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社会学理论》第六讲:场域等概念课件_第1页
李康《社会学理论》第六讲:场域等概念课件_第2页
李康《社会学理论》第六讲:场域等概念课件_第3页
李康《社会学理论》第六讲:场域等概念课件_第4页
李康《社会学理论》第六讲:场域等概念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讲

行动与结构第六讲

行动与结构1行动观的两类基本立场功利主义的理性的行动者会以某种明确的特定方式行事,以最大可能实现自己的利益,满足自己的需求,尽最大可能减少自己的损失,降低自己的不适浪漫主义的功利主义者忽视了行动中直接表达或间接蕴含的社会意义、文化道德和个人情感行动观的两类基本立场功利主义的2功利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差异论题行动者是否必然是理性的?在一切行动上都表现出理性?理性的标准是什么?社会行动本质上是否与道德有关?道德是自主的还是外来强制的?激励社会行动的是个体自利?共同义务?行动出于个体自由意志,还是受文化的社会化和可资利用的物质资源决定?功利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差异论题行动者是否必然是理性的?3经验现实中行动的复杂性以上问题,有没有统一的规律?行动者是真诚的始终如一,还是虚伪的随机应变或见风使舵?是关注效果的一致性还是探究动机的复杂性?是坦然接受实际生活表面上的协调还是强调权力的不平等?是分析调控交换的规范(empirical-positive)还是伸张交换的相对公正(normative-critical)?是强调个体的意义形塑过程还是强调超个体的文化准则?经验现实中行动的复杂性以上问题,有没有统一的规律?4内在意义还是外显实践?当代行动理论从探讨重点上基本分为两类:从行动对于行动者主观意义入手Action/Agency落实在行为的实施或生产的方式practice/praxis/performance“我思故我在”:心高于身,理性高于欲望,单子高于关系—成熟理性男性白人个体的精神行为只有一些特定思想状况或取向具有道德上的重要意义:理性、自主、奉献,忠诚、仁爱、信义…落实到实践:人类心智并不具有不受限制的自主权力来指导行动进程。社会行为负载情感,与具体情景有关,体现个人与文化、结构的复杂张力内在意义还是外显实践?当代行动理论从探讨重点上基本分为两类:5行动理论核心辞汇(1)人是具有理解力和创造性的主体,对影响其社会生活的条件限制有所控制;(2)人赋予行为以意义。社会学的任务就是去洞察和理解这种意义。社会学必须作为研究行动的解释性学科(3)人类行动由motive推动:个体为了实现purpose(object\end),在内心长时间筹划着行动。通过人们就行为表达出来的account或reason(cause),社会学家可理解这些动机(4)组成社会世界的是人的互动:主体间使用语词、姿态手势和其它符号进行意义协调的持续过程行动理论核心辞汇(1)人是具有理解力和创造性的主体,对影响其6行动理论核心辞汇·续(5)意义经过争论、协调,达成一定程度上的共识,在这种基础上产生一些固定模式,社会arrangement(norm,institution,structure)。这些“宏观的”范畴正是人类的accomplishment(实践的技艺、实施的过程、实现的成就——常人方法学)。因此不是意义的所有部分都必须不断重新协调——例行化。重点是直接、日常的社会经验,而不是持续的、大规模的突生性结构安排。行动理论核心辞汇·续(5)意义经过争论、协调,达成一定程度上7韦伯的行动理论社会学是对社会行动interpretiveunderstanding,并因此达成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结果的causalexplanation,统称interpretivesociology。将行动界定为个体赋予其行为的主观意义。行动的理念型:工具理性行动\价值理性行动\情感行动\传统行动混合形态;不具反思性的习惯与想当然接受的传统都视作勉强够格的有意义行为。——大部分行动的基础就在于想当然接受的行为形式,只在惯例被打破的关键时期明确的意义才会浮出表面。韦伯的行动理论社会学是对社会行动interpretiveu8社会行动的复杂性首先,强调行动者主观上以他人行为为取向的行为。舒茨:“他人”可能有许多内涵。[抽象体系的发展]第二,当几个行动者各自行动意义的取向都在某种程度上考虑到他人行为,就存在一种社会关系。但行动者相互并不一定就对彼此行为的解释达成共识。第三,长期关系中可能持续存在一种稳定的有意义的内容。这种内容可能被行动者理解成一套准则或规范,期待同处那种关系中的其他行动者也会以此引导他们的行为。秩序。但对于同样的超个体规则或规范,同一个制度秩序中不同类型的行动者可能理解不同在一种秩序中,行动者相信自己受到职责的约束,情感上受到驱迫,或在道德上承诺要遵从,秩序就获得合法性。但行动者动机复杂。——内化社会行动的复杂性首先,强调行动者主观上以他人行为为取向的行为9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的先声社会学家可探索的意义有两种:行动者在其生活经验中实际赋予的;观察者可能赋予假设类型的行动者的类型化意义。实现对人类行动的理解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观察到的理解。但完善的社会学须寻求说明性理解,乃至于因果性说明,揭示动机,概括类型,最终反过来支撑直接观察(树立认知图式、思考范畴)区分meaningadequacy和causaladequacy。当我们根据自己通常思考方式,将行为过程各要素的关系贴切地归入某种特定“类型化”意义丛,就确立了意义充分性。而当这种关系成为规律性发生的可重复验证的关系,就确立起因果充分性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的先声社会学家可探索的意义有两种:行动者在10舒茨的行动理论批评韦伯没有清楚区分行动的意义与动机对行为的意义赋予是在行为之后:反思性注视持续行动流,识别出分离的行动片断,建构成有意义的。我们持续把我们的经验分类置入不同图式社会交往中,ego或self与alter或other基于过去经验(知识库存)的符号交流,建立不同程度的共享理解。当自我的目的动机in-order-to成为他我的因果动机because-of或反之,实现intersubjectivity。这就是社会状态/社会性sociality社会世界不限于面对面互动。要把握consociates、contemporaries、predecessors及successors给出的意义。聚在一起构成个体Lebenswelt生活世界中的成员离我们越远,我们赋予他们的动机就越固定,越类型化。如何确定韦伯所说意义丛范围?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沟通传媒的当代质变。——抽象社会舒茨的行动理论批评韦伯没有清楚区分行动的意义与动机11BergerandLuckmann1966《Thesocialconstructionofreality》综合舍勒知识社会学和ArnoldGehlen哲学人类学,将舒茨现象学更社会学化行动者把行动及赋予行动的动机类型化。通过行动者社会化过程,通过与他人具体沟通,实现交互类型化,产生并传递活在心智中的制度世界社会是人类产品externalization。社会是客观现实objectification。人是社会性产品internalization被建构的社会还要求得到合法化(得到说明和正当化),彼此分化和局部化的意义世界需要结合。合法化最高层面是符号世界,整合意义不同领域。解决个体参与社会的意义(社会整合)及不同制度之间适配(系统整合)。