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选择题专项练习教师版_第1页
中考物理选择题专项练习教师版_第2页
中考物理选择题专项练习教师版_第3页
中考物理选择题专项练习教师版_第4页
中考物理选择题专项练习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教师版)学员姓名:年级:9年级学科教师:杨老师授课时间2018--:00--:00物理选择题进阶练习1.(2分)下列估算不正确的是()A.拿起一个鸡蛋大约用力0.5NB.郑州炎热夏天的室外温度约为42CC.演奏我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D.一个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5Pa【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一斤(500g)鸡蛋可称8--10个,那么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0.05kg);其重力为G=mg=0.05kgx10N/kg=0.5N;故拿起一个鸡蛋的力约0.5N;故A的估算符合实际;B、郑州炎热夏天的室外温度约为42C,符合实际;C、演奏我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符合实际;D、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F=G=mg=50kgX10N/kg=500N,每只鞋的底面积大约为200cm(2分)小明对所学的电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不正确的有(A.玻璃棒与丝绸摩擦时,玻璃棒会失去电子,即0.02m2;故压强为:p=—=一迦二=1.25X104Pa;达不至U10(2分)小明对所学的电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不正确的有(A.玻璃棒与丝绸摩擦时,玻璃棒会失去电子s2X0.02/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Do【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C.导体中只要有电荷的移动,就能形成电流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但容易带电【分析】(1)自然界有两种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3)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4)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绝缘体容易带电。【解答】解: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故A的说法正确;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即电子的转移;故B的说法正确;C、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故当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时,才能形成电流;故C的说法不正确;D、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绝缘体容易带电。故D的说法正确;故选:Co【点评】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电流的形成、绝缘体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分)如图所示的四个过程将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A.A.塑料圆筒滚动时皮筋越拧越紧B.B.麦克斯韦滚摆向低处滚动C.C.运动员用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D.必…人造地球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分析】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特点是物体的弹性形变减小,弹性势能减小;速度增加,动能增加。【解答】解:A、塑料圆筒滚动时,速度变小,即动能变小,同时皮筋越来越紧,弹性形变程度变大,弹性势能变大,所以该过程是将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故A正确;B、麦克斯韦滚摆向低处滚动,其质量不变,速度变快,动能变大,同时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变小,所以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故B错误;C、运动员用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在该过程中,弓的弹性势能变小,同时箭的动能变大,所以是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故C错误;D、人造地球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速度变大,即动能变大,同时相对高度变小,势能变小,所以势能转化为动能,故D错误;故选:Ao【点评】对于判断能量转化的题目,我们可以从影响能量大小的因素来分析能量的变化,找到能量转化的方向。(2分)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能只受到一个力作用B.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后,冰壶向前滑行,是因为冰壶受到惯性作用C.运动员投出篮球后,篮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所受合力不为零D.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课桌,它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分析】(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2)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并且所受合力为零;(4)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否是一对

平衡力。【解答】解: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不可能只受一个力,故A错误;B、冰壶被推出后,能在冰面上继续滑行是因为冰壶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B错误;C、运动员投出篮球后,篮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只受重力,所受合力不为零,故C正确;D、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课桌,它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故选:C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惯性、平衡力等知识,是一道综合题,但难度不大。(2分)如图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A.D

C.A.D

C.

B.【分析】根据简单机械的原理:不省功和杠杆平衡条件,分别求出四个力,再确定最小的动力。【解答】解:设物体重力为G,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A、图中为斜面,FiX4m=GX2m,得到Fi=0.5G;B、图中为滑轮组,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是3,因此F24G;C、图中为动滑轮,动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则F3=2G;D、由图可知,动力臂为1m+3m=4m,阻力臂为1m,则F4X4m=GX1m,解得F4=0.25G;因此动力最小的是D故选:Do【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各种简单机械省力情况及省力的原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关键掌握各简单机械的省力特点。(2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V2示数变小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向左滑动B.电压表Vi的示数变大C.电流表示数变大D,电阻Ri和R2消耗的功率之比保持变小【分析】由电路图可知,三个电阻串联,电压表Vi测Ri两端电压,电压表V2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根据申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电压表V2示数变小时Ri、R2两端的电压变化,从而得出电压表Vi的示数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进一步可知滑片移动的方向,根据申联电路电流特点和P=I2R得出电阻Ri和R2消耗的功率之比,进一步判断两者电功率的比值变化。【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三个电阻串联,电压表Vi测Ri两端电压,电压表V2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电压表V2示数变小(即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所以,Ri、R2两端的电压变大,此时电压表Vi的示数变大,故B正确;Ri、R2的阻值不变,由1=m可知,Ri、R2两端的电压变大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故C正确;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由R*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所以滑片左移,故A正确;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p[RR所以,电阻Ri和R2消耗的功率之比■-口]一」,则Ri和R2消耗的功率之比F2i2r2K1保持不变,故D错误。