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课件_第1页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课件_第2页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课件_第3页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课件_第4页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例1、水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含W的花粉遇碘变蓝,含w的花粉遇碘不变蓝,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F1种子播下去,长大开花后取出一个成熟的花药,取其中的全部花粉,滴一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花粉 A.全部变蓝 B.全不变蓝C.1/2变蓝 D.3/4变蓝C例2、基因A、B、C分别控制酶1、酶2和酶3的合成,可将一原本无色的物质转变为黑色素,即:无色物质X物质Y物质黑色素。则基因型为AaBbCc的两个个体交配,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A.1/64B.3/64C.9/64D.27/64D理科综合生物第一轮复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必修2第2章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具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当某位教师上课时,气氛热烈,而另一位教师上课时则可能气氛拘谨而刻板。当然,这并不否定课堂气氛的相对稳定性。一种课堂气氛形成后,往往能够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不同的课堂活动也会被同样的课堂气氛所笼罩。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而对抗课堂气氛则是一种失控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目无老师,有持无恐。积极的课堂气氛不但有助于知识的学习,而且也会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因为课堂气氛会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语言表情或动作而暗示他人,暗示是在无压力的情况下而产生的,表现为无意识或不由自主的届从,被暗示者与产生与刺激者相同的情绪,并有可能产生由相同情绪控制下的行为。同时,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示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连锁性的感染,这就是流行。流行的行为往往被打上切合时宜的印记,促使学生追随它,发挥了统一学生行动功能。同时,流行又能引导学生介意摆脱现状,具有创新功能,所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注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的行为和作用将直接决定着课堂气氛的类型与状况,不同教师的授课方式和管理模式将营造出不同的课堂气氛。有的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强硬集权型的管理办法,总是对学生时时严加监视,让学生无条件从接受老师的命令,总认为表扬会宠坏学生,所以很少给予学生表扬,总觉得学生离不开教师的监督,否则,他们就不会好好学习,把学生看是灌输和摆弄的机器,在此机制下,学习不仅不会自主创新独立学习,反而厌恶和不喜欢这种教师总认为老师不尊重他们,呈现不合作状态,甚至还会背后伤人,推卸责任是常有的事,总认为是在为老师学习,学习中缺乏兴趣和动力,教师一离开课堂,学习就会明显松懈,我是不赞成并反对这种做法。还有的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采用仁慈集权型的方法,对待学生,效果较为明显。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种老师善于表扬并关心学习,但他总是以我为班级一切工作的标准,总是要求学生按照我说的去做,管理班级总是很有办法,使同学们都感觉到很可信赖。因此,班级的工作上可能会呈现很多在质上也可能很好,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他。但致命的弱点是学生表现的一味屈从,导致缺乏主见和创造,影响自我发展。并使部分看穿他这套专制办法的学生也会隐隐恨他。还有部分教师在和学生打交道时感到无所适从,采取放任型,因为他们在工作中没有明确的目标,使学生或教学几科没有信心,不善于和学生打交道,既不鼓励学生,也不反对学生,既不参加学生的活动,也不提供帮助和支持,认为学生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这种教学方法,管理办法只能使班级一盘散沙,群龙无首,谁也不知道应做些什么,这种情况下教出来的学生不仅品德差而且学习也差,这是一种最不可取,并且要努力克服的一种行为模式。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鼓励和提倡最后一种类型--民主型管理模式。具体做法是:老师和学生一道共同制定计划和作出决定,教师尽可能地鼓励和支持集体的活动。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也是他们集体中的一员,与学生同苦同乐,赢得学生充分信赖理解、支持,教师要经常给予学生客观的表扬和批评,力求尽可能公正、公平,使学生心服口服,教师还要尽量在不损害集体的情况下,给个别学生帮助,指导和援助,使个别有缺乏,有自卑,有困难的学生也能得到教师的爱心,饱尝到集体的温暖,使全体班级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种情况下的学生不仅喜欢学习,尤其喜欢钻研,他们也更乐意和他人和老师一道工作学习,探讨问题,同学之间互相鼓励,相互效尤,勇于创新,不耻下问,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因此在学生的质和量上都是很高的,特别是能够做到老师在不在课堂,都能自觉学习,不会惹事生非。