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的第三定义_第1页
圆锥曲线的第三定义_第2页
圆锥曲线的第三定义_第3页
圆锥曲线的第三定义_第4页
圆锥曲线的第三定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锥曲线的第三定义及运用一、椭圆和双曲线的第三定义1.椭圆一、椭圆和双曲线的第三定义1.椭圆在椭圆C:S+三=1("f»f°)中"、日是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P是椭圆上异于A、B的一b2点,若kp"kPB存在,则有:kpA•kPB=e-1=-ab2证明:构造APAB的PA边所对的中位线MO,kpA=kMo,由点差法结论:k^•kpB=e2-1=-云—X2在双曲线C:a2b2V2TbT中,耻是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P是椭圆上异于A、B的一点,若"kpB—X2在双曲线C:a2b2存在,则有:kpA•kpB-e2一1=一证明:只需将椭圆中的b2全部换成-b2就能将椭圆结论转换成双曲线的结论。

二、与角度有关的问题例题一:已知椭圆C:m+三顼。fbf0)的离心率。=弓,A、B是椭圆的左右顶点,为椭圆与双曲解答:1令匕*T,由椭圆第二定乂可知:tan以・tany=e2-1=一一4TOC\o"1-5"\h\zcosPcos(y-以)cosycos以+sinysin以1+tana•tany3====cos(2以+P)cos(y+a)cosycosa+sinysin以1-tan以•tany5点评:其实所谓的双曲线方程只是一个障眼法,并不影响题目的解答。两顶点一动点的模型要很快的联想到第三定乂,那么剩下的任务就是把题目中的角转化为两直线的倾斜角,把正余弦转化为正切。题目中的正余弦化正切是三角函数的常见考点^。

变式1-1:(石室中学2015级高二下4月18日周末作业)已知双曲线C:粗-产=2015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B,?为双曲线右支一点,且^PAB=4/APB,求ZPAB=:解答:令/PAB令/PAB=agZPBA=^g则P=5a,由双曲线的第三定义知:tana•tan。=tana•tan5a=e2一1=1则:tana=tan5a=tan兀~兀na则:tana=tan5a=tan兀~兀na=一—5ana=—212点评:与例题1采取同样的思路转化角,但对于正切转换的要求较高。两锐角正切乘积为1即表示sina=cos6,cosa=sin6n两角互余☆,则可解出a的值。当然双曲线的题目较于椭圆和抛物线题目考试概率较小,但既然提到了双曲线的第三定义,不妨做一做。三、与均值定理有关的问题例题2:已知A、B是椭圆抒+==1(afbf0)长轴的两个端点,M、N是椭圆上关于x轴对称的两点,直线AM、BN的斜率分别为k、k,且kk。0。若\k1+\kI的最小值为1,则椭圆的离心率为:12121121解答一(第三定义+均值):叩+\\\22此|・|七|三*-=1n翌TOC\o"1-5"\h\z1212aa22解答二(特殊值法):C)1这道题由于表达式\ki+kk=1非常对称,则可直接猜特殊点求解。ki=\ki=时可取最值,12min122则M、N分别为短轴的两端点。此时:|kj=R2|=—=2ne=~Y。点评:对于常规解法,合理利用M、N的对称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这样可以利用椭圆的第三定义将两者斜率的关系联系起来,既构造了“一正”,又构造了“二定”,利用均值定理“三相等”即可用a、b表示出最值1。当然将ki、k2|前的系数改为不相等的两个数,就不能利用特殊值法猜答案了,但常规解法相同,即变式2-1。变式2-1:已知A、B是椭圆丑+季=1(afbf0)长轴的两个端点,M、N是椭圆上关于x轴对称的a2b2两点,直线AM、BN的斜率分别为k、k,且kk。0。若J2|k|+2J2\k的最小值为1,则椭圆的离12121V12心率为:

解答:b2b2连接MB,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可知:kAM•k^-e2-1=-一,而k^=一、n二kk=一克|kj+2^2|k2|>4V;竺=1nb克|kj+2^2|k2|>4V;竺=1nb=1ne=H

aa44变式2-2:已知A、B是椭圆—+=】(afbf0)长轴的两个端点,若椭圆上存在Q,使ZAQB=——a2b23则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解答一(正切+均值):令Q在x轴上方,则直线QA的倾斜角为ag0,:,直线QB的倾斜角为Pg:,兀',八-「兀1八八(n\tanP-tana/AQB七,"],tanQB=tan(P-a)=1+tanPtanab2由椭圆的第二定义:tanatanP=-一,则tanP=a2b2a2tanatanP-tana带入可得:1+tanPtanab2

tana

a2tanab21—a2/b2、—-—+tana[a2tanaJb2

1—a2"b2,c-2b一2\,•tana<七a2tana_ab2

1——a2b2a2-b21—a2-2ab(取等条件:tana=-,即Q为上顶点)a而tanx在:,兀单增,则Q为上顶点时(ZAQB)max,所以此时ZAQB>|兀,故eg解答二(极限法):斗,11当Q趋近于a、b两点时,ZAQB—三(此时Q点所在的椭圆弧趋近于以AB为直径的圆的圆弧,^AQB相当于直径所对的圆周角);当Q在A、B间运动时ZAQBf-(Q在以AB为直径2的圆内部,^AQBf直径所对的圆周角=90°),由椭圆的对称性可猜测当Q为短轴端点时(ZAQB)。由于:椭圆上存在Q,使ZAQB=乎,那么Q为短轴端点时(ZAQB二2f。2兀。.一<6c取临界情况,即Q为短轴端点时ZAQB——,此时丁=\:3ne=――;当椭圆趋于饱满(e>。)3b3时,椭圆趋近于圆,圆的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永远为90°,不满足;当椭圆趋于线段(e—1)时,(ZAQB)■兀,满足。故egmax当然这些只需要在头脑中一想而过,简洁而有逻辑。点评:这道题可以增加对于圆周角的理解,在用极限法讨论:“当Q趋近于A、B两点时,ZAQB—-”2时能会颠覆“ZAQB•兀”的认知,当然这肯定是错的,结合常规解法可以看出此时是角最小的情况,而不是角最大的情况。要搞清楚,不然会被弄晕的。对于常规解法选择正切表示角的大小的原因有二:①与第三定义发生联系②七/口*在;,兀单增便于利用tanx的大小比较角度的大小。2四、总结归纳上述部分题目的常规解法较复杂,但做题时一定要能猜答案,而且要猜得有理由。对于均值不等式,注意取等条件是“三相等”,即相等时取最值。这可以帮助猜测表达形式是高度对称的式子的最值,如:例题2极限法可以刻画出单调变化的某一变量的端点值,如:变式2-2中P在椭圆上滑动,角度的变化一定是光滑的(无突变,连续),所以只需考虑边界值。做几何的选填题时,有时利用圆周角定理可以很快的找到最大角,注意学会恰当运用,如:变式2-2。常以正切值刻画角度大小。在做综合性较大的题目时要联系各种知识,灵活转化,以最巧妙的方法致胜。7.8.五、方法链接针对上文提到的“圆周角找最大角”与“椭圆中另一类均值”进行拓展补充,各附例题。例题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乂。丫中,给定两点M(-1,2)和N(1,4),点P在X轴上移动,当ZMPN取最大值时,点P的横坐标为.解答一(正切+均值):已知:M(-1,2)、N(1,4),Imn:y=x+3与x轴交于P0(-3,0)令P(t,0),则:k=二,k=—,zmpn=。MP-1一tNP1一t①当t=-3时,9=0②当tf一3时,i的倾斜角较大,tan9=~=2t+6MP1+k•k12+7

