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落实案件防控工作要求_第1页
银行落实案件防控工作要求_第2页
银行落实案件防控工作要求_第3页
银行落实案件防控工作要求_第4页
银行落实案件防控工作要求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行落实案件防控工作要求一、轮岗、对账、内审工作要求一)重要岗位员工轮岗方面各机构要充分认识重要岗位员工轮岗在加强内部控制和防范操作风险、道德风险中发挥的重大作用,要认真组织实施重要岗位员工轮岗工作,并将轮岗工作落实情况列入经营考核之中。各机构必须建立重要岗位员工轮岗制度,此制度应作为银行的基本内控制度向监管部门进行报备。各机构根据操作风险和案件风险集中情况及对业务运营、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发挥重要作用原则,自行确定重要岗位;机构应在本机构有关重要岗位员工轮岗制度中对重要岗位、轮岗年限、轮岗方式进行明确和详细规定。严格执行有关重要岗位员工轮岗制度。轮岗期限原则上以年度为限,轮岗率要求100%;坚决禁止采用离岗休假、代班检查或离岗审计等方式来代替轮岗制度的落实;严禁以各种理由拖延或不落实执行轮岗制度。提高营业机构委派会计(授权经理)的轮岗要求,强化其独立性和权威性。提高委派会计(授权经理)的轮岗频率,轮岗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轮岗率100%。全面落实委派会计(授权经理)在营业机构的业务指导、检查监督、业务授权和审核等职能;切实加强其在内部控制和防范案件风险中关键的权威、独立角色,发挥其对基层行经营权力制约作用;保证其行使正当职责的独立性,确保其日常工作不受基层行长的干预和限制。提高基层营业机构管理层的轮岗要求以强化对其的监督制约。针对机构基层行管理层在岗时间过长、易于形成岗位制约、分权监督效力减弱的环境氛围,导致行政强令、指使、暗示、授意下属越权、违规、违章办理业务和直接干预委派会计主管独立履行职责等现象发生的问题,为减少环境因素导致案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基层营业机构负责人轮岗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轮岗同时必须实施离任审计。机构在制订轮岗计划和方案时要注意同一营业机构的委派会计(授权经理)和网点负责人在轮岗时不能同时同向进行。加强对柜员的轮岗工作要求,切实保证切断风险源头。临柜业务经办人员是柜台类案件防范的第一道、最直接的防线,也是犯罪分子蓄谋突破的主要目标,因此要求各银行必须将柜员列入轮岗范围,明确其轮岗期限和轮岗方式。鉴于各机构柜员的配置、管理各不相同,按一般原则,轮岗期限不超过1年;要求各机构必须保证采取不限于轮岗、强制休假、收紧授权管理和权限、加强后台或会计系统监督等一系列措施,切实解决柜员操作中缺少事中监督,而(形二成的)案对件账风险工的作问方题对账工作是及时发现问题,防止案件风险扩大的有效手段,各机构要充分认识对账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制度保证、科技手段、流程管控、法律约束等多种方式确保对账成功,切实保证客户和银行的资金资产安全;各机构要认真组织实施对账工作,严格执行监管部门账户管理的各项有关规定,将对账工作情况作为经营考核的重要内容,并落实以下有关要求:确保对账工作有效落实。各机构要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对账工作按照制度规范和要求有效落实;切实解决企业不按时对账、不配合对账或其他原因导致对账工作不能落实的问题,不得存在制度规定不允许参与对账的人员参与对账、不按规定审核对账回执;不按规定处理存在问题的对账回执等行为,要充分发挥对账工作在防范案件风险中的作用。提高对账率及对账频率要求。各机构应每季度对对公账户实施对账,且应规定最低有效对账率,对于不能达标的分支机构,各机构法人要专项督促落实,确保在2012年内达标。对于前一个对账期内未能实现有效对账的账户,在下一个对账期内必须实现有效对账,即保证对公账户最少每半年有效对账一次。对于有效对账后账户内无资金往来、开户后无款项发生或长期不动存款户等,可视风险程度降低对账要求。加大对重点账户、高风险账户的监控。对风险高的账户要进行重点监控,从对账方式和频率上加强对账力度,主动防范风险。对于值得高度关注的账户,原则上逐月采取上门对账的方式并收取对账回执;对于异动、可疑、高风险账户,要求必须逐月采取上门对账的方式,核对发生额和余额并收取余额对账回执;出现特殊异常情况或有理由认为涉及案件风险的账户,要采取临时性对账措施,对有关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进行全面对账。这些账户应是在机构各项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发现存疑,且必须被机构密切关注或监视的,如:(1)连续两个对账周期对账失败的账户;(2)短期内频繁收付的大额存款、整收零付或零收整付且金额大致相当的账户;(3)账户所有者与无业务往来者之间划转大额款项的账户;(4)未经银行营销主动开立并立即收付大额款项的存款账户;(5)长期未发生业务又突然发生大额资金收付的账户;(6)多次不及时领取对账回单或返回对账回执、对账过程中出现可疑情况的账户;(7)其他迹象表明值得密切、立即关注的账户或监管部门要求即时、上门对账的账户。加强考核指标要求。各机构必须建立客户对账考核制度,综合运用定量加定性指标的方式对对账工作进行考核;严格要求有效对账回收率(有效对账回收率=收到有效回执、对账有效的户数/应对账的户数,其中应对账的户数=总户数-本期不应纳入对账考核的户数)。回收的对账回执,客户应加盖开户时在对账协议中约定的确认印鉴,加盖印鉴不符的,在客户有效补签之前,视同无效对账,应予补对。