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器操作规程_第1页
板式换热器操作规程_第2页
板式换热器操作规程_第3页
板式换热器操作规程_第4页
板式换热器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岗位任务,生产原理及管辖范围1.1 岗位任务1.1.1 总则供其换热所需的热水。1.1.2 细则。1.1.2.1 努力学习安全操作知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1.1.2.2 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接班前必须认真检查本岗位的设备及安全设施是否齐全、完好。1.1.2.3 认真监盘、精心操作,严格执行工艺纪律,记录清晰、详实、整洁,字体一律采用仿宋字体。1.1.2.4 按时认真巡检,发现缺陷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保持作业场所清洁卫生。准确分析、判断。能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各种的异常情况。1.1.2.5 正确使用劳保用品和消防器材1.1.2.6 。杜绝违章作业、并有权劝阻和制止他人违章作业。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上报领导。1.2 生产原理1.2.1

板式换热器以

35t/h

实现厂前生活区员工食堂及办公大楼取暖1.2.2

软化水系统通过软水器中的阳树脂除去水中的钙、镁等阳离子,达到软化的目的。树脂失效再生时用工业盐氯化钠再生。1.3 管辖范围1.3.1 板换采暖系统所属设备及水、汽管道、阀门。二、板换工作原理板式换热器是由许多波纹形的传热板片,按一定的间隔,通过强化传热的效果。板上的四个角孔,形成了流体的分配管和泄集管,热量的交换。采暖二次管网的回水通过循环泵加压后进入板式换热器由左上角至左下角与由右上角至右下角的一次管网蒸汽进行热交换。达到二次管网供水所需的水温后,进入二次网供水管路。三、工艺流程简述由循环水泵来完成整个系统的强制循环。锅炉来的

0.6MPa

蒸汽,经分汽缸分配后通过板式换热器换热后回收器内,经凝结水泵输送到锅炉的凝结水回收装置。------就地通过手动调节阀门的开度来调节供水温度和压力六、岗位操作程序6.1

开车前的检查工作6.1.1

检查板换各夹紧螺栓有无松动,如有松动应均匀拧紧到要求的尺寸(0.6MP

4×n

为换热片片数),拧紧时应保证两压紧板平行。6.1.2

检查各机脚螺栓有无松动,法兰连接是否紧密。6.1.2

检查泵盘车是否灵活,有无异常声响。对轮防护罩是否安全牢固。6.1.3

确认电机电源已送上,接地线须牢固。6.1.4

机组启动前各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6.2 开车前的准备工作6.2.1

与板换相连的热源、室外热网、采暖设备必须经施工安装验收合格后,现场整理清洁。6.2.2

管道吹扫、冲洗、打压、试漏及调试工作结束。各辅助工程、安全设施、标识准备到位,运转设备具备启动条件。确认工况符合设和设计温度)6.2.3

上岗人员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并配备到位。6.2.4

6.2.4.1

向系统注水,投水系统。开启软水器入口门,缓慢开启软水器出口门向软水箱注水,把水位控制在水位计3/4

位置。6.2.4.2

开启补水泵入口门,启动补水泵,缓慢开启补水泵出口门向循环管网注水。注:注水前开启循环泵出入口门,打开所有管道空气门(就目前安装管网无排气门),开启分水器入口门,开启分水器至员工食堂和至办空气门。待分水器、集水器压力达到

0.20MP

时表示系统注水完毕。打开集水器出口门。6.3

系统正常启停车6.3.1.

启动4.3.1.1.

打开板式换热器水侧出进口阀门。(6.3.1.2.

启(止。)6.3.1.3.

待分水器压力达到0.35-0.40MP

6.3.1.4.

将一次管网各设备、管道疏水门全开。开启蒸汽侧进出口门。6.3.1.5.

稍开分汽缸至板式换热器总门,依据开车冷热状态进行充分暖管,暧管结束后,全开分汽缸至板式换热器总门。根据二次管网出水水温手动调节板换蒸汽入口门的开度注:在运行过程中,要控制压力和温度。工艺参数不要任意改变,工况不得超过设计要求。(板换设计温度160℃)6.3.2.

6.3.2.1.关闭分汽缸至板式换热器蒸汽入口总门。6.3.2.2.二次管网进行冷循环,当供水温度降至

45~50℃,关循环泵出口门,停循环水泵。6.3.2.3.关闭分水器入口门和集水器出口门。6.3.3.