在这一点上需要全体教育同仁去共同努力。良好的课堂气氛,往往能使你的教学事半功倍,每一个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园丁们在努力备好课,教好课的同时,不妨一试,良好的课堂气氛,将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十年时间,二千七百多个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学生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上世纪70年代吕叔湘老先生的焦灼话语尚回荡在耳边,而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更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这些不无过激的责难和诘问曾令语文教学处于尴尬境地,在新课改春潮涌动、深入开展的当下,也促使当下的语文教师对自己的阅读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反思语文阅读教学的“少、费、慢、差”的问题,反思如何运用阅读策略来找寻阅读低效的破壁之术,走上有效阅读的康庄大道。如果说,阅读兴趣关注的是“想不想读”的问题、阅读方法关注的是“如何读”的问题,那么,阅读策略关注的就是“为达到阅读目的、应当采取何种阅读方法、按怎样的步骤来读”的问题。它的理想化状态是达到自觉、自为、自能的状态。即阅读主体自己选取阅读文本,自觉确定阅读目标,阅读过程中自能活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自觉有效调控阅读过程,对照目标作出阅读评价,最终发展自觉运用策略进行有效阅读的能力。所以说,阅读策略不同于具体的阅读方法,国内阅读学权威曾祥芹教授《阅读学新论》中认为:“阅读策略则是驾驭技法的方略,是阅读者为取得尽可能大的阅读效益而对阅读诸要素所进行的运筹和调度。”《阅读学新论》一书中介绍了以下十种阅读策略:1.定向选读策略;2.“金字塔”策略;3.循序渐进策略;4.问题导向策略;5.取精摄要策略;6.合理匹配策略;7.学创相生策略;8.知行统一策略;9.终生阅读策略;10.快速高效策略。其中或有值得商榷之处,结合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依据教学实际,要达成有效阅读,笔者不揣浅陋,认为可以尝试以下阅读策略。一、激活旧知的策略认知心理学家宙斯尼克曾对阅读有一个堪称经典的定义:阅读是一种构造过程,在这过程中,读者的推断能力与他原来的知识起关键性作用。《(实验)解读》也指出“文学阅读要重视学生的作为阅读主体的(前理解)”。“前理解”是解释学上的概念,是指由读者的阅读经验所构成的某种先在结构,包括从已阅读的作品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对文学形式与技巧的熟悉程度,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艺术趣味等。阅读理解过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同化、顺应加工,就是读者利用原有知识去理解、消化文章的信息。因此,学生在阅读之前是否具有充足的原有的背景知识,在阅读的时候能否唤醒、激活旧知影响着他们对所读文本的理解程度,阅读之后能否激活旧知也影响着能否补充、深化对文章的理解。“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学生理解文章,依赖于自己的旧有的背景知识与要获取的新信息的交互作用。当原有知识没有激活时,或原有知识出现缺失时,阅读理解往往是肤浅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调动他们的原有知识和生活经历来解释和消化文章内容。“所有的读者,不管是初学的还是熟练的,都运用其头脑具有的原有知识结合所读文章提供的线索以及阅读情景的暗示来建构文章的意义模式。”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不是把外部的知识直接输入到心理的过程,而是主体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信息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处理,积极地促成学生新旧知识与经验的有机结合,使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信息有效地整合,对新信息的获得、理解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是要采取各种方法,促使正迁移的发生。二、可读可写阅读策略不同类型的文本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一般性著作(如新闻报道、典章法规等)采用的“解说性语言”,应该采用“可读”策略,尽可能确定文本原意,追求明晰与单一,去追索作者在文中的意旨,借用儒家箴言,叫做“复见圣人之心”。文学作品采用的是“描述性语言”,它包含许多意义未定性和意义空白,应该采用“可写”策略。“作品中的未定性与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建构的权利。”“可读”“可写”的阅读策略也适用于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提出的“重复性阅读”“批评性阅读”两种方法,即传统阅读和创发性阅读,他说:“前者寻求的是译解,梦想寻找到真理或源泉,后者不再寻找源泉,它肯定阅读的游戏。”后者“在传统阅读中寻找缝隙,设法钻进去,使文本膨胀起来,促使原有的意义和中心发生转移或增殖,或者在传统阅读的边缘和盲点,发掘出另一种意义和中心。”前者“可读”,后者“可写”。三、整体鸟瞰策略整体鸟瞰是阅读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重要的阅读策略。从整体上把握阅读材料的主旨、情感基调、写作思路、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内容。阅读过程必须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综合――分析――综合”的原则。即阅读一篇文章,先通读全篇,观其大略,才能得其大要。