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创电子研究报告:战略布局车载光学厚积薄发迎来快速增长_第1页
联创电子研究报告:战略布局车载光学厚积薄发迎来快速增长_第2页
联创电子研究报告:战略布局车载光学厚积薄发迎来快速增长_第3页
联创电子研究报告:战略布局车载光学厚积薄发迎来快速增长_第4页
联创电子研究报告:战略布局车载光学厚积薄发迎来快速增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联创电子研究报告:战略布局车载光学,厚积薄发迎来快速增长1、触显产品起家,战略聚焦光学业务1.1、业务结构清晰,光学主业战略地位突出公司致力于成为一流基业长青的光电企业。联创电子(全称联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2015年通过借壳“汉麻产业”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以触显产品起家,并于2009年成立光学事业部,致力于光学镜头/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6年公司联合江西省工业引导基金、硅谷天堂等共同成立“省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同年并购韩国美法思株式社会15.43%的股份,进入集成电路产业。目前公司已构建了以光学业务为核心,触控显示、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制造并举的业务结构。2021年12月公司董事会换届,原光学业务负责人曾吉勇先生升任董事长兼战略委员会主任,胡君剑、李亮、王卓、汪涛等光学部门核心骨干升任副总裁,换届结果表明公司有望加速发展光学业务,光学业务战略地位进一步明确。产品多点布局,持续加码确立光学核心地位。公司自成立光学事业部起,持续针对光学产品进行设计与研发,产品主要包括光学镜片、光学镜头以及光学模组等,下游应用涉及汽车、手机、运动相机及AR/VR等领域。2021年公司光学产品营收达到26.69亿元,营收占比由2018年的13.8%提升至2021年的25.3%,毛利润贡献率由2018年的39.20%上升至2021年的59.88%;2022H1光学产品营收达到15.07亿元,同比增长49.43%,毛利润贡献率进一步提升至76.93%。光学业务已经成为公司业绩核心增长点。2020年11月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10.70亿元,并将6.88亿元用于“年产2.6亿颗高端手机镜头产业化项目”和“年产2400万颗智能汽车光学镜头及600万颗影像模组产业化项目”建设。2021年12月公司出资10.2亿元(无形资产7亿元,现金3.2亿元)与合肥市政府合资成立合肥联创光学有限公司,拟建设0.5亿颗/年车载镜头和0.5亿颗/年模组的研发和生产能力,该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达产。公司持续加码光学业务,积极进行产线扩建和产能扩产,力争在新一轮光学市场快速增长中受益。围绕光学主业开展多元业务,逐步走向稳健发展。触控显示业务为公司原有主营业务,相关产品包括触摸屏、显示模组以及触控显示一体化模组等。近些年触显行业下游呈现粗放式发展态势,行业竞争加剧,公司许多中小客户在竞争中遭到淘汰,使公司形成许多不良账款,经营质量出现下滑。2021年7月公司以3.3亿元的价格转让子公司联创电子有限公司所持万年联创显示科技有限公司60%的股权至浙江联信康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资产剥离。公司及时调整并实施一体化经营战略,围绕京东方等核心大客户开展紧密合作,稳健经营并逐步扩大触控显示一体化产品规模。集成电路业务方面,公司聚焦无线充电芯片,经营模式以贸易为主,该业务对利润贡献十分有限,2021年集成电路业务毛利率基本为0,我们预计未来公司或将逐步降低贸易比重,改善集成电路业务经营状况。智能终端制造为公司新开展的业务,2020年首次出现在年度报告中,终端产品主要包括智能点餐机/收银机、AR/VR硬件、传媒广告机/平板电脑、智能服务机器人和万物互联终端光学影像采集智能处理系统等。1.2、股权激励绑定利益,行权指标彰显信心推出多项股权激励政策,凝聚发展动力。