这种君临万物的合法化帷幕具有宗教性质(贝格尔《神圣的帷幕》)BergerandLuckmann1966《Theso12从齐美尔到米德社会过程首先是心理过程。以人身在情境中的体验为起点。米德:社会由呈现心理过程的姿态和语言(符号)的交换构成。行动必须落实到身体。Embodiedactor。终结笛卡儿心高于身的偏向。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思实用主义:将社会行为定位在情境中,身体基于过去经历的类似情境做出反应。习惯为人的行为提供了必要的效率与协调。从齐美尔到米德社会过程首先是心理过程。以人身在情境中的体验为13米德的基本理论人类缺乏生物本能,通过有显著意义符号调整各自行为。施行者预期共同参与者以例行方式回应在行为主义的刺激与反应之间插入沟通(意义)。只有交流各方不仅赋予自己行为以意义,且理解或寻求理解他人给出意义,才能发生真正交流主我I和宾我me代表自我self两个阶段或环节。I是思考、行动主体,是创造者。me是I思考客体性自我。社会经由me进入个体,并被I建构和重构互动是I和me内在对话,社会期待与个体的要求和表达进行协调。me指对有显著意义的符号产生的合乎习惯或期待的反应。I说明互动的创造性与即兴发挥米德的基本理论人类缺乏生物本能,通过有显著意义符号调整各自行14米德理论的美国背景自我把与自己互动的他人的意向整合进一套一般性行为标准,扮演generalizedother,和社会不再分离自我的一般化增长了自我多样性和autonomy。社会通过个人的联系(association结社)扩展从而包括复杂的社会生活组织和广泛的沟通托克维尔—杜威和米德—贝拉、里斯曼、布鲁姆杜威与米德政治预设:社会互动稳定、相互丰富、调整完好。费厄泼赖的游戏,公平正义的社会不强调(1)控制他人行为进程的斗争;(2)社会行为中调整不良与未经解决的问题;(3)稀缺资源对于社会生活的无所不在的影响。米德理论的美国背景自我把与自己互动的他人的意向整合进一套一般15戈夫曼的基本概念既强调符号沟通,又注重外在行为表达的dramaturgy视角Glance和Gesture。bodyidiom。我们不断进入和某种类型他人的交往和沟通identity:一系列和他人建立起来的身体习语的某种拼贴impressionmanagement。前台、后台;team支持他们努力维持的印象。但他更有兴趣研究意外(当众失态)或有意打断行动者表演从而使其丢脸(当众拆台)戈夫曼的基本概念既强调符号沟通,又注重外在行为表达的dram16戈夫曼的基本概念·续Face:用广为赞赏的社会属性勾勒的自我形象。依赖遭遇来支撑。facework指个人使他所作所为与其面子相协调的面子功夫,以避免和修补“事故”。掌握这种能力称为tact。维持仪式性秩序调key指一套formula,可将根据基本框架来说已有意义的活动转换为另一种活动,keyingboundarymarker。outofframe与disattendcivildisattention有礼貌的不注意totalinstitution总体制度机构:生活各个方面由一单独的权威统一管理;行为的管理一视同仁,集体进行;有严格的事件时间规程;所有的行为都旨在实现制度总体的正式目标戈夫曼的基本概念·续Face:用广为赞赏的社会属性勾勒的自我17戈夫曼的分析主线(一)自我是一种社会生产所谓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并不是说有某种内在固有的本质等待在社会情境中表现出来。关于自我的感觉与认识是得到公共认证的表演的成果个体能在何等程度上维持某种自认得到尊重的自我形象,取决于有何等机会获得主导文化认为值得追求的性格特征和地位象征的结构性资源(二)社会生活的性质:戏剧、仪式还是博弈

manipulation与morality、虚饰与真诚并不截然分开道德:通过设计来确认人的尊严的表演与互动仪式。通过小心呵护自己和他人面子确认仪式秩序(三)社会经验由框架主导

framing。框架分析旨在理解社会生活是如何被经验的。定位anchoring、领会。识别和标签戈夫曼的分析主线(一)自我是一种社会生产18透过本质看表面风格:印象风格。urbanethnographer。采用“临时概念”连接不同的叙事片断立场:接受社会的normalcy,立足copresence面对面互动,从中分析社会信念是如何创造出来的。不是具有因果力的隐藏;而是效果的集合或拼贴。社会无意识就在表面,就是表面。行动者如何投入社会生活?在他人身体呈现出的表象后,我们能得到什么?Person与personae面具。自我的双重性:一种形象;在仪式性游戏中处理情境中各种判断的偶然因素的游戏者现代社会作为礼貌社会civilsociety,神圣的宗教仪式已转为礼貌仪式。建构方式:比较涂尔干身体观:比较埃利亚斯、布迪厄、福柯。透过本质看表面风格:印象风格。urbanethnograp19常人方法学HaroldGarfinkel1922-20111967,StudiesinEthnomethodology2002,Ethnomethodology’program:workingoutDurkheim’saphorism,2006,SeeingSociologically:Theroutinegroundsofsocialaction想揭示的社会学陷阱:社会学家作为学者,想当然地浸淫于有关日常生活的理论思考;而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众生男女在日常实践时真正应用的“理论”,却在理论“实践”的揭示下,消失在光明之中。常人方法学HaroldGarfinkel1922-20120Ethnomethodology这个词Ethno:某个局部社会舞台上的成员Ethnomethod:常人方法,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用来解决日常问题,使日常生活显得合乎情理,并出于各种实践目的,使行动可被讲述,被说明,即能给出说法accountable。社会成员就这样生产和再生产出可辨识的社会秩序-ology:有关常人方法的研究或逻辑Ethnomethodology这个词Ethno:某个局部社21从对抗主流社会学出发帕森斯主流社会学:社会有normativeorder,个体经社会化成为社会成员,追求内化共享目标,依其规则行事,产生稳定的factualorder常人方法学质疑规范内化模式:道德规范被行动者内化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必要前提么?帕森斯笔下行动者沦为judgmentdope研究社会成员通过怎样的共享方法,共同建构出社会情境中的orderliness。这是常人持续进行的权宜性努力的accomplishment规则并非先于行动的蓝图,更像是行动之后给出说法的工具从对抗主流社会学出发帕森斯主流社会学:社会有normativ22日常生活实践的特点—权宜性Contingency:行动者并非遵循预定规则,而是根据局部情况、舞台场景,持续努力,协调实现的成就。breachexperiment:系统地破坏想当然性,造成社会生活局部失范,让平淡无奇的日常行动重新“可见”,揭示社会行动的内在组织过程。体验常人如何身心并用地掌控各种微小实践,构成局部秩序不能单凭规则,常人绝非文化傀儡或心理学傀儡,在日常活动中有充分的腾挪余地,生产、再生产或改变行动的结构日常生活实践的特点—权宜性Contingency:行动者并非23日常生活实践的特点—局部性在场景(scene或setting)中组织成行动空间局部性:任何社会行动都处于某个场景中结构局部性:情境、情境定义和行动皆社会成员运用常人方法努力构成的共同成就局部索引性:情境总是无尽指向别的情境不仅摆脱互动论的“微观视角”,更超越宏微二分的伪命题日常生活实践的特点—局部性在场景(scene或setting24日常生活实践的特点—索引性Indexity:研究日常生活中组织有素、富于技艺的实践的成就,特别是对于持续进行的权宜性成果的索引性表达。