香阁为中心,左右对称布置建筑,构成轴线对称布局。后山建筑则更多地呈现自然灵活布局,有四大部洲的寺庙群、多宝琉璃塔、苏州街等。长廊循山南湖北延伸,犹如一条彩带把山水建筑连成一体。西堤六桥以及十七孔桥也成为园林景桥的典范。颐和园集中国历代造园艺术之精粹,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里程碑。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建于17颐和园佛香阁颐和园佛香阁万寿山万寿山颐和园长廊颐和园长廊颐和园东宫门颐和园东宫门颐和园佛香阁颐和园佛香阁颐和园十七孔桥颐和园十七孔桥2.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始建于1703年,历经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皇帝,耗时89年建成。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0余处。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2.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宫殿区位于其南部,显现了离宫的平淡特色;湖区由堤岛分割为澄湖、镜湖、银湖、上湖、下湖、长湖和如意湖水面,堤岛形如如意、灵芝,三岛共同构成“如意灵芝树”,为“一池三山”传统模式的创新;平原区在河谷北部,仅建有少量建筑,坦荡平阔、展现了草原景色;山区占山庄较大面积,保持了重峦叠嶂、峡谷幽深、林木茂密的自然景象。避暑山庄宫殿区位于其南部,显现了离宫的平淡特色;湖区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承德普宁寺大乘阁承德普宁寺大乘阁承德普陀乘之庙承德普陀乘之庙避暑山庄青枫绿屿和北枕双峰避暑山庄青枫绿屿和北枕双峰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四世纪)的辟疆园。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全盛时期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万处,并因此使苏州有了“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过清、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1.拙政园拙政园是我国苏州四大园林之一,位于苏州市东北隅,占地4.1hm2,始建于明正德四年间,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王献臣在建园之期,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1.拙政园拙政园以水为中心,分东、中、西三个部分,东区建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等;中区水池居中,远香堂居中南,北面池水假山,构成主景,池水环绕分割,使假山如岛,上建雪香云蔚、待霜、荷风四面三亭,形成多条对景视线;西区以鸳鸯馆居中,池水呈狭长带状,布局紧凑。拙政园的特点是园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因此拙政园的美在不言之中。拙政园以水为中心,分东、中、西三个部分,东区建有兰雪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2.沧浪亭沧浪亭是我国苏州四大园林之一,位于苏州城南沧浪亭街,是现存苏州最古的园林,面积1.1hm2,始于五代,北宋庆诗人苏舜钦傍水构亭名“沧浪”,取《孟子.离娄》和《楚辞》所载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作《沧浪亭记》。自号“沧浪翁”。2.沧浪亭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见一泓绿水绕于园外,漫步过桥,始得入内。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隆然高耸。山上幽竹纤纤、古木森森,山顶上便是翼然凌空的沧浪石亭。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廊中砌有花窗漏阁,穿行廊上,可见山水隐隐迢迢。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与明道堂东西相对的是五百名贤祠。园中最南部的是建在假山洞屋之上的看山楼,看山楼北面是翠玲珑馆,再折而向北到仰止亭,出仰止亭可到御碑亭。园以清幽古朴见长,富有山林野趣。池水萦回,古亭翼然,轩榭复廊,古树名木,内外融为一体,在苏州众多园林中独树一帜。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见一泓绿水绕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3.狮子林狮子林是我国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位于苏州市园林路,占地1.1hm2。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僧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建菩提正宗寺,又因中峰禅师曾倡道天目山狮子岩,取佛书“狮子吼”之意,易名为狮子林。3.狮子林狮子林以湖石假山奇秀幽趣著称,有“假山王国”之誉。园内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峻宇,气象森严。园内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洞穴岩壑,奇巧盘旋、迂回反复。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指柏轩之西是古五松园。西南角为见山楼。由见山楼往西,可到荷花厅。厅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内藻饰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两层石舫。石舫备岸为暗香疏影楼,由此循走廊转弯向南可达飞瀑亭,是为全园最高处。园西景物中心是问梅阁,阁前为双仙香馆。双香仙馆南行折东,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致。狮子林以湖石假山奇秀幽趣著称,有“假山王国”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第八章补充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课件4.留园留园是我国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位于阊门外,占地3.3hm2。原为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后改名留园。俞樾在《留园记》中誉之为“吴中名园之冠”。留园大致分为中部、东部、北部、西部四个部分。中部以山水为主,为原留园所在,是全园的精华;东、西、北部为清光绪年间增修。留园以结构精巧取长。花窗设计别出心裁,独具匠心,把花纹图案设计在窗橱上,中间留出较大的空间,使窗外的景物透入室内,看上去就像墙上挂了几幅生动活泼的图画一样。全园布局紧凑,结构严谨,厅堂宏丽,庭园幽深,重门迭户,移步换景。留园建筑数量较多,其空间处理之突出,居苏州诸园之冠,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网点装修工装施工合同
- 建筑安装工程终止施工合同
- 通信基站柴油发电机租赁合同
- 乐器行业合同管理方案
- 艺术创作帆船租赁合同-灵感之源
- 银行金融机构消防弱电布线合同
- 投资回报余款偿还合同
- 垃圾处理站建设补充合同
- 2025服装购销采购合同
- 2025服装的采购合同范本
- 冷链物流配送全流程优化方案
- Unit2Section A 1a-2b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九年级全册
- 《经济思想史》全套教学课件
- 2.2大气受热过程-以新疆番茄为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 office操作技巧手册系列-excel
- 2023-2024学年全国小学二年级下语文人教版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关键着力点与实践路径
- 微积分试卷及规范标准答案6套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土地利用规划》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 1308
- 独家采购协议合同书
- 2024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