贝ijtan6=2£±6=——殳——=_*—<一贝ijtan6=2£±6=——殳——=_*—<一-^―一=1(tan9f0)t2+7x2-6x+16166,16x+一-62'x.—-6x\x冗此时x=4,t=1,6=—max4③当tp-3时,y的倾斜角较大,tan6=kNP-kMP=-空1+k•k12+7/孩2t+62x2x=-It+3/f0,则tan6=—==<t2+7%2+6"16x+空+62.x•四+67x2x(tan6f0)此时x=4,t=-7,tan(6)=1由于6g[0,丸),且tan6在6g[0,丸)上单增,tan6g[01]二6=—,此时t=1max4解答二(圆周角定理):本题中的取极值时的P点的几何意义为:过M、N的圆与x轴切于P点。下面给出证明:证明:以与x轴切于P2点的圆满足所求最大角为例:由于l:y=x+3是过M、N两点的圆的一条弦,由垂径定理知圆心在l:y=-x+3上MN随着圆心横坐标从。开始增大:当半径r较小时,圆与x轴无交点;当半径稍大一点时,圆

与X轴相切,有一个交点;当半径更大一点时,圆与x轴有两交点P3、P4。此时:根据圆周角定理:ZMPN=ZMPNpZMQN=ZMP2N,可知:圆与x轴相切时,(ZMPN)(ZMPN)。maxR较小的情况(圆与乂轴相离)R较大的情况(圆与乂轴相交于P、P)所以:过M、N的圆与x轴切于P3、P4点时,分别有(/MPN)n只需比较^MPN与ZMPN,哪一个更大。令与x轴相切的圆的圆心为(x,>),则切点P(x,0),半径为ynx2-6x+7=0nx=-7or1(消去y)f(x+1)2+G-2)2=V2圆满足L[(x-1)2nx2-6x+7=0nx=-7or1(消去y)常规方法依旧是利用正切度量角的大小,但注意用倾斜角表示所求角时要用大角减去小角,才能得到正角;均值时要注意以分子(一次)为新元构建均值。用圆周角角的性质解答,只要转化为切点,解一个方程组,比较两个角谁大就行了。(不比较也行,画图可知右边角大于左边角:弦长相等,半径越大,弦所对的圆周角越小。)其实两种解法的难度是一样,只是一种要写得多,一种要想得多。☆

变式3-1:若G^AABC的重心,且AG1BG,则sinC的最大值为解答一(余弦定理+均值):令G(0,0),A(a,0),B(0,b),X=-(x+x+x)则由|G3ABC令G(0,0),A(a,0),B(0,b),G3ABCBC=Ja2+4BC=Ja2+4b2由点间的距离公式:AB|=Ja2+b2,|AC|=J4a2+b,AC2+BC2-AB2(4a2+b2)+(a2+4b2)一(a2+b2)由余弦定理:cosC=2xACxBC4(a2+b2)2;(4a2+b2)x(a2+4b2)(a2+b2)2\a2+b22^(4a2+b2)x(a2+4b2)((4a2+b2)x(a2+4b2)

由于:<ab<—+—n<・a2+b2^xQ2+4b2)<2^a2+b2)cosC2。=0<sinC<。=(sinC)'55max解法二(圆周角定理):令A(一令A(一1,0),B(1,0),G(sin。,cos。),则C(3sin。,3cos。)题目转化为:A(-1,0),B(1,°),c(x,y)满足:x2+y2=9,求sinC的最大值。目测可知c(0,±3)时,(ZABC)max,下面以C'(0,3)来证明。过A(—1,0),B(1,0),C'(0,3)作圆o:若C不在C'点,令AC交圆O于Q点。由圆周角定理:ZACBpZAQB=ZAC'B证得此时由余弦定理「.过A(—1,0),B(1,0),C'(0,3)作圆o:若C不在C'点,令AC交圆O于Q点。由圆周角定理:ZACBpZAQB=ZAC'B证得此时由余弦定理「.(cosC).=5=(sinC)=5点评:可以说这道题与例题3有异曲同工之妙,直观感觉加上圆周角定理可以说是画几个圆就解出题了。其实余弦函数在[。,兀]单调,也可用来度量角的大小。不过更值得一提的是两种方法以不同的方式,间接地表现了题中点的关系,设点的方式☆值得思考领悟。解法一照顾垂直结论,把重心放在原点,利用重心的坐标很好地刻画了。点的坐标;解法二联系圆的直径所对圆周角为直角表示垂直条件,以同样方式刻画C点的坐标。两种方式都完全的展现了题目中的关系。例题4:(对椭圆用均值):过椭圆=+^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