近年来,公司多次实施员工持股、限制性股票及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深度绑定公司发展与员工的利益,凝聚公司发展的源动力。2021年2月公司实施最新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方案,授予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或股票期权共1578.5万份,本次股权激励计划考核目标为:2021-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不低于80亿元、100亿元和120亿元,其中光学业务营收分别不低于26亿元、45亿元和60亿元,针对光学业务,公司明确提出营收目标,彰显公司对光学业绩快速增长的信心。1.3、营收盈利逐步改善,光学成核心驱动力营收利润:根据驱动因素分为三个阶段,2019年光学盈利能力初步显现。2015-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由14.23亿元增长至105.58亿元,2015-2021年CAGR达到39.7%,2020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7%,主要是因公司在年底计提1.9亿元信用损失以及触显业务收入下降所致;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下降31.3%,主要系手机行业竞争加剧以及研发投入加大所致。根据业务结构及战略布局不同,公司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2015年及以前:公司业务包括触控显示和光学产品,一方面,公司主营业务触控显示产品收入稳步增长;另一方面,公司凭借高清广角镜头率先进入运动相机市场并绑定核心客户GoPro,光学收入占比提升,2015年公司光学产品收入占比达到36.33%;2)2015-2018年:触显业务收入继续保持高增长,公司于2016年进入集成电路行业(以贸易为主),集成电路成为公司第二大营收贡献业务,光学产品收入增速变缓,主要原因包括高清广角镜头下游需求增长乏力、手机和车载镜头还处在认证、定点导入和小批量出货阶段,尚未实现大规模量产,2018年公司光学业务收入占比下降到13.80%;3)2018年及以后:多摄方案渗透拉动智能手机镜头需求提升,车载镜头开始供货特斯拉和蔚来,镜头和模组出货量提升,光学业务收入能力初步显现。2021年公司光学收入达到26.69亿元,同比增长70.6%,收入占比达到25.3%。公司逐步调整业务布局,聚焦于光学主业发展,同时减少集成电路贸易比例以及剥离部分触显业务不良资产,逐步走向稳健经营。随着光学产品订单逐步释放以及新客户陆续导入,光学业务将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毛利率:光学产品毛利率最高,集成电路贸易业务导致公司毛利率下滑,业务结构调整下公司毛利率有望回升。2015-2021年公司销售毛利率由24.69%下滑至9.62%,毛利率下滑主要是因为公司开展毛利率极低的集成电路贸易业务,2019年公司毛利率小幅回升,由13.11%提升至15.26%,主要系光学业务收入占比大幅提升。光学业务是公司毛利率最高的业务,2015-2019年光学业务毛利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2021年光学业务毛利率下降至22.80%,主要是因为毛利率较低的光学模组出货占比提升以及光学产品研发投入增加。将光学业务确立为核心业务后,公司将持续优化产品出货结构、提升产线利用效率并加强各项费用管理,公司的销售毛利率有望逐步回升。费用率:重视研发,期间费用控制良好。公司高度重视研发,2021年研发费用为3.87亿元,同比增长57.3%,涉及18个主要的研发项目。公司期间费用率控制良好,由2015年的13.49%下降至2021年的4.75%。具体来看:管理费用率整体下降明显,由2015年的10.7%下降至2021年的2.45%,是期间费用率下降的关键原因;销售费用率整体较低,2018-2021年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0.60%、0.63%、0.35%和0.29%;财务费用率基本保持稳定,2018-2021年的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81%、2.86%、2.35%和2.01%。