在整体初步把握基础上再分解细读。正如梁启超曾经总结的一个三步读书法,即鸟瞰、解剖、会通。整体鸟瞰才能高屋建瓴,从而达到能全面、准确地理解文章,当然局部问题的理解也是离不开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的。钱钟书说得好:“积小明大,而又举大以贯小;推末以至本,而又探本以穷末。”“以小明大”说的就是理解、解释须由部分开始,而要真正理解部分,又须理解整体含义来“以大明小”。整体把握文本可以或“片言以居要”,抓取中心句、主旨句;或牵线串珠,寻找思路文脉;或一字领起,纲举目张,提纲挈领;或层层剥笋,步步推进,剔肉见骨等等,不一而足。四、取精萃要的策略爱因斯坦曾这样指出:“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开始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将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人的大脑里好像特殊的阅读过滤器,阅读时取精萃要,过滤次要的、无用的信息,撷取重要的、有用的信息。取精萃要需要筛选重要的和非重要的信息,对重要的信息进行更深入的加工;对于重要内容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确定:一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重要意思;二是读者所需是重要信息。这两者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又有区别。取精萃要是一种较高水平的精细的信息加工策略,是在有意义理解基础之上的信息加工策略,去粗取精,删繁就简,把握精髓的浓缩书本信息的方法。有研究表明,如果学生能从课文中找出重要的和相关的信息,学生就能从课文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取要萃精”的关键是指认与提取文中的关键性语句。从内容看,每一段的中心句是关键语句;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从表达特色看,记叙类文本中抒情议论性语句是关键句;从修辞手法看,运用特殊手法的往往是关键句;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例如,学习《〈物种起源〉绪论》,“取精萃要”,抓住第五段的关键句,既可以将文本分成两大部分,前半部分写成书的相关背景,后一部分介绍作者书中的主要观点。又可以筛选、概括达尔文关于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物种不是不变的;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和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取精萃要”,举其“要”,萃其“精”,这样在整体阅读感知基础上把握文章的重要语句,由博返约,把握文章精要,阅读时不会被细枝末节引入岔道,这也提高了理解的准确性。五、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的认知。指“使用认知策略来监控其他学习和记忆过程的内部过程”。运用元认知,学生在面临要解决的问题时,能选择和调节相关的智慧技能的运用,并使针对任务的认知策略发挥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各种策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学生的阅读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包括阅读动机、态度、方法、结果等方面。学生阅读的元认知包括以下四方面:1.阅读动机认知,主要是评价学生阅读的外在动机、内在动机以及这些动机的强弱。2.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态度、阅读现状的认知。比如:自己的阅读态度怎样?自己是否很用功?阅读成绩如何?我现在哪些地方比别人强?哪些地方不如别人?3.阅读结果认知,主要是评价阅读主体在掌握知识、技能、技巧方面的效果。4.学生对自己发展可能性的认知。比如:这个学期自己是否能取得好成绩?自己的阅读能力在哪方面会进步?正确的自我认知,可以体现出学生能否对自己和阅读对象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思考,能否善于进行对比,是否具有一定的反省和判断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以使学生形成较好的自我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总是和认知策略一块起作用的,元认知策略监控和指导认知策略的运用,也就是说,可以教学生使用许多不同的策略,但如果他们没有必要的元认知技能来帮助他们决定在某种情况下使用哪种策略、或改变策略,那么他们就不是成功的学习者。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把学习策略运用到阅读教学中,目的就是教会学生怎样有效地阅读。“始繁者终必简,始晦者终必明,始乱者终必整,始艰者终必流丽明快。”教师不仅要努力教会学生各种阅读方法,而且要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和环境的不同情况选用适宜的策略,“会取登高有良法”,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主动的、成功的“学会学习者”。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例1、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课件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课件3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课件4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课件5被子植物angiosperm雌蕊雄蕊柱头花柱子房花药花丝被子植物angiosperm雌蕊柱头花药6雌蕊1卵细胞2极核胚囊珠被珠孔胚珠子房壁子房雌蕊1卵细胞胚囊珠被珠孔胚珠子房壁子房7从花到果实的过程:从花到果实的过程:81卵细胞n+精子n