故选:Do【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正确的判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是关键。(2分)下列问题中,不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A.物体内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当温度升高时,气体的扩散会加快吗?C.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吗?D.通过导体的电流增大时,该导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分析】科学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变量必须是可检验的。也就是说,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解答】解:A.物体内能的大小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但物体内能的多少不易观察和测量,不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故A符合题意;B.扩散现象反应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改变研究对象的温度,观察其扩散现象的变化,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C.导体的电阻与多个因素有关,其大小可以根据伏安法测出其大小,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D.通过导体的电流增大时,该导体会发生什么变化不易观察和测量,不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故D符合题意。故选:AD。【点评】并不是每一个科学问题都可以进行探究,当问题太泛化或太模糊,就难以进行科学探究。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变量必须是可检验的(2分)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被分别盛有p甲、p乙种不同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现将两个体积相同的同样材质的小球分别浸入这两种液体中,两小球在图示位置静止,此时两液面刚好齐平,两小球所受浮力为分别F浮甲、F浮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变化量分别为^F甲、八F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p甲>p乙、F浮甲>F浮乙B.0甲>p乙、F浮甲=F浮乙C.p甲<p乙、/\p甲</\p乙D.「甲〉「乙、F浮甲<F浮乙【分析】(1)首先根据漂浮和悬浮条件判断小球与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进而得出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然后根据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关系,得出放入小球前甲乙两种液体的深度关系,再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判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2)因为两个容器都是规则容器,因此将小球放入后,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力等于小球的重力;利用p=9即可比较压强的增加量。lJ【解答】解析:(1)将两个体积相同的同质小球分别浸入这两种液体中,由图知,甲中小球漂浮,乙中小球悬浮,则根据浮沉条件可知:「甲>「球,「乙=「球,所以,「甲>P乙;由图知,V甲排<V乙排、因为放入小球后面液面相平,由此可知:放入小球前,h甲〉八乙、所以,根据p=pgh<知:p甲>p乙。(2)两个体积相同的同质小球,则小球重力相等,根据漂浮和悬浮可知,F浮甲=F浮乙=6,则将球放入后,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力都等于球的重力,故增加的压力相等,即:△FwzXF乙;所以,△p甲二△p乙,综上分析可知,选项AC错误,BD正确。故选:BD。【点评】此题考查压强大小的比较,同时考查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关键是知道直壁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第一个通过理想实验发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A.伽利略B,亚里士多德C.牛顿D.帕斯卡【考点】6U: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第一次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解答】解:A、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正确;B、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错误;C、牛顿在伽利略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不是第一个根据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科学家,故C错误;D、帕斯卡发现了帕斯卡原理,在液体压强的研究中做出了贡献,故D错误.故选A..光使世界绚丽奇妙,以下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小孔成像B.海市蜃楼C.水中倒影D.雨后彩虹【考点】A6:光的反射.【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解答】解:

A、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倒立的像,像之所以是倒立的,就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与题意不符;B、海市蜃楼是先在沿直线方向传播时,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故与题意不符;C、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不合题意.故选C..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r/:r2nr/:r2n【考点】1C:熔化和凝固的温度一时间图象.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是【分析】首先明确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是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凝固形成的,其次要明确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解答】解: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因为冰是晶体,因此从图中找出晶体的凝固图象即可.A、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品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B、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熔点为0C,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冰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C、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D、液体温度降低到0c时,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冰的凝固特点.符合题意.故选D..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强的是()A.护士给病人注射肌肉针B,用吸管喝饮料C.飞机的机翼设计成流线型D.用压力锅做饭【考点】8J:大气压的综合应用.【分析】A、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是利用人的压力将药液注入人体肌肉的;B、大气压的利用一般都是在某处使气压降低,然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产生了某种效果.C、流线型是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象水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最小,所以汽车、火车、飞机机身、潜水艇等外形常做成流线型.D、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升高;【解答】解:A、护士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是利用人的压力将药液注入人体肌肉的,不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故A错误;B、用吸管吸饮料时,吸出吸管中的部分空气,使吸管内的气压减小,瓶中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通过吸管进入口中,故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故B正确;C、飞机的外形是仿照鸟类的体型设计建筑的,一般设计成流线型,这属于仿生技术,流线型能减小空气阻力,便于飞行,故C错误.D、高压锅煮饭熟得快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故D错误;故选B.TOC\o"1-5"\h\z.某家庭电路的部分电路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两处分别装用电器和开关.对此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保险箜火线严浮—[零缄r—Im■I甲I■I■~--1A.火线上的保险丝应该改装到零线上B.