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控制管理、销售和财务费用,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整体盈利能力。车载光学加速成长,战略转型初见成效。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73亿元,同比增长1.3%,营业收入增长放缓主要系下游手机、平板等出货疲软使得公司触控显示业务收入下降所致;实现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6.13%,归母净利润增长主要系光学主业经营情况良好所致。具体来看:公司光学业务同比增长76.93%,其中光学高清广角镜头和高清广角影像模组同比亦大幅增长,对GoPro、大疆、影石、AXON等知名客户业的出货保持良好,同时继续加强与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与华为在智能监控和智能驾驶等多个领域展开了深度合作;为大疆在航拍、智能避障开发的多个产品已大批量产出货。公司光学车载镜头及模组业务进展迅速,与国内外知名智能驾驶方案平台商Mobileye、Nvidia、华为、Aurora等开展战略合作,持续发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载镜头的开发,8MADAS车载镜头和模组研发成功并获得客户认可。公司与多家国内外知名汽车电子厂和新能源车厂合作开发的多款车载镜头和影像模组分别被Valeo、Magna、Aptiv、比亚迪、零跑等知名客户定点签约。在手机镜头方面,公司继续服务于中兴、联想、三星等品牌手机客户,同时还有华勤、闻泰、龙旗等重要的手机ODM客户,光学手机镜头和手机影像模组业务实现大幅增长。2、前瞻布局车载光学,已经具备高成长性2.1、智能化趋势确定,车载光学市场空间广阔ADAS加速渗透,驱动车载摄像头需求高增。根据工信部数据,2020年国内L2级智能汽车渗透率达到15%,2021年L2级智能汽车渗透率为20%,汽车智能化进程进入快车道。2022年包括上汽、长安、小鹏等在内的各大传统车企与新势力将推出L3级智能车,我们判断2022年是L3级智能汽车向全球市场渗透的开局之年,渗透率将从2022年的1%提升到2025年的10%。ADAS(AdvancedDriverAssistanceSystem,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是实现辅助驾驶到完全自动驾驶的桥梁,是L0~L2级辅助驾驶的关键技术,ADAS主要是通过车载传感器实现对车辆周围信息的采集,进而帮助车辆实现各种辅助驾驶功能。根据中汽协数据,2020年国内ADAS市场规模为844亿元,同比增长19.3%,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250亿元;根据Statista数据,全球ADAS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175.7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319.5亿美元,4年CAGR为21.6%。ADAS快速渗透为车载摄像头带来巨大增量空间,光学企业有望充分受益。车载摄像头是ADAS感知层必备传感器。ADAS可分为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感知层利用摄像头、雷达等多种传感器实现车身及周围信息的采集,并将信息传至控制模块完成车辆的各种驾驶辅助功能。根据安装位置不同,车载摄像头可分为前视、后视、侧视、环视和内置五类,后视摄像头的主要用于倒车影像,渗透率最高,内置摄像头用于疲劳提醒、手势识别等功能,渗透率较低,不足10%。车载摄像头技术成熟,稳定性高,相较于雷达系列传感器开发较早,具备较高性价比,是ADAS各项功能必备的传感器。一般来讲,L2级智能车需要搭载5~8颗摄像头,L3级需要搭载8~16颗摄像头,L4、L5级需要搭载13颗以上摄像头并配合多颗激光雷达实现自动驾驶功能。一套完整的ADAS系统应该至少包括6个摄像头(1个前视,1个后视,4个环视),而高级智能驾驶汽车ADAS的摄像头个数可达8个。根据TSR数据,2020年全球汽车平均搭载摄像头数量为2.1颗,预计2025年将达到5.5颗。