强化对账工作的监督检查。各机构负责对账管理的部门应定期就所辖分支机构对账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改进对账工作,强化各分支机构对账工作执行力度,提高对账有效性。各机构内审稽核部门应将对账工作作为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重点事项进行检查,发现未按照规定进行对账或对账中发现问题未及时核对的,要立即督促整改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各机构应至少每年组织一次对总、分行对账制度执行情况的现场检查,重点关注对重点账户、异动账户、可疑账户的对账情况并对休眠账户进行清理规范。经办对账工作的人员不得参与(本三机构)的内对审账工方作面检查;被查机构人员不得参与上级机构对本机构的对账工作检查。各机构要规划、制定、实施以防范操作风险及案件风险为导向,以杜绝严重违规行为为重点,以加强内部控制为核心的审计工作。通过履行内部审计的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职能,发挥内部审计在完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操作风险及案件风险评估能力、改善操作风险及案件风险控制措施和手段的作用,增强机构自身案件防控内生动力建设水平。内审在案件防控工作中的思路及重心由发现、揭露违法、违规行为和现象向防范操作风险及案件风险,提升内控水平转移。加大审计银行内部控制健全性、合规性和有效性的力度,切实发挥内审在监督及规范业务操作和业务管理、防范案件风险、加强内部管控、提升机构案件防控内生动力建设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将案件风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各营业机构每年的风险评估。定期检查评估营业机构的操作风险及案件风险管理体系的运作情况,监督管理政策、监管要求的落实情况,重点对高风险网点、高风险业务、高风险环节、高风险岗位的操作规范和业务程序进行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加大以上“四高”的审计力度、频度和深度;及时向董事会和监管部门报告情况。确保机构的操作风险和案件风险状况符合案件风险的年度监管重点要求。将银保监会案件防控的工作要求、防范操作风险13条等内容作为落实年度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制定内部审计计划的重要内容,确保年内完成将内部控制和案件风险作为重要审计项目的审计活动,重点监督重要岗位员工轮岗执行、综合柜员岗风险管控、对账工作要求落实、严禁违规操作等监管要求的落实情况,审计覆盖面原则上不低于全部营业机构的1/3,被审计机构的选取由各银行结合实际风险状况自定。将案件风险的审计作为一项重要风险融入信贷业务审计、会计业务审计、重要岗位人员履职审计、出纳业务审计以及其他日常监督活动中。加强信贷业务中客户准入控制、贷款企业或项目真实性、审贷行为合规性的审查,积极预防和控制宏观经济环境下骗贷行为引发的案件风险;加强银企对账、柜台人员业务操作、重要岗位管控、不相容岗位兼职、分层授权等高风险、易发风险环节的监督检查,遏制近期柜台类案件高发的局面;加强对“高风险”人员排查监督,严格员工行为失范监察力度,密切关注存在不正常行为或不正常经济活动工作人员,尤其是重要岗位工作人员,防范非法集资风险向银行转移。对发现的风险或问题督促及时整改。对在有关操作风险和案件风险的审计活动中发现的风险和问题,负责审计部门应督促和监督有关部门及时落实整改,视情况实施必要的后续评价;对于整改不力或整改不到位的,应根据有关问责制度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对发现的重大风险和问题向董事会报告后但仍未得到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应及时直接向监管部门报告。加强与监管部门的交流。审计部门要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年度开展案件防控有关审计工作的计划、实施报告及总结、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和风险等内容。各监管机构要对以上各项工作要求采取必要措施,切实督促各机构落实有关工作要求。对于不落实案防监管工作要求和执行不到位导致案件发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在案件责任追究时要加重处罚。二、柜面业务管理工作要求各银行机构要加强柜台业务的风险控制,强化柜员和授权人员的合规操作,严禁以下行为的发生。(一)柜员卡使用方面,不得存在以下行为:1.复制、盗用、超权持有操作卡、授权卡、密码(或口令等);2.将个人名章、操作卡、授权卡、密码(或口令等)交他人使用,或使用他人个人名章、操作卡、授权卡、密码(或口令等)办理业务。(二)要健全对业务印章、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等重要物品的管理,建立领用、交接、作废、销毁等制度,并对执行情况定期检查。重要物品保管、使用方面,不得存在以下行为:违反领用、登记、交接、作废和销毁制度将本人保管的业务印章、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等重要物品交给他人保管、使用。(三)办理具体柜台业务方面,不得存在以下行为:1.柜员办理本人业务;2.不按规定核对预留印鉴或支付密钥办理业务;3.