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DMA高级培训课件_第1页
WCDMA高级培训课件_第2页
WCDMA高级培训课件_第3页
WCDMA高级培训课件_第4页
WCDMA高级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错误!链接无效。具有相同参考点但前256chips不发是空闲期,只发送后面的2304chips。P-CPICH、PDSCH、DPDCH/DPCCH都是以相同时钟参考点以10ms为单位发送。其中P-CPICH是以广播方式连续发送,DPDCH/DPCCH是时分复用的关系发送。S-CCPCH以P-CCPCH的时钟为参考,规范规定它总是比P-CCPCH延迟kx256chips,k=0~149。S-CCPCH不是以广播方式始终存在的,有信息才发送,发送的定时关系是以P-CCPCH的时钟为参考。PICH是以S-CCPCH为时钟参考,要求比S-CCPCH提前发射3TS=7680chips,则针对P-CCPCH同样的时钟参考点要延迟(kx256-7680)个chips。AICH只会出现在无线时隙的偶数位,即出现在TS0、TS2、TS4等。也就是说它是以相同的无线时隙为参考点,只是每次都要占用2个无线时隙,该信道有信息发送无信息不发送。DPDCH/DPCCH不是连续发送,允许有时延,时延同S-CCPCH的时延一致为kx256chips。上行链路的信道由于是移动台发送,没有同时钟参考点的要求。八、调制解调目标:了解发射和接收过程中的调制解调基本原理。 (UM128-3~8-15)调制解调的过程:在WCDMA中,采用的数字解调方式是话音或数据信号经过原编码、信道编码、速率匹配、交织、NRZ编码、扩频调制、chip调制、最终到空中接口上对应的相位上来。BPSK采用二相位调制,对应的相位0或∏。QPSK是信号经串并转换,NRZ编码之后形成I路Q路,通过COS、SIN调制到空中接口上发射,对应的关系11→∏/4;1-1→7∏/4;-11→3∏/4;-1-1→5∏/4。下行链路调制方案与上行链路的调制方案各不一样,下行链路是多个信道串并转换之后分为I路Q路,I路Q路再分别求和,再进行脉冲整形,然后再在射频口上完成4相位调制。即所谓的4相调制方案。在下行方向作功率控制,可以做到每码字的功控,是因为针对I路Q路的每物理信道都有相应的功率增益Gain。经过调整这样的增益反应到下行方向占用射频的功率大小不同。对于一个下行384数据业务,是数据加控制的处理过程,SF=8,每10ms速率是960kbps。经过NRZ编码,1→-1,0→1。奇偶比特经过串并转换,形成I路和Q路,每路速率480kbps,SF=8扩频,再进行加扰过程,下行链路应是主扰码的I路和Q路,加扰之后I路和Q路各取1个位数对应到空中接口的1个相位,形成连续的输出相位。上行链路选择的是I/Q复用,其中DPDCH根据业务选择扩频因子,DPCCH固定扩频因子,经过增益控制之后分别进行加扰,形成I路和Q路。从射频角度看,与下行处理是相同的。只不过chip1和chip2不再有关系,而在下行方向是同一路信息的奇偶位关系。在上行方向chip1,chip2分别来自二路信息。所以又称为并行的BPSK。脉冲整形的过程也就是尽量压缩旁瓣的能量,使99%的能量集中在主瓣上。旁瓣能量的集中程度体现在滚降系数上,目前在WCDMA中统一选择的α=0.22。对应的带宽=(1+α)x速率。故带宽=(1+0.22)x3.84=4.75MHz。接收机从空中接口上接收到的信号,通过宽带滤波器滤除旁瓣信号,截取5MHz带宽内的有用信号,然后解调,获得处理器增益,通过脉冲整形去除噪声。解调过程包括中频转换、匹配滤波器寻找相关点加Finger合成组成了Rake接收机的功能、对每个Finger完成相应解扩过程、执行Symbol判决,在经过相应的逆过程如串并转换、基带信号处理等等。