我们测算2022年车载镜头市场规模为124.3亿元,2021-2025年CAGR为18.9%。测算假设条件如下:1)预计2022-2025年全球L2级智能汽车渗透率分别为25%、30%、35%和40%,L3级及以上智能汽车渗透率分别为1%、3%、5%和10%;2)假设2020年L1级及以下智能汽车平均搭载摄像头为1.4颗,L2级智能汽车平均搭载摄像头为6颗,2022年L3级智能汽车平均搭载摄像头为8颗,未来每年单车搭载摄像头数量同比增长5%;3)假设2022-2025年全球汽车销量为0.9亿台;4)假设2020年车载镜头单价为50元,考虑规模效应,未来每年同比减少2%。根据ONSEMI数据,车载摄像头中图像传感器、模组和镜头的成本占比分别为50%、25%和14%,因此假设光学镜头约占摄像头价格的3/20。根据假设,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车载镜头市场约为198.6亿元,2021-2025年CAGR为18.9%;

预计2025年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约为1324亿元。2.2、镜头竞争格局稳定,模组供应模式改变车载镜头市场行业集中度较高,摄像头模组Tier1占据主导。车载光学镜头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态势,自2012年起,光学龙头企业舜宇光学已连续9年稳居车载镜头出货量世界第一的位置。根据ICVTank数据,2019年舜宇光学全球车载镜头市场占有率为34%,其次为Sekonix(18%)、Kantatsu(14%)、Fujifilm(12%),CR4为78%,市场集中度较高。不同于车载镜头,车载摄像头模组市场竞争格局分散,一级供应商(Tier1)占据主导地位。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20年车载摄像头模组市场占有率前5分别为麦格纳(11%)、松下(9%)、法雷奥(7%)、博世(6%)和采埃孚

(6%),均为Tier1供应商,CR5为39%。Tier1角色发生软化,供应链格局改变,国内光学企业迎来发展机遇。传统的车载镜头对像素以及产品规格要求较低,Tier1供应商购入镜头后采用较为简单的BGA封装技术生产摄像头模组。随着汽车智能化进程加速、ADAS规格不断升级,提升了汽车对于感知类、高像素以及小型化车载摄像头的需求,对应的模组封装技术转向和手机摄像头模组封装类似的COB封装技术。由于新建摄像头模组封装产线会增加成本投入,Tier1供应商更倾向于将模组封装环节转移到具备模组封装能力的光学镜头企业来完成。公司在手机摄像头模组封装工艺上经验丰富,可承接模组封装业务,进行摄像头模组的生产,直接向整车企业或方案商供应模组。另一方面,公司与自动驾驶方案商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自动驾驶方案商切入终端车企,缩短车载镜头的认证时间。汽车智能化背景下,车载镜头和摄像头模组的供应格局发生改变,公司有望进一步扩大车载摄像头模组规模,推动车载光学业务的快速成长。2.3、产品认证壁垒高,加速扩建产能有保障车载镜头行业壁垒高,公司具备先发优势。车载镜头壁垒主要体现在量产难度高和认证周期长两方面:

1)量产技术壁垒:汽车ADAS使用的镜头为玻璃镜头,相比于塑胶镜头,生产工艺更复杂,制造要求更高。在镜头结构方面,玻璃镜头又分为球面和非球面,非球面玻璃镜头可以消除像差,使用性能更优。凭借早期积累的模造玻璃技术优势,公司已经实现了非球面玻璃镜头的大规模量产。在镜头像素方面,公司已经完成8MP车载镜头的量产,成为国内少有的可量产8MP车载镜头的光学企业之一;2)产品认证周期长:车载镜头通常需要先经过方案商或Tier1供应商的产品认证,而从供应商经过各种验证和测试再到交付给终端客户大约需要2-3年时间,镜头认证周期长壁垒高。公司于2015年切入车载镜头赛道,2016年进入特斯拉供应链,2017年开始供货特斯拉Model系列车型,2018和2019年又陆续通过自动驾驶龙头方案商Nvidia和Mobileye的认证。目前公司已有2颗2MP镜头通过EyeQ4认证,8颗8MP镜头通过EyeQ5认证,同时还是Nvidia全系车载镜头战略合作伙伴。除此之外,公司还中标华为自动驾驶平台多款镜头,并且占据较大份额。2.4、模造工艺技术领先,已建立光学竞争优势模造成型工艺是制备玻璃镜头的主流工艺,技术壁垒高。