甲处应装用电器,乙处应装开关C.当用电器功率增大时,通过保险丝的电流就增大D.当保险丝熔断后,可以用铜丝代替【考点】IO:家庭电路的连接.【分析】(1)家庭电路中,为了安全,保险丝要接在火线上,开关也应接在火线上;(2)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是并联的,同时使用的用电器越多,干路中的电流越大,保险丝就越容易熔断.【解答】解:A、为了安全,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而不是零线上,故A错误;B、按照安全用电的要求,甲处安装开关,乙处安装电灯,故B错误;C、家庭电路中用电器是并联的,同时使用的越多,电路中的总功率越大,而电路两端的电压是不变的,根据P=UI,电路中的电流越大,故C正确;D、电路中电流增大时,超过保险丝的熔断电流值,保险丝就会熔断,因此当保险丝熔断后,不可以用铜丝代替,故D错误.故选C..小夏推箱子经历了如图所示的过程,最终箱子被推出去后又向前滑行了一段距离.对上述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甲乙的A.图甲:因为箱子没动,所以小夏没有对箱子施加力的作用B.图乙:因为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于推力,所以小更没推动箱子C.图乙:因为小夏对箱子施加了力,所以小夏对箱子做了功D.图内:小夏对箱子做的功小于推力与箱子移动距离的乘积【考点】6U:力与运动的关系;6Q:平衡状态的判断;EA: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分析】A、箱子在水平方向除了受推力作用,还受摩擦力;B、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平衡力,平衡力的大小相等;CD、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解答】解:A、箱子没有被推动,是因为箱子还受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与推力平衡,合力为零,并不是小夏没有对箱子施加力,A错误;B、箱子静止(没推动),是因为小夏对箱子的推力与摩擦力平衡,摩擦力等于推力,B错误;C、小夏对箱子施加了力,但箱子并未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推力并没有做功,C错误;D、由内图知,小夏跌倒后,箱子由于惯性继续滑动了一段距离,所以小夏对箱子做的功小于推力与箱子移动距离,D正确.故选D..如图所示,a,b是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实心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稳定后()A.甲下沉,甲受到的浮力小B.甲漂浮,甲受到的浮力大C.乙下沉,乙受到的浮力小D.乙漂浮,乙受到的浮力大【考点】8S: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分析】由图象中数据可求得物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关系可知两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两物体的浮力大小关系.【解答】解:,3gq卬h1■&sq由图可知:a=—=T=1.5g/cm;⑦=7=^=0.5g/cm.,2cmJVb3,OcmJ所以,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用&b两种物质制成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物体,放入足够多的水中,甲放入水中会沉下去,乙会浮在水面;故BC错误.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F浮甲<G甲,F浮小G乙,由于甲、乙两个实心物体质量相等,所以G*G乙,比较可知,F浮甲<F浮乙.故AD正确.故选AD..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则()A.电流表的示数增大B.电压表的示数增大Ri的电功率一定减小D.R2的电功率一定增大【考点】IZ:电路的动态分析;IH:欧姆定律的应用;JA:电功率的计算.【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i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1)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i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P=UI可知Ri的电功率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R2两端的电压变化;(2)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P=I2R表示出R2的电功率,然后讨论R2与Ri的阻值关系判断R2的电功率变化.【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i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1)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增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由1=9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减小,故A错误;由U=IR可知,Ri两端的电压减小,由P=UI可知,Ri的电功率一定减小,故C正确;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R2两端的电压增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增大;(2)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路中的电流:,u1-卜・〃,R2的电功率:TOC\o"1-5"\h\z2I?U?2■2]广~:丁~:一"::P2=IR2=(r”)R2=--R=2R2=[R]+R亨)=,+2R.1=%+K?(Rj4R2)z一;/,——1「R2R222ir『Rj-2RtRjR/+4RiR2=[R]-R"2,若R2>Rl,当R2=Rl时,R2的电功率最大,因滑片开始移动时的位置不确定,所以,滑片P向右滑动时,R2的电功率可能先增大后减小,也可能一直减小;若R2<Ri,滑片P向右滑动时,R2的电功率一直增大,综上可知,D错误.故选BC.17.水是人类生存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下列与水有关的数据中错误的是()A.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00gB.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C.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是真空中的;D.水可以在98c时沸腾【考点】23:质量的估测;1J: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9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A4: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分析】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有数据、数量级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解答】解:A、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00g,即1斤左右,故A正确;B、声音在15c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B错误;C、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是真空中的看,故C正确;D、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C,当气压降低时,水的沸点降低,因此水可以在98c时沸腾,故D正确.故选B.18.甲同学拿着焦距为15cm的放大镜去看远处的乙同学,乙同学却通过放大镜看到了甲同学眼睛成正立放大的、清晰的像.则放大镜与甲同学的距离(甲同学乙同学A.小于15cmB.等于15cC.大于30cmD,大于15cm于30cm【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凸透镜成像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解答】解:乙同学却通过放大镜看到了甲同学眼睛成正立放大的、清晰的虚像,此时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那么放大镜与甲同学的距离距离小于15cm,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9.《舌尖上的中国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L1三弱羯A.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B.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蒸熟D.拌: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考点】G7:物体内能的改变;1M:液化及液化现象;21:物质的基本属性;GV:分子的运动.【分析】(1)金属的物质,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导热性;(2)改变物体内能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3)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4)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解答】解:A、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炒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该选项说不正确;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蒸熟,该选项说法正确;D、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了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20.