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_第1页
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_第2页
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_第3页
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_第4页
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2、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3、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4、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2、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3、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4、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高脂血症与营养郭家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胡瑞概念■什么是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一个总的名称。当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等血脂成分,一项或三项高于正常值,称为高脂血症。它是脂质代谢失调的表现,对健康的意义在于它与多种疾病有密切关系,而最受重视的是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当前农村品德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够被重视,教师素质也跟不上这门课的发展。如何改变“可上可不上”的现状?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提高对《品德与社会(生活)》的认识和重视这门学科是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工具。因此,从学校到教师都要从思想上提高重视,加强对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的督管、研讨,真正让学生的内心受到感触和教育。1.提高教师对《品德与社会(生活)》的认识程度。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和准则,还要做学生的榜样和监督者,要在教师中树立一种“身正为范”的风气。2.与学生共同交流,将想法变为现实。《品德与社会(生活)》这门课的范围广,知识点多,如《人类唯一的家园》,让学生知道地球给予生物生存的必需条件,我们将怎样爱护她、保护她。有的学生说:“我们发出倡议,让每个人都来热爱大自然。”有的学生说:“每年植树节我要多植几棵树。”我鼓励学生要大胆地去做,想办法去实现,并相信他们有能力办得到。有了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3.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学生的一些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不一定都能得到认同。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他们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教师教给学生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结论、一个死板的知识点,而是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做,并放手去做,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教学应该向社会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二、结合实际,让德育工作具有鲜明特色我国农村人口占多数,农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必须与农村紧密结合,突出农村特色。首先,加强对学生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在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风靡世界的“中国制造”》一课,使学生从中感受,人们通过劳动使中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从而达到让学生爱祖国、爱劳动的目的。其次,结合这门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农业生产已经不断迈向机械化。如《从小村庄看大变化》一课,人们进行科学养殖,科学种植,农田操作机械化,使学生了解了鱼的科学养殖,特别是鸡鱼兼养,鸭鱼兼养,科学种稻,科学种棉等。对学生进行农业科学教育,增强了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立志长大后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三、课堂上开展多方位教学现在的农村品德与社会教学,一般采用旧的教学模式,有些知识性的东西学生仍然模糊不清。所以要彻底改变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1.学校、班级力量的整合。在《品德与社会(生活)》的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整个校园的力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针对某一突出问题制订一个长期的工作目标。我校在前两年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很多陋习,学生的文明素质较差。在老师的提议下,学校开展了以“告别陋习、争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的为期一年的教育活动。让学生监督并督促自己不断的改掉陋习,在学校“红领巾”监督岗的配合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活动中期,学校组织全体学生进行比赛,互相评价彼此都有哪些进步,并说说在活动中自己的故事,既锻炼学生的能力,又充分挖掘了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教育故事,为以后的教育奠定了基础。一学期后,开展“班级文明之星”的评选活动……这样在学校教育的大环境下,让学生初步告别了陋习。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转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品德课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行为评价和激发情感,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并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总结并提出行为要求。如《战斗给人类带来什么》一课,老师提出“要和平,反对战争”,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我们在和平环境下成长的故事,师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达到教学目的。3.大胆创新,勇于开拓。在《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中,许多课程都还在探讨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大胆创新,勇于开拓。在教育过程中,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设置临时的课程。例如,通过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艰辛,父母为自己所做的并不是“应该的”“义务的”,而是爱的一种表达。让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教育效果非常明显。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是新改版教材,还需教师共同探讨教法学法,弥补不足。只要我们重视它,认识它,根据新课标的目的和要求去做,《品德与社会(生活)》这门课就会真正走进农村小学。微课即微型课程,主要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依托,以实际课堂教学为主要内容,是对教学过程的有效记录。微型课程的出现旨在帮助处于不同学习水平与认知特点的学生获得更为高效的知识强化效果,同时也为了提高教师在有限课时内的教学效率。笔者现以微课在初中化学课堂上的应用为论题,从微课的设计、实践策略以及发展三方面入手展开讨论,以期为初中化学的现代化教学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一、优化微课备课流程,提升微课的针对性微课作为微型课程,首先在于其囊括的知识内容“微”、时间“微”、讲解方式“微”,旨在为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更为详细的演示,使其在短时间内达到最高的注意力集中水平,从而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在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或容易集中于某个问题的讨论,使得该部分微课过于冗长;或未能抓住教学重点,不具备针对性,应用价值低。