互动者要具备unstated的意义假设和共享知识,才能顺利完成社会行动和沟通一项表达或行动的意义必须索引到其它表达或行动的意义才可理解,而后者又是无尽索引链上的一环。大量的索引修补不在日常互动之中用明晰的科学语言描述社会过程,就是要中断索引链,修补或疗救日常行动者对社会现象的描述的索引性。但后者unremediable。社会研究应当尽可能展示这种索引性,疗救等于用理论的理性改造实践的理性日常生活实践的特点—索引性Indexity:研究日常生活中组25日常生活实践的特点—可说明性accountability。行动参与者或旁观者有能力描述行动的某些部分,后者就此可被理解。但这种描述和理解不可能周全索引性是无尽的,局部行动的边界到底何在,要看你描述和理解行动的实践目的。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只是行动者描述、说明和理解行动的工具行动、说明和场景共同构成复杂的实践整体,即日常生活实践的reflexivity,反身性或反思性。日常生活实践的特点—可说明性accountability。行26超越宏微二分的结构观常人方法学关注的是个体处在社会情境中,具备特定群体成员被要求的资格能力,如何以可辨识的方式生产出局部秩序局部生产同期群(localproductioncohort):处在同一社会舞台、通过其活动塑造并重塑该舞台注重从日常生活局部实践中探寻社会结构运作机制。关注制度、组织作为场景或背景的实践过程。关注现象的局部化、具体化。关注实践活动的形式结构,即社会成员生产并辨识出的统一性、可再生产性、重复性、标准化、典型性等揭示作为过程而非静态的结构,-ingofthing超越宏微二分的结构观常人方法学关注的是个体处在社会情境中,具27发扬涂尔干的训言《常人方法学纲领》重释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核心主张,“社会事实的客观实在性是社会学的基本原则”,挑战自认承继涂尔干衣钵的主流社会学。principle一词诱导实证主义聚焦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忽视社会行动和日常实践从现象学角度做出非实证主义化的理解:社会事实的客观实在性是社会学基本现象phenomenon社会“实在性”并非研究者自视客观观察到的自然特征,而是社会成员能被其他人辨识的特定行动。当局部情境、行动、说明可观察、可辨识并就此可共享,也就再生产出社会生活的秩序感。发扬涂尔干的训言《常人方法学纲领》重释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28超越主流社会学主流社会学对于索引性的“疗救”,就是用概念化约来处理无限复杂的经验现象,以统贯明晰的理论体系展现清晰构造的社会秩序,个人具体的行为实践被化约为人口/统计总体population指标但研究者“科学的”视角选择并不等同于行动者对社会秩序的情境边界划定,不能充分展现局部经验细节的权宜性和索引性,容易将社会秩序抽象化、实体化。要探究社会成员通过怎样的持续说明,制造和描述日常社会的秩序感。关注局部社会实践的细节,正是为了恢复社会秩序/秩序感的本来面目超越主流社会学主流社会学对于索引性的“疗救”,就是用概念化约29加芬克尔其人其说纽瓦克大学\北卡社会学。接触兹纳涅茨基和托马斯,胡塞尔、舒茨、古尔维奇等人的现象学二战开始,迈阿密海滩训练反坦克作战战后,去哈佛师从帕森斯,博士论文抨击结构功能主义的社会秩序观UCLA。与萨克斯共创常人方法学重镇《常人方法学研究》70s中期后conversationalanalysis和workstudies2002《常人方法学纲领:发扬涂尔干的训言》2006出版1948年手稿《社会学的观照:社会行动的惯常根基》加芬克尔其人其说纽瓦克大学\北卡社会学。接触兹纳涅茨基和托马30常人方法学问题意识源泉之一帕森斯及深受其影响的主流社会学范式,在20世纪中期的美国社会学界,成了几乎所有新兴理论的对话基础和批判靶子米尔斯批判帕森斯式的宏大理论,强调经验研究,又讥讽主流社会学的经验主义为“抽象经验主义”常人方法学继续探索帕森斯注重的社会秩序问题,只是去除其唯意愿论和物化的色彩,探索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经验角度来理解社会秩序的建构常人方法学问题意识源泉之一帕森斯及深受其影响的主流社会学范式31常人方法学问题意识源泉之二舒茨抨击科学的理论化预设“无所偏倚的观察者”,脱离实践生活中的原初焦虑和紧迫性,关于生活世界的模型建构代替了生活世界的鲜活流动理论世界自有其cognitivestyle。行动者自有其规则来解释实践,统合意义。研究者保持理论态度,就难以亲身体验和直接把握日常生活世界重视实践行动的经验细节,强调行动的具体性和情境性。行动者身份和群体资格均非预定自存舒茨和古尔维奇注重分析意识的心理行为如何构成日常世界,加芬克尔则将内在的心理行为外化到公共场景中的互动行动。使舒茨对现象学的社会学化改造更加彻底常人方法学问题意识源泉之二舒茨抨击科学的理论化预设“无所偏倚32常人方法学问题意识源泉之三与符号互动论都主张彻底经验主义,但符号互动论未能摆脱个人主义和心理主义,行动者依然是物化的社会角色情境性身份与情境相互建构,共同创造出互动的秩序感。真正彻底的经验主义不能囿于行动者的主观心理、个体筹划,而要透过可辨识的情境性实践细节来探讨社会互动秩序超越宏微二分,认识到自我、角色这类概念并不比社会结构、制度更为真实,离鲜活自然更近

维特根斯坦对“规则”问题的分析,约翰•奥斯汀和吉尔伯特•塞尔等人的日常语言哲学常人方法学问题意识源泉之三与符号互动论都主张彻底经验主义,但33常人方法学的成败得失解释社会学的主观性、相对性局限?传统主体论社会学探讨行动的意义基础,常人方法学分析意义的行动基础,绝非主观意志论微观社会学?超越宏微二分反思理论和方法、科学研究与日常生活的区分。社会学也属于其研究的现象,是folkscience认为主流社会学的实证方法论将秉持日常生活态度的人偷换成狭义的理性选择者。不论是芸芸众生的实践推理,还是包括常人方法学在内的社会学家的职业操作,都是基于索引性表达的实践,即ethnomethodologicalindifference常人方法学的成败得失解释社会学的主观性、相对性局限?传统主体34常人方法学的成败得失·续未能彻底克服解释社会学的欠缺。无法探讨重大社会政治问题,凸显历史维度。要警惕其基本预设的保守意味。如果行动者想当然认为互动情境具备有序性,运用策略创造出可辨识的有序状态以维持沟通,就算情境秩序被破坏也会努力恢复,那如何直面权力和尊严,应对社会结构转型、日常生活嬗变?倡导uniqueadequacyofmethod,依据具体社会现象及其局部场景,避免使现象消失对学科意识和惯例进行陌生化处理,扣合布迪厄、福柯、埃利亚斯等的学科反思常人方法学的成败得失·续未能彻底克服解释社会学的欠缺。无法探35《热带的忧郁》与《镜中的忧郁》我们一无所见处,或是完全黑暗,或是彻底光明。常人方法学的观照之下,理论不再只是将光明带入黑暗,助人见其所未见;还在于从光明中揭示惯常,让可见之事显现出惊奇,散发出未知的诱惑,制造出新鲜的观照,挑战主导性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也改变研究者自己。这正是“理论”的原意,正是研究日常生活的社会学的魅力。《热带的忧郁》与《镜中的忧郁》我们一无所见处,或是完全黑暗,36帕森斯论单元行动unitact整个model包括effort(agency),end或object,situation(condition、mean)和norm,以及interpretation。所有行动都涉及主观要素与客观要素之间、规范(理念论)与条件(物质论)之间的张力。[列表分类]帕森斯论单元行动unitact整个model包括ef37从角色求和谐强调规范秩序的共享要素,相互期待的共同基础,分析社会行动的整合。