→受精卵2n→胚2极核n+精子n

受精极核3n→胚乳胚是一个新个体的幼体双受精doublefertilization被子植物的受精方式花粉粒中的精子细胞以及胚囊中的卵细胞和极核细胞是如何形成的呢?1卵细胞n+精子n→受精卵2n→胚双受精doub9花粉粒的发育及精子的形成: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减分4小孢子两个精子有分每个胚囊的发育及卵细胞的形成:大孢子母细胞3次有分1卵细胞2极核2助细胞3反足细胞减分1个生殖细胞单核胚囊成熟胚囊花粉粒的发育及精子的形成:花粉母细胞减分4小孢子两个精子有分101、一株黄粒玉米(Rr)的植株接受一株白粒玉米(rr)的花粉,则植株上所结种子的胚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A、RR和RRr;B、Rr和Rrr;C、Rr和rrr;D、Rr和RRr;D复习回顾2、(多选题)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获得F1。让F1与双隐性类型进行测交,测交实验能了解到A、F1的基因型;B、F1产生配子的种类;C、F1相关基因的结构;D、F1产生配子的比例;ABD1、一株黄粒玉米(Rr)的植株接受一株白粒玉米(rr)的花粉112、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能适用哪些生物(1)噬菌体(2)乳酸菌(3)酵母菌(4)蓝藻(5)食用菌A、(1)(2)(3);B、(2)(3)(5);C、(2)(3)(4);D、(1)(2)(4);3、对某植株进行测交,得到后代的基因型为Rrbb、RrBb,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RRBb;B、RrBb;C、rrbb;D、Rrbb;DA2、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能适用哪些生物3、对某植株进行测交,得12一、减数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meiosis)称为成熟分裂,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因为它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故称为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的主要特点:1、首先是各对同源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前期配对(pairing),或称联会(synapsis)。2、其次是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包括两次分裂:第一次是减数的,第二次是等数的。一、减数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称为成熟分裂,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13前期I细线期(leptonema)偶线期(zygonema)粗线期(pachynema)双线期(diplonema)终变期(diakinesis)中期I后期I末期I第一次分裂减数分裂过程前间期:G1,S,G2中间期:时间短,DNA不复制第二次分裂前期Ⅱ后期Ⅱ末期Ⅱ中期Ⅱ前期I细线期(leptonema)偶线期(zygonema)14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的一对染色体1243精原细胞精子的形成过程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的一15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复制染色体:4条DNA:4个染色体:4条DNA:8个间期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复制染色体:4条DNA:416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前期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前期Ⅰ17四分体前期Ⅰ1243四分体前期Ⅰ1243181324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1324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19次级精母细胞XXXX减数第一次分裂初级精母细胞XXXX次级精母细胞XXXX减数第一次分裂初级精母细胞XXXX20一是时间很短二是DNA不复制

中间期的前后DNA含量没有变化。这一时期在很多动物中几乎是没有的,它们在末期I后紧接着就进入下一次分裂。在末期I后大都有一个短暂停顿时期,称为中间期,相当于有丝分裂的间期;但有两点显著的不同:一是时间很短在末期I后大都有一个短暂停顿时期,称为中21XXXXvvvvvvvvXXXX前期Ⅱ中期Ⅱ后期Ⅱ末期Ⅱ

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XXXXvvvvvvvvXXXX前期Ⅱ中期Ⅱ22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变形第二次分裂2染色体:DNA:22422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变形第二次分裂2染色体:DNA:2223XXXXXXXXXXXXvvvvvvvvXXXX减数分裂的过程XXXXXXXXXXXXvvvvvvvvXXXX减数分裂的过24变形变形25精子形成的全过程细胞精原染色体复制初级精母细胞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减半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第一次分裂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4个精子细胞第二次分裂精子变形2N2NNNN精子形成的全过程细胞精原染色体复制初级精母细胞联会,四分体同26卵细胞的形成与精子的形成有何异同?XXXX卵细胞的形成过程XXXXXXXXXXvvvv卵细胞的形成与精子的形成有何异同?XXXX卵细胞的形成过程X27连续分裂两次;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体的变化:减数分裂第一次细胞分裂中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精子细胞要经过变形后才能形成精子;而卵细胞不需要变形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细胞质的分裂是不均等的不同点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四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一个卵细胞(三个极体)相同点连续分裂两次;精子细胞要经过变形后才能形成精子;而卵细胞不需28精(卵)原细胞初级精(卵)母细胞次级精(卵)母细胞精子(卵)细胞精(卵)原细胞初级精(卵)母细胞次级精(卵)母细胞精子(卵)29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两者发生的细胞不同:前者一般为体细胞分裂,后者是性母细胞形成配子时的分裂。2.细胞分裂的次数不同:一次减数分裂分裂包括两次细胞分裂。3.染色体活动行为不同:有丝分裂的前期无联会、无交换、无交叉等现象发生。中期2n条染色体彼此独立地排列在赤道面上。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只有姐妹染色单体发生分离。减数分裂的前期Ⅰ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交换、交叉等现象。中期Ⅰ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面上。后期Ⅰ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两者发生的细胞不同:前者一30细胞分离的结果不同:有丝分裂后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条,其遗传组成与母细胞相同。一个孢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四个子细胞。细胞染色体数目分裂前的2n条变成了n条,实现了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分裂后的子细胞之间、子细胞与母细胞之间的遗传组成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5.遗传学意义不同:有丝分裂所形成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和内容上完全一致,从而保证了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遗传物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减数分裂的遗传意义在于:A.保证有生殖物种在世代相传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即物种相对稳定。B.为有性生殖过程变异提供了遗传的物质基础。C.增加变异的复杂性,有利于生物的适应及进化,为人工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细胞分离的结果不同:有丝分裂后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条,其遗传31例题1、下图(一)代表某生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图(二)的哪一种图形不可能是这种生物所产生的配子?A巩固练习例题1、下图(一)代表某生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图(二)的哪一种32例题2、下列甲、乙、丙3图分别表示某生物的3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请据图回答(1)甲图表示时期