因此,要真正利用微课实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发展,必须首先对微课进行备课优化。优化微课的备课流程,要求教师首先明确在一节课堂中所要经历的各个环节,在日常备课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与提炼,包括重点、难点、易混淆点、可创新点等方面内容的提炼,并以课上学生的学习成效为判断依据进行微课的录制,使得微课既符合教学计划,又与学生的学习、认知阶段相符。例如,在初三化学复习课中,教师可针对各主题知识点进行微课备课,如“与盐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在备课时,教师应充分考虑三方面:知识结构;学生学习水平;表现形式。知识结构要求教师对与盐酸相关的化学式进行分类,包括纵向分类以及横向分类,使微课具有小主题的针对性;学生学习水平要求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考虑学生普遍欠缺的部分,针对重难点制作微课;表现形式要求教师明确分类难点与个体难点的差别,提高微课的针对性。二、应用于演示教学中,发挥微课普适性优势微课的特征决定了其“产品化”的属性,在某些程度上,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以及不同教师之间可通过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微课产品的“普适性”优势,使学生能在日常教学的基础上获得更高质量的强化。演示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十分常见的教学策略,旨在通过将知识可视化以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微课作为更简便、更直观的多媒体教学途径,恰好与演示教学的本质和目的不谋而合,在化学教学中灵活运用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将微课用于演示教学中,要求教师首先能抓住一定知识点内的可演示重点,避免笼统化误区;其次,要求教师在使用微课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铺垫与引导,使学生能顺利进入高效学习模式。例如,在“与盐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微课教学中,教师将录制的实验过程进行精炼,剔除多余环节,仅显示实验主要步骤,每段微课尽可能控制在3分钟内,尤其注重化学反应的现象演示。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微课的教学设计以及应用进行合理安排,使学生在演示的微课资源中获取针对性强、细节优化的有效学习信息,并在日常的薄弱环节复习过程中有效应用。三、微课与互动性教学相结合,促教学高效化从微课的制作与使用途径上看,似乎多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课堂参与比例不高。其实不然,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其本身不具备教学意图,若教师未能在微课的使用过程中及时加以引导、讲解、练习、组织与互动,将导致课堂陷入另一种不受管控的局面,学生在微课学习中的高效性也将难以保证。因此,笔者认为,要促进初中化学微课教学的高效化发展,还应将其与互动性教学相结合,只有师生共同参与才是教学和谐的最佳状态,才能为维持学生高度的学习态势提供坚实保障。将微课融入互动性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微课教学系统时充分把握一定课时内的各个教学环节,及时设置学习任务以获得教学反馈,从而做到教学的实时性监督与优化。例如,在完成“与盐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微课教学引导环节后,教师可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托建立小组教学系统,让各小组分别完成“与硫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与硝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的微课制作,并分享。在此过程中教师及时解疑引导,以互动的形式促进微课的开放化发展。可见,微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频率与价值,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的任一环节有效利用微课进行辅助,这有助于帮助提高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水平。综上所述,微课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具备可重复性、提炼性、新颖性等时代特征,对于提升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只有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总结、实践、创新,才能真正发挥微课的综合效益,才能推动现代化教学的发展进程。[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1高脂血症与营养郭家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胡瑞高脂血症与营养2概念■什么是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一个总的名称。当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等血脂成分,一项或三项高于正常值,称为高脂血症。它是脂质代谢失调的表现,对健康的意义在于它与多种疾病有密切关系,而最受重视的是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概念3■别名“血脂异常”,简单地说就是血脂不正常,该高的不高,该低的不低。■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一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别名“血脂异常”,简单地说就是血4血脂异常检查项目■血脂化验项目:正常mmo(mgd)异常■TC<520(200)>572(220)■TG<1.70(150)1.70(150)■HDL-C>1.04(40)<0.91(35)LDL-C<3.12(120)>3.64(140)血脂异常检查项目5■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脂蛋白:脂肪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脂类不溶于水,不能在血液中循环,必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进入到血液中被利用。■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6分类■脂蛋白分为四类■(1)乳糜微粒(CM):颗粒最大,密度最小,主要成份为甘油三酯,蛋白质很少,主要功能是把外源性甘油三酯运送到体内肝外组织。由于CM颗粒大,不能进入动脉壁内般不致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但易诱发急性胰腺炎:CM残粒可被巨噬细胞表面受体所识别而摄取,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分类7■(2)极低密度脂蛋白(ⅥLDL):颗粒比CM小,密度约为1,含三油甘酯和胆固醇较多,主要功能是把内源性甘油三酯转运到肝外组织,也向外周组织间接或直接提供胆固醇。目前多认为VLDL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2)极低密度脂蛋白(ⅥLDL):颗粒比8■(3)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比ⅥLDL小,密度比ⅥLDL高,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转运到肝外组织,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脂蛋白。经过氧化或其他修饰后的LDL,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由于小颗粒LDL容易进入动脉壁内,且更容易被修饰,所以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3)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比ⅥLDL9■(4)高密度脂蛋白(HDL):颗粒最小,密度最高,含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约各占一半,主要作用是把外周组织包括动脉壁在内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并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为胆固醇的逆转运,可能是HDL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作用机制■(4)高密度脂蛋白(HDL):颗粒最小,10高脂血症的表现■头昏视物不清■黄瘤■肢体乏力麻木■腹痛、胸闷、气短、■咳嗽、哮喘、口唇脸发青等。