借鉴涂尔干关于文化规范之约束性力量的说法。社会为行动者提供终极价值观念,也提供一整套规范性规则以指导其具体行为但遵从与认知一致并不等同于道德。在内化之前,社会道德的生成过程在哪里?角色:包含以具体方式行事的义务要求的社会位置角色观念如何融合意志论?行动者会有自我归类,与其在社会系统中的位置协调一致。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完成身份建构和角色习得,建构合适的心理需求,改变不合适的角色期待。整体秩序由社会系统完成。社会控制使个体的决定协调一致从角色求和谐强调规范秩序的共享要素,相互期待的共同基础,分析38三大系统之间的和谐适配一个均衡、无摩擦、合作完好的社会:——社会系统提供的角色要求与文化理念相配,并都适合人格的要求,达成完善的制度化——人格的需求被文化视为有显著意义,适配于社会系统针对适宜的角色要求提供的资源制度:各种角色协调一致的role-patterns行动者进入互动,就受到与其它行动者达成共识的功能要求约束。但共识如何过渡到个体行动者的需求?帕森斯社会系统的定义有赖于价值模式和理解模式的共享。可认知一致如何过渡到自愿一致?三大系统之间的和谐适配一个均衡、无摩擦、合作完好的社会:39四个层次的混融经验层次——稳定文化层次——共识系统层次——均衡道德层次——善好规范性要素通过内化进入人格,通过制度化进入社会系统。将规范控制等同于均衡的维持;将均衡的维持更等同于一个好社会的实现。四个层次的混融经验层次——稳定40应然对实然的遮蔽直接联结社会行动中的实然(我们实际如何作为)与应然(伦理原则主张我们理当如何作为)。在社会行动的表面面貌与行动者根据道德规范理当遵从的生活方式之间建立直接对应行动者筹划的所有行动都从欲望中的目的和有效的手段角度出发吗?应如何衡量习惯和情感?在对种种价值观念与规范的认同中,对达成富于价值的目的之手段的选择中,行动如何执行?社会化(道德的内化)似乎完全是行动之前的事情,我们的焦虑、犹疑和违心呢?应然对实然的遮蔽直接联结社会行动中的实然(我们实际如何作为)41哈贝马斯论action/agency模型目的论的(策略性的)模型处在物质世界中的行动者受到成功取向的动机促动,根据短期的宗旨(目的)或目标选择行动方案规范的调节模型行动者受社会群体成员共享价值和规范指导拟剧论模型行动者向其他行动者表达主观意识沟通模型行动者致力于达成对其行动情境和行动计划的理解,以便借助共识协调他们的行动。通过言谈达成理解发展沟通行动理性,平衡把理性行动仅看作目的性或工具性行动的片面观点。把沟通行动当作理想参照点来批判现代社会。哈贝马斯论action/agency模型目的论的(策略性的)42沟通行动理论任何一个行动的真实性、正确性或道德性是被确立它们的社会背景定义的。是主体际性行动的结果。以语言表达或speech-acts为中介。通过言说,行动者将寻求在以下三个维度上达成理解:(1)建立和更新人际关系,与属于合法社会秩序的某事物建立关系;——道德上是否正确(2)表述(或预设)状态和事件,与属于既存事态的某事物建立关系;——事实上是否真实(3)表达体验,即呈现自身,与属于主观世界的某事物建立关系。——主观上是否真诚通过argumentation,各种相互竞争的有效性诉求同时基于道德、真实和真诚这三个维度相互检验。行动者为自身构成和重构由共识和理解组成的生活世界沟通行动理论任何一个行动的真实性、正确性或道德性是被确立它们43系统与生活世界初论行动转到秩序。在分析发达劳动分工条件下的整合时发现涂尔干没有区分两种机制:一是协调行动者取向的机制(社会整合),一是确保行动的意外结果在功能上相互契合的机制(系统整合)塑造二元化的社会观念:从行动主体角度看——社会群体的生活世界;从观察者角度看——行动系统,每一行动都根据其对系统维持的贡献而具有功能上的重要性。生活世界基于共识而实现社会整合,系统整合借助个体决策的nonnormativesteering系统与生活世界初论行动转到秩序。在分析发达劳动分工条件下的整44吉登斯行动论基本概念结构化理论要清除整体论与个体论、决定论与意志论的dualism,用dualityofstructure代替:结构既作为行为的中介,又是行为的结果;社会系统的结构性特征并不外在于行动,而是反复不断地卷入行动的生产与再生产。强调社会行动者在日常行动当中表现出的技能和资格能力,以及reflexivemonitoringofaction。这样的反思性监控又以rationalizationofaction为基础,具有资格能力的行动者在行动过程中始终保持通晓行为根据的能力。第三个过程是行动的motivation。合在一起构成有意图的行动可能产生unintendedconsequence,非预期后果又构成下一步行动的unacknowledgedcondition吉登斯行动论基本概念结构化理论要清除整体论与个体论、决定论与45吉登斯行动论基本概念·续un/practical/discursiveconsciousness社会系统的结构性特征根植于实践意识。区分出:缄默状态下对社会活动的监控;对行动给予话语形式的认定。行动者或参与互动的多个行动者利用可采用的共通性的意义框架,加以凸显和解释反思性监控向话语意识上升的瞬间出自对外界挑战的回应——紧要关头/情境。涉及ontologicalsecurity、trust、routine或routinization等现代生活在抽象的制度规则和符号表达作用下,日常行为统一安排在不为人察觉的严密秩序中。无需明确以话语形式来思考乃至表述动机。例行活动的顺利实现有助于社会实践再生产、社会生活制度化,有助于行动者构成,维护自我认同吉登斯行动论基本概念·续un/practical/discu46布迪厄:把关系、实践带回来二元抉择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常识观念,根植于我们使用的语言本身,后者适于表达事物而不是关系,呈现状态而不是过程个人与社会的对立(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方法论结构主义的对立)属于危害社会学的毒瘤预设主张关系的首要地位。用将各个要素与其他要素组合起来纳入某个系统的关系来概括要素的特征:要素正是通过系统获得其意义和功能实践理论:从规则到策略:从唯智主义的理论逻辑到实践感的模糊逻辑实践的构成:场域和惯习的辩证关系布迪厄:把关系、实践带回来二元抉择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常识观念47用场域破解“社会”社会并非由各种系统功能、共享文化或纵横交错的冲突、君临四方的权威整合在一起;而是各个相对自主的游戏领域的聚合,不能用普遍的总体逻辑来概括在高度分化的社会,社会世界由大量相对自主的小世界构成,具有自身逻辑和必要性的客观关系的空间场域是附带一定权力或资本形式的各种位置之间的历史关系。决定这些位置的是它们在不同类型的权力或资本分配结构中实际和潜在的处境,以及与其它位置之间的关系(支配、屈从、结构上的对应等)场域是一种运作的效果空间场域也是一种争夺的空间。场域中各种位置的占据者利用种种策略来确保或改善各自的位置。而行动者的策略又取决于他们在场域中的客观位置,即特定资本的分配;还取决于对场域的感知,后者又依赖于他们对场域采取的视点,即从场域中某个位置点出发采纳的视角。这种争夺不断改变或维持空间界限或形式用场域破解“社会”社会并非由各种系统功能、共享文化或纵横交错48惯习是个嘛惯习是积淀在个人身体内的历史关系,是知觉、评判和行动的各种身心图式。它组织实践,生产历史;本身又是历史产物,是embodiedhistory。但人们将它内化,忘记它是一种历史。个体行动者通过惯习产生合情合理的常识性行为(不是rational,而是reasonable)。惯习是通过体现于身体而实现的集体的个人化,或生物性的个人的社会化。惯习是个嘛惯习是积淀在个人身体内的历史关系,是知觉、评判和行49场域与惯习的关系一方面是制约关系:场域形塑惯习,惯习是场域固有属性在身体上的体现。一方面是认知建构。