光学镜头按照制备材料不同可分为玻璃镜头(G)、塑胶镜头(P)和玻塑混合镜头(G+P),玻璃镜头相比塑胶镜头在折射率、稳定性、环境耐受性等性能上具有更好的表现,但成本和制备难度也更高。玻璃镜头制备工艺主要包括模造成型工艺、晶圆级光学器件工艺(WLO,WaferLevelOptics)和晶圆级玻璃工艺(WLG,WaferLevelGlass)。模造成型工艺技术发展较为成熟,是当前行业内制备玻璃镜头的主流工艺,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预加工的玻璃胚胎放置于精密成型模具中,加热升温使玻璃软化,再向模具表面加压使玻璃成型。模具的设计与加工是该方法的核心,技术和工艺的壁垒较高,模具的精度将会直接影响玻璃镜头的生产良率与光学性能。深耕模造玻璃技术,为光学镜头应用横向拓展奠定基础。公司自进入光学领域起便将模造玻璃作为重点研发方向,并于2012年将产品推向玻璃镜头应用较广的运动相机市场,2015年实现模造玻璃工艺突破,2018年实现非球面玻璃镜片模具的自主生产。公司完全自主拥有生产玻璃镜头的模具和设备,2021年年底模造玻璃产能已达到4KK/月,产能位列国内第一、全球第二,仅次于日本豪雅。目前国内仅有联创电子、舜宇光学、联合光电等少数企业可实现模造玻璃量产,公司在技术与成本上均具备优势。玻璃镜头具备更优的光学性能,已经成为智能汽车

ADAS、运动相机/全景相机、高端手机、VR/AR、机器视觉等高端应用领域的首选。深耕多年积累的模造玻璃技术优势,为公司拓宽光学产品应用领域提供保障。2.5、深耕车载光学,深度绑定众多优质客户前期积极导入客户,已与众多优质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公司自进入车载光学领域起便一直致力于汽车ADAS镜头的研发与生产,并且积极将产品导入客户。目前,公司已与全球众多车企、自动驾驶方案商、Tier1供应商实现深度绑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1)车企:公司于2017年开始供货特斯拉,2022年特斯拉将镜头由2MP升级至5MP,公司有望成为第一供应商;2020年开始与蔚来合作,独供7颗蔚来ET5、ET7的8MPADAS镜头与模组,其中ET7已于2022年3月开始交付,ET5计划在2022年7月交付,伴随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ADAS规格升级,公司车载镜头即将已经进入放量期;2)自动驾驶方案商:公司通过Nvidia、Mobileye、华为等主要自动驾驶方案商缩短认证周期,快速切入终端车企;凭借技术先发优势,成为Nvidia车载镜头战略合作伙伴;中标华为系多款车型中高端镜头,方案商为全球众多车企提供自动驾驶整体解决方案,与方案商建立紧密合作利于公司将更多产品导入终端车企;

3)Tier1供应商:公司与Tier1供应商法雷奥的合作将于2023年开始放量;与麦格纳、安波福、大陆、经纬恒润等供应商已经建立定点合作关系,进入产品导入阶段。积极拓展车载业务,持续研发提升竞争力。2022年公司为蔚来供货的ET5和ET7两款车将陆续交付,公司车载镜头与模组出货量将大幅提升,带动车载业务收入大幅增长。公司持续发力车载业务,2021年加大与Tesla的合作,取得了四个新项目的定点,二个新项目进入量产,另外二个新项目通过客户认证;研发项目中,前视双目摄像头模组、侧视摄像头模组和后视摄像头模组均已处在B样测试阶段,驾驶员监控模组已处在A样测试阶段。3、光学持续横向布局,打开长期成长空间3.1、手机光学:坚持创新研发,静待开花市场空间:光学创新和换机热潮继续提供增量智能手机渗透率趋于饱和,通信技术升级引起换机热潮。根据IDC数据,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12-2015年呈现快速增长后增速放缓,并在2018年首次出现负增长,智能手机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2020年,新冠疫情的出现对用户消费水平的影响和智能手机相关企业的停工停产导致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59亿部,同比下降9.2%。