体。停车的降温速度最大10℃/min。降压速度最大

1Mpa/min。七、维修情况制定运行周期,进行定期检测和清洗。清洗时,可机械清洗,也可用化学清洗。7.1

机械清洗板片用刷子刷净(决不能用金属刷刷洗,以免造成板片表面划伤,片,在夹紧框架前要确信垫片完好无损。7.2

化学清洗种溶剂清洗。一般对硫酸盐和硅酸盐水垢采用碱洗(纯碱、烧碱、磷酸三钠等),碳酸盐水垢则用酸洗(盐酸、硝酸、磷酸、氟氢酸等)。对油垢结焦可用氢氧化钠、碳酸钠、洗衣粉、液体洗涤剂、软化水进行重复冲刷。7.3

垫片的更换板式换热器经长时间使用后,密封垫片可能发生老化而出现渗漏,应及时更换垫片,更换垫片按下列顺序进行:a

.拆下废旧热片,注意拆卸时,不得使板片的垫片槽内现出划痕。b

.用丙酮或其它酮类溶剂,清除垫片槽内的残胶。c.用干净的棉纱擦干净垫片槽盒准备粘贴的密封垫片。d

.将粘结剂(粘结剂不得氯离子)均匀地涂于垫片槽内,并将干净的垫片平整地贴在槽内。e

.贴好垫片的板片叠放往平坦、通风的地方,粘结剂自然固化后即可组装。7.4

板式换热器的组装a

.将板片按原顺序(或按流程围组合设计图)逐张挂在上下导轨b

.将活动压紧板推向板片束,装入全部夹紧螺柱,按压紧板对角5mm

,拧紧到夹紧尺寸时,两压紧板的平行度偏差不得超过Immc.按设计压力的1.25倍进行

10

分钟的水压实验,然后降至设计压力下保压

30

分钟,在此时间内观察无渗漏后,即可投入使用。八、保养8.1

施,避免冻坏设备。8.2

设备若长期不使用,应将夹紧螺栓放松到不小于

1.15A

的尺寸,使用时再按要求夹紧。8.3

设备经常运行时,在信号孔发现介质流出,应及时进行分析,不得过紧以免压坏,如果是密封老化应予更换。九、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故障现象 找出故障 原因分析1.接合部位有缝隙(腐接合部位渗漏:松

蚀)。开接合部位,从外

2.接合部位密封垫错部检查,如查不出

位。与框架之故障,请拆开换热

3.管受力使接合部位扭间或框架器,寻找故障至接

曲。外部合部位

1.2.3.4

4.端片密封垫损坏或腐至端片孔 蚀。5.端片有洞(腐蚀)。标出两板片间渗漏

1.片组夹紧过头,造成区,拆开换热器确

密封槽损坏。

排除方法1.换接合件2.固定好密封环3.托起管子4.换密封垫5.换端片1.换单片与多片定渗漏部位(通过

斑渍)密封垫无损

2.密封垫错位。3.片组夹紧过头,支撑

2.重新粘合密封垫渗漏

坏而逐渐松动,见

梁凹陷,板片扭曲。“原因分析”1-3

4.没完全夹紧。条,密封垫无错位

5.板片放置颠倒。情况下,见“原因

6.垫槽孔即双层密封区

3.换板片4.重新夹紧5.板片换向6.换密封垫分析”3-7

条可能 腐蚀。会引起渗漏, 7.密封垫有裂纹或磨损、老化、腐蚀。内漏:指换热设备内的两种介质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高压侧介质向低压侧渗漏。监视渗漏的方法是要经常对低压侧的介质进行化验,从其成分的变

化来判断。停机检之间 查方法:1.拆开框架,擦清板片,观察检查漏片(可用透光、着色、目侧等办法)2.如查不出,可擦干净后重组,单侧打压,折开框架,凡不应有水的板侧

换单片或多片清洗单片或多片并更换密封垫有水则可制定这对板片有裂纹。1.拆开换顺清洗内部换热效率低:即低流速压降高设法确定迹象如下:1.压降问

1.压降问题:

1.内部阻塞。2.流槽阻塞。3.板片错误放置即颠倒板片排列发生变化。4.介质粘性较强循环(

流动)较慢。5.蒸气凝结时,压降高受存在的非凝聚气体影响。

2.拆开接合口3.重新排列板片4.重新选型或调整工况条件题(注意低高引起)2.换热效

5.排除非凝聚气体测量进、出口温度和流

1,2

拆开换热速,每次测量间隔10

器并进行清钟、测量

6

次,按顺序

洗板片换向,正常流速效率

2.换热效率问题:

变换每一测量的测量点。1.板片结垢。

变换板片排列3,4

改变流速2.板片错误放置造成旁

或要求流。 5,6

排除气体3.实际数据与标定数据

更换凝汽排不同。4.流速与标定值有出入。

放阀或气泵更换蒸汽控制阀5.凝聚时故障可能由下

7.修改系统列原因引起:①非凝结气体。②蒸气干度太低。③冷凝汽排放阀或气泵过小。④蒸汽控制阀故障。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