惯习把场域建构成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被赋予感觉和价值,值得投入。场域并不是僵死的结构,而是游戏的空间。之所以存在,只是就那些信奉它的存在并积极追寻它提供的酬赏的“游戏者”涉入这一空间而言。——利益与旨趣问题场域与惯习的关系一方面是制约关系:场域形塑惯习,惯习是场域固50利益、旨趣、资本是一种历史的建构,不能基于某些虚幻的关于“人”的非历史性概念进行先验推断。每个场域都创造并维持各自特定的利益形式。对于参与场域中游戏的人,这一特定利益不言而喻。减少interest的纯功利或纯意识倾向。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存在形式有三种:身体化,客观化,制度化当人们通过各种感知范畴认可上述资本的特定逻辑,就表现为符号资本。利益、旨趣、资本是一种历史的建构,不能基于某些虚幻的关于“人51社会学分析的对象社会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构成社会整体的许许多多深深掩藏的结构,揭示其再生产或转化的机制。这些结构首先存在于“初级的客观对象性”,指各种物质资源的分配,及左右各种社会稀缺物品和价值观念(就是各种资本)的手段;还存在于“次级的客观对象性”,体现为各种分类体系,体现于社会行动者的行为、思想、情感、判断。社会学分析的对象社会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构成社会整体的许许多多深52社会学分析的步骤先建构各种客观结构,分析由各种社会位置构成的空间,了解社会有效资源的分配情况,这种分配确立了施加在各种社会互动和社会表象上的外在约束。再重新引入行动者的直接体验,揭示从内部构建其行动的各种知觉和评价的范畴,就是性情倾向。客观的旁观在认识论上先于主观的理解。因为行动者的立场会随客观社会空间中占据位置的不同而存在根本差异。社会学分析的步骤先建构各种客观结构,分析由各种社会位置构成的53心智图式的社会政治性涂尔干和莫斯《原始分类》:原始社会中认知体系就是社会系统的衍生物:理解范畴就是集体表象,心智图式按照群体的社会结构调整定型布迪厄的发展:首先,传统社会共同体中认知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对应关系在发达社会中也能找到其次,由于社会划分和心智图式生成机制上就联系在一起,所以具有结构对应,心智图式正是社会划分的体现。个人不断接触某些社会状况,逐渐被灌输一整套性情倾向,将现存社会环境的必然性内化。具有次级客观性的结构(即惯习)就是具有初级客观性的结构在身体层面的体现,消解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虚假对立。心智图式的社会政治性涂尔干和莫斯《原始分类》:原始社会中认知54心智图式的社会政治性·续第三,社会结构和心智结构间的对应关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政治作用。符号系统不仅是知识的工具,还是支配的工具。认知整合推动社会整合:社会构建的分类图式将产生它们的那些结构呈现为自然的,必要的,而不是历史偶然的产物,即各阶级、种族群体或性别间特定权力平衡的结果第四,各种分类系统成了争夺的焦点。阶级和其他各种敌对的社会集合体持续参与争夺,以便强加的对世界的界定最大限度符合各自特殊利益。知识社会学就是政治社会学,文化形式社会学就是符号权力社会学。心智图式的社会政治性·续第三,社会结构和心智结构间的对应关55惯习和场域的关系性概念的用意摒弃以下虚假二元对立——个人自发性和社会约束——自由和必然——微观理性分析和宏观功能分析之间——屈服和抵抗——……惯习和场域的关系性概念的用意摒弃以下虚假二元对立56社会行动者的双重生成既不是受外在因素决定的物质粒子也不是单子,只受内在理性指引、或实施某种遵照完美理性设想的内在行动纲领社会行动者是历史的产物,是整个社会场域的历史,也是特定子场域中某个生活道路中积累经验的历史。社会结构通过社会化体现在身体上,个体生成;而社会结构本身又源于一代代人的历史努力即系统生成。心智结构的doublehistoricity。社会行动者的双重生成既不是受外在因素决定的物质粒子57在支配与抵抗之间社会行动者积极主动地决定那个决定他们的情境。只有社会行动者决定自身时,他才是被决定的。自我决定的原则是由感知和评价的各种范畴提供的,而这些范畴本身又是由制约它们的建构过程的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历史地决定的。社会行动者在受制于社会决定机制时也对这些机制的效力“尽”自己一份力。在各种决定因素和将人们构成社会行动者的感知范畴的吻合中产生支配效果。符号支配的固有逻辑:被支配者的被排斥和被压制,正是他们自身合作的结果。——合谋(collusion)。必须对性情倾向的历史源起进行分析在支配与抵抗之间社会行动者积极主动地决定那个决定他们的情境。58旧史学中的主体、行动观传统史学:主体社会分析基于把握和解释,旨在重演行动者的思想及心智世界。社会史:社会主体意义的生产过程中,基本的因果起因在于社会因素,而非个体能动性。旧史学中的主体、行动观传统史学:59社会史的基本理论预设社会经济领域构成某种客观结构行动者受到物质存在条件的因果决定,受到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占据位置的因果决定。社会由一系列纵向排列的阶层组成,由一种因果等级序列主导,保证上下层之间的基本契合。社会经济领域通过因果机制来实行对于文化或主观领域的决定作用。个体在经济领域所占据的位置,转译成社会区分,进一步落实到各种形式的意识、认同、信念体系和价值观念,法律和政治制度。——利益的社会定位社会史的基本理论预设社会经济领域构成某种客观结构60社会文化史/新文化史的转变社会背景与意识之间的因果关联逐渐放松或趋于灵活,纠正了此前单向作用的客观论立场。赋予文化领域相对的自主性,承认个体在意义的生产过程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主观主义/文化主义转向例:E.P.Thompson:Experience;RogerChartier:Representation客观决定链条受到以下因素影响而发生转变个体做出决策,采取生活策略的能力(不直接基于个体的社会位置来推断)文化领域整体上影响并重造社会经济条件的能力社会文化史/新文化史的转变社会背景与意识之间的因果关联逐渐放61新文化史的保守性社会结构与自觉行动之间的关联:社会史:前者对后者具有单纯决定作用。新文化史:两者交互性或辩证性的互动。仍保留二元分立,认为社会背景具有因果首要性,只是赋予主观领域积极的功能。有关历史学家始终要克服客观论与主观论、社会物理学与社会现象学、物理主义与心理主义之间的对立。但这些史家追求的只是社会范畴的约束与自觉意识的自主\物质属性与符号属性\实在压力与文化生成能力这两极之间的某种和谐融合新文化史的保守性社会结构与自觉行动之间的关联:62史学与社会学的并行改变重新界定史学考察角度:从位置系统到体验情境从集体规范到独特策略如何把握和呈现历史过程的双重构成:

被给定的关系与被生产的关系同时存在,涵盖性的结构与具体的“主体”实践之间复杂的互赖从新文化史开始,实践(而不是结构)成为社会分析的起点,因为实践成为社会强制与个体主动性之间发生蕴含意义的相互交织的空间。史学与社会学的并行改变重新界定史学考察角度:63与社会学密切相关的新型史学实践意大利微观史学:细致研究结构约束与个体独特性之间的不可见的微小互动,力图重新建构所谓“经验的动力”。注意每个体系中错综复杂、有欠协调连贯的间隙,这种形态使社会呈现出流动和开放,并导致变迁。德国日常生活史:捕捉社会情境与行动间的差异作用,捕捉社会行动者如何对社会情境做出解释、施压或拒绝。聚焦小型单元,稠密而鲜活的行动情境与背景,聚焦普通人和“无名”大众的行动与社会学密切相关的新型史学实践意大利微观史学:细致研究结构约64主体、意识与结构社会史的预设:社会实在作为结构,以表征的形式投射到个体意识,决定个体行为(社会领域是客观性或结构性的实体)处于特定社会位置/背景的个体具有特定行为(个体社会位置与其蕴含意义的实践间存在因果关联)后社会史与新文化史的质疑:个体行为是对社会实在的把握和蕴含意义的安排个体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从文化上和经验上辨识出社会位置/背景的意义,才能具备该社会位置/背景所应有的个体行为社会背景被概念化后才成为历史过程的因果要素主体、意识与结构社会史的预设:65后社会史论主体性主体性(包括认同、利益等)的观念之前史学:个体的主体性是理性自主领域或对社会背景的反映(处于理性行动或社会结构中);主体性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概念一起后社会史:个体对社会世界以及自己在世界中位置的意义的认识是通过话语而获得。个体通过采用某种特定的话语框架或社会想象,将这些意义赋予社会世界,也赋予自己在世界中所处的位置。将主体性移出理性行动或社会结构质疑文化的概念和意识形态的概念后社会史论主体性主体性(包括认同、利益等)的观念66后社会史论社会行动社会史:社会背景施加的约束是结构性的,社会位置在一定程度上预示、预定或规定了个体蕴含意义的行动新文化史:要说明行动的无意识原因和非预期后果,就应当保留某种社会结构观念后社会史:社会客观性因话语而获得其特性;社会条件对行动的制约作用,通过行动者自身对于这些物质效应做出的特定的概念化或蕴含意义的把握发生。行动的基础:实践基础(某种结构效应)、修辞基础(支撑性话语体制的影响程度或历史通行程度,话语的历史性部署)例如:劳工运动的许多斗争数十年而卓有成效,并不是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某种自然趋势,而是因为人们在现代社会想象的范畴、宗旨和期待中,思考和面对这类斗争时将其看作是某种革命性的威慑后社会史论社会行动社会史:社会背景施加的约束是结构性的,社会67后社会史论实践之前:社会背景对实践的塑造是某种客观性或结构性的东西;特定的社会位置或背景就意味着有关个体某种特定的反应、态度或行为后社会史:社会背景之于实践只是物质性的指涉或支撑。承认社会条件对创造出来并赋予其上的意义施加限制,约束个体能采取的行为,但这种限制是纯粹物质性的而不是结构上的。社会条件为个体提供了他们行动的物质手段,但没有提供确定这些行动发生的范畴或意义,例如:经济资源的短缺对物品的消费施加限制,但这种短缺可有各种领会方式(如自然常理、社会不公和神意天谴)及对待的态度和回应,取决于具体事例中通行的社会想象后社会史论实践之前:社会背景对实践的塑造是某种客观性或结构性68第六讲

行动与结构第六讲

行动与结构69行动观的两类基本立场功利主义的理性的行动者会以某种明确的特定方式行事,以最大可能实现自己的利益,满足自己的需求,尽最大可能减少自己的损失,降低自己的不适浪漫主义的功利主义者忽视了行动中直接表达或间接蕴含的社会意义、文化道德和个人情感行动观的两类基本立场功利主义的70功利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差异论题行动者是否必然是理性的?在一切行动上都表现出理性?理性的标准是什么?社会行动本质上是否与道德有关?道德是自主的还是外来强制的?激励社会行动的是个体自利?共同义务?行动出于个体自由意志,还是受文化的社会化和可资利用的物质资源决定?功利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差异论题行动者是否必然是理性的?71经验现实中行动的复杂性以上问题,有没有统一的规律?行动者是真诚的始终如一,还是虚伪的随机应变或见风使舵?是关注效果的一致性还是探究动机的复杂性?是坦然接受实际生活表面上的协调还是强调权力的不平等?是分析调控交换的规范(empirical-positive)还是伸张交换的相对公正(normative-critical)?是强调个体的意义形塑过程还是强调超个体的文化准则?经验现实中行动的复杂性以上问题,有没有统一的规律?72内在意义还是外显实践?当代行动理论从探讨重点上基本分为两类:从行动对于行动者主观意义入手Action/Agency落实在行为的实施或生产的方式practice/praxis/performance“我思故我在”:心高于身,理性高于欲望,单子高于关系—成熟理性男性白人个体的精神行为只有一些特定思想状况或取向具有道德上的重要意义:理性、自主、奉献,忠诚、仁爱、信义…落实到实践:人类心智并不具有不受限制的自主权力来指导行动进程。社会行为负载情感,与具体情景有关,体现个人与文化、结构的复杂张力内在意义还是外显实践?当代行动理论从探讨重点上基本分为两类:73行动理论核心辞汇(1)人是具有理解力和创造性的主体,对影响其社会生活的条件限制有所控制;(2)人赋予行为以意义。社会学的任务就是去洞察和理解这种意义。社会学必须作为研究行动的解释性学科(3)人类行动由motive推动:个体为了实现purpose(object\end),在内心长时间筹划着行动。通过人们就行为表达出来的account或reason(cause),社会学家可理解这些动机(4)组成社会世界的是人的互动:主体间使用语词、姿态手势和其它符号进行意义协调的持续过程行动理论核心辞汇(1)人是具有理解力和创造性的主体,对影响其74行动理论核心辞汇·续(5)意义经过争论、协调,达成一定程度上的共识,在这种基础上产生一些固定模式,社会arrangement(norm,institution,structure)。这些“宏观的”范畴正是人类的accomplishment(实践的技艺、实施的过程、实现的成就——常人方法学)。因此不是意义的所有部分都必须不断重新协调——例行化。重点是直接、日常的社会经验,而不是持续的、大规模的突生性结构安排。行动理论核心辞汇·续(5)意义经过争论、协调,达成一定程度上75韦伯的行动理论社会学是对社会行动interpretiveunderstanding,并因此达成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结果的causalexplanation,统称interpretivesociology。将行动界定为个体赋予其行为的主观意义。行动的理念型:工具理性行动\价值理性行动\情感行动\传统行动混合形态;不具反思性的习惯与想当然接受的传统都视作勉强够格的有意义行为。——大部分行动的基础就在于想当然接受的行为形式,只在惯例被打破的关键时期明确的意义才会浮出表面。韦伯的行动理论社会学是对社会行动interpretiveu76社会行动的复杂性首先,强调行动者主观上以他人行为为取向的行为。舒茨:“他人”可能有许多内涵。[抽象体系的发展]第二,当几个行动者各自行动意义的取向都在某种程度上考虑到他人行为,就存在一种社会关系。但行动者相互并不一定就对彼此行为的解释达成共识。第三,长期关系中可能持续存在一种稳定的有意义的内容。这种内容可能被行动者理解成一套准则或规范,期待同处那种关系中的其他行动者也会以此引导他们的行为。秩序。但对于同样的超个体规则或规范,同一个制度秩序中不同类型的行动者可能理解不同在一种秩序中,行动者相信自己受到职责的约束,情感上受到驱迫,或在道德上承诺要遵从,秩序就获得合法性。但行动者动机复杂。——内化社会行动的复杂性首先,强调行动者主观上以他人行为为取向的行为77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的先声社会学家可探索的意义有两种:行动者在其生活经验中实际赋予的;观察者可能赋予假设类型的行动者的类型化意义。实现对人类行动的理解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观察到的理解。