小刚晚上做作业时,把台灯的插头插入插座,闭合台灯开关后,他家所有的照明灯都突然熄灭,检查发现总开关已跳闸,故障可能是()A.台灯插头处出现了短路B.台灯灯泡处出现了短路C.台灯开关的两接线碰线D.插座处出现了短路【考点】IP: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分析】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一是短路,二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这两种情况都会使保险丝烧断或跳闸,使室内电灯立即全都熄灭,因为是台灯,功率不会太大,可能是发生了短路,据此分析.【解答】解:A、若台灯的插头短路,即应该插上插头后保险丝就烧断,而不是闭合开关后,故不符合题意;B、台灯的灯泡短路,当插头插入插座时,若闭合开关,会造成电源短路,使保险丝烧断或跳闸,使室内电灯立即全都熄灭,故符合题意;C、台灯的开关内短路,此时台灯的灯泡不经开关的控制,即始终发光,但不会发生电源短路,不符合题意;D、若插座短路,即应该还没有插台灯时,保险丝就烧断,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21.如图所示,下列工具的使用,属于费力杠杆的是(钳子C.剪子【考点】70:杠杆的分类.【分析】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解答】解:A、银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省距离杠杆.B、钳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C、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D、图示剪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故选A.22.把一乒乓球压入盛有水的烧杯底部(如图所示),松手后,乒乓球上升至水面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乒乓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它的机械能不断增加.下列关于乒乓球机械能来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由水的内能转化来的B,是由乒乓球的内能转化来的C,是由乒乓球的化学能转化来的D,是由水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考点】FT:机械能;E2:能量的相互转化.【分析】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解答】解:在乒乓球上升的过程中,水位降低,即水的重力势能变小;可见乒乓球增大的机械能来源于水的重力势能;故ABC错误,D正确;23.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ohi尊柏制t卬「A,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B,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C.乙的密度为1.25X103kg/m3D.甲的密度比乙的小【考点】2B: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各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其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再次是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最后对照各个选项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解答】解:图象的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A、由图可知,体积相等时,乙的质量大,甲的质量小,故A错误;B、由图可知,质量相等时,甲的体积大,乙的体积小,故B错误;C、乙的密度为p司="名3=1.25g/cm3=1.25x103kg/m3,故C正确;v40cmD、由图可知,质量相等时,甲的体积大,乙的体积小,根据p4可知,甲的密度比乙的小,故D正确;故选CD24.将两个电流表(主要部件是永久磁铁和带有指针的线圈)G1和G2用导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当拨动G1的指针时,观察到G2的指针也会随之摆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i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G2利用电磁感应产生了电流G2的指针摆动幅度一定大于GiG2是因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而摆动【考点】CP:电磁感应;CJ: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分析】解决该题应知道以下知识点:(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该现象就叫做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2)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电动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解答】解:AB、据题意可知:电流表主要部件是永久磁铁和带有指针的线圈,Gi和G2用导线连接起来.当拨动Gi的指针时,相当于Gi中的线圈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由于两个电表构成了闭合电路,故电流会通过G2表中的线圈,而该线圈处于磁场中,由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所以G2的指针也会偏转;故Gi利用了电磁感应而产生电流,故AB错误;C、由于导线有电阻,感应电流通过导线时因发热会损失掉一部分电能,故G2的指针摆动幅度一定小于Gi,故C错误;D、据前面分析可知,G2是因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而摆动,故D正确;故选D.(2分)(20I7?6城县二模)在校艺术节上,小芳为全校师生演奏了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下面有关小芳二胡演奏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胡弦停止振动,弦还会发声B.二胡声能在真空中传播C.二胡弦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D.二胡声一定不会成为噪音【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根据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而真空不能传声;(3)物体振动的快慢叫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4)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影响人们工作、生活、休息及干扰需要听到的声音,都是噪声.【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错误;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物二胡弦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C正确;D、二胡声是优美动听的,但对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一种噪声,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以及噪声与乐音的区别,是一道声学基础题.(2分)(2017而城县二模)下列关于电磁现象表述错误的是()A.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B.带正电的泡沫小球是因为得到了电子C.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D.直流发电机线圈中产生的交流电【分析】(1)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2)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负电;(3)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电磁感应现象;(4)直流发电机线圈中是交流电,线圈外是直流电.【解答】解:A、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A正确;B、摩擦起电过程中,物体因为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故B错误;C、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故C正确;D、直流发电机线圈中是交流电,线圈外是直流电,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摩擦起电、发电机的原理、直流电动机中的电流等知识,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2分)(2017淅城县二模)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于2016年8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火箭携带卫星加速升空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火箭的燃料燃烧,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B.燃料燃烧越充分,它的热值越大C.卫星的动能增大,势能减小,机械能总量不变D.卫星的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总量增大【分析】(1)燃料燃烧是化学变化,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2)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等均无关.