Rake接收机从射频口接收到多路4相位信号,通过相位直接区分I路和Q路,如收到信号相位是∏/4则对应的I路和Q路符号为11。信号送往匹配滤波器完成相关点的寻找,找到多个相关点,多个相关点将作为多路Finger的时延均衡的参考,之后I路和Q路信号进行相位调整。信号侦听是结合Pilot,通过已知的Pilot序列完成信道估计的过程。每个Finger时延的均衡值不同,经过均衡使每个Finger信号达到相同的参考点,再通过I路和Q路信号求和,采用合并算法,然后再送往基带信号处理。此时I路和Q路信号并未区分出物理信道,只有经过解扩解扰过程之后才能区分出有用信号,而之前是将所有信号包括干扰都接收下来。九、AMR话音编码目标:了解AMR话音编码过程、描述AMR速率适配方案、比较AMR和GEM中的EFR/FR的区别。 (UM129-3~9-15)AMR话音编码是只针对话音的原编码过程,它是根据空中接口的无线质量动态改变编码方案。所遵循的原则是以较低的编码速率获得较好的话音质量,也就是通过添加更多的保护字段来提高话音质量。在较好的无线条件下,原编码速率提高如12.2kbps,信道编码速率可以下降;同样在无线条件差的情况下,原编码速率提下降至4.75kbps,信道编码速率增加,添加更多保护字段抵抗干扰。所以AMR的作用就是在不同的无线条件下获得较恒定的话音质量。但引入AMR会增加系统的复杂程度。话音处理间隔仍然是20ms,速率改变周期也可以是20ms一次。规范规定AMR一共定义了8种编码方式,各厂家设备目前普遍支持的最大速率是EFR12.2kbps,最小速率是4.75kbps。AMR子流即是8种速率流。每种子流都是以20ms来截取话音块,所以对应12.2kbps模式20ms内244bits,10.2kbps对应204bits,依此类推。每个子流对应比特分3个级别,为classA、B、C。规定了不同级别所对应的比特长度,其中classA级别最高,要经过严格保护,classB次级,classC级别最低几乎可以不作保护。图9-5列出了不同话音编码速率在不同C/I(解扩之后的载干比)情况的话音质量的测试结果。在C/I值较好的情况下,高速率的话音编码明显有较好的话音质量,但在C/I值较低的状况下,EFR、12.2等高速率编码已无法侦听,而低速率的话音编码方案仍然可以得到较好的话音质量。如在C/I=4dB时12.2对应的MOS值只有1.46,而5.9kbps方式对应的MOS值为3.69。十、核心网部分目标:了解核心网的演进、核心网实现过程。(UM107-3)核心网的功能主要是提供用户连接、对用户的管理以及对业务完成承载,作为承载网络提供到外部网络的接口。用户连接的建立包括移动性管理(MM)、呼叫管理(CM)、交换/路由、录音通知(结合智能网业务完成到智能网外围设备的连接关系)等功能。用户管理包括用户的描述、Qos(加入了对用户业务Qos的描述)、用户通信记录(Accounting)、VHE(与智能网平台的对话提供虚拟居家环境)、安全性(由鉴权中心提供相应的安全性措施包含了对移动业务的安全性管理和对外部网络访问的安全性处理)。承载连接(Accessto)包括到外部的PSTN、外部电路数据网和分组数据网、Internet和Intranets、以及移动自己的SMS服务器等等。核心网可以提供的基本业务包括移动办公、电子商务、通信、娱乐性业务、旅行和基于位置的服务、遥感业务(Telemetry)-简单消息传递业务(监视控制)等等。1、核心网络的演进和构成(UM107-6~7-7)核心网分成电路交换域和分组交换域。CS域需要的功能部件包括TRAU、MSC等,PS域需要的功能部件包括GGSN、SGSN和其它一些寄存器和服务器。规范中规定由RNC提供的Iu接口是开放的,在IuCS域和IuPS域上的信令和接口都是开放的。