但完善的社会学须寻求说明性理解,乃至于因果性说明,揭示动机,概括类型,最终反过来支撑直接观察(树立认知图式、思考范畴)区分meaningadequacy和causaladequacy。当我们根据自己通常思考方式,将行为过程各要素的关系贴切地归入某种特定“类型化”意义丛,就确立了意义充分性。而当这种关系成为规律性发生的可重复验证的关系,就确立起因果充分性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的先声社会学家可探索的意义有两种:行动者在78舒茨的行动理论批评韦伯没有清楚区分行动的意义与动机对行为的意义赋予是在行为之后:反思性注视持续行动流,识别出分离的行动片断,建构成有意义的。我们持续把我们的经验分类置入不同图式社会交往中,ego或self与alter或other基于过去经验(知识库存)的符号交流,建立不同程度的共享理解。当自我的目的动机in-order-to成为他我的因果动机because-of或反之,实现intersubjectivity。这就是社会状态/社会性sociality社会世界不限于面对面互动。要把握consociates、contemporaries、predecessors及successors给出的意义。聚在一起构成个体Lebenswelt生活世界中的成员离我们越远,我们赋予他们的动机就越固定,越类型化。如何确定韦伯所说意义丛范围?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沟通传媒的当代质变。——抽象社会舒茨的行动理论批评韦伯没有清楚区分行动的意义与动机79BergerandLuckmann1966《Thesocialconstructionofreality》综合舍勒知识社会学和ArnoldGehlen哲学人类学,将舒茨现象学更社会学化行动者把行动及赋予行动的动机类型化。通过行动者社会化过程,通过与他人具体沟通,实现交互类型化,产生并传递活在心智中的制度世界社会是人类产品externalization。社会是客观现实objectification。人是社会性产品internalization被建构的社会还要求得到合法化(得到说明和正当化),彼此分化和局部化的意义世界需要结合。合法化最高层面是符号世界,整合意义不同领域。解决个体参与社会的意义(社会整合)及不同制度之间适配(系统整合)。这种君临万物的合法化帷幕具有宗教性质(贝格尔《神圣的帷幕》)BergerandLuckmann1966《Theso80从齐美尔到米德社会过程首先是心理过程。以人身在情境中的体验为起点。米德:社会由呈现心理过程的姿态和语言(符号)的交换构成。行动必须落实到身体。Embodiedactor。终结笛卡儿心高于身的偏向。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思实用主义:将社会行为定位在情境中,身体基于过去经历的类似情境做出反应。习惯为人的行为提供了必要的效率与协调。从齐美尔到米德社会过程首先是心理过程。以人身在情境中的体验为81米德的基本理论人类缺乏生物本能,通过有显著意义符号调整各自行为。施行者预期共同参与者以例行方式回应在行为主义的刺激与反应之间插入沟通(意义)。只有交流各方不仅赋予自己行为以意义,且理解或寻求理解他人给出意义,才能发生真正交流主我I和宾我me代表自我self两个阶段或环节。I是思考、行动主体,是创造者。me是I思考客体性自我。社会经由me进入个体,并被I建构和重构互动是I和me内在对话,社会期待与个体的要求和表达进行协调。me指对有显著意义的符号产生的合乎习惯或期待的反应。I说明互动的创造性与即兴发挥米德的基本理论人类缺乏生物本能,通过有显著意义符号调整各自行82米德理论的美国背景自我把与自己互动的他人的意向整合进一套一般性行为标准,扮演generalizedother,和社会不再分离自我的一般化增长了自我多样性和autonomy。社会通过个人的联系(association结社)扩展从而包括复杂的社会生活组织和广泛的沟通托克维尔—杜威和米德—贝拉、里斯曼、布鲁姆杜威与米德政治预设:社会互动稳定、相互丰富、调整完好。费厄泼赖的游戏,公平正义的社会不强调(1)控制他人行为进程的斗争;(2)社会行为中调整不良与未经解决的问题;(3)稀缺资源对于社会生活的无所不在的影响。米德理论的美国背景自我把与自己互动的他人的意向整合进一套一般83戈夫曼的基本概念既强调符号沟通,又注重外在行为表达的dramaturgy视角Glance和Gesture。bodyidiom。我们不断进入和某种类型他人的交往和沟通identity:一系列和他人建立起来的身体习语的某种拼贴impressionmanagement。前台、后台;team支持他们努力维持的印象。但他更有兴趣研究意外(当众失态)或有意打断行动者表演从而使其丢脸(当众拆台)戈夫曼的基本概念既强调符号沟通,又注重外在行为表达的dram84戈夫曼的基本概念·续Face:用广为赞赏的社会属性勾勒的自我形象。依赖遭遇来支撑。facework指个人使他所作所为与其面子相协调的面子功夫,以避免和修补“事故”。掌握这种能力称为tact。维持仪式性秩序调key指一套formula,可将根据基本框架来说已有意义的活动转换为另一种活动,keyingboundarymarker。outofframe与disattendcivildisattention有礼貌的不注意totalinstitution总体制度机构:生活各个方面由一单独的权威统一管理;行为的管理一视同仁,集体进行;有严格的事件时间规程;所有的行为都旨在实现制度总体的正式目标戈夫曼的基本概念·续Face:用广为赞赏的社会属性勾勒的自我85戈夫曼的分析主线(一)自我是一种社会生产所谓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并不是说有某种内在固有的本质等待在社会情境中表现出来。关于自我的感觉与认识是得到公共认证的表演的成果个体能在何等程度上维持某种自认得到尊重的自我形象,取决于有何等机会获得主导文化认为值得追求的性格特征和地位象征的结构性资源(二)社会生活的性质:戏剧、仪式还是博弈

manipulation与morality、虚饰与真诚并不截然分开道德:通过设计来确认人的尊严的表演与互动仪式。通过小心呵护自己和他人面子确认仪式秩序(三)社会经验由框架主导

framing。框架分析旨在理解社会生活是如何被经验的。定位anchoring、领会。识别和标签戈夫曼的分析主线(一)自我是一种社会生产86透过本质看表面风格:印象风格。urbanethnographer。采用“临时概念”连接不同的叙事片断立场:接受社会的normalcy,立足copresence面对面互动,从中分析社会信念是如何创造出来的。不是具有因果力的隐藏;而是效果的集合或拼贴。社会无意识就在表面,就是表面。行动者如何投入社会生活?在他人身体呈现出的表象后,我们能得到什么?Person与personae面具。自我的双重性:一种形象;在仪式性游戏中处理情境中各种判断的偶然因素的游戏者现代社会作为礼貌社会civilsociety,神圣的宗教仪式已转为礼貌仪式。建构方式:比较涂尔干身体观:比较埃利亚斯、布迪厄、福柯。透过本质看表面风格:印象风格。urbanethnograp87常人方法学HaroldGarfinkel1922-20111967,StudiesinEthnomethodology2002,Ethnomethodology’program:workingoutDurkheim’saphorism,2006,SeeingSociologically:Theroutinegroundsofsocialaction想揭示的社会学陷阱:社会学家作为学者,想当然地浸淫于有关日常生活的理论思考;而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众生男女在日常实践时真正应用的“理论”,却在理论“实践”的揭示下,消失在光明之中。