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促进汇总课件_第1页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促进汇总课件_第2页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促进汇总课件_第3页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促进汇总课件_第4页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促进汇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科技大学体育部

赵静zjsmm@

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

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

1第八章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促进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第二节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第三节影响参加体育运动的心理因素第四节体育健身的心理学理论第八章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促进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2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促进汇总课件3一、心理健康概念二、心理健康的判定标准一、心理健康概念4心理健康的含义(1)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2)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心理健康的含义(1)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5《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为:认知过程正常,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乐观,精神舒畅;意志坚强,做事有目的、计划、步骤、方法,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人格健全,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均正常;养成健康习惯和行为,无不良行为;精力充沛地适应社会,人际关系良好。心理健康的标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心理健康的具体标6(1)智力正常;(2)适当的情绪控制能力;(3)对自己能作出适当的评价;(4)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季浏(1995)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智力正常;季浏(1995)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应该7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题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常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测试题:1.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2.上床后,怎么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3.经常做恶梦,惊恐不安,早晨醒来就感到倦怠无力、焦虑烦躁。4.经常早醒1-2小时,醒后很难再入睡。5.学习的压力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题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86.读书看报甚至在课堂上也不能专心一致,往往自己也搞不清在想什么。7.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便较长时间地沉默少言。8.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9.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总是很放不开,整日思索。10.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11.老师讲概念,常常听不懂,有时懂得快忘得也快。12.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迟疑再三。6.读书看报甚至在课堂上也不能专心一致,往往自己也搞不清在想913.经常与人争吵发火,过后又后悔不已。14.经常追悔自己做过的事,有负疚感。15.一遇到考试,即使有准备也紧张焦虑。16.一遇挫折,便心灰意冷,丧失信心。17.非常害怕失败,行动前总是提心吊胆,畏首畏尾。18.感情脆弱,稍不顺心,就暗自流泪。19.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别人总在嘲笑自己。13.经常与人争吵发火,过后又后悔不已。1020.喜欢跟自己年幼或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一起玩或比赛。21.感到没有人理解自己,烦闷时别人很难使自己高兴。22.发现别人在窃窃私语,便怀疑是在背后议论自己。23.对别人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常常表示怀疑,甚至嫉妒。24.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要加害自己。25.参加春游等集体活动时,总有孤独感。26.害怕见陌生人,人多时说话就脸红。20.喜欢跟自己年幼或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一起玩或比赛。1127.在黑夜行走或独自在家有恐惧感。28.一旦离开父母,心里就不踏实。29.经常怀疑自己接触的东西不干净,反复洗手或换衣服,对清洁极端注意。30.担心是否锁门和可能着火,反复检查,经常躺在床上又起来确认,或刚一出门又返回检查。31.站在经常有人自杀的场所、悬崖边、大厦顶、阳台上,有摇摇晃晃要跳下去的感觉。32.对他人的疾病非常敏感,经常打听,深怕自己也身患同病。33.对特定的事物、交通工具(电车、公共汽车等)、尖状物及白色墙壁等稍微奇怪的东西有恐怖倾向。27.在黑夜行走或独自在家有恐惧感。1234.经常怀疑自己发育不良。35.一旦与异性交往就脸红心慌或想入非非。36.对某个异性伙伴的每一个细微行为都很注意。37.怀疑自己患了癌症等严重不治之症,反复看医书或去医院检查。38.经常无端头痛,并依赖止痛或镇静药。39.经常有离家出走或脱离集体的想法。40.感到内心痛苦无法解脱,只能自伤或自杀34.经常怀疑自己发育不良。13测评方法:√得2分,△得1分,×得0分。评价参考:1)0-8分。心理非常健康,请你放心。2)9-16分。大致还属于健康的范围,但应有所注意,也可以找老师或同学聊聊。3)17-30分。你在心理方面有了一些障碍,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适,或找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你。4)31-40分。是黄牌警告,有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应找专门的心理医生进行检查治疗。5)41分以上。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应及时找专门的心理医生治疗。测评方法:14第二节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促进汇总课件15一、体育运动与情绪的关系1.身体活动后的即刻效益2.长期身体锻炼的情绪效益3.与体育运动有关的良好情绪体验4.体育运动产生的情绪效益的维持时间一、体育运动与情绪的关系16二、体育运动与认知衰老的关系1.体育运动提高中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的争论2.身体锻炼与反应速度的保持二、体育运动与认知衰老的关系1.体育运动提高中老年人的认知功17