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5G通信技术不断普及,用户换机需求带动市场回暖,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3.55亿部,同比增长7.6%,根据IDC数据,2019年全球5G手机出货量仅0.19亿部,2020年出货量快速增长达到2.55亿部,增速达到1242%,2021年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前两季度出货量已达2.43亿部,预计全年出货总量将超过5.7亿部。存量时代,多摄像头方案推动镜头出货量稳步增长。全球智能手机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后,手机功能不断创新成为手机厂商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手机光学方面,摄像头专业化需求促使手机厂商持续进行镜头功能的创新,镜头多摄、高像素、光学防抖、光学变焦等方案成为镜头创新热点。受益于多摄像头方案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单机搭载的摄像头数量持续上升,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智能手机单机镜头搭载数量已从2015年的2颗提升到2020年的3.7颗,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单机搭载的镜头将在2024年达到4.9颗。尽管手机出货量在2017-2020年连续三年出现负增长,但全球智能手机镜头出货量持续正增长,根据TSR数据,2019年全球手机镜头出货量达48亿颗,预计2021年将达到57亿颗,3年CAGR为12.5%。镜头带动模组量价齐升。光学镜头和手机摄像头模组位于行业中游核心位置,手机摄像头模组由光学镜头、音圈马达、红外截止滤光片和图像传感器等主要零部件组成。从成本占比来看,光学镜头成本占比仅次于图像传感器与模组封装,这意味着光学镜头的价值提升会明显提升手机摄像头模组的价值量。在手机镜头出货量稳定增长的背景下,镜头与摄像头模组联动,数量和价值量双双提升。数量:摄像头模组出货量随镜头同步增长。根据TrendForce数据,受益于手机三摄、四摄成为市场主流以及五摄方案的推出,手机摄像头模组出货量持续增长,从2017年的33亿颗增长到2021年的48.2亿颗,3年CAGR为13.5%,预计2022年出货量将达到49.2颗。智能手机厂商推出不同的多摄方案,通过各个镜头独立或协同工作完成不同的功能,例如超广角:可扩大取景范围;潜望式长焦方案:保证高倍变焦下的成像质量;人像模式:使得镜头接近人眼视野拍照更自然;电影镜头模式:

摄像头专业化,提升用户拍照体验。类似的还包括微距、黑白镜头、液态镜头等多摄像头创新功能。价值量:镜头创新背景下,多因素驱动镜头价值量提升。在手机摄像头不断创新的浪潮下,提升镜头价值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像素、镜片数量和材质、3Dsensing技术和潜望式镜头的应用。1)像素:手机主摄像素已由最初的12MP升级到当前主流的32/48/64MP。根据TSR数据,2020年主摄像素在16MP以上的手机占比已达到48.5%,预计在2024年将达到51.7%。像素的提升推动摄像头模组朝着“高像素+大传感器”的方向发展,大尺寸图像传感器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像素尺寸减小带来的串扰问题,从而提高成像质量;2)镜片数量和材质:镜头的核心组成是透镜组,透镜组一般由多镜片组成,目前主流的手机镜头使用6P方案,使用6片塑胶(P)镜片组成透镜,像素可达到48MP以上。塑胶镜头具备成本低、重量轻、易加工、易批量生产的特点,是手机镜头镜片的主要原材料。对于塑胶镜头来讲,使用的塑胶镜片越多,像素越高,原因是可以提高镜头汇聚光线的能力,增强镜头的解析力和对比度,同时还可以改善眩光。塑胶镜头路线目前已发展到8P阶段,全球知名光学厂商大立光已经实现了8P镜头的量产,并且已将9P产品导入客户,镜头的多P化可显著提升手机像素。受限于手机尺寸,镜头像素的提升并不能单纯依靠增加塑胶镜片的数量来实现,塑胶镜片的数量过多时会导致镜头出现Z轴过高,镜头突出、生产良率下降等问题,因此也出现了玻塑镜片混合(G+P镜头)的方案,即用高成本,加工难度大的玻璃镜片替代塑胶镜头中的塑胶镜片,这样可以综合两种镜片的优点,有效降低镜头厚度和失真率。行业内一般认为,6P+1G玻塑混合镜头的光学成像质量与8P塑胶镜头基本一致。