(3)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解答】解:A、燃料燃烧是化学变化,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又将内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故A错误;B、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和燃料的质量、是否完全燃烧、燃料所处的状态(固态、液态、还是气态)无关,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故B错误;CD、卫星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同时质量不变,高度增大,所以重力势能增大,故机械能增大.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是解决该题的关键.(2分)(2017淅城县二模)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以不同的绕法提起相同的重物,绳重、摩擦忽略不计,在匀速将重物提升到相同高度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甲图滑轮组提升重物更省力B.乙图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更高C.增加物重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D.增加重物被提升的高度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1)滑轮组省力情况的计算,主要看有几段绳子承担物重,或看有几段绳子连着动滑轮;(2)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总功又包括有用功与额外功,这里我们可以分析产生额外功的原因有哪些,进而确定额外功是否相同,并分析机械效率的情况;(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一是增大提升的物重,二是减小摩擦、减小动滑轮重;(4)增加重物被提升的高度,不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解答】解:A、读图可知,甲滑轮组n=2,乙滑轮组n=3,不计纯重和摩擦,则拉力F』(G+G轮),而动滑轮相同、提升的重物相同,所n以Fi>F2,即乙图滑轮组提升重物更省力,故A错;B、提升的物体重和高度均相同,由W有用=6物卜可知,两个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相同的;不计纯重和摩擦,动滑轮相同、提升高度相同,因此,额外功也是相同的;而W,h=W有用+W额,所以总功也是相同的;故B故B错误;C、纯重、摩擦忽略不计,增大物重,提升高度相同时,有用功增大;额外功不变、总功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变大,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增大,故C正确;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用d二口>,所以,只增加重物被提升W怠UG抡)hG+G的的高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滑轮组省力情况的分析、机械效率大小比较以及增大机械效率的方法,关键在于数对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即与动滑轮连接的绳子的段数;同时还应学会分析滑轮组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大小.(2分)(2017刊城县二模)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控制家用电器的开关应接在火线上B.发现有人触电后立即用手把触电人拉离电源C.家庭电路中的空气开关跳闸了,一定是发生了短路D.用测电笔检查电路时,手不能接触笔尾的金属体【分析】(1)火线首先过开关再进入开关控制的用电器,零线直接进入用电器;(2)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3)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一是短路,二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4)使用测电笔时,手要接触测电笔尾部的金属体,笔尖接触电线.【解答】解:A、火线首先过开关再进入开关控制的用电器,零线直接进入用电器,这样更安全.故A正确;B、发现有人触电时,立即用手将其拉离电源会造成被救者也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把导线挑开.故B错误;C、家庭电路中空气开关跳闸了,说明通过的电流非常大,原因可能是短路,也可能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故C错误;D、测电笔中的凝管发光与否是判断火线和零线的主要依据,发光则为火线,不发光则为零线.但手一定要接触笔尾金属体,这样才能和大地连成通路,使电流通过,三管才有可能发光.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常见现象和行为,在考查安全用电的原则中,实现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作用.(2分)(2016席安)同一个小球,先后放入四个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中,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四个容器中的液面到容器底面的距离相等,则容器底面受到液体压强最大的是()JHbIHcbdh【分析】小球在A、B中漂浮,在C中悬浮,在D中下沉,可以判断小球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进一步判断出液体密度的大小,还知道四个容器中液面到容器底面的深度相同,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就可比较出容器底面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解答】解:小球在A、B中漂浮,说明小球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并且小球在液体A中露出的部分大于在液体B中露出的部分,根据F浮=G=pgV排,可知">但,在C中悬浮,说明小球的密度等于液体C的密度,小球在D中下沉,说明小球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所以可以判断出A液体的密度最大;还知道四个容器中液面到容器底面的深度相同,根据公式p=pgh可知,A容器底面受到液体压强最大.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来判断容器所受液体压强的大小,关键是根据物体的沉浮条件判断出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2分)(2017淅城县二模)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将木块A放置于水平木板B上,在木块A上放一个钩码,把弹簧测力计一端系在A上,如图所示.当拉动B向左运动时,弹簧测力计指针稳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增加钩码的数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增大B.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3.5N,方向水平向左C.B对A的摩擦力与A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D.拉木板B的速度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分析】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处于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也可以根据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可以分析两个力是不是一对平衡力.【解答】解:(1)由图知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1N,示数为2.5N,拉动B时,A处于静止状态,所以A受到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右的拉力与B对A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左,大小等于2.5N,故B错误;拉B的速度增大,A仍在弹簧测力计的作用下仍处于静止状态,A对B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所以B对A的摩擦力不变,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仍为2.5N,故D正确.(2)增加钩码的数量,则A对B的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B对A的摩擦力增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增大,故A正确;(3)B对A的摩擦力与A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这两个力分别作用在A和弹簧测力计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故选A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于平衡力判断、应用以及摩擦力影响因素的理解,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和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2分)(2017?5城县二模)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后,电路工作正常,忽然小灯泡熄灭,两个电表的示数都发生了变化;对该电路电表示数的变化和电路故障描述正确的是()LA.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都变大,电阻R断路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小灯泡L短路C.