1.体育运动与人格的完善2.身体锻炼与认知功能的关系3.身体锻炼与艾滋病毒的延缓三、体育运动的其他心理效益

1.体育运动与人格的完善18第三节影响参加体育运动的心理因素第三节19一、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

归纳国内关于成年人参与体育锻炼原因的研究,可以发现人们参与锻炼的原因极多,大致出于生理需要、审美需要、情感需要、交往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功利的需要、社会环境的需要和休闲娱乐的需要等。甚至还有人认为参与体育锻炼不需要理由其动机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一、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20二、不参加体育运动的“理由”

锻炼带来的好处如此之多,但仍然有很多人拒绝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他们通常所提出的理由是:“没时间”、“没有精力”、“没有动机”。可以发现,在所有阻碍体育锻炼的因素中,很多都是个人可控制的因素。二、不参加体育运动的“理由”21

三、退出体育运动的原因

许多人认为锻炼时间过长影响了工作和家务、家庭成员需要照顾、锻炼缺乏乐趣、去健身中心太费时间和金钱等原因是自己退出体育锻炼的原因三、退出体育运动的原因22第四节体育健身的心理学理论第四节23一、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因二、锻炼行为理论一、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因24

体育锻炼的成瘾行为锻炼成瘾的界定

(一)什么是成瘾

通常狭义的成瘾是指个体强迫性地寻求药物和使用药物的行为,其生理和心理已产生对药物的强烈依赖。广义的成瘾则延伸到对一些行为的强迫性依赖,如病态赌博、疯狂购物、网络成瘾等。

体育锻炼的成瘾行为锻炼成瘾的界定25

锻炼成瘾是指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研究,比较锻炼成瘾者和非锻炼成瘾者的差异,发现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二)对锻炼成瘾的理解锻炼成瘾是指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生理26锻炼成瘾者锻炼后更难以休息,并产生更多的应激参加体育锻炼后体验到高度积极的情感当错过一次锻炼机会后产生高度的抑郁、焦虑和愤怒的情绪体验;为完成某项锻炼计划倾向于忽视身体的不适、疼痛或伤病锻炼成瘾者锻炼后更难以休息,并产生更多的应激27Glasser(1976)曾提出积极的跑步成瘾的标准:1.体育锻炼是非竞争性的、个人选择的,每天从事一小时;2.体育锻炼只需很少的技能和精神努力;3.体育锻炼不依赖于他人,可最大限度地独立进行;4.锻炼者相信活动具有价值;5.锻炼者相信坚持活动会导致某种程度的提高;6.锻炼后不会带来自我贬低。锻炼成瘾行为的测量Glasser(1976)曾提出积极的跑步成瘾的标准:28

总的来说,锻炼成瘾行为在各种运动项目中都有可能存在,就目前而言,还缺乏有效的测量工具对锻炼成瘾行为的程度作出准确的判断,这也是造成这一领域研究结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关于锻炼成瘾行为的研究总的来说,锻炼成瘾行为在各种运动项目中都有可能存29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促进汇总课件30西南科技大学体育部