IuCS域和IuPS域上的信令平面都是RANAP协议,称为RANAP-CS和RANAP-PS。CS域的业务平面对应的是话音,需要完成AMR的速率适配和TRAU的码型转换,而DATA业务无需码型转换直接送往SGSN完成相应功能。北电网络在实现网络连接过程中引入了无线网关(WirelessGateway)的概念,无线网关实际是设备的综合节点,在R99版本,CS域TRAU部分需添加新的功能,MSC和SGSN不需发生变化。从RNC提供的接口是光纤接口,传输的是ATM信元,话音承载AAL2,数据承载AAL5。通过OC-3/STM-1板卡接入之后在内部分成二个分支,AAL2将送往TRAU来完成码型转换和速率适配,适配到64kbps的TDM流――E1电路的同步流来传送用户信息。对于分组域,由SGSN转换成IP,业务将承载到IP骨干网上,送往GGSN。在IuCs接口上的信令对于TRAU来说是透明通过的,TRAU只是物理层的设备,不会分析信令消息。所以从信令角度来说,IuCS上的信令是RNC和MSC之间的对话,透明穿过TRAU到达MSC,由MSC的CPU进行处理。作为PS域来说,由于中间不需要速率适配和码型转换,所以IuPS端口就存在于RNC和SGSN之间,直接的协议仍然是RANAP-PS协议。从SGSN到GGSN协议将直接转换到GPRS的协议――GTP协议,包括GTP-C和GTP-U。与GSM最大的不同,作为GPRS来说,SGSN和GGSN之间是GTP-U,而SGSN和PCU之间仍然是帧中继的协议。在WCDMA中,Gn接口上的GTP-U协议将会被延展至IuPs接口上。也就是从RNC开始,业务将分配一个TunnelID,在IuPs和Gn接口上使用。(UM107-9~7-16)在R4和R5版本中都将引进多媒体网关MGW和CallServer的概念。在R4中,将MSC中有关电路交换部分以及面向用户业务传递的话音中继平面和中继模块全部都取消了,只保留了信令处理单元――CPU处理单元。增加的二个控制功能可以是软件实现或通过板卡来实现,称为WGC和PSTNGC,完成二个MGW之间的话音通路建立的控制。CPU集中处理中心称为CallServer。CallServer在初期仍然是原来MSC的平台,最终将真正实现服务器的处理平台。话音将通过WGC和PSTN-GC来完成建立在分组骨干网上以异步数据流的方式传递。分组骨干网选择何种类型取决于规范的发展趋势,按目前的趋势来看都会Over在IP上。所以从骨干承载来说,R4版本首先将话音和数据的传递方式实现了一体化。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完成话音通信时,信令仍然通过CallServer实现通信,话音的通路只需要在不同的WGC之间或者是在不同的WGC和PSTNGC之间来建立连接关系就可以了。PSTNGC的引入就是提供专门到PSTN的64kbps2M的话音电路中继的交换。移动拨打移动时只需要通过WGC之间完成,PSTNGC是针对PSTN设置的网关。到R5版本之后,都将成为分组骨干网的一个节点,不再区分不同的功能模块,每个节点都将分配一个IP地址,通过IP路由方案来寻址并完成路由的建立。在R4版本中强调的是CS域的变化,并没有强调对接入网络部分所需要发生的变化。如移动打固定时,移动用户呼叫,信令将送往CallServer进行相应处理,完成与公网之间的No.7信令的转移和对话,对端震铃,用户摘机,回复信息给CallServer,由CallServer完成内部控制,通知WGC和PSTN-GC建立MGCP协议,控制WG和PSTNG之间建立一条VoiceoverIP的通路,用户开始通信。CallServer将有路由分析的功能,确定不同WG和PSTNG之间的通路。实现了R4版本后,将会用到TFO和TrFO的功能。TFO称为TandemFreeOperation,TrFO称为TrancoderFreeOperation。