代客户签名、设置/重置/输入密码;4.代客户申请、购买、签收、保管重要空白凭证和支付设备(如网银U盾或令牌、密码信封、支付密码器等);5.代客户保管客户存单、卡、折、有价单证、票据、印鉴卡、身份证件等重要物品;6.代客户申请、启用、操作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业务;7.委派会计(授权经理)对网点负责人干预授权工作不抵制,或对柜员违规操作行为不制止、不纠正,或授意、指使、强令柜台人员违规操作;8.柜员对明知是违规办理的业务不抵制、不报告。(四)办理开户、变更、挂失等业务方面,不得存在以下行为:1.受理企业账户开户、更换或挂失补办印鉴、法定代表人变更时,不核对企业证明文件原件,不核查单位法定代表人、授权经办人身份;2.受理个人账户开户(卡)申请或开通网银时,不按规定核实申请人意愿和身份信息。(五)银行账户管理方面,不得存在以下行为:1.获取客户密码,泄露、擅自修改客户信息;2.利用客户账户过渡本人资金;3.通过本人、他人账户归集、过渡银行和客户资金、套取资金;4.违规使用内部账户为客户办理支付结算业务;5.空存、空取资金。(六)业务授权方面,要加强高风险业务交易流程控制,对前台柜员发起的各类代办业务、大额资金交易、账户变更、存单(折)挂失等高风险业务的真实性、准确性、合规性,授权人员必须严格审核。不得存在以下行为:1.不确认客户真实意愿授权;2.不审核凭证授权;3.不核实业务授权;4.超权限授权。(七)对账方面,不得存在以下行为:1.制度规定不允许参与对账的人员参与对账;2.不按规定审核对账回执;3.不按规定处理存在问题的对账回执。要严格执行前台经办人员与后台授权人员岗位分离制度,加强柜员号和密码管理,严禁交叉使用。强化大额资金交易控制,严格执行业务办理人(客户或代办人)身份信息及大额转账实时核实制度,严格按照授权等级要求办理超大金额资金转账业务,严禁越权办理。完善IT系统,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实现业务种类、交易金额的电子回显功能,通过手机、网银等方式及时向客户发送账户对账信息,充分发挥客户端的有效监督作用。

三、信贷管理工作相关要求(一)强化审慎经营理念,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切实转变粗放经营的发展方式,树立审慎、合规经营理念,坚持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并重严防单纯追求市场份额,盲目扩张信贷规模,严禁为营销客户、追求规模而放松信贷标准或条件。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统筹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建立效益与风险、当期成果与可持续性发展兼顾的科学考评机制,引导各级经营机构转变“重规模、比速度、抢市场”的经营理念,切实杜绝绩效考核过于激进导致的合规隐患。建立信贷人员专项考评体系,把防范违规放贷风险与(个二人薪)酬严、职格级落变动实等贷挂款钩,管调理动信制贷度人,员防确范保违信规放贷贷业的务主动依性法、积合极规性和。各创银造行性业。金融机构应严格落实各项贷款管理制度。在贷款受理环节,要严格审查客户准入资格,严防利用不真实生产经营信息和虚假资料骗取贷款;在贷款调查环节,要认真核实客户贷款需求和申贷资料的真实性,客观评价客户还款能力,严防利用虚假资料或虚假担保等骗取贷款;在贷款风险评价和审批阶段,要多方获取客户最新融资信息,全面、科学测算贷款需求,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审批贷款,严防逆程序操作和超权限审批,严防员工参与客户编造虚假材料,严禁授意或支持贷款调查、审查部门或人员撰写虚假调查、审查报告,严禁随意降低准入标准,严禁违规决策审批贷款;在贷款合同签订和发放阶段,要坚持合同面签制度,严防在未落实贷款条件或客户经营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情况下发放贷款,严防客户用虚假支付依据支取贷款;在贷后检查阶段,要加强对客户贷款使用的监督,及时跟踪客户经营状况,定期实地查看押品状态,严。各银行业金查看押品状态,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经营环境、内部流程变化及监管要求,及时梳理并修订各项信贷管理政策、制度程序及操作规范,健全职责明确的授权机制、审批流程,严格审贷分离和前后台制约制度,强化贷款受理、尽职调查、风险评价、贷款审批、合同签订、贷款发放、资金支付、贷后管理各环节相互制约。对每一类信贷业务的基本程序、调查内容、审查要点、合同文本使用、到期或展期处理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并作为办理信贷业务的依据,约束信贷人员依法合规开展信贷业务。将各种信贷政策制度和管理要求固化于流程控制之中,变制度执行和业务操作“软约束”为“硬控制”,刚性控制违规放贷等问题发生,保障信贷制度流程有效落实。不断加强贷款精细化管理,重点关注客户还款意愿和第一还款来源,减少对抵质押品等第二还款来(源四的依)赖开,展防止违银规行放信贷贷业风务险“典排当查化,”。及时化解风险隐患。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结合自身信贷业务特点和风险控制能力,及时组织开展信贷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排查,重点关注以下领域:近年新增加的不良贷款;关注类贷款和违约客户情况;信贷资产转让情况;银行员工帮助客户规避制度获取贷款情况;贷款抵质押和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