高脂血症的表现11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12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13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14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15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16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17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18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19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20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21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22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23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24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25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26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27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28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29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30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31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32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33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34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35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36END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END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37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2、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3、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4、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2、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3、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4、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高脂血症与营养郭家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胡瑞概念■什么是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一个总的名称。当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等血脂成分,一项或三项高于正常值,称为高脂血症。它是脂质代谢失调的表现,对健康的意义在于它与多种疾病有密切关系,而最受重视的是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当前农村品德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够被重视,教师素质也跟不上这门课的发展。如何改变“可上可不上”的现状?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提高对《品德与社会(生活)》的认识和重视这门学科是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工具。因此,从学校到教师都要从思想上提高重视,加强对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的督管、研讨,真正让学生的内心受到感触和教育。1.提高教师对《品德与社会(生活)》的认识程度。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和准则,还要做学生的榜样和监督者,要在教师中树立一种“身正为范”的风气。2.与学生共同交流,将想法变为现实。《品德与社会(生活)》这门课的范围广,知识点多,如《人类唯一的家园》,让学生知道地球给予生物生存的必需条件,我们将怎样爱护她、保护她。有的学生说:“我们发出倡议,让每个人都来热爱大自然。”有的学生说:“每年植树节我要多植几棵树。”我鼓励学生要大胆地去做,想办法去实现,并相信他们有能力办得到。有了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3.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学生的一些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不一定都能得到认同。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他们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教师教给学生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结论、一个死板的知识点,而是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做,并放手去做,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教学应该向社会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二、结合实际,让德育工作具有鲜明特色我国农村人口占多数,农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必须与农村紧密结合,突出农村特色。首先,加强对学生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在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风靡世界的“中国制造”》一课,使学生从中感受,人们通过劳动使中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从而达到让学生爱祖国、爱劳动的目的。其次,结合这门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农业生产已经不断迈向机械化。如《从小村庄看大变化》一课,人们进行科学养殖,科学种植,农田操作机械化,使学生了解了鱼的科学养殖,特别是鸡鱼兼养,鸭鱼兼养,科学种稻,科学种棉等。对学生进行农业科学教育,增强了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立志长大后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三、课堂上开展多方位教学现在的农村品德与社会教学,一般采用旧的教学模式,有些知识性的东西学生仍然模糊不清。所以要彻底改变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1.学校、班级力量的整合。在《品德与社会(生活)》的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整个校园的力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针对某一突出问题制订一个长期的工作目标。我校在前两年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很多陋习,学生的文明素质较差。在老师的提议下,学校开展了以“告别陋习、争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的为期一年的教育活动。让学生监督并督促自己不断的改掉陋习,在学校“红领巾”监督岗的配合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活动中期,学校组织全体学生进行比赛,互相评价彼此都有哪些进步,并说说在活动中自己的故事,既锻炼学生的能力,又充分挖掘了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教育故事,为以后的教育奠定了基础。一学期后,开展“班级文明之星”的评选活动……这样在学校教育的大环境下,让学生初步告别了陋习。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转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品德课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行为评价和激发情感,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并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总结并提出行为要求。