,依据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例题2、下列甲、乙、丙3图分别表示某生物的3个正在进行分裂的33(2)乙图表示时期

,依据

。两极都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2)乙图表示时期,两极都34(3)丙图表示时期

,依据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极都无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分开成染色体(3)丙图表示时期,35(4)乙图细胞所产生的是

细胞,丙图产生的是

细胞或者

。体精子极体(4)乙图细胞所产生的是36(5)每个染色体有2个双链DNA分子的细胞是

,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甲甲和乙甲甲和乙37谢谢你的阅读知识就是财富丰富你的人生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谢谢你的阅读知识就是财富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38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例1、水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含W的花粉遇碘变蓝,含w的花粉遇碘不变蓝,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F1种子播下去,长大开花后取出一个成熟的花药,取其中的全部花粉,滴一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花粉 A.全部变蓝 B.全不变蓝C.1/2变蓝 D.3/4变蓝C例2、基因A、B、C分别控制酶1、酶2和酶3的合成,可将一原本无色的物质转变为黑色素,即:无色物质X物质Y物质黑色素。则基因型为AaBbCc的两个个体交配,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A.1/64B.3/64C.9/64D.27/64D理科综合生物第一轮复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必修2第2章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具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当某位教师上课时,气氛热烈,而另一位教师上课时则可能气氛拘谨而刻板。当然,这并不否定课堂气氛的相对稳定性。一种课堂气氛形成后,往往能够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不同的课堂活动也会被同样的课堂气氛所笼罩。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而对抗课堂气氛则是一种失控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目无老师,有持无恐。积极的课堂气氛不但有助于知识的学习,而且也会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因为课堂气氛会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语言表情或动作而暗示他人,暗示是在无压力的情况下而产生的,表现为无意识或不由自主的届从,被暗示者与产生与刺激者相同的情绪,并有可能产生由相同情绪控制下的行为。同时,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示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连锁性的感染,这就是流行。流行的行为往往被打上切合时宜的印记,促使学生追随它,发挥了统一学生行动功能。同时,流行又能引导学生介意摆脱现状,具有创新功能,所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注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的行为和作用将直接决定着课堂气氛的类型与状况,不同教师的授课方式和管理模式将营造出不同的课堂气氛。有的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强硬集权型的管理办法,总是对学生时时严加监视,让学生无条件从接受老师的命令,总认为表扬会宠坏学生,所以很少给予学生表扬,总觉得学生离不开教师的监督,否则,他们就不会好好学习,把学生看是灌输和摆弄的机器,在此机制下,学习不仅不会自主创新独立学习,反而厌恶和不喜欢这种教师总认为老师不尊重他们,呈现不合作状态,甚至还会背后伤人,推卸责任是常有的事,总认为是在为老师学习,学习中缺乏兴趣和动力,教师一离开课堂,学习就会明显松懈,我是不赞成并反对这种做法。还有的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采用仁慈集权型的方法,对待学生,效果较为明显。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种老师善于表扬并关心学习,但他总是以我为班级一切工作的标准,总是要求学生按照我说的去做,管理班级总是很有办法,使同学们都感觉到很可信赖。因此,班级的工作上可能会呈现很多在质上也可能很好,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他。但致命的弱点是学生表现的一味屈从,导致缺乏主见和创造,影响自我发展。并使部分看穿他这套专制办法的学生也会隐隐恨他。还有部分教师在和学生打交道时感到无所适从,采取放任型,因为他们在工作中没有明确的目标,使学生或教学几科没有信心,不善于和学生打交道,既不鼓励学生,也不反对学生,既不参加学生的活动,也不提供帮助和支持,认为学生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这种教学方法,管理办法只能使班级一盘散沙,群龙无首,谁也不知道应做些什么,这种情况下教出来的学生不仅品德差而且学习也差,这是一种最不可取,并且要努力克服的一种行为模式。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鼓励和提倡最后一种类型--民主型管理模式。具体做法是:老师和学生一道共同制定计划和作出决定,教师尽可能地鼓励和支持集体的活动。