无论是增加塑胶镜片的数量还是使用玻塑混合镜头均可提升镜头ASP;3)3Dsensing技术:3Dsensing是通过多个摄像头,传感器来完成三维信息采集的技术,在手机上主要用于实现成像、人脸识别等功能。目前,共有三种技术可实现3Dsensing,分别是双目成立体像、3D结构光和TOF(TimeofFlight),其中3D结构光技术最成熟,目前在工业视觉中得到大规模应用。TOF具备高抗干扰能力、刷新率高、动态场景表现好的特点,成为了手机镜头主要使用的3D感测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向目标发射连续的特定波长的红外光线脉冲,再由特定传感器接收待测物体传回的光信号,计算光线往返的飞行时间或相位差,从而获取目标物体的深度信息。TOF技术根据发射光和反射光的区别又可分为直接飞行时间(dToF)测量和间接飞行时间(iToF)测量;4)潜望式镜头:为了提升手机的远距离拍摄性能,镜头供应商会增加镜头的凸起来增加镜头的焦距,使手机可以拍清楚更远距离的物体。但受限于手机的厚度,镜头的凸起不可过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业界提出了潜望式镜头的方案,它的原理是通过折射棱镜改变光路,使图像传感器和镜头无需处在同一水平线,增加实际拍摄的焦距,实现高倍率光学变焦的目的。潜望式方案具备两个优势:一是可以有效增加手机的拍摄距离,使镜头具备更强的解析力;二是可以有效缩小手机长焦镜头的厚度,防止手机镜头凸起严重,保持合理的机身厚度。在价值量上,由于潜望式方案增加了棱镜,单个潜望式镜头的ASP要比普通的长焦镜头大,进而提升了整个模组的价值量。创新背景下,手机光学市场规模扩容。智能手机出货量经历三年负增长后复苏缓慢,但5G普及带来的换机浪潮和多摄方案的快速渗透推动手机镜头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全球手机光学镜头市场从2015年142.6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55.6亿元,2016-2020年CAGR为20.1%,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91.6亿元。竞争格局:国内一枝独秀,模组市场份额相对分散手机镜头:大立光市占率高,国外光学企业整体有优势。头部企业具备明显先发优势,镜头厂商与手机厂商形成共同研发的合力,相互之间的粘性日益增强。头部厂商包括大立光(中国台湾)、舜宇光学、玉晶光(中国台湾)、世高光(韩国)、关东美辰(日本)等。头部企业客户结构已经相对稳定,大立光和玉晶光为苹果的主供应商,同时还为部分高端安卓手机供应镜头;舜宇光学是三星、华为和小米的主供应商,并于2021年进入苹果供应链。手机镜头中下游长期保持供应结构稳定,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大立光占有全球手机镜头市场份额的35%,龙头地位明显,其次为舜宇光学(9%)、玉晶光(9%)、世高光(6%)、关东美辰(6%),市场CR5为65%,CR8为76%,手机镜头市场具备较高的集中度,公司在手机镜头领域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大。手机摄像头模组:国内厂商为CR3,市场份额相对分散。国内光学企业舜宇光学、欧菲光和丘钛科技为市场CR3。根据TSR数据,2019年手机摄像头模组市场CR5为50.7%,CR10为72.7%,竞争格局相对分散,我国光学企业具备市场领先优势,公司于2017年开展手机摄像头模组业务,已经为某品牌手机完成了屏下指纹模组和TOF模组的样片研制,未来有望通过前期的技术积累,在模组封装业务上增加公司在手机光学产业链上的竞争力。公司战略:持续创新建立差异化优势,导入客户静待放量产品端:储备玻塑混合技术,产品体系丰富。凭借领先的模造玻璃技术,公司在手机业务上储备玻塑混合技术,力求在玻塑混合镜头普及时迅速占领市场。目前,公司已具备拍照镜头、3D准直镜头、屏下指纹镜头、TOF镜头的规格供应能力,对应像素范围为5M-64M,产品体系丰富。公司48M6P镜头已研制成功,并且完成大批量出货。公司开发的1G6P手机镜头已用于国内知名手机品牌H公司的旗舰机上。客户端:积极与ODM厂商合作,采取大客户策略,切入终端厂商。在手机模组方面,公司客户包括闻泰、华勤、龙旗等重要的ODM客户,未来将受益于ODM客户市场份额提升;在镜头层面,公司直接导入终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