如《战斗给人类带来什么》一课,老师提出“要和平,反对战争”,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我们在和平环境下成长的故事,师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达到教学目的。3.大胆创新,勇于开拓。在《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中,许多课程都还在探讨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大胆创新,勇于开拓。在教育过程中,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设置临时的课程。例如,通过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艰辛,父母为自己所做的并不是“应该的”“义务的”,而是爱的一种表达。让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教育效果非常明显。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是新改版教材,还需教师共同探讨教法学法,弥补不足。只要我们重视它,认识它,根据新课标的目的和要求去做,《品德与社会(生活)》这门课就会真正走进农村小学。微课即微型课程,主要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依托,以实际课堂教学为主要内容,是对教学过程的有效记录。微型课程的出现旨在帮助处于不同学习水平与认知特点的学生获得更为高效的知识强化效果,同时也为了提高教师在有限课时内的教学效率。笔者现以微课在初中化学课堂上的应用为论题,从微课的设计、实践策略以及发展三方面入手展开讨论,以期为初中化学的现代化教学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一、优化微课备课流程,提升微课的针对性微课作为微型课程,首先在于其囊括的知识内容“微”、时间“微”、讲解方式“微”,旨在为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更为详细的演示,使其在短时间内达到最高的注意力集中水平,从而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在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或容易集中于某个问题的讨论,使得该部分微课过于冗长;或未能抓住教学重点,不具备针对性,应用价值低。因此,要真正利用微课实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发展,必须首先对微课进行备课优化。优化微课的备课流程,要求教师首先明确在一节课堂中所要经历的各个环节,在日常备课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与提炼,包括重点、难点、易混淆点、可创新点等方面内容的提炼,并以课上学生的学习成效为判断依据进行微课的录制,使得微课既符合教学计划,又与学生的学习、认知阶段相符。例如,在初三化学复习课中,教师可针对各主题知识点进行微课备课,如“与盐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在备课时,教师应充分考虑三方面:知识结构;学生学习水平;表现形式。知识结构要求教师对与盐酸相关的化学式进行分类,包括纵向分类以及横向分类,使微课具有小主题的针对性;学生学习水平要求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考虑学生普遍欠缺的部分,针对重难点制作微课;表现形式要求教师明确分类难点与个体难点的差别,提高微课的针对性。二、应用于演示教学中,发挥微课普适性优势微课的特征决定了其“产品化”的属性,在某些程度上,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以及不同教师之间可通过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微课产品的“普适性”优势,使学生能在日常教学的基础上获得更高质量的强化。演示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十分常见的教学策略,旨在通过将知识可视化以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微课作为更简便、更直观的多媒体教学途径,恰好与演示教学的本质和目的不谋而合,在化学教学中灵活运用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将微课用于演示教学中,要求教师首先能抓住一定知识点内的可演示重点,避免笼统化误区;其次,要求教师在使用微课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铺垫与引导,使学生能顺利进入高效学习模式。例如,在“与盐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微课教学中,教师将录制的实验过程进行精炼,剔除多余环节,仅显示实验主要步骤,每段微课尽可能控制在3分钟内,尤其注重化学反应的现象演示。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微课的教学设计以及应用进行合理安排,使学生在演示的微课资源中获取针对性强、细节优化的有效学习信息,并在日常的薄弱环节复习过程中有效应用。三、微课与互动性教学相结合,促教学高效化从微课的制作与使用途径上看,似乎多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课堂参与比例不高。其实不然,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其本身不具备教学意图,若教师未能在微课的使用过程中及时加以引导、讲解、练习、组织与互动,将导致课堂陷入另一种不受管控的局面,学生在微课学习中的高效性也将难以保证。因此,笔者认为,要促进初中化学微课教学的高效化发展,还应将其与互动性教学相结合,只有师生共同参与才是教学和谐的最佳状态,才能为维持学生高度的学习态势提供坚实保障。将微课融入互动性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微课教学系统时充分把握一定课时内的各个教学环节,及时设置学习任务以获得教学反馈,从而做到教学的实时性监督与优化。例如,在完成“与盐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微课教学引导环节后,教师可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托建立小组教学系统,让各小组分别完成“与硫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与硝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的微课制作,并分享。在此过程中教师及时解疑引导,以互动的形式促进微课的开放化发展。可见,微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频率与价值,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的任一环节有效利用微课进行辅助,这有助于帮助提高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水平。综上所述,微课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具备可重复性、提炼性、新颖性等时代特征,对于提升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只有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总结、实践、创新,才能真正发挥微课的综合效益,才能推动现代化教学的发展进程。[营养师课件——高脂血症与营养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38高脂血症与营养郭家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胡瑞高脂血症与营养39概念■什么是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一个总的名称。当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等血脂成分,一项或三项高于正常值,称为高脂血症。它是脂质代谢失调的表现,对健康的意义在于它与多种疾病有密切关系,而最受重视的是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概念40■别名“血脂异常”,简单地说就是血脂不正常,该高的不高,该低的不低。■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一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别名“血脂异常”,简单地说就是血41血脂异常检查项目■血脂化验项目:正常mmo(mgd)异常■TC<520(200)>572(220)■TG<1.70(150)1.70(150)■HDL-C>1.04(40)<0.91(35)LDL-C<3.12(120)>3.64(140)血脂异常检查项目42■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脂蛋白:脂肪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脂类不溶于水,不能在血液中循环,必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进入到血液中被利用。■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43分类■脂蛋白分为四类■(1)乳糜微粒(CM):颗粒最大,密度最小,主要成份为甘油三酯,蛋白质很少,主要功能是把外源性甘油三酯运送到体内肝外组织。由于CM颗粒大,不能进入动脉壁内般不致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但易诱发急性胰腺炎:CM残粒可被巨噬细胞表面受体所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