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也是他们集体中的一员,与学生同苦同乐,赢得学生充分信赖理解、支持,教师要经常给予学生客观的表扬和批评,力求尽可能公正、公平,使学生心服口服,教师还要尽量在不损害集体的情况下,给个别学生帮助,指导和援助,使个别有缺乏,有自卑,有困难的学生也能得到教师的爱心,饱尝到集体的温暖,使全体班级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种情况下的学生不仅喜欢学习,尤其喜欢钻研,他们也更乐意和他人和老师一道工作学习,探讨问题,同学之间互相鼓励,相互效尤,勇于创新,不耻下问,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因此在学生的质和量上都是很高的,特别是能够做到老师在不在课堂,都能自觉学习,不会惹事生非。在这一点上需要全体教育同仁去共同努力。良好的课堂气氛,往往能使你的教学事半功倍,每一个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园丁们在努力备好课,教好课的同时,不妨一试,良好的课堂气氛,将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十年时间,二千七百多个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学生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上世纪70年代吕叔湘老先生的焦灼话语尚回荡在耳边,而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更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这些不无过激的责难和诘问曾令语文教学处于尴尬境地,在新课改春潮涌动、深入开展的当下,也促使当下的语文教师对自己的阅读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反思语文阅读教学的“少、费、慢、差”的问题,反思如何运用阅读策略来找寻阅读低效的破壁之术,走上有效阅读的康庄大道。如果说,阅读兴趣关注的是“想不想读”的问题、阅读方法关注的是“如何读”的问题,那么,阅读策略关注的就是“为达到阅读目的、应当采取何种阅读方法、按怎样的步骤来读”的问题。它的理想化状态是达到自觉、自为、自能的状态。即阅读主体自己选取阅读文本,自觉确定阅读目标,阅读过程中自能活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自觉有效调控阅读过程,对照目标作出阅读评价,最终发展自觉运用策略进行有效阅读的能力。所以说,阅读策略不同于具体的阅读方法,国内阅读学权威曾祥芹教授《阅读学新论》中认为:“阅读策略则是驾驭技法的方略,是阅读者为取得尽可能大的阅读效益而对阅读诸要素所进行的运筹和调度。”《阅读学新论》一书中介绍了以下十种阅读策略:1.定向选读策略;2.“金字塔”策略;3.循序渐进策略;4.问题导向策略;5.取精摄要策略;6.合理匹配策略;7.学创相生策略;8.知行统一策略;9.终生阅读策略;10.快速高效策略。其中或有值得商榷之处,结合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依据教学实际,要达成有效阅读,笔者不揣浅陋,认为可以尝试以下阅读策略。一、激活旧知的策略认知心理学家宙斯尼克曾对阅读有一个堪称经典的定义:阅读是一种构造过程,在这过程中,读者的推断能力与他原来的知识起关键性作用。《(实验)解读》也指出“文学阅读要重视学生的作为阅读主体的(前理解)”。“前理解”是解释学上的概念,是指由读者的阅读经验所构成的某种先在结构,包括从已阅读的作品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对文学形式与技巧的熟悉程度,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艺术趣味等。阅读理解过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同化、顺应加工,就是读者利用原有知识去理解、消化文章的信息。因此,学生在阅读之前是否具有充足的原有的背景知识,在阅读的时候能否唤醒、激活旧知影响着他们对所读文本的理解程度,阅读之后能否激活旧知也影响着能否补充、深化对文章的理解。“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学生理解文章,依赖于自己的旧有的背景知识与要获取的新信息的交互作用。当原有知识没有激活时,或原有知识出现缺失时,阅读理解往往是肤浅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调动他们的原有知识和生活经历来解释和消化文章内容。“所有的读者,不管是初学的还是熟练的,都运用其头脑具有的原有知识结合所读文章提供的线索以及阅读情景的暗示来建构文章的意义模式。”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不是把外部的知识直接输入到心理的过程,而是主体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信息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处理,积极地促成学生新旧知识与经验的有机结合,使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信息有效地整合,对新信息的获得、理解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是要采取各种方法,促使正迁移的发生。二、可读可写阅读策略不同类型的文本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一般性著作(如新闻报道、典章法规等)采用的“解说性语言”,应该采用“可读”策略,尽可能确定文本原意,追求明晰与单一,去追索作者在文中的意旨,借用儒家箴言,叫做“复见圣人之心”。文学作品采用的是“描述性语言”,它包含许多意义未定性和意义空白,应该采用“可写”策略。“作品中的未定性与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建构的权利。”“可读”“可写”的阅读策略也适用于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提出的“重复性阅读”“批评性阅读”两种方法,即传统阅读和创发性阅读,他说:“前者寻求的是译解,梦想寻找到真理或源泉,后者不再寻找源泉,它肯定阅读的游戏。”后者“在传统阅读中寻找缝隙,设法钻进去,使文本膨胀起来,促使原有的意义和中心发生转移或增殖,或者在传统阅读的边缘和盲点,发掘出另一种意义和中心。”前者“可读”,后者“可写”。三、整体鸟瞰策略整体鸟瞰是阅读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重要的阅读策略。从整体上把握阅读材料的主旨、情感基调、写作思路、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内容。