TFO功能指的是当移动打移动时,双方已经协商好通信的速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无需通过TRAU功能完成码型转换,这个过程就称为TFO功能。实现这一功能的前提是使用异步流的传送方式。TFO是可选的,指的是移动打移动时,是否需要通过码型转换将作为可选项,取决于二端速率是否协商。如一端用户选择的速率是12.2kbps,对端只有4.75kbps,经过分组骨干网时,承载的速率都是64kbps。在这种情况下二端都需要通过TRAU。如果中间有一端不通过TRAU,启动TFO功能就可实现一端不通过TRAU。而TrFO则需要事先协商好彼此的通信速率。所谓R5版本,就是全IP的骨干网。无论是接入网络还是核心骨干网,底层都是基于IP的骨干网。IP效率比ATM要高,而且底层以太网技术发展较快。所以完全可以选择IP的骨干网,实现一体化的网络。在R5版本所以的交换都是软交换,也就是在分组骨干网中的节点都可以通过服务器来实现。服务器平台包括HLR(归属位置寄存器)、SCP(智能网业务控制点平台)、UAS(播放录音通知平台),这些平台之间仍然通过No.7信令连接的,所以需要一个USP,USP功能相当于GPRS中SIG的功能,也就是No.7到IP的网关协议转换服务器。协议栈的演进,R99版本中数据业务建立再IP,底层是AAL5以ATM为承载,话音选择AAL2以ATM为承载。R99+版本,数据选择的是MPLS,底层仍是ATM作承载,话音没有变化。到R4版本,对话音有二个选项,话音既可以Over在IP上,也可以仍然选择AAL2的承载。最终到R5版本,实现的是100%的OverIP,数据链路层仍是ATM信元。2、核心网络的协议(UM107-18)核心网的信令平面:在GSM中,面向BSS的协议是BSSAP协议,而在WCDMA中面向无线接入网络的协议是RANAP,功能完全等同于BSSAP,是核心网与无线接入网之间的对话。RANAP协议同样在功能上被分成二部分,一部分是直接与RNC的对话,另一部分是透明的与移动台的对话。核心网内部的协议与GSM相比从上层角度来说没有任何变化,信令部分仍然使用MAP协议,各个到寄存器的协议MAP-B、MAP-C、MAP-D、MAP-E、MAP-F等都没变化,仍然是上层移动应用部分消息。MAP的底层仍然是TCAP(会话层能力应用部分),完成对上层各子系统(MAP-HLR、MAP-VLR等)的寻址。业务控制部分SCCP是对第3层MTP3层网络寻址的加强功能。唯一发生变化的是底层MTP3、MTP2和MTP1,GSM中MTP1、MTP2和MTP3完成的是No.7的完整的承载平台,在WCDMA中MTP3仍可以被选择作底层承载或者选择IP地址寻址。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选择的是ATM。在TCAP上层还会有CAP和INAP协议,与GSM完全一样。INAP主要在固定网中应用,在移动网中已不再使用。INAP可以称为智能网协议第1阶段的规范,主要用于固定网,没有对移动网的规范。GSM网络中使用的智能网协议采用的是Camel,协议称为CAP,是在INAP协议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关于移动网业务的特性功能。目前已经完成了CAP2,到WCDMA的R99版本可能会用CAP3或者CAP4。核心网与电话用户部分的通信协议UP,目前选择的都是TUP和ISUP协议。关于GPRS,分组核心网在Gn接口上的信令协议平面,仍然是GTP协议,封装在UDP协议上,再封装在IP网络层承载,底层仍可以是ATM承载或者其它。底层协议取决于实现方案。