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小灯泡L断路D.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电阻R短路【分析】小灯泡熄灭,说明发生了短路或断路,具体是哪一种故障,发生在灯泡还是定值电阻上,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变化作出判断.【解答】解:A、如果电阻R断路,整个电路断路,灯泡不亮,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减小为0.故A错误;B、如果小灯泡短路,不能发光;电路电阻变小,所以电流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被短路,示数变小为0.故B正确;C、如果小灯泡断路,不能发光;电流表也断路无示数;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示数变大.故C正确;D、如果电阻短路,小灯泡能够发光;电路电阻变小,电流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示数变大.故D错误.故选BC.【点评】使用电压表检验电路故障时,将电压表与用电器并联.闭合开关,如果电压表有示数(一般等于电源电压),说明并联的用电器断路或其它用电器都短路;如果电压表无示数,说明并联的用电器短路或其它用电器有断路;使用电流表检验电路故障时,如果电流表有示数,发生的是短路;如果电流表无示数,发生的是断路.(3分)(2017珀阳二模)智能手机的普及,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下列有关智能手机的说法正确的是()A.智能手机的镜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B.给智能手机电池充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使用智能手机打电话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D,使用智能手机上网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分析】(1)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2)给手机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4)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解答】解:A、智能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故A错误;B、给智能手机电池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错误;C、使用智能手机打电话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D、使用智能手机上网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围绕智能手机考查了摄像头的原理、能量的转化、信息的传递等,体现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3分)(2017?®阳二模)小梅观看了航天员王亚平的太空授课后,与小丽一起在学校实验室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在密闭玻璃罩内放如下装置:①弹簧测力计测重力;②装满水的杯子,杯口用塑料薄片履盖并倒置悬挂在玻璃罩内;③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④静置的小磁针.用抽气机不断抽去罩内空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示数将逐渐减小B.玻璃杯中水和塑料片不会下落C.音乐芯片的声音将越来越小D.小磁针静止时将不再指南北【分析】(1)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在空气中的物体均受到大气压的作用,在真空情况下,没有大气压的作用;(3)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在地球附近的磁体均受到地磁场的作用,所以小磁针会指向南北方向;【解答】解:A、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抽气后,物体所受重力不变;故A错误;B、抽气后,玻璃罩内没有大气压,故玻璃杯中水和塑料片会下落;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由于空气越来越少,故声音将越来越小;故C正确;D、抽气后,小磁针仍受到地磁场的作用,故仍会指向南北;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是一道综合题,深刻理解重力概念、明确大气压的产生、知道声音的传播条件、明确地磁场的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分)(2017希阳二模)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家庭电路中空气开关跳闸,一定是因为电路中使用的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B.家庭电路安装漏电保护器、用电器使用三线插头都是防止漏电而采取的安全措施C.发现高压输电线掉落在地面上时,可以走近用木棍挑开D.试电笔在使用时,手不能接触笔尾金属体【分析】①空气开关自动跳闸的原因是电流过大,引起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短路或总功率过大;②漏电保护器的作用,出现跳闸”的原因:一是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三是用电器漏电;③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④试电笔用来检查电气设备的外壳是否带电,用测电笔时,必须用手接触到笔尾的金属体.【解答】解:A、家庭电路中的空气开关跳闸,原因有两个,短路或总功率过大.故A错误;B、家庭电路安装漏电保护器、用电器使用三线插头都是防止漏电而采取的安全措施.故B正确;C、对于高压带电体,我们应当采取的措施是必须远离高压带电体,如发现有高压输电线落在或靠近地面,不可走近,应立即设立警示牌,并通知电力部门抢修.故C错误;D、用测电笔时,必须用手接触到笔尾的金属体,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安全用电常识的掌握,属于生活技能的考查.掌握安全用电常识,是保证安全,避免受到伤害的基本要求.(3分)(2017?©阳二模)小明有一辆黑猫警长玩具电动车,车内电路由干电池、电动机和开关组成,电动机Mi控制车辆行驶,电动机M2控制警长转动,当只闭合开关Si时,车能行驶,警长不转动,当只闭合开关S2时,车和警长都不动,同时闭合开关Si和S2时,车能行驶,警长能转动,下列电路图中符合上述设计要求的是()立工作即为并联;当只闭合开关S2时,车和警长都不动,同时闭合开关Si和S2时,车能行驶,警长能转动,说明开关Si位于干路控制整个电路,开关S2位于M2支路控制该支路,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A.由电路图可知,当只闭合开关S2时,电动机M2工作,即警长转动,与题意不符;B,由电路图可知,当只闭合开关Si时,两个电动机均不工作,即车和警长都不动,与题意不符;C.由电路图可知,当只闭合开关S2时,电动机M2工作,即警长转动,与题意不符;D.当只闭合开关Si时,Mi工作车能行驶,M2不工作警长不转动,当只闭合开关S2时,车和警长都不动,同时闭合开关Si和S2时,车能行驶,警长能转动,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设计,分析好两电动机的连接方式和开关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做题时可以分析每个选项找出符合题意的电路图.(3分)(2017由阳二模)信阳市的街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如图所示,不仅能很好的解决出行最后公里问题,而且低碳环保.关于自行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行车的车座宽大是为了减小压力B.车圈为铝合金材质,可减轻质量,但车的惯性不会改变C.行车时车轮和地面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D.人骑车前行,人相对于自行车是静止的【分析】(1)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2)在体积一定时,材料的密度越小,质量越小;同时,要知道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滑动,则为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滚动,则为滚动摩擦力;(4)判断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如果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不变,则是静止的.【解答】解:A、自行车的车座宽大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而不能减小压力,故A错误;B、车圈为铝合金材质,可在体积一定时,减轻质量,同时车的惯性也会减小,故B错误;C、行车时车轮在地面滚动,因此,车轮和地面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故C错误;D、人骑车前行,人相对于自行车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自行车为背景,考查了多个物理知识点在其中的应用,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3分)(2017?言阳二模)节日庆典时人往往释放气球,气球在由地面上升的过程中常常上升到一定高度就会破裂,如果气球不漏气,则下列关于气球上升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球内气体密度变小,大气压使之破裂B.气球内气体密度变小,内外压强差变大使之破裂C.气球内气体密度不变,内外压强差变小使之破裂D.气球内气体密度变大,内部压强变大使之破裂【分析】大气压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气球内的压强会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的体积也会发生改变.