阅读过程必须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综合――分析――综合”的原则。即阅读一篇文章,先通读全篇,观其大略,才能得其大要。在整体初步把握基础上再分解细读。正如梁启超曾经总结的一个三步读书法,即鸟瞰、解剖、会通。整体鸟瞰才能高屋建瓴,从而达到能全面、准确地理解文章,当然局部问题的理解也是离不开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的。钱钟书说得好:“积小明大,而又举大以贯小;推末以至本,而又探本以穷末。”“以小明大”说的就是理解、解释须由部分开始,而要真正理解部分,又须理解整体含义来“以大明小”。整体把握文本可以或“片言以居要”,抓取中心句、主旨句;或牵线串珠,寻找思路文脉;或一字领起,纲举目张,提纲挈领;或层层剥笋,步步推进,剔肉见骨等等,不一而足。四、取精萃要的策略爱因斯坦曾这样指出:“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开始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将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人的大脑里好像特殊的阅读过滤器,阅读时取精萃要,过滤次要的、无用的信息,撷取重要的、有用的信息。取精萃要需要筛选重要的和非重要的信息,对重要的信息进行更深入的加工;对于重要内容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确定:一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重要意思;二是读者所需是重要信息。这两者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又有区别。取精萃要是一种较高水平的精细的信息加工策略,是在有意义理解基础之上的信息加工策略,去粗取精,删繁就简,把握精髓的浓缩书本信息的方法。有研究表明,如果学生能从课文中找出重要的和相关的信息,学生就能从课文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取要萃精”的关键是指认与提取文中的关键性语句。从内容看,每一段的中心句是关键语句;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从表达特色看,记叙类文本中抒情议论性语句是关键句;从修辞手法看,运用特殊手法的往往是关键句;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例如,学习《〈物种起源〉绪论》,“取精萃要”,抓住第五段的关键句,既可以将文本分成两大部分,前半部分写成书的相关背景,后一部分介绍作者书中的主要观点。又可以筛选、概括达尔文关于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物种不是不变的;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和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取精萃要”,举其“要”,萃其“精”,这样在整体阅读感知基础上把握文章的重要语句,由博返约,把握文章精要,阅读时不会被细枝末节引入岔道,这也提高了理解的准确性。五、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的认知。指“使用认知策略来监控其他学习和记忆过程的内部过程”。运用元认知,学生在面临要解决的问题时,能选择和调节相关的智慧技能的运用,并使针对任务的认知策略发挥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各种策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学生的阅读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包括阅读动机、态度、方法、结果等方面。学生阅读的元认知包括以下四方面:1.阅读动机认知,主要是评价学生阅读的外在动机、内在动机以及这些动机的强弱。2.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态度、阅读现状的认知。比如:自己的阅读态度怎样?自己是否很用功?阅读成绩如何?我现在哪些地方比别人强?哪些地方不如别人?3.阅读结果认知,主要是评价阅读主体在掌握知识、技能、技巧方面的效果。4.学生对自己发展可能性的认知。比如:这个学期自己是否能取得好成绩?自己的阅读能力在哪方面会进步?正确的自我认知,可以体现出学生能否对自己和阅读对象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思考,能否善于进行对比,是否具有一定的反省和判断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以使学生形成较好的自我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总是和认知策略一块起作用的,元认知策略监控和指导认知策略的运用,也就是说,可以教学生使用许多不同的策略,但如果他们没有必要的元认知技能来帮助他们决定在某种情况下使用哪种策略、或改变策略,那么他们就不是成功的学习者。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把学习策略运用到阅读教学中,目的就是教会学生怎样有效地阅读。“始繁者终必简,始晦者终必明,始乱者终必整,始艰者终必流丽明快。”教师不仅要努力教会学生各种阅读方法,而且要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和环境的不同情况选用适宜的策略,“会取登高有良法”,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主动的、成功的“学会学习者”。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例1、39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课件40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课件4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课件4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课件43被子植物angiosperm雌蕊雄蕊柱头花柱子房花药花丝被子植物angiosperm雌蕊柱头花药44雌蕊1卵细胞2极核胚囊珠被珠孔胚珠子房壁子房雌蕊1卵细胞胚囊珠被珠孔胚珠子房壁子房45从花到果实的过程:从花到果实的过程:461卵细胞n+精子n