(UM107-22)在GPRS中,PDPContext(PDP场景)的激活过程是非常重要的,PDP场景由SGSN来管理,SGSN将管理每个用户的PDP场景。用户和外部网络要激活一个PDP场景,意味着在SGSN和GGSN之间为该用户建立了GTP的通道。在现在的GPRS网络中,每个用户只能激活1个PDP场景,不能同时激活多个。在3G规范中,提出1个用户可以激活多个PDP场景,SGSN具有管理多个PDP场景的能力,如用户通过GGSN1上了IP网络,同时它也可以通过GGSN2上自己的内部网。(UM107-29)智能网平台由三个主要的功能部分构成,分别是SSP、SCP和IP。SSP称为业务交换点,相当于每个交换机,必须能够提供到SCP点的接口。SCP是整个智能网业务逻辑的控制平台和它的环境存在,用来完成智能网业务逻辑的调用以及这个逻辑的存储环境,是个大型的数据库。IP称为智能外围,在SCP点的控制下来播放智能录音通知。不同厂家IP实现的方法不同。对于智能网的生存环境有个名称叫SMS――业务管理系统。SMS和工作终端将构成业务创建环境,也就是智能网的生成平台。通过业务创建环境可以产生新的智能网业务,并送入SCP数据库中,来完成智能网逻辑的调用。在3G中,使用Camel3和Camel4,将智能网功能更加细化,由运营商在人机接口上给出想要生成业务的功能,就会自动生成该业务的逻辑平台。不像现在业务的实现要设备厂家完成软件的编写和更新,如预付费业务等等。(UM107-39~7-40)R99业务分类,根据规范定义分为4类,每种业务根据Qos的要求对时延和块差错率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交互类业务,时延要求是100ms级,差错率可以高于5%,依次类推,在传真业务中,时延要求可以达到100s,但差错率要求低于3%。所以二者不可兼得。(UM107-41~7-43)计费系统:计费记录可以从MSC提供,基于时间的用户记录;也可以从SGSN提供统计每用户关于时间和字节量大小的计费;可以从GGSN提取记录,关于用户数据包流量的计费。所有计费记录都将送入统一的计费记录中心――CGF。由CGF对所有的计费记录进行整合,送往计费中心,由计费中心完成话单的产生。十一、基本通信过程目标:了解几个基本通信过程:CellSearch、位置登记、鉴权、加密、呼叫建立、PDP场景激活过程、不同类型的切换过程和SRNS重定位过程。(UM1010-3)CellSearch过程:移动台完成对下行链路上P-SCH、S-SCH、CPICH和CCPCH信道的解码,当获得系统消息的解码之后,就完成了小区的选择和驻扎。(UM1010-4)位置登记过程:RRC连接建立过程前文已述,这里直接看后续过程。RRC连接建立之后,移动台在DPDCH信道上发起位置登记过程。与二代一样,发送的消息都是上层的消息,是核心网和移动台之间的直接对话。在第1次开机时,发起的MM消息中应包含IMSI,中间完成鉴权和加密过程之后,由MSC根据用户的IMSI找到用户的HLR,由MSC发出MAP消息,通知HLR更新位置,HLR回送插入用户数据(用户业务数据)消息,用户数据表明该用户可以提供的业务种类,即用户业务描述的数据。MSC给出确认消息,同时给移动台分配新的LAI和新的TMSI,用户发送位置登记完成消息,得到新的TMSI给MSC正证实。MSC发给移动台新的LAI,只是作为移动台触发位置更新的参数值,移动台并不记录该数值。移动台只有它的位置登记请求被网络接纳,才会存储下当前的位置区代码。(UM10M10-5)移动台跨位置区移动,发现当前小区广播的LAI和自己存储的LAI不一样,移动台就会发起位置区更新请求消息。移动台向新MSC发送SIM卡中的老的LAI和TMSI,由新的MSC查远端位置表(RemoteLAClist),检查是否定义了移动台所发送上来的老的LAI是否是自己相邻的LAI或VLR,如果查表之后能够找到老的LAI是由那个VLR来管理的,新的MSC将直接发送MAP消息给老的VLR,在老的VLR中将含有老的TMSI以及老的LAI,回送给新的MSC。