【解答】解:因为大气压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大气压减小了,气球内的气压就会大于外界的大气压,从而使气球的体积向外膨胀,体积增大,内外压强差变大使之破裂.故选:B.【点评】了解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是解决此题的基础,然后再分析内外气压大小的关系,就能够判断气球体积的变化了.(3分)(2017?吉阳二模)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i,F2,F3和F4,则()A.F浮=53-FiB.F浮=54-F3C.Fs=F2-F3D.F浮=F3-F2【分析】前两次步骤中测空桶和物体的重力,然后再将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测出拉力,最后测出排出的水和空桶的总重力;根据称重法即可求出浮力.【解答】解:由图可知:Fi测空桶的重力,F2测物体的重力,F3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的测力计的拉力,F4测出排出的水和空桶的总重力;根据称重法可知:F浮=52-F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其排开水的重力,所以,F浮=F4-Fi;由此分析可知:选项中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将实验中的各过程分解、验证,充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3分)(2017?©阳二模)如图,电源电压包为8V,电压表量程为0〜3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Q1A'灯泡标有"6V3W字样.若闭合开关,两电表示数均不超过所选量程,灯泡两端的电压不超过额定值,不考虑灯丝电阻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Lp®"'-i|~nlsA.电流表的量程应选0〜0.6AB.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0〜3VC.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4。〜7.2QD.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为1W【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用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1)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压表的示数为3V时灯泡两端的电压,确定灯泡是否可以正常发光;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灯泡额的电流和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最大电流中较小的一个,然后确定电流表的量程,根据申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2)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V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灯泡的电阻,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灯泡两端的电压,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阻值即可得出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的范围;(3)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P=I2R表示出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然后根据数学变形得出滑动变阻器消耗功率最大时的理论值,然后判断出滑动变阻器电功率与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关系,从而确定滑动变阻器消耗功率最大时的阻值,然后根据P=UI取出滑动变阻器消耗的最大功率.【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用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1)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6V,功率为3W,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t=U-Ul=8V-6V=2V,因2V<3V,没有超出电压表的量程,所以,灯泡两端的电压可以达到6V,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2V〜3V,故B错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根据P=UI可得,灯泡正常发光时电路中的电流:=0.5A,因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大二0.5A,则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故A正确;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最小为:(2)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V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灯泡的电阻:=12Q,灯泡两端的电压:Ul'=UU滑大=8V-3V=5V,电路中的最小电流:_UL'_UL'I小=二=12012A,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阻值:=7.2Q,R滑大五=7.2Q,R滑大五A所以,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的范围是4。〜7.2Q,故C正确;(3)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路中的电流:2R2R滑P滑=IR滑=u2M/+R岩)*=声瓦区于火/=R」-2RlR岩+降,明薪R滑R滑R滑u2由此可知,当R滑=Rl=12。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才能达到最大,而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的范围是4。〜7.2Q,且0〜12Q之间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随阻值的增大而增大,则R滑=7.2。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最大,所以,滑动变阻器消耗的最大功率:P滑大=U滑大I小=3VX-1-A=1.25W,故D错误.12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关键是根据灯泡的额定电流确定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和电压表的最大示数确定电路中的最小电流,难点是滑动变阻器消耗电功率最大时阻值的确定.41.如图所示,小杜同学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在这个过程中(A.玻璃棒和验电器都带负电荷B.玻璃棒带正电荷,验电器带负电荷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产生了电荷D.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排斥【考点】H2:正电荷与负电荷;H7:摩擦起电的实质;H8: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1)人们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2)电荷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解答】解: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AB、玻璃棒带正电,当其与验电器接触时,验电器也带正电,故AB错误;C、摩擦起电是电荷的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故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显正电性,是由于一部分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的缘故,故C错误;D、据验电器的原理可知,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排斥,故D正确;故选D.42.如图所示的物理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蜡烛燃烧流出的眼泪”B.42.如图所示的物理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蜡烛燃烧流出的眼泪”B.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的窗花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解答】解:A、蜡烛燃烧流出的眼泪”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冬天玻璃窗上的窗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凝华形成的冰C、蒸笼上方的品.故C、蒸笼上方的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符合题D、樟脑丸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3.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物理实验,展示了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下的物理现象,王亚平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如图所示),飞船内有空气,下列相关描述符合实际的是()A.