→受精卵2n→胚2极核n+精子n

受精极核3n→胚乳胚是一个新个体的幼体双受精doublefertilization被子植物的受精方式花粉粒中的精子细胞以及胚囊中的卵细胞和极核细胞是如何形成的呢?1卵细胞n+精子n→受精卵2n→胚双受精doub47花粉粒的发育及精子的形成: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减分4小孢子两个精子有分每个胚囊的发育及卵细胞的形成:大孢子母细胞3次有分1卵细胞2极核2助细胞3反足细胞减分1个生殖细胞单核胚囊成熟胚囊花粉粒的发育及精子的形成:花粉母细胞减分4小孢子两个精子有分481、一株黄粒玉米(Rr)的植株接受一株白粒玉米(rr)的花粉,则植株上所结种子的胚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A、RR和RRr;B、Rr和Rrr;C、Rr和rrr;D、Rr和RRr;D复习回顾2、(多选题)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获得F1。让F1与双隐性类型进行测交,测交实验能了解到A、F1的基因型;B、F1产生配子的种类;C、F1相关基因的结构;D、F1产生配子的比例;ABD1、一株黄粒玉米(Rr)的植株接受一株白粒玉米(rr)的花粉492、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能适用哪些生物(1)噬菌体(2)乳酸菌(3)酵母菌(4)蓝藻(5)食用菌A、(1)(2)(3);B、(2)(3)(5);C、(2)(3)(4);D、(1)(2)(4);3、对某植株进行测交,得到后代的基因型为Rrbb、RrBb,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RRBb;B、RrBb;C、rrbb;D、Rrbb;DA2、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能适用哪些生物3、对某植株进行测交,得50一、减数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meiosis)称为成熟分裂,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因为它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故称为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的主要特点:1、首先是各对同源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前期配对(pairing),或称联会(synapsis)。2、其次是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包括两次分裂:第一次是减数的,第二次是等数的。一、减数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称为成熟分裂,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51前期I细线期(leptonema)偶线期(zygonema)粗线期(pachynema)双线期(diplonema)终变期(diakinesis)中期I后期I末期I第一次分裂减数分裂过程前间期:G1,S,G2中间期:时间短,DNA不复制第二次分裂前期Ⅱ后期Ⅱ末期Ⅱ中期Ⅱ前期I细线期(leptonema)偶线期(zygonema)52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的一对染色体1243精原细胞精子的形成过程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的一53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复制染色体:4条DNA:4个染色体:4条DNA:8个间期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复制染色体:4条DNA:454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前期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前期Ⅰ55四分体前期Ⅰ1243四分体前期Ⅰ1243561324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1324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57次级精母细胞XXXX减数第一次分裂初级精母细胞XXXX次级精母细胞XXXX减数第一次分裂初级精母细胞XXXX58一是时间很短二是DNA不复制

中间期的前后DNA含量没有变化。这一时期在很多动物中几乎是没有的,它们在末期I后紧接着就进入下一次分裂。在末期I后大都有一个短暂停顿时期,称为中间期,相当于有丝分裂的间期;但有两点显著的不同:一是时间很短在末期I后大都有一个短暂停顿时期,称为中59XXXXvvvvvvvvXXXX前期Ⅱ中期Ⅱ后期Ⅱ末期Ⅱ

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XXXXvvvvvvvvXXXX前期Ⅱ中期Ⅱ60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变形第二次分裂2染色体:DNA:22422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变形第二次分裂2染色体:DNA:2261XXXXXXXXXXXXvvvvvvvvXXXX减数分裂的过程XXXXXXXXXXXXvvvvvvvvXXXX减数分裂的过62变形变形63精子形成的全过程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