如果这二个VLR是非相邻的,新MSC通过查询List,没有找到自己位置区所定义的相邻VLR,新MSC将多发送一条消息,直接给移动台,命令移动台发送IMSI。MSC将根据IMSI直接访问HLR,不会访问老的VLR。老VLR回送用户的IMSI以及该用户所对应的剩余的鉴权五元组参数给新MSC,新MSC完成鉴权、加密、设置过程,根据IMSI访问用户的HLR,给出更新位置的消息,由HLR记录下该用户新的VLR识别符(地址),同时HLR通知老的VLR删除该用户信息。老VLR给出响应消息,同样HLR将业务数据插入给新的MSC,新MSC回应正证实,再由新MSC分配新的LAI和TMSI给移动台。(UM1010-6)路由区更新过程:是在Gn接口上发生变化,与HLR之间的对话没有变化。由GMM发出路由更新请求发给SGSN,如果SGSN能够找到老的SGSN,SGSN将向老SGSN发出SGSN连接请求消息,是GTP协议;回送SGSN响应消息中含有用户的IMSI和鉴权参数,完成鉴权和安全性过程之后,SGSN要与HLR之间对话,仍是MAP层消息,发送更新位置消息给HLR,插入用户数据,更新位置确认消息,分配新的RAI和P-TMSI给用户。SGSN与HLR之间上层对话还是MAP层消息,底层承载将从MAPOverIP转化为MAPOverNo.7信令上,所以需要信令网关作协议转换。(UM1010-7)鉴权过程:在WCDMA中增加了鉴权令牌的过程,方向与用户鉴权的方向相反。由移动台来鉴别网络的身份。由MSC或SGSN移动性管理部分MM向HLR发送鉴权消息,要求发送鉴权信息,该消息中将包含用户的IMSI;HLR将IMSI送往AUC,查得该IMSI所对应的SecretKeyK(相当于GSM中的Ki值),该值只存放在SIM卡和AUC中,永远不会在空中接口上发送,用于鉴权算法的输入参数;在鉴权中心,由用户的IMSI,产生基于IMSI的RAND,K值和RAND经过F1和F5算法产生鉴权令牌(AUTN),K值和RAND再经过F2算法产生用于鉴权用户身份的的XRES值(相当于GSM中的SRES值),K值和RAND经过F3算法产生CK(相当于GSM中Kc),K值和RAND经过F4算法产生IK。HLR将由鉴权中心产生的鉴权五元组送往VLR或SGSN,启动鉴权过程;由VLR向移动台发出鉴权请求消息,该消息中含有RAND和AUTN;在移动台在SIM中将K值和RAND经过F1和F5算法产生AUTN,将该值与请求消息中收到的AUTN进行比较,如果一致,移动台才发起随后的鉴权过程,反之移动台将不理会该鉴权请求;移动台启动鉴权过程,将K值和RAND经过F2算法产生XRES值,在鉴权响应中只回送XRES值给VLR或SGSN,与VLR或SGSN中的XRES值比较,如果一致则鉴权通过,反之则用户非法。同样加密过程也分成二个过程,除了对业务信息的加密,还有对信令的完整性测试过程。(UM1010-11)加密模式激活过程:由核心网发起该过程。当用户鉴权通过之后,MSC在RANAP上发起加密命令给RNC,该消息中提供CK值给RNC,通知RNC在接收方向激活加密过程;RNC将消息转换成RRC层消息,通过安全模式命令给移动台,通知移动台在接收和发射方向上将激活加密过程;移动台回送安全模式完成消息给RNC;RNC同样回送安全模式完成消息给MSC。整个过程共四条消息。与GSM最大不同,加密消息是RRC层的消息,是移动台和RNC之间的加密设置,而不是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消息。