常人方法学HaroldGarfinkel1922-20188Ethnomethodology这个词Ethno:某个局部社会舞台上的成员Ethnomethod:常人方法,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用来解决日常问题,使日常生活显得合乎情理,并出于各种实践目的,使行动可被讲述,被说明,即能给出说法accountable。社会成员就这样生产和再生产出可辨识的社会秩序-ology:有关常人方法的研究或逻辑Ethnomethodology这个词Ethno:某个局部社89从对抗主流社会学出发帕森斯主流社会学:社会有normativeorder,个体经社会化成为社会成员,追求内化共享目标,依其规则行事,产生稳定的factualorder常人方法学质疑规范内化模式:道德规范被行动者内化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必要前提么?帕森斯笔下行动者沦为judgmentdope研究社会成员通过怎样的共享方法,共同建构出社会情境中的orderliness。这是常人持续进行的权宜性努力的accomplishment规则并非先于行动的蓝图,更像是行动之后给出说法的工具从对抗主流社会学出发帕森斯主流社会学:社会有normativ90日常生活实践的特点—权宜性Contingency:行动者并非遵循预定规则,而是根据局部情况、舞台场景,持续努力,协调实现的成就。breachexperiment:系统地破坏想当然性,造成社会生活局部失范,让平淡无奇的日常行动重新“可见”,揭示社会行动的内在组织过程。体验常人如何身心并用地掌控各种微小实践,构成局部秩序不能单凭规则,常人绝非文化傀儡或心理学傀儡,在日常活动中有充分的腾挪余地,生产、再生产或改变行动的结构日常生活实践的特点—权宜性Contingency:行动者并非91日常生活实践的特点—局部性在场景(scene或setting)中组织成行动空间局部性:任何社会行动都处于某个场景中结构局部性:情境、情境定义和行动皆社会成员运用常人方法努力构成的共同成就局部索引性:情境总是无尽指向别的情境不仅摆脱互动论的“微观视角”,更超越宏微二分的伪命题日常生活实践的特点—局部性在场景(scene或setting92日常生活实践的特点—索引性Indexity:研究日常生活中组织有素、富于技艺的实践的成就,特别是对于持续进行的权宜性成果的索引性表达。互动者要具备unstated的意义假设和共享知识,才能顺利完成社会行动和沟通一项表达或行动的意义必须索引到其它表达或行动的意义才可理解,而后者又是无尽索引链上的一环。大量的索引修补不在日常互动之中用明晰的科学语言描述社会过程,就是要中断索引链,修补或疗救日常行动者对社会现象的描述的索引性。但后者unremediable。社会研究应当尽可能展示这种索引性,疗救等于用理论的理性改造实践的理性日常生活实践的特点—索引性Indexity:研究日常生活中组93日常生活实践的特点—可说明性accountability。行动参与者或旁观者有能力描述行动的某些部分,后者就此可被理解。但这种描述和理解不可能周全索引性是无尽的,局部行动的边界到底何在,要看你描述和理解行动的实践目的。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只是行动者描述、说明和理解行动的工具行动、说明和场景共同构成复杂的实践整体,即日常生活实践的reflexivity,反身性或反思性。日常生活实践的特点—可说明性accountability。行94超越宏微二分的结构观常人方法学关注的是个体处在社会情境中,具备特定群体成员被要求的资格能力,如何以可辨识的方式生产出局部秩序局部生产同期群(localproductioncohort):处在同一社会舞台、通过其活动塑造并重塑该舞台注重从日常生活局部实践中探寻社会结构运作机制。关注制度、组织作为场景或背景的实践过程。关注现象的局部化、具体化。关注实践活动的形式结构,即社会成员生产并辨识出的统一性、可再生产性、重复性、标准化、典型性等揭示作为过程而非静态的结构,-ingofthing超越宏微二分的结构观常人方法学关注的是个体处在社会情境中,具95发扬涂尔干的训言《常人方法学纲领》重释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核心主张,“社会事实的客观实在性是社会学的基本原则”,挑战自认承继涂尔干衣钵的主流社会学。principle一词诱导实证主义聚焦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忽视社会行动和日常实践从现象学角度做出非实证主义化的理解:社会事实的客观实在性是社会学基本现象phenomenon社会“实在性”并非研究者自视客观观察到的自然特征,而是社会成员能被其他人辨识的特定行动。当局部情境、行动、说明可观察、可辨识并就此可共享,也就再生产出社会生活的秩序感。发扬涂尔干的训言《常人方法学纲领》重释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96超越主流社会学主流社会学对于索引性的“疗救”,就是用概念化约来处理无限复杂的经验现象,以统贯明晰的理论体系展现清晰构造的社会秩序,个人具体的行为实践被化约为人口/统计总体population指标但研究者“科学的”视角选择并不等同于行动者对社会秩序的情境边界划定,不能充分展现局部经验细节的权宜性和索引性,容易将社会秩序抽象化、实体化。要探究社会成员通过怎样的持续说明,制造和描述日常社会的秩序感。关注局部社会实践的细节,正是为了恢复社会秩序/秩序感的本来面目超越主流社会学主流社会学对于索引性的“疗救”,就是用概念化约97加芬克尔其人其说纽瓦克大学\北卡社会学。接触兹纳涅茨基和托马斯,胡塞尔、舒茨、古尔维奇等人的现象学二战开始,迈阿密海滩训练反坦克作战战后,去哈佛师从帕森斯,博士论文抨击结构功能主义的社会秩序观UCLA。与萨克斯共创常人方法学重镇《常人方法学研究》70s中期后conversationalanalysis和workstudies2002《常人方法学纲领:发扬涂尔干的训言》2006出版1948年手稿《社会学的观照:社会行动的惯常根基》加芬克尔其人其说纽瓦克大学\北卡社会学。接触兹纳涅茨基和托马98常人方法学问题意识源泉之一帕森斯及深受其影响的主流社会学范式,在20世纪中期的美国社会学界,成了几乎所有新兴理论的对话基础和批判靶子米尔斯批判帕森斯式的宏大理论,强调经验研究,又讥讽主流社会学的经验主义为“抽象经验主义”常人方法学继续探索帕森斯注重的社会秩序问题,只是去除其唯意愿论和物化的色彩,探索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经验角度来理解社会秩序的建构常人方法学问题意识源泉之一帕森斯及深受其影响的主流社会学范式99常人方法学问题意识源泉之二舒茨抨击科学的理论化预设“无所偏倚的观察者”,脱离实践生活中的原初焦虑和紧迫性,关于生活世界的模型建构代替了生活世界的鲜活流动理论世界自有其cognitivestyle。行动者自有其规则来解释实践,统合意义。研究者保持理论态度,就难以亲身体验和直接把握日常生活世界重视实践行动的经验细节,强调行动的具体性和情境性。行动者身份和群体资格均非预定自存舒茨和古尔维奇注重分析意识的心理行为如何构成日常世界,加芬克尔则将内在的心理行为外化到公共场景中的互动行动。使舒茨对现象学的社会学化改造更加彻底常人方法学问题意识源泉之二舒茨抨击科学的理论化预设“无所偏倚100常人方法学问题意识源泉之三与符号互动论都主张彻底经验主义,但符号互动论未能摆脱个人主义和心理主义,行动者依然是物化的社会角色情境性身份与情境相互建构,共同创造出互动的秩序感。真正彻底的经验主义不能囿于行动者的主观心理、个体筹划,而要透过可辨识的情境性实践细节来探讨社会互动秩序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