赵静zjsmm@

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

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

31第八章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促进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第二节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第三节影响参加体育运动的心理因素第四节体育健身的心理学理论第八章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促进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32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促进汇总课件33一、心理健康概念二、心理健康的判定标准一、心理健康概念34心理健康的含义(1)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2)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心理健康的含义(1)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35《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为:认知过程正常,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乐观,精神舒畅;意志坚强,做事有目的、计划、步骤、方法,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人格健全,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均正常;养成健康习惯和行为,无不良行为;精力充沛地适应社会,人际关系良好。心理健康的标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心理健康的具体标36(1)智力正常;(2)适当的情绪控制能力;(3)对自己能作出适当的评价;(4)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季浏(1995)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智力正常;季浏(1995)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应该37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题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常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测试题:1.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2.上床后,怎么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3.经常做恶梦,惊恐不安,早晨醒来就感到倦怠无力、焦虑烦躁。4.经常早醒1-2小时,醒后很难再入睡。5.学习的压力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题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386.读书看报甚至在课堂上也不能专心一致,往往自己也搞不清在想什么。7.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便较长时间地沉默少言。8.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9.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总是很放不开,整日思索。10.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11.老师讲概念,常常听不懂,有时懂得快忘得也快。12.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迟疑再三。6.读书看报甚至在课堂上也不能专心一致,往往自己也搞不清在想3913.经常与人争吵发火,过后又后悔不已。14.经常追悔自己做过的事,有负疚感。15.一遇到考试,即使有准备也紧张焦虑。16.一遇挫折,便心灰意冷,丧失信心。17.非常害怕失败,行动前总是提心吊胆,畏首畏尾。18.感情脆弱,稍不顺心,就暗自流泪。19.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别人总在嘲笑自己。13.经常与人争吵发火,过后又后悔不已。4020.喜欢跟自己年幼或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一起玩或比赛。21.感到没有人理解自己,烦闷时别人很难使自己高兴。22.发现别人在窃窃私语,便怀疑是在背后议论自己。23.对别人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常常表示怀疑,甚至嫉妒。24.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要加害自己。25.参加春游等集体活动时,总有孤独感。26.害怕见陌生人,人多时说话就脸红。20.喜欢跟自己年幼或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一起玩或比赛。4127.在黑夜行走或独自在家有恐惧感。28.一旦离开父母,心里就不踏实。29.经常怀疑自己接触的东西不干净,反复洗手或换衣服,对清洁极端注意。30.担心是否锁门和可能着火,反复检查,经常躺在床上又起来确认,或刚一出门又返回检查。31.站在经常有人自杀的场所、悬崖边、大厦顶、阳台上,有摇摇晃晃要跳下去的感觉。32.对他人的疾病非常敏感,经常打听,深怕自己也身患同病。33.对特定的事物、交通工具(电车、公共汽车等)、尖状物及白色墙壁等稍微奇怪的东西有恐怖倾向。27.在黑夜行走或独自在家有恐惧感。4234.经常怀疑自己发育不良。35.一旦与异性交往就脸红心慌或想入非非。36.对某个异性伙伴的每一个细微行为都很注意。37.怀疑自己患了癌症等严重不治之症,反复看医书或去医院检查。38.经常无端头痛,并依赖止痛或镇静药。39.经常有离家出走或脱离集体的想法。40.感到内心痛苦无法解脱,只能自伤或自杀34.经常怀疑自己发育不良。43测评方法:√得2分,△得1分,×得0分。评价参考:1)0-8分。心理非常健康,请你放心。2)9-16分。大致还属于健康的范围,但应有所注意,也可以找老师或同学聊聊。3)17-30分。你在心理方面有了一些障碍,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适,或找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你。4)31-40分。是黄牌警告,有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应找专门的心理医生进行检查治疗。5)41分以上。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应及时找专门的心理医生治疗。测评方法:44第二节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促进汇总课件45一、体育运动与情绪的关系1.身体活动后的即刻效益2.长期身体锻炼的情绪效益3.与体育运动有关的良好情绪体验4.体育运动产生的情绪效益的维持时间一、体育运动与情绪的关系46二、体育运动与认知衰老的关系1.体育运动提高中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的争论2.身体锻炼与反应速度的保持二、体育运动与认知衰老的关系1.体育运动提高中老年人的认知功47

1.体育运动与人格的完善2.身体锻炼与认知功能的关系3.身体锻炼与艾滋病毒的延缓三、体育运动的其他心理效益

1.体育运动与人格的完善48第三节影响参加体育运动的心理因素第三节49一、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

归纳国内关于成年人参与体育锻炼原因的研究,可以发现人们参与锻炼的原因极多,大致出于生理需要、审美需要、情感需要、交往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功利的需要、社会环境的需要和休闲娱乐的需要等。甚至还有人认为参与体育锻炼不需要理由其动机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一、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50二、不参加体育运动的“理由”

锻炼带来的好处如此之多,但仍然有很多人拒绝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他们通常所提出的理由是:“没时间”、“没有精力”、“没有动机”。可以发现,在所有阻碍体育锻炼的因素中,很多都是个人可控制的因素。二、不参加体育运动的“理由”51

三、退出体育运动的原因

许多人认为锻炼时间过长影响了工作和家务、家庭成员需要照顾、锻炼缺乏乐趣、去健身中心太费时间和金钱等原因是自己退出体育锻炼的原因三、退出体育运动的原因52第四节体育健身的心理学理论第四节53一、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因二、锻炼行为理论一、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因54

体育锻炼的成瘾行为锻炼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