(UM1010-12)移动台主叫的信令过程:RRC连接建立过程结束后,移动台在DCCH/DCH/DPDCH上发送Initialdirecttransfer消息,虽然是RRC层的消息但携载的是上层CM层的消息,是CS域的业务请求消息,在业务请求消息中将包含发起此次呼叫的原因,并且含有用户的IMSI或TMSI(鉴权)。消息送往RNC,RNC要和MSC之间通信,它要完成Iu接口上SCCP层的连接,SCCP由RNC向核心网发出连接请求CallRequest消息,将RRC层的业务请求消息送往MSC;MSC回送ConnectionConfirm消息,这一对消息称为No.7信令中的CR/CC消息。此时SCCP层的连接已经建立,MSC先给移动台发CMServiceAccept消息,表示已收到移动台的服务请求消息,CMServiceRequest/CMServiceAccept消息是一对;接下来完成移动台鉴权过程;鉴权通过,MSC发起激活加密模式过程;至此移动性过程结束。接下来是呼叫建立过程开始,移动台发送CC层的CallSetup消息,在此消息中将包含被叫号码,号码送往核心网不部分,将作号码分析过程,也就是完成到被叫网络的呼叫的建立。Setup消息到达MSC,MSC回送CallProceding消息,通知移动台MSC正在做接续;在GSM中,将直接发送CC层的Alert消息,但在WCDMA中,将有承载建立过程的消息。对端应答之后,由MSC通过RANAP消息向RNC提出RAB的分配请求,在该请求中将含有该用户的业务描述的Qos参数(从HLR中已获得);RNC执行动态无线资源管理功能,将RAB匹配到自己的模板上,再将模板匹配到无线资源上来,由RNC向移动台发送无线承载RB的建立消息,在该消息中就相当于给移动台分配了码字资源,意味着移动台出现无线链路重新配置的过程,分配适合于业务的码字,同时包括TF、TCFI等等;移动台得到RBSetup消息之后,后续的信令和业务过程都是在新的DPDCH上传送。移动台在新的物理信道上给出无线承载完成消息;此时RNC还将完成到基站之间的Iub接口上的承载建立,以及到核心网的Iu接口上的承载的建立,也就是RNC将分配基站Iub接口的虚通路,以及为该用户分配在Iu接口上GTPTunnel。在此过程中,Iub接口上会有AAL2承载建立,则需要ALCAP消息,同样在Iu接口上针对话音业务需要建立AAL2承载,即启动ALCAP协议建立AAL2承载。之后RNC给出RAB分配响应,表示分配完成;MSC得到对端ACM,在新配置的专用业务信道上传送Alert消息;收到对端ANM应答消息之后,MSC发出连接建立消息;移动台呼叫连接建立确认,通话开始。(UM1010-13)移动台被叫过程:移动台作被叫时需要侦听寻呼消息,寻呼消息Paging作为RANAP消息由MSC发往SRNS,Paging消息中含有移动台的识别符(TMSI/IMSI);RNC在S-CCPCH上发送寻呼消息,在发送该消息前要提前3个TS先发送PICH消息给移动台;所以会用到空中接口的二个信道。以后的过程与移动台作主叫完全一样。(UM1010-18)软切换无线链路添加过程:SRNC通过Iur接口向DRNC发起无线链路添加请求消息,该消息发送的前提是有Iur接口存在,该消息中应含有关于该用户在上行链路上使用的扩频码和扰码以及在下行方向上使用的扩频码,DRNC要根据用户的业务分配码字;DRNC通过NBAP消息激活无线资源,如果有可用资源,基站开始接收;同时在Iub接口和Iur接口上通过ALCAP协议建立AAL2的承载,承载建立完成之后,DRNC才会回应SRNC无线链路添加响应消息,在此响应消息中包含分给用户的新的扩频码字,而下行方向的扰码,用户在下行侦听消息中已经获得;消息到达SRNC之后,SRNC将更新激活集小区,将监视集中的小区升级为激活集小区,同时建立RRC连接;移动台响应激活集更新完成消息;此时软切换的初始过程完成,移动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