小球在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B.小球将永远做速度不变的圆周运动C.转动过程中,小球的运动状态不断变化D.小球最终一定停在圆周的最低点【考点】FN: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6U: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利用以下知识分析解答:(1)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物体总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的改变.【解答】解:A、小球在最高点时高度最大,所以重力势能最大,故A正确;B、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此时小球不受重力作用,但还受到细线的拉力,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如果不存在空气阻力,小球由于惯性将永远做速度不变的圆周运动,但因为存在空气阻力,所以转动过程中,小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故B错误;C、转动过程中,小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方向也不断变化,所以小球的运动状态不断变化,故C正确;D、因为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所以小球最终不一定停在圆周的最低点,故D错误.故选AC.44.如图是某同学家中的部分电路,开始时各部分工作正常,将电饭煲的插头插入三孔插座后,正在烧水的电热壶突然不能工作,但电灯仍正常工作,找出电饭煲的插头,电热壶仍不能工作,把测电笔分别插入插座的左、右孔,凝管均能发光,则可以判断出电路的故障是()A.电热壶所在电路的B、D两点间断路B.插座的接地线断路C.电路的A、B两点间导线断路D.电路的C、D两点间导线断路【考点】IP: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分析】正在烧水的电热壶突然不能工作,但电灯仍正常工作,说明有地方开路了.【解答】解:电灯仍正常工作,说明不是保险丝烧坏了,没有发生短路,而把测电笔分别插入插座的左、右插孔,凝管均能发光,说明火线有电,而零线开路了,且是在C、D之间开路.故选:D..如图所示的电路,电磁铁的B端有一个小磁针,闭合开关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飞人L|[广—A.小磁针静止时,S极水平指向左B,电磁铁的A端为N极C.利用这一现象所揭示的原理可制成的设备是发电机D.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向左端移动,电磁铁磁性增强【考点】CA:通电螺线管的磁场;CE: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分析】开关闭合后,根据电流方向利用安培定则可判断螺线管的磁极,则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判出小磁针的指向;由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可得出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则可得出螺线管中磁场的变化.【解答】解:AB、电流从右端流入,左端流出,故据安培定则可知,此时电磁铁的A端是N极,B端是S极;据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可知,小磁针静止时,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即S极水平指向右,故A错误,B正确;C、该实验表明了电能生磁,此现象与发电机无关,故C错误;D、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向左端移动,电阻变大,电流变小,故电磁铁的磁性变弱,故D错误;故选B..留心周围的生活情景,你会时刻从中感受到物理知识的无穷魅力,请判断如图所示四个情景中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如果没有摩擦我们就不能握住手中的笔B.手拍桌子时,手对桌子的力与桌子对手的力是一对平衡力C.汽车的安全气囊是为了防止汽车启动时给驾驶员带来伤害D.盘山公路不仅可以省力也能省功【考点】6R:平衡力的辨别;6L:惯性;7D:摩擦力的大小.【分析】(1)摩擦力是指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了相对运动时,在接触表面产生的一种阻碍其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状态不变的性质,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4)使用任何机械都不是功.【解答】解:A、如果没有摩擦力,笔就会从手中滑落,故A正确;B、手拍桌子时,手对桌子的力与桌子对手的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C、汽车的安全气囊是为了防止汽车刹车时给驾驶员带来伤害,故C错误;D、由功的原理可知,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盘山公路相当于斜面,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故D错误.47.如图所示,重为100N的物体A在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滑轮组机械效率为80%,物体A运动的速度为0.5m/s,下列分析计算正确的是()A.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2.5W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2NC.在10s内机械所做的有用功为500JD.在10s内机械所做的有用功为60J【考点】FF:功率的计算;EH:有用功和额外功;F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闪egr*r【分析】(1)根据效率公式q一―X100%=^-X100%=4rX100%求出摩擦力;(2)由功的计算公式W=fs求出有用功.(3)由功率公式P=^=^=Fv求出拉力的功率.【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滑轮组承重绳子的有效股数:n=3,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有用功,可得,f=n4F=380%X5N=12N,故B正确;(2)在10s内机械所做的有用功W有用=fs=fvt=12NX0.5m/sX10s=60J,故C错误,D正确;(3)拉力的功率P=^=y=一产更=nFv=3x5Nx0.5m/s=7.5W,故A错误.故选BD..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表A的示数与电流表Ai小数的差变小B.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不变C.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乘积变大D.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i示数的比值不变【考点】IZ:电路的动态分析.【分析】闭合开关S,两电阻并联,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电流表A测量干路电流,电流表Ai测量通过Ri的电流;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判断电路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解答】解:闭合开关S,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所以示数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滑动变阻器所在支路的电流减小,因为两电阻并联,所以通过Ri的电流不变,干路电流减小,所以电流表A的示数减小;A、电流表A的示数减小,电流表Ai示数不变,所以电流表A的示数与电流表Ai示数的差变小.故A正确;B、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A的示数减小,所以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变大.故B错误;C、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A的示数减小,所以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乘积变小.故C错误;D、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Ai示数不变,所以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i示数的比值不变.故D正确.故选AD..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i%,根据下表中一些气体密度估算你所在教室里空气的质量,合理的是()一些气体的密度(0C,标准大气压)物质|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氢气

密度/(kgm-3)1.251.431.980.09A.20kgB.200kgC.1000kgD.2.0x105kg乙两个音叉振动时.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乙两个音叉振动时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C.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C.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D.甲音叉发声的响度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49.B50.A.解析: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A、由波形图可知,相同的时间内甲音叉振动的次数多,甲音叉振动快.B、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甲音叉振动快,甲音叉发声的